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地质灾害情况反映调查报告

地质灾害情况反映调查报告地质灾害是指各种自然灾害因地质原因引起的灾害,主要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震、火山、岩溶塌陷等。
地质灾害不仅会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还会限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的需求。
因此,对于地质灾害的情况反映调查很重要,这篇文档将介绍该调查报告的情况及其分析。
一、调查背景本次调查由国土资源局主导,旨在掌握全国地质灾害的情况,了解各地发生地质灾害的原因、规模、影响范围、救援措施等方面情况,以为政府制定灾害防治政策和地质灾害预防工作提供有力数据支持。
在调查之前,相关机构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了各种地质灾害信息,制定采访方案,并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实地调查和访谈,同时也结合了一些现有的文献资料,以碎片化数据为参考,旨在全面了解地质灾害的实际情况。
二、调查结果1.各类地质灾害发生频率根据采访结果,可发现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在各地不一。
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西南及西北地区中河谷的解剖坍塌、泥石流、滑坡等灾害高发区,这里地质条件复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差异大,地表沟谷特别密集,地形坡度较大,土壤稳定性低,地表水、地下水对土壤固结性影响大,甚至滑坡、泥石流的灾害致灾因素也是这些地质灾害高发区具备的特征。
而在华北平原和低山区中,地面塌陷和大面积沙尘暴是主要灾害类型。
这些区域土地平坦,河道较少,地下水位下降,地表积水增加,稳定性较差,易产生地面沉降、沙尘暴等地质灾害。
2.地质灾害影响范围调查结果还显示,地质灾害影响范围较广,尤其是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影响更深远,可引发道路封闭、交通中断、山体隔离、民房倾覆等灾难,给当地居民带来生命财产的损失。
同时,地震和火山也可能引发更加严重的灾难,需要防范预案。
3.地质灾害的原因对于地质灾害的原因,我们可以发现制约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是自然环境的影响因素,如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地形等,而人类活动因素是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次要因素,如过度开采地下水、过度砍伐植被、严重的土地利用类型错误等因素。
2023修正版地质灾害调查报告[1]
![2023修正版地质灾害调查报告[1]](https://img.taocdn.com/s3/m/5c16ce46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11.png)
地质灾害调查报告地质灾害调查报告1. 引言地质灾害指的是由于地质因素引起的、给人类和社会带来严重破坏和危害的自然事件。
地质灾害的发生不仅对人类的生命财产构成威胁,还对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本报告对某一地区的地质灾害进行调查,并对该地区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
2. 调查范围和方法本次地质灾害调查的范围为X市某县区,调查时间为X年X月至X年X月。
调查采用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我们对该地区的地质背景、地质构造以及自然环境进行了详细研究和分析;然后,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和地质图等数据,对该地区存在的地质灾害进行了梳理和记录;最后,我们还通过与当地相关部门的合作,收集了该地区的历史地质灾害事件和灾害防治工作的相关信息。
3. 地质灾害概况根据调查结果,该地区存在多种类型的地质灾害,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其中,滑坡是该地区最为普遍的地质灾害类型,由于地质构造以及降雨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多年以来滑坡事件频发,并造成了一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泥石流是另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由于强降雨引发,对下游地区的交通和农田造成了严重影响。
此外,地面塌陷也是该地区的一个潜在威胁,由于该地区地下水丰富,违规水源开采和地下排水等因素容易导致地面塌陷的发生。
4.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在对地质灾害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利用相关数据和模型对该地区的地质灾害风险进行了评估。
评估结果显示,该地区的地质灾害风险较高,特别是在雨季来临时,滑坡和泥石流的风险更加突出。
根据评估结果,我们向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提出以下建议:- 加强地质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及时掌握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潜在风险。
- 制定和完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加强对易发地质灾害区域的管理和整治工作。
