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脑电图PPT课件

合集下载

脑电图及其临床应用PPT课件全

脑电图及其临床应用PPT课件全
正相
负相
两个电极之间的电压差= 脑电波
*
位相—极性 负相波(阴性、向上) 正相波(阳性、向下) 同步或同时相 位相倒置(慢波) 针锋相对(尖波)
只有在双极导联出现
双极导联原理图
*
慢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快波
0
1秒.
Delta
Theta
Alpha
Beta
Alpha
频率--同一周期的脑波在1秒内重复出现的次数---赫兹
*
Lennox-Gastaut 综合征
*
左上图:发作间期,暴发抑制图形
右下图:痉挛发作,EEG广泛性慢波弥漫性电压抑制(最下方可见痉挛发作的肌电活动特征)
大田原综合征
爆发波持续1-3秒,包含高波幅(150-300μV)慢波, 抑制阶段持续约3-4秒。
脑电图及其临床应用
*
脑电图在诊断多种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
癫痫 脑卒中 肿瘤 感染 退化性疾病 昏迷
*
帮助鉴别发作性质:癫痫性或非癫痫性发作 帮助诊断癫痫发作类型和癫痫综合征 了解发作的起源和传播过程 有助于判断治疗反应,作为减药、停药的参考
*
记录到癫痫样放电不一定都诊断为癫痫 少数正常人也存在癫痫样放电 脑电图正常不能完全排除癫痫 放电部位隐蔽,头皮EEG记录不到 异常放电稀少,在有限的记录时间内未能捕捉到 癫痫样放电的频度与临床发作的严重程度不完全一致 有些发作频繁而间期放电稀少(如某些额叶癫痫) 有些间期大量放电而发作不频繁(如儿童良性癫痫) 对各种不典型脑电图表现需要仔细甄别 正常或良性变异型图形与癫痫样放电的鉴别 不典型的癫痫样异常的识别
*
提高癫痫EEG阳性率的方法 延长记录时间(长程EEG监测) 增加记录电极数目 增加特殊位置的电极(如蝶骨电极等) 诱发试验 睡眠诱发 过度换气诱发 节律性闪光刺激诱发 减停抗癫痫药物诱发(仅用于癫痫外科术前评估)

脑电图课件

脑电图课件

正常幼儿脑电图
• 幼儿 各导联以30~60μV 5 ~ 7 Hzθ节律 为主、顶、枕区并见段状8~8.5Hzα节律 或活动,间见低幅14~30Hzβ节律与活动, 少量低幅δ波或活动,
• 两半球对称部位各波振幅基本对称。 • 全程脑电活动平稳, • 无高波幅异常波爆发或阵发。
异常幼儿脑电图
• 幼儿各导联正常θ节律消失,呈0.5~ 2.5Hz弥慢性100μV慢波,节律性差,
碍、行为、精神异常) • ⑹病灶定位、定性和发作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
脑电图报告与 判断脑功能状态的联系
• 基本节率波改变(频率慢于同年龄 档次的波率)频率变慢、振幅增高2~3 倍,频率变快 呈棘波,振幅增高,异常 波出现率:
• >25%为轻度异常, • >50%中度异常, • >50%以上重度异常 。
• 间见少量低幅快波, • 见200~300μV尖波、尖棘慢综合波爆发
或阵发,异常波尤以额区、中央区为甚, 持续时间1至数秒不等。 • 全程脑电活动不稳,两半球各波振幅基 本对称(异常)
正常婴儿脑电图
• 婴儿各导联呈4~6Hz30~80μVθ节律与 活动,间见2.5~3.5Hz100μVδ活动及低 幅14~30Hzβ活动、全程脑电活动平稳, 睡眠纺锤对称同步,剥夺睡眠刺激仍未 见高幅爆发波出现,两半球各区、各波 振幅基本对称。
• 另见弥慢性高幅δ活动或节律, • 患者病情较重时,嘱其停止过度呼吸试
验,停HV后慢波振幅稍降低,正常波恢 复较慢、较差、停 HV 2min后仍未完全 恢复至正常脑电图图形 。
在临床脑电图工作中, 国内多数成人采用
广泛轻度、中度、重度及局限性异常脑电 图,和边缘状态等五种诊断用语 。
小儿脑电图诊断报告

