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感动员工的方法
海底捞感动案例10不放过

海底捞感动案例10不放过1、有一次去海底捞,和女朋友闹别扭,两个人都是冷漠脸,服务员看见了,就拿了一个果盘,上边拼了一个笑脸,还用果酱写了“不要生气”,一转头就看到他微笑的面容,从此我们都爱上了海底捞!不管吵架还是有高兴的事都去海底捞纪念一下。
2、一个朋友大雨天从海底捞门口路过,门口大哥非要打伞给他送到小区门口,还送他两块擦眼镜的布,让他擦眼镜上的水,关键是我朋友只是路过呀!太感人了。
3、我们去吃海底捞,服务员看我们吃了好多盘香瓜,最后我们走的时候直接拿一个整个的瓜送给我们!4、我老公过生日还不是身份证的时间,阴历生日,我买了个蛋糕,找服务员要了个打火机,一会上来一碗长寿面,一会来了一个水果做的蛋糕,还送了一套情侣杯,还问我们点的扯面要不就别要了,那一大碗长寿面吃不完,我俩一会惊呆一下。
5、婴儿车感受过,可惜我家娃不领情。
有一次出门我想拿块薄荷糖,前台没有了,服务员小弟给我拿了一整袋,我被吓到了,不是普通的一小袋,那袋子有五斤,不拿还不行,太热情了。
6、我跟我媳妇带我一个同学去海底捞吃饭,那服务真的是没的说啊。
我媳妇在吃饭的时候老拿哈密瓜吃,临走又说了句你们这个爆米花挺好吃的,然后一个整个的大哈密瓜,外加好几包装好的爆米花就给拎过来了,我的天。
7、我说这事儿离现在没有十年也有七八年了,那时候刚开始能吃到甜玉米,结账的时候我随口说了一句你们这和玉米真好吃。
等找钱大概等了有五分钟,我还在心想怎么这么久,服务员来的时候给我拿了十根生的甜玉米,说让我带回家去吃。
8、我有一次跟女朋友一块去海底捞。
中间俺俩闹别扭吵架了。
服务员看俺俩有点不对劲,上来询问情况,得知情况后一直劝,还去拿玫瑰花和一个情侣俩人的陶瓷小娃娃公仔送给俺俩,说希望俺俩好好的。
这弄得俺俩根本不好意思再闹别扭。
9、我带7个月的宝宝去海底捞,要给我找张婴儿床,我要了婴儿椅。
我吃饭,服务员美女负责逗他玩让我踏实吃。
还送了两辆小汽车,质量特别好,四驱的。
海底捞提供让人感动的服务完整版

海底捞提供让人感动的服务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海底捞:提供让人感动的服务来源:中国总裁培训网在北京,如果你要提四川简阳这个地方,可能没多少人知道。
但是,你要问北京那家火锅店最火?很多人肯定都会告诉你“当然是海底捞啊。
”北京各种档次的餐馆林立,很多餐馆都为客源发愁。
可在海底捞,很多客人宁愿在外排队等候很长时间,也要在这里就餐。
其生意火爆的程度让很多知名餐馆、酒店都羡慕不已。
人们不禁要问,一家来自四川简阳小县城的火锅店,如何在北京创在如此骄人的业绩,成为中国餐饮业的“海底捞”现象。
过去,我也不知道海底捞。
一次请朋友吃饭,他点名要去海底捞吃火锅。
我反问道,“一个火锅有什么好吃的,还要跑那么远?”他说,“海底捞的服务太好了,我喜欢那里的环境。
”我知道拗不过他,就同意了。
不一样的体验来到了海底捞,见很多客人正在排队,我不禁惊讶,“北京的火锅店随处可见,这里的生意怎么这么火?”这时,一个女服务员走到我的面前说,“先生,真对不起,现在暂时没有空位,您还需要等一会。
要不您先上会网,和朋友聊会天?”我这才发现在一个角落里,几个顾客正在电脑前上网,旁边两个服务员还在为几个时尚女孩美甲。
这是我过去在其它饭馆从没有见到过的事情。
我问服务员,“洗手间在哪里?”他说,“先生,我带您去。
”海底捞的洗手间可真是干净,打扫得比肯德基、麦当劳快餐店的洗手间还要干净。
我一直对肯德基、麦当劳的卫生比较推崇,觉得国内的餐饮企业应该多向他们学习。
如果一个餐馆连基本的卫生都搞不好,其它的都免谈了。
海底捞的卫生状况让我刮目相看。
我刚洗完手,一个服务员微笑给我递过来一张擦手纸,让我顿生好感。
记得新加坡资政李政耀说,“判断一个国家的卫生状况,看看国民家里的洗手间就够了。
”这话真有些道理。
海底捞的洗手间不仅非常整洁、干净,还有专人周到服务,看来这家餐馆的整体素质不错。
终于有空位了,我们刚一落座。
海底捞成功关键、服务特色

对员工真正的尊重是海底捞成功的关键海底捞的服务特色海底捞,一个来自四川简阳的火锅店,迅即火遍了京城。
