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专项训练及答案
函数试题及答案初二

函数试题及答案初二一、选择题1. 函数的概念是什么?A. 变量之间的关系B. 变量的值C. 变量的集合D. 变量的映射答案:D2. 函数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代表什么?A. 自变量是函数的输入,因变量是函数的输出B. 自变量是函数的输出,因变量是函数的输入C. 自变量和因变量都是函数的输入D. 自变量和因变量都是函数的输出答案:A3. 下列哪个选项是函数的表示方法?A. 列表B. 表格C. 公式D. 图像答案:C4. 函数的值域是指什么?A. 函数的所有可能输入值B. 函数的所有可能输出值C. 函数的自变量范围D. 函数的因变量范围答案:B5. 如果一个函数的自变量是x,因变量是y,那么函数可以表示为:A. y = f(x)B. x = f(y)C. f = y(x)D. f = x(y)答案:A二、填空题1. 函数是定义在某个非空数集上的一个______到另一个非空数集上的一个______。
答案:映射2. 函数的自变量可以取任意实数,那么这个函数的定义域是______。
答案:全体实数3. 如果一个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那么这个函数是______函数。
答案:线性4. 函数y = 2x + 3的值域是______。
答案:全体实数5. 函数y = x^2的图像是一个______。
答案:抛物线三、解答题1. 已知函数f(x) = 3x - 2,求f(5)的值。
答案:将x=5代入函数f(x) = 3x - 2,得到f(5) = 3*5 - 2 = 15 - 2 = 13。
2. 已知函数g(x) = x^2 - 4x + 3,求g(2)的值。
答案:将x=2代入函数g(x) = x^2 - 4x + 3,得到g(2) = 2^2 -4*2 + 3 = 4 - 8 + 3 = -1。
3. 已知函数h(x) = 2x + 1,求h(-3)的值。
答案:将x=-3代入函数h(x) = 2x + 1,得到h(-3) = 2*(-3) + 1 = -6 + 1 = -5。
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基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解:A选项:满足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关系,故A是函数;
B选项:满足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关系,故B是函数;
C选项:不满足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关系,故C不是函数;
D选项:满足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关系,故D是函数,
【点睛】
本题是动点函数图象问题,将图形的运动与函数图象结合起来分析,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5.如图,在 中, , 是边 上一条运动的线段(点 不与点 重合,点 不与点 重合),且 , 交 于点 , 交 于点 ,在 从左至右的运动过程中,设 , 的面积减去 的面积为 ,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 与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判断出△AEF和△ABC相似,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列式求出EF,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列式表示出S与x的关系式,然后得到大致图象选择即可.
【详解】
解:∵EF∥BC,
∴△AEF∽△ABC,
∴ ,
∴EF= •10=10-2x,
∴S= (10-2x)•x=-x2+5x=-(x- )2+ ,
观察图象,A、B、D的路程始终都在变化,故错误;
C、修车是的路程没变化,故C正确;
故选:C.
【点睛】
考核知识点:函数的图象.理解题意看懂图是关键.
10.如图,AB为半圆的直径,点P为AB上一动点.动点P从点A出发,沿AB匀速运动到点B,运动时间为t.分别以AP与PB为直径作半圆,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与时间t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A. B. C. D.
【答案】D
中考数学《函数基础知识》专项练习题(带答案)

中考数学《函数基础知识》专项练习题(带答案)一、单选题1.弹簧挂上物体后会伸长,测得一弹簧的长度y (cm)与所挂的物体的质量x(kg)之间有下面的关系:x/kg 0 1 2 3 4 5 y/cm1010.51111.51212.5A .x 与y 都是变量,且x 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B .弹簧不挂重物时的长度为0 cmC .物体质量每增加1 kg ,弹簧长度y 增加0.5 cmD .所挂物体质量为7 kg 时,弹簧长度为13.5 cm2.若矩形的面积为125,则矩形的长y 关于宽x(x >0)的函数关系式为( )A .y =125xB .y =512xC .y =12x 5D .y =5x 123.如图是某蓄水池的横断面示意图,分为深水池和浅水池,如果向这个蓄水池以固定的流量注水,下面能大致表示水的最大深度 ℎ 与时间 t 之间的关系的图象是( )A .B .C .D .4.小刚从家去学校,先匀速步行到车站,等了几分钟后坐上了公交车,公交车匀速行驶一段时间后到达学校,小刚从家到学校行驶路程s(m)与时间t(min)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A .B .C.D.5.若代数式√x−1x−2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A.x>1且x≠2B.x≥1C.x≠2D.x≥1且x≠26.等腰三角形ABC中,AB=CB=5,AC=8,P为AC边上一动点,PQ⊥AC,PQ与△ABC的腰交于点Q,连结CQ,设AP为x,△CPQ的面积为y,则y关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A.B.C.D.7.若直线y=kx上每一点都能在直线y=−6x上找到关于x轴对称的点,则它的解析式是()A.y=6x B.y=16x C.y=−6x D.y=−1 6x8.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3cm,动点M自A点出发沿AB方向以每秒1cm的速度运动,同时动点N自A点出发沿折线AD﹣DC﹣CB以每秒3cm的速度运动,到达B点时运动同时停止.