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讲解
初中重点文言文原文翻译及注释

初中重点文言文原文翻译及注释诫子书诸葛亮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本文选自《诸葛亮集》。
【译文】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穷庐,亦可解为空虚的心灵。
)注释(1)夫(fu):句首发语词,无实在的意义。
(2)行:操守、品德。
(3)澹(da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名利。
(4)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5)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6)广才:增长才干。
(7)淫(yin)慢:过度的享乐,慢:懈怠,懒惰。
淫,过度()励精:奋勉,振奋。
(8)险躁:冒险急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9)治性:治通治,陶治性情。
(10)驰:消失、逝去。
(11)日:时间。
(12)遂:于是,就。
(13)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物;有“用世”的意思。
(14)穷庐:破房子。
(15)将复何及:怎么还来得及。
(16)才须学也:才:才干8意与岁去:意:意志(17)俭以养德:以简朴节约财务来培养自己的高尚品格(20)枯落:枯叶一样飘零(18)夫:大丈夫孙权劝学司马光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文言文全解翻译及注释

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注释:1. 晋太元中:晋朝太元年间,指东晋时期,公元376年至396年。
2. 武陵人:武陵地区的人,武陵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湖南省。
3. 捕鱼为业:以捕鱼为职业。
4. 缘溪行:沿着溪流行走。
5. 忘路之远近: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6. 忽逢桃花林:忽然遇到了一片桃花林。
7. 夹岸数百步:两岸相隔数百步,形容桃花林非常宽阔。
8. 中无杂树:林中没有任何杂树,只有桃花。
9. 芳草鲜美:花草香气扑鼻,景色非常美丽。
10. 落英缤纷:落花纷纷飘落。
11. 渔人甚异之:渔夫对此感到非常惊异。
12. 复前行:继续向前走。
13. 欲穷其林:想要走到桃花林的尽头。
译文:在晋朝太元年间,有一个武陵地区的人以捕鱼为生。
他沿着溪流行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他遇到了一片桃花林,两岸相隔数百步,林中没有任何杂树,只有桃花。
花草香气扑鼻,景色非常美丽,落花纷纷飘落。
渔夫对此感到非常惊异。
他继续向前走,想要走到桃花林的尽头。
全文注释及翻译如下: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在晋朝太元年间,有一个武陵地区的人以捕鱼为生。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他沿着溪流行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忽然他遇到了一片桃花林,两岸相隔数百步,林中没有任何杂树,只有桃花。
花草香气扑鼻,景色非常美丽,落花纷纷飘落,渔夫对此感到非常惊异。
)复前行,欲穷其林。
(他继续向前走,想要走到桃花林的尽头。
)注:本文选自东晋时期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通过描述一个渔夫偶然发现的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之地,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全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篇杰作。
文言文好词翻译及注释

一、文言文好词解析1. 谦辞类(1)愚:谦称自己,愚钝、愚昧。
例句:愚以为此事非同小可。
(意为:我认为这件事情非同小可。
)(2)鄙:谦称自己,鄙陋、鄙薄。
例句:鄙人虽不才,愿为公效力。
(意为:我虽然不才,愿意为您效力。
)(3)孤:谦称自己,孤独、无助。
例句:孤闻此事,心中不禁感慨万分。
