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经营环节重点监管目录及现场检查重点内容

合集下载

重点监管和高风险医疗器械目录整理

重点监管和高风险医疗器械目录整理


(灌流灌注)器、血液净化体外循环血路(管道)
、术中自体血液回输机
5
血液净化设备辅 助装置
滚柱式离心式输血泵、微量灌注泵

单采血浆机、人体血液处理机、腹水浓缩机、血液
6 体液处理设备
成份输血装置、血液成分分离机

腹膜透析机、腹膜透析管

7 透析粉、透析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序号
名称
6846植入材料和人工器官
品名举例
管理类别
品名举例
管理类别
血管内造影导管、球囊扩张导管、中心静脉导管、
套针外周导管、微型漂浮导管、动静脉测压导管。 造影导管、球囊导管、PTCA导管、PTA导管、微导

管、溶栓导管、指引导管、消融导管、追踪球囊
硬导丝、软头导丝、肾动脉导丝、微导丝、推送导 丝、超滑导丝、动脉鞘、静脉血管鞘、微穿刺血管 Ⅲ

滤器、弹簧栓子、栓塞微球、铂金微栓子、封堵器 Ⅲ
及管路
血路接触的开关、血液滤网、药液过滤滤膜、空气

过滤滤膜、麻醉导管、一次性使用血液过滤器
2 妇科检查器械
一次性使用阴道扩张器及润滑液

3
避孕器械
避孕套、避孕帽

胸腔引流管、腹腔引流管、脑积液分流管

4 导管、引流管 一次性使用导尿管、一次性使用单腔导尿管、双腔 气囊导尿管、胆管引流管

5
呼吸麻醉或通气 经口(鼻)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插管、支气管插管
序号 1
名称 注射穿刺器械
6815注射穿刺器械
品名举例
管理类别
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及其胶塞、一次性使用无菌
注射针、一次性静脉输液针、一次性使用光纤针、 Ⅲ

医疗器械经营环节国家重点监管目录六个类别

医疗器械经营环节国家重点监管目录六个类别

类 别品种(类)目录一、无菌类
1.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含自毁式、胰岛素注射、高压造影用)
2.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含牙科、注射笔用)
3.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含精密、避光、压力输液等各型式)
4.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
5.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
6.一次性使用真空采血器
7.一次性使用输血器
8.一次性使用塑料血袋
9.一次性使用麻醉穿刺包10.人工心肺设备辅助装置(接触血液的管路、滤器等)11.血液净化用器具(接触血液的管路、过滤/透析/吸附器械)12.氧合器13.血管内造影导管14.球囊扩张导管15.中心静脉导管16.外周血管套管17.动静脉介入导丝、鞘管18.血管内封堵器械(含封堵器、栓塞栓子、微球)19.医用防护口罩、医用防护服二、植入材料和人工器官类 1.普通骨科植入物(含金属、无机、聚合物等材料的板、钉、针、棒、丝、填充、修复材料等)2.脊柱内固定器材3.人工关节4.人工晶体5.血管支架(含动静脉及颅内等中枢及外周血管用支架)6.心脏缺损修补/封堵器械7.人工心脏瓣膜8.血管吻合器械(含血管吻合器、动脉瘤夹)9.组织填充材料(含乳房、整形及眼科填充等)10.医用可吸收缝线11.同种异体医疗器械12.动物源医疗器械三、体外诊断试剂类 1.人传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第三、四类危害)检测相关的试剂2.与血型、组织配型相关的试剂3.其他需要冷链储运的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
四、角膜接触镜类软性角膜接触镜五、设备仪器类 1.人工心肺设备2.血液净化用设备3.婴儿保育设备(含各类培养箱、抢救台)4.麻醉机/麻醉呼吸机5.生命支持用呼吸机6.除颤仪7.心脏起搏器8.一次性使用非电驱动式输注泵9.电驱动式输注泵10.高电位治疗设备六、计划生育类避孕套(含天然胶乳橡胶和人工合成材料)医疗器械经营环节国家重点监管目录(六个类别)。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医疗器械经营环节重点监管目录及现场检查重点内容的通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医疗器械经营环节重点监管目录及现场检查重点内容的通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医疗器械经营环节重点监管目录及现场检查重点内容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已撤销)
•【公布日期】2015.08.17
•【文号】食药监械监〔2015〕159号
•【施行日期】2015.08.17
•【效力等级】行业规定
•【时效性】失效
•【主题分类】检验监管
正文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医疗器械经营环节重点监管目录
及现场检查重点内容的通知
食药监械监〔2015〕15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为加强医疗器械经营监管,根据《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号)和《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分类分级监督管理规定》(食药监械监〔2015〕158号),总局组织制定了《医疗器械经营环节重点监管目录及现场检查重点内容》,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分类分级监督管理规定》对《医疗器械经营环节重点监管目录及现场检查重点内容》中所列品种的经营实施重点监管。