设△AMN的面积为y(cm2).运动时间为x(秒),则下列图象中能大致反映y与x之间函数关系的是()A.B.C.D.9.函数y=√2−x+1x+1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A.x⩽2B.x⩽2且x≠−1 C.x⩾2D.x⩾2且x≠−110.在下列四个图形中,能作为y是x的函数的图象的是()A.B.C.D.11.如图,小磊老师从甲地去往10千米的乙地,开始以一定的速度行驶,之后由于道路维修,速度变为原来的四分之一,过了维修道路后又变为原来的速度到达乙地.设小磊老师行驶的时间为x(分钟),行驶的路程为y(千米),图中的折线表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则小磊老师从甲地到达乙地所用的时间是()A.15分钟B.20分钟C.25分钟D.30分钟12.下列图象中,y是x的函数的是()A.B.C.D.二、填空题13.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ABCD(AB>AD)放置在第一象限,且AB∥x轴,直线y=−x从原点出发沿x轴正方向平移,在平移过程中直线被平行四边形截得的线段长度l与直线在x轴上平移的距离m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14.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一辆货车和一辆轿车先后从甲地出发向乙地. 如图,线段OA表示货车离甲地距离y(千米)与时间x(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折线B−C−D表示轿车离甲地距离y(千米)与x(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下几种说法:①货车的速度为60千米/小时;②轿车与货车相遇时,货车恰好从甲地出发了3. 9小时;③若轿车到达乙地后,马上沿原路以CD段速度返回,则轿车从乙地出发317小时再次与货车相遇;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填写序号)15.某商城为促进同一款衣服的销量,当同一个人购买件数达到一定数目的时候,超过的件数,每件打8折,现任意挑选5个顾客的消费情况制定表格,其中x表示购买件数,y表示消费金额,根据表格数据请写出一个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是:.x(件)23456y(元)10015020024028016.函数y=2√x−1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17.甲、乙两个车间接到加工一批零件的任务,从开始加工到完成这项任务共用了9天.其间,乙车间在加工2天后停止加工,引入新设备后继续加工,直到与甲车间同时完成这项任务为止,设甲、乙两个车间各自加工零件总数y(单位:件)与加时间x(单位:天)的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由工厂统计数据可知,甲车间与乙车间加工零件总数之差z(单位:件)与加时间x(单位:天)的对应关系如图2所示,请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回答:(1)图中m的值是;(2)第天时,甲、乙两个车间加工零件总数相同.18.如图,△O的半径为5,点P在△O上,点A在△O内,且PA=3,过点A作AP的垂线交△O于点B,C.设PB= x ,PC=y,则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为三、综合题19.某旅客携带xkg的行李乘飞机,登机前,旅客可选择托运或快递行李,托运费y1(元)与行李重量xkg的对应关系由如图所示的一次函数图象确定,下表列出了快递费y2(元)与行李重量xkg的对应关系.行李的重量xkg快递费不超过1kg10元超过1kg但不超过5kg的部分3元/kg超过5kg但不超过15kg的部分5元/kg(1)如果旅客选择单托运,求可携带的免费行李的最大重量为多少kg?(2)如果旅客选择快递,当1<x≤15时,直接写出快递费y2(元)与行李的重量xkg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某旅客携带25kg的行李,设托运mkg行李(10≤m<24,m为正整数),剩下的行李选择快递,当m为何值时,总费用y的值最小?并求出其最小值是多少元?20.小明一家利用元旦三天驾车到某景点旅游.小汽车出发前油箱有油36L,行驶,若干小时后,途中在加油站加油若干升,油箱中余油量Q(L)与行驶时间t(h)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小汽车行驶小时后加油,中途加油升;(2)求加油前邮箱余油量Q与行驶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3)如果小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耗油量速度不变,加油站距景点300km,车速为80km/h,要到达目的地,油箱中的油是否够用请说明理由.21.一农民带了若干千克自产的萝卜进城出售,为了方便,他带了一些零钱备用,按市场价售出一些后,又降价出售.售出萝卜千克数与他手中持有的钱数(含备用零钱)的关系如图所示,结合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降价前他每千克萝卜出售的价格是多少?(2)降价后他按每千克0.4元将剩余萝卜售完,这时他手中的钱(含备用零钱)是26元,问他一共带了多少千克萝卜?22.某景区今年对门票价格进行动态管理.节假日期间,10人以下(包括10人)不打折,10人以上超过10人的部分打折;非节假日期间全部打折.设游客为x人,非节假日门票费用y1(元)及节假日门票费用y2(元)与游客x(人)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1)求不打折的门票价格;(2)求y1、y2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导游小王5月2日(五一假日)带A旅游团,5月8日(非节假日)带B旅游团到该景区旅游,两团共计50人,两次共付门票费用3040元,求A、B两个旅游团各多少人?(温馨提示:节假日的折扣与非节假日的折扣不同)23.在“世界读书日”这周的周末,小张同学上午8时从家里出发,步行到公园锻炼了一段时间后以相同的速度步行到图书馆看书,看完书后直接回到了家里,如图是他离家的距离s(米)与时间t(时)的函数关系,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小张同学家离公园的距离是多少米?锻炼身体用了多少分钟?在图书馆看了多少分钟的书?从图书馆回到家里用了多少分钟?(2)图书馆离小张同学的家多少米?(3)小张同学从图书馆回到家里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时?24.