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咏素蝶诗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一)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有什么含义?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梦中作①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
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
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三)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
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请作具体分析。
(四)访隐者[宋]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
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1)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______。
(2)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C.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全解析

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全解析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全解析一、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参考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
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2)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
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赏析:这首《咏素蝶诗》是南朝齐梁之际有“神童”兼“彭城才子”之誉的刘孝绰所作。
此诗在形式上采用了白描手法描写蝴蝶在风中、花中的飞舞的情况,同时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将蝴蝶飞舞的姿态描写得十分形象和逼真。
诗人仅仅用了四十字就把蝴蝶的性格、姿态、情感表现出来,让人如于风和日丽之时,见蝴蝶随着蜂儿转于绿蕙丛中,时而避雀隐,时而浴日舞,令人叹为观止。
联系刘孝绰虽然自负才华自视甚高,但一生仅做到秘书监,一直得不到提拔的遭遇,可知诗中蕴含着期盼得遇明主之意。
“嘉树欲相依”为全诗主旨。
素蝶即白蝶,诗首联写蝴蝶为了躲避天敌(“蜂”、“雀”)时而绕着草花飞,时而躲藏在草花丛中。
颔联写蝴蝶在阳光照射下随风翩翩起舞。
颈联写出蝴蝶在花草树木间出没。
诗的前三联采用白描的手法,使红花、绿草、白蝶、阳光、嘉树,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充满了无限生机。
最后写出蝴蝶的期盼:希望这些提供蝴蝶栖息的花草树木能够永远存在。
这首咏物诗传达了古人朴素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愿望。
二、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高三语文高考诗歌鉴赏——(全国卷Ⅰ)咏素蝶诗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专题解析全国卷Ⅰ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
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2)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
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赏析】这首《咏素蝶诗》是南朝齐梁之际有“神童”兼“彭城才子”之誉的刘孝绰所作。
此诗今天作为诗歌鉴赏题的材料出现在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的语文试题中。
此诗在形式上采用了白描手法描写蝴蝶在风中、花中的飞舞的情况,同时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将蝴蝶飞舞的姿态描写得十分形象和逼真。
诗人仅仅用了四十字就把蝴蝶的性格、姿态、情感表现出来,让人如于风和日丽之时,见蝴蝶随着蜂儿转于绿蕙丛中,时而避雀隐,时而浴日舞,令人叹为观止。
联系刘孝绰虽然自负才华自视甚高,但一生仅做到秘书监,一直得不到提拔的遭遇,可知诗中蕴含着期盼得遇明主之意。
“嘉树欲相依”为全诗主旨。
鉴赏诗歌形象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 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 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 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 志、言情、言心声。
古诗常见意象集释
月亮、菊花、梅花、松、竹、莲 梧桐、杜鹃、鹧鸪、寒蝉、鸿雁 长亭、燕子、嫦娥、流水、杨花 杨柳、羌笛、蟋蟀、青鸟、尺素 冰心、白雪、玉……
问:诗中的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这首诗塑造出一位胸襟开阔,不畏磨难的诗 人形象。“荒”字写出环境的恶劣国家的动荡, “鬓毛斑”表明作者年事已高。回首平生,瞻望 前路,作者一笑间泯灭所有坎坷艰辛,可见其为 人超脱豁达。
寻陆鸿渐不遇 僧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请简要分析。
