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思想
中外教育史: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 文艺复兴 时期的教育}
一、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文艺复兴运动发生于14-16 世纪。这一时期是资本主义在封 建社会内部孕育、发生、发展和 封建制度逐步解体的时期。
这是一场新兴资产阶级反 抗作为封建制度思想支柱的基督 教统治的文化革命和思想革命。
一、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何谓“文艺复兴”
14世纪以后,富庶的意大利城市中,人们在古代希腊 罗马的文化中找到了充满活力的思想和人性的光芒,他们 通过研究、阐释这些人性的美,来抨击教会,表达对现实 生活的希望,从此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因打着复兴 古代希罗文化的旗号,因而被称作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涉及文学、艺术、哲学、科学和教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方 面。作为文艺复兴运动指导思想的是通常所说的人文主义。
一、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人文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是: 1. 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2. 宣扬人的思想解放和个性自由; 3. 肯定现世生活的价值和追求享乐;反对中世纪教会所宣 扬的来世观念、禁欲主义、蒙昧主义,强调人是现世生活 的创造者和享受者; 4.尊崇知识,弘扬理性; 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 、科学为人生谋福利、教育发展人的个性,要求把人的思 想、感情、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感谢聆听
一、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一、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与实践:
1.弗吉里奥对人文主义教育的突出贡献 2.维多利诺与“快乐之家” 3.格里诺与“费拉拉宫廷学校” 4.伊拉斯谟与《愚人颂》 5.莫尔与《乌托邦》 6.蒙田与《散文集》
一、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与意义:
1.人本主义 2.古典主义 3.世俗性 4.宗教性 5.贵族性
2018年教育硕士(Ed.M)333教育综合复习指南(第4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圣才出品】

第4章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4.1复习目标1.熟悉维多里诺的教育思想;2.掌握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影响和贡献;3.掌握弗吉里奥的教育贡献。
4.2考点归纳一、人文主义教育家1.弗吉里奥弗吉里奥是率先阐述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学者,其思想大大受益于昆体良。
他为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作注释,使之风行于意大利内外。
他还写了一篇题为《论绅士风度与自由学科》(约1404)的专题论文,认为人文主义教育的目的在于对青少年施以通才教育,以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人。
他的主要教育思想有:(1)教育方法弗吉里奥认为必须使所教内容适合学生的个人爱好和年龄特征。
(2)教育内容弗吉里奥最推崇的三门科目是历史、伦理学(道德哲学)和雄辩术,认为这三门课程最能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弗吉里奥还依据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提出体育、文学、绘画、音乐四门科目,并讨论了数学、医学、法律、自然知识等科目。
a.他重视体育,认为健全的身体是将来从事任何事业的前提;b.他重视文学,认为文学(包括文法、写作、逻辑、修辞、诗歌)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c.他还赋予自然知识以重要价值,认为这是一门既使人感兴趣又对人有益的学科;d.他也看重医学和法律的实际价值,认为它们与职业有关。
2.维多里诺维多里诺是弗吉里奥教育理想的实践者。
他对西塞罗的《论雄辩术》颇有心得,深谙西塞罗精神的内蕴,并热衷于古希腊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理想。