脑电图基础知识ppt课件

脑电图基础知识ppt课件

α节律的频率与年龄密切相关:
婴幼儿期未形成α节律 3岁左右出现8Hz α节律 10岁时接近成人节律10Hz
60岁后节律开始减慢
β活动:
正常成人清醒脑电图的主要成分,分布
广泛,波幅较低。额区、中央区、后头部。
药物性快波,前头部为著。
儿童后头部慢波:
为2---4Hz左右中高幅以正相波为主的多
位相慢波或慢波节律,反复出现在枕区α节 律中。 3岁后逐渐增多,9---10岁最多,13岁后 逐渐减少,20岁左右消失。
多位相慢活动:
2---4Hz中高幅正相波为主的多位 相慢波,反复出现在枕区α节律中。
后位慢波节律:
2.5---4.5Hz中高幅慢活动,非恒 定地出现于某一侧α节律中。
后头部孤立性慢波:
发作期脑电图:
在临床发作对侧大脑半球中央—中 颞区频繁棘波节律或低电压快波活动,随 时间延长波幅逐渐增高,频率逐渐减慢, 扩散至同侧或对侧皮层。
脑电图基础知识
脑电图定义:
脑电图是从颅外头皮或颅内记 录到的局部神经元电活动的总和。 即皮层的大锥体细胞及其顶树突 突触后电位的总和.
脑电图在儿科的适应症:
鉴别儿童各种发作性症状的性质,特别 是癫痫与癫痫综合征的鉴别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脑功能损伤的判断
指标
在新生儿窒息、脑病中对脑损伤程度的
闪光刺激
癫痫的脑电图
发作间期:
脑电图的表现形式为单个或孤立的棘 波\尖波和棘慢复合波\尖慢复合波\多 棘慢波,表示病灶存在. 发作期: 可见明显不同于背景活动的脑电活动, 通常为单一节律性波,或波幅突然降低 \弥漫性不规则慢波或快波\假性正常 化.
儿童失神癫痫
发作期:
双侧同步对称3Hz为主(2---4Hz)棘慢 波爆发,突发突止. HV可诱发. 发作间期: 少量单发全导棘慢波,有时限局在额 区,背景活动正常.

脑电图(课堂PPT)

脑电图(课堂PPT)
1)临床反复发作 2)检查(EEG)异常
22
癫痫分类
• 全身性发作 初始临床症状和脑电变化起于双侧半球
1〕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大发作)
2〕失神发作(小发作)
3〕其它类型:肌阵挛发作,强直发作,失张力发作 • 部分性发作
初始临床症状和脑电变化局限于大脑半球的某一区域 1〕单纯部分性发作(无意识障碍) 2〕复杂部分性发作(有意识障碍) 3〕部分发作扩展至全身发作 • 不能分类
临床应用与评价
1
2
脑电图
(electroencephalogram,
EEG)
• 脑电图:在头皮上用双极或单极记录法 记录到的自发脑电活动。
枕叶 电极
额叶 电极
无关 电极
3
一、脑电图
• 19世纪后期,电 测量和电记录技术 的发展,成为推动 当代神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的最 大动力之一。
4
脑波的基础电活动产生 于大脑皮层(5、6层)的大 锥体细胞;其节律性的起步 点来自丘脑的背内侧核。
〔1〕采用10~20系统电极放置法,包括地电极和耳电极 〔2〕内电阻范围在100~10000 Ω 〔3〕使用完整的记录系统(21导记录) 〔4〕电极间距至少10cm 〔5〕灵敏度至少在2μm/mm,带通1~30Hz,具有50~60Hz
的滤波 〔6〕记录时间至少在30分钟(包括定标记录) 〔7〕排除ECG和EMG的电干扰 〔8〕合格的技术员操作 〔9〕怀疑脑电静息时,在6小时后重复EEG记录
12
广泛中度异常
主节律为 波频段
诊断标准
13
广泛重度异常
主节律以 波频段 为主;可混有部分 波 和少量 波。
诊断标准
14
高峰失律 无主节律,各种频段的波同时存在,且具有