- 提高公众的地质灾害认识和应对能力,加强宣传教育,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5. 结论地质灾害是自然环境给人类和社会带来的重要挑战,对于确保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地质灾害情况的调查报告(范本)

关于地质灾害情况的调查报告关于地质灾害情况的调查报告的固体松散物质被启动,直接冲淤×××8组或导致更多地段斜坡变形,危害黄草坝组32户206人、200万元财产安全,系一中型地质灾害隐患点。
1、×××××××××灾情真实存在,系一中型地质灾害隐患点,建议对灾害实施立项,尽快开展前期技术工作。
2、防治工程建议在冲沟沟口开始实施排水沟(排导洪水及携带的固体松散物),依据地形排泄至下游河道,长度约700m。
××××××公司201X年7月8日第四篇:《滑坡地质灾害调查报告》【关于地质灾害情况的调查报告】目录一、滑坡区含水层的含、富水性及隔水层的性质…………19【关于地质灾害情况的调查报告】二、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及动态变化特征………………24 第四章滑坡稳定性分析评价……………………………………… 34【关于地质灾害情况的调查报告】第一节滑坡变形宏观分析…………………………………………34兴山县金乐滑坡勘查是兴山县境内一个特大型滑坡勘查工程项目,也是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应急抢险实施项目之一。
为贯彻国务院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201X年10月三期蓄水(坝前水位156m)和201X年汛后四期蓄水(坝前水位175m)必须防治的中期规划的指示,201X年3月8日,受湖北省地质灾害防治中心“关于委托承担三峡库区湖北省兴山县金乐滑坡勘查工作的函”(鄂地灾防函[201X]4号)的委托,湖北省鄂西地质工程勘察院承担“兴山县金乐滑坡勘查”任务。
地质灾害防治调查报告

地质灾害防治调查报告
一、引言
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
生态环境等方面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地质灾害的分布、
发展趋势和防治对策,我们开展了此次地质灾害防治调查报告。
二、调查区域概况
本次调查覆盖了XXX省XXX市范围,总面积约XXX平方公里,
主要涉及XXX山脉、XXX河流等地质环境。
该地区地势复杂,地质
构造活跃,容易发生各类地质灾害。
三、地质灾害分布调查
通过实地考察和航拍调查,我们发现了该地区多处存在地质灾害隐患。
其中,山体滑坡、地面塌陷、泥石流等现象较为突出,给当地居
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潜在的威胁。
四、地质灾害成因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认为该地区地质灾害主要由地质构造、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其中,山体工程开挖、水土流失、强降雨等因素直接导致了地质灾害的频发。
五、地质灾害防治建议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我们提出了以下防治建议:加强地质监测预警机制建设,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加大科研力度,深入挖掘地质灾害成因,提高全社会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六、结论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自然灾害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预防和治理。
我们将继续深入调查研究,为有效防范和减轻地质灾害风险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至此,本次地质灾害防治调查报告完毕。
愿我们的工作能为地质灾害防治事业做出积极贡献,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感谢您的阅读。
地质灾害调查报告【最新4篇】

地质灾害调查报告【最新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地质灾害调查报告【最新4篇】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
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地质灾害调查报告地质灾害是指地球自然环境中由于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威胁和危害的现象。
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多种形式,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报告对某地区的地质灾害进行了调查分析,旨在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制定防灾减灾措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一、地质灾害概况。
本次调查地区位于山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势起伏较大,降雨量较大,多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在过去十年中,该地区发生了多起地质灾害事件,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也造成了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二、地质灾害成因分析。
