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以文化为话题的议论文共三篇
高中生传统文化议论文800字三篇

高中生传统文化议论文800字三篇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宝贵财富,对于高中生来说,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分别从三个角度来探讨高中生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影响。
篇一:传统文化对高中生的重要性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灵魂,通过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高中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传统文化涵盖了诗词、书法、绘画、音乐、戏曲等方方面面,这些艺术形式都是通过历史的沉淀而形成的,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通过研究传统文化,高中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美感,培养自身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
此外,传统文化是高中生了解历史和传统价值观的重要桥梁。
传统文化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思想哲理,通过研读传统文化,高中生可以了解到自己国家的历史变迁和人民的智慧传承。
例如,通过学习古代文人的诗词和散文,高中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况,从而加深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
最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一个民族的责任和动力。
作为新一代的高中生,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是我们的使命。
只有通过学习和理解传统文化,才能为其注入新的活力和创造力。
高中生可以通过参与各种传统文化活动,如书法比赛、诗词大会等,来弘扬传统文化,同时也可以与当代文化相结合,创造出具有个人特色和时代气息的艺术作品。
篇二:传统文化对高中生的影响传统文化对高中生有着深远的影响,首先是对价值观的塑造。
传统文化中强调的道德伦理和人际关系观念,对于高中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传统文化注重“仁爱”、孝道、友谊和正直等价值观念的传承,这些价值观念有助于高中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道德素养,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其次,传统文化能够培养高中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智慧,通过学习和思考传统文化,高中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形式如诗歌、绘画、音乐等,也能够激发高中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高中以文化为话题的作文【三篇】

【导语】⽂化是每⼀个国家、民族的根基;⽂化⽀撑着每⼀个国⼈的信仰与意志,为⼤家提供《⾼中以⽂化为话题的作⽂【三篇】》,欢迎阅读。
【篇⼀】 现在,有很多⼈说过年没意思,他们说⽣活⽔平提⾼了,天天都有⾁吃,新⾐裳想啥时穿就啥时穿,不像⼩时候那样盼过年了,然⽽他们不知道,过年不仅仅是⼀次物质上的享受,更是⼀种精神上的满⾜,⼀种⽂化。
这种⽂化不需要华丽的⽂字去描绘,不需要⼤肆去宣扬,只需要我们⽤⼼去体会,⽤⾃⼰的⽅式去庆祝。
这种⽂化是家家窗户上到贴着的“福”字。
朴素的民风,平凡⽽美好的祈愿,都凝聚在这⾥。
不知从何时起,⼈们愿意⽤到贴的⽗⼦蕴含福到了的意思。
这是福字⽂化的演变,是⼈们对⽣活更美好的企盼。
⽽且唯有我们炎黄⼦孙以这种⽅式表达我们内⼼的情感,天下唯我中华有,这难道不是我们的⽂化吗? 这种⽂化是明媚的爆⽵声。
喜庆,在这⾥被渲染。
瞧那炮⽵,似乎按捺不住内⼼的喜悦,在劈啪声中将⽣命带⼊化了的巅峰,看那礼花,绚烂了天空,如繁星闪烁,似花瓣飘飘。