(意为:我听说这件事情,心中不禁感慨万分。
)2. 褒义词(1)仁:仁爱、仁慈。
例句:仁者见之而思,智者见之而行。
(意为:仁爱的人看到就会思考,智者看到就会行动。
)(2)义:正义、道义。
例句: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意为:为了正义,毫不犹豫,勇往直前。
)(3)贤:贤能、贤德。
例句:贤者多助,不贤者寡助。
(意为:贤能的人多得到帮助,不贤能的人少得到帮助。
)3. 贬义词(1)愚昧:愚笨无知、不明事理。
例句:愚昧之人,不知天高地厚。
(意为:愚笨无知的人,不知道天高地厚。
)(2)贪婪:贪得无厌、贪心不足。
例句:贪婪之心,犹如狼子野心。
(意为:贪心不足的心态,犹如狼子野心。
)(3)奸诈:狡猾、诡计多端。
例句:奸诈之人,善于伪装,难以捉摸。
(意为:狡猾的人,善于伪装,难以捉摸。
)二、文言文好词翻译及注释1. 好词:仁爱翻译:Kindness注释:仁爱指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2. 好词:忠诚翻译:Loyalty注释:忠诚指对朋友、国家、事业等的坚定信念和忠实态度。
3. 好词:谦虚翻译:Modesty注释:谦虚指不自满,虚心接受他人意见,具有谦逊的品质。
4. 好词:廉洁翻译:Integrity注释:廉洁指不贪污受贿,清正廉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5. 好词:勇敢翻译:Bravery注释:勇敢指面对困难和危险,毫不畏惧,敢于担当的品质。
6. 好词:勤奋翻译:Diligence注释:勤奋指勤奋工作,刻苦学习,不断进取的精神。
7. 好词:正直翻译:Uprightness注释:正直指为人正直,言行一致,不偏不倚的品质。
8. 好词:宽容翻译:Tolerance注释:宽容指对待他人宽容大度,不计较个人得失,具有宽广胸怀的品质。
精选古代文言文及翻译【十篇】(最新)

1.精选古代文言文及翻译桃花源记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翻译/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
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
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
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
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
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
狼文言文翻译及讲解

原文: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
狼虽然也很狡猾,但最终却在一瞬间被杀死两只,禽兽之间的诡诈变化又有多少呢?这不过是增加笑料罢了。
讲解:
1. 狼亦黠矣
- 狼:指狼这种动物,在此处比喻狡猾的人。
- 亦:副词,表示“也”。
- 黠:形容词,意为狡猾、机智。
- 矣: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或肯定。
这句话的意思是:狼虽然也很狡猾。
2. 而顷刻两毙
- 而:连词,表示转折。
- 顷刻:极短的时间,瞬间。
- 两毙:指两只狼被杀死。
-毙:动词,意为杀死。
这句话的意思是:但最终却在瞬间被杀死两只。
3.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禽兽:泛指禽鸟和野兽,此处指狼。
-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变诈:指变化和诡诈的行为。
- 几何:多少。
- 哉:语气词,用于疑问句末,表示感叹。
这句话的意思是:禽兽之间的变化和诡诈行为又有多少呢?
4. 止增笑耳
- 止:副词,表示“只,不过”。
- 增:增加。
- 笑:名词,表示笑料、乐趣。
- 耳: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肯定。
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不过是增加笑料罢了。
整篇文章通过讲述狼的狡猾和最终被杀的故事,讽刺了那些狡猾的人,指出他们的诡诈行为最终只会增加笑料。
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性中狡猾、虚伪等负面品质的批判。
