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城域网体系结构与应用技术

宽带城域网体系结构与应用技术
宽带城域网体系结构与应用技术

考点透解

一、宽带城域网的逻辑结构

(1)网络平台。

(2)业务平台。

(3)管理平台。

二、宽带城域网的层次结构

1. 核心层(核心交换层)

该层主要承担高速数据交换的任务,宽带城域网的核心交换层的主要功能如下:

连接多个汇聚层,为汇聚层的网络提供高速分组转发,为整个城域网提供高速、安全与具有QoS保障能力的数据传输环境。

实现与主干网络的互联,提供城市的宽带IP数据出口。

提供宽带城域网的用户访问Internet所需要的路由服务。

2. 汇聚层(边缘汇聚层)

该层主要承担路由与流量汇聚的任务。汇聚层处于宽带城域网核心交换层的边缘,其基本功能如下:

汇接接入层的用户流量,进行数据分组传输的汇聚、转发与交换。

根据接入层的用户流量,进行本地路由、过滤、流量均衡、QoS优先级管理,以及安全控制、IP地址转换、流量整形等处理。

根据处理结果把用户流量转发到核心交换层或在本地进行路由处理。

3. 接入层(用户接入层)

该层主要承担用户接入与本地流量控制的功能。接入层解决的是"最后一公里"问题,它是通过各种接入技术,连接最终用户,为它所覆盖范围内的用户提供访问Internet以及其他的信息服务。

三、宽带城域网的组建原则

宽带城域网的组建原则如下:

可运营性。

可管理性。

可盈利性。

可扩展性。

宽带城域网体系结构与应用技术

Architecture and Applied Technologies of the Broadb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戴进 / 吴畏 / 曹东冬 Dai Jin / Wu Wei / Cao Dongdong

摘要:文章阐述了宽带城域网的体系结构,对宽带城域网的主要技术??多业务传输技术、高速路由和交换技术、宽带接入控制与管理技术、软交换技术结合具体产品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多业务传输;高速路由;宽带接入;业务控制与管理;软交换

Abstract::The paper describes the architecture of BMAN (Broadb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and analyzes the main technologies that BMAN adopts, such as the multiservice transmission, high speed routing and switching, broadband access control and management, and softswitch, in consideration of their relevant products.

Key words::Multiservice transmission; High speed routing; Broadband access; Service control and management; Softswitch

IP电信业务的流量在2~3年内可能超过话音业务流量,基于数据分组(包)交换的业务将在5~10年内覆盖整个传统电信业务,能提供方便、快捷、廉价的新的增值业务将作为未来通信网络业务的主体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宽带城域网(BMAN)得到了快速发展。

宽带城域网是基于宽带技术,以电信网的可管理性、可扩充性为基础,在城市的范围内汇聚宽、窄带用户的接入,面向满足集团用户(政府、企业等)、个人用户对各种宽带多媒体业务(互联网访问、虚拟专网等)需求的综合宽带网络,是电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向上与骨干网络互连。其包括的设备有:路由器(包括高端路由器和边缘路由器等)、软交换设备、媒体网关、接入服务器、宽带接入服务器、IP电话、IP电话网关、RADIUS协议设备、SNMP协议设备、千兆以太网2层交换机、千兆以太网3层交换机、ATM交换机等。

从传输上来讲,宽带城域网兼容现有的SDH(同步数字体系)平台、光纤直驱平台,为现有的PSTN(公众交换电话网)、移动网络和其他通信网络提供业务承载功能;从交换和接入来讲,宽带城域网为数据、语

音、图像提供可以互联互通的统一平台;从网络体系结构来讲,宽带城域网综合传统TDM(时分复用)电信网络完善的网络管理和Internet开放互联的优点,采用业务与网络相分离的思想来实现统一的网络,用以管理和控制多种现有的电信业务,使之易于生成新的增值业务。

1 宽带城域网的体系结构

城域网可分城域传输网和城域数据网,其中城域数据网设备可选择城域传输网作为承载传送平台,也可以舍弃传输设备选择光纤,通过光口以点对点方式直连组网以适应节点数小、节点距离较近的城域网络。

城域传输采用的主要技术有SDH、WDM、多业务传送节点技术和光纤直连技术。SDH技术因其技术的成熟性,以及具有标准的光接口和统一的复用映射结构,有横向兼容性,是目前支撑城域传输的主要技术。WDM技术容量大,随着城域网业务的快速增长,现正逐步引入WDM技术满足日益增长的容量需求。为适应数据业务的发展需要,以及支持ATM、IP和以太网业务的接入,不断融合ATM和路由交换功能,以SDH为基础的MSTP(多业务传送节点)技术将成为关注的热点。

城域数据网可分为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和业务控制与业务管理层。其中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是具有明显层次的功能层,而业务控制层与业务管理层分别完成业务的控制和管理功能,是在前3个层次中抽象出来的逻辑层次,实际上存在于其它3个网络层次之中,与各层的网络设备紧密结合。城域数据网分层结构如图1所示。

点击放大

图1 城域数据网分层结构

城域数据网的各层所起作用叙述如下:

(1)核心层

核心层将多个边缘汇聚层连接起来,为汇聚层网络提供数据的高速转发,同时实现与上级网络的互联,提供城市的高速IP数据出口。核心层网络结构重点考虑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开放性。

(2)汇聚层

汇聚层完成本地业务的区域汇接,进行带宽和业务的汇聚、收敛及分发。

(3)接入层

接入层通过各种接入技术和线路资源实现对用户的覆盖,并提供多业务的用户接入,必要时配合完成用户流量控制功能。为降低维护及管理成本,综合接入层应考虑与汇聚层统一实施业务和设备管理。

(4)业务控制层

业务控制层主要负责用户接入管理、用户策略控制、用户差别化服务,同时作为承载层和业务层相互连接的桥梁,对网络提供的各种业务进行控制和管理,实现对各类业务的接入、区分、带宽分配、流量控制以及ISP的动态选择等。

(5)业务管理层

业务管理层提供统一的网络管理与业务管理,统一业务描述格式,根据业务开展的需要,实现业务的分级分权及网络管理,提供网络综合设备的拓扑、故障、配置、计费、性能和安全的统一管理。

在城域数据网中,核心层应采用高速IP交换技术;汇聚层采用智能IP端局技术;接入层可以根据业务需求和实际情况,灵活采用多元化宽、窄带综合接入技术;业务控制层及业务管理层统一对网络各层实施管理。各层共同构建支持端到端话音、数据、图像、专线及各类增值业务的可运营可管理的宽带城域网。大中城市的网络应当采用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3层结构;在一些规模较小业务量有限的城市,可以将核心层与汇聚层融合,采用2层结构。

2 宽带城域网产品与技术

在宽带城域网建设中,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网通、铁通公司等运营商均结合自身特点,发挥各自竞争优势,努力建设成本低、功能多、扩展性好的城域网,这就要求设备供应商提供能够适应各种情况的组网设备。下面结合中兴通讯的城域网设备,从宽带城域网的多业务传输技术、高速路由和交换技术、宽带接入控制与管理技术、软交换技术4个方面分别予以介绍。