此刻,空中溢满的是喜⽓,是⼈们的幸福,是浓浓的过年⽂化,是喜洋洋的⽂明。
那灿烂的礼花似乎在昭⽰历史过往的痕迹,有宛若仙⼥在装点千年的莲花。
⽂化在此刻盛开,伴着喜悦,踏歌⽽来。
这种⽂化是欢庆的秧歌,扭着国家的富强;这种⽂化是红红的对联,彰显中华⽂法;这种⽂化是热腾腾的饺⼦,包着⼈们的热情。
这种⽂化来⾃⼀个关于年的传说,来⾃千百年来⼈们的共同⼼愿,来⾃⼀个泱泱⼤国渊源流长的⽂明。
过年是⼀种⽂化,⼀次精深与博⼤的凝聚,⼀种经典与现代的交融,⼀个朴素⽽伟⼤的⼼愿! 如果你有华夏的⾎,炎黄的脉,⽆论⾝处何时,⾝在何地,都应记得过年,因为他是属于你们的,我们的,⼤中华的⽂化!【篇⼆】 中国的福⽂化源远流长,这⾥⾯拥有着许多鲜为⼈知的故事和讲究。
猪年新春即将拉开帷幕,我和外公在鞭炮声和欢笑声的陪衬下紧张的准备着猪年春节,准备迎接新春的到来。
只见外公⼩⼼翼翼地拿出了⼀副春联,和我⼀起贴到门外去,⼀边贴,还⼀边不忘着卖弄道:“春联是新春佳节福的⼀种⽂化,这⾥,上联的最后⼀个字是三四声,⽽下联的最后⼀个字就是第⼀⼆声。
文化自信高三作文议论文(4篇)

文化自信高三作文议论文(4篇)文化自信高三作文议论文1铃儿响叮当欢庆圣诞的歌声喧嚣在城市上空,圣诞树上纷繁的彩灯闪得我心烦意乱,图片里圣诞老人那伪善的笑容让我觉得格外刺眼。
一向素雅的古街变得妖娆起来。
我的心狠狠地抽搐,西方化的风潮席卷了大街小巷,何处才是中华本土文化的归处?心惶间,瞥见一处孤巷,在灯红酒绿的阴影中,那经历过风雨沧桑的石板路,路旁古朴的门扉,似有缕缕馨香随风而来,吸引我走近。
巷口,一位老人鹤发童颜,只见他手持一支羊毛大毫在地上书写,笔足有一米多高。
我忍不住站立一旁,欣赏这副画面:老人紧握着笔,将笔浸入身边的砚盘,吸水、提笔、起、顿、转、出锋,笔画是那么遒劲有力沾上水迹的青石板瞬间变得极富神韵。
老人一笔而下,有如神仙般的纵逸,那大笔之下似融入了儒家的坚毅、果敢和进取;又似蕴涵了老庄的虚淡,散远和沉静闲适。
华灯初上,人群涌动。
快点快点,晚了就赶不上圣诞晚会了!几个人推推搡搡地从巷口跑过,踩在了老人那还未干的字迹上。
我正想走上前去阻拦,一个小女孩停了下来,退后一步,歪着脑袋看那些字。
她的母亲一个箭步冲过来,也踩在那几行水墨书写的字上,对女孩叱道:快走啦!不要靠近那个穿得老土的老头儿,还有那个烟灰缸,脏死了,别动!老人低头瞄了眼身上的旧长衫和地上的砚台,嘴角掠过一丝苦笑。
那丝苦笑如钩,划破了我心。
那是他不被人理解的无奈吗?还是他看到文化无人继承的忧郁?我不由感慨万千。
从小爸爸就跟我说:书法是老祖宗留下的,这是我们的根,不该丢失。
我也喜爱书法,横竖撇捺早已刻在我的灵魂里。
还有哪一种文字比汉字更精巧奇妙,意蕴无穷?还有哪一种语言的体系比汉语更复杂恢宏?还有哪一个民族的历史比中华更悠久绵长?而眼前的人们,到底是怎么啦?那小女孩被妈妈拽着从水墨字上走过,赶集一般去参加圣诞的狂欢。
我的心空空的,带着虚空的痛。
不该啊!我们为何总在邯郸学步,却丢失了对自己文化的自信。
若如此,何来国家的复兴与强盛呢?带着忧叹,我离开了巷子。
高中文化自信议论文三篇

高中文化自信议论文三篇【篇一】文化有共性有个性,但对于民族文化来说,正如鲁迅所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是的,一个民族要立足于世界之林,文化是基石,是一个国家实力强盛的标志,是每一个国人的自信之源。
面对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和那些渐渐被取代的传统文化,很多人对此都感叹不已。
近些年来,许多国家的母语都渐渐被英语所代替。
就拿中国来说吧,上小学的娃娃,自己的母语还没有学利索,便学习英语,让中国人从起跑线上就丢失了自己国家的文化,持续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学,英语各种考试等同于母语,甚至超越母语。
就拿大学来说吧,好些专业没有了大学语文,但却先要有英语过级考试,才能获得文凭。
如果细心地作一下调查,不知道有多少学子因为学英语困难而产生了厌学情绪,或考不上理想的大学。
可是,毕业之后,又有多少人真正运用上了英语呢?能不能将已经成为“规矩”的英语过级考试改为选考呢?又能不能将大学语文纳入必学科目,将母语的考试列入过级必考而成为“规矩”呢?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重拾文化自信显得就犹为重要了。
不久前,网友陆续把一些中华民族的传统老规矩搬上了网络,希望它能重新走上文化舞台,有人说这是封建思想在作祟,在这个人人平等的世界,那些老掉牙的思想早应该被淘汰掉了。
而有的人又说,中国的文化古老而又死板,不像外国文化先进。
如果说前者的思想有激进之处,那么后者却是一种极度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只觉得异族的文化更优秀,于是放弃自己的文化而依附在别人的文化下度日,那是典型的失去了文化自信。