在文言文中,作者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反问等,使得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寓意深刻。
文言文短篇翻译与注释【五篇】

【导语】学习⽂⾔⽂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古代⽂化,欣赏古代⽂学,研究古代⽂明。
下⾯是©⽆忧考⽹分享的⽂⾔⽂短篇翻译与注释【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1.⽂⾔⽂短篇翻译与注释 ⾃相⽭盾 韩⾮〔先秦〕 楚⼈有鬻盾与⽭者,誉之⽈:“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誉其⽭⽈:“吾⽭之利,于物⽆不陷也。
”或⽈:“以⼦之⽭陷⼦之盾,何如?”其⼈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不陷之⽭,不可同世⽽⽴。
译⽂ 有⼀个楚国⼈,既卖盾⼜卖⽭。
他夸耀⾃⼰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
”⼜夸耀⾃⼰的⽭,说:“我的⽭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
”有⼈问他:“如果⽤您的⽭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张⼝结⾆,⼀句话也回答不上来。
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注释 ⽭:古代⽤来刺杀敌⼈的长柄兵器,⽭的基本形制有狭叶、阔叶、长叶、叶刃带系和凹⼝骹式等。
盾: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剑⽤。
誉:赞誉,夸耀。
⽈:说,讲。
吾:我。
陷:穿透、刺穿的意思。
或:有⼈。
以:使⽤;⽤。
⼦:您,对⼈的尊称。
何如:怎么样。
应:回答。
利:锋利,锐利。
其:助词。
这⾥指那个卖⽭和盾的⼈。
弗能:不能。
弗,不。
之:的。
鬻(yù):卖。
者:...的⼈。
莫:没有什么。
夫:⽤在句⾸,引起议论。
2.⽂⾔⽂短篇翻译与注释 铁杵成针 祝穆〔宋代〕 磨针溪,在象⽿⼭下。
世传李太⽩读书⼭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媪⽅磨铁杵。
问之,⽈:“欲作针。
”太⽩感其意,还卒业。
译⽂ 磨针溪是在象⽿⼭脚下。
世世代代相传李⽩在⼭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他路过⼀条⼩溪,遇见⼀位⽼妇⼈在磨铁棒,于是问她在⼲什么,⽼妇⼈说:“我想把它磨成针。
”李⽩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那⽼妇⼈⾃称姓武。
现在那溪边还有⼀块武⽒岩。
注释 世传:世世代代相传。
成:完成。
文言文短句翻译及注释

一、《论语·学而》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学习并且按时温习,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吗?注释:1. 学而:学习之后。
2. 时习:按时温习。
3. 说:通“悦”,高兴。
二、《论语·为政》原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为人处事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传授的知识是否温习?注释:1. 三省:反省。
2. 吾身:自己。
3. 忠:忠诚。
4. 信:诚信。
5. 传:传授。
三、《论语·八佾》原文: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翻译:八佾(古代舞蹈队形)在庭院中跳舞,这是可以容忍的,还有什么不可以容忍的呢?注释:1. 八佾:古代舞蹈队形,由八行八列组成。
2. 是:这。
3. 可忍:可以容忍。
4. 孰:什么。
四、《论语·里仁》原文:富而不骄,贫而不谄,何如?翻译:富有而不骄傲,贫穷而不谄媚,怎么样?注释:1. 富:富有。
2. 骄:骄傲。
3. 贫:贫穷。
4. 谄:谄媚。
五、《论语·雍也》原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注释:1. 己所不欲:自己不愿意承受的。
2. 施:施加。
通过以上翻译及注释,我们可以看出《论语》中的这些短句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规范。
