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常见病例举隅
古代汉语中常见几种语法现象举隅

• 2.谓语省略 • (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 竭《曹刿论战》 • (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 尉《陈涉世家》
• 3.宾语省略 • (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 • (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 • 4.介词省略 • (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 (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
の耳膜之中,东舌看出咯他们仍以为自己有余地回旋,话锋壹转,紧接着说道:"尔等也无需再想什么江东杜伏威之徒咯,如今隋国扫南元帅鱼俱罗已经打得杜伏威节节败退,还指望他会派兵来救您们?笑话/"夏侯渊等人听咯此言,双手紧握着手中兵器否断咔咔作响,对其傲然の态度感到十分の 恼火,但东舌说のの确没错,壹旦尪军撤退转而剑锋指向交州,那么交州很可能就会战败.未等其余人做出反应,夏侯惇壹袭黑甲,手中握着壹杆长刀,上前喝问道:"说咯那么多,您究竟想要搞什么?""做什么?很简单,尔等退兵,将吐元直毫发无伤の送回孤の阵中,否然孤定会否惜壹切代价和尔 等死磕到底/"东舌喉头壹滚,发出壹声低沉否屑の冷笑,语气却是那般の坚决,丝毫否给夏侯渊退让の余地."可恶"夏侯渊咬牙切齿地瞪着东舌,却无奈否晓得说什么和东舌据理力争,只能强行咽下心中那否甘之气.吴用遥望着东舌,心中亦是十分震惊,想否到那个年轻人竟然有如此见势将优势 の萧军贬得无话可说.蓦然间,吴用眼中掠过壹丝精光,尴尬の脸上重新又扬起壹抹冷笑.策马近前,附在夏侯渊耳边细细道:"将军,如此我军便可立壹奇功/"夏侯渊越听越兴奋,满脸の怒火瞬间烟消雨散.转而上前朝东舌喝道:"钱塘王,您要我军退兵也否是否行,只是您敢否敢与我大军赌壹场 /""赌,又是什么鬼把戏?"东舌闻言有些疑色,否过身边有长飞赵雨二人.谅他也否
古代汉语中常见几种语法现象举隅(教学课件201911)

• 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 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 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要机遇对句子意 思的理解)
• (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黄生借书 说》
• (2)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 书说》
; 公司起名 https:/// 公司起名
•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 2.借助于“乃”、“是”、“为”、“则”、 “悉”、“本”等词构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2)斯是陋室《陋室铭》 (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 (6)臣本布衣《出师表》 (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古代汉语中常见 几种语法现象举
隅
一、判断句
• 概念: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 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 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
•
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
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
(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
(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的前面
• 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 3.定语后置:在古汉语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 词之后的现象。
• A\中心词+数量词(定语);B\“之”为标志 的;C\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 前面。
• (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
•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述句叫被动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
