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DC指南解读).. PPT课件

合集下载

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DC指南解读)..

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DC指南解读)..

• 1,500,000中心静脉导管日/年
• 血流感染(BSI)发生率:5.3例次/1000导管日
3
CRBSI包括所有侵入性的导管!包括外周留置针
文献综述 (Maki, 2006)
• • • • • • • 从1966年1月-2005年7月1日的研究 110项关于外周导管的研究 10,910 个导管; 28,720导管日, 13 例血流感染BSIs,合并平均0.4 例/千导管日,即 0.1例每100 个导管 每年全美出售3.3亿支留置针 尝试2次穿刺,每个穿刺部位2支 ;1.65亿次穿刺 每年165,000 个病人获得血流感染


酒精类手消毒液是 卫生保健的标准
手卫生


在进行置管和血管内导管护理时应持续无菌操作。(IB类)
进行外周血管内导管置管时,如进行皮肤消毒之后未接触置管部位,可 戴清洁手套,无须戴无菌手套。(IC类) 置入动脉、中心静导管时应佩戴无菌手套。(IA类) 当使用导丝更换导管时,在接触新导管前须更换新的无菌手套。(II类) 更换导管敷料时佩戴清洁或无菌手套均可。(IC类)
对于大于2个月的患者短期临时置管时, 如果坚持遵循了基本的预防措施,包 括教育和培训、正确使用洗必泰消毒 皮肤以及最大化无菌屏障预防措施以 后,CLABSI的感染率仍不降低,置管 部位可使用含洗必泰的海绵敷料。


导管维护的规定
• 外周留置针
成人72-96h更换一次,儿童有临床指证时更换
• CVC,PICC,及透析导管
不常规更换导管,有临床指证时更换
中心静脉导管(CVC)
1.在选择置管部位前,须权衡降低感染并发症和增加 机械损伤并发症(如气胸、刺入锁骨下动脉、锁骨下 静脉裂伤、锁骨下静脉狭窄、血胸、血栓形成、空气 栓塞,置管错位)的风险。(ⅠA)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PPT课件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PPT课件
导管感染
最新课件
7
CRBSI后果
可导致: ➢ 住院天数增加 ➢死亡率增加 ➢治疗费用增加
最新课件
导管感染
8
CRBSI定义
CRBSI是患者有血行感染的临床表现如发热、 寒战等,从导管和外周血培养中分离出相同的 病原菌,并且没有其他感染源的入侵。
导管感 染
最新课件
9
发病机制
1)穿刺部位的皮肤细菌移行至皮下导管 2)导管接口部感染 3)经血行污染导管的端口 4)输液污染 5)导管材料 6)感染菌内在的特性 7)细菌生物膜Biofilm 8)电子显微镜表明:几乎所有插入血管的导管都有病原菌 9)导管放置10天内局部皮肤是最常见致病菌的来源 10)导管放置10天以上者,常由医护人员的手污染导管或接头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原因分析 及预防策略
武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侯学丽
最新课件
1
导管感染
➢增加病人痛苦 ➢延长住院时间 ➢增加住院费用 ➢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降低了病房的周转率 ➢有可能使医院面临医疗纠纷
最新课件
导管感染
2
导管感染
导管相关性 感染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 ,CRI)
➢ 采血数量:每套20ml,分别注入需氧和厌氧瓶各
10ml
同时采集,并且在试管和化验单上表明
血样的部位和采集时间
导管感染
最新课件
17
关于血培养的正确观念
正确采集血培养的关键点: ➢采血时间 ➢采血次数 ➢接种血液数量 ➢使用含树脂的培养瓶
导管感染
最新课件
18
关于血培养的正确观念
➢最佳采血时间: A.发热开始时 B.寒战开始时 C.发热最高峰时 D.寒战结束时 E.预计寒战发热前

年美国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的解析幻灯片PPT

年美国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的解析幻灯片PPT

Fig 5. CVC-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1999-2003, Brookdale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22
Silver-Chlorhexidine Catheters Used Since 1997
20
Jan '01: Silver-Platinum Catheters Introduced
(注:有和无隧道CVC的差别)
Dr.HU Bijie
7பைடு நூலகம்
发病机制(2)
• 导管材料
• 感染菌内在特性 • 细菌生物膜biofilm
2021/5/19
Dr.HU Bijie
8
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使 CR-BSI明显减少
Dr.HU Bijie
9
上海市呼吸机相关肺炎VAP
(发病率减少约25%) 推行干预措施
肉眼观察,每天评估插管部位情况。对于使用纱布或不透 明敷料,除非患者有感染迹象如局部压痛或其他可能CRBSI 迹象,否则不应揭除。(Ⅱ) 7.当患者出现静脉炎(热、痛、红或触感静脉索)、感染或 导管故障时,及时拔出外周静脉置管。(ⅠB)
(二)中心静脉导管(CVC)
1.在选择置管部位前,须权衡降低感染并发症和增加机械损伤并 发症(如气胸、刺入锁骨下动脉、锁骨下静脉裂伤、锁骨下 静脉狭窄、血胸、血栓形成、空气栓塞,置管错位)的风险 。(ⅠA)
术部位感染-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纵隔炎 8. Hospital-acquired injuries – fractures, dislocations, intracranial injuries,
crushing injuries, burns, and other unspecified effects of external causes 医 院内获得的外伤-骨折,脱臼,颅内损伤,挤压伤,烧伤,其他外 源性的影响