他对教育实践热忱很高,曾于1423年开办宫廷学校,并于此终生执教,他的教育思想如下:(1)他把学校称为“快乐之家”,认为学校应保证校址环境优美,校风朴素自然,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过程充满欢乐。
(2)主张通才教育,并以古典学科作为课程的中心。
(3)他重视学生品德的培养,重视学生基督教信仰的养成,并认为古典著作所包含的异教道德观念与基督教教义是不冲突的。
3.伊拉斯谟伊拉斯谟是一位基督教人文主义教育理论家和思想家,被称为“欧洲的导师”。
伊拉斯谟和《乌托邦》的作者莫尔被认为是北欧文艺复兴的典型代表。
第四讲 文艺复兴

色诺芬尼( 色诺芬尼(Xenophanes, , 约BC570~480),古希腊 ~ ) 哲学家、诗人、 哲学家、诗人、历史学家社 会和宗教评论家, 会和宗教评论家,埃利亚派 的先驱。 的先驱。
“人神同形同性论” 由古希腊哲学家 人神同形同性论” 人神同形同性论 色诺芬尼( 色诺芬尼(Xenophanes)首先提出。他 )首先提出。 指出,希腊神话的实质是人神同形同性。 指出,希腊神话的实质是人神同形同性。 他精辟地论述道: 他精辟地论述道: “荷马和赫西阿德把人 间认为是丑行的一切都加在神灵身上: 间认为是丑行的一切都加在神灵身上:偷 盗、奸淫、彼此欺诈。凡人们幻想着神是 奸淫、彼此欺诈。 诞生出来的,穿着衣服, 诞生出来的,穿着衣服,并且有着同凡人 一样的容貌和声音。可是假如牛、 一样的容貌和声音。可是假如牛、马和狮 子有手, 子有手,并且能够像人一样用手作画和塑 像的话,它们就会各自照着自己的模样, 像的话,它们就会各自照着自己的模样, 马画出、塑出马形的神像,狮子画出、 马画出、塑出马形的神像,狮子画出、塑 出狮形的神像了。 出狮形的神像了。埃塞俄比亚人说他们的 神皮肤是黑的,鼻子是扁的; 神皮肤是黑的,鼻子是扁的;特拉基人说 他们的神是蓝眼睛、红头发的。 他们的神是蓝眼睛、红头发的。”
佛罗伦萨这个“ 佛罗伦萨这个“文 艺复兴的摇篮” 艺复兴的摇篮”,从14 世纪起就成为资产阶级 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在 美第奇家族柯西莫统治 时期(1434—1464) 时期( ) 及后来的罗梭索统治时 期(1469 —1492), ), 佛罗伦萨出现了空前的 经济和文化繁荣, 经济和文化繁荣,成为 黑暗” “黑暗”中世纪欧洲的 一盏明灯。 一盏明灯。
文艺复兴首先源于意大利。当时的意大利城邦林立, 世纪后各城市 文艺复兴首先源于意大利。当时的意大利城邦林立,14世纪后各城市 逐渐从共和制走向独裁。独裁者耽于享乐,信奉新柏拉图主义, 逐渐从共和制走向独裁。独裁者耽于享乐,信奉新柏拉图主义,希望摆脱 宗教禁欲主义的束缚,大力保护艺术家对世俗生活的描绘。 宗教禁欲主义的束缚,大力保护艺术家对世俗生活的描绘。罗马教廷也在 走向腐败, 他们也在保护艺术家,允许艺术偏离正统的宗教教条。 走向腐败, 他们也在保护艺术家,允许艺术偏离正统的宗教教条。与此同 圣方济各会的宗教激进主义力图屏弃正统宗教的经院哲学, 时,圣方济各会的宗教激进主义力图屏弃正统宗教的经院哲学,歌颂自然 的美和人的精神价值。哲学、科学都在逐渐地在比较宽松的气氛中发展, 的美和人的精神价值。哲学、科学都在逐渐地在比较宽松的气氛中发展, 也酝酿着宗教改革的前奏。 也酝酿着宗教改革的前奏。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思想

2.旗帜:“人道主义”(“人文主义”)
3.作用:解放思想,促进了新世界观和 新文化观的发展,文学、艺术、科学、哲 学蓬勃发展。
4.实质: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文化革命, 是一次新文化运动,具有以往文化所未曾 达到的高度,为后来资产阶级文化和人类 文明的发展打下了重要基础。
“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 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 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 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 代。……那时,差不多没有一个著名人物 不曾作过长途旅行,不会说四五种语言, 不在几个专业上放射出光芒” 。(恩格斯)
蒙娜丽莎
最后的晚餐
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 Bounaroti, 1475-1564)
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
大卫
《昼》、《夜》、《晨》、《暮》
哥白尼、开普勒、布鲁诺
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14731543),波兰天文学家、日心说创立者, 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
(1378—1446)
set up a school called the Pleasant House(快乐之家)
是最早把人文主义教育理想付诸实践的人, 被誉为“第一个新式学校的教师”。
What was “the pleasant house” like?