2.1 多业务传输技术

光传输技术主要指SDH/DWDM技术。受IP数据业务爆炸式增长的影响,在SDH平台传输数据的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在不断提高交叉容量和复用速率,满足TDM话音通信的同时,SDH/DWDM技术正逐渐发展为传统话音业务和ATM、IP数据业务的综合传送平台,即SDH的TDM平面和数据平面。

对于数据业务,传输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提高传输的带宽利用率。实际上,由于数据业务动态变化很大,因此,实际的带宽需求是动态变化的,SDH的155 Mbit/s等接口只是它的峰值速率。如果传输按峰值速率分配带宽,显然带宽利用率会被大大降低,因此,利用数据业务的特点,结合分组交换的ATM和IP技术,实现传输带宽的有效利用,是宽带传输必须解决的问题。

中兴城域传输产品根据城域网的特点,针对以上问题,在多业务传输产品系列UnitransTM ZXMP产品的设计方案上,确定了MSTP(多业务传输平台)的思想。在一种传输设备上,对于不同的业务,UnitransTM

ZXMP采用不同的传输方案。对于2M业务,继续采用SDH进行传输,保留其可靠性高、成本低的优点;对于ATM业务,采用VP-RING增强其组网能力和保护能力;对于IP业务,采用以太网透明传输的方案,避免传输对其QoS(服务质量)的影响。由于兼顾了各种业务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传输效率,使性能价格比大为提高。UnitransTM ZXMP可提供从城域网核心层、汇聚层到接入层的全系列传输产品。产品具备全局网络管理功能,能提供完备的网络解决能力,支持IP和ATM技术体制,可提供高集成度以太网接口板以支持L2线速交换以及ATM统计复用功能,支持城域网的多业务应用。

2.2 高速路由与交换技术

在宽带城域网的核心层和汇聚层,有两种可供选择的高速路由和交换技术:ATM技术和IP技术。随着线速路由器的出现,ATM已经从核心层退居网络业务汇聚层,同时ATM也在向IP融合,向多业务接入方向发展。

中兴通讯针对宽带城域网建设需求情况,推出了ZXR10路由器和ZXE10以太网交换机系列产品。

ZXR10-TSR太比特路由交换机具备大容量的交换能力,提供64/128/160 Gbit/s交换容量,可以扩展到太比特每秒以上。既可以满足目前网络建设的需求,同时又具有极好的可扩展性,可满足不断增长的核心网络交换容量的需求。

ZXR10-TSR提供丰富的网络接口,支持155/622 Mbit/s和2.5 Gbit/s POS接口,10/100/1 000 Mbit/s 以太网接口和155 Mbit/s、622 Mbit/s ATM接口。10 Gbit/s POS和以太网接口也即将提供。

ZXR10-TSR提供丰富的协议支持:TCP/IP系列协议族;路由协议,包括RIP、OSPF、IS-IS、BGP及其扩展;组播协议,包括IGMPv1/v2、PIM-SM、PIM-DM、以及MPLS TE和MPLS VPN。其中,基于MPLS(多协议标记交换)的VPN(虚拟专用网)技术,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可管理性,能够支持QoS(服务质量)、CoS(服务类型)和流量工程等电信级要求,是城域网发展非常看好的技术。

ZXR10系列路由器可支持基于Martini Draft的第2层MPLS VPN,实现ATM、FR和Ethernet在城域网上的透明传输,其安全性已达到ATM和FR(帧中继)的水平;同时,ZXR10系列路由器还支持基于RFC 2547bis 的第3层MPLS VPN,为集团用户提供方便可扩展的VPN服务。

为保证核心网络的高速交换和高可靠性,ZXR10-TSR支持全互连结构。根据核心网络的具体情况,也可使用环形或不完全网状连接等拓扑。ZXR10系列产品支持非常灵活的组网方式,包括IP over 光纤、IP over SDH、IP over DWDM等组网方式。

另外用于多业务交换的中兴宽带多业务交换机ZXB10,包含BX、AX、MX、SX等系列产品。ZXB10具有强大的交换能力,可以平滑升级到128 Gbit/s;接入设备品种齐全,提供的接口有10/100/1 000 Mbit/s 以太网、 155/622 Mbit/s POS、 2/25/34/155/622 Mbit/s ATM、 E1 FR、E1/E3 CES、MPEG II、ADSL、V.24/V.35、话音等,能够支持各种业务的接入;组网灵活,可以灵活地组织各种类型的网络,而且BX、AX和MX的业务板完全一样,可以互换。ZXB10产品采用先进的分散式设计方法,除了支持RIP、OSPF、BGP4路由协议,支持源地址路由、 ACL、 VLAN、 IP VPN、DHCP Relay等功能之外,还支持各种ATM功能,特别是支持业

界公认的下一代核心网络技术——多协议标记交换技术。它既可以作为标记交换路由器使用,也可以作为边缘标记交换路由器来使用,目前已在广电、军队、中国联通、铁通公司等网络中得到了实际应用。

2.3 宽带接入业务控制与管理技术

宽带城域网的宽带接入有FTTX+LAN、ADSL、HFC、LMDS/MMDS等多种接入方式。对于每种接入技术本文就不深入介绍了,下面仅介绍宽带接入业务控制与管理技术。

ZXE10-UAS宽带接入服务器具有宽带接入的管理和控制功能。UAS位于宽带接入网与宽带城域网的接口处,宽带用户通过固定连接或虚拟拨号连接,经宽带接入网接入UAS。UAS终结用户信息包,进而对用户各种业务功能进行控制管理。

UAS中包含网络接入认证与授权模块、计费模块和统计模块。UAS是宽带接入网和城域数据网的通信接口。宽带接入网侧的接口称为UNI(用户网络接口),城域网侧的接口称为NNI(网络网络接口),其中UNI接口包含的接口类型有ATM 155 Mbit/s接口、ATM 34 Mbit/s和10/100 Mbit/s以及千兆比以太网接口;NNI 接口包含的接口类型有千兆比以太网、ATM 622 Mbit/s接口、ATM 155 Mbit/s接口和622 Mbit/s POS接口。对于不同的接口和业务,通常采取不同的管理控制方式。

UAS可对进网用户进行身份认证,既可以根据用户的接入电路来认证,也可以根据用户的用户名和口令来认证。UAS是用户接入认证请求的发起端,使用RADIUS协议向接入认证服务器发出用户接入认证的请求。它接收来自用户接入认证服务器用户认证响应,据此响应授予请求用户接入的权限,开始计费,对接入用户进行策略控制、差别化管理,并实现对各类业务的接入、区分、带宽分配、流量控制以及ISP的动态选择等。

2.4 软交换技术

Softswitch(软交换)思想是在下一代网络建设的强烈需求下应运而生的。软交换技术吸取了IP、ATM、IN和TDM等技术众家之长,形成完全分层的全开放的体系架构。它使各个运营商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全部或者部分利用软交换体系的产品,采用适合自己的网络解决方案,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同时,寻找到自己的网络立足点。

ZTE-Softswitch软交换产品的体系结构将下一代网络划分为4层:边缘接入层、核心传送层、控制层和业务应用层,各层之间采用明确的标准化接口(不采用各厂家自己所设计的专用接口)。软交换系统摒弃了非标准的内部协议,全部采用开放的标准协议,同时支持多种协议种类(如MGCP、H.248、SIP、H.323、M3UA、SCTP、TUP、ISUP等);可以快速进行协议版本的维护和升级,同时可以迅速支持最新的协议;能提供综合接入能力,支持种类众多的终端设备;可以很容易地完成与现有PSTN/ISDN、PLMN(公众陆地移动网)、IN(智能网)和Internet等网络的互通,使用户从容应对网络的变革。