如此,迟早有一天,这个国家会像它的文化一样,从此消失在世间。
因此,不管是好是坏,只要是自己的,都应该保留。
对于那些过时了的,可以陈列在博物馆,对于那些还适应时代需要的就好好发扬。
如果说“笑不露齿,话不高声”过于拘束,但我们可以在特定场合不要目中无人地放肆,让言行举止午休总该可以吧?如果在公开场合“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实在太累,你可以在家里随意放松。
传统文化的800字议论文5篇作文

传统文化的800字议论文5篇作文传统文化的800字议论文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符号和独特标志,代表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观。
它承载着丰富的哲学智慧、道德规范和审美标准,对于塑造人们的思想品德、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既是我们时代的责任,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体现。
二、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传统文化是国家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渗透在各个方面,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从文学艺术到科学技术,从道德规范到法律制度,传统文化都在默默地指引和塑造着我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
三、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传承至今并深受人们喜爱,是因为它具有独特的魅力。
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沉淀和人民智慧,它充满诗意、美感和哲学思考。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例,其中的经典著作《论语》、《道德经》等都是充满智慧和哲理的,给人以启迪和指导。
四、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传统文化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它对于我们的现实生活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文化可以提供经验和方法,帮助我们解决现实问题。
比如,传统文化中强调的“仁者爱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可以引导我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减少社会矛盾。
五、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保护传统文化并不是停留在过去,而是在传承中进行创新。
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让人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获得身心的愉悦和提升。
与此同时,也要注重传统文化在现代文化产业中的创新应用,让它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结语:传统文化是我们根基的一部分,它的价值和魅力应该被更多人认识和珍惜。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努力,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和付诸行动。
保护好传统文化,传承好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成为我们国家独特的名片,为构建更美好的社会做出贡献。
(以上为800字议论文)第二篇:传统文化的身份认同感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是我们身份的象征。
高中文化自信议论文800字优秀4篇

高中文化自信议论文800字优秀4篇文化自信的优秀议论文篇一我站在河边,任由清凉的风吹拂着全身。
清风在源源不断地吹着,时而缓,时而急,透过衣服,一直渗入我的内心,使我不由得也变得轻飘飘的,仿佛我已经被它所征服,成为它的俘虏。
