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实验指导——混悬剂的制备
混悬剂的制备

混悬剂的制备以混悬剂的制备为标题,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混悬剂的制备过程吧。
混悬剂是一种将固体药物悬浮于液体中的制剂形式,常用于儿童、老年人或者吞咽困难的患者。
混悬剂具有易于服用、药物释放快、药效稳定等特点,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得到广泛使用。
混悬剂的制备过程主要包括选材、研磨、悬浮剂的选择、悬浮液的制备和调整等步骤。
在制备混悬剂时需要选取合适的药物作为主要成分。
一般来说,混悬剂适用于颗粒较细、不易溶解的药物,如悬浮粉末、颗粒或微粒。
药物的选择应该根据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适应症来确定。
接下来,选取合适的悬浮剂也是十分重要的。
悬浮剂的主要作用是使药物均匀地悬浮在液体中,防止药物颗粒沉淀。
常用的悬浮剂有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等。
悬浮剂的选择应根据药物的特性以及患者的特殊需求来确定。
然后,进行药物的研磨处理。
药物的颗粒大小直接影响药物的溶解性和悬浮性。
因此,在制备混悬剂前,常常需要将药物进行研磨,使药物颗粒细小均匀。
研磨的方法有很多种,如手工研磨、机械研磨等,具体方法可以根据药物的性质以及实际需要来选择。
接下来,制备悬浮液。
悬浮液的制备主要是将药物颗粒悬浮于溶剂中。
在制备悬浮液时,需要将一定量的溶剂倒入容器中,然后将研磨后的药物颗粒加入其中,并充分搅拌。
搅拌的目的是使药物颗粒均匀分散在溶剂中,防止颗粒沉淀。
在制备悬浮液过程中,可能需要进行一些调整,以达到理想的药物悬浮状态。
例如,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悬浮液的pH值、温度、浓度等参数,以提高药物的悬浮性和稳定性。
将制备好的混悬剂进行包装和贮存。
混悬剂一般采用瓶装或袋装形式,以便于患者服用。
在包装过程中,需要注意密封性和可操作性,以保证药物的质量和稳定性。
同时,混悬剂也需要妥善贮存,避免受潮、受热和光照等因素的影响。
总结起来,混悬剂的制备过程包括选材、研磨、悬浮剂的选择、悬浮液的制备和调整、包装和贮存等步骤。
制备混悬剂需要仔细选择药物和悬浮剂,进行适当的研磨处理,制备均匀的悬浮液,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混悬剂的制备

=混悬剂的制备
厦门市松柏第二小学 吴小蔚
一、实验目的
• 掌握混悬剂的一般制备方法 • 熟悉混悬剂的质量评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 混悬剂也称为混悬型液体制剂,系指难溶性固体 药物以细小颗粒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 均相液体分散体系。
• 混悬剂中药物微粒一般在0.5~10ɥm之间,小者可 为0.1ɥm,大者可达50ɥm或更大,可供口服、局 部外用和注射等。在混悬剂中药物以微粒状态分 散,较大的分散度有利于提高生物利用度,这是 常把难溶性药物制成混悬剂的原因。
物理稳定性是混悬剂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混悬剂的不稳定性主要体现在微粒的沉降。
微粒沉降速度可按Stockes定律计算:
V= 2r2(1-2)g/9
沉降速度 微粒半径
分散介质粘度 重力加速度
微粒密度
介质的密度
混悬剂的稳定剂
• 助悬剂 • 润湿剂 • 絮凝剂与反絮凝剂
混悬剂的稳定剂
(一)助悬剂 (suspending agents) (二)润湿剂(wetting agent) (三)絮凝剂与反絮凝剂
混悬剂的制备方法
1、分散法
将固体药物粉碎成微粒,再混悬于分散 介质中的方法。 步骤:固体→粉碎→分散。
亲水药物
粉碎
加液研磨
混悬剂
润湿剂
加液研磨
混悬剂
疏水药物
2、凝聚法
(1)化学凝集法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不 溶性的药物而制成的混悬剂。如胃肠透视用的硫 酸钡。
(2)物理凝集法(微粒结晶法) 药物+适当溶剂→热饱和溶液→另一种冷溶剂→ 析晶沉降物→混悬于分散介质中→即得
• ⑷、将甲液与乙液按3∶1比例分次交替加入丙液 中,边加边搅,直至加完为止。并继续搅拌片刻, 此时磺胺嘧啶即以微晶状态混悬于水中,最后加 入适当蒸馏水至100ml,搅拌均匀为止。
药剂学实验指导-长沙医学院

药剂学实验指导主编:徐雄波主审:马宁副主编:唐靖张青松参编:王建芬王磊方敏肖志勇刘卫平吴柱魏丹丹邱玲玲冷一平高元峰长沙医学院药学系药剂学教研室目录药剂学实验须知 ................................................................................................. - 1 -实验一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 ........................................................................ - 4 -实验二胶体溶液剂的制备 ............................................................................. - 10 -实验三混悬剂的制备 .................................................................................... - 15 -实验四乳剂的制备........................................................................................ - 21 -实验五散剂、胶囊剂的制备.......................................................................... - 27 -实验六颗粒剂的制备 .................................................................................... - 36 -实验七滴丸剂的制备 .................................................................................... - 41 -实验八注射剂的制备 .................................................................................... - 46 -实验九软膏剂的制备 .................................................................................... - 54 -实验十滴眼液的制备 .................................................................................... - 61 -实验十一栓剂的制备 .................................................................................... - 66 -实验十二片剂的制备 .................................................................................... - 71 -实验十三片剂薄膜包衣及质量评价............................................................... - 78 -实验十四微型胶囊的制备 ............................................................................... - 81 -附录 ............................................................................................................... - 87 -药剂学实验须知一、实验任务《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质量控制、制备工艺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实验三:混悬剂

• 3.作用与用途
• 保护皮肤、收敛、消炎。用于皮肤炎症,如丘疹、亚急性皮炎、湿疹、 荨麻疹。
• 4.用法与用量 • 用前摇匀,外用、局部涂抹。
液体药剂
五、混悬剂的质量检查
1.微粒大小的测定 显微镜法、库 尔特计数法、浊度法、光散射法等 2.沉降体积比的测定评价混悬剂的 稳定性及稳定剂的效果 3.絮凝度的测定 评价絮凝剂的效 果、预测混悬 剂的稳定性 4.重新分散试验 考察混悬剂再分 散性能 5.流变学测定
①根据需要可加入适宜的附加剂 ②不得有发霉、酸败、变色、异物、产生气体或 其他变质现象 ③混悬物应分散均匀,放置后有沉降物经振摇应 易再分散,并应检查沉降体积比 ④在标签上应注明“用前摇匀”等
液体药剂
四、混悬剂的制备
关键:使混悬微粒具有 适当的分散度且粒度均 匀,以减小微粒的沉降 速度。
方法: 分散法 凝聚法
液体药剂 C1V1 C2V2
分散法 1.工艺流程
药物
分散
粉 碎
分散介质
混悬剂
2. 操作要点: 1)亲水性药物:加液研磨,药:水≈1:0.4~0.6 2)疏水性药物:先将药物与润湿剂共研→加液研磨 3)质重、硬度大的药物:水飞法
制备器械:乳钵、乳匀机、胶体磨
实验三 炉甘石洗剂的制备
处方组成 炉甘石(120目),g 氧化锌(120目),g 甘油,mL 羧甲基纤维素钠,g 三氯化铝,g 聚山梨酯80,g 柠檬酸钠,g 蒸馏水加至,mL
液体药剂 实验三 混悬剂
一 概述
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 中形成的非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
混悬剂制备工艺 ppt课件

以用Ostwald Freundlich方程式表示:
2020/12/27
23
Ostwald Freundlich方程式
lg S2 S1
=
2σM ρRT (1/r2 - 1/r1)
• 式中,S1----半径为r1的药物粒子的溶解度; S2----半径为r2的药物粒子的溶解度; σ----固体溶质与溶剂间的表面张力;
2020/12/27
32
天然高分子助悬剂
• 海藻酸钠 用量为0.5%,粘度最大时 的 pH 值 为 5~9 。 本 品 加 热 不 能 超 过 60℃,否则粘度下降,也不能与重 金属配伍。
• 其它助悬剂有植物多糖类如白芨胶、 果胶、琼脂、角叉菜胶、脱乙酰甲 壳素等,主要用于内服混悬剂。
2020/12/27
• 干混悬剂,它是按混悬剂的要求将难溶 性固体药物与适宜辅料制成粉状物或粒
状物,临用前加水振摇,即可迅速分散
成混悬剂。
2020/12/27
2
制备混悬剂的条件
• 难溶性药物需制成液体制剂供临床 应用时;
• 药物的剂量超过了~ 溶解度而不能以 溶液剂形式应用时;
• 两种溶液混合时药物的溶解度降低 而析出固体药物时;
2020/12/27
35
(3)硅酸盐类
• 常用的有硅皂土(膨润土,bentonite)、 硅酸镁铝、硅酸铝等,这些物质不溶 于水或酸,但在水中可膨胀,吸水可 达自身重量12倍,形成高粘度并具有 触变性和假塑性的凝胶。
• 硅皂土为外用助悬剂,常用浓度为 2%~3% 。 pH 值 > 7 时 , 膨 胀 性 更 大 ,
•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 用量多为1%, 稳定的pH值为5~10。本品是阴离子化合物, 因此与多价阳离子如三氯化铁、硫酸铝等 不能配伍。
《混悬剂的制备》PPT课件

休 息 时 间!