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文言文翻译常见失误举隅

文言文翻译常见失误举隅XY888 改编笔者多次参加河南省的高考语文评卷工作,发现考生文言文翻译得分偏低,主要问题有:不明句式特征,不明词类活用,不辨古今词义,该补不补成分残缺,看不出古字通假,专有名词强行翻译,该删不删成分赘余,脱离语境误用词语等。
笔者在带领学生复习备考过程中,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
学生答题时常出现的一些失误综合起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一、 不明句式特征由于在古汉语中,有一些是倒装句,语序和现代汉语不一致,翻译时应调整过来;还有一些不是倒装句,由于古代的表达习惯和现代汉语不一样,因此语序也不符合现代语法,翻译时也应加以调整。
如:(1) 会元遗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2010年全国卷Ⅰ)解析:“胁王以危言”是状语后置句式,正常语序为“以危言胁王”,应翻译为“拿故意吓人的话威胁梁王”。
(2) 敛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2010年江苏卷)解析:“敛以嫁时之衣”是介宾结构后置,正常语序为“以嫁时之衣敛”,应翻译为“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人棺”。
“甚矣吾贫可知也”是主谓倒装句式,正常语序为“吾贫甚矣可知也”,应翻译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
(3) 母归,但见女抱挺树眠,亦不之虑。
(2010年天津卷)解析:“亦不之虑”是宾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亦不虑之”,应翻译为“也就不再怀疑她了”。
二、 不明词类活用文言中实词活用的现象相当普遍,但有不少考生不辨明词类活用,造成失分。
翻译时必须善于辨别,认准是哪类活用,从而做出相应的翻译。
如:(1) 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
乞其术,师事之。
(4分)(2010年山东卷) 解析:此句中“师”名词作状语,应翻译为“用对待师长的礼节侍奉他”。
(2) 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有向池呼鱼。
(2010年天津卷)解析:此句中第一个“衣”为名词作动词“穿上”,“袖”也是名词作动词“袖子里藏着”,翻译为“后母慢慢穿上她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锋利的刀子走到池塘边呼唤鱼。
高中文言数词用法举隅

1 、用两个邻近的数表示 。如: ()未至二三 ,摧藏马悲哀。 1 (子雀东南飞》 《L ) ()积五六年 。 (苏武传》 2 《 ) ()用其二三 } 3 万为河伯娶妇 。 (西 豹治邺》 《 )
4 、将作补语 的数词 置于 中心 讧 】 之前 。例如 : ()室西 连于 中闺 ,先妣尝 一 1 至 。 (项脊轩 志》 《 )
() 回眸一笑 媚 生 ,六 宫粉 2
()杀 数 十百 人。 ( 项羽 之 1 《
死》 )
如 下几类 :
~ .
表示确数
有四种形式 : 1 、少数文 言文数 词后有量词 。 () 一 种 相 思 , 两 处 闲 愁 。 1
语 言 学 习
聂输 贤
-. __
I
口
YUYANXUEXl
20 年高考 ,全 国 Ⅱ 09 卷文 言文阅 读题要求 翻译 《 宋书 ・ 郭原平传》 中 的 “ 若以其贫老邪 ,耋齿甚多 ,屡空 比室 ,非 吾一 人而 已” 。该句 的译文
是 :如果 因为我又穷又老的话 ,老人
黛无颜色 。 ( 恨 ) 帐 例 () () 中的数词 “ 1 2 一”就
是补 语前置。 二. 表示约数
(一 《 剪梅》 )() fΒιβλιοθήκη 一程 ,水一程 ……风一 2 l 』
()将 数百 之众 ,转 而攻 秦 。 2 (过秦论》 《 ) ()其广数千里。 (逍遥游》 3 《 ) ()北 山愚公 者 ,年 且 九十 。 4 ( 中 初 公移 山》 ) ()舟首尾K约八分有奇,高 5 可:黍许 。 ( 二 初中 《 核舟i》 己) 例 () () () () () 1 2 3 4 5 中的 “ 数” “ ” “ 且 奇”表约数 、 3 在基数词后加 “ 、 “ ” 、 许” 余 、 “ ”等表示。如 所 ()还家 十余 口,县令遣媒来。 1 (孑雀东南飞》 《L ) ()方宅 t 2 余甫 ,草屋八九间。 (归园g居》 《 t ) ()人 马 仆地 ,杀 一十 许人 。 3 三 (大铁锤传》 《 ) ()步行负 弓矢从 许 人 。 4 (大 《 铁锤传》 ) ()寺在蕲水郭 门外三 } 5 J 哩许。 (游沙湖》 《 )
文言翻译题答题举隅

文言翻译题答题举隅
在现代汉语中,“答题举隅”是一个成语,形容回答问题时只能字斟句酌,遣词造句方面不能流利。
它源自古代文言文的考试中,考生在答题时被要求从举隅(考试卷的侧边)挑出答案。
“答题举隅”的意思是指做事情没有自己的主见和思考能力,只是机械地按照别人的意思去做。
这样的情况可能出现在各个领域,例如教育、工作、生活等方面。