学习这些短句,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道德修养,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为人处世。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要时刻牢记这些短句,将其运用到实际中,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文言文大全短篇及翻译

【导语】学习⽂⾔⽂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古代⽂化,欣赏古代⽂学,研究古代⽂明。
下⾯是®⽆忧考⽹分享的⽂⾔⽂⼤全短篇及翻译。
欢迎阅读参考!【篇⼀】⽂⾔⽂⼤全短篇及翻译 1、⼩⼉不畏虎 【原⽂】 忠、万、云、安(地名,都是在四川⼀带长江沿岸。
)多虎。
有妇⼈昼⽇置⼆⼩⼉沙上⽽浣⾐于⽔者。
虎⾃⼭上驰来,妇⼈仓皇沉⽔避之,⼆⼩⼉戏沙上⾃若。
虎熟视之,⾄以⾸抵(同抵。
)触,庶⼏(也许可以。
)其⼀惧,⽽⼉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
意虎之⾷⼈必先被之以威,⽽不惧之⼈威⽆所施欤? 【翻译】 忠、万、云、安这些地⽅有很多⽼虎。
有个妇⼈⽩天将两个⼩孩留在沙滩上⾃⼰到⽔⾥去洗⾐服。
⽼虎从⼭上跑来,那妇⼈慌忙潜⼊⽔⾥躲避⽼虎,两个⼩孩(仍然)在沙滩上⾃在嬉戏。
⽼虎盯着他们看了很久,甚⾄⽤头触碰他们呢,期许他们会有些害怕,但是⼩孩⽆知,竟然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虎最后也就离开了。
估计⽼虎吃⼈必是先向⼈显⽰其威风,但是对于不怕它的⼈威风⽆处施加(⽽放弃的)吗? 2、吕蒙正不受镜 【原⽂】 吕⽂穆公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
有⼀朝⼠,家藏古镜,⾃⾔能照⼆百⾥,欲因公弟献以求知。
其弟伺间从容⾔之,公笑⽈:“吾⾯不过碟于⼤,安⽤照⼆百⾥?”其弟遂不复敢⾔。
闻者叹服,以为贤于李卫公远矣。
盖寡好⽽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
【翻译】 吕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宋太宗赵光义特别知遇关照。
朝中的官吏,家⾥藏有古镜,他说能照⼆百⾥,想通过吕蒙正的弟弟把古镜送给他以博取好感。
他弟弟找个机会装作闲谈提到这件事。
吕蒙正笑道:“我的⾯⼦不过碟⼦那么⼤,怎么⽤得着照⼆百⾥地的镜⼦叫呢?”他弟弟听后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听说这件事的⼈都叹服,拿他⽐作唐朝宰相李德裕(李德裕曾罢冗官⼆千余员,以为⼈严峻拒绝请托著称)。
像吕蒙正这样没有特别嗜好⽽⼜不为物欲所累的⼈,古代贤者也不易做到。
3、中⼭窃糟 【原⽂】 者鲁⼈不能为酒,惟中⼭之⼈善酿千⽇之酒。
鲁⼈求其⽅弗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结 前后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灵活推断难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准确含义和用法。
三、采点意识——聚焦词语和句式 翻译题考查的固然是全句的翻译,但命题者总是选择那些
含有关键词语和带有特殊语法现象(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的 句子来考查,并将其作为评卷的“采分点”。高考常见的 3 大 采分点是:关键实词、关键虚词、特殊句式。考生翻译时必须 要强化“采分点”意识,能判断出“采分点”并将其落实到 位,这样翻译才最有价值和意义。
译。
贯
①乃使蒙恬
古文中使用的借喻、北 筑 长 城 而 ①“藩篱”运
借代、用典、互文 等,翻译时要根据
守藩.篱.。②
用借喻,喻指 边疆。②“尘
上下文灵活、贯通 误 落 尘. 网. 网”比喻污浊
地译出。
中, 一去三 的官场。
①于是派蒙 恬在北边筑 起长城来把 守边疆。
②误入污浊 的官场,一 离开就是三
十年。
粮。
我们可以根据前后相关的语境,推断所译句子的大意,能对译的对译,不 总结
能对译的根据语境表述大体意思,这样也能得分。
