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城域网体系结构与应用技术
城域网

汇聚层
接入层
城域网的发展释义城域网定义
宽带城域网定义
网络特点传输速率高
用户投入少,接入简单
技术先进、安全
与局域网、广域网的区别服务对象不同
建设方向不同
主要用途及适用范围高速上网
VOD视频点播
网络电视
远程医疗
远程教育
远程监控(WEBCAM)
家庭证券交易系统
宽带业务
城域网技术及其特点1、光纤直连技术及特点
家庭证券交易系统——可在家里交互式地进行证券大户室形式的网上炒股,不但可以实时查阅深、沪股市行情,获取全面及时的金融信息,还可以通过多种分析工具进行即时分析,并可进行网上实时下单交易,参考专家股评。
宽带业务
宽带业务还可为广大用户提供Internet信息浏览、信息查询、收发电子邮件、网上游戏、多媒体网上教育、视音频点播等多项服务。
接入层
接入层利用多种接入技术,进行带宽和业务分配,实现用户的接入,接入节点设备完成多业务的复用和传输。
编辑本段城域网的发展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需求的不断增加,业务的种类也不断发展和变化着,从传统的语音业务到图像和视频业务,从基础的视听服务到各种各样的增值业务,从64 kb/s的基础服务到2.5 Gb/s/10 Gb/s的租线业务,各种业务层出不穷。不同的业务都有不同的带宽需求,不同的服务需求。从业务服务质量(QoS)角度上讲,业务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高服务质量的语音业务和视频业务;大客户专线;数据通信网(DCN)的数据业务;各种数据增值业务;互联网业务。每种类型的业务要求的服务等级不同,安全保护级别也不同。随着互联网业务及各种增值业务的不断发展,城域网要求的带宽也越来越宽,当前的城域网已经成为了业务发展的“瓶颈”。此外,多种类型的业务对城域网的综合接入和处理,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总的来说,分组化和宽带化是业务的发展趋势。
宽带城域网引发的思考

入层 3 层网络结构。核心层的主要功能 是给汇聚层提供高容量的业务承载与交
换通 道 ,实现 各叠 加 网 的互 联 互通 。汇
力气构建崭新的纯 I技术的 B A 。 P M N 在新兴 I城域网的解决方案 中,多 P
业 务服 务 平 台 ( lSri Poioi Mu i v e r s n g te c vi n
长 途 电 话 网在 城 域 范 围 内 的 延 伸 覆
场需求推动、厂家努力、标准化跟进的结
果 这将是今 后电信新技术 出现的主要 形 式。 相信 随 着国际 R T 准的推 进 , S P P标 M P
盖。 网络具有覆盖面广、 该 投资量大、
接入技术多样、接入方式灵活以及接
入业务众多、传输业务快速的特点。 对用 户来说 ,B N MA 不应仅仅是快速通信通
T N V o J 1O o . . N 6 6 ・2OO2
带宽管理等方面 。而 MS P P 的技术协议
中,目前最热的是弹性分组数据传送协
不同 的波长通 道采 用不 同的传 输速 率
和 简 单有效 的 以太网帧 格式 ,使用 从
1 1 n 3 0 m至 16 n 0 m甚至更宽的窗 口, 5 故 可利 用原有光缆 资源 ,无须采用 E F DA ( 掺铒光纤放大器) .大大降低 了系统 的
为一 匹黑马 受 到 业界 的 关注 。C M 在 WD
M P) S P技术具 有很大 的优 势 ,
它主要表现在多业务端 E、灵活可靠的 l 服务等级、支持 I动态路 由协议和WD P M 的升级扩容 。此外 其优势还包括最大 效率的光纤带宽利用、最小粒度的业务
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体系结构网络体系结构,简称网络架构,指的是互联网整体架构的逻辑架构、物理架构和协议架构,它决定了互联网的功能、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也为互联网的拓展和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持。
一、逻辑架构网络逻辑架构是指网络系统中各个部分的功能和互相之间的关系。
它是网络系统最基本的部分,以分层的方式进行组织,从上至下分别是: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1. 应用层应用层是网络体系结构中最靠近用户的一层,它主要负责处理和管理用户与网络之间的信息交互。
在这一层上,包括了很多常见的协议,如HTTP、FTP、SMTP等。
2. 传输层传输层主要负责网络数据的传输和速率的控制,它负责把数据分成若干个数据包,并负责传输和接收。
这一层也包括了两个主要的协议:TCP和UDP。
3. 网络层网络层主要负责寻找最佳的路径,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强调数据包在网络中的传输。
在这一层上最常见的协议是IP协议。