软交换体系结构与现有PSTN的最大区别,也是最大的优势在于PSTN的业务应用和互通仍建立在网络层,而软交换体系将应用层和控制层与核心网络完全分开,形成标准的全开放的应用平台,可以为客户定制各种新业务和综合业务,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是真正面向下一代网络的整体解决方案。

宽带城域网体系结构与应用技术

考点透解 一、宽带城域网的逻辑结构 (1)网络平台。 (2)业务平台。 (3)管理平台。 二、宽带城域网的层次结构 1. 核心层(核心交换层) 该层主要承担高速数据交换的任务,宽带城域网的核心交换层的主要功能如下: 连接多个汇聚层,为汇聚层的网络提供高速分组转发,为整个城域网提供高速、安全与具有QoS保障能力的数据传输环境。 实现与主干网络的互联,提供城市的宽带IP数据出口。 提供宽带城域网的用户访问Internet所需要的路由服务。 2. 汇聚层(边缘汇聚层) 该层主要承担路由与流量汇聚的任务。汇聚层处于宽带城域网核心交换层的边缘,其基本功能如下: 汇接接入层的用户流量,进行数据分组传输的汇聚、转发与交换。 根据接入层的用户流量,进行本地路由、过滤、流量均衡、QoS优先级管理,以及安全控制、IP地址转换、流量整形等处理。 根据处理结果把用户流量转发到核心交换层或在本地进行路由处理。 3. 接入层(用户接入层) 该层主要承担用户接入与本地流量控制的功能。接入层解决的是"最后一公里"问题,它是通过各种接入技术,连接最终用户,为它所覆盖范围内的用户提供访问Internet以及其他的信息服务。 三、宽带城域网的组建原则 宽带城域网的组建原则如下: 可运营性。 可管理性。

可盈利性。 可扩展性。 宽带城域网体系结构与应用技术 Architecture and Applied Technologies of the Broadb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戴进 / 吴畏 / 曹东冬 Dai Jin / Wu Wei / Cao Dongdong 摘要:文章阐述了宽带城域网的体系结构,对宽带城域网的主要技术??多业务传输技术、高速路由和交换技术、宽带接入控制与管理技术、软交换技术结合具体产品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多业务传输;高速路由;宽带接入;业务控制与管理;软交换 Abstract::The paper describes the architecture of BMAN (Broadb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and analyzes the main technologies that BMAN adopts, such as the multiservice transmission, high speed routing and switching, broadband access control and management, and softswitch, in consideration of their relevant products. Key words::Multiservice transmission; High speed routing; Broadband access; Service control and management; Softswitch IP电信业务的流量在2~3年内可能超过话音业务流量,基于数据分组(包)交换的业务将在5~10年内覆盖整个传统电信业务,能提供方便、快捷、廉价的新的增值业务将作为未来通信网络业务的主体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宽带城域网(BMAN)得到了快速发展。 宽带城域网是基于宽带技术,以电信网的可管理性、可扩充性为基础,在城市的范围内汇聚宽、窄带用户的接入,面向满足集团用户(政府、企业等)、个人用户对各种宽带多媒体业务(互联网访问、虚拟专网等)需求的综合宽带网络,是电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向上与骨干网络互连。其包括的设备有:路由器(包括高端路由器和边缘路由器等)、软交换设备、媒体网关、接入服务器、宽带接入服务器、IP电话、IP电话网关、RADIUS协议设备、SNMP协议设备、千兆以太网2层交换机、千兆以太网3层交换机、ATM交换机等。 从传输上来讲,宽带城域网兼容现有的SDH(同步数字体系)平台、光纤直驱平台,为现有的PSTN(公众交换电话网)、移动网络和其他通信网络提供业务承载功能;从交换和接入来讲,宽带城域网为数据、语

浅谈IP宽带城域网的设计思路

浅谈IP宽带城域网的设计思路 随着互联网业务的普及,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广大的互联网用户,通信运营商提出了IP宽带城域网扩容改造,立志于为广大用户提供更优质的网络服务,使众多人高速、快捷、安全的享受高质量的网络服务的梦想可以成为现实。 本论文首先阐述IP宽带城域网的基本概念、网络分层结构及各层次所的相关作用。然后对IP宽带城域网进行设计,尽量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网络服务,实现办公、娱乐一体,在网络上同时实现高速上网、视频通信、企业高速互连等各种宽带应用。 标签:因特网IP宽带城域网设计网络分层结构 引言:IP城域网是电信运营商或因特网服务提供商(ISP)在城域范围内建设的城市IP骨干网络,从城市信息化建设的角度来看,它是城市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宽带IP城域网是IP骨干网在城域范围内的延伸和覆盖,是覆盖城市、郊区及其所辖的县市和地区,提供城域多业务的网络。宽带IP城域网承担集团用户、商用大楼、智能小区的业务接入和电路出租任务,具有覆盖面广、投资量大、接入技术多样和接入方式灵活的特点。 一、IP宽带城域网的基本概念 IP城域网的概念是由计算机网络深化而来,指介于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在城市及郊区范围内实现信息传输与交换的一种网络。这里所说的IP城域网,是指覆盖城市范围、为全市各类用户提供宽带(通常是指2Mbit/s以上)接入的数字通信网络。 二、IP宽带城域网的分层结构 整个城域网分为三层:骨干层、汇聚层、接入层。骨干层负责业务交换处理、业务疏通、上连通其他业务骨干网;汇聚层是骨干网的延伸,负责区域内各接入点的多种业务汇聚,是接入层各种接入方式的终结点;接入层负责综合的接入,通过各种接入手段把业务汇集到汇聚层,接入点一般设置在写字楼或大型小区,一个接入点主要满足本大楼或小区的接入。骨干层和汇聚层主要考虑网络结构和技术体制方面的内容;接入层主要考虑业务的拓展需要和运营商的战略需要,同时兼顾整体布局上的均衡。城域网的核心节点和汇聚节点又统称为骨干节点。 如上图1.1所示,IP城域网在组网功能结构上可分为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 (1)核心层:IP城域网核心层网络主要负责进行数据的快速转发以及整个城域网路由表的维护,同时实现与IP广域骨干网的互联,提供城市的高速IP数据出口,其网络结构重点考虑可靠性和可扩展性。核心层主要由传输网络与核心