海底捞对于服务的重视已经渗透到了他运作的各个环节之中……1、让等待充满快乐。
当你在海底捞等待区等待的时候,热心的服务人员会立即为你送上各式小吃。
此外,你还可以在此打牌下棋和免费上网冲浪。
更令人惊喜的是,女士可以享受免费修建指甲,男士可以免费享受擦皮鞋等。
就这样,原本枯燥无味的等待时间就在这些吃喝玩乐中悄然而逝了,也正因为此,排队等位也成为了海底捞的特色和招牌之一。
2、每个环节洋溢着服务的光芒。
从停车泊位、等位、点菜、中途上洗手间、结账走人等全流程的各个环节,海底捞都处处体现了对服务的重视和对服务人员培训的投入。
a、节约当道的点菜服务;b、及时到位的席间服务;c、暂时充当孩子保姆d、星级般的WC服务e、不时给些小恩惠;海底捞源自一线员工所见、所闻,并发自内心的个性化随机服务,才是真正能够留住人心的、非标准化的“顶级服务”。
你在这里你消费的不是餐饮,而是对方热忱的心!这个叫海底捞的火锅企业,颠覆了人们对“服务”的既有认识。
张勇是一个聪明的懂得充分放权的管理者:在海底捞公司,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都拥有超乎一般餐饮店员工所能得到的权力。
服务就是差异化服务好你的员工海底捞的服务员很多都是经人介绍过来的:老乡、朋友、亲戚甚至是家人……这种招聘方式在很多人看来简直是匪夷所思。
餐饮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来就餐的顾客是人,管理的员工是人,所以一定要贯彻以人为本。
海底捞为员工租住的房子全部是正式住宅小区的两、三居室,且都会配备空调;考虑到路程太远会影响员工休息,规定从小区步行到工作地点不能超过20分钟;还有专人负责保洁、为员工拆洗床单;公寓还配备了上网电脑为了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公司每个月会给大堂经理、店长以上干部、优秀员工的父母寄几百元钱,这些农村的老人大多没有养老保险,这笔钱就相当于给他们发保险了,他们因此也会一再叮嘱自己的孩子在海底捞好好干。
海底捞火锅的人力资源管理

海底捞火锅的人力资源管理全国最大的火锅连锁店海底上市估值介乎90亿至120亿美元。
招股书显示,海底捞2017年营收总额为106.37亿元,溢利11.94亿元,截至2017年底,餐厅数量达273家。
究竟是什么能让二十多年前一家仅仅拥有四张火锅桌的火锅店发展到如此之大的规模?有人说是因为海底捞的服务很“变态”,用户体验好。
那么为什么别的餐饮企业做不到这点呢?这实际上隐藏着另一个原因,要想员工对顾客服务好,首先企业要对自己的员工服务好。
下面,我就为大家分享一下海底捞是如何管理自己的员工,如何为员工服务的。
一、把员工当家人,激励员工海底捞的服务员很多都是经人介绍过来的:老乡、朋友、亲戚甚至是家人……这种招聘方式在很多人看来简直是匪夷所思。
在创始人张勇看来,每天能和自己的老乡、朋友一起工作,自然会开心,快乐的情绪会感染身边的每个人。
创始人张勇曾经当过服务员,他自己清楚的知道差异化的服务掌握在每一个员工手里,只有海底捞的员工自己动脑服务顾客,并且不怕“错误”让公司吃小亏,让顾客占便宜,海底捞才能感动顾客。
那么该如何激发这些员工主动为客人服务的热情呢?就是让员工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家,那么如何才能让员工把海底捞当成家呢?张勇说把员工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比如在北京,海底捞的员工住的都是正规住宅,里面又空调和暖气,每人的居住面积不小于6平方米。
不仅如此,宿舍必须步行20分钟之内可到工作地点。
很多在北京打工的餐馆工作人员都住在北京地下室,而老板却住在楼上。
北京的交通太复杂,服务员工作时间长,还都是大孩子的服务员需要充足的睡眠。
所以海底捞给员工的住房都是城里最好的小区,有专人负责保洁,换洗床单被套。
光是住宿费,一个门店就需要花费50万元。
为了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公司每个月,都会给优秀员工、优秀经理家里的父母寄几百块钱,很多家里都没有多少钱,每个月能收到几百块钱就非常高兴,并且劝说自己的孩子在海底捞好好干。