附件:医疗器械经营环节重点监管目录及现场检查重点内容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2015年8月17日。

医疗器械经营环节重点监管目录及现场检查重点内容

医疗器械经营环节重点监管目录及现场检查重点内容

医疗器械经营环节重点监管目录及现场检查重点内容一品种(类)目录1.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含自毁式、胰岛素注射、高压造影用)2.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含牙科、注射笔用)3.一次性使用输液器 (含精密、避光、压力输液等各型式)4.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5.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6.一次性使用真空采血器7.一次性使用输血器8.一次性使用塑料血袋9.一次性使用麻醉穿刺包10. 人工心肺设备辅助装置(接触血液的管路、滤器等)11.血液净化用器具(接触血液的管路、过滤/透析/吸附器械)12.氧合器13.血管内造影导管14.球囊扩张导管15.中心静脉导管16.外周血管套管17.动静脉介入导丝、鞘管18.血管内封堵器械(含封堵器、栓塞栓子、微球)19.医用防护口罩、医用防护服1.普通骨科植入物(含金属、无机、聚合物等材料的板、钉、针、棒、丝、填充、修复材料等)2.脊柱内固定器材经营环节风险点1.合法资质2.仓储管理3.质量追溯1.合法资质2.仓储管理3.质量追溯现场检查重点内容1.检查合法资质:(1)所经营产品是否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合格证明文件;(2)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或者备案凭证、营业执照,经营范围是否覆盖所经营产品;(3)供货者的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许可证或者备案凭证、营业执照,经营范围是否覆盖所经营产品;(4)销售人员的授权书是否符合要求。

2.检查仓储管理:(1)仓库设施设备及维护记录;(2)温湿度日常监控记录;(3)产品存储状态是否与说明书要求一致;(4)产品包装有否开封或者破损;(5)效期预警记录。

3.检查质量追溯:(1)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能否保证经营的产品可追溯(第三类);(2)供货者随货同行单;(3)进货验收记录;(4)出库复核查验记录;(5)销售记录(批发);(6)退货产品或者不合格品的处置记录;(7)说明书和标签的内容是否与经注册的相关内容一致,是否存在标签标示不全、储存要求标示不清,进口产品是否有中文说明书、中文标签。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1. 指导原则的背景和意义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是保障医疗器械安全和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为了确保企业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规范经营行为,提升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水平,现场检查成为一种重要的监管手段。

本文将介绍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现场检查的指导原则,以帮助监管部门和企业更好地进行现场检查和整改。

2. 现场检查的目的和任务现场检查的目的是验证企业是否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发现和纠正不合规行为,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

现场检查的任务包括但不限于: - 验证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场所是否符合要求,如环境卫生、设备设施、库房管理等; - 检查企业的质量体系和文件,如质量手册、质量记录等; - 验证企业的产品质量管控和追溯体系; - 检查企业的销售和分销过程,如验收、储存、运输、售后服务等; - 核查企业的备案和证照情况,如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医疗器械注册证等。

3. 现场检查的基本流程和要点现场检查应按照科学、规范、客观、公正的原则进行。

基本的检查流程包括: - 制定检查计划和方案,明确检查目标和任务; - 进行现场勘察和记录,包括对场所、设备、人员、文档等的观察和采集; - 进行文件审核和实物核查,对企业的质量体系文件和医疗器械进行查验; - 进行交流与沟通,与企业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进行交流,了解企业的质量管理情况; - 发现问题和整改要求,将问题记录并提出整改要求; - 形成检查报告,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

现场检查的要点包括但不限于: - 确保检查人员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熟悉相关法规和标准; - 保证检查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不得有私人恩怨和利益关系; - 遵循程序和规范,严格按照检查方案执行; - 注意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和机密信息; -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检查方法和手段,确保检查的全面和有效。

4. 现场检查常见问题和整改建议在进行现场检查中,常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如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设备设施不符合要求、文档记载不完整等。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监督检查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监督检查