甲、乙两车早上从A城车站出发匀速前往B城车站,在整个行程中,两车离开A城的距离s与时间t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1)A,B两城之间距离是多少?(2)求甲、乙两车的速度分别是多少?(3)乙车出发多长时间追上甲车?(4)从乙车出发后到甲车到达B城车站这一时间段,在何时间点两车相距40km?参考答案1.【答案】B 2.【答案】A 3.【答案】C 4.【答案】B 5.【答案】D 6.【答案】D 7.【答案】A 8.【答案】B 9.【答案】B 10.【答案】B 11.【答案】B 12.【答案】B 13.【答案】8 14.【答案】①②③15.【答案】{y =50x(0≤x ≤4)y =40x +40(x >4)16.【答案】x >1 17.【答案】(1)770(2)818.【答案】y =30x19.【答案】(1)解:设托运费y 1(元)与行李重量xkg 的函数关系式为y 1=kx+b将(30,300)、(50,900)代入y 1=kx+b , {30k +b =30050k +b =900 ,解得: {k =30b =−600 ∴托运费y 1(元)与行李质量xkg 的函数关系式为y 1=30x ﹣600. 当y 1=30x ﹣600=0时,x =20.答:可携带的免费行李的最大重量为20kg . (2)解:根据题意得:当0<x≤1时,y 2=10; 当1<x≤5时,y 2=10+3(x ﹣1)=3x+7;当5<x≤15时,y 2=10+3×(5﹣1)+5(x ﹣5)=5x ﹣3.综上所述:快递费y 2(元)与行李重量xkg 的函数关系式为y 2= {10(0<x ≤1)3x +7(1<x ≤5)5x −3(5<x ≤15) .(3)解:当10≤m <20时,5<25﹣m≤15∴y =y 1+y 2=0+5×(25﹣m)﹣3=﹣5m+122. ∵10≤m <20 ∴22<y≤72;当20≤m <24时,1<25﹣m≤5∴y =y 1+y 2=30m ﹣600+3×(25﹣m)+7=27m ﹣518. ∵20≤m <24 ∴22≤y <130.综上可知:当m =20时,总费用y 的值最小,最小值为22.答:当托运20kg 、快递5kg 行李时,总费用最少,最少费用为22元.20.【答案】(1)3;24(2)解:设直线解析式为Q=kt+b ,把(0,36)和(3,6)代入得: {3k +b =6b =36解得 {k =−10b =36 ∴Q=-10t+36,(0≤t≤3);(3)解:根据题意,每小时耗油量为10升 ∵加油站到景点用时间为:300÷80=3.75(小时) ∴需要的油量为:3.75×10=37.5升>30升 故不够用.21.【答案】(1)解:设降价前每千克萝卜价格为k 元则农民手中钱y 与所售萝卜千克数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kx+5 ∵当x=30时,y=20 ∴20=30k+5 解得k=0.5.答:降价前每千克萝卜价格为0.5元. (2)解:(26-20)÷0.4=15 15+30=45kg.所以一共带了45kg 萝卜.22.【答案】(1)解: 800÷10=80 (元 / 人)答:不打折的门票价格是80元 / 人; (2)解:设 y 1=10k 解得: k =48 ∴y 1=48x当0⩽x⩽10时,设y2=80x 当x>10时,设y2=mx+b则{10m+b=80020m+b=1440解得:m=64∴y2=64x+160∴y2={80x(0⩽x⩽10)64x+160(x>10);(3)解:设A旅游团x人,则B旅游团(50−x)人若0⩽x⩽10,则80x+48(50−x)=3040解得:x=20,与x⩽10不相符若x>10,则64x+160+48(50−x)=3040解得:x=30,与x>10相符,50−30=20(人)答:A旅游团30人,B旅游团20人.23.【答案】(1)解:观察图象得:小张同学8时离开家,8:10到达公园,小张同学家离公园的距离是500米∵小张同学8:10到达公园,9:10离开公园∴小张同学锻炼身体用了60分钟∵小张同学9:30到达图书馆,11:40离开图书馆∴小张同学在图书馆看了130分钟的书∵小张同学11:40离开图书馆,12时回到家∴小张同学从图书馆回到家里用了20分钟∴小张同学家离公园的距离是500米,锻炼身体用了60分钟,在图书馆看了130分钟的书,从图书馆回到家里用了20分钟;(2)解:∵小张同学8时离开家,8:10到达公园,距离500米,用时10分钟∴小张同学从家到公园的速度为500÷10=50(米/分)∵步行到公园锻炼了一段时间后以相同的速度步行到图书馆着书∴小张同学从公园到图书馆的速度为50米/分∵小张同学9:10离开公园,9:30到达图书馆∴公园离图书馆的距离为:50×20=1000(米)∴图书馆离小张同学的家的距离为:1000+500=1500(米)∴图书馆离小张同学的家1500米;(3)解:∵小张同学从图书馆到家的距离为1500米,即1.5千米,从图书馆回到家里用了20分钟,即时13小时 ∴小张同学从图书馆回到家里的速度是:1.5÷13=4.5千米/时 ∴小张同学从图书馆回到家里的速度是4.5千米/时.24.【答案】(1)解:由图象可知A 、B 两城之间距离是300千米;(2)解:由图象可知,甲的速度= 3005=60(千米/小时) 乙的速度= 3003=100(千米/小时) ∴甲、乙两车的速度分别是60千米/小时和100千米/小时;(3)解:设乙车出发x 小时追上甲车由题意:60(x+1)=100x解得:x =1.5∴乙车出发1.5小时追上甲车;(4)解:设乙车出发后到甲车到达B 城车站这一段时间内,甲车与乙车相距40千米时甲车行驶了m 小时①当甲车在乙车前时得:60m ﹣100(m ﹣1)=40解得:m =1.5此时是上午6:30;②当甲车在乙车后面时100(m ﹣1)﹣60m =40解得:m =3.5此时是上午8:30;③当乙车到达B 城后300﹣60m =40解得:m = 133此时是上午9:20.∴分别在上午6:30,8:30,9:20这三个时间点两车相距40千米.。
初中函数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函数练习题及答案1. 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函数是数学中非常重要且基础的概念。
下面是几个函数的定义和性质的练习题:练习题1:判断下列关系是否是函数,并说明理由。
a) {(1, 2), (2, 4), (3, 6), (4, 8)}b) {(1, 2), (2, 3), (2, 4), (3, 6)}c) {(1, 2), (2, 2), (3, 2), (4, 2)}练习题答案1:a) 是函数,因为每个x对应唯一的y值。
b) 不是函数,因为元素(2, 4)和(2, 3)违背了x对应唯一的y值的原则。
c) 是函数,因为每个x对应同样的y值2。
2. 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函数的图象是函数概念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下面是几个与函数图象相关的练习题:练习题2:绘制函数y = 2x + 1的图象,并说明其性质。