在教育领域,学生只会机械地背诵和记忆,不能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知识;在工作中,员工只能照搬别人的做法,没有自己的创新和思考能力;在生活中,个人只会一味地追随他人,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对于个人来说,答题举隅意味着没有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这样的人缺乏自信和自主性,容易受到他人影响,缺乏主见,无法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对于社会来说,答题举隅意味着整体素质低下、缺乏创新和创造力。
这样的社会很难取得进步,无法应对不断变化的挑战。
要避免答题举隅,个人和社会都需要努力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个人应该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参与讨论和争论,培养自己的批判思维和批判能力。
社会应该重视教育的质量,提倡开放和自由的学习环境,鼓励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答题举隅是一个贬义词,形容人们只会机械地回答问题,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这种行为是一种消极不积极的表现,使个人和社会都无法进步。
我们应该努力摆脱答题举隅,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为个人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医古文重点句翻译

医古文重点句翻译一、扁鹊传1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
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
【答案】客馆的客人长桑君来到,唯独扁鹊认为他不寻常,常常恭敬地接待他。
长桑君也了解扁鹊不是一般人。
往来十多年后,长桑君才招呼扁鹊避开众人而坐。
2扁鵲曰:“血脈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嘗如此,七日而寤。
今主君之病與之同,不出三日必閒。
”居二日半,簡子寤。
【答案】扁鹊说:“血脉正常,你惊怪什么?从前秦穆公曾经患过像这样的病,过了七天才醒。
现在你主君的病跟他相同,不出三天一定病愈。
”过了两天半,简子醒了。
3、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陰,论得其阳。
病应見於大表,不出千里,決者至众,不可曲止也。
【答案】知道病人外表的证候,就能推知内部的病机;诊察到内部的病机,我就能推知外表的病证。
如病的反应表现在身体的外表,那么,只要是千里之内的病人,我就能判断出他内部的病变来。
我诊断疾病的方法很多,不必跟你详尽说明。
4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答案】假使齐桓侯像圣人那样预先知道微小的病变,能让高明的医生得以及早治疗,那么疾病可以治愈,生命可以存活。
一般人所担忧的,是担忧疾病多;而医生所担忧的,是担忧治病的方法少。
二、华佗传1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
【答案】沛相陈珪推荐华佗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都不依从。
华佗通晓养性的方法,当时的人以为他已经年龄将近百岁,然而华佗却有壮年人的面貌。
2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县车边,欲造佗。
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答案】随即如同华佗所说,病人立刻吐出一条寄生虫,悬挂在车边,打算前往华佗那儿。
华佗还没有回家,他的小儿在门前戏耍,迎面看见病人,自言自语地说:“好像遇到了我的父亲,车边的寄生虫就是证明。
”3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
2020届高三语文总复习专练:文言文翻译--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2020届高三语文总复习专练:文言文翻译人教版高三总复习专题02文言文阅读【考纲解读】1.考查的能力层级为理解分析,侧重于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和传统文化的涵泳和积淀。
2.考查的内容涵盖了文言文阅读的主要考点: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及意义、断句、文言翻译(句式、通假、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多种文言现象均有涉猎)、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归纳概括。
3.考查形式及体例:从体裁来看,以史传文为主,大多撷取自“二十四史”,具体以人物传记为主。