检查内容和重点
2、检查内容
检查环节 检查内容
销售售记录管 理制度
检查方法
1、查企业是否制定了销售及售后服务管理 制度,是否按制度执行; 2、查企业是否制定了不良事件监测制度, 是否按制度执行; 3、是否制定了销售记录管理制度; 4、是否保存了销售记录,保存期限是否符 合要求; 5、销售记录内容是否符合要求。
检查范围和方式
(二)实施二级监管的经营企业,县(区) 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每两年 检查不少于 一次。对整改企业跟踪检查覆盖率要达到 100%,直至企业整改到位。
检查范围和方式
二级监管为风险一般级别的监管,主要是 对除三级监管外的经营第二、三类医疗器械 的批发企业进行的监管。
检查范围和方式
(三)实施一级监管的经营企业,县(区) 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有关要求,随 机抽取本行政区域内30%以上的企业进行监督 检查,3年内达到全覆盖。
检查范围和方式
一、检查范围 《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第48条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加强现场检查:
(一)上一年度监督检查中存在严重问题的; (二)因违法有关法律、法规受到行政处罚的; (三)新开办的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 (四)监管部门认为需要进行现场检查的。
加强的含义:至少要现场检查1次
合格数量;无验收人签名;未录入计算机系 统;无供应商联系方式等。
常见问题
2、无销售记录或记录不完整 主要表现为:缺产品注册证号;生产或
经营许可证号;无购货方名称、地址、联系 方式等;销售日期。
常见问题
3、未保存供应商及产品资质文件 主要表现为:未收集保存供应商营业执
照、许可证、注册证复印件;未保存产品合 格证明(合格证/检验报告/合格标签),特 别是进口医疗器械无合格证明文件。

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落实《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分类分级监督管理规定》的指导意见

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落实《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分类分级监督管理规定》的指导意见

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落实《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分类分级监督管理规定》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日期】2016.05.05•【字号】•【施行日期】2016.05.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其他规定正文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落实《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分类分级监督管理规定》的指导意见各区局,各直属分局:为建立以分类管理为基础、以风险高低为导向、以过程监督为重点的工作机制,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0号)、《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号)、《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分类分级监督管理规定的通知》(食药监械监〔2015〕158号),现就我市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分类分级监督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监管级别划分(一)三级监管三级监管(以下简称“Ⅲ级”)为风险最高级别的监管,对下列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实施三级监管:1.经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医疗器械经营环节重点监管目录及现场检查重点内容》(以下简称《重点监管目录》)所列品种的;2.为其他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提供贮存、配送服务的;3.上年度被行政处罚且整改不到位的;4.存在不良信用记录的。

(二)二级监管二级监管(以下简称“Ⅱ级”)为风险一般级别的监管,对Ⅲ级以外的从事第二、三类医疗器械批发经营的企业实施二级监管。

(三)一级监管一级监管(以下简称“Ⅰ级”)为风险较低级别的监管,对Ⅲ级、Ⅱ级以外的从事其他类医疗器械经营的企业实施一级监管。

对涉及多个监管级别的经营企业实施最高级别的监管。

二、监督管理措施(一)三级监管措施1.对经营《重点监管目录》无菌类、植入材料和人工器官类、体外诊断试剂类、设备仪器类中所列品种的企业,每年现场检查不得少于一次,按照《北京市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评定细则》(以下简称《检查评定细则》),以《重点监管目录》列出的检查内容为重点,逐条检查。

医疗器械现场检查重点内容及应对措施大全

医疗器械现场检查重点内容及应对措施大全

医疗器械现场检查重点内容及应对措施大全在医疗器械领域,现场检查是确保医疗器械安全和合规性的重要环节。

医疗器械现场检查的重点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质量管理•检查生产厂商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核查生产过程是否符合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成品检验等;•验证医疗器械产品的合格证书和质量标识是否真实有效。

2. 设计和研发•检查医疗器械产品的设计和研发过程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核实产品的性能指标和技术参数是否与注册证和产品说明书一致;•验证产品的设计变更管理和记录是否完备。

3. 生产过程•检查生产车间和设备的卫生条件和环境是否符合要求;•核查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规程是否规范和标准化;•验证产品原材料的采购、储存和使用是否符合规定。

4. 标签和包装•检查产品标签和包装是否清晰、完整,包括产品名称、规格、生产日期、过期日期等信息;•核实产品包装是否符合运输和保存要求,能够保护产品不受污染或损坏。

在应对医疗器械现场检查时,企业需采取一系列措施以确保检查顺利进行和过关:1. 提前准备•备齐相关文件资料,包括生产许可证、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产品注册证等;•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前准备好解释和说明的方案。

2. 指定负责人•指定专人负责引导检查人员,协调现场工作,确保检查人员了解各项情况;•保持与检查人员的密切沟通,及时反馈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