1. 地质构造因素,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存在多条断裂带和褶皱带,地层岩性较为松软,易发生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2. 气候因素,该地区降雨量较大,雨水渗透地层,增加了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尤其是泥石流等灾害。
3. 人类活动因素,该地区大量的人类活动,如采矿、开发建设等,破坏了地质环境的平衡,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发生。
三、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1. 加强监测预警,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实时监测,提前预警,减少灾害损失。
2. 加强科学规划,在土地利用规划中,严格控制地质灾害隐患区的开发建设,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3.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增强自救互救能力。
4. 加强应急救援,建立健全的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四、结语。
地质灾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政府、科研机构、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通过本次调查报告,我们对该地区地质灾害的成因和防治对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相关部门能够根据报告提出的建议,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推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更大进展。
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地质灾害调查报告地质灾害调查报告一、引言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条件或人类活动引发的自然灾害事件,包括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
为了深入了解地质灾害的发生原因和影响范围,我们进行了一次地质灾害调查。
二、调查地点本次调查选择了位于山区的某县城作为调查地点。
该县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地质灾害频发,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和财产造成了严重影响。
三、地质灾害类型及影响1. 地震该地区位于地震活动带上,地震频繁。
过去十年内,该县发生了多次地震,其中最大的一次达到了6.5级。
地震造成了房屋倒塌、道路损毁等严重后果,给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巨大困扰。
2. 山体滑坡由于地质条件复杂,该县山体滑坡频发。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了多个山体滑坡的迹象,其中一次滑坡导致了一座村庄被掩埋,造成了多人死亡。
山体滑坡还引发了河道堵塞,导致了泥石流的发生。
3. 泥石流由于山体滑坡和降雨等因素的影响,该县泥石流频发。
泥石流造成了道路中断、农田被毁等严重后果,给当地农民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影响。
四、地质灾害的原因1. 自然因素该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地震活动频繁,地震是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该地区山体陡峭,土壤贫瘠,易发生山体滑坡和泥石流。
2.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也是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
该县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房屋建设在地质条件较差的地区,增加了地震和山体滑坡的风险。
此外,乱砍滥伐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导致了植被减少,增加了泥石流的发生概率。
五、应对策略1. 地震加强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居民的地震意识,加强地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能力。
此外,对于地震易发区的建筑物,应加强抗震设计和建设,确保居民的人身安全。
2. 山体滑坡加强对山体滑坡的监测和预警,及时疏散人员,减少人员伤亡。
对于易发滑坡的区域,应限制建设活动,避免进一步加剧滑坡风险。
3. 泥石流加强对泥石流的监测和预警,及时疏散人员,减少人员伤亡。
对于易发泥石流的区域,应加强植被恢复和保护,减少泥石流的发生概率。
周边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周边地质灾害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本次地质灾害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周边地区的地质灾害情况,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帮助减少地质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损害。