4.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位于物理层和网络层之间,主要负责将网络层传过来的数据包转换成适合物理层传输的数据包。
最常见的协议是以太网协议。
5. 物理层物理层负责传输和接收网络中的数据以及硬件的控制。
它决定了数据的传输速率、数据的格式和传输媒介等。
最常见的传输媒介是有线和无线两种。
二、物理架构网络物理架构是指网络系统中各个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和传输媒介等硬件设备的布局、位置和组成。
物理架构包括以下几种架构方式:1. 局域网(LAN)局域网是指在一个较小范围内的计算机网络,其覆盖范围通常在一个建筑物或者一个校园内。
局域网的传输速率非常快,最常常用的网线是双绞线。
2. 城域网(MAN)城域网是指在一个城市或者地理范围比较大的区域内的计算机网络。
城域网常用的传输媒介是光纤。
3. 广域网(WAN)广域网是指在一个大范围的区域内的计算机网络,它由多个局域网和城域网组成。
广域网的传输媒介是电话线路或者无线电波。
三、协议架构网络协议架构是指网络系统中使用的通信协议以及协议之间的关系。
浅谈城域网的技术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浅谈城域网的技术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摘要:本文从城域网的概念入手,分析城域网特点和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指出了智能光企业等单位对高速率、高质量数据通信业务日益旺盛的需求,特别是快速发展起来的互联网用户群对宽带高速上网的需求。
关键词:城域网;技术应用;发展趋势引言:IP业务持续的指数增长对光通信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骨干网上,一方面巨大的IP业务量刺激了wdm技术的应用,另一方面IP数据业务量具有突发性和自相似性,对光网络带宽实行动态分配和调度以实现有效的网络优化提均供了契机,面对现有网络人工操作的复杂和低效率,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应运而生。
一、城域网的概念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简称MAN,是在一个城市范围内所建立的计算机通信网,基本上一种大型的LAN,通常使用与LAN相似的技术。
在城市范围内,以IP和ATM电信技术为基础,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介,集数据、语音、视频服务于一体的高带宽、多功能、多业务接入的多媒体通信网络。
由于采用具有有源交换元件的局域网技术,网中传输时延较小,它的传输媒介主要采用光缆,传输速率在100兆比特/秒以上。
二、城域网特点1、覆盖范围局域网覆盖范围小于城域网,而城域网覆盖范围又小于广域网。
2、接口类型局域网:以太网RJ-45 电接口,LC/SC/ST 多模光纤;城域网:IP-VPN、Wireless LAN;广域网:串口,T1 ,POS ,ATM,E1。
3、传输速率广域网(10/100/1000/10000/10G/40G/100G);城域网(4 kb/s的基础服务到2.5 Gb/s/10 Gb/s的租线业务);局域网(ISDN/PSTN/T1/E1/T3/E3/OC-3/OC-12/OC-48/OC-192 )。
4、使用协议广域网(以太网);城域网(TCP/IP协议);局域网(PPP,HDLC)。
5、实际使用场景局域网(Loxal Area Network,L A N)是指范围在几百米到十几公里内办公楼群或校园内的计算机相互连接所构成的计算机网络。
城域网的组网技术及解决方式

城域网的组网技术及解决方式城域网的组网技术及解决方式摘要:IP城域网是在一个城市范围内提供宽带数据及多媒体业务、用于接入用户和发展增值业务的综合数据网络。
随着互联网市场的发展,用户对互联网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而互联网网络结构直接影响到互联网质量,因此,如何对原有网络进行优化,就成为提高互联网质量的关键问题所在,文章介绍了宽带IP城域网组网技术及解决方案。
关键词:带宽;组网;城域网;posIP城域网正逐渐成为宽带舞台的新宠。
宽带运营商的IP城域网建设思路及技术方案对运营商至关重要。
如何建设一个能够提供统一的多业务的网络平台,成为运营商应对当前激烈竞争的重要选择。
1 概念1.1 宽带IP城域网城域网在通信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满足网络接入层带宽大幅度增长的需求而建立的综合业务网。
IP城域网的概念是由计算机网络化而来,指介于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在城市及郊区范围内实现信息传输与交换的一种网络。
这里所说的IP城域网,是指覆盖城市范围、为全市各类用户提供宽带接入的数字通信网络。