第二联中的“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喻 义。“片云”在空中飘荡,就象自己漂泊他乡,漫漫 长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独;第三联用落日比 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之“落 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两联情景交融,塑造了一 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
图景 景物形象 意境
常见意境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刻画了什么形象?这个形象有哪些 特点,试作分析。
刻画了一个聪明(机灵),天真可爱 垂钓小儿形象; “蓬头”、“侧坐”等 表现小孩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 “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机灵)。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垂钓者形象。在寒冷 寂静的环境里,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 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 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这个被 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 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 的寄托和写照。
刘孝绰古诗《咏素蝶诗》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刘孝绰古诗《咏素蝶诗》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doc》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wenxue/yuedudaan/578791.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00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古诗鉴赏题二 符蕾

参考答案:
步骤1、全诗一句一景,各自独立,描绘了秋夜、春宵、棋罢、酒
阑四个不同的意境,如同四幅画。四句分叙的意境,都是梦里光景, 主题不易捉摸,因为诗人在这里表达的是一种曲折而复杂的情怀。 步骤2、 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 步骤3、“客思家”表达诗人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 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 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 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1、 “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叠”字 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步骤1、运用借源自的艺术手法。 步骤2、以“红”代花,以“翠”代叶,达到 含蓄而不直露的效果; 步骤3、一个“斜”字,写出花朵娇柔多姿、 毫不呆板之态,一个“叠”字,则强调了叶 片争茂繁密的长势。
2)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 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 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 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水映衬着这一艘小船(一蓑就是代指小船),把小船都映衬得似乎 染上了一层新绿。色彩明快、对比强烈,可以想象出一幅山水画。 步骤2、“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 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 步骤3、 “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苹、红蓼相映衬, 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
【诗歌鉴赏】刘孝绰《咏素蝶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刘孝绰《咏素蝶诗》原文翻译及赏析刘孝绰《咏素蝶诗》原文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刘孝绰《咏素蝶诗》翻译素蝶随蜜蜂在翠绿的香草蕙间环绕,为了躲避雀而隐匿在青薇间。
和旭日一同起飞,争着飞向天空,忽然大风袭来,只好匆忙踏上回程。
经常在繁花、参差不齐的绿叶间飞荡。
希望花朵不要凋谢;愿与嘉树长久相依。
刘孝绰《咏素蝶诗》赏析《咏素蝶诗》是唐朝文学家刘孝绰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首联写蝴蝶为了躲避天敌时而绕着草花飞,时而躲藏在草花丛中。
颔联写蝴蝶在阳光照射下随风翩翩起舞。
颔联写出蝴蝶在花草树木间出没。
最后写出蝴蝶的期盼:希望这些提供蝴蝶栖息的花草树木能够永远存在。
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观、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
诗的前六句,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素蝶的动人形象。
这些诗句犹如电影中的镜头,伴随着由绿蕙、青薇、阳光、春风、红花、碧树组成的背景的不断转换,展示出了素蝶轻盈飘然、千姿百态的身影。
不仅如此,诗人在表现素蝶时,还融人了感情色彩,既写它飞花舞叶的喜悦,也写它映日顺风的欢快,更写它受鸟雀追逐的悲哀,从而赋予了素蝶栩栩如生的神情。
