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美术出版社小学二年级美术上册《点点聚会》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第11课 点点聚会(说课稿)湘美版(2012)美术二年级上册

第11课 点点聚会(说课稿)湘美版(2012)美术二年级上册

第11课点点聚会(说课稿)湘美版(2012)美术二年级上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颜色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掌握点、线、面的基本构成方式;
3.能够通过点和线的组合来描绘事物;
4.发散思维,创意设计自己的作品;
5.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观察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点、线、面概念的介绍和基于点和线构成的创意画作
2.教学难点:观察、想象和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
通过对颜色进行分类介绍,让幼儿了解颜色的基本概念。

2. 点、线、面的介绍
通过PPT展示,让幼儿了解点、线、面的基本概念和构成方式,通过多幅画作让幼儿看到点、线、面的实际运用。

3. 创意画作
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绘画技能的特点,设计适合的点和线构成方式。

通过实物或图片让幼儿加强对观察,通过想象构思,创作出自己的点、线构成的画作。

讨论幼儿创作时的想法和创作过程,鼓励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表达和分享。

4. 作品展示和反思
将幼儿的作品展示给同学,引导幼儿观察和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讨论作品的思路、造型、色彩等方面,让幼儿从中得到启发和提高。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点、线、面的介绍,引导幼儿开发想象力、发散思维并实践于创意画作中,从而获得了艺术成就感和创造力的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小朋友们在观察、想象和表达方面都受到了锻炼。

但需要注意的是,幼儿的技能和想象力各有不同,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分别指导,让每一位小朋友都能够有所收获和进步。

二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11. 点点聚会》 湘美版

二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11. 点点聚会》 湘美版

二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11. 点点聚会》湘美版一. 教材分析《11. 点点聚会》是湘美版二年级美术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创作点点聚会的作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点点画的基本技法和创作方法。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详细的步骤说明,又有生动的创作示例,便于学生学习和借鉴。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美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用画笔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但由于年龄特点,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尚在发展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观察、思考和创作,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点点画的基本技法和创作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点点画的基本技法和创作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点点作品。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创作。

2.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分享创作心得。

3.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创作出自己的点点作品。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材、PPT等相关教学资料。

2.准备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和材料。

3.准备一些关于点点画的优秀作品,用于展示和借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关于点点画的优秀作品,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展示教材中的步骤说明和创作示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讲解点点画的基本技法和创作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动手实践,尝试创作自己的点点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交流创作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你还能用点点画出什么场景?”,“你觉得点点画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等。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十一课 点点聚会 ︳湘美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十一课 点点聚会 ︳湘美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十一课点点聚会︳湘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术中的点元素,学会运用点元素进行创作。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增强对美术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点元素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

2. 点元素的形态、大小、颜色、排列等方面的变化。

3. 点元素与其他美术元素(如线、面)的结合。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点元素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点元素的形态、大小、颜色、排列等方面的变化。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点元素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的点元素,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点元素讲解点元素的定义、形态、大小、颜色、排列等方面的变化,让学生对点元素有更深入的了解。

3. 欣赏与分析欣赏一些运用点元素创作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点元素是如何运用的,以及点元素与其他美术元素(如线、面)的结合。

4. 实践操作让学生运用点元素进行创作,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创作出独特的作品。

5. 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学生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课后继续观察生活中的点元素,并尝试运用点元素进行创作。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了点元素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学会了运用点元素进行创作。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点元素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练习。

六、作业布置1. 观察生活中的点元素,并尝试运用点元素进行创作。

2. 欣赏一些运用点元素创作的美术作品,分析作品中的点元素是如何运用的。

七、板书设计1. 点元素的定义、形态、大小、颜色、排列等方面的变化。

2. 点元素与其他美术元素(如线、面)的结合。

3. 点元素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

第11课点点聚会(教案)湘美版(2012)美术二年级上册

第11课点点聚会(教案)湘美版(2012)美术二年级上册

第11课点点聚会(教案)湘美版(2012)美术二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点的特征,学会运用点进行造型表现。

2. 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创新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二、教学内容1. 点的形状、大小、颜色和排列方式。

2. 点的联想与创意表现。

3. 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运用点进行造型表现,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创新能力。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点运用到实际创作中,表现出有趣、生动的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材、范画、绘画工具等。

2. 学具:图画纸、彩笔、油画棒、水粉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点,引导学生关注点的存在,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讲解点的形状、大小、颜色和排列方式,让学生了解点的特征。

3. 演示:教师示范如何运用点进行造型表现,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和创作。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点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5. 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心得,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点点聚会2. 课题:第11课3.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等。

七、作业设计1. 课后让学生运用点创作一幅有趣的图画,要求构图饱满、色彩丰富。

2. 家长参与评价,给予学生鼓励和建议。

八、课后反思1. 本节课学生掌握了点的特征,能运用点进行造型表现。

2.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3.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

4. 今后教学中,继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总计:约2000字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一、导入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注意的重要步骤。