large grounds with trees and gardens. Teacher as the father and companion. No luxuries Strict discipline Good manners and good conduct Serious study
第四讲
Education in the Renaissance Period
2021年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科目《333教育综合》的考研题库(第4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

第4章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一、名词解释1.“快乐之家”答:“快乐之家”,也称孟都亚学校,是欧洲第一所寄宿学校,由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里诺1423年在孟都亚创办,设于宫廷外,环境幽雅、恬静,校舍宽敞、明亮,有利于儿童身心和谐发展。
受教育者有孟都亚统治者贡扎加的四子一女,还有其他贵族子弟,亦招收部分有才华的贫寒男孩,允许免费,共约60名。
主要课程为希腊文、拉丁文、文学,另设算术、几何、音乐、体育,进行宗教教育,引导学生阅读奥古斯丁的著作。
学校贯彻以下原则:①健康身体是有效学习的基础,主张儿童在娱乐环境中学习,反对过早地呆读死记。
②学校师生应组成亲密集体,学生在和谐气氛中学习、生活,发挥集体作用。
③学校是养成学生守纪律的场所,爱和尊重以及相互间的正确评价是纪律教育的钥匙,不用体罚。
④注重儿童个性发展,因材施教。
⑤充分利用优美环境陶冶儿童情操,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教师经认真选拔,课程经精心安排。
2.耶稣会教育答:耶稣会教育是耶稣会以维护天主教为目的所推行的宗教教育事业和宗教教育活动,其不重视初等教育,着力于中等以上的教育。
所设的学校皆称“学院”,有高级和初级之分,以培养学生对耶稣会教团的绝对服从及意志的陶冶为主旨。
教学内容上以神学为主;教学制度上重视教学的计划性;教学方法上注意严密有效,重视知识的复习、检查、巩固及学生学习兴趣的刺激;学校管理上,一方面主张学校的环境建设,使校舍优美、设备充足、生活条件优越,另一方面又建立起严格的纪律制度,用各种惩罚手段紧紧控制学生的思想行为。
二、简答题1.简述维多里诺“快乐之家”的基本特征。
答:“快乐之家”是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里诺应曼托瓦公爵G.贡扎加的聘请,于1423年主办一所宫廷寄宿学校,称“快乐之家”。
“快乐之家”的基本特征包括:(1)校址环境优美,校风朴素自然。
学校设于曼托瓦郊外湖滨宫,校舍整洁舒适而不华丽,环境优美而无虚饰,附近有广阔的原野和幽静的花园,学生在此可以过着活泼愉快的学习生活。
外国教育史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四、人文主义者对教育理论的探索
• 在文艺复兴中,出现了许多的人文主义教育家 ,如意大利的维多利诺、法国的拉伯雷、尼德 兰的伊拉斯谟、英国的莫尔、意大利的康帕内 拉等。 • 伊拉斯谟的代表作是《愚人颂》(1511年), 他论及教育问题的著作还有:《论正确的教育 方法》、《一个基督教王子的教育》、《论儿 童的文雅教育》、《论少年早期的文雅教育》 等。
– 传统古典文化,包括拉丁文、希腊文、语法、文 学、修辞、作曲、历史、散文、哲学。 – 宗教文化,主要学习基督教《圣经》;早期教父 奥古斯丁的著作。 – 骑士文化,由风度、人品、体育训练、比赛、骑 术、跑步组成;体育训练主要是剑术、角力、赛 跑、跳舞、跳高、踢球等。
维多利诺的教育实践(续)
• 3、精心组织课外活动,改革教学方法
实质:
• 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新文化对古 典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新兴资产阶级在 意识形态领域内的反封建斗争,是为资产 阶级夺权做准备的思想文化运动。
——托古改制
二、人文主义教育及其一般特征 • 从教育目标看:
– 反对以具有出世思想和毫无作为的僧侣为培养目 标,使学生成为能积极从事社会政治、文化、工 商业各种活动的实际活动家。
二、人文主义教育及其一般特征(续)
• 教学方法看:(人文性)
– 反对经院主义的死记硬背的、压抑儿童个性的教学方 法,而提倡研究儿童的身心规律,提倡新的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以启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主动性。
• 教育模式看:
– 人文主义创造了新的学校,提出新的教育理想。突破 教会式的世俗教育,使教育适应新兴资本主义生产发 展的需要,结束了教会对学校的独占。
(一)宗教改革的历史基础
• • • 1、天主教会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 2、教会对人民剥削日益加深;教会人士征收 “ 什一税”,1517年,教皇出售“赎罪券”,搜 刮民脂民膏。 3、罗马教廷的腐败与堕落;奢侈放荡 ,出卖圣 职,收受贿赂 ,追求繁文缛节等 。 4、世俗政权欲减弱教会的势力。 因此,欧洲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便展开了反 对天主教会的斗争,而这一斗争是以宗教改革 的形式出现的。由于世俗政权的撑腰,故这一 斗争能与罗马教廷相抗衡。
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思想