3. 完善记录•记录检查过程中的重要信息和问题反馈,做好现场记录;•确保记录真实准确,便于后续整改和答复。

4. 对症下药•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立即采取正确措施进行整改;•加强内部管理,及时消除隐患,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综上所述,医疗器械现场检查的重点内容涉及质量管理、设计研发、生产过程、标签包装等多个方面,企业在应对检查时需要提前准备、指定负责人、完善记录并对症下药,以确保医疗器械符合相关法规法规要求,保障用户的用药安全和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销售人员的授权书是否符合要求。
2.检查仓储管理:
(1)仓库设施设备及维护记录;
(2)产品存储状态是否与说明书要求一致;
(3)产品包装有否开封或破损;
(4)效期预警记录。
3.检查质量追溯:
(1)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能否保证经营的产品可追溯;
(2)供货者随货同行单;
(3)进货验收记录;
(4)出库复核查验记录;
(1)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能否保证经营的产品可追溯;
(2)供货者随货同行单;
(3)进货验收记录;
(4)出库复核查验记录;
(5)销售记录;
(6)退货产品或不合格品的处置记录;
(7)说明书和标签的内容是否与经注册的相关内容一致,是否存在标签标示不全、储存要求标示不清,进口产品是否有中文说明书、中文标签。
4.检查售后管理:
(2)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或备案凭证、营业执照,经营范围是否覆盖所经营产品;
(3)供货者的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许可证或备案凭证、营业执照,经营范围是否覆盖所经营产品;
(4)销售人员的授权书是否符合要求。
2.检查仓储管理:
(1)仓库设施设备及维护记录;
(2)产品存储状态是否与说明书要求一致;
(3)产品包装有否开封或破损;
(4)出库复核查验记录;
(5)销售记录;
(6)退货产品或不合格品的处置记录;
(7)说明书和标签的内容是否与经注册的相关内容一致,是否存在标签标示不全、储存要求标示不清,进口产品是否有中文说明书、中文标签。
4.检查冷链运输:
(1)设施设备是否符合医疗器械储运过程中对温度控制的要求;
(2)运输方式及运输过程的温度记录等是否完整并符合规定要求;
(4)效期预警记录。
3.检查质量追溯:
(1)供货者随货同行单;
(2)进货验收记录;
(3)出库复核查验记录;
(4)销售记录;
(5)退货产品或不合格品的处置记录;
(6)说明书和标签的内容是否与经注册的相关内容一致,是否存在标签标示不全、储存要求标示不清,进口产品是否有中文说明书、中文标签。
零售企业:
1.检查合法资质;2.检查进货验收记录。
(4)销售人员的授权书是否符合要求。
2.检查仓储管理:
(1)仓库设施设备及维护记录;
(2)温湿度日常监控记录;
(3)产品存储状态是否与说明书要求一致;
(4)产品包装有否开封或破损;
(5)效期预警记录。
3.检查质量追溯:
(1)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能否保证经营的产品可追溯(第三类);
(2)供货者随货同行单;
(2)产品存储状态是否与说明书要求一致;
(3)产品包装有否开封或破损;
(4)效期预警记录。
3.检查质量追溯:
(1)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能否保证经营的产品可追溯;
(2)供货者随货同行单;
(3)进货验收记录;
(4)出库复核查验记录;
(5)销售记录;
(6)退货产品或不合格品的处置记录;
(7)对供临床选配而未使用的退回医疗器械产品管理,能否保证其质量和安全;
6.一次性使用真空采血器
7.一次性使用输血器
8.一次性使用塑料血袋
9.一次性使用麻醉穿刺包
10.人工心肺设备辅助装置(接触血液的管路、滤器等)
11.血液净化用器具(接触血液的管路、过滤/透析/吸附器械)
12.氧合器
13.血管内造影导管
14.球囊扩张导管
15.中心静脉导管
16.外周血管套管
17.动静脉介入导丝、鞘管
(1)售后服务人员是否取得企业售后服务上岗证;
(2)购销协议是否明确质量责任和售后服务责任(包括提供安装、维修、技术培训等),并保存相关安装调试和验收记录。






避孕套(含天然胶乳橡胶和人工合成材料)
1.合法资质
2.仓储管理
3.质量追溯
批发企业:
1.检查合法资质:
(1)所经营产品是否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合格证明文件;