此外,在海底捞工作满一年的员工,若一年累计三次或连续三次被评为先进个人,该员工的父母就可探亲一次,往返车票公司全部报销,其子女还有3天的陪同假,父母享受在店就餐一次。
海底捞感动案例

海底捞感动案例在这个竞争激烈的餐饮市场中,海底捞以其独特的服务理念和卓越的品质,成为了备受瞩目的餐饮品牌。
海底捞不仅在口味上下足功夫,更在服务上下足了功夫,用心服务每一位顾客。
下面我们就来分享一则海底捞感动案例。
某日,一位顾客来到海底捞用餐,当时正值用餐高峰期,店内座无虚席,排队的人群络绎不绝。
这位顾客由于突发疾病,急需就医,但却无法离开餐厅。
在得知顾客情况后,海底捞的服务员们立即行动起来,他们在不打扰其他顾客的情况下,为这位顾客安排了一个安静的角落,并且立即联系了附近的医院,为顾客安排了就医事宜。
在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服务员们一直陪伴在顾客身边,不断关心顾客的情况,给予顾客鼓励和安慰。
最终,救护车赶到,将顾客送往医院就医。
在整个过程中,海底捞的员工们表现出非常专业和贴心的服务,为顾客提供了及时的帮助和关怀。
这则海底捞感动案例,展现了海底捞对顾客的关怀和服务。
在这个案例中,海底捞的员工们不仅展现了高超的服务技能,更展现了对顾客的真挚关怀和责任心。
他们不仅仅是在提供餐饮服务,更是在传递着关爱和温暖。
这样的案例不仅让顾客感受到了海底捞的用心服务,也让更多的人看到了海底捞的服务理念和品牌形象。
在当今社会,优质的服务已经成为了企业立足市场的重要因素之一。
海底捞通过这样的案例,向顾客传递了自己的服务理念,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不是海底捞第一次在服务上展现出非凡的品质。
海底捞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顾客的体验和感受,在服务上下足了功夫。
无论是在用餐环境的舒适度上,还是在服务的细致入微上,海底捞都做到了极致,赢得了广大顾客的好评和信赖。
在这个案例中,海底捞不仅仅是为了提供餐饮服务,更是在传递着一种温暖和关怀。
这种用心服务的精神,也正是海底捞品牌形象的真实写照。
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海底捞会继续为顾客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感动,成为更多顾客心中的首选餐饮品牌。
海底捞的员工管理秘诀

海底捞的员工管理秘诀海底捞的扩张速度不算快,从1994年创办,到现在整整17个年头,才60个连锁店,营业额也就十几亿元。
海底捞所在的产业一点都不酷,就是火锅,它既不是资源垄断行业,也不是高科技行业,只要是中国人,自己在家都会涮。
海底捞的商业模式并不独特,就是一锅一锅卖,一店一店开。
但是,就是这样一家企业,先后在四川、陕西、河南等省荣获“先进企业”、“消费者满意单位”、“名优火锅”等十几项称号和荣誉,创新的特色服务赢得了“五星级”火锅店的美名,并连续多次被评为“最受欢迎10佳火锅店”、“最受欢迎20佳餐馆”,获得“中国餐饮百强企业”名誉称号。
如今,海底捞更是成为高校商学院,以及不同行业的企业纷纷研究的典范企业。
一、善待员工海底捞董事长张勇说:“人心都是肉长的,你对人家好,人家也就对你好;只要想办法让员工把公司当成家,员工就会把心放在顾客上。
”张勇道出了海底捞的秘诀:善待员工,把员工当成家里人。
海底捞也正是这样做的。
善待员工首先要信任员工,而信任的标志就是授权。
张勇在公司的签字权是10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是由副总,财务总监和大区经理负责;大宗采购部长、工程部长和小区经理有30万元签字权;店长有3万元签字权,这种放心大胆的授权在民营企业实属少见。
张勇对一线员工的信任更让同行匪夷所思。
一线普通员工有给客人先斩后奏的打折和免单权。
不论什么原因,只要员工认为有必要,都可以给客人免一个菜或加一个菜,甚至免一餐。
这等于海底捞的服务员都是经理——这种权利在其他所有餐馆都是经理才有的。