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思想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思想一、经院哲学1、社会背景1)西欧中世纪基督教会的概况中世纪基督教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5~10世纪末,基督教逐步与统治阶级相结合。
最早接受基督教的是法兰克洛维,查理大帝为维持其不稳定的帝国,与教皇结为联盟,他以武力保护教皇利奥三世,教皇为他加冕。
第二阶段:11~13世纪末,基督教全盛时期,教会逐步凌驾于世俗政权之上。
1075年教皇格利哥里七世颁布《教皇敕令》。
13世纪教皇英诺森三世废黜二个德国皇帝,迫使英王、波兰、凶牙利、丹麦、葡萄牙诸王归属于他。
第三阶段:14~15世纪,封建制度与基督教会同时衰弱。
14世纪农民运动和宗教异端运动给基督教会以沉重打击。
它与城市反僧俗封建领主的压迫相联系。
其中以12世纪中叶法国南部的阿尔比派所发动的反教会斗争最为剧烈,为此,英诺森三世组织了十字军进行东征。
1233年在各教区建立了宗教裁判所。
2)西欧封建社会的社会阶层世俗:国王---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教会:教皇---大主教---主教---修道院长---神甫---修士(女)教会不仅是宗教机构,还拥有大量土地,通过征收什一税剥削农民,并享有政治特权。
教会的基本理论是教父学,包括上帝创业说、三位一体说和原罪说。
3)政体:教会和世俗封建主联合专政。
2、经院哲学经院哲学是在古代教父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更加理论化、系统化的基督教神学。
它用哲学的形式为宗教神学作系统论证,为封建统治作辩护。
由于学习这种哲学的僧侣终年圈在专门的学院里读经学道,运用极其烦锁的从概念到概念的诡辩论手法为神学教条作论证,争论一些无聊的问题,因此又被称为烦琐哲学。
它有二个流派:①唯实论。
认为普遍观念(一般、共性)是独立于并先于具体事物(个别)而存在的实体,个别事物由普遍观念所派生。
以此对基督教的原罪说进行论证。
②唯名论。
认为个别事物是客观存在的实体,离开个别,一般是不存在的。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与价值观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与价值观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与价值观,是一场对人类思想与文化的革命,极大地影响了欧洲社会的发展。
这场思潮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重视人的个体性和能力,对于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人文主义的兴起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社会经历了黑暗时期的低谷和荒废。
在这个时期,千年来的封建制度和教会的统治没有给人们带来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欧洲人民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思想和理念来指导他们的生活和行为。
正是在这个时候,人文主义思潮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而崛起。
人文主义将人的价值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认为人类不仅是上帝的造物,更是有着独立思考和创造力的生命个体。
人文主义将人的思想和自由放在了首位,摆脱了宗教的束缚和约束。
二、人文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人文主义强调人的尊严和自由,对于人的能力和潜力抱有极高的期望。
它提倡人们追求全面发展,注重培养人的个性、智慧和艺术能力。
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成为了当时文化、政治、社会各个领域的核心理念。
它对于艺术、教育、政治、宗教等方面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在艺术方面,人文主义倡导人们追求真、善、美。
艺术作品要贴近现实生活,展现人的真实感受和情感。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诸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米开朗基罗的《大卫》等,都是以人为主题,展现了人的智慧和美丽。
在教育方面,人文主义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和个体能力的培养。
它反对僵化的教育模式,提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对于现代教育理念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政治方面,人文主义主张公平、正义和民主。
它批判了封建制度的不公和教会的专制,呼吁人们争取自由和平等的机会。
人文主义的政治思想为后来的法律和政治体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宗教方面,人文主义通过对人类自然的赞美、对理性的追求,提出了对上帝的重新理解。
人文主义倡导人们通过理性和自由的思考,以自己的方式接近上帝。
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也是人文主义的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