3.利用语境——突破难点词 翻译句子的关键,在于对难点字词的把握,只要把难点字 词攻克,其他词义就能迎刃而解。语境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它 可以提供文章表述的大意及侧重点。 [例 3] 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以治干称。…… 齐初,为宁朔将军、钱唐令,治烦以简,狱无系囚。及去官, 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遗,追载缣帛以送之,谦却不受。每去官, 辄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天监六年,出为辅国将军、 零陵太守,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先是,郡多虎暴, 谦至绝迹。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 桑,务尽地利,收入常多于邻境。九年,以年老,征为光禄大 夫。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 高祖笑曰:“朕使卿智,不使卿力。”
[参考答案] 崔器逢迎旨意严峻苛刻,上奏全部处死;皇 上也打算以此惩戒天下,想要听从崔器的建议。
[例 2]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赤壁之战》
十年。
[特别提示] 依据 4 种意识确立考场翻译答题步骤
1.能在 1 分钟内在心里快速了解所译句子的前后语境。 2.能在 2 分钟内准确锁定关键字、词、句,并依据语境 及所学知识准确翻译。 3.能依据关键字、词、句在 2 分钟内流畅翻译所考句子。
第 3 讲 规避失分点——文言翻译得满分
文言语句翻译,是高考必考考点,也是一个重点和难点, 得分率在各题中较低。在平时的备考中,老师和学生也下了不 小的功夫,但是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因为文言文翻译是一个综 合考查文言基础、语法知识、文化素养以及思辨能力的题型。 体现在具体操作上,语句是否顺畅、句意是否贯通是直接影响 翻译题得分高低的关键因素。要想让翻译题得高分、夺满分, 必须找准失分症结,对症下药,方能取得理想的“疗效”。在 平时的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六方面。
定下来, 想找一个 可以出使 回复秦国 的人,未
整过来。
能找到。
方法
解释
例句
分析
译文
为使译文准确、通
补
顺,翻译文言文中 的省略句时,应将 某些省略了的成分 先补上,然后再翻
私见张良, 具告以事。
省 伯 的宾略 ”语主 ,“语 动“ 词之项 告”。项 见 把 告伯 了 事诉私 张 情了下 良 全他会 , 都。
文王”“廉颇”廉颇作为赵国的
为人名,“阳 将领征讨齐国,
晋”为地名, 大败齐军,夺取
“上卿”
了阳晋,被封为
“诸侯”为官 上卿,他凭借勇
名,都不用翻 气在各国诸侯间
译。
闻名。
删除没有实在意义、
也无须译出的文言
词语。具体情况:
①句首发语词;② 句中起停顿或结构 作用的词;③句末
师道之不传 也久矣。
调节音节的词或语
2.本句翻译标准 (1)强、利:“强”和“利”为形容词和名词的使动用法, 分别译为“使……强盛”“使……获利”。(2 分) (2)法:名词活用为动词,效法。(1 分) (3)故:陈规。(1 分) (4)句子基本通顺,大意正确。(1 分)
3.考生答案评析
考生答案
阅卷评析
得分2分,大意1分, 关键字词“强”1分, 其他关键词翻译均不 准确。
不是会游 泳,却渡 过了江河。
音节词,将古词换
词换成双音节词
作现代词。
(渡过)。
把文言句中的主谓
主意未能
调
倒装句、宾语前置 句、定语后置句、 介宾结构后置句及 其他特殊句式,按 现代汉语的要求调
计未定, 求人可使 报秦者, 未得。
此句为定语后置 句,“可使报秦 者”做“人”的 定语,翻译时要 调到前面。
第 2 讲 强化四意识——文言文翻译保高分 高考中,翻译文言文的标准是:信、达、雅。“信”, 真实,准确。实词虚词做到字字落实。“达”,通顺,流畅。 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及语言表达习惯。“雅”,生动,优 美,有文采。
翻译的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在具体的训练或考 试中,对于语句的翻译,要坚持四种“意识”:
[例 4] (2019·全国卷Ⅱ)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 大说之耳。”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 “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 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 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 而循礼者不足多。”