在大多数餐饮业的打工者居住在简陋的地下室时,海底捞不仅为员工提供公寓,还配套24小时热水与空调。
公寓内电话,电视和网络一应俱全,有专人打扫卫生,换洗床单。
员工生病了,公司会送上药品和病号饭,下夜班的员工还能享受到夜宵服务。
对那些夫妻员工,公司还考虑给单独房间。
除了关怀员工外,海底捞还会给每个店长的父母发工资,他们的子女在海底捞做得越好,他们父母拿的工资就会越多。
以员工幸福感为核心的海底捞企业文化

以员工幸福感为核心的海底捞企业文化海底捞是一家在中国餐饮行业中备受瞩目的企业,其成功背后离不开其独特的企业文化。
以员工幸福感为核心的海底捞企业文化成为其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员工福利、培训发展、团队合作以及关怀文化等方面,探讨海底捞以员工幸福感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一、员工福利员工福利是海底捞重视员工幸福感的重要体现之一。
海底捞为员工提供了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基本福利,同时还提供了富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及年终奖金,为员工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此外,海底捞还为员工提供了免费的营养餐,确保员工的饮食健康。
这些福利的给予,不仅提高了员工的福利待遇,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进而提升了员工的幸福感。
二、培训发展海底捞注重员工的培训和发展,为员工提供广阔的成长空间。
海底捞设立了专门的培训部门,定期组织各类培训和技能提升课程,包括岗位技能培训、管理培训以及职业发展规划等。
通过这些培训活动,让员工不断学习和成长,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素养,使其在工作中更加有竞争力。
同时,通过人才培养和内部晋升机制,激励员工积极进取,实现个人的职业发展目标。
三、团队合作团队合作是海底捞企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底捞注重团队协作,倡导员工之间的互助和合作精神。
在团队合作中,每个员工都能感受到互帮互助的氛围,体验到团队合作的力量。
海底捞通过团队建设活动、集体培训等形式,增强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协作能力,打造了一个融洽且高效的工作团队。
团队合作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够增强员工之间的凝聚力和归属感,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幸福感。
四、关怀文化海底捞以关怀文化为基础,不仅关心员工的工作和生活,还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
海底捞为员工提供了诸如员工关怀热线、心理咨询、员工活动等多项服务,倡导员工关心和关爱他人。
海底捞还注重员工的身心健康,为员工提供了健身房、健康体检等福利。
通过这些关怀举措,海底捞不仅满足了员工的物质需求,更关注员工的精神需求,使员工在工作中感受到关怀和温暖,提高了员工的幸福感。
海底捞个人暖心服务案例分享

海底捞个人暖心服务案例分享
一、老人、孕妇、小孩的细节服务
1 、老人:
给老人送蒸蛋、给老人拿坐势、介绍豆腐、南瓜等一些软和的菜品、协助老人捞菜
给老人拿老花镜、搀扶和帮助
2 、孕妇:
送棉垫子、送话梅或者泡菜、拿孕妇营养菜单介绍菜品、不要在孕妇身旁进行操作,
以免给她带来意外的伤害
3、小孩:
送蒸蛋、拿贝贝椅、婴儿车、把长筷子换成一次性短筷子、小朋友围裙、儿童乐园、
准备吸管、给小孩捞无骨、无刺、易于消化的食品、可以用奖励小礼物的方法,鼓励
孩子多吃饭、遇到有小孩睡着了,可把多余的凳子拼起来,拿来垫子和睡袋,放其安
睡
二、过生日客人