举例——炉甘石洗剂
处方
炉甘石
20g 20ml 20ml 100ml 10ml
加至100ml
药物
药物
氧化锌 甘油
羧甲基纤维素钠 三氯化铝/枸橼酸钠
润湿剂
助悬剂 絮凝和反絮凝剂 分散介质
纯化水
制法及操作要点
[制法一] 取炉甘石、氧化锌各8g,先加甘油10ml 研成糊状,再将羧甲基纤维素钠配成胶液, 然后将此胶液加入上述述糊状物中研磨混合 均匀,逐渐加纯化水至100ml,即得。 [制法二] 取炉甘石、氧化锌各8g,先加甘油10ml 研成糊状,再将三氯化铝或枸橼酸钠加适量 纯化水使之溶解,然后将三氯化铝溶液或枸 橼酸钠溶液加入上述糊状物中研磨混合均匀, 逐渐加纯化水至100ml,即得。
其他因素
微粒的 荷电与水化
混悬剂中的微粒由于吸附溶液中的离 子都具有双电层结构;而双电层中离 子由于水化而形成水化膜,这对混悬 剂的稳定起一定作用。
在混悬剂中加入适量电解质可使微 粒形成疏松的絮状聚集体,这有助 于混悬剂的稳定;而使絮凝状态变 为非絮凝状态的过程称反絮凝。
絮凝和 反絮凝
Stokes定律
《药品生产技术》 第四讲 混悬剂的制备悬剂的特点和质量要求
混悬剂的制备方法及处方举例
混悬剂的稳定性与质量检查
什么是混悬剂?
混悬剂(混悬液\悬浊液) 是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 粒形式(直径0.5nm~10nm)分散在液体分散剂中形成的非 均相分散体系。
溶剂
外观要求 特点
多为水,也可用植物油。
药物微粒细小,分散均匀,沉降速度缓 慢,且沉降微粒不结块,沉降物再分散 性好,黏度适宜,易倾倒,不粘瓶壁。 属于热力学不稳定的粗分散体系, 需要添加稳定剂。
药剂学实验

按 表 3-1 所 列 处 方 用量 配 制 五 种 含 不 同 HLB值混合乳化剂的液体石蜡乳(吐温80 和司盘80的HLB值分别为15和4.3)。 2.制法 按上表中各处方用量,分别将液 体石蜡、吐温80和司盘80加入具塞量筒中, 上下振摇20次,加蒸馏水至30ml,振摇 30次后,静置,经5、10、30、60分钟 后,分别测量其水层高度,记录于表3-2, 并判定哪一处方较稳定。
实验三 乳剂的制备及鉴别
小量制备乳剂时,可采用在乳钵中研磨或瓶中 振摇等方法;大量生产乳剂时,采用搅拌机、乳 匀机和胶体磨来制得。由于用一种乳化剂时往往 难以达到这种要求,故通常将两种以上的乳化剂 混合使用。Griffin和Davies提出寻找混合乳化 剂的HLB值和测定被乳化的油所需HLB值的方法 来选择乳化剂。HLB值是指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 水亲油基团对水和油的综合亲和力。每种乳化剂 都有其固定的HLB值,一般8~18为适合制备 O/W型乳剂,3~8为适合制备W/O型乳剂。被 乳化的油所需的HLB值与乳化剂的HLB值越接近 乳剂越稳定。
实验三 乳剂的制备及鉴别
一、目的和要求 1. 掌握乳剂的一般制备方法及乳剂类 型的鉴别。 2. 比较不同乳剂及乳化方法制备乳剂 的分散相粒度及其稳定性。 3.掌握油乳化HLB值的测定方法。
实验三 乳剂的制备及鉴别
二、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 乳剂(也称乳浊液)是指两种互不相溶 的液体混合,其中一种液体以液滴的形式 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 系。分散的液滴称为分散相、内相或不连 续相,一般直径在0.1-100m;包在液滴 外面的液相称为分散介质、外相或连续相。