计算机系统结构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

计算机系统结构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 一、计算机体系结构 什么是体系结构 经典的关于“计算机体系结构(computer Architecture)”的定义是1964年C.M.Amdahl在介绍IBM360系统时提出的,其具体描述为“计算机体系结构是程序员所看到的计算机的属性,即概念性结构与功能特性” 。 按照计算机系统的多级层次结构,不同级程序员所看到的计算机具有不同的属性。一般来说,低级机器的属性对于高层机器程序员基本是透明的,通常所说的计算机体系结构主要指机器语言级机器的系统结构。计算机体系结构就是适当地组织在一起的一系列系统元素的集合,这些系统元素互相配合、相互协作,通过对信息的处理而完成预先定义的目标。通常包含的系统元素有: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人员、数据库、文档和过程。其中,软件是程序、数据库和相关文档的集合,用于实现所需要的逻辑方法、过程或控制;硬件是提供计算能力的电子设备和提供外部世界功能的电子机械设备(例如传感器、马达、水泵等);人员是硬件和软件的用户和操作者;数据库是通过软件访问的大型的、有组织的信息集合;文档是描述系统使用方法的手册、表格、图形及其他描述性信息;过程是一系列步骤,它们定义了每个系统元素的特定使用方法或系统驻留的过程性语境。 体系结构原理 计算机体系结构解决的是计算机系统在总体上、功能上需要解决的问题,它和计算机组成、计算机实现是不同的概念。一种体系结构可能有多种组成,一种组成也可能有多种物理实现。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逻辑实现,包括机器内部数据流和控制流的组成以及逻辑设计等。其目标是合理地把各种部件、设备组成计算机,以实现特定的系统结构,同时满足所希望达到的性能价格比。一般而言,计算机组成研究的范围包括:确定数据通路的宽度、确定各种操作对功能部件的共享程度、确定专用的功能部件、确定功能部件的并行度、设计缓冲和排队策略、设计控制机构和确定采用何种可靠技术等。计算机组成的物理实现。包括处理机、主存等部件的物理结构,器件的集成度和速度,器件、模块、插件、底板的划分与连接,专用器件的设计,信号传输技术,电源、冷却及装配等技术以及相关的制造工艺和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 1·机内数据表示:硬件能直接辨识和操作的数据类型和格式 2·寻址方式:最小可寻址单位、寻址方式的种类、地址运算 3·寄存器组织:操作寄存器、变址寄存器、控制寄存器及专用寄存器的定义、数量和使用规则 4·指令系统:机器指令的操作类型、格式、指令间排序和控制机构 5·存储系统:最小编址单位、编址方式、主存容量、最大可编址空间 6·中断机构:中断类型、中断级别,以及中断响应方式等

宽带城域网技术与规划建设探讨

宽带城域网技术与规划建设探讨 摘要E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现代社会的便捷交流。传输网作为各种业务网的传送载体,是整个电信网络的基础。各电信运营商为了吸引更多的用户而不断推出各种新业务,所以它的建设和发展必将受到业务网络发展的影响。城域传输网是整个传输网络中最复杂的部分,它不光要考虑传送距离和传送业务带宽,更要考虑业务流向的不确定性及适用于各种业务的接入。本文首先介绍了宽带城域网的概念,然后基于宽带网的建设原则,阐述了定位系统的结构,对宽带城域网进行深入的分析总结,扩展IP编程关键技术的思想。 关键词宽带城域网;组建技术;IP规划;建设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深化和完善,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在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宽带业务作为通信的主流手段,通过各种满足人们的通信需求,如可视电话、远程教育、可视会议、移动办公等。中国建设的宽带网络具有覆盖范围广的特点,除了城市以外的市鎮,农村宽带建设也是一个很常见的事。在这一背景下,本文简要介绍了宽带城域网的概念。然后,根据主要的网络技术和IP编程方法,对宽带城域网技术和建设规划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1 宽带城域网的体系结构及主要技术 1.1 宽带城域网系统体系结构 宽带城域网中,逻辑结构分为三层:核心层、边缘层和接入层。核心层的主要内容是连接多个汇聚层,汇聚层的数据上传和转发的数据传输空间是稳定的,所以核心层需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它可以保证与骨干层的良好连接;用户流量系列通信汇聚层汇聚,主要用于辅助数据转发;用户终端的接入服务,让用户使用网络信息服务。 1.2 宽带城域网主要技术 (1)以太网技术 以太网通常是简单灵活的,易于通过以太网进行操作。对于以太网,可以使用多种网络拓扑结构,并使用不同的物理介质来实现它们。在中国的网络建设中,以太网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宽带城域网,分别有10Mb/s,100 MB/s,1000 MB/s 的传输速率。我国新阶段的宽带城域网技术一般是应用的1000 Mb/s以太网技术,通过以太网和城域网连接建立IP网络平台。IP网络平台和核心路由器和交换机的设置组建成为宽带IP城域網。宽带城域网具有成本低、操作难度小、技术成熟和扩容能力强等特点。它能满足当前网络环境的需要。但主要的缺点是管理困难和安全性不好,很难实现对网络流量的精确控制,在这些方面还需要改进。(2)POS网络技术

计算机体系结构论文

计算机体系结构论文 论文题目:计算机系统结构中多处理机技术姓名:XXX 班级:XXX 学号:XXXX

摘要:多处理机是指能同时执行多个进程的计算机系统.多处理机通过共享的主存或输入/输出子系统或高速通信网络进行通信。利用多台处理机进行多任务处理,协同求解一个大而复杂的问题来提高速度,或者依靠冗余的处理机及其重组能力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适应性和可用行。该文介绍了微处理器的发展、多处理机的总线以及处理机系统中通信和存储技术的发展和两种特殊的多处理机系统结构,以及现今几种典型的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及处理机分配与调度策略。而本篇论文主要根据所阅读的文章进行扩展延伸,主要介绍了多处理机技术,它的总线以及分配调度方面。 关键字:多处理机;体系结构;总线;调度 引言: 微电子技术和封装技术的进步,使得高性能的VLSI微处理器得以大批量生产,性能价格比不断合理,这为并行多处理机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计算机系统性能增长的根本因素有两个:一个是微电子技术,另一个是计算机体系结构技术。五十年代以来,人们先后采用了先行控制技术、流水线技术、增加功能部件甚至多机技术、存储寻址和管理能力的扩充、功能分布的强化、各种互联网络的拓扑结构以及支持多道、多任务的软件技术等_系列并行处理技术,提高计算机处理速度,增强系统性能。多处理机体系结构是计算机体系结构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已成为并行计算机发展中人们最关注的结构。 多处理机的介绍: 多处理机是指能同时执行多个进程的计算机系统。 由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技术迅速发展的结果,多处理技术能够充分地发挥高性能的32位微处理机的有效性,用大量低价格的部件配置高性能的计算机结构系统.以典型的

城域网的组网技术及解决方案

城域网的组网技术及解决方案

城域网的组网技术及解决方案 摘要:ip城域网是在一个城市范围内提供宽带数据及多媒体业务、用于接入用户和发展增值业务的综合数据网络。随着互联网市场的发展,用户对互联网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而互联网网络结构直接影响到互联网质量,因此,如何对原有网络进行优化,就成为提高互联网质量的关键问题所在,文章介绍了宽带ip城域网组网技术及解决方案。 关键词:带宽;组网;城域网;pos ip城域网正逐渐成为宽带舞台的新宠。宽带运营商的ip城域网建设思路及技术方案对运营商至关重要。如何建设一个能够提供统一的多业务的网络平台,成为运营商应对当前激烈竞争的重要选择。 1 概念 1.1 宽带ip城域网 城域网在通信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满足网络接入层带宽大幅度增长的需求而建立的综合业务网。ip城域网的概念是由计算机网络化而来,指介于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在城市及郊区范围内实现信息传输与交换的一种网络。这里所说的ip城域网,是指覆盖城市范围、为全市各类用户提供宽带接入的数字通信网络。对一个城市而言,ip城域网的建设是其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技术和运营模式来看,ip城域网是计算机网络和传统电信网络的融合;从技术发展的趋势

