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地貌矿山地质灾害的特征及防治对策

合集下载

采矿业中的矿山地质灾害与预防措施

采矿业中的矿山地质灾害与预防措施

采矿业中的矿山地质灾害与预防措施矿山地质灾害是指在矿山开发和生产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采矿方法或人为因素等引起的各种灾害。

这些灾害常常给矿山的安全生产带来巨大风险,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本文将探讨矿山地质灾害的种类及其预防措施。

一、矿山地质灾害的种类矿山地质灾害的种类繁多,常见的主要包括塌陷、滑坡、地面下沉和岩爆等。

1. 塌陷塌陷是指地表由于煤层或矿体的破坏引起的下沉或坍塌。

煤层冲击或顶板动力细化会导致这种灾害的发生。

塌陷不仅会破坏矿井设施,还会危及工人的生命安全。

2. 滑坡滑坡是指由于地层结构变形或地质体的滑动而引起的地表移动。

矿山滑坡通常由于采矿活动导致地质体的破坏,增加了滑坡的风险。

滑坡会导致矿山设施被破坏,同时对附近居民和生态环境也会造成危害。

3. 地面下沉地面下沉是指地表在采煤过程中由于煤层坍塌而引起的沉降。

地面下沉是矿山开采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会导致地表结构破坏、地面沉陷、地下水位上升等问题。

4. 岩爆岩爆是指岩石在采矿过程中突然发生爆炸性破裂的现象。

岩爆常常会给矿工造成伤害,同时也会对矿井设施造成严重破坏。

二、矿山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为了减少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包括:1. 加强矿山勘察和监测在矿山开发阶段,必须对地质条件进行详细的勘察和分析。

利用先进的地质探测技术,对矿区进行实时监测,及早发现地质灾害的迹象,为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2. 选择合适的采矿方法根据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采矿方法,以减少煤矿冲击、地下水突涌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采用合适的支护措施,确保矿山的安全稳定。

3. 加强矿山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的矿山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矿山生产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严格执行安全规程,加强对工人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4. 定期检修和加固设施定期对矿井设施进行检修和加固,确保设施的完好和可靠。

同时加强巡检工作,及时发现并修复设施中存在的问题,防止灾害事故的发生。

矿山地质灾害勘查方法与防治措施

矿山地质灾害勘查方法与防治措施

矿山地质灾害勘查方法与防治措施矿山地质灾害是指在开采、运输和利用矿产资源过程中,由于地质构造、地下水、岩层结构、岩石力学性质等因素影响,引起的地质灾害。

矿山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着矿山生产和人员安全,对矿山地质灾害进行勘查和防治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介绍一些矿山地质灾害勘查方法与防治措施。

一、矿山地质灾害勘查方法:1.地质调查:通过对矿山周边的地质构造、岩层结构、地下水等情况进行详细调查,了解矿山周边的地质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后续的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基础数据.2.地震勘查:地震是造成矿山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地震勘查技术对矿山周边地震活动情况进行分析,预测可能发生的地震危险区,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3.地表变形监测:利用遥感技术和地面监测设施对矿山周边地表变形情况进行监测,发现地表变形异常,预警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

4.岩层稳定性分析:通过岩层稳定性分析技术对矿山开采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岩层变形、垮塌等现象进行分析,评估岩层的稳定性,提前采取防治措施。

5.地下水位监测:地下水是矿山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地下水位监测技术对矿山周边地下水位进行监测,预测地下水迁移趋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1.加强矿山排水管理:合理布置矿山排水系统,及时排除地下水,减少地下水引起的地质灾害风险。

2.加强矿山支护工程:对矿山内部岩壁进行支护,采取加固措施,提高岩壁稳定性,减少岩层垮塌风险。

3.严格矿山开采规划:严格按照矿山开采规划进行开采,避免超采或非法采矿行为导致的地质灾害。

4.加强地震监测预警:建立完善的地震监测网络,及时监测地震活动情况,提前预警可能发生的地震灾害。

5.建立完善的矿山安全监管制度:加强矿山安全监管,建立健全的矿山安全管理制度,对矿山地质灾害进行全面监测和防治。

对矿山地质灾害进行勘查和防治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加强勘查,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确保矿山生产和人员安全。