实验一 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
高分子溶液剂系指高分子化合物溶解于溶 剂中形成的均匀分散的液体药剂。以水为 溶剂时,称为亲水性高分子溶液,又称为 亲水胶体溶液或称胶浆剂。以非水溶剂制 成的称为非水性高分子溶液剂。亲水性高 分子溶液在药剂中应用较多,如混悬剂中 的助悬剂、乳剂中的乳化剂、片剂的包衣 材料、血浆代用品、微囊、缓释制剂等都 涉及高分子溶液。
混悬剂的制备预习报告

实验二、混悬剂的制备--预习报告一、混悬剂的基本概念:混悬剂(suspensions)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匀的液体制剂。
混悬剂中药物微粒一般在0.5~10μm之间,小者可为0.1μm,大者可达50μm 或更大。
混悬剂属于热力学不稳定的粗分散体系,所用分散介质大多数为水,也可用植物油。
二、混悬剂的制备实验原理:制备混悬剂时,应使混悬微粒有适当的分散度,粒度均匀,以减小微粒的沉降速度,使混悬剂处于稳定状态。
混悬剂的制备分为分散法和凝聚法。
(一)分散法分散法是将粗颗粒的药物粉碎成符合混悬剂微粒要求的分散程度、再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制备混悬剂的方法。
采用分散法制备混悬剂时:①亲水性药物,如氧化锌、炉甘石等,一般应先将药物粉碎到一定细度,再加处方中的液体适量,研磨到适宜的分散度,最后加入处方中的剩余液体至全量;②疏水性药物不易被水润湿,必须先加一定量的润湿剂与药物研均后再加液体研磨混均;③小量制备可用乳钵,大量生产可用乳匀机、胶体磨等机械。
粉碎时,采用加液研磨法,可使药物更易粉碎、微粒可达0.1~0.5μm 。
对于质重、硬度大的药物,可采用中药制剂常用的“水飞法”,即在药物中加适量的水研磨至细,再加入较多量的水,搅拌,稍加静置,倾出上层液体,研细的悬浮微粒随上清液被倾倒出去,余下的粗粒再进行研磨。
如此反复直至完全研细,达到要求的分散度为止。
“水飞法”可使药物粉碎到极细的程度。
(二)凝聚法1.物理凝聚法是将分子或离子分散状态分散的药物溶液加入于另一分散介质中凝聚成混悬液的方法。
一般将药物制成热饱和溶液,在搅拌下加至另一种不同性质的液体中,使药物快速结晶,可制成10μm以下(占80%~90%)微粒,再将微粒分散于适宜介质中制成混悬剂。
醋酸可的松滴眼剂就是用物理凝聚法制备的。
2.化学凝聚法是用化学反应法使两种药物生成难溶性的药物微粒,再混悬于分散介质中制备混悬剂的方法。
为使微粒细小均匀,化学反应在稀溶液中进行并应急速搅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十一 混悬剂的制备
实训目的 ● 掌握混悬剂的一般制备方法。
● 会对混悬剂进行质量评定。
●
解释助悬剂、润湿剂、絮凝剂及反絮凝剂等在混悬液中的应用。
实训器材
药品 炉甘石、氧化锌、甘油、羧甲基纤维素钠、三氯化铝、枸橼酸钠、沉降硫、硫酸锌、樟脑醑、5%苯扎溴铵溶液、吐温80、纯化水。
器材 天平、乳钵、50ml 带塞量筒(或带刻度有塞比浊管)、量筒、量杯、称量纸、滤纸、漏斗、小烧杯或投药瓶等。
实训指导
混悬剂制备工艺流程如下:
(一)炉甘石洗剂 1.方法步骤
[处方] 按下列处方配制炉甘石洗剂,见表11-1。
表11-1 炉甘石洗剂四处方
处方 1 2 3 4 炉甘石(120目) 4g 4g 4g 4g 氧化锌(120目) 4g 4g 4g 4g 甘油
5ml 5ml 5ml 5ml 羧甲基纤维素钠 0.25g 三氯化铝 0.1g 枸橼酸钠 0.25g 纯化水加至
50ml
50ml
50ml