为客人准备生日果盘、长寿面、或者汤圆,外加生日礼物
为客人搞一个活跃气氛的生日活动(唱生日歌、表演节目等)
若客人是老顾客,礼物可以稍微好一些,例如蛋糕、鲜花等
三、特殊菜品的调料碗及用具
鸭血、腰片准备干辣碟、海鲜类准备醋碟、豆花准备豆花碟、万能架用来涮脑花、羊肉、腰片等
四、酒
喝啤酒加黄瓜条,有黄瓜的清香味(需询问客人)
存酒柜,客人喝不完的酒可以放在存酒柜内,下次来时再喝(注意填写客人一般信息)
为喝酒的客人准备浓茶水、醉酒汤等
五、厕所
准备有针线盒、洗手台准备洗手液、护手霜、啫喱水、梳子等
六、手机
手机套、手机充电器
七、猪蹄
一次性手套、准备大的渣盘
八、其它
眼镜布、橡皮筋、发凉、热毛巾、阳光露拍拍静、雨伞、雨伞袋、袖套、围裙、火柴、烟灰缸、常用药品箱、凉菜换成两个半份、情侣菜、剥虾皮、打沫子
九、免费项目
免费美甲、免费擦鞋、免费上网、免费游乐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底捞感动员工的方法社会生产的主体是企业。
如果一个企业一方面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推动整个社会提高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能够提高企业员工待遇以及素质,从而改变员工的命运--那么我们要说:这个企业、这个企业的企业家、这个企业的经理人,为社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如果这个标准成立的话,笔者认为,海底捞为社会做出了很大贡献。
在海底捞,我看到的很多现象让我惊奇,因为这些东西是只有在书本上才能读到的关于成功企业的传奇故事。
店长开例会,说总公司正在为忠诚员工修建养老公寓,几分钟之内就让每位员工都受到鼓舞,就像松下幸之助在做“250年计划”的演讲。
只要到了上班时间,所有员工都不会停下来休息--安检员(职责相当于电工)在上客高峰期端盘子传菜;传菜员传出去一趟菜以后总是捎回一筐脏盘子;收市之前的上客低谷期,传菜员、服务员、保安都到洗碗间洗碗、擦盘子--这种效率只有在麦当劳有过;店长以及大堂经理、后堂经理总是出现在最繁忙的地方,干起活来比很多熟练员工还麻利。
很多时候我们都感叹:这是一个什么企业啊,他们在简直是在创造奇迹!而最让我惊奇甚至不解的是:在经过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以后,员工还能保持心情愉快,甚至面带笑容。
海底捞员工之所以做得好,是因为用心在做;之所以不累,是因为对工作有激情。
而之所以用心,之所以有激情,则是因为自己受到了感动。
被同事的感动,被火热的工作环境感动--而最重要的是被企业所感动,被领导所感动。
一、为什么要感动员工?之所以用“感动每一位员工”来说,有两个原因。
第一,是因为我个人在海底捞实习的每一天都被店里的领导、同事们感动。
用“感动”一词并不夸张,无数的新员工也同样每天都被感动。
正是因为被感动,所以每一个人都积极主动的在工作。
第二,“感动员工”应该是对所有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
一名管理人员一天感动10名顾客,还不如一天感动5名员工,因为受到感动的五名员工绝对不止感动10名顾客。
只有要求管理人员感动员工,才能与要求一线服务人员“感动顾客”在逻辑上保持一致。
服务质量问题并不在服务本身:服务流程可以制定得无限完美,服务标准可以要求得无限严格--但是我们能做到些什么?服务问题本质上是对服务人员的激励问题。
亲情服务不是靠高标准要求出来的,也不是上级能够培训出来的,而是传递的--将别人对自己的亲情传递给顾客,将自己受到的感动传递给顾客,这才是亲情服务。
要传递就要有来源,谁来给员工亲情?谁来感动员工?我们不能把感动的来源寄托在别人身上,只有我们自己努力,让我们的企业、让企业所有的管理者来感动每一名员工。
其实,“为什么要感动员工”这个问题太简单了--就跟我们为什么要求员工感动顾客一样简单,问这个本身就有一点冒傻气,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不用再说太多。