来看,ip城域网将会是传统电信体系发展的必然趋势。 1.2 带宽 “带宽”有以下两种不同的意义:①指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信号的带宽是指该信号所包含的各种不同频率成分所占据的频率范围。②在计算机网络中,带宽用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所能传送数据的能力,因此,网络带宽表示在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经过的“最高数据率”。 在网络中有两种不同的速率:信号(即电磁波)在传输媒体上的传播速率(m/s或km/s);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bit/s)。 2 宽带ip城域网的组网技术 当前,宽带ip城域网组网技术主要有:atm技术、pos、千兆以太网(ge),还有融合了ip路由和atm交换特点的mpls技术。 2.1 利用atm技术组建城域网 采用atm技术组建ip城域网,能充分利用atm技术灵活组网的优点。传统电信运营商在组建城域网时大多都采用ipoveratm 网络的技术。atm能够提供cbr、vbr、abr、ubr等多种服务类别,能够按时间、端口、流量、平均流量、最小流量等以及组合方式来计费。可是,相对ip技术来说,采用atm承载ip业务存在一些缺点和必须解决几个问题:①所有进入atm网络的ip 包都需要分割成固定长度的信元,开销大、传输效率低;②无

计算机体系结构知识点

目录 第一章计算机系统结构基本概念 (2) (一) 概念 (2) (二) 定量分析技术 (3) (三) 计算机系统结构发展 (4) (四) 计算机的并行性 (5) 第二章计算机指令集结构 (7) 一. 指令集结构的分类 (7) 二. 寻址方式 (7) 三. 指令集结构的功能设计 (8) 四. 指令格式的设计 (10) 五. MIPS指令集结构 (10) 第三章流水线技术 (14) 一. 流水线的基本概念 (14) 二. 流水线的性能指标 (14) 三. 流水线的相关与冲突 (16) 四. 流水线的实现 (18) 第四章指令集并行 (18) 付志强

第一章计算机系统结构基本概念 (一)概念 什么是计算机系统结构:程序员所看到的计算机属性,即概念性结构与功能特性. 透明性:在计算机技术中,把本来存在的事物或属性,但从某种角度看又好像不存在的概念成为透明性. 常见计算机系统结构分类法 冯氏分类法(冯泽云):按最大并行度对计算机进行分类. Flynn分类法:按指令流和数据流多倍性进行分类 ①单指令流单数据流 ②单指令流多数据流 ③多指令流单数据流(不存在) ④多指令流多数据流 付志强

(二)定量分析技术 Amdahl定律:加快某部件执行速度所能获得的系统性能加速比,受限于该部件的执行时间占系统中总执行时间的百分比. 加速比=系统性能 改进后 系统性能 改进前 = 总执行时间 改进前 总执行时间 改进后 加速比依赖于以下两个因素 ①可改进比例 ②部件加速比 CPU性能公式 CPU时间 CPU时间=执行程序所需时间的时钟周期数x时钟周期时间(系统频率倒数) CPI(Cycles Per Instruction) CPI =执行程序所需时钟周期数/所执行指令条数 ∴CPU时间= IC x CPI x 时钟周期时间 可知CPU性能取决于一下三个方面 ①时钟周期时间:取决于硬件实现技术和计算机组成 付志强

北邮-信息网络应用基础开卷考试资料

第一章概述 ? 想出一个信息网络应用系统的例子/你感兴趣的目前还没 答:餐厅供餐网络公示系统。具体实现功能如下: 1.公示校内各个餐厅的开放时间,若有特殊原因关闭,短信通知校内师生; 2.网络主页上列出每餐供应菜肴,供图有真相,以便师生择厅就餐; 3.设定餐后评价交互页面,由师生将个人喜好及对菜肴的评价反馈给餐厅大厨,大厨据此作出调整。 民以食为天,吃饭是人生之一大事。餐厅的使命是神圣的,要为师生负起饮食大责,理应尽早建立起这一信息网络应用系统。 2.1 操作系统概述 ? 你怎么理解操作系统的? 答: 操作系统的本质是系统软件,它是最接近硬件的、最底层的系统软件,它也是系统软件的基本部分。它统一管理计算机资源,协调系统各部分、系统与使用者之间、及使用者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以利于发挥紫铜的效率和方便使用。 从用户的角度看,操作系统是计算机与用户的连接者。它能够提供比裸机功能更强、服务质量更高、更加方便灵活的的虚拟机,为用户提供系统软、硬件资源的良好接口;从计算机的角度看,操作系统则是一个资源分配器。操作系统需要管理所有的软硬件资源,面对许多冲突的资源请求,操作系统必须决定如何为各个程序和用户分配资源,以便计算机系统能有效而公平地运行,并且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 多道程序设计与分时系统有什么区别? 答: 多道程序是指在计算机内存中同时存在几道已经运行的但尚未结束的相互独立的作业,这些作业在微观上轮流占有CPU,在宏观上并行;分时系统是多用户共享系统,将CPU的工作时间分别提供给多个用户使用,每个用户依次轮流使用时间片。多道核心在于不同作业轮流占用CPU,而分时核心在于用户轮流占用CPU。前者对象的放在内存中的多道作业,后者的对象是参与时间片划分的各个用户。 多道批量处理操作系统没有提供用户与作业的交互能力,用户无法控制其作业的运行,造成用户响应时间过长。而分时操作系统能够则能够及时响应,提供用户与程序之间的交互能力。 ? 操作系统最典型的特征是什么?为啥? 答:操作系统有具有四个主要特征: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性,异步性。其中,并发特征是其最主要的特征,是指在一段时间段内,多道程序“宏观上同时运行”,其他三个特征都是以并发为前提的。 ? 操作系统能做什么? 答;操作系统是计算机做核心系统软件,也是信息网络应用框架中系统环境的基础,它负责计算机资源管理,负责网络节点的资源协调,保证网络通信协议的实现。操作系统充当两个角色,一个是资源管理者,一个是计算机与用户的连接者。 2.2 进程及进程通信 . ? 进程是什么?基本状态?就绪和阻塞的区别? 答:进程是进程实体的运行过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 通常一个进程至少可以划分为3种基本状态:运行状态,就绪状态,阻塞状态。 就绪状态:一个进程得到了CPU以外的所有必要资源,一旦得到处理机就可以运行。 阻塞状态:一个进程因等待某事件发生而暂时无法继续执行,从而放弃处理机,是进程