不过我已经和风融合在一起,也成为自由束得风了,我尽情地飘呀,飘呀,越过高山,越过大海,穿过时间的隧道,回到过去。
岳阳楼上,范仲淹正在把酒言欢。
他虽然在政治上失意,惨遭贬谪。
尽管他遭受了重大挫折,但他却不像“迁客骚人”一样,借酒消愁,反而是在岳阳楼上把酒临风,欣赏美景。
还挥笔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千古名句。
这正是一种自信的表现。
范仲淹自己认为自己还有能力回到朝廷,有能力为百姓作主,只是迟早罢了。
正因为也有了这种自信,才使他从失败和灰心中苏醒过来,内心振作。
自信的风唤醒了他的颓唐,他也在自信的风中吟唱。
转眼我又回到了更久之前,来到了乌江边。
楚霸王正站在江边,仰天长叹;随即拔出宝剑,这把曾经取下无数首级的剑,如今架在了项羽的脖子上。
一刹那,血染红了乌江水,威风凛凛的楚霸王倒在了呜呜的风中,正如当初他在风中起义一切都是那么的宁静,只有呼呼的风声。
楚霸王在乌江自刎,是因为他没有自信。
他没有自信在失败后振作起来,没信心再去领导江东子弟去打天下。
他的结局使可悲的。
同样在风中,他在自信的风中崛起,在自卑的风中逝去,多少令人叹息。
忽然,一阵寒风罢我从以前带回到现实中,我又变成了原来的我,但我却从中若有所思。
自信,对于一个人来将,是多么的重要呀?自信是一剂灵丹妙药,可以医治被失败伤害过的心灵,更像是一阵清风,吹开云层,吹散烟雾,为人生的前进方向开辟道路。
自信的风,可以呼唤人们消沉的斗志,例如李太白;可以安抚受伤的心灵,如苏轼、辛弃疾;可以引导人们向成功的方向前进,例如成吉思汗、毛泽东……总之,人生不能缺少自信的风,正如汽车不能没有轮子,飞机不能没有翅膀。
要时常沉浸在风中,让它来为人生补充动力,鼓舞你永远直前。
高一关于传统文化的议论文【三篇】

【导语】传统文化如同民族的灵魂,蕴含着不屈的希望与力量;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的原动力,给人们勇攀高峰的斗志与毅力;传统文化仿佛是一座沟通世界的桥梁,传递给世界温暖与色彩。
下面是收集整理的高一关于传统文化的议论文【三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篇一】在现代人的生活中,端午节只是为了吃一次粽子,中秋节似乎只是为了吃一块月饼,春节似乎只是一个长长的假期,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已荡然无存了,有谁会去关注曾经屈原留给我们的感动,有谁会在房前插一枝艾草,喝一碗雄黄酒;中秋时节有有谁去关注那轮孤独的圆月,似乎月亮的光辉都被明亮的烟火夺走;春节期间,有能有多少人记得许多美好的习俗,而现在本是祝福与希望象征的"压岁钱"却被有浓厚金钱味"红包"取代,许许多多人都说:过年没年味了。
这些都是我们十分重要的传统文化节日,它们现在都没人冷落成这个样子,其他传统文化的处境更是不堪设想。
唉!我听见传统文化在哭泣,这哭泣声中有失望,有无奈,还有的是对我们的期望。
当听到韩国人成功的将端午节申请他们的文化遗产时,我想每一个中国人都震惊了,在震惊的同时,我们感到更多的是疑惑,好好的端午节,我们的传统节日,怎么就成了他邦异族文化遗产?我们于是开始反思,我们何时认真的对待过传统文化,只有在别人将我们的文化遗产抢走,我们正在失去的时候,我们还猛然的省悟,自己做的真的是不够呢!面对这愈来愈多的传统文化消失的现象,我们想到了保护,正如最近才颁发的新的节假日条例,将清明,端午货物中秋等传统节日列入其中,以后,在这些节日里就会有一天的假期,我只希望保护能起到效果,而不是传统节日变成了纯粹的假期。
在我看来,保护不是挽救我们传统文化的根本办法,而更在于发展。
在于人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只有发展了才更有生命力,只有发展了才能长久不衰。
但是发展是合理的发展,如果是盲目的随心所欲的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我想着只能加速他的灭亡!传统文化不会因为个人的保护和发展而繁荣,他需要的是大家的力量,是社会的力量,众人的保护和发展才能给传统文化注入更多的生命力!多么希望传统文化不会再哭泣,而是在于现代文化的碰撞中微笑前进!真的希望在端午节的时候,我们能再一次聆听屈原的心声,感受精神的力量,传承美好古老的又在发展的习俗!真的希望中秋时分,家人团聚,天下共赏一轮圆月,体味浓浓的亲情!真的希望过年的时候,锣鼓敲起来,人们动起来真正感受除旧迎新的喜悦……我还希望着。
[高中传承传统文化议论文800]高中传承传统文化作文800字【三篇】