通过人物事迹的描述,逐渐归纳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偶尔穿插一两句作者的观点。
从题材上看,涉及忠君爱国、驰骋疆场、秉公办事、为官清廉等;从作品的时代来看,以汉唐、宋元明时期的作品为主;从题型来看,近几年全国试卷多是三个客观题加一个主观题(文言翻译);部分地区如北京卷、江苏卷等,可能有人物事迹的归纳、事物成败的原因归纳等主观题。
4.真题举隅:2016年选用了《宋史.曾公亮传》《明史.陈登云传》《明史.傅理传》;2017年选用了《宋书.谢弘微传》;《后汉书.赵悫传》《宋史.许将传》,2018年选用了《晋书.鲁芝传》《后汉书.王涣列传》《宋史.范纯礼传》等。
5.应对策略:课内夯实基础,课外多做演练。
熟记古文名篇,达到烂熟于心的地步,才能学以致用。
【文言漫话】1.文言文是相对于20世纪初叶肇始的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白话文”而言的。
文言文,用词典雅,语句精粹,或抑扬顿挫,音韵朗朗,如诗如歌;或汪洋恣肆,纵横捭阖,说理见长。
流连于子曰诗云中,徜徉于“苏海韩潮”的美文中,获得的是心智的开启和审美的愉悦。
2.多数学生从初中开始接触文言文,到参加高考,至少也是六年的历练,但是晨读晚练、记背讲练,费了好多工夫就是不怎见效果。
文言文的学习成为学生心中永远的阵痛,网上流行的话语,中学生有三怕,一篇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
或许有些夸张,但文言文教学的事半功倍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3.高考文言文还算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范畴,非常符合“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特点。
中医治疗常见病验案举隅(精)

中医治疗常见病验案举隅杜孟喜 2005-12-13 13:27:51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3年7月第1卷第4期常见病,司空见惯,诊断往往不难,治疗也多有规范。
循常情常理而常规施治多可获效,医者皆知。
然,拘其常易而忽其繁变,固守常规套法,泥而不化,致常见病久治无效迁延难愈而成“疑顽”,非病疑顽皆医者或惑医,顽固不化所致也。
仅举隅三则常见病验例,以证传统医学辨证论治、治病求本之精奥特色,现报告如下。
1 验案举隅例1:患者,女,43岁,2001年7月初诊。
咽部疼痛5年,时轻时重。
口干舌燥,白昼饮水不能缓,喉中或觉有痰,却难咯出。
近半年来,咽干、喉痛之症日重,咽下有异物梗阻感,稍劳即有汗出,精神易疲倦,饮食如常,小便利,大便时溏。
曾诊为慢性咽炎,经多方医治无效,病症迁延,颇觉痛苦。
查咽部粘膜干燥,轻度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
间接喉镜:声带边缘肥厚、闭合差,破裂充血、轻度肿胀,双侧扁桃体不大,舌淡,苔白稍腻,脉濡小。
循常规予以罗红霉素胶囊口服,金嗓子喉宝含化,利咽解毒无效。
《素问·阴阳类论》云:“咽喉干燥,病在脾土。
”医学古论,东垣曰:“气少则津液不行”。
辨证为喉痹,脾虚、津失上荣所致。
“燥药治燥”可也,治:益气升提,布津润燥。
弃常法,投补中益气丸,并用太子参10g,金莲花6g,葛根10g,山药12g,薏苡仁15g,每日1剂,水煎代茶饮。
药进5日后,咽中即觉舒畅;再10日后,咽部干疼、异物感已明显好转,腻苔已退,脉转平和,精神振作,诸症渐愈。
以参苓白术散善后治疗1月余,诸恙尽除。
按:既无外感之邪,已无精血之伤,阴虚火旺之候,舌淡苔白,脉滞小,自汗、神疲、声怯,便溏;可知其脾虚不濡。
气不布津而失上荣之象,益气布津之法,药证合辙而获验。
例2:患者,女,28岁。
4年前,立秋前后在水田中劳作,时值月经来潮,病发咳嗽。
4年来每值秋季遂发严重而持续的咳嗽、咯痰、气喘。
前2年,西医按喘息性细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予以消炎、解痉、祛痰、平喘等治疗,虽症状减轻,但咳喘频频,咳时涕泪俱下,痰多如涎,吐之痰丝不断,入夜加重而不得卧,舌体瘦小,苔白腻,脉弦细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翻译常见病例举隅
2002年的高考,文言文翻译题一改往日的“容颜”,以主观题的形式“再现江湖”,题目位置也由Ⅰ卷调至Ⅱ卷,分值增加为5分。
2004年增至8分。
2005年又有所调整,湖南卷、江苏卷增至9分,全国ABC三卷则均增至10分。
如此变动,加大了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力度。
学生对此虽也有认识,但在实际操作中却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得分率不高。
也就是说文言文翻译成了学生解题的“盲点”之一。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走出翻译误区,我们不妨先看看下面几个病例吧。
病例1、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05年高考〃全国B卷)
错译:楚相孙叔敖坚持廉洁一直到死,如今妻子儿女生活贫穷,背柴为生,廉吏不值得做啊!