临床脑电图PPT医学课件

临床脑电图PPT医学课件
数程频率,脑波的频率分类:
δ波0.5-3.5Hz、θ波4-7Hz、 α波8-13Hz、β波14-25Hz、 γ波26 –以上Hz、σ波(睡眠波)14 Hz
五 脑电图的基本成分
1、周期与频率 (1)周期的概念及其测量:一个单一形态的正
弦波从一个钵底(波顶)到下一个波底(波顶) 所需要的时间称之为周期,通常用毫秒来表示。 测量有三种a、波底与波底,b、凡波的下降至 未回到基线,但等于或大于上升支的三分之二 时为一个波,c、当前波波底过深,后波下降 至虽不及升至的三分之二,后波应算为宜个波。
脑电图的导联法
(1)单极导联法:是将头皮上的作用电极与脑电图 级放大器的A1(左耳)和A2(右耳)相连.
a、参考电极的放置部位:以耳垂最为常用,平均参 考电极是将头皮上多个电极的电位通过特定算法 取平均值作为参考。
b、作用电极与参考电极的连接方式:以耳垂作为最 常用就是一侧作用电极分别于同侧相连。
c、参考电极的活化:当使用耳垂 作为参考电极时可发生。
4、波形 安静、闭目和清醒状态下的波形: (1)正弦波或类正弦波: (2)半弧状波: (3)锯齿波: (4)后头部孤立性慢波: (5)复合波与多形波: 睡眠状态时的脑波: (1)驼峰波:又称顶尖波。在浅睡期出现。 (2)睡眠纺锤波:又称σ节律,12-14Hz的波。
在中睡期出现。
5、调节与调幅
e、时间常数的调节:时间常数是一种低频 滤波器,时间常数愈小慢频率的波被滤 掉的就越多,通常选用0.3秒的滤波。
三 脑电图的伪差
1、非脑源性生物电流伪差 (1)眼部运动产生的伪差: (2)头颈部肌肉运动产生的伪差: (2)体动产生的伪差: (4)脉搏波伪差: (5)呼吸动作伪差: (6)出汗性伪差: 2、非生物电流伪差 (1)静电伪差: (2)、来自金属义牙的伪差:

《脑电图基础知识》课件

《脑电图基础知识》课件

脑电图的原理
大脑中的神经元通过电化学信号传递信息,这些信 号会产生微弱的电流。
脑电图通过放置在头皮上的电极收集这些微弱的电 流,并将其转化为可观察的图形。
脑电图的波形和频率可以反映大脑的不同状态和功 能。
脑电图的应用
01
02
03
04
癫痫诊断
脑电图是癫痫诊断的重要手段 ,有助于发现异常的脑电波活 动。
睡眠障碍的诊断与评估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质量、数量或时序上出现异常的疾病,如失眠、睡眠呼吸暂停 综合症等。脑电图可以检测到睡眠障碍患者的脑电波异常,帮助医生确诊病因和 制定治疗方案。
通过脑电图监测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结构、睡眠周期和睡眠深度等指标,医生可 以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脑电图在心理学研究中被广泛 应用于认知过程、情绪调节、 学习与记忆等领域,有助于深 入了解大脑的认知机制。
对未来脑电图发展的展望
02
01
03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脑电图技术将更加精准和便捷 ,能够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和科研领域。
脑电图与其他神经影像学技术的结合将有助于更全面 地揭示大脑的功能部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慢性疾病,脑电图是诊断 癫痫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脑电图可以检测到癫痫发作时脑 电活动的异常变化,帮助医生确诊癫痫的类型和病灶位置。
在治疗癫痫时,脑电图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医生可以根据脑 电图的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如药物种类、剂量和服用 时间等,以提高治疗效果。
《脑电图基础知识》ppt课件