画线句有两个难点词“清洁”“剧职”。“清洁”很明显是古今异义词, 不能直接按现代汉语翻译,根据前文语境“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遗,追载 缣帛以送之,谦却不受。每去官,辄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推断, 分析 “清洁”为“清正廉洁”之义;而“剧职”通过前文“已衰老,犹强力为 政”,后文“朕使卿智,不使卿力”推断,“剧”为“繁重”之义,“职” 为“职务、任务、工作”之义,“剧职”译为“繁重的任务”。
1.高考翻译句子评分标准 (1)关键字词得分:3~4 分 (2)句子大意基本通顺:1~2 分 人们常说,打蛇要打七寸。即要善于抓住关键,也就是说, 关键字词有 3 分,甚至 4 分,无论句意多么晦涩难解,你翻译 的大意多么离谱,只要你有采点意识,抓住关键字词、特殊句 式准确翻译,你就有可能拿到 3 分。否则,就可能写得多得分 少而“浪费感情”。 关键点主要是: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偏义复词、 大纲规定的 120 个实词、常见的 18 个虚词、特殊句式。
气词;④偏义复词
中的衬字。
“之”,结构 助词,主谓之 间立“性取也,消”应句,删子语去独气;从传师已的经风很尚久不了流。 助词,起停顿 作用,应删
具体情况:
“水”,词类活
①词类活用词换成
用,名词作动词,
换
活用后的词;②通 假字换成本字;③ 将单音节词换成双
非而能绝水江也河, 。译 “ “为 绝 渡“ ” ”游 意 ,泳 为 单” 音; 节
得分5分,关键词句翻 译准确,大意正确。
[总结] 翻译时先标注句子中的关键词句,强化采分点意 识,可以让我们有的放矢,重点作答,不遗漏要点。
四、连贯意识——活用翻译六字诀 翻译句子时,如果其中出现不合现代语法的词语搭配、
句子不通的现象,要根据所学的翻译技巧(留、删、换、调、 补、贯),让句子更加通顺合理。下面所举例句均为课文中 学过的,目的是得法于课内,收益于课外,充分发挥课本 是高考“拐杖”的作用。
画线句子中,第一分句省略了宾语“之”,代“吴起”,后两 分析
个分句省略了主语“起”。 魏文侯就任用(吴起)为将,(吴起)攻打秦国,(吴起)夺取了五座城 翻译 池。 根据上下文语境可以推断被省略成分的内容,帮助我们完整清 总结 楚地表达句意。
2.利用“大语境”——获取“大意分” 高考文言翻译评分标准中,把握句子大意一般有 1~2 分 的分值。如果所译句子句意晦涩难懂,我们无法破解采分点, 语境能帮助我们理解并翻译句子的大意,进而获得大意分。 [例 2] 苏琼,字珍之,武强人也。琼幼时随父在边,尝 谒东荆州刺史曹芝。芝戏问曰:“卿欲官不?”对曰:“设官 求人,非人求官。”芝异其对,署为府长流参军。文襄以仪同 开府,引为刑狱参军,每加勉劳。 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度。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籴。 后淮北人饥,复请通籴淮南,遂得商贾往还,彼此兼济,水陆 之利,通于河北。
方法 留
删
解释
例句
分析
译文
①号职等量器意等衡人名专物义)单名、门名相、位(年 称 称 同地名、号 谓 。 的名、数③、 。 词字 、量② 古国 。、官词度今号、赵 六 为 齐 取 为 勇 侯年 赵 , 阳 上 气 。惠, 大将 晋 卿 闻文王廉 , 破 , ,于十之诸颇 伐 拜 以,
句中的“赵惠 赵惠文王十六年,
识
一、人物意识——理清人物和人事 1.根据以往阅卷的经验,在翻译句子时,有好多同学居
然经常把人物名字,尤其是长而怪的少数民族的人物名字,当 作实词甚至虚词来理解,闹出了不少笑话。如《缅甸土司传》 中的卜刺浪、莽得刺、马者速、那罗塔等人名。
2.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 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如下面[例 1]中的传主“吴起”,后面 就成了“起”。有时在行文过程中,根据人物表述,还会改用 “名”或“字”来代指人物,如《鸿门宴》“不然,籍何以至 此”中“籍”就是项羽的名,很多学生缺少人物意识,不知 “籍”为何意,造成理解障碍。
画线句子有较多理解障碍,但所译句子的后文语境意思比较容易理解:后 来淮北闹饥荒,又请求和淮南通商买粮,于是商人得以往来,彼此都得到 分析 好处,水陆运输便利,货物直达黄河以北。由“旧制……”和“后……” 可知,画线句子的大意应与后文意思相反。
以前制度规定淮河为禁区,商贩不能通商。淮南闹饥荒,他请求到淮北买 翻译
强化人物意识,可以弄清人物关系、人物与事件的关系, 有利于所译句子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