宽带IP城域网骨干网络建设方案

宽带IP城域网骨干网络建设方案 一、宽带ip城域网 IP技术为代表的宽带数据通信业务的迅速崛起,使得全球新老电信运营商在宽带IP网络的建设上基本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纷纷斥巨资构造面向未来的宽带网络。目前宽带骨干网上的ATM与IP之争已经随着大部分运营商国家宽带骨干网建设的完成而结束了,作为国家宽带骨干网竞争的延续,竞争的焦点集中到宽带城域网和宽带接入网方面了。应该说,是用户对宽带多媒体业务的需求和数据网络自身发展的需要促使了宽带ip城域网建设与运营的发展,而出口速率的拓宽和骨干网络的宽带化也为城域网的建设提供了条件。 宽带ip城域网的定位对于不同运营商可能侧重点也不同,但一般来说都认为是各运营商宽带IP骨干网络在各城市范围内的延伸,可以支持高速上网、带宽租用、虚拟专用网(VPN)、窄带拨号接入、视频、话音各种多媒体业务,是以电信网络的可管理性、可扩充性为基础,来满足政府部门、企业、个人用户对各种带宽的基于IP的多媒体业务的需求。其典型技术特征是在城域范围内实现了传输的宽带化和节点的宽带化,使得城域网从接入到核心各个部分都实现了宽带化。 宽带ip城域网的网络结构通常分为三层: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核心层网络完成高速数据转发的功能。汇聚层网络节点则主要实现扩展核心层设备的端口密度和端口种类,扩大核心层节点的业务覆盖范围,汇聚接入节点,解决接入节点到核心节点间光纤资源紧张问题,实现接入用户的可管理性等功能。接入层网络节点主要是将不同地理分布的用户快速有效地接入骨干。 本文要讨论的是宽带ip城域网骨干网络的建设方案,它主要是针对核心层和汇聚层,可以采用ATM技术、GE(千兆以太网)技术、POS(Packet Over SDH)技术、DPT(动态包交换)技术等。而接入层主要有LAN、xDSL、HFC、LMDS等接入技术,在此并不做过多讨论。 二、宽带ip城域网骨干网络技术选择 作为网络连接和交换的平台,城域网骨干网络需要快速的交换和转发能力,还要有冗余链路以保证网络安全可靠以及良好的流量控制和QoS等。目前骨干网技术突飞猛进,针对不同的运营环境有ATM、GE、POS、DPT等多种技术供运营商选择。对于运营商来说,首先要综合考虑技术的发展趋势、技术特点、技术成熟性和标准化。例如万兆以太网技术尽管会是未来城域网的发展趋势,但是就目前技术发展程度而言,GE无论是在技术成熟度、标准化方面,还是在价格等方面都是一个更合适的选择。其次对运营商来说要对所建城域网现在和将来要开放什么业务,面对的重点用户群是谁等有一个清晰的目标,这样才能更好地

宽带城域网的特点和结构

宽带城域网的特点和结构 1.特点 下一代城域网(MAN)必须具备以下的特点: -可扩展性速率可扩至数十Gb/s,节点数目可远远超过传统SDH/SONET的16节点的极限; -费用低包括每Gb/s的费用、初期投资、运维费等; -业务多支持下一代的各种业务,支持各种物理接口,支持以大量的、基于软件的QoS控制为基础的新业务生成,支持以强大的SLA(ServiceLevelAgreement,服务等级协议)监视能力为基础的计费和监控,支持基于IP协议的业务; -支持话音业务传统话音业务仍然是重要的业务收入来源,因此下一代MAN还必须予以支持; -网管强大网管必须提供全面的控制和监控工具,而且易于安装和操作,提供误配置保护; -安全性正常工作时间不少于99.999%,有备份软件,支持环形拓扑和光纤保护或恢复。 2.结构 宽带城域网的结构,从逻辑上考虑应采用分层的建设方案,分层的建网可以使网络结构明晰,各层的功能实体之间作用定位清楚,接口开放、标准。未来宽带城域网的网络结构,应根据网络不同规模,一般分为骨干层、汇接层、接入层。 (1)骨干层 宽带城域网的骨干层,主要完成的功能是给业务汇接点提供高带宽的IP业务、ATM业务承载和交换通道,完成和已有网络的互联互通,如ATM、PSTN、FR、DDN、IP等网络的互联互通。 (2)汇接层 宽带城域网的汇接层,主要完成的功能是给业务接入节点提供业务的汇聚、管理和分发处理。汇接点的智能业务处理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点: - PVC的合并与交换 - 各类隧道的终结与交换 - 流分类

- 对用户进行鉴权、认证、计费管理 - 对ISP进行选择 (3)接入层 宽带城域网的接入层,主要利用多种接入技术,迅速覆盖用户,进行带宽和业务分配,实现用户的接入,接入节点设备完成多业务的复用和传输,利用光纤、双绞线、同轴电缆等连接到用户。

宽带IP城域网的组网技术分析

宽带IP城域网的组网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17-03-16T14:03:22.977Z 来源:《科技中国》2016年12期作者:李旭东[导读] 在计算机行业的发展下,人们对于互联网的通信质量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宽带IP城域网的出现是互联网行业的变革。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湖南长沙 410006 摘要:在计算机行业的发展下,人们对于互联网的通信质量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宽带IP城域网的出现是互联网行业的变革,这一技术可以为用户提供集齐文字、数据与图像的综合平台,满足了用户的需求。本文主要针对宽带IP城域网的组网技术展开分析。 关键词:宽带IP城域网;组网技术;分析 宽带IP城域网是以IP电信技术为基础的,以光纤为媒介的,集数据、音频于一体的在城市范围内进行多业务接入多媒体式通信网络。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对宽带IP城域网组网技术的研究也在逐渐深入。目前,主要研究的宽带IP城域网组网技术有ATM技术、DPT、POS和千兆比以太网等技术。对这些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关注其最新进展可以更好利用有限的资源及资源配置,进一步推进技术的发展。本文笔者将从宽带IP城域网组网技术的概括和进展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下目前宽带IP城域网的组网技术。 一、宽带IP城域网的组网技术 (一)通过ATM技术来组建城域网 利用ATM技术组建城域网既有一定的优势,也存在一些不足。其优势是ATM技术具有灵活组网的特点。并且ATM提供的服务类别比较多,如CBR、ABR、VBR、UBR等,计费方式也组合了时间、流量、端口、最小流量和平均流量等元素。同时,此技术也存在一些不足和几个问题有待解决: (1)IP包在进入ATM网络后,必须被分割为长度固定的信息元件,此过程开销过大,并且传输效率也很低。 (2)无连接的IP网络与面向连接的ATM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应该在此基础上再增加一个不面向连接的任务。还需要解决其他一系列很复杂的问题,如,呼叫建立时间、连接持续期等。 (3)IP和ATM地址之间很难形成映射,并且解决这一问题的难度很大。 (4)IP网络宽带受ATM技术的制约,这并不适合于大规模的主网络系统。 (二)DPT DPT技术结合了光纤环宽带的自愈能力和IP路由宽带效率的业务能力,还可以支持多种业务类型,并且应用的成本较低,其最大优势便体现于此。DPT不仅可以使宽带的传输效率大大提高,而且,还运用了特定方法来使得第三层快速的自愈并恢复。但不足便是此方法还未达到国际标准,所以只得到了独家产品的支持。此外,DPT技术只能应用于可控制的网络的内部,但却不能应用于夸区域的大型网络。由此可以看出,DPT技术的发展前景不佳,成为标准也有一定的难度。 (三)POS技术 POS组网技术适用于以IP业务量为主的电信网。与以上两种技术一样,POS组网技术也有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其优点是传输效率和速率较高,POS传输的开销约为百分之二,与ATM相比要小的多。并且其兼容性比较高,可以很容易的兼容不同的技术体系。其缺点就是在组网过程中,需要将交换机和路由器一起捆绑在SDH上下复用器上,这会使得成本大大增加。 二、宽带IP城域网组网技术的最新进展 面对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对宽带城域网也有了新的要求。如,要更具扩展性,要增加结点的数量,要进一步降低成本,支持新的IP业务和传统的话音及数据业务,还要有健壮性等。因此,现代城域网组网技术的发展也逐渐呈现为以下趋势:(1)在光网上直接架构吉位以太网正在成为城域网主流。此技术是通过将以太网与WDM技术相结合来直接在光缆上架构为宽带IP城域网。现在所用的以太网为吉位以太网,但随着人们需求的增高,吉位以太网将很快被万兆以太网所取代。 (2)弹性分组环多业务供应平台。在发达国家,由于基于ATM等传统的数据业务,所以仍有很多的业务量,并且此业务量也是电信业务的主要收入来源。在新一代的信息网络中,基础网不再是传统的网络系统,而是由IP网络代替。一IP网为基础网,可以支持多种协议,并且能提供透明的端到端连接。因此,此平台也称为多业务的供应平台。此外,此方案也与吉位以太网的优点相融合,逐渐被发展称为弹性分组环的全新结构。 (3)智能光网和以太网路由交换机构成宽带城市域网。上文提到的在光网上直接架构吉位以太网方案是在裸光纤上直接架设的,这将会对路由器造成较大的压力,也进一步制约了性能的提高。将智能光网与以太网交换机结合可以大大地减少对路由器的压力,更便于性能的提高。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宽带IP城域网组网技术日新月异。用户面对如此多的新技术,也是目不暇接。因为,不同组网技术的优缺点各不相同,所以用户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进行选择。从设计者方面来考虑的话,如何根据客户的需求来设计出既合理又高效的宽带城域网也是现在面临的一项巨大挑战。对运营商来说,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正确处理好技术与市场的关系。只有多方的共同协作,宽带城域网的组网技术才能取得更加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凯. GIS平台在电力通信城域网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 通讯世界. 2016(20) [2] 尹鸿,王旭东,陈洪伟,冯斯亮. IP转换兴起的原因、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 当代电影. 2015(09) [3] 林忠阳. IP城域网优化及实现分析[J]. 科技传播. 2016(15) [4] 孔莹. 基于IP城域网的优化策略及发展应用[J]. 中国新通信. 2015(04) [5] 洪光东. 如皋市广电IP城域网实施方案[J]. 有线电视技术. 2014(04)