练习题答案2:函数y = 2x + 1的图象是一条直线,斜率为2,经过点(0, 1)。
根据该函数的特点,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性质:- 当x增加1个单位时,y增加2个单位。
- 当x减少1个单位时,y减少2个单位。
- 图象关于直线y = x对称。
3. 函数的实际应用函数在生活和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下面是一个与函数实际应用相关的练习题:练习题3:小明骑自行车从家里出发,他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可以用函数v(t) = 2t表示,其中t表示时间(分钟),v表示速度(m/s)。
已知小明骑行30分钟能骑行的路程为15km,求小明的平均速度。
练习题答案3:已知小明骑行30分钟能骑行的路程为15km,要计算平均速度,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平均速度 = 总路程 / 总时间平均速度 = 15km / 30分钟 = 0.5 km/min4. 函数的复合和反函数函数的复合和反函数是函数概念的深入扩展。
下面是一个与函数复合和反函数相关的练习题:练习题4:已知函数f(x) = 2x + 1和g(x) = x^2,求复合函数f(g(x))。
练习题答案4:将函数g(x)代入函数f(x)中,得到f(g(x)) = 2(x^2) + 1。
初二函数练习题带答案

初二函数练习题带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函数中,不是一次函数的是:A. f(x) = 2x + 3B. f(x) = x^2 + 2C. f(x) = 3x - 1D. f(x) = 4x + 5答案:B2. 若函数f(x) = kx - 2的图象经过点(3, 4),则k的值为:A. 1B. 6C. 2D. -1答案:C3. 已知函数f(x) = (x - 1)(x + 2),则f(-2)的值为:A. 0B. -3C. 6D. 10答案:A二、计算题1. 已知函数f(x) = 2x - 1,求f(3)的值。
解析:将x替换为3,得到f(3) = 2(3) - 1 = 5。
答案:52. 若函数g(x) = 3x^2 - 2x + 1,求g(2)的值。
解析:将x替换为2,得到g(2) = 3(2)^2 - 2(2) + 1 = 13。
答案:133. 给定函数h(x) = x^3 + 2x^2 - 3x,求h(0)的值。
解析:将x替换为0,得到h(0) = 0^3 + 2(0)^2 - 3(0) = 0。
答案:04. 若函数y = 3x + k经过点(2, 7),求k的值。
解析:将x替换为2,y替换为7,得到7 = 3(2) + k。
解方程可得k = 1。
答案:15. 若函数y = kx^2 + 2x与y = x + 3有公共解,求k的值。
解析:将两个方程相等,得到kx^2 + 2x = x + 3。
整理化简可得kx^2 + x - 3 = 0。
由于有公共解,所以判别式Δ = 1^2 - 4k(-3) = 1 + 12k ≥ 0。
解不等式可得k ≥ -1/12。
答案:k ≥ -1/12三、应用题1. 某产品的销售价格y与生产成本x之间满足y = 1.5x + 3000的关系,其中y和x的单位都为元。
求该产品的生产成本为5000元时的销售价格。
解析:将x替换为5000,得到y = 1.5(5000) + 3000 = 10500。
初中中考数学函数基础28典型题(含答案和解析)

初中中考数学函数基础28道典型题(含答案和解析)1.已知关于x 的方程 mx+3=4的解为 x=1,则直线 y=(m−2)x−3一定不经过().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答案:A.解析:∵关于x的方程mx+3=4的解为x=1.∴m+3=4.∴m=1.∴直线y=(m−2)x−3为直线y=−x−3.∴直线y=(m−2)x−3一定不经过第一象限.考点:函数——一次函数——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2.如图,把直线y=−2x向上平移后得到直线AB,直线AB经过点(a,b),且2a+b=6,则直线AB解析式是().A. y=−2x−3B. y=−2x−6C. y=−2x+3D. y=−2x+6答案:D.解析:∵直线AB经过点(a,b),且2a+b=6.∴直线AB经过点(a,6−2a).∵直线AB与直线y=−2x平行.∴设直线AB的解析式是:y=−2x+b1.把(a,6−2a)代入函数解析式得:6−2a=−2a+b1.则b1=6.∴直线AB的解析式是y=−2x+6.考点:函数——一次函数——一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一次函数平移变换.3.如图,函数y=2x和y=ax+4的图象相交于点A(m,3),则不等式2x>ax+4的解集为.答案:x>23.解析:∵函数y=2x过点A(m,3).∴2m=3.解得:m=23.∴A(32,3).∴不等式2x>ax+4的解集为x>23.考点:函数——一次函数——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两条直线相交或平行问题.4.若函数y=x−a(a为常数)与函数y=−2x+b(b为常数)的图象的交点坐标是(2,1),则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x−y=a2x+y=b的解是.答案:{x=2y=1.解析:因为函数y=x−a(a为常数)与函数y=−2x+b(b为常数)的图象的交点坐标是(2,1).所以方程组{x−y=a2x+y=b的解是{x=2y=1.考点:函数——一次函数——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5.一次函数y=2x−3的图象与y轴交于A,另一个一次函数y=kx+b与y轴交于B,两条直线交于C,C点的纵坐标是1,且S△ABC=5,求k、b的值.答案:(2,1).解析:由题意知C(2,1).过C作CD⊥y轴,CD=2.·AB·CD=5.S△ABC=12∴AB=5.∴B(0,2)或(0,−8).x+2.当B(0,2)时,y=−12x−8.当B(0,−8)时,y=−92考点:函数——一次函数——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两条直线相交或平行问题.6.已知一次函数y=ax+b的图象过第一、二、四象限,且与x轴交于点(2,0),求关于x的不等式a(x−1)−b>0的解集.答案:x<−1.解析:∵一次函数y=ax+b的图象过第一、二、四象限.∴b>0,a<0.把(2,0)代入解析式y=ax+b得:0=2a+b.解得:2a=−b.b=−2.a∵a(x−1)−b>0.∴a(x−1)>b.∵a<0..∴x−1<ba∴x<−1.考点:函数——一次函数——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7.