病例2、明年娶张氏,母女视之,训以纺绩织紝事,一如教儿时。
(蒋士铨《〈鸣鸡夜课图〉记》)
错译:第二年迎娶了张氏,母亲和女儿看着她,用纺线织布等事来教导她,全像教我小时侯一样。
诊断:初步印象为实词未能落实。
病例1中的“穷困”为古今异义词,应为“身处困境”,而翻译却用今意错解了“穷困”。
病例2的错误则在于未能落实“女”的活用现象,以致闹出了笑话,此处“女”与我们所学过的“吾得兄事之”中的“兄”用法相同,均为名词作状语。
所以“母女视之”应译为“母亲像看待女儿那样看待她”。
提示:“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文言文阅读的关键,所以要结合语境将实词落实。
要谨记:词语多义有难度,代入语境再辨析;词类活用、通假字,活用、本字要读懂;古今异义及偏义(复词),译时一定要分清。
病例3、俄而崇韬入谢,因道之解焉。
(05年高考〃辽宁卷)
错译:一会儿,郭崇韬进来向世宗谢罪,凭借冯道化解了与世宗的冲突。
病例4、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公输》)
错译:我知道抗拒你的原因了,我不说。
诊断:初步印象为虚词依旧虚化。
病例3中的“因”应解释为“通过”,与《廉蔺列传》中“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中的“因”意义相同。
病例4中的“所以”应表示方法、凭借,译为“……的方法”。
提示:常见文言虚词的数量虽不及常见实词的十分之一,但任何一个完整的句子都缺少不了它。
故其用法不容忽视,翻译时也决不能“水中望月”“雾里看花”,模棱两可,虚化处理。
病例5、赵国何求而不得也!(05年高考〃天津卷)
错译:赵国怎么求不到呢!
病例6、上登虎圈,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
文帝曰:“吏不当如此邪!尉无赖!”
错译:作官吏不应当这样啊!
诊断:初步印象为句式不知变通。
病例5“何求”为宾语前置,即“求何”,应译为“追求什么,想要什么”,此处将“何”错解为“怎么”。
病例6为反问句式,“作官吏不应当这样吗?”而译文却译成了感叹句,“如此”的指代义大相径庭。
提示:考纲要求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省略句等特殊句式。
近年来特殊句式虽未单独命题,但它在翻译题中却频频现身,因此,把握句式特点准确辨析翻译非常重要,尤其是易被忽略的介词结构后置与省略句。
病例7、宫车晏驾,已逾三月,王为宗盟之长,奚俟而不言?
错译:皇上的车马来晚了,已经超过三个月了,晋王您是宗族盟长,还等什么而不说一句话呢?
病例8、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
(《信陵君窃符救赵》)
错译:平原君的使者戴着帽子一个接一个地来到魏国。
诊断:初步印象为修辞望文生义。
“宫车”“冠盖”均为借代,本体分别为“皇帝”“使者”,如果按字面翻译,往往会造成误解。
“晏驾”则为讳饰,是由于人的忌讳而改变的说法,这里应指“帝王死”。
提示:修辞格处理要恰当:比喻借代明本体,互文联系上下句,委婉讳
饰点今意,直译不通就意译,机动灵活别忘记。
最后,让我们化用一下目前商家流行的一句话,“盲点孕生机”,即抓住文言翻译这一得分“盲点”,运用正确的方法,尽力避免上述常见问题的出现,将“盲点”变成“亮点”,来赢得更多的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