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习俗_1

合集下载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精选10篇)端午节呢,是我国一个很传统的节日。

自古以来都有端午节的一个设立的习惯,在端午节的时候呢大家也会遵循我们的一些传统习俗。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相关内容。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篇1农历五月初五谓之“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

中原汉人南徙开发八闽,带来了中原纪念屈原的端午风俗,与闽越族的“龙子节”糅合成八闽传统的端午趣俗。

端午节“出生”在中国,习俗由来与传说甚多。

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名篇,已广泛深入人心。

但总体而言,福建和台湾的端午节庆同出一源,民间沿袭习俗亦大致相若,足见台海两岸人民一脉相承、鱼水相依。

福建泉州地区端午节庆更具独特的风格。

明清以来,每逢五月初五都会出现“泉州总口,与台湾鹿仔港对渡”的盛况。

两地人民身披节日盛装,同江竞舟泼水,交融情谊。

一九九九年六月十八日古镇蚶江和台湾彰化县和美镇镇平里联袂举办“海峡龙舟竞渡邀请赛”系列活动,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海峡情”民俗画卷,令海峡两岸同胞流连忘返,期待着“三通”实现日,神龙飞架两岸来。

福建和台湾各地,民间在过端午节时,一般家庭都要吃粽子、挂艾蒲、饮雄黄、佩香囊等作“避邪”保健用。

同时在自家门楣间插上艾叶、菖蒲,兼插禾稗茎以及榕树枝,象征老而弥坚。

台湾民众采艾插榕的习俗,实际上也是一种思念乡里故土的寄托。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篇2一、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的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

关于赛龙舟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祭屈原,祭水神或龙神等多种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到战国时代。

比赛中,鼓声急促,众桨翻飞,刻成龙形的独木舟你追我赶,不相上下,既是竞渡游戏,亦是以祭神与乐人的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赛龙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英国等。

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

关于端午节的风俗50字左右

关于端午节的风俗50字左右

关于端午节的风俗50字左右
端午节,又称龙舟节,源自我国古代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风俗繁多,其中包括赛龙舟、草艾包粽子、挂香囊等。

以下是关于端午节的各种风俗。

1.吃粽子: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传统的习俗之一。

这是因
为在战国时期,有位爱国诗人屈原曾投江自尽,人们为了防止鱼虾啃食他的尸体,就将一些食物扔进江里,这样鱼虾就会不去啃屈原的尸体。

2. 赛龙舟:端午节赛龙舟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传统体育
活动之一,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龙舟比赛具有鼓舞士气、
提高团队凝聚力的作用,也是重要的文化交流形式。

3. 战楼山:战楼山是四川省自贡市的一种传统风俗,主
要表现民间娱乐文化和封建社会的残酷压迫。

当地的人们会在端午节期间的“战楼山”上进行斗蟋蟀、斗鸟、斗鱼等各种游戏
活动,从而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4. 挂香囊:在端午节期间,许多人会在家中挂香囊,这
是一条香气袋,主要是用独特的香草做成的,具有驱邪、消瘟、祛毒、避邪的功效。

挂香囊也是一种古老的民俗设计,用来祈求家庭平安。

5. 包粽子:在端午节的时候,许多地方都会制作和食用
粽子。

粽子是由糯米和各种甜或咸馅料包裹而成,以叶子包裹,
然后用细麻绳捆扎而成。

端午节期间,包粽子也是一种团圆的方式,许多家庭会一起包粽子,分享其欢乐和回忆。

以上是关于端午节的风俗,每一种风俗都有其深远的意义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在这个端午节,我们可以一起学习和欣赏其中的一些风俗,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端午节的风俗50字