对一个城市而言,IP城域网的建设是其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技术和运营模式来看,IP城域网是计算机网络和传统电信网络的融合;从技术发展的趋势来看,IP城域网将会是传统电信体系发展的必然趋势。
1.2 带宽“带宽”有以下两种不同的意义:①指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
信号的带宽是指该信号所包含的各种不同频率成分所占据的频率范围。
②在计算机网络中,带宽用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所能传送数据的能力,因此,网络带宽表示在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
在网络中有两种不同的速率:信号(即电磁波)在传输媒体上的传播速率(m/s或km/s);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Bit/s)。
2 宽带IP城域网的组网技术目前,宽带IP城域网组网技术主要有:ATM技术、POS、千兆以太网(GE),还有融合了IP路由和ATM交换特点的MPLS技术。
无线城域网技术与标准

无线城域网技术与标准摘要:无线局域网(WLAN)和无线城域网(WMAN)是宽带无线网络。
Wi-Fi(无线局域网制造商联盟,Wi-Fi是无线局域网的俗称)近年来在中国发展势头强劲。
现在20%的宽带家庭用户正在使用Wi-Fi,67%的在线家庭用户已经计划使用Wi-Fi。
关键词:无线城域网;无线局域网;安全;认证;加密;阐述了无线城域网和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机制,分析了它们在身份认证和数据加密方面的异同,总结了它们的应用现状和对未来的展望。
一、安全机制分析1.无线局域网安全机制分析。
发布的无线局域网标准IEEE802.11,提供两种身份认证服务:开放式认证和共享密钥认证。
开放式认证在明文状态下要求提供与无线接入点AP相同的正确的服务组标识(SSID)进行认证;共享密钥认证要求客户端与AP拥有相同的密钥,使用有线等效保密WEP对认证过程进行加密。
除此以外AP可以用每个无线网卡唯一的48位的物理地址(即MAC地址)进行认证。
使用SSID匹配和MAC地址过滤来控制访问权限的方法简单、快捷,但安全性不高,属于较低级别的授权认证。
共享密钥认证中的有线等效保密WEP是IEEE802.11b协议中最基本的无线安全加密措施,目前虽然广泛应用,但WEP的核心是RC4算法,在现实的应用中被发现有不少的安全漏洞,容易被攻击者破解密钥。
基于端口的访问控制协议。
它提供了一个可靠的用户认证协议和密钥分发的框架,和上层认证协议(EAP)配合来实现用户认证和密钥分发,它的核心是可扩展认证协议EAP。
IEEE802.1x+EAP认证采用双向认证机制,有效地消除了中间人攻击,如假冒的AP和认证服务器,集中化认证管理和动态分配加密密钥机制,IEEE802.1x协议实现简单,安全可靠。
微软在Windows XP中已经整合了IEEE802.1x客户端软件。
由生产厂商Wi-Fi联盟联合IEEE802.11i任务组的专家共同提出WPA(Wi-Fi Protected Access)加密技术,对WEP协议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改进。
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考试大纲

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考试大纲基本要求1、具有计算机软件及应用的基本知识2、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3、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工作原理4、掌握Internet的基本应用知识5、掌握组网,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等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基础知识6、了解网络技术的发展7、掌握计算机操作并具有c语言编程(含上机调试)的能力考试内容一、基本知识1、计算机系统组成2、计算机软件的基础知识3、多媒体的基本概念4、计算机应用领域二、操作系统1、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主要功能和分类2、进程、线程、进程间通信的基本概念3、存储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的主要技术4、典型操作系统的使用三、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1、数据通讯技术的定义与分类2、数据通讯技术基础3、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的基本概念4、广域网、局