这些传神的描摹,固然得之于表现手法的精巧,但若诗人不作细致的观察,不作设身处境的体验,恐怕不可能如此形神俱妙地将素蝶的风姿表现出来。
但如果仅止于此,那也不过是一幅蝴蝶写生而已,然而诗人并没有只停留在对素蝶作穷形尽相的描摹,,而是在动态描写中进步一写出了蝶蝴的“命运”。
不要看它是一只蝴蝶,它同样有悲欢,有升沉,有追求。
它要随蜂避雀,要映日因风,有“争起”的奋斗,也有“共归”的退隐,在花中叶际穿来飞去,归宿到底何在呢。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二句,进一层展示了它的情感,诗句以素蝶自诉的口吻诉说希望百花不要凋零。
这一感情的表白,透露出了素蝶内心对未来的不安以及对生命的追求,全诗由此而更显蕴藉深厚。
【古诗文阅读】高考语文试卷诗词鉴赏题及答案与赏析汇编

【古诗文阅读】高考语文试卷诗词鉴赏题及答案与赏析汇编诗词鉴赏题汇编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参考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
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2)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
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赏析】这首《咏素蝶诗》是南朝齐梁之际有“神童”兼“彭城才子”之誉的刘孝绰所作。
此诗今天作为诗歌鉴赏题的材料出现在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的语文试题中。
此诗在形式上采用了白描手法描写蝴蝶在风中、花中的飞舞的情况,同时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将蝴蝶飞舞的姿态描写得十分形象和逼真。
诗人仅仅用了四十字就把蝴蝶的性格、姿态、情感表现出来,让人如于风和日丽之时,见蝴蝶随着蜂儿转于绿蕙丛中,时而避雀隐,时而浴日舞,令人叹为观止。
联系刘孝绰虽然自负才华自视甚高,但一生仅做到秘书监,一直得不到提拔的遭遇,可知诗中蕴含着期盼得遇明主之意。
“嘉树欲相依”为全诗主旨。
素蝶即白蝶,诗首联写蝴蝶为了躲避天敌(“蜂”、“雀”)时而绕着草花飞,时而躲藏在草花丛中。
颔联写蝴蝶在阳光照射下随风翩翩起舞。
颈联写出蝴蝶在花草树木间出没。
诗的前三联采用白描的手法,使红花、绿草、白蝶、阳光、嘉树,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充满了无限生机。
最后写出蝴蝶的期盼:希望这些提供蝴蝶栖息的花草树木能够永远存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咏素蝶诗翻译赏析
《咏素蝶诗》作者为宋朝文学家刘孝绰。
其全文如下: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前言】
《咏素蝶诗》是南朝齐梁之际有“神童”兼“彭城才子”之誉的刘孝绰所作。
此诗在形式上采用了白描手法描写蝴蝶在风中、花中的飞舞的情况,同时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将蝴蝶飞舞的姿态描写得十分形象和逼真。
诗人仅仅用了四十字就把蝴蝶的性格、姿态、情感表现出来,让人如于风和日丽之时,见蝴蝶随着蜂儿转于绿蕙丛中,时而避雀隐,时而浴日舞,令人叹为观止。
【注释】
1、素蝶:白蝴蝶。
2、蕙:香草名。
所指有二——一指薰草,俗称佩兰,古人佩之或作香焚以避疫。
二指蕙兰,叶似草而稍瘦长,暮春开花,一茎可发八九朵,气逊于兰,色也略淡。
3、青薇:指嫩青的细叶。
4、映日:日光映照。
5、乍:忽然。
6、出没:出入。
7、见:同“现”。
8、参差:纷纭繁杂。
9、叶际:叶子中间。
10、芳华:香花,此处泛指百花。
11、幸:表示希望之辞。
12、谢:凋谢。
13、嘉树:对树的美称。
14、依:依附、托身。
【翻译】
素蝶随蜜蜂在翠绿的香草蕙间环绕,为了躲避雀而隐匿在青薇间。
和旭日一同起飞,争着飞向天空,忽然大风袭来,只好匆忙踏上回程。
经常在繁花、参差不齐的绿叶间飞荡。
希望花朵不要凋谢;愿与嘉树长久相依。
【鉴赏】
全诗格调清新,积极向上,语言精炼,构思奇妙,比喻精当,言语间透露着一代文人刘孝绰的恃才傲物,和超然的才气!
素蝶:用隐语诗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即“诗言志”。
素,绘事后素,无形之礼也,诗云“无形之礼,莺啼千里。
”子夏问曰:“‘巧笑
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蝶,训诂为‘牒’,
“薄者曰牒,厚者曰牍”。
“素蝶”两音为全诗的主音,“嘉树欲相依”为全诗主旨,如果说“嘉树欲相依”是诗言志的显扬之句,那么这句结尾之句,印证的是“素蝶”主音的隐藏之志。
结尾与标题的印证,符合‘一阴一阳谓之道’,也符合结尾之句重阳刚的文法要求,子曰“君子不重结尾之句,武则不威,文则不固。
”这可能是写隐语诗重要的文法要求。
诗人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素蝶的清高喻指自己品行高洁。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实际是诗人宦场沉浮的写照,诗人志向高远堪比旭日,映日争起,渴望一展自己的抱负与才华,尽管宦途不顺,还是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oRg济沧海”的时候会到来。
全诗两段,第一段通过描写邦无道时期,春天的景象只是假象,以素蝶的小心翼翼来告诫自己:邦无道,谨言慎行,候时以动;第二段通过描写邦有道时期,素蝶可以大展宏图,可以“出没花中见,参差cēn cī叶际飞”。
全诗格调清新,积极向上,语言精炼,构思奇妙,字音牵引之道精当,儒家经典的字器挑选恰到好处,让懂春秋笔法的读者有迹可循,能吸引不懂春秋笔法的读者,努力思考其中隐含的哲学道理。
诗语中透露着一代文人刘孝绰遭遇‘邦无道’时,“哀而不伤”的高洁,字音牵引之间,体现出作者超然的才气!
当我们对汉语的语音没有了感觉的时候,‘字’就会抹杀‘音’,‘现象’就抹杀了‘真义’,作者的思路发散出去,读者却收不回来。
刘孝绰的系辞方法是字音兼顾,所以当时的人,谓之曰‘奇才’;今天的人,仅仅依据字器本身的象征意义来思考问题,只知道口语的记
录,从没有“据字锁音、据音索字”的概念,子曰:“道不同,不相与谋。
”
先贤崇尚的文法,我却总是飘忽在空中;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汉语声音的美,我却总是不懂。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