二、如何感动员工?我们用什么感动员工?海底捞的一位总部领导曾经对包头海鲜店的领导说:“一定要关心每一位员工。
你可以不用他,但是不能不爱他,不能不关心他。
”我当时听到以后就很受感动。
并且我觉得,这句话说出了感动员工的真正方法:关爱是感动之源,只有付出我们的关爱,员工才能被感动。
如何关爱呢?我们可以看一看海底捞是怎么做的。
1.新员工入职培训一定要把入职培训放到第一个说,因为入职培训实在太重要了,每一个新员工都在入职培训中得到很多东西。
首先,他们得到了系统内最优秀培训师的指导。
海底捞每家店都不直接招聘人员,而是由片区人事部负责统一招聘,集中培训。
所以可以在系统内挑选一名最优秀的培训人员做培训工作。
培训师在第一天开始培训之前就告知每个人她的电话号码,并表示以后有困难可以随时给她打电话。
这也是海底捞的所有管理者的共同方式,新员工到店以后店长、大堂经理、后堂经理都会给手机号码,都会让员工在困难的时候给她(他)打电话。
其次,他们融入了一个小集体。
这个小集体只有十几个人或者二十几个人,这就比一开始就要到店里与一两百人相处容易多了。
每一期培训的新员工都会自动结成一个群体,有了这个小群体,再融入大群体就相对容易一些。
在培训结束到店实习后,店里也是安排同一批新员工一起吃饭,一起开小会,也有利于这种小集体的形成。
这种小集体也没有形成“派别”的危险,因为几名新员工实在不可能形成什么“实力”。
但是这种小集体却能迅速消除孤独感,使新员工尽快进入工作角色,融入大集体。
再次,使新员工投入工作有个缓冲阶段。
海底捞的工作时间是相当长的,工作强度也很大,新员工一来就工作可能会受不了。
在培训期间,每天只上6个小时的课,内容也很简单,吃得不错,住宿环境也不差。
这对很多农村来的新员工来说,就跟度假似的。
在这里需要了解一些制度、业务流程,并做好吃苦的心理准备。
最后,新员工接受入职培训以后底气更足。
其实培训的内容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经过了脱岗的培训,重要的是有没有培训给员工的心理暗示很不一样--海底捞的培训至少可以给新员工两种心理暗示。
第一,我们经过培训,我们是“正规军”,不是临时拉起来的“雇佣军”,更不是“游兵散勇”。
第二,我们在学习,海底捞让我们学习,给我们学习机会。
有这两种心理暗示,以后工作肯定会更加有底气。
从企业的角度来讲,集中培训相比分散培训而言,也是投入成本较小的一种方式,而且更有利于企业统一标准。
集中进行入职培训的好处远不止于此,甚至可以说每一个新员工以后的工作都会受到入职培训的深刻影响。
公司已经准备在2007年做这个工作,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应该会取得相当的成果。
2.新员工所受到的礼遇新员工到店后的待遇,我只能用“礼遇”一个词来概括,而不能用其他词。
因为店里从店长到每一个普通员工,都是在“接待”新员工,并且这种“接待”不能不说是“隆重”。
?首先,店里所有领导都要轮流接待新员工。
培训师考核新员工合格以后,分配到各店,都是首先由店长亲自接待。
新员工进点以后认识的第一个人是店长。
然后店长会告诉新员工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项,然后带着新员工吃饭,还要开一个沟通会。
沟通会就是店长自我介绍,然后列举若干榜样,激励新员工好好干。
店长之后,大堂经理、后堂经理,以及实习店长、实习经理(有的店有,有的店没有)会轮流接待新员工。
程序都差不多,都会介绍自己,留下自己的手机号码,让新员工有困难了跟他们说。
然后经理会把新员工交到各自的部门领班那里,交待领班要怎样怎样。
领导都这样接待新员工,其他人焉能不热情?其次,新员工提前下班,单独吃饭。
店领导的这些接待大多是在晚饭的时候进行的,新员工的晚饭是由接待经理亲自安排,然后提前下班吃的。
新员工的下班时间一般是和下早班的人一致,要比正常上班早一、两个小时。
接待经理会亲自通知新员工下班,并且亲自搬桌子、凳子,亲自摆碗筷,亲自给新员工打饭。
新员工吃晚饭也不是和大家一起,而是单独的桌椅,就只有几个新员工在一起。
培训一批人分配到店大概是8天,新员工的这种待遇大概会持续4、5天至一周。
因此,接待新员工并给予优待是店长及经理们的常规工作。
?再次,师父的认真指导。