希望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重视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加强安全管理,保障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浅谈矿山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护措施

浅谈矿山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护措施

浅谈矿山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护措施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环境被逐渐破坏,地质灾害时常发生。

我国是矿山地质灾害多发国家之一,其具有种类多、分布广、影响大、潜在灾害隐患突出等特点。

我们必须积极的对矿山地质灾害采取防护措施才能实现矿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保障。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特征防护措施1.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1.1岩土体变形矿山地面和采空区塌陷主要发生在地下以井巷开采的矿山。

在矿山采空区,若保留矿柱不足,或因矿柱受损而失去支撑能力,就会造成地面塌陷。

特别是那些矿体埋藏较浅,产状较平缓的矿区,地面塌陷的现象更为常见。

矿体埋藏相对较深的地下开采矿山,如果不能及时回填和崩落采空区,当其达到一定规模就会产生大面积塌陷。

地面塌陷不仅破坏可耕地资源、建筑物,毁坏道路、水库,还可直接导致矿山某些地下巷道的塌毁,或使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沿塌陷裂缝灌入坑内,造成淹井事故,直至停工停产。

1.2地下水位改变矿坑突水涌水这是最常见的矿山灾害,突发性强、规模大,后果严重。

生产过程中常因对矿坑涌水量估计不足,采掘过程中贯穿透水断层,骤遇蓄水溶洞或暗河,导致地下水或地面水大量涌入,使坑道被泥沙阻塞,机器、人员被泥沙所埋,严重时甚至会使矿山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1.3矿体内因瓦斯爆炸和矿坑火灾这种灾害最常见于煤矿。

由于通风不良,使瓦斯积聚发生爆炸,造成井下作业人员伤亡,矿井被毁;矿坑火灾除见于煤矿外,也见于一些硫化矿床。

因硫化物氧化生热,在热量聚积到一定程度时则发生自燃,引发矿山火灾。

矿山火灾的危害极大,而且还严重损耗地下矿产资源,如有的煤矿在地下已燃烧上百年,其资源损耗量十分巨大,使当地气候发生改变,农作物和树木大量死亡,田地荒芜,环境严重恶化。

地热随着开采深度加大,地热危害不断加剧。

我国已有许多矿山开采深度达到800m以下,矿山因含硫量高,开采深度又大,地温非常高。

矿山地热灾害导致矿工劳动环境恶劣,严重影响了有关矿山的正常生产。

2.矿山地质灾害的特征2.1泥石流在对矿山进行实际开采的工作中,由于矿山的岩体结构较松散,在开采时堆积了大量的碎屑,这样,在雨水的作用下,或者在矿山有积水的情况下,会破坏矿山岩体或碎屑堆积区域的静力平衡,就容易引发泥石流灾害。

矿山地质灾害预防与处理的措施探讨

矿山地质灾害预防与处理的措施探讨

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 矿山地质灾害预防与处理的措施探讨苏晓斌摘要:我国地域广阔,河流众多,是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蓬勃发展,矿产行业不断扩大,矿业公司不得不进行大面积、高强度的矿业作业。

然而,高强度的开采可能导致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

因此,本文将探讨我国矿山地质灾害的预防方法。

关键词:矿山与地质灾害;预防措施;自然灾害预防矿山地质灾害主要分为坍塌、滑坡和泥石流三类。

预防这些灾害不是短期内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是要求知识和技巧的复杂任务。

另外,矿山水文灾害影响广泛,对国土资源和自然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因此,对矿山地质灾害进行成因分析并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和解决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既有利于环境保护,又有利于经济发展。

1 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灾害概述西南地区地质情况十分复杂,具有特殊的岩溶地貌,因此矿山水文地质灾害频繁。

典型特征是活动范围广泛、散布普遍、群发性强、影响范围大等。

西南地区的水文地质灾害类型也较为普遍,如滑动坍塌、滑坡、岩溶地面塌陷、危岩、矿坑内突水以及区域地下水位降低等。

虽然西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有色金属集团公司矿山开发基地之一,但因地质状态复杂,不同矿山开采情况各异,各有色金属集团公司的矿产开发场地也经常出现各类水文地质灾害,这对区域经济深度开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近年来,西南地区矿山开发进一步加速,坍塌、滑动、岩溶地面塌陷、危岩等地质现象广泛出现于矿山内部。