在本节课的导入中,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点的图片,如夜晚的星星、雨滴、衣服上的花纹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点的存在和美感。

同时,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如“你们在哪里见过点?”“点可以组成什么样的图案?”等,让学生思考和讨论,从而自然地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新湘版二年级美术上册《点点聚会》第二课时教案

新湘版二年级美术上册《点点聚会》第二课时教案
点并联起来,让它们相互交融.渗化,出现另一种颜色。而 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水与色的比例。
3.自主练习再次尝试绘画: 既然问题都解决了,那现在请大家都拿起画笔,画出你
胸中最美的彩点画吧。
4.创作表现
1、作业要求:根据所学描绘一幅有趣的画面。
2、教师指导巡视。
3、注意:能基本掌握水与色的比例,水彩色的特点。
如作画在雨天,天气比较潮湿,纸面只要湿润即可,接着便 是点色。在点色时注意:水和色的量比。
2、色少水多,色水太淡。色多水少,色水就滴不下来。
水色量比要适当,并要使笔肚吸色到饱和程度,即将笔竖起, 用手指挤一下笔肚,使色水滴下来,毛笔蘸色水,要使色水 欲滴而未滴的样子,才能捏挤。
3、彩点点可以大一些,也可以小一些,还可以把两个
五、评价总结
展示作业。
h学生欣赏感受,尝试练习画法。
2、学生欣赏感受,练习画法。
学生再次尝试绘画。
学生自己进行绘画创造表现。
学生交流、评价。
教学
反思
教学重 难点 重点:色点密度的控制.颜色的组合搭配。
难点:体验彩点组合画面的乐趣,同学合作愉快。
教法
学法
复习巩固、演示示范、讲解启发、自主表现、评价交流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复习引入
二、学习新知教师演示师范:
1、先把纸用毛笔涂湿,如天气较热,纸面上水分蒸发
很快,可以涂两次,让画纸充分吸水,但纸面不能有积水, 若有积水可以用毛笔将积水吸掉,使纸面湿润,保持平整。
新湘版二年级美术上册《点点聚会》第二
新湘版二年级美术上册《点点聚会》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掌握相似性组合大小、疏密的变
化等基本知识。

二年级美术上册 第11课 点点聚会教案 湘美版

二年级美术上册 第11课 点点聚会教案 湘美版

点点聚会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相似性组合大小、疏密的变化等基本知识。

2、能将简单的相似形排列组合成具有一定形式美的画面,提高视觉感受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3、感受大自然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增强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相似性组合大小、疏密的变化等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能将简单的相似形排列组合成具有一定形式美的画面。

教学准备:彩色笔、油画棒、课件。

教学过程:一、迁移旧知设疑导入1、教师点评一幅上节课画蝌蚪旅行的优秀作品。

2、提问:适合用点状来表现的物体还有哪些呢?学生畅谈。

3、教师小结:生活中适合用点状来表现的物体有很多很多。

如:瓜果蔬菜、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器皿用具、其他随意形等。

二、欣赏感受体验尝试1、欣赏画家作品:《清廉有鱼》(局部)《春至》(局部)《枝头繁鹊》。

(1)启发学生说说自己的欣赏感受。

(2)小结:在绘画中相似的形通过疏密排列、组合可构成美观有趣的群体图案。

(3)提问:画中相似形物体的外形与平常我们所画的物体外形比较,有什么特点?(4)学生观察、分析、思考。

(5)小结:都抓住物体的特征进行概括,把它画成简练美观的形象。

(6)教师以某物体为例,作绘画示范。

2、以“鱼”排列组合为例,启发学生学习新知。

(1)欣赏图片。

(2)小结:相同的物体可以组合成许多不同的有趣画面。

3、以豆苗为题材,指导学生尝试进行排列组合的小训练。

(1)学生进行组合练习,教师巡视,点评典型优秀与需要调整的作业。

(2)说说自己认为有趣、生动的组合。

(3)归纳基本方法:不同方向反复;在有规律的部分重叠;平行排列;改变方向和角度排列;大小不一,错落有致的排列。

三、拓展思维自主创作1、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业。

启发学生构思。

2、提出作业要求:用一组或几组相似形描绘一幅充满情趣的画,并把你的话编成小故事和同学们说一说。

3、学生作业,教师个别辅导。

四、展示作业交流评价学生作业展示、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从相似形组合简练、美观,排列错落有致及画面是否有情趣等方面进行评价。

点点聚会美术教案

点点聚会美术教案

点点聚会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点”和“点聚会”这两个概念,并了解点聚会的由来和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美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激发他们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点聚会的概念。

2.培养学生对点聚会的观察能力。

三、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教师用幻灯片展示一张点聚会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然后提问:“你们觉得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到画中有很多精心绘制的小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给学生介绍点聚会的概念:“点聚会”是指一种画派,艺术家们用很多小点来构成画面,这些小点相互靠近并集聚在一起,就像一个个点的聚会,所以叫做点聚会。