50ml
[制法]
(1)处方1的制法:加液研磨制备。
先将炉甘石、氧化锌置乳钵中,加甘油和适量水研磨成糊状,逐渐加水至全量。
(2)处方2的制法同处方1,羧甲基纤维素钠应先用少量水溶胀后加热溶解,加入前者的糊状物。
(3)处方3的制法是将炉甘石、氧化锌置乳钵中,加甘油和适量水研磨成糊状,加水至全量后再加入三氯化铝
(4)处方4的制法同处方3,但最后加入枸橼酸钠而不是三氯化铝。
2.注意事项
(1)炉甘石与氧化锌为典型的亲水性药物,可以被水润湿,故先加入适量水和甘油研成细腻的糊状,使粉末为水分散,以阻止颗粒的凝聚,振摇时易悬浮。
加水的量以成糊状为宜。
(2)本处方中的炉甘石和氧化锌应研细混合过120目筛。
(3)羧甲基纤维素钠应先用少量水溶胀后,水浴加热至完全溶解成为胶浆后使用。
(4)炉甘石洗剂作为混悬剂若配制不当或助悬剂使用不当,不易保持良好的悬浮状态,且涂用时也会有沙砾感,久贮颗粒易聚结,虽振摇也不易再分散。
改进措施有:①应用高分子物质(如纤维素衍生物)作助悬剂;②用控制絮凝的方法来改进,常采用0.25~0.5mmol/L 的三氯化铝作絮凝剂或采用0.5%枸橼酸钠作反絮凝剂等。
3.质量检查
将配制好的几种炉甘石洗剂分别置于有刻度的具塞量筒中,密塞,用力振摇1min,记录混悬液的开始高度H0,并放置,按照5min、15min、30min、60min分别测定沉降物的高度H,计算各个放置时间的沉降体积比,记入表11-2中。
(二)复方硫洗剂
1.方法步骤
[处方]按下列处方配制复方硫洗剂,见表11-3。
[制法]
(1)处方1的制法:取沉降硫置乳钵中加甘油研匀,缓缓加入硫酸锌水溶液,研匀,然后缓缓加入樟脑醑,边加边研,最后加适量纯化水至全量,研匀即得。
(2)处方2的制法:取沉降硫置乳钵中加甘油和聚山梨酯80研匀,缓缓加入硫酸锌水溶液,研匀,然后缓缓加入樟脑醑,边加边研,最后加适量纯化水至全量,研匀即得。
(3)处方3的制法同2只把聚山梨酯80改为苯扎溴铵溶液即可。
2.注意事项
(1)硫磺为典型的疏水性药物,不被水润湿但能被甘油润湿,故应先加入甘油使之充分分散,便于与其他药物混悬均匀,也可应用聚山梨酯80及5%(ml/ml)苯扎溴铵代替甘油作润湿剂。
(2)硫磺有升华硫、精制硫和沉降硫三种,以沉降硫的颗粒最细,易制得细腻制品,故复方硫洗剂最好选用沉降硫。
(3)硫酸锌水溶液系将硫酸锌溶于12.5ml纯化水中并过滤制得。
本制剂因含有硫酸锌而不能加入软皂作为润湿剂,因二者有可能产生不溶性的二价锌皂。
(4)樟脑醑应以细流缓缓加入水性溶液中并急速搅拌,防止樟脑醑因骤然改变溶媒而析出大颗粒。
樟脑醑中含有乙醇,能使硫磺润湿,故亦可将硫磺先用樟脑醑润湿。
表11-3复方硫洗剂三处方
处方 1 2 3
沉降硫 1.5g 1.5g 1.5g
硫酸锌 1.5g 1.5g 1.5g
樟脑醑12.5ml 12.5ml 12.5ml
甘油5ml 5ml 5ml 聚山梨酯80 0.15ml
5%苯扎溴铵溶液0.2ml 纯化水加至50ml 50ml 50ml
3.质量检查
将装有复方硫洗剂的具塞量筒放置48h使其自然沉降,然后将具塞量筒倒置翻转,并将底部沉降物重新分散所需反转的次数记于表11-4。
若始终未能分散也应记录。
具塞量筒倒置翻转一反一正记为1次。
实验十一混悬剂的制备
实训目的
实训结果
表11-3 炉甘石洗剂的沉降体积比
处方1 处方2 处方3 处方4 5min
15min
30min
30min
表11-4 复方硫洗剂重新分散实验数据
处方1 处方2 处方3 重新分散翻转次数
实训讨论
姓名: 学号: 实验日期: 气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