2 地质灾害产生的原因2.1 疏于排水采矿时期对土壤需要实行疏干排放,甚至深降强排。

因此,也产生了大量的水文地质灾害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矿山内突水事件不断出现。

不少矿山的上部覆盖和下伏岩石地层为含水量大的石灰石,尤其是石炭二叠纪煤系的岩石地层。

这些地层不仅在煤系内有含水性极强的岩性地层,而且其下伏为巨厚的奥陶纪灰岩。

在上述矿山中,由于长期采矿的延续,土壤经深降强排,形成了很大的水头差异。

在部分构成断裂带和隔水层的区域,上煤层直接接受着来自下层灰岩地表水的极高孔隙水压,危及矿山生产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矿山地质工程灾害类型与防治措施

矿山地质工程灾害类型与防治措施

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矿山地质工程灾害类型与防治措施吕 愿摘要:矿山地质工程灾害在矿山开发过程不断威胁着工程安全及进度发展,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矿山地质工程灾害类型与防治措施。

本文通过分析地质矿业开发与地质灾害的联系,详细介绍地下水位变化、岩石变形和矿体内引起的地质灾害。

针对不同灾害类型,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矿山;地质工程;灾害类型矿山地质工程灾害是在矿山开发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它不仅对矿山工作人员的安全构成威胁,还可能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环境破坏。

因此,研究和实施有效的矿山地质工程灾害防治措施成为确保矿山开发安全和可持续的重要任务。

1 地质矿业的开发与地质灾害的联系地质矿业开发旨在勘查、开采和利用地下资源,满足人类社会的需求。

其方法包括勘查调查、地质工程设计、开采和加工等环节,涉及大量的地下工程活动和地质改造活动。

由于矿山开发行为对矿山地质环境造成了干扰和改变,常常引发各种严重的地质灾害。

其中,地下水位变化、岩石变形、矿体变化等因素是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原因,给矿山工作和周边环境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矿山地质工程灾害对矿山相关工作人员生命安全、设施设备完整性和生态环境稳定性都造成严重威胁。

地下水突水、岩体滑坡、矿体塌陷等灾害事件可能导致事故、工程停产和环境破坏,对矿山开发的可持续性和经济效益都产生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

因此,深入了解和有效防治矿山地质工程灾害,对确保相关人员生命财产安全、保证矿山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2 矿山地质工程灾害类型2.1 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地质灾害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地质灾害涵盖了多个方面,不仅包括地下水位上升引发的灾害,还包括地下水位下降导致的灾害。

这些灾害对于矿山开发工作和相关人员人身财产安全都存在重大影响。

首先,地下水位上升引发的地质灾害主要出现在采矿过程中。

当企业在采矿过程中打穿地下部分的墙洞时,如果遇到透水断层并贯穿了地下暗河或蓄水溶洞,大量地下暗河水或蓄水溶洞水会迅速通过透水断层涌入开采区域。

矿山地质灾害勘查方法与防治措施

矿山地质灾害勘查方法与防治措施

矿山地质灾害勘查方法与防治措施矿山地质灾害是指煤矿、金矿、铁矿等矿山地下发生的地质灾害,包括矿井冒顶、矿震、瓦斯爆炸、煤与瓦斯突出等。

矿山地质灾害不仅给矿山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更会对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矿山地质灾害的勘查方法与防治措施是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内容。

一、矿山地质灾害勘查方法1. 矿山地质勘查矿山地质勘查是为了解矿床的成因、地质条件、矿床储量和质量等情况,为矿山开采提供地质、水文和地质灾害评价等基本信息。

勘查内容包括地质地貌、矿产资源、构造地质、矿山地质环境等。

2. 矿山地质灾害勘查矿山地质灾害勘查是对矿山地质灾害的评价、预测和解决问题的技术措施。

包括对矿山区域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煤与瓦斯地质灾害调查、矿山地质灾害监测等。