在海底捞,带徒弟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只有优秀员工才能带徒弟。
并且,指定师父是在例会上进行,全部员工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在例会上店长为新员工“征师父”的时候,响应很是热烈。
每个师父都会拉着徒弟的手坐到自己身边,大家都会报以热烈的掌声。
店长也会很郑重的告诉师父们,要在业务和生活上关心徒弟,徒弟的发展就是他们的发展,徒弟没有进步就是他们的失职。
经理给新员工沟通的时候也会问新员工师父对他们好不好,随时了解情况。
所有这些,都让师父们不敢怠慢,不能怠慢。
有的师父还在第二天晚上带着徒弟聚餐。
然后,对新员工有跟踪调查。
调查的对象是新员工,但内容却是针对其他人。
比如店长有没有在第一时间接待,经理们有没有安排好生活,领班有没有讲解店里的情况,师父有没有认真带你。
还有吃得习惯不习惯,住的舒不舒服之类。
这些调查也是地区人事部做的,有时候就是培训师在做,所以也可以算是回访。
新员工这几天受到的这些“礼遇”,至少可以激励他们充满激情的工作一个月。
而一个月以后就习惯了,就融入这个团体了。
3.领导时刻都在每一个员工身边海底捞的店长、经理在店里都有很高的个人威望。
主要原因并不是他们的职位,而是所有员工都会有这样一种概念:如果我需要帮助,店长和经理一定是最可靠的人--不管是生活上的事情还是工作上的事情,只要我开口,他们就会帮我,甚至不用我开口,他们也能知道并做到。
店长和经理们都不会呆在办公室,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工作第一线,哪里最忙、哪里最需要人手,他们就在哪里出现。
一是指挥员工之间相互协作,二是随时帮助需要帮助的员工。
员工会喊:“张姐!帮我把单子带到后厨一下。
谢谢!”也会喊:“张姐!我这桌客人要点菜,帮我给那桌客人加一下豆浆。
谢谢!”一个普通员工,他需要什么样的上级?一定是一个能够随时帮助自己的上级,而不是经常坐在办公室、甚至都不在店里的上级;一定是一个能够随时鼓励自己的上级,而不是一个经常批评自己的上级;一定是一个能够用实际行动告诉自己哪儿做得不对的上级,而不是一个只用嘴说自己错了的上级;一定是一个对业务比自己还熟练的上级,而不是一个不能动手的上级。
所以,在海底捞做一名普通员工比在西贝做普通员工容易,因为普通员工主要受到激励;而在海底捞做一名管理者要比在西贝做管理者难,因为管理者不仅需要熟练掌握所有业务,更主要的是要关心员工。
他们甚至需要是优秀的演说家,所到之处要能够提高员工的士气。
?海地捞每家店的办公室都很小,只有财务人员才在办公室,才坐在椅子上工作。
店长、经理们在上班时间和普通员工一样,是不会坐的,也不会时不时就往办公室跑。
再加上他们还要考核员工,安排员工生活等一些事情,海地捞的店长、经理们在体力上就要比普通员工辛苦得多。
但是没有人露出疲倦的样子,即使眼睛里充满血丝,也会闪烁光芒,被看到的人会感受到赞赏与鼓励,很受振奋。
但是,人毕竟都不是铁打的,海地捞的店长、经理们这么玩命的工作,如果没有人激励他们,他们也撑不住。
员工的激励来自店长、经理,而店长、经理的激励来自他们的前任、上级,还有他们的创始人张勇董事长。
海底捞某店实习店长曾经说过,她的师父、她以前的店长、北京片区总经理袁哥,还有张勇张大哥,他们那些人才是真正知道怎么关心人,她自己比起他们来差得远了。
当然,只有精神的鼓励是不够,海地捞为店长、经理们提供了让他们感到惊讶的待遇,并且描绘了美好的前景,每个人都还能得到提升。
4.协作比分工更重要海底捞不同部门员工的上班时间都是一致的,只分早班、正常班、晚班。
同一班次所有人都一起上班,一起下班。
那么肯定会有人有时工作量太小而有时工作量又太大。
于是,调派清闲的人去忙的部门帮忙就是领班和经理们的重要日常工作之一。
他们总结出了从不同部门调派人手的规律,比如早饭之后调派洗碗间阿姨们到上菜房帮忙摘菜、洗菜,十一点半以后调回;随即调派几名传菜员到上菜房帮忙配菜,一点左右调回,并且调出几名上菜师傅出来帮忙传菜;两点钟则会调派很多不忙的人到洗碗间洗碗、擦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