如果一次函数y=−x+1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A点、B点,点M在x轴上,并且使以点A、B、M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那么这样的点M有().A. 3个B. 4个C. 5个D. 7个答案:B.解析:一次函数y=−x+1中令x=0,解得y=1.令y=0,解得x=1.∴A(1,0),B(0,1),即OA=OB=1.在直角三角形AOB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B=√2.分四种情况考虑,如图所示:当BM1=BA时,由BO⊥AM1,根据三线合一得到O为M1A的中点,此时M1(−1,0).当AB=AM2时,由AB=√2,得到OM2=AM2−OA=√2−1,此时M2(1−√2,0).当BA=AM3时,由AB=√2,得到AM3=√2,则OM3=OA+AM3=1+√2,此时M3(1+√2,0).当M4A=M4B时,此时M4与原点重合,此时M4(0,0).综上,这样的M点有4个.故选B.考点:函数——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综合题——一次函数与等腰三角形结合.8.如图①,在梯形ABCD中,AD∥BC,∠A=60°,动点P从A点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着A→B→C→D的方向不停移动,直到点P到达点D后才停止.已知△PAD的面积S(单位:cm2)与点P移动的时间(单位:s)的函数如图②所示,则点P从开始移动到停止移动一共用了秒(结果保留根号).答案:4+2√3.解析:由图②可知,t在2到4秒时,△PAD的面积不发生变化.∴在AB上运动的时间是2秒,在BC上运动的时间是4−2=2秒.∵动点P的运动速度是1cm/s.∴AB=2cm,BC=2cm.过点B作BE⊥AD于点E,过点C作CF⊥AD于点F.则四边形BCFE是矩形.∴BE=CF,BC=EF=2cm.∵∠A=60°.∴BE=ABsin60°=2×√3=√3.2AE=ABcos60°=2×1=1.2∴1×AD×BE=3√3.2×AD×√3=3√3.即12解得AD=6cm.∴DF=AD−AE−EF=6−1−2=3.在Rt△CDF中,CD=√CF2+DF2=√√32+32=2√3.所以,动点P运动的总路程为AB+BC+CD=2+2+2√3=4+2√3.∵动点P的运动速度是1cm/s.∴点P从开始移动到停止移动一共用了(4+2√3)÷1=4+2√3(秒).故答案为:4+2√3.考点:函数——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的应用.四边形——梯形.的图像上,OA长为2且∠1=60°。
初三函数测试题目及答案

初三函数测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哪个选项是一次函数的图象?A. 一条直线B. 一个圆C. 一个椭圆D. 一个抛物线答案:A2. 函数y=2x+3的斜率是多少?A. 2B. 3C. -2D. -3答案:A3. 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经过点(2,5),那么这个点一定在函数的:A. 定义域内B. 值域内C. 函数图象上D. 函数图象外答案:C4. 函数y=x^2的反函数是:A. y=√xB. y=x^2C. y=1/xD. y=-x^2答案:A5. 函数y=1/x的图象不经过哪个象限?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答案:D6. 函数y=3x-2的零点是多少?A. 0.5B. 1C. 2D. 3答案:B7. 函数y=2x+1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A. (0, 1)B. (0, 2)C. (1, 0)D. (1, 2)答案:A8. 函数y=x^2-4x+3的最大值是多少?A. -1B. 0C. 1D. 3答案:B9. 函数y=|x|的图象是:A. 一条直线B. 一个V形C. 一个W形D. 一个倒V形答案:B10. 如果函数y=f(x)是奇函数,那么f(-x)等于:A. f(x)B. -f(x)C. xD. -x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11. 函数y=3x+5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________。
答案:(-5/3, 0)12. 函数y=x^2-6x+9的最小值是________。
答案:013. 函数y=1/x的图象在x=2处的斜率是________。
答案:1/414. 函数y=x^3-3x^2+3x-1的零点是________。
答案:115. 函数y=2x^2-4x+1的顶点坐标是________。
答案:(1, -1)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6. 已知函数y=2x^2-4x+3,求该函数的顶点坐标。
答案:顶点坐标为(1, 1)。
初中数学 函数专题练习及答案

初中数学函数专题练习及答案函数专题讲稿二次函数:1.抛物线 $y=- (x-1)^2+3$ 的顶点坐标为 $(1,3)$。
2.抛物线 $y=x^2-2x+1$ 的顶点坐标是 $(1,0)$。
3.抛物线$y=2x^2+6x+c$ 与$x$ 轴的一个交点为$(1,0)$,则这个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 $(-1,-2)$。
4.二次函数 $y=(x-1)^2+2$ 的最小值是 $2$。
5.已知二次函数 $y=-x^2+2x+c$ 的对称轴和 $x$ 轴相交于点 $(1,0)$,则 $m$ 的值为 $1$。
6.抛物线 $y=x^2-2x+3$ 的对称轴是直线 $x=1$。
7.将抛物 $y=-(x-1)$ 向左平移 $1$ 个单位后,得到的抛物线的解析式是 $y=-x^2$。
8.把抛物线 $y=x^2+bx+c$ 向右平移 $3$ 个单位,再向下平移 $2$ 个单位,所得图像的解析式是 $y=x^2-3x+5$,则有$b=3$,$c=4$。
9.已知抛物线 $y=x^2+(m-1)x+(m-2)$ 与 $x$ 轴相交于 $A$,且线段 $AB=2$,则 $m$ 的值为 $2$。
10.一个满足条件的二次函数解析式是 $y=-x^2$。
11.若抛物线 $y=x^2+2x+a$ 的顶点在 $x$ 轴的下方,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1$。
12.已知二次函数 $y=ax^2+bx+c$,且 $a0$,则一定有$b^2-4ac<0$。
利用图像:1.若直线 $y=m$($m$ 为常数)与函数 $y=4$ 的图像恒有三个不同的交点,则常数 $m$ 的取值范围是 $m>4$。
2.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的是 $①②$。