![[高中传承传统文化议论文800]高中传承传统文化作文800字【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d1f3df56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93.png)
[高中传承传统文化议论文800]高中传承传统文化作文800字【三篇】福州市乌龙江畔胪雷村的陈氏祠堂,已有730年历史,不过,这个历经九世的家族祠堂,正面临着被拆迁的危险,现在已经是一座空荡荡的孤楼。
我弄不明白,为什么那传统文化的结晶会面临沦陷。
在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同时,夺走了我国无数古文物,可那时人们为何又要抢回来?因为那是中国的东西!看,现在没有人来抢,也没有人来破坏,中国的文物还是会消亡!北京圆明园,已是废墟一片了,那是敌人冷酷的铁骑下被烧杀抢掠的铁证啊!那一年,八国联军进犯,圆明园里的十二铜像被夺走,无数瑰宝被掠夺、销毁。
敌人走了,还将圆明园烧毁,那中国最美丽的皇家园林建筑啊,就这样被敌人付之一炬!可那不算什么,因为那是八国联军干的,现在国富民强,没有硝烟和战争,被毁的文物,都是中国人自己干的!无知的华人啊,醒一醒吧,不要让祖国陷入危难。
中国,不只是一个国家,它同时还是一位母亲。
长江、黄河是它的血脉,峡谷是它的归宿,而矗立在她身上的,是她的孩子们。
她用心哺育我们,用她坚实的臂膀担起了沉重的危难。
而她的孩子们,正在用尽各种手段去折磨这位母亲。
他们破坏了森林,污染了水源,现在,又把贪婪的目光转向了母亲的一切。
无数文物的丢失,古建筑群被毁,这位母亲历经艰难险阻保留下来的文物,就要被她最疼爱的孩子们毁掉,这怎能不叫她心痛呢?作为一个学生,我不能眼看着自己国家的文物被毁,这是作为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的觉悟。
可现在,又会有几个人去保护这五千年来的文物呢?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一件东西,一只宠物跟自己呆久了,就有了感情,是一种无法比拟的感情。
可是,五千年来,祖国母亲尽力保护下来的心爱之物,就要被销毁,她再也见不到这些陪她经历多少风雨的“孩子们”了,她又如何放得下,如何不心痛呢?可以说,现今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几乎每家每户都配有电视机,电脑等高科技产品。
每每一打开电视机或电脑,浮现出来的往往是综艺娱乐节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以文化为话题的议论文
【篇一】
当烟花烂漫绽放时,恐怕只落得稍纵即逝。
当清酒一饮而尽时,恐怕只落得淡雅恬静。
当古典文化如烟花,又似清酒时,恐怕也渐行渐远,被人遗忘。
我们为现代的爱情悲剧所痛苦梨花带雨时,可曾念起那一曲葬花咏调的忧愁凄美,那与贾郎的永别,也深深地埋下了庭院那深深几许尘土中。
当这一曲秦殿的歌台暖响归于沉寂,那一轮汉宫秋月正清辉当空。
当仕途的紫带红袍归于沉寂,那一丛东篱黄菊正清香欲发。
当古典文化渐渐疏远,于水云深际寻那柳暗花明,祭奠那纷纷永恒。
文化是传承五千年的底蕴,当先祖的遗言在眼前之时,文化的传承更愈发重要。
千古的文化便是发展的基石,以底蕴架起了不朽的丰碑。
在那古典文化的熏陶中,我们更显稳重。
文化见证着历史的沧桑,渗透着不一样的经典。
当鲁迅笔下的文字跃然于纸上,见证了新中国的艰难;当陶公的东篱遇见南山之时,见证了隐逸的淡泊与高雅;当曹雪芹的红楼大观竣工之时,见证了历史的沉淀与兴衰。
古典的文化便是五千年的见证,当他悄然欲逝时,应留住这见证文字的精华。
灵魂的跳动彰显文化的含义。
保尔的振臂一呼,唤醒了多少沉寂的灵魂;游子身上的线衣,感动了多少人的心;出师一表,震撼了一颗颗洒热血,挥细汗的忠赤之心。
当古典的隽永透过那黄页叙述深情,
唤醒我们的灵魂之时,是否应该把这种震撼埋于黄土庭院,彻底忘却呢?
……
李太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豪放和壮观;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的誓不低头;顾城的“黑夜给予的黑色眼睛”。
经典是经过千锤万打的,文化是不会随时间和记忆而风化。
怀念经典,文化的脚印离我们现实生活越行越远。
如今的流行,是否能打开李易安的心笺,是否能如冰心一般叩开我们的心扉?停船泊舟,载着文化的一叶轻舟在淡雾之下越发朦胧。
当记忆已远去时,我们才来祭祀;当文化如烟火清酒消散时,方来感知心灵的悸动。
我们应撑一长篙,向浓雾更浓处漫朔,寻觅文化的足迹,体会那暗香盈袖,云淡风轻。
文化的传承不应走远,我们应插上一双羽翼,在尘世之中,寻到那“太高人”,在现世中寻出一条文化之路。
烟火纵然绚美,也敌不过时光的流逝;清酒纵然甘醇,也需红颜知己相伴;文化之祭,纵然隽永,亦不会随风而化!