第3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习题参考答案)

第3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习题参考答案)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第3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要采用分层的方法解决计算机的通信问题 通过分层的方法,使得计算机网络复杂的通信处理问题转化成为若干相对较小的层次内的局部问题,对其进行的研究和处理变得相对容易。 2.“各层协议之间存在着某种物理连接,因此可以进行直接的通信。”这句话对吗 不对。物理连接只存在于最底层的下面。各层协议之间只存在着称为“对等层通信”的逻辑连接。 3.请简要叙述服务与协议之间的区别。 通过协议的规定,下一层可以为上一层提供服务,但是对于上一层的服务用户来说下面的协议是透明的。协议是存在于对等层之间的,是水平的;服务存在于直接相邻的两个层次之间,是垂直的。 4.请描述一下通信的两台主机之间通过OSI模型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 发送数据的具体过程为:要进行通信的源用户进程首先将要传输的数据送至应用层并由该层的协议根据协议规范进行处理,为用户数据附加上控制信息后形成应用层协议数据单元再送至表示层;表示层根据本层的协议规范对收到的应用层协议数据单元进行处理,给应用层协议数据单元附加上表示层的控制信息后形成表示层的协议数据单元再将它传送至下一层。数据按这种方式逐层向下传送直至物理层,最后由物理层实现比特流形式的传送。 当比特流沿着传输介质经过各种传输设备后最终到达了目标系统。此后,接收数据的具体过程为:按照发送数据的逆过程,比特流从物理层开始逐层向上传送,在每一层都按照该层的协议规范以及数据单元的控制信息完成规定的操作,而后再将本层的控制信息剥离,并将数据部分向上一层传送,依此类推直至最终的、通信的目的用户进程。 5.请简述虚电路服务的特点。 虚电路服务要求发送分组之前必须建立连接,即虚电路。之后所有的分组都沿着虚电路依次进行传送。在所有分组传送完毕后要释放连接。它可以提供顺序、可靠的分组传输,适用于长报文的通信,一般应用于稳定的专用网络。 6.请简述无连接服务的特点。 无连接服务无需事先建立连接。各个分组携带全部信息,依据网络的实际情况,独立选择路由到达目的端。它只提供尽最大努力的服务,因此不能保证传输的可靠性。独立选择路由的模式也不能保证分组到达的顺序性。但是其操作灵活且鲁棒性较强,适合于短报文传输以及对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不高的环境。

宽带接入网络的规划与设计

宽带接入网络的规划与设计(一) (1) 作者:周志敏发文时间:2003.12.02 宽带接入网是业务节点与数据用户端设备之间,为用户供给电信业务而提供所传送承载能力的实施系统。目前,接入层技术方案以光纤接入网为主,使光纤进一步向用户靠近,便于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综合业务。但宽带光纤接入网是一个对业务、技术、成本十分敏感的领域,而且投资比重大、建设周期长。因此,结合当地现有电信网络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总体布局、网络结构、规模容量,充分考虑建设成本和网络的灵活性,制定出一套合理的宽带接入网规划方案尤为重要。为此探讨宽带光纤接入网规划及相关原则。 1.用户分类与业务预测 由于地区间发展的不均衡性,不同城市在宽带城域网建设中所提供的服务平台也有所不同,这主要取决于城市特点、发展程度、服务重点等方面,同时业务内容主要取决于需求对象及工程重点项目内容。根据业务需求对象即用户类型的不同,将宽带用户类型大致分为以下七类: 1.1政府机关用户 政府机关是一个重要的市场领域,由于其地位特殊,对社会的影响力较大,他们对宽带接入的需求主要是来源于“政府上网工程”和办公的信息化。随着各行各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范围内计算机网络互联业务需求变是更加迫切。 1.2金融证券用户 金融证券用户是电信运营商一大客户,主要开展数据通信、计算机联网等各类交互式多媒体业务,为金融、银行及证券公司等提供专网服务,实现银行、信用社的通存通兑等业务。 1.3智能大厦用户 智能大厦、高层写字楼是商业客户等集团用户最密集的地方,这些集团用户一般都是电信运营商的大客户,集团用户对资费的敏感度低于家庭用户,用户的需求是要能提供综合、可靠、安全的网络业务,宽带高速互联接入、局域网互联及其他基于宽带接入网的业务如高速数据传输、数据中心、视频会议等都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这些用户同样会有IP电话的需求。 1.4住宅小区用户 随着人们对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在智能小区、生活小区建设宽带信息化小区已成为各电信运营商竞争的一大焦点,对于各电信运营商而言,这既是增值业务的发展点,也是一个介入电信业务新领域的切入点。在这些商住小区建设宽带信息化,向用户提