3.若 $A(-\frac{13}{4},1)$,$B(-1,y_2)$,$C(\frac{5}{3},y_3)$ 为二次函数 $y=-x^2-4x+5$ 的图象上的三点,则 $y_1>y_2>y_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专项训练及答案一、选择题1.已知:[]x 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例:[]3.93=,[]1.82-=-.记1()44k k f k +⎡⎤⎡⎤=-⎢⎥⎢⎥⎣⎦⎣⎦(k 是正整数).例:3133144()f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1)()10f =;(2)()()4f k f k +=;(3)()()1f k f k +≥;(4)()0f k =或1.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中所给的定义,依次作出判断即可.【详解】 解:111(1)00044f +⎡⎤⎡⎤=-=-=⎢⎥⎢⎥⎣⎦⎣⎦,正确; 41411(4)11()444444k k k k k k f k f k +++++⎡⎤⎡⎤⎡⎤⎡⎤⎡⎤⎡⎤+=-=+-+=-=⎢⎥⎢⎥⎢⎥⎢⎥⎢⎥⎢⎥⎣⎦⎣⎦⎣⎦⎣⎦⎣⎦⎣⎦,正确; 当k=3时,414(31)11044f +⎡⎤⎡⎤+=-=-=⎢⎥⎢⎥⎣⎦⎣⎦,而(3)1f =,错误; 当k=3+4n (n 为自然数)时,f (k )=1,当k 为其它的正整数时,f (k )=0,正确; 正确的有3个,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新定义下的实数运算,函数值.能理解题中新的定义,并根据题中的定义进行计算是解决此题的关键.2.下列各曲线中表示y 是x 的函数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根据函数的意义可知:对于自变量x 的任何值,y 都有唯一的值与之相对应,故D 正确. 故选D .3.如图所示,菱形ABCD 中,直线l ⊥边AB ,并从点A 出发向右平移,设直线l 在菱形ABCD 内部截得的线段EF 的长为y ,平移距离x =AF ,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图2所示,则菱形ABCD 的面积为( )A .3B 3C .3D .3【答案】C【解析】【分析】 将图1和图2结合起来分析,分别得出直线l 过点D ,B 和C 时对应的x 值和y 值,从而得出菱形的边长和高,从而得其面积.【详解】解:由图2可知,当直线l 过点D 时,x =AF =a ,菱形ABCD 的高等于线段EF 的长,此时y =EF 3;直线l 向右平移直到点F 过点B 时,y 3;当直线l 过点C 时,x =a +2,y =0∴菱形的边长为a +2﹣a =2∴当点E 与点D 重合时,由勾股定理得a 2+23)=4∴a =1 3∴菱形的面积为3故选:C .【点睛】本题是动点函数图象问题,将图形的运动与函数图象结合起来分析,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4.如图,在ABC ∆中,AB AC =,MN 是边BC 上一条运动的线段(点M 不与点B 重合,点N 不与点C 重合),且12MN BC =,MD BC ⊥交AB 于点D ,NE BC ⊥交AC 于点E ,在MN 从左至右的运动过程中,设BM x =,BMD ∆的面积减去CNE ∆的面积为y ,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y 与x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设a =12BC ,∠B =∠C =α,求出CN 、DM 、EN 的长度,利用y =S △BMD −S △CNE ,即可求解. 【详解】 解:设a =12BC ,∠B =∠C =α,则MN =a , ∴CN =BC−MN−BM =2a−a−x =a−x ,DM =BM·tanB =x·tanα,EN =CN•tanC =(a−x )·tanα, ∴y =S △BMD −S △CNE =12(BM·DM−CN·EN )=()()221tan tan 222x a x a tan x a ααα⋅⎡⎤⋅-⋅=⎣⎦--, ∵2a tan α⋅为常数, ∴上述函数图象为一次函数图象的一部分,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图形面积等知识点.解题关键是深刻理解动点的函数图象,了解图象中关键点所代表的实际意义,理解动点的完整运动过程.5.已知:在ABC ∆中, 10,BC BC =边上的高5h =,点E 在边AB 上,过点E 作//EF BC 交AC 边于点F .点D 为BC 上一点,连接DE DF 、.设点E 到BC 的距离为x ,则DEF ∆的面积S 关于x 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判断出△AEF 和△ABC 相似,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列式求出EF ,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列式表示出S 与x 的关系式,然后得到大致图象选择即可.【详解】解:∵EF ∥BC ,∴△AEF ∽△ABC , ∴55EF x BC -= , ∴EF=55x -•10=10-2x , ∴S=12(10-2x )•x=-x 2+5x=-(x-52)2+254, ∴S 与x 的关系式为S=-(x-52)2+254(0<x <5), 纵观各选项,只有D 选项图象符合.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动点问题函数图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出S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解题的关键.D次哈尔滨至幸福镇的动车需要匀速通过一条隧道(隧道长大于火车6.如图,2020长),火车在隧道内的长度与火车进入隧道的时间x之间的关系用图象描述大致是()A.B.C.D.【答案】A【解析】【分析】火车通过隧道分为3个过程:逐渐进入隧道,完全进入隧道并在其中行驶,逐渐出隧道【详解】火车在逐渐进入隧道的过程中,火车在隧道内的长度逐渐增加;火车完全进入隧道后,还在隧道内行驶一段时间,因此在隧道内的长度是火车长,且保持一段时间不变;火车在逐渐出隧道的过程中,火车在隧道内的长度逐渐减少;符合上述分析过程的为:A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函数图像在生活中的应用,解题关键是分析事件变化的过程,并能够匹配对应函数图像变化7.在正方形ABCD中,点E为BC边的中点,点F在对角线AC上,连接FB、FE.当点F 在AC上运动时,设AF=x,△BEF的周长为y,下列图象中,能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A.B.C.D.