域网与城域网的分类、特点与典型系统5、网络互连技术与互连设备四、局域应用技术1、局域网分类与基本工作原理2、高速局域网3、局域网组网方法4、网络操作系统5、结构化布线技术五、Internet基础1、Internet的基本结构与主要服务2、Internet通讯协议——TCP/IP3、Internet接入方法4、超文书、超媒体与Web浏览器六、网络安全技术1、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2、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3、网络安全策略4、加密与认证技术5、防火墙技术的基本概念七、网络应用:电子商务1、电子商务基本概念与系统结构2、电子商务应用中的关键技术3、浏览器、电子邮件及Web服务器的安全特性4、Web站点内容的策划和推广5、使用Internet进行网上购物八、网络技术发展1、网络应用技术的发展2、宽带网络技术3、网络新技术九、上机操作1、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2、熟练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基本技术、编程和调试3、掌握与考试内容相关的上机应用考试方法一、笔试:120分钟二、上机考试:60分钟。
城域网建设中的常见技术

城域网建设中的常见技术作者:王国豪来源:《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年第11期摘要城域网的建设是适应目前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建设趋势,本文分析了城域网建设的概念、网络现状与网络结构以及现阶段主流的应用技术,对现有城域网建设中的缺点进行了分析,目前主流的城域网建设包括业务转送平台、自动交换广网路以及城域波分传输,本文针对此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城域网多业务传送平台自动交换光网络1 城域网建设的主流技术分析目前在城域网建设中使用到的技术有波分复用WDM系统、ASON技术以及MSTP技术等,目前在运营商中比较受欢迎的技术是MATP技术。
MSTP设备来源于传统的SDH设备,对于SDH网络资源能够做到一定程度上的丰富,对于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时分复用业务即TDM技术能够兼容,同时还能够进行不同业务之间的传送与接入包括ATM与以太网等,在数据业务需求方面能够满足。
WDM系统能够做到多种业务接口的实现,在业务的透明传输性与上层协议的达成之前具有良好的效应。
但是因为在光层联网技术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在WDM 的单独使用方面还很难做到。
目前运营商开发中关注度比较高的有ASON技术,并且根据这一体系结构进行了新一代SDH交叉连接设备的开发工作,被称为智能光网络。
1.1 关于MSTP技术方面MSTP技术指的是在SDH技术基础之上进行的多业务传输技术,在电路交换与数据业务方面能够满足相关要求,因为是在SDH技术基础之上进行的因此被称之为MSTP技术。
MSTP技术在对传统SDH设备进行改造的基础上,在SDH帧格式的基础之上能够进行不同颗粒之间的多种业务操作,能够进行不同协议之间的汇聚、接入与传输工作。
在运行过程中的业务接口方面能够满足图像业务操作、SDH/PDH系统、以太网以及ATM系统运行的需求,在虚级联处理、连续级联以及VC-12NC-3NC-4等不同等级的交叉连接方面具有较为成熟的技术,通过接口模块的更换能够根据业务的不同情况进行相应调整,配置相应的传输链路的宽带,在ATM业务与以太网之间实现二层交换与透明传输,在功用上包括统计复用功能、端口与业务的汇聚以及对于流量的控制等,通过保护机制的建立与实施能够实现灵活地组网,网络管理地智能化与统一化,在互操作性与兼容性方面比较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透解一、宽带城域网的逻辑结构(1)网络平台。
(2)业务平台。
(3)管理平台。
二、宽带城域网的层次结构1. 核心层(核心交换层)该层主要承担高速数据交换的任务,宽带城域网的核心交换层的主要功能如下:连接多个汇聚层,为汇聚层的网络提供高速分组转发,为整个城域网提供高速、安全与具有QoS保障能力的数据传输环境。
实现与主干网络的互联,提供城市的宽带IP数据出口。
提供宽带城域网的用户访问Internet所需要的路由服务。
2. 汇聚层(边缘汇聚层)该层主要承担路由与流量汇聚的任务。
汇聚层处于宽带城域网核心交换层的边缘,其基本功能如下:汇接接入层的用户流量,进行数据分组传输的汇聚、转发与交换。
根据接入层的用户流量,进行本地路由、过滤、流量均衡、QoS优先级管理,以及安全控制、IP地址转换、流量整形等处理。
根据处理结果把用户流量转发到核心交换层或在本地进行路由处理。
3. 接入层(用户接入层)该层主要承担用户接入与本地流量控制的功能。