很详细的系统架构图-强烈推荐

很详细的系统架构图--专业推荐 2013.11.7

1.1.共享平台逻辑架构设计 如上图所示为本次共享资源平台逻辑架构图,上图整体展现说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应用系统建设 本次项目的一项重点就是实现原有应用系统的全面升级以及新的应用系统的开发,从而建立行业的全面的应用系统架构群。整体应用系统通过SOA面向服务管理架构模式实现应用组件的有效整合,完成应用系统的统一化管理与维护。 2 应用资源采集 整体应用系统资源统一分为两类,具体包括结构化资源和非机构化资源。本次项目就要实现对这两类资源的有效采集和管理。对于非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相应的资源采集工具完成数据的统一管理与维护。对于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全面的接口管理体系进行相应资源采集模板的搭建,采集后的数据经过有效的资源审核和分析处理后进入到数据交换平台进行有效管理。 3 数据分析与展现 采集完成的数据将通过有效的资源分析管理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展现,具体包括了对资源的查询、分析、统计、汇总、报表、预测、决策等功能模块的搭建。 4 数据的应用 最终数据将通过内外网门户对外进行发布,相关人员包括局内各个部门人员、区各委办局、用人单位以及广大公众将可以通过不同的权限登录不同门户进行相关资源的查询,从而有效提升了我局整体应用服务质量。 综上,我们对本次项目整体逻辑架构进行了有效的构建,下面我们将从技术角度对相

关架构进行描述。 1.2.技术架构设计 如上图对本次项目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设计,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本次项目整体建设内容应当包含了相关体系架构的搭建、应用功能完善可开发、应用资源全面共享与管理。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 1.3.整体架构设计 上述两节,我们对共享平台整体逻辑架构以及项目搭建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分别的设计说明,通过上述设计,我们对整体项目的架构图进行了归纳如下:

第一部分计算机系统组成及说明

第一部分:计算机系统组成及说明 一、计算机系统组成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通常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的。(一)硬件(hardware) 硬件是指计算机的物理设备,包括主机及其外部设备。具体地说,硬件系统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 ①存储器。存储器是计算机用来存放程序和原始数据及运算的中间结果和最后结果的记忆部件。 ②运算器。运算器对二进制数码进行算术或逻辑运算。 ③控制器。控制器是计算机的“神经中枢”。它指挥计算机各部件按照指令功能的要求自动协调地进行所需的各种操作。 ④输入/输出设备(简称I/O设备)。计算机和外界进行联系业务要通过输入输出设备才能实现。输入设备用来接受用户输入的原始数据和程序,并将它们转换成计算机所能识别的形式(二进制)存放到内存中。输出设备的主要功能是把计算机处理的结果转变为人们能接受的形式,如数字、字母、符号或图形。 (二)软件(software) 软件是指系统中的程序以及开发、使用和维护程序所需要的所有文档的集合。包括计算机本身运行所需的系统软件和用户完成特定任务所需的应用软件(三)硬件和软件的关系

硬件是计算机的基础,软件对硬件起辅助支持作用,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有了软件的支持,硬件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二、计算机工作原理 (一)冯·诺依曼设计思想 计算机问世50年来,虽然现在的计算机系统从性能指标、运算速度、工作方式、应用领域和价格等方面与当时的计算机有很大的差别,但基本体系结构没有变,都属于冯·诺依曼计算机。 冯·诺依曼设计思想可以简要地概括为以下三点: ①计算机应包括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和输出设备五大基本部件。 ②计算机内部应采用二进制来表示指令和数据。每条指令一般具有一个操作码和一个地址码。其中,操作码表示运算性质,地址码指出操作数在存储器的位置。 ③将编好的程序和原始数据送入内存储器中,然后启动计算机工作,计算机应在不需操作人员干预的情况下,自动逐条取出指令和执行任务。 冯·诺依曼设计思想最重要之处在于他明确地提出了“程序存储”的概念。他的全部设计思想,实际上是对“程序存储”要领的具体化。

宽带IP城域网建设

浅谈宽带IP城域网建设 [摘要] 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对网络建设中宽带ip城域网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就相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仅供参考。 [关键词] 网络建设互联网 ip 城域网 ip城域网是介于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一种网络,它是最近几年出现的一种直接向用户提供以lan接入为主的宽带接入业务的新型网络。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宽带业务跟着迅速发展,ip城域网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城域网的建设成为所有isp追求的目标。但正是因为城域网出现比较迟,技术比较新,所以在ip城域网的建设中还存在着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 1. ip城域网网络总体设计的原则 1.1标准化、模块化设计 ip城域网既是定位为覆盖城域范围的为用户提供就近接入和为用户实现新业务扩展的公共网络平台,从网络设备的选型、网络结构的设计、路由策略的定制到功能模块的定位都需考虑网络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标准化和模块化设计主要体现在各层次节点的设计方面,因为汇聚点尤其是接入节点的发展非常迅速,如果每一个ip 城域网的节点和pop等的设计都标准化、模块化,就可以使网络呈现简单的模式,十分便于管理,也利于网络的扩展。 1.2网络多维扩展原则 在设计电信级运营网络的时候,无论是网络骨干网、汇聚和接

入,还是用户端,都必须充分考虑到网络结构的可扩展性。例如:网络主干带宽的可扩展性,pop接入和其他边缘节点接入的可扩展性,用户接入的可扩展性等等。只有充分考虑到了各个方面的可扩展性,才可能在城域网滚动发展中不受到牵制。 1.3三层网络冗余技术设计 尽管ip城域网覆盖范围小,但是他是作为一个直接向用户提供服务的平台,是直接反应服务质量的窗口。所以在进行网络设计时同样要考虑电信级网络应具备的网络安全性和可靠性。作为公共信息网的基础平台,网络可靠性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因而网络的冗余设计显得的至关重要。必须从网络的各个节点去考虑避免单点故障,一般说来可以从核心、汇聚及核心与汇聚的连接等三个层次来设计网络的冗余。 2.宽带ip城域网的组网方案分析 根据不同地区ip业务的发展情况,归纳目前组建ip城域网方案,主要有以下三种。 2.1采用高速路由器为核心组建ip城域网 在ip业务量大的城市,ip城域网骨干层将直接采用高速路由器为核心来组建,并以ge(吉比以太网技术)方式组网为主,pos连接为辅,中继采用市内光纤或传输连接。对于ip业务量大的城市,考虑到需要处理的ip数据包比较多,只有采用高速路由器才能处理过来,并且当ip业务量比较大时,ip层面的流量控制和服务级别划分(cos,服务等级)等也是不可缺少的,而这些功能只有高速

《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计算机系统结构 英文名称:Computer Architecture 课程类别: 专业课 学时:72(其中实验18学时) 学分: 3.5 适用对象: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其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先修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自顶向下、系统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基本设计和分析方法,并对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有所了解。通过学习本课程,能把在“计算机组成原理”等课程中所学的软、硬件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建立起计算机系统的完整概念。 This course is a computer professional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the professional class, for training students in abstract thinking, and top-down, System analysis and the 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 is a very important role. The goal is to enable students to master computer system structure the basic concepts, basic principles and basic structure, basic design and analysis methods and computer system architecture and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status quo.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can in "Principles of Computer Organization", y the school curriculum of the software and hardware knowledge combined organic, Computer systems 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 integrity of the concept.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教学对象为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专业技术基础课程,目的是介绍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概念、技术和最新动态,着重介绍软,硬件功能分配以及如何最佳、最合理地实现软、硬件功能分配。要求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和基本分析方法。使学生对计算机系统结构、组成和实现有一个整体掌握。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单元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