【答案】B【解析】【分析】先根据正方形的对称性找到y的最小值,可知图象有最低点,再根据距离最低点x的值的大小(AM>MC)可判断正确的图形.【详解】如图,连接DE与AC交于点M,则当点F运动到点M处时,三角形△BEF的周长y最小,且AM>MC.过分析动点F的运动轨迹可知,y是x的二次函数且有最低点,利用排除法可知图象大致为:故选B.【点睛】解决有关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类习题时,关键是要根据条件找到所给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尤其是在几何问题中,更要注意基本性质的掌握和灵活运用.8.“同辞家门赴车站,别时叮咛语千万,学子满载信心去,老父怀抱希望还.”如果用纵轴y表示父亲和学子在行进中离家的距离,横t表示离家的时间,下面与上述诗意大致相吻合的图象是()A.B.C.D.【答案】B【解析】【分析】首先正确理解小诗的含义,然后再根据时间与离家的距离关系找出函数图象.【详解】解:同辞家门赴车站,父亲和孩子的函数图象在一开始的时候应该一样,别时叮咛语千万,时间在加长,路程不变,学子满载信心去,学子离家越来越远,老父怀抱希望还,父亲回家离家越来越近,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函数图象,首先应理解函数图象的横轴和纵轴表示的量,再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函数图象.9.如图,矩形ABCD中,P为CD中点,点Q为AB上的动点(不与,A B重合).过Q作QM PA⊥于M,QN PB⊥于N.设AQ的长度为x,QM与QN的长度和为y.则能表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A.B.C.D.【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面积得出S△PAB=12PE•AB;S△PAB=S△PQB+S△PAQ=12QN•PB+12PA•MQ,进而得出y=PE ABPB,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连接PQ,作PE⊥AB垂足为E,∵过Q作QM⊥PA于M,QN⊥PB于N,∴S△PAB=12 PE•AB;S△PAB=S△PQB+S△PAQ=12QN•PB+12PA•MQ,∵矩形ABCD中,P为CD中点,∴PA=PB,∵QM与QN的长度和为y,∴S△PAB=S△PQB+S△PAQ=12QN•PB+12PA•MQ=12PB(QM+QN)=12PB•y,∴S△PAB=12PE•AB=12PB•y,∴y=PE AB PB⋅, ∵PE=AD , ∴PE ,AB ,PB 都为定值,∴y 的值为定值,符合要求的图形为D ,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动点函数的图象,根据已知得出y=PE AB PB⋅,再利用PE=AD ,PB ,AB ,PB 都为定值是解题关键.10.当实数x 41y x =+中y 的取值范围是( ) A .7y ≥-B .9y ≥C .9y <-D .7y <-【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易得x 的取值范围,代入所给函数可得y 的取值范围.【详解】解:由题意得20x -≥,解得2x ≥, 419x ∴+≥,即9y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值的取值的求法;根据二次根式被开方数为非负数得到x 的取值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1.若y 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 .1x 2≤且x 0≠ B .1x 2≠ C .1x 2≤ D .x 0≠【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和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即可求出答案.【详解】由题意可知:{12x 0x 0-≥≠, 解得:1x 2≤且x 0≠,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熟练掌握分式的分母不为0、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为非负数是解题的关键.12.一辆货车早晨7∶00出发,从甲地驶往乙地送货.如图是货车行驶路程y (km )与行驶时间x (h )的完整的函数图像(其中点B 、C 、D 在同一条直线上),小明研究图像得到了以下结论:①甲乙两地之间的路程是100 km ;②前半个小时,货车的平均速度是40 km/h ;③8∶00时,货车已行驶的路程是60 km ;④最后40 km 货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100 km/h ;⑤货车到达乙地的时间是8∶24,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A .①②③④B .①③⑤C .①③④D .①③④⑤【答案】D【解析】【分析】 根据折线图,把货车从甲地驶往乙地分为三段,再根据图象的时间和路程进行计算判断.【详解】①甲乙两地之间的路程是100 km ,①正确;②前半个小时,货车的平均速度是:400.580?km/h ÷=,②错误;③8∶00时,货车已行驶了一个小时,路程是60 km ,③正确;④最后40 km 货车行驶的平均速度就是求BC 段的速度,时间为1.3-1=0.3小时,路程为90-60=30km ,平均速度是300.3100?km /h ÷=,④正确;⑤货车走完BD 段所用时间为:401000.4÷=小时,即0.46024⨯=分钟∴货车走完全程所花时间为:1小时24分钟,∴货车到达乙地的时间是8∶24,⑤正确;综上:①③④⑤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能够正确理解函数图象的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理解问题的过程,并能通过图象得到自变量和函数值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3.按如图所示的运算程序,能使输出k 的值为1的是( )A .x =1,y =2B .x =2,y =1C .x =2,y =0D .x =1,y =3【答案】B【解析】【分析】 把各项中x 与y 的值代入运算程序中计算即可.【详解】解:A 、把x =1,y =2代入y=kx ,得:k =2,不符合题意;B 、把x =2,y =1代入y=kx-1,得:1=2k ﹣1,即k =1,符合题意;C 、把x =2,y =0代入y=kx-1,得:0=2k ﹣1,即k =12,不符合题意; D 、把x =1,y =3代入y=kx ,得:k =3,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此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以及程序图的计算,熟练掌握待定系数法是解本题的关键.14.