【篇二】
说起筷子,这是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餐具。
筷子在中国源远流长,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现在使用筷子的人越来越多。
据医学专家的研究,使用筷子还能开发儿童的智力。
筷子的种类非常多,如:竹筷子、象牙筷子、银筷子、金筷子,筷子有粗有细,有方有圆,形状各异,竹筷子:上面方方的下面呈圆形,有时还有一点点的粗糙;你瞧这象牙筷子,雪白光滑,晶莹剔透;
再瞧这银筷子,一个浑身银光闪闪,上端还雕刻着精美的图案,一看就知道这是大官家里用的筷子;皇帝用的筷子又有所不同,他用的筷子闪着耀眼的光芒,体现着高贵、优雅的气质—金筷子。
这银筷子和金筷子对于我们的现代人来说都太过奢侈了,我们现代人一般都使用竹筷子和木筷子。
我们家人使用筷子的方法主要分三种:“三指派”“四指派”和“双手并用”。
我和妈妈是“四指派”,使用的时候把中指夹在两根筷子的中间,食指放在第一根筷子的边上,无名指垫在下面,大拇指就握住了,用这样的方法来夹食物比较轻松、灵活。
外婆和爸爸是“三指派”握筷子的姿势和我比差不多,所以有时候碰到滑溜溜的食物,经常会让它溜走了,这种取食物的方法不太便捷。
在我家用筷子最特别的是我弟弟“双手并用”。
使用的时候一手拿一根筷子,来去食物,这种方法最不便捷,经常会把菜“抛”到外面,太不卫生,但弟弟毕竟也只有四岁。
原来筷子也有这么丰富的文化啊!让我们去知识的海洋里去探索更多的知识吧!
在我们的周围,还发现有一些人使用筷子的方法和有意思。
有一次,中午我去幼稚园看我弟弟的时候他们正在吃午饭,有的人直接用手握住筷子,直接去戳食物,简直是把筷子当叉子了。
还有早摊上炸油条的伯伯,他们的筷子可真长,足足和我手臂一样长。
他在夹油条时握在筷子的顶端。
我想:这样的话,他就不用担心自己的手被油烫了。
今天,老师还让我们做了一个试验,让我们分别试一下拿在筷子的上端、中间、下端自己有什么感受。
开始试验了,我拿在筷子的上端,感到非常舒适,这样我们可以夹到离你远的菜。
握在筷子的中间,感到还好。
握在筷子的下端感到非常的不舒适,一难夹菜,二夹菜时,自己手还会沾上一层油,真不方便,我还是习惯握在筷子的上端,如果能灵活并用双手就能更加灵活了。
【篇三】
静悄悄的新年像极了一个普通的周末。
昔日的年画、鞭炮和祭祖活动了无影踪,中国人最传统的新年文化似乎已逐渐被一次年夜饭、一台春晚和几条拜年的短信所取代。
然而,安静的新年只是中国传统文化流失的一个表现。
当韩国的端午祭申遗成功,当我们内蒙古族的马头琴成为蒙古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成影戏成了印度尼西亚的“传统”,当埃及和韩国在争夺中国造纸术的发明权时,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当在情人节的玫瑰和圣诞节的铃声中觉醒。
我们应当重新回顾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那昔日的辉煌为什么如此轻易的被我们遗忘?那些正在一日日流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中华的文化有深厚的历史背景,那是几千年来的沉淀和积聚,每一次的民俗民风都有着其最独特的传说和文化背景,每一个节目都有上古的史载和存在流传的价值。
西方简明快捷的文化似乎更易被接受,但中国文化的横深和纵深是不容许被遗忘和取代的。
在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时代背景之下,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华夏儿女都有责任深思
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保存并流传的方法。
在某种意义上,那是中华民族得以稳站世界民族之林的出路,那是一个以礼治国的民族得以丰富和充实的出路。
虽然那瑰宝仍以痛心的速度流失着,但我们还是看到关注的目光正移向它们。
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开幕式便是的例证,在那次盛会上,我们看到了千人击缶的恢宏场面,我们听到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古诵,我们被昆曲的悠扬感动,我们被活字印刷术的精妙而慑服。
张艺谋倾尽心血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文化悠远的东方古国,也向每一个中华儿女诉说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珍贵。
当越来越多的省份开始把民俗民风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我们又可以听到喜庆的鞭炮声和飞舞的秧歌彩带时,当在传统节日里我们都有机会去重温过去的习俗时,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不再是个让人永远担忧的问题,中华儿女终会将每一个传说每一处风俗留给后人,手手相承。
我们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通向光明。
那静悄悄的新年,有了鞭炮的祝福,有了庙会的欢庆,有了昔日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