端午节的风俗50字

端午节习俗 1.吃粽子:纪念屈原端午节习俗中,吃粽当然自不待言。

古代中国人为防止水中蛟龙啃食屈原遗体,便将白米放入竹筒内再投入水中,祈求水中蛟龙吞噬竹筒而非屈原。

为此,包粽子、吃粽子便演化成为端午节的习俗,更是与新年吃年糕、中秋吃月饼一样,成为中式食品大放异彩的好时节。

端午节习俗 2.划龙舟:迎神、送疫船儿歌都有得唱:「五月初五系龙舟节。

」划龙舟的起源相传为古代民众争相划船,以寻找屈原尸体; 亦有指划龙舟是越王勾践训练军队的方式。

无论起源为何,划龙舟今天已成端午节指定动作。

香港更每年都有端午节龙舟国际邀请赛,将划龙舟转化为竞技活动。

端午节习俗 3.挂菖蒲:驱毒避邪农历五月被称为「恶月」,传统上,端午节不少习俗都跟驱毒驱疫有关。

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挂菖蒲。

挂菖蒲并不限于菖蒲单此一种植物,更泛指菖蒲、艾草、兰草等芬香类植物。

传说挂上这些植物可保佑家中免受「五毒」入侵。

挂菖蒲的习俗后来延伸至屋外,人们亦会简单捆扎青草,造成配饰或花环,配戴当成挂菖蒲。

不过这是古时农家的传统生活习俗之一,现在香港已甚少人跟随此传统。

端午节习俗 4.立鸡蛋:求好运古时端午节正日,人们会将鸡蛋或钱币直立于地板上。

传说正午时分阳气最重,立起鸡蛋或钱币,即可吸取天地阳气,可获得一年好运。

大家不妨在一试!端午节习俗 5.贴神符:驱瘟神五月初五既是端午节亦是「恶月恶日」,老百姓认为那天是不吉利的日子。

因此人们会在这天进行不同的拜神仪式,像是贴神符、拜瘟祖大神。

避免让瘟神降临或鬼魂附体,引致疾病。

端午节习俗 6.驱五毒:防害防病五毒,是指蛇、蝎、壁虎、蜈蚣、蟾蜍五种生物,相传他们身带祸害。

每当端午节的时候,古人便会五毒的图像剪下来,并贴到门、窗,甚至小孩的手上,就好像农历新年会贴挥春一样,祈求平安。

端午节习俗7.戴香包:驱蚊避邪端午节正日,妈妈会为自己的孩子制作各种形状的香包,挂在孩子身上。

这些香包里面有白芷、丁香,具备驱蚊的功效。

戴香包寓意着助你驱蚊、除疫。

端午节的民间习俗及寓意

端午节的民间习俗及寓意

端午节的民间习俗及寓意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也称端五,端阳。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的民间习俗及寓意,盼望对你们有关心。

端午节有哪些民间习俗1、吃粽子提到端午节,信任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吃粽子了。

每到端午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吃粽子,不管是豆沙粽,还是肉粽,每一种口味都深得大家的宠爱。

2、赛龙舟在端午节的时候,许多地方只要条件允许就会组织划龙舟竞赛,参赛队伍穿着统一的服装,一边喊着口号,一边划龙舟,动作整齐划一,也会吸引许多人前来观看。

3、悬挂菖蒲、艾叶端午节的时候,许多人家都会在房檐或者窗户上挂上菖蒲或者艾叶,有辟邪的寓意。

4、佩戴香包端午节时,许多人会佩戴香包,香包或是用五彩丝线缠成的,或是用布拼接成的,有祈求家庭和谐,身体健康之意。

年轻年女获赠香包还可以表达爱意。

5、饮雄黄酒许多地方流行在端午节的时候喝雄黄酒,雄黄酒与驱虫的作用,还有辟邪的寓意。

6、游百病是部分地方在端午节的时候通过巡游而消退疾病的一种节日行为,男女老少白天的时候出去走一走,晚上在回来洗个澡,可以祛除百病,以后健健康康的。

7、拴五色丝线端午节的时候许多地方的人会佩戴五色丝线做成的手链,不仅好看,还有辟邪的寓意。

端午节的寓意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节期为农历五月初五。

相传,古代爱国诗人屈原在这天投江自杀,后人为了纪念他,将这一天定为节日。

这一节日的主要意义是为了传承与弘扬我国非物质文化。

端午节在历史进展演化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端午习俗甚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喧闹喜庆。

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端午节,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

因传奇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午节习俗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盛大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
种形式:
赛龙舟:
賽龙舟,是端午节的要紧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别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
多人划船追赶解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别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
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躯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事实上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
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别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
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
八凉快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
代英雄岩红窝。别同民族、别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别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很多临江
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进行凉爽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比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进行凉爽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
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如今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凉快龙舟比赛。在香港,也凉快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
体育竞赛项目,并每年进行凉爽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
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进行凉爽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进行凉爽了既保存传统
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
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
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竞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
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
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阶段,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
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
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
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
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阶段,浮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
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浮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
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
浮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阶段,粽
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浮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浮现豆沙、猪肉、
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向来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
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
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别衰,而且流传到
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
端午节孩子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
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别同形状,结成一串,
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
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
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漂亮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神奇芳香,可驱蚊
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
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
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
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
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