如图,点P 是▱ABCD 边上的一动点,E 是AD 的中点,点P 沿E→D→C→B 的路径移动,设P 点经过的路径长为x ,△BAP 的面积是y ,则下列能大致反映y 与x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A. B.C.D.【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类讨论,随着点P位置的变化,△BAP的面积的变化趋势.【详解】通过已知条件可知,当点P与点E重合时,△BAP的面积大于0;当点P在AD边上运动时,△BAP的底边AB不变,则其面积是x的一次函数,面积随x增大而增大;当P在DC 边上运动时,由同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不变,△BAP面积保持不变;当点P带CB边上运动时,△BAP的底边AB不变,则其面积是x的一次函数,面积随x增大而减小;故选D.【点睛】本题以动点问题为背景,考查了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以及函数图象的变化规律.15.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C=4,BD=6,P是BD上的任一点,过点P作EF∥AC,与平行四边形的两条边分别交于点E、F,设BP=x,EF=y,则能反映y与x之间关系的图象是()A.B.C.D.【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图象是函数关系的直观表现,因此须先求出函数关系式.分两段求:当P在BO上和P在OD上,分别求出两函数解析式,根据函数解析式的性质即可得出函数图象.解:设AC与BD交于O点,当P在BO上时,∵EF∥AC,∴EF BPAC BO=即43y x=,∴43y x =;当P在OD上时,有643 DP EF y x DO AC-==即,∴y=48 3x-+.故选C.16.小亮的奶奶出去散步,从家走了20分钟到一个离家900米的报亭,奶奶看了10分钟报纸后,用了15分钟返回家,下面图中的哪一幅能表示奶奶离家的时间与距离之间的关系()A.B.C.D.【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函数图像的横坐标确定时间,纵坐标确定离家距离,然后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详解】解: 0分钟到报亭离家的距离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看报10分钟,离家的距离不变;15分钟回家离家的距离岁时间的增加而减少,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图像的应用,根据图像确定出时间与离家距离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7.某种签字笔的单价为2元,购买这种签字笔x支的总价为y元,则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A.y=-12x B.y=12x C.y=-2x D.y=2x【答案】D【解析】依题意有:y=2x,故选D.18.如图,在△ABC中,AC=BC,有一动点P从点A出发,沿A→C→B→A匀速运动.则CP的长度s与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描述大致是()A.B.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如图,过点C 作CD ⊥AB 于点D .∵在△ABC 中,AC=BC ,∴AD=BD .①点P 在边AC 上时,s 随t 的增大而减小.故A 、B 错误;②当点P 在边BC 上时,s 随t 的增大而增大;③当点P 在线段BD 上时,s 随t 的增大而减小,点P 与点D 重合时,s 最小,但是不等于零.故C 错误;④当点P 在线段AD 上时,s 随t 的增大而增大.故D 正确.故答案选D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函数的图象;分段函数.19.如图,矩形ABCD 的周长是28cm ,且AB 比BC 长2cm .若点P 从点A 出发,以1/cm s 的速度沿A D C →→方向匀速运动,同时点Q 从点A 出发,以2/cm s 的速度沿A B C →→方向匀速运动,当一个点到达点C 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若设运动时间为()t s ,APQ V 的面积为()2cm S ,则()2cm S 与()t s 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先根据条件求出AB 、AD 的长,当0≤t≤4时,Q 在边AB 上,P 在边AD 上,如图1,计算S 与t 的关系式,分析图像可排除选项B 、C ;当4<t≤6时,Q 在边BC 上,P 在边AD 上,如图2,计算S 与t 的关系式,分析图像即可排除选项D ,从而得结论.【详解】解:由题意得2228AB BC +=,2AB BC =+,可解得8AB =,6BC =,即6AD =,①当0≤t≤4时,Q 在边AB 上,P 在边AD 上,如图1,S △APQ =211222AP AQ t t t ==g g , 图像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故选项B 、C 不正确;②当4<t≤6时,Q 在边BC 上,P 在边AD 上,如图2,S △APQ =118422AP AB t t =⨯=g , 图像是一条线段,故选项D 不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根据动点P 和Q 的位置的不同确定三角形面积的不同,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求出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20.均匀地向一个容器注水,最后把容器注满,在注水过程中,水面高度h 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图中OABC 为折线),这个容器的形状可以是( )A.B.C.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注水量一定,函数图象的走势是稍陡,平,陡;那么速度就相应的变化,跟所给容器的粗细有关.则相应的排列顺序就为D.故选D.考点:函数的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