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dc指南解读)

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dc指南解读)
在导管插入前,对穿刺部位的皮肤进行严格的消毒,以减少感染的 风险。
导管插入后的护理
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导管的通畅性和固定情况,以及穿刺 部位的皮肤状况。
保持清洁
定期清洁和消毒导管及其附件,防止细菌滋生。
记录护理过程
对导管的护理过程进行详细记录,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感染的症状与诊断
1 2
发热
不明原因的发热可能是感染的征兆。
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CDC指南解读)
• 引言 •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概述 • CDC指南的主要内容 • CDC指南的解读与实施建议 • 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介绍
01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是一种常见的医院感 染,对患者健康和医疗资源造成严重负担。
02
导管插入过程中,皮肤表面的微生物可能通过导管 侵入血液,引发感染。
推动行业规范
CDC指南的发布和实施,有助于 推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规范操 作,提高预防感染意识和能力。
促进国际交流与合

CDC指南在国际上具有广泛的影 响力,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提供 了平台,促进了相关领域的发展 和进步。
对未来的展望与建议
加强基础研究
进一步深入开展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基础 研究,探索更为有效的预防方法和手段。
推广新技术
积极推广和应用新的预防感染技术,如抗菌涂层导 管等,提高预防效果和安全性。
完善监测体系
加强医疗机构内感染监测体系建设,及时发 现和解决感染问题,保障患者安全。
THANKS
感谢观看
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
严格执行手卫生、选择合适的导管、 减少不必要的导管留置、定期更换导 管、保持导管连接处清洁干燥等。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ppt课件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ppt课件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并发症处理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诊 断
血培养 微生物学检测 影像学检查 85%-90%确诊率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治 疗
抗生素治疗 14-21天 疗程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并 发症
脓毒症 败血症 心内膜炎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 防
严格执行 无菌操作规程
定期更换 降低发病率
05
导管相关血流感 染的预防措施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临床表现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临床表现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寒战、皮肤红肿等,且常伴有血培养阳性。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诊断技术 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有血培养、超声心动图、血清学检测等。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病率 据美国CDC统计,每年约有20万例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病例发生。
Logo/Company
THANK YOU
汇报人:XXX 202X.XX.XX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CT/MRI检 查
CT/MRI在感染诊断中的地位 据美国CDC报告,CT/MRI是确诊血流感染的重要工具,准确率超过90%。 CT/MRI对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敏感性 研究表明,CT/MRI对于检测微量的菌血症具有极高的敏感性。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CT表现 CT表现为沿导管分布的高密度影,周围可有低密度水肿带。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MRI表现 MRI显示沿导管分布的长T1、长T2信号,提示血管内或血管外血肿。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诊断标准
02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诊断标准》是针对通过导管引起的血流感 染进行准确诊断的准则。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影像学检查
03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影像学检查》主要探讨通过影像学手段诊 断和评估此类感染的方法和效果。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治疗方案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十五、更换CVC、 PICC及血透导管
• 1. 不要常规更换CVC、PICC、血透导管或肺动脉导管来预 防导管相关感染。(ⅠB类)2. 不要仅因发热而拔除CVC 或PICC。应根据临床表现综合评估。(Ⅱ类)3. 对于非 隧道式导管,不要常规通过导丝更换导管来预防感染。 (ⅠB类)4. 对于非隧道式导管可疑感染者,不要通过导 丝更换。(ⅠB类)5. 当没有明显感染证据时,可通过导 丝引导更换有故障的非隧道式导管。(ⅠB类)6. 在通过 导丝引导更换导管时,在对新导管进行操作前,须重新更 换无菌手套。(Ⅱ类)