1.人工心肺设备
2.血液净化用设备
3.婴儿保育设备(含各类培养箱、抢救台)
4.麻醉机/麻醉呼吸机
5.生命支持用呼吸机
6.除颤仪
7.心脏起பைடு நூலகம்器
8.一次性使用非电驱动式输注泵
9.电驱动式输注泵
10.高电位治疗设备
1.合法资质
2.仓储管理
3.质量追溯
4.售后管理
1.检查合法资质:
(1)所经营产品是否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合格证明文件;
2.与血型、组织配型相关的试剂
3.其他需要冷链储运的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
1.合法资质
2.仓储管理
3.质量追溯
4.冷链运输
1.检查合法资质:
(1)所经营产品是否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或、合格证明文件;
(2)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经营范围是否覆盖所经营产品;
(3)供货者的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经营范围是否覆盖所经营产品;
医疗器械经营环节重点监管目录及现场检查重点内容
类别
品种(类)目录
经营环节
风险点
现场检查重点内容




1.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含自毁式、胰岛素注射、高压造影用)
2.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含牙科、注射笔用)
3.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含精密、避光、压力输液等各型式)
4.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
5.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
(8)说明书和标签的内容是否与经注册的相关内容一致,是否存在标签标示不全、储存要求标示不清,进口产品是否有中文说明书、中文标签。
4.检查售后管理:
(1)是否配备医学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并经过生产企业或者供应商培训的人员;
(2)购销协议是否明确质量责任和售后服务责任。








1.人传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第三、四类危害)检测相关的试剂
(3)计量器具使用和检定记录。







软性角膜接触镜
1.合法资质
2.仓储管理
3.质量追溯
4.验光专业要求
1.检查合法资质:
(1)所经营产品是否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合格证明文件;
(2)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经营范围是否覆盖所经营产品;
(3)供货者的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经营范围是否覆盖所经营产品;
(2)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经营范围是否覆盖所经营产品;
(3)供货者的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经营范围是否覆盖所经营产品;
(4)销售人员的授权书是否符合要求。
2.检查仓储管理:
(1)仓库设施设备及维护记录;
(2)温湿度日常监控记录;
(3)产品存储状态是否与说明书要求一致。
3.检查质量追溯:
(5)销售记录;
(6)退货产品或不合格品的处置记录;
(7)说明书和标签的内容是否与经注册的相关内容一致,是否存在标签标示不全、储存要求标示不清,进口产品是否有中文说明书、中文标签。
4.检查验光专业要求:
(1)是否配备验光专业或有职业资格的人员;
(2)是否设有检查区(门店);
(3)是否配备电脑验光仪、裂隙灯显微镜等仪器设备,查看使用维护记录(门店)。
18.血管内封堵器械(含封堵器、栓塞栓子、微球)
19.医用防护口罩、医用防护服
1.合法资质
2.仓储管理
3.质量追溯
1.检查合法资质:
(1)所经营产品是否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合格证明文件;
(2)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或备案凭证、营业执照,经营范围是否覆盖所经营产品;
(3)供货者的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许可证或备案凭证、营业执照,经营范围是否覆盖所经营产品;
(3)进货验收记录;
(4)出库复核查验记录;
(5)销售记录(批发);
(6)退货产品或不合格品的处置记录;
(7)说明书和标签的内容是否与经注册的相关内容一致,是否存在标签标示不全、储存要求标示不清,进口产品是否有中文说明书、中文标签。











1.普通骨科植入物(含金属、无机、聚合物等材料的板、钉、针、棒、丝、填充、修复材料等)
3.质量追溯
4.售后管理
1.检查合法资质:
(1)所经营产品是否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合格证明文件;
(2)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经营范围是否覆盖所经营产品;
(3)供货者的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经营范围是否覆盖所经营产品;
(4)销售人员的授权书是否符合要求。
2.检查仓储管理:
(1)仓库设施设备及维护记录;
2.脊柱内固定器材
3.人工关节
4.人工晶体
5.血管支架(含动静脉及颅内等中枢及外周血管用支架)
6.心脏缺损修补/封堵器械
7.人工心脏瓣膜
8.血管吻合器械(含血管吻合器、动脉瘤夹)
9.组织填充材料(含乳房、整形及眼科填充等)
10.医用可吸收缝线
11.同种异体医疗器械
12.动物源医疗器械
1.合法资质
2.仓储管理
(4)销售人员的授权书是否符合要求。
2.检查仓储管理:
(1)仓库设施设备及维护记录;
(2)温度日常监控记录;
(3)产品存储状态是否与说明书要求一致;
(4)产品包装有否开封或破损;
(5)效期预警记录。
3.检查质量追溯:
(1)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能否保证经营的产品可追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