接入层解决的是"最后一公里"问题,它是通过各种接入技术,连接最终用户,为它所覆盖范围内的用户提供访问Internet以及其他的信息服务。
三、宽带城域网的组建原则宽带城域网的组建原则如下:可运营性。
可管理性。
可盈利性。
可扩展性。
宽带城域网体系结构与应用技术Architecture and Applied Technologies of the Broadb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戴进 / 吴畏 / 曹东冬 Dai Jin / Wu Wei / Cao Dongdong摘要:文章阐述了宽带城域网的体系结构,对宽带城域网的主要技术??多业务传输技术、高速路由和交换技术、宽带接入控制与管理技术、软交换技术结合具体产品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多业务传输;高速路由;宽带接入;业务控制与管理;软交换Abstract::The paper describes the architecture of BMAN (Broadb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and analyzes the main technologies that BMAN adopts, such as the multiservice transmission, high speed routing and switching, broadband access control and management, and softswitch, in consideration of their relevant products.Key words::Multiservice transmission; High speed routing; Broadband access; Service control and management; SoftswitchIP电信业务的流量在2~3年内可能超过话音业务流量,基于数据分组(包)交换的业务将在5~10年内覆盖整个传统电信业务,能提供方便、快捷、廉价的新的增值业务将作为未来通信网络业务的主体部分。
在这种情况下,宽带城域网(BMAN)得到了快速发展。
宽带城域网是基于宽带技术,以电信网的可管理性、可扩充性为基础,在城市的范围内汇聚宽、窄带用户的接入,面向满足集团用户(政府、企业等)、个人用户对各种宽带多媒体业务(互联网访问、虚拟专网等)需求的综合宽带网络,是电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向上与骨干网络互连。
其包括的设备有:路由器(包括高端路由器和边缘路由器等)、软交换设备、媒体网关、接入服务器、宽带接入服务器、IP电话、IP电话网关、RADIUS协议设备、SNMP协议设备、千兆以太网2层交换机、千兆以太网3层交换机、ATM交换机等。
从传输上来讲,宽带城域网兼容现有的SDH(同步数字体系)平台、光纤直驱平台,为现有的PSTN(公众交换电话网)、移动网络和其他通信网络提供业务承载功能;从交换和接入来讲,宽带城域网为数据、语音、图像提供可以互联互通的统一平台;从网络体系结构来讲,宽带城域网综合传统TDM(时分复用)电信网络完善的网络管理和Internet开放互联的优点,采用业务与网络相分离的思想来实现统一的网络,用以管理和控制多种现有的电信业务,使之易于生成新的增值业务。
1 宽带城域网的体系结构城域网可分城域传输网和城域数据网,其中城域数据网设备可选择城域传输网作为承载传送平台,也可以舍弃传输设备选择光纤,通过光口以点对点方式直连组网以适应节点数小、节点距离较近的城域网络。
城域传输采用的主要技术有SDH、WDM、多业务传送节点技术和光纤直连技术。
SDH技术因其技术的成熟性,以及具有标准的光接口和统一的复用映射结构,有横向兼容性,是目前支撑城域传输的主要技术。
WDM技术容量大,随着城域网业务的快速增长,现正逐步引入WDM技术满足日益增长的容量需求。
为适应数据业务的发展需要,以及支持ATM、IP和以太网业务的接入,不断融合ATM和路由交换功能,以SDH为基础的MSTP(多业务传送节点)技术将成为关注的热点。
城域数据网可分为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和业务控制与业务管理层。
其中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是具有明显层次的功能层,而业务控制层与业务管理层分别完成业务的控制和管理功能,是在前3个层次中抽象出来的逻辑层次,实际上存在于其它3个网络层次之中,与各层的网络设备紧密结合。
城域数据网分层结构如图1所示。
点击放大图1 城域数据网分层结构城域数据网的各层所起作用叙述如下:(1)核心层核心层将多个边缘汇聚层连接起来,为汇聚层网络提供数据的高速转发,同时实现与上级网络的互联,提供城市的高速IP数据出口。
核心层网络结构重点考虑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开放性。
(2)汇聚层汇聚层完成本地业务的区域汇接,进行带宽和业务的汇聚、收敛及分发。
(3)接入层接入层通过各种接入技术和线路资源实现对用户的覆盖,并提供多业务的用户接入,必要时配合完成用户流量控制功能。