一、教育、培训与人员配备
• 1.明确插管指征、正确操作和维护程序及正确感染控制措 施。(ⅠA类) • 2.对进行导管插入和维护的相关人员对指南知晓和遵从程 度进行周期性评估。(ⅠA类) • 3.只有接受过培训并证明有能力进行周围和中心静脉导管 插入和维护的人员才能被指派本项操作。(ⅠA类) • 4.确保ICU适当的护理人员的水准。观察性研究表明,没 有经验的护士或患护比例增加,与ICU中插管相关血液感 染(CRBSI)相关。(ⅠB类)
六、插管部位敷料应用
• 7.对于使用透明敷料的短期CVC置管,至少应每7天更换敷 料。除非在儿科患者导管被掉出的风险超过敷料更换的益 处(ⅠB类) • 8.覆盖于隧道或植入式CVC部位的透明敷料更换不应频于 每周1次(除非敷料变脏或松弛),直至插入部位愈合。 (Ⅱ类) • 9.对于已愈合的长期隧道CVC置管部位出口处,覆盖敷料 的必要性,尚无推荐意见。(未明确) • 10.保证插管部位护理与插管材料相匹配。(ⅠB类)
• 13. 不可通过压力监测装置输注含葡萄糖或胃肠外营养液体。(ⅠA 类)
十八、更换给药装置
• 1. 对于不输注血液及血液制品或脂肪乳的患者,不必在 96小时内更换连续给药装置,但至少每7天更换1次。 (ⅠA类) • 2. 关于间断给药装置的更换,尚无推荐意见。(未明确) • 3. 关于更换给药针的时间间隔,尚无推荐意见。(未明 确) • 4. 输注血液及血液制品或脂肪乳的患者,应在开始输注 24小时内更换输液管。(ⅠB类) • 5. 输注丙泊酚的患者,根据厂家建议,应在每6或12小时 更换输液瓶时更换输液管。(ⅠA类)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PPT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PPT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分类
根据感染发生的不同阶段,CRBSI可分为早发和晚发感染。早发感染通常在置 管后48小时内发生,而晚发感染则发生在置管后48小时至30天内。
发生机制与风险因素
发生机制
导管作为异物进入血管,使皮肤表面的细菌随导管进入血液循环,引发感染。同 时,导管插入和留置过程中可能损伤血管内膜,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
01
02
03
严格无菌操作
确保操作环境清洁、消毒 ,遵守无菌原则,降低外 界细菌污染。
正确置管方法
掌握正确的置管技术,避 免损伤血管和皮肤,减少 感染机会。
导管固定
妥善固定导管,防止导管 移位或脱落,避免局部皮 肤受压和破损。
置管后的维护与管理
定期更换敷料
保持置管部位干燥、清洁 ,定期更换敷料,防止细 菌滋生。
定期监测
定期对导管及周围皮肤进 行监测,及时发现感染迹 象。
健康教育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导管维 护和注意事项的教育,提 高自我管理意识。
03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监 测与控制
监测方法与指标
血液培养
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液培养检测血液中的微生物, 以确定是否存在感染。
定期进行血液化验,检测感染相关的 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 等。
临床研究
针对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流行 病学、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进行 深入研究。
实践经验
分享医护人员在临床实践中积累 的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经 验和技巧。
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成果展示
国际合作项目
开展跨国界的合作研究项目,共享全球资源和技术。
学术交流平台
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各国学者之间的合作与知识共享。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ppt课件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ppt课件

耐药性
耐药性是生命对药物的 反抗。
合理使用
《合理使用》是探讨资 源分配和利用的智慧之
书。
04
影像学检查在诊断中的作用
The role of imaging examination in diagnosis
常用影像学检查技术及其优缺点
超声心动图诊断 超声心动图可实时观察心脏结构,操作简便,但可能受操作者技术影响。 核磁共振成像 核磁共振成像对血流感染诊断敏感,但费用高昂。 CT血管造影 CT血管造影能清晰显示血管情况,但辐射量大。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常见症状 发热、寒战、皮肤红斑等是其主要症状。 血流感染体征 血压下降、心率增快和呼吸急促是常见体征。 血培养诊断方法 >90%的血流感染可通过阳性血培养确诊,准确性高达95%。 影像学诊断 CT、MRI可显示血管内导管,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诊断标准与 流程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流行病学数据
导管感染发生率 根据CDC报告,美国每年约有200,000例的血流感染事件与中心静脉导管有关。 导管感染高危人群 ICU、癌症患者和免疫抑制患者是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高发人群。 导管类型与感染率 Hickman导管的感染率高达3.6%,远高于PICC导管的0.9%。 导管感染后果 严重的导管感染可导致休克,甚至死亡,病死率高达20%。
06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治疗和预后 管理
Treatment and prognostic management of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治疗方案选择与优化
诊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根据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如白细胞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增高等进行诊断。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根据病原体类型,感染严重程度,病人的一般健康状况等因素,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