3. 地震地质灾害勘查地震地质灾害勘查是对矿山地震地质环境进行评价和分析,了解地震地质灾害的发生机理、危害方式和程度等。

采用地震地质勘查技术,可以有效地预测地震灾害的发生,为矿山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二、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措施1. 加强矿山地质监测加强煤与瓦斯地质灾害监测,建立矿山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对煤与瓦斯压力、浓度、温度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并采取相应的预警措施。

2. 加强地质灾害预报利用现代地质灾害预报技术,对矿山地质灾害进行预报,提前采取措施减少灾害发生的可能。

3. 加强矿山安全管理加强矿山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制度,加大对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的投入,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4. 加强科学研究加强矿山地质灾害科学研究,推动矿山地质灾害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5.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对矿山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减少地质灾害的可能。

6. 加强安全教育加强对矿工的安全教育,提高矿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从源头上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

结语:矿山地质灾害是矿山生产安全的重大隐患,如何做好矿山地质灾害的勘查与防治工作,是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矿山开采成为了现代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但矿山开采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系列的地质环境问题,如土地沉降、地表塌陷、水土流失、水土污染等问题。

这些问题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以及人类健康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防治尤为重要。

1. 土地沉降和地表塌陷。

矿山开采会导致地下空洞的形成,使得地下水位下降以及土地沉降和地表塌陷现象的出现,这些现象会对周围居民以及基础设施造成严重影响。

2. 水土流失和水土污染。

矿山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坑洞、裸露的土地以及采矿废弃物等,这些物质容易被雨水冲刷到附近的水源、土壤中,导致水土流失和水土污染,破坏地表生态系统,影响人类的健康。

3. 环境噪声和空气污染。

矿山机械设备的运转会产生噪声和挥发出有害气体,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健康。

为了有效防治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对于矿山的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问题,可采用多种手段,如植被恢复、水土保持措施、地质灾害防治等,以恢复生态环境和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

2. 加强对矿山开采的监管,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矿山,应及时进行关停整治。

3. 强化环境保护意识,促进矿山企业的绿色发展,推广矿山环保科技,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4. 加强矿山环境监测和污染防治,采取排污许可制度和质量安全认证制度,提高矿山排放标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通过科技和科学规划,保护好人类的生存环境,同时实现矿山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矿山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预防措施

矿山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预防措施

矿山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预防措施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矿山建设及资源开采的安全要求十分严格,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矿山安全生产法规。

近年来为构建和谐社会,更是把安全生产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确保安全生产。

据统计,矿山重大安全问题,80%来自于地质灾害,认识、了解、掌握、预报地质问题自然成为矿山安全的首要任务。

本文从分析岩体入手,对岩土工程和地质灾害进行分析,通过种种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的规律结合自然科学知识,提出预防和控制措施,确保连续安全的进行工程建设和资源开发。

关键词岩体;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矿业的大力发展为中国成功进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资源保障。

近年来,我国各类矿山建设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开采能力和规模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地质问题也日益突出。

由于对矿山建设工程地质条件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研究,造成投产后每年投入大量资金对矿山工程进行维护和翻修的例子不胜枚举。

因此研究工程地质条件和将要遇到的地质工程问题非常重要。

1岩体的赋存环境和特征研究矿山工程地质,必须首先对岩体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岩体是地质体,它的形成过程延续了漫长的地质年代,在岩体形成和存在的整个地质历史中,它经受着各种地质构造力的作用,因此,即使是相同物质组成的岩体,也会存在差异,这是岩体性质非常复杂的原因。

岩体是非均质各向异性的,这一特点是由于它的形成和存在均受地质构造力作用的结果。

岩体内存在着原始应力场,主要包括重力和地质构造力,重力场是以铅锤应力为主,构造应力场通常以水平应力为主。

岩体内存在着一个裂隙系统。

岩体既是断裂的又是连续的。

当岩体承受的应力超过其强度时,就会使原有的断裂进一步扩展或形成新的断裂,而旧断裂的扩展和新断裂的形成又会导致岩体的应力重新分布。

2矿山建设中经常遇到的工程地质问题矿区采矿后留下了大量的弃土、弃石,雨水冲刷极易发生岩体移动、滑坡、崩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据资料统计分析,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种类的地质灾害在我国发生的比较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