为降低维护及管理成本,综合接入层应考虑与汇聚层统一实施业务和设备管理。
(4)业务控制层业务控制层主要负责用户接入管理、用户策略控制、用户差别化服务,同时作为承载层和业务层相互连接的桥梁,对网络提供的各种业务进行控制和管理,实现对各类业务的接入、区分、带宽分配、流量控制以及ISP的动态选择等。
(5)业务管理层业务管理层提供统一的网络管理与业务管理,统一业务描述格式,根据业务开展的需要,实现业务的分级分权及网络管理,提供网络综合设备的拓扑、故障、配置、计费、性能和安全的统一管理。
在城域数据网中,核心层应采用高速IP交换技术;汇聚层采用智能IP端局技术;接入层可以根据业务需求和实际情况,灵活采用多元化宽、窄带综合接入技术;业务控制层及业务管理层统一对网络各层实施管理。
各层共同构建支持端到端话音、数据、图像、专线及各类增值业务的可运营可管理的宽带城域网。
大中城市的网络应当采用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3层结构;在一些规模较小业务量有限的城市,可以将核心层与汇聚层融合,采用2层结构。
2 宽带城域网产品与技术在宽带城域网建设中,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网通、铁通公司等运营商均结合自身特点,发挥各自竞争优势,努力建设成本低、功能多、扩展性好的城域网,这就要求设备供应商提供能够适应各种情况的组网设备。
下面结合中兴通讯的城域网设备,从宽带城域网的多业务传输技术、高速路由和交换技术、宽带接入控制与管理技术、软交换技术4个方面分别予以介绍。
2.1 多业务传输技术光传输技术主要指SDH/DWDM技术。
受IP数据业务爆炸式增长的影响,在SDH平台传输数据的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
在不断提高交叉容量和复用速率,满足TDM话音通信的同时,SDH/DWDM技术正逐渐发展为传统话音业务和ATM、IP数据业务的综合传送平台,即SDH的TDM平面和数据平面。
对于数据业务,传输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提高传输的带宽利用率。
实际上,由于数据业务动态变化很大,因此,实际的带宽需求是动态变化的,SDH的155 Mbit/s等接口只是它的峰值速率。
如果传输按峰值速率分配带宽,显然带宽利用率会被大大降低,因此,利用数据业务的特点,结合分组交换的ATM和IP技术,实现传输带宽的有效利用,是宽带传输必须解决的问题。
中兴城域传输产品根据城域网的特点,针对以上问题,在多业务传输产品系列UnitransTM ZXMP产品的设计方案上,确定了MSTP(多业务传输平台)的思想。
在一种传输设备上,对于不同的业务,UnitransTMZXMP采用不同的传输方案。
对于2M业务,继续采用SDH进行传输,保留其可靠性高、成本低的优点;对于ATM业务,采用VP-RING增强其组网能力和保护能力;对于IP业务,采用以太网透明传输的方案,避免传输对其QoS(服务质量)的影响。
由于兼顾了各种业务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传输效率,使性能价格比大为提高。
UnitransTM ZXMP可提供从城域网核心层、汇聚层到接入层的全系列传输产品。
产品具备全局网络管理功能,能提供完备的网络解决能力,支持IP和ATM技术体制,可提供高集成度以太网接口板以支持L2线速交换以及ATM统计复用功能,支持城域网的多业务应用。
2.2 高速路由与交换技术在宽带城域网的核心层和汇聚层,有两种可供选择的高速路由和交换技术:ATM技术和IP技术。
随着线速路由器的出现,ATM已经从核心层退居网络业务汇聚层,同时ATM也在向IP融合,向多业务接入方向发展。
中兴通讯针对宽带城域网建设需求情况,推出了ZXR10路由器和ZXE10以太网交换机系列产品。
ZXR10-TSR太比特路由交换机具备大容量的交换能力,提供64/128/160 Gbit/s交换容量,可以扩展到太比特每秒以上。
既可以满足目前网络建设的需求,同时又具有极好的可扩展性,可满足不断增长的核心网络交换容量的需求。
ZXR10-TSR提供丰富的网络接口,支持155/622 Mbit/s和2.5 Gbit/s POS接口,10/100/1 000 Mbit/s 以太网接口和155 Mbit/s、622 Mbit/s ATM接口。
10 Gbit/s POS和以太网接口也即将提供。
ZXR10-TSR提供丰富的协议支持:TCP/IP系列协议族;路由协议,包括RIP、OSPF、IS-IS、BGP及其扩展;组播协议,包括IGMPv1/v2、PIM-SM、PIM-DM、以及MPLS TE和MPLS VPN。
其中,基于MPLS(多协议标记交换)的VPN(虚拟专用网)技术,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可管理性,能够支持QoS(服务质量)、CoS(服务类型)和流量工程等电信级要求,是城域网发展非常看好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