”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一些点聚会的经典作品,让学生观察作品,感受点聚会所表达的美和魅力。

3.探索(2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幅点聚会的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回答以下问题:a.这幅画中使用了多少个小点?b.这些小点是怎样组成画面的?c.你们觉得画家选择用点来构图的目的是什么?d.这幅画给你的感觉是什么?4.展示(10分钟)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5.总结(5分钟)教师进行总结,强调点聚会画法的特点和美感,并提醒学生在自己的创作中可以尝试运用点聚会的方法。

6.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回到家中,找一幅点聚会作品,进行观察和分析,并写一篇感受和想法。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点聚会的作品,让他们了解到点聚会的概念和特点。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然后,总结点聚会画法的特点,并鼓励学生在自己的创作中运用点聚会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最后,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点聚会作品,进行思考和表达,加深他们对点聚会画法的理解和体验。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1课 点点聚会|湘美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1课 点点聚会|湘美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1课点点聚会|湘美版一、教学目标1.学习简单的色彩知识和画笔知识,掌握在画纸上进行颜色搭配和画笔运用。

2.体验幼儿园小伙伴之间的友情和聚会趣事,感受美好的生活情趣。

二、教学重点1.学习点彩绘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体验小伙伴聚会的快乐,培养幼儿的情感和社交能力。

三、教学难点1.学习点彩绘画的色彩搭配和笔触掌握。

2.培养幼儿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友好的交往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通过图片和问答来引出本节主题,使幼儿进入课程主题。

### 2. 知识讲授通过故事、图片、实物等,向幼儿展示点彩绘画的应用,如画画板、书、钥匙链等,同时讲解画笔的使用方法。

### 3. 操作演示让幼儿进行简单的点彩绘画操作,采取教师辅助+幼儿操作的方式,让幼儿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 4. 创作互动老师现场示范,幼儿跟随老师的步骤进行点彩绘画,营造轻松、愉快的创作氛围。

在画画过程中,教师会不断与幼儿进行交流和互动,增强幼儿学习兴趣与互动性。

### 5. 作品欣赏让幼儿彼此欣赏各自的作品,分享自己点彩绘画的成果与收获。

同时,鼓励和表扬幼儿,激励幼儿学习绘画。

### 6. 总结归纳为了帮助幼儿进一步掌握点彩绘画技巧,老师会回顾全课的知识点,结合案例分析掌握绘画技巧的关键点。

### 7. 课后延伸课后引导幼儿与家长一起品味艺术,自然地进一步掌握艺术的语言,激发艺术兴趣。

五、教学评估1.观察幼儿在点彩绘画过程中的掌握情况和表现。

2.评价孩子们在聚会中表现出的友好和协调的能力,鼓励和表扬他们的进步和努力。

六、教学资源1.绘画纸、水彩笔等。

2.各色调色盘。

七、板书设计时间教学内容导入活动主题引入知识讲授点彩绘画应用操作演示点彩绘画操作创作互动自主创作作品欣赏互相欣赏作品总结归纳点彩绘画技巧要点课后延伸家长引导品味艺术八、教学反思针对不同的幼儿群体,需要在课堂内容的讲解、操作难度、知识深度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调整和安排,确保幼儿能够全面掌握点彩绘画技巧,提高创作兴趣和创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点聚会》教学反思
相似形的大小、疏密变化能给人以节奏美和韵律美的视觉感受。

本课是以相似形的组合为主要表现元素的绘画课。

通过教学让学生对相似形排列组合的形式美形成认知感悟,掌握相似形排列组合的方法并进行绘画创作。

在某个特定的条件下,点是缩小的面,面是扩大的点。

大千世界里点状的物象均可以作为点点聚会的表现内容。

本课教学以对形的感受、认知、运用为教学重点,从对自然物象的观察与提炼概括,对相似形的排列组合训练来展开教学的。

教学思路共设计5个环节:
1、设置情境、激趣导入。

通过听一听雷雨音视频和讲一讲小黄伞的故事导出课题《点点聚会》。

2、欣赏感受,体验尝试。

通过说一说、赏一赏环节激发学生联想和感知,引导学生由物联想到点,发现并归纳总结点点的秘密。

3、排列组合,学习新知。

通过摆一摆引导学生掌握并运用不同方向反复、在有规律的部分重叠、平行排列、改变方向和角度排列、大小不一、错落有致、疏密对比等相似形排列组合的基本方法。

本环节对学习重点进行了进一步的检验和反馈。

4、拓展思维、自主创作。

根据点点的秘密完成画一画环节。

5、通过展示作业、交流评价环节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审美能力。

存在问题:
1、相似形的组合对画面的影响较大,画的太小或者不加分辨的排列会出现板、乱、挤的现象。

这个概念机械的向学生道明没有多大实际意义,需要通过不断地对比学习、尝试训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认识和领会。

2、本节课学生作业不需要着底色,如果学生要着底色,底色和形的对比要鲜明。

1 /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