CONTENCT

• 脑电图简介 • 脑电图的记录与解读 • 脑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 脑电图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 结论
01

上课用脑电图PPT课件

上课用脑电图PPT课件

.
47
清醒背景图中未见棘(尖)慢波
(3-2)于1、2期睡眠中,中央颞放电明显
.
48
王*(3-3)儿童良性癫痫双侧放电
.
49
儿童良性EP (7岁男孩)双导
.
50
7岁良性DX平均导联
.
51
二期纺锤中发放明显
.
52
发作时脑电图
❖ 部分继发全面发作 ❖ 强直阵挛 ❖ 部分性发作,额叶癫痫 ❖ 部分性发作, 颞叶癫痫 ❖ 青少年失神发作、伴阵挛
.
72
(图4-2)发作间隙期可见多棘慢波
.
73
(4-3)发作时爆发的长程棘慢波
.
74
(4-4)间隙期的多棘慢波
.
75
发作间隙期癫痫样放电图
.
66
彭*(6-2)强直持续状态达37秒
.
67
彭*(6-3)强直后期可见阵挛发作
.
68
彭*(6-4)阵挛明显
.
69
彭*(6-5)强直阵孪后的电静息状态
.
70
彭*(6-6)电静息后的持续慢波
.
71
青少年失神发作、伴阵挛
孟*女16岁,一过性发呆、愣神,持续10秒左右(从8岁开始经 常发呆1-2秒,吃饭时突然停住意识不清)(图4-1)
(7-1)
.
59
(7-2)继之出现左侧额、颞起源的快波
.
60
(7-3)快波节律转为慢波
.
61
(7-4)频率进一步变慢波幅增高
.
62
(7-5)左侧持续高波幅发作性慢波
.
63
(7-6)波幅进一步增高频率变慢,左侧著
.

脑电图基础知识幻灯片PPT课件

脑电图基础知识幻灯片PPT课件

-
42
一、生理波的改变: 1、α波:
⑴α波频率不对称;病侧节律慢伴周期性减少。 ⑵α波波幅不对称;病侧波幅降低。 ⑶α波增强;病侧增强的α波伴周期延长和反应性 消失。 ⑷α波减弱;病侧α波指数减少或波幅减低或波幅 降低 ⑸α波反应性改变;睁眼α波一侧不完全抑制。
-
43
2、睡眠波
sigma节律、顶尖波、K综合波一侧性减 弱或消失 。
脑电活动。
-
34
-
35
癫癎
癎样放电: 1、散发性棘波:棘波是癎样放电最特征的表现之一,表明
脑部有刺激性病灶存在。如 在异常背景上出现时则意义 更大。波幅在100μv以上,可单相、双相或多相,癫癎病 人此波在EEG上出现率10—30%。 2、散发性尖波:尖波其意义与棘波相同,EP患者此波在 EEG上出现率20%。
-
23
1、周期性一侧性痫样发放; 2、SSPE(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型周期
波异常; 3、三相波异常。
-
24
1、纺锤波过度(连续性高波幅纺锤波); 2、纺锤波缺失; 3、发作波发放性异常; 4、睡眠结构异常。
-
25
五、昏迷期异常
-
26
4、纺锤波型意识障碍(纺锤昏迷);头部损伤后以迁延性 昏迷为主,或正在恢复的慢波型昏迷病人过渡到此型
-
13
6、EEG觉醒闭眼描记过程中,脑波应有稳定性或恒定性, 不应出现病理波。
7、睡眠描记中,相应脑部的生理睡眠波呈对称分布,不应 有一侧或弱或缺如等懒波。
8、记录中以α波为主,在不同导联对称部位α波的频率差在 2c/s内。相同导联不超过1.5c/s。
9、60岁以上老年人,两顶、枕区出现散在基本对称的中等 电位θ波,但出现率不超过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