二、调查方法本次地质灾害调查主要采用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相结合的方法。
实地调查包括走访相关地区和人员、查看地质灾害点,了解当地居民对地质灾害的感受和应对措施等。
资料收集主要从国家地质灾害防治部门、相关科研机构和地方政府的报告、统计数据中获取。
三、调查结果1.地震从资料收集和走访中了解到,周边地区地震频发。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过去10年内,该地区发生了多次地震,其中有两次达到了5级以上。
当地居民普遍认为地震是最令人担忧的地质灾害,他们也注意到近年来地震的频率有所增加。
地方政府在地震预警和应急救援方面加强了力度,但救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2.泥石流根据实地调查,周边地区有多处泥石流易发区,其中一些地区曾经发生过泥石流灾害。
泥石流的主要原因是降雨量过大和地形复杂,土石流易发区主要集中在山区。
居民普遍认识到泥石流的危害性,并采取了一些防范措施,如修筑护堤、加固房屋以及制定撤离方案等。
然而仍然有一些居民因为信息不足或资源有限而无法应对泥石流灾害。
3.地质滑坡地质滑坡是该地区的另一个常见地质灾害。
资料显示,周边地区的地质滑坡频率逐年上升。
地方政府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安置点的选址和房屋结构的加固,来减少滑坡对居民生命财产的威胁。
然而,该地区仍然有一些农村地区因缺乏经济和技术支持而无法进行有效的防范。
四、建议1.在地震预警和应急救援方面加强投入,提高地方政府的救援能力,更好地保护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2.加大对泥石流易发区的监测力度,提前预警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泥石流灾害发生。
3.给予经济和技术支持,帮助那些无力应对地质滑坡的农村地区,加强滑坡防范意识和能力。
4.加强地质灾害知识普及,提高居民的自救能力和应对意识,减少地质灾害对人民群众的危害。
五、总结本次地质灾害调查表明,周边地区存在较大的地震、泥石流和地质滑坡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灾害调查报告提交单位:提交时间:2015 年12 月目录0 前言 (3)1 基本灾情 (3)2 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条件. (3)2.1 自然地理条件. (3)2.2 水文气象条件. (3)2.3 地形地貌 (4)2.4 地层岩性 (4)2.5 地质构造 (5)2.6 工程地质条件. (5)2.7 水文地质条件. (5)2.8 区域地壳稳定性. (6)3 地质灾害类型、特征及成因分析. (6)3.1 灾害规模、特征. (6)3.2 地质灾害成因分析. (6)4 地质灾害现状危害及发展趋势. (8)5 已采取的应急防治措施及防治效果. (8)5.1 已采取的应急防治措施. (8)5.2 防治效果及存在问题. (8)6 今后的防治工作建议. (8)7 应急调查准备和安全问题. (8)0前言1基本灾情2014年9月2日13时19分,位于长江一级支流青干河支流锣鼓洞河左岸的杉树槽发生重大岩体滑坡。
初步估算,滑坡体总面积3万m2,估计总方量约80万m3。
滑坡地点位于秭归县沙镇溪镇三星店村2组、3组交界处,距离青干河河口约 5.15 km。
滑坡导致G348国道约200m损毁中断,大岭电站3栋房屋被掩埋,损毁柑橘园约60亩,损毁镇村公路2条450m,16个村(居委会)133个供电台区全部停止供电,紧急转移撤离沙镇溪初级中学师生、当地村民、电站职工家属共计953人,估算直接经济损失3220万元。
2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条件2.9自然地理条件秭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长江西陵峡两岸,三峡工程坝上库首。
地理坐标为东经110°18'~111°0',北纬30°38'~31°11'。
东与宜昌市夷陵区(原宜昌县)的三斗坪、太平溪、邓村交界,南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榔坪、贺家坪接壤,西临巴东县的信陵、平阳坝、茶店子,北接兴山县的峡口、高桥。
县境东起茅坪新集镇凤凰山(新县城所在地),西止磨坪乡凉风台,南起杨林桥镇向王山,北止水田坝乡懒板凳垭。
县境东西最大横距离66.1 公里,南北最大纵距离60.6 公里。
秭归县版图面积2427 平方公里。
据2010 年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秭归县国土实际总面积22.74万公顷。
本次调查的杉树槽滑坡位于秭归中部的沙镇西镇流锣鼓洞河左岸。
2.10水文气象条件滑坡区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7~19℃,多年平均降雨量 1 493.2 mm.降雨具时段和频度相对集中的特点,雨季多暴雨,一日最大降雨量达358 mm.年降雨量由南向北、从低到高,逐渐增多,一般年降雨量950~1 590mm.降雨日数与降雨量分布基本一致,大部分地区为120~159 d,个别高山地区达200 d以上.降雨主要集中在4~10月,月平均降雨量150~457.6 mm,多暴雨,最大日降雨量358.0 mm;日降雨量达50~100mm的暴雨4~10月均有发生,100mm以上的暴雨主要集中在6、7月,年平均频次3~4次。
滑坡前缘为长江二级支流锣鼓洞河,在沙镇溪镇陕西营汇入青干河,3全长约5 km,流量季节性明显,年平均流量约8 m /s。
2.11地形地貌秭归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东段为黄陵背斜,西段为秭归向斜,属长江三峡山地地貌。
长江由西向东将县境分为南、北两部分,江北北高南低,江南南高北低,呈盆地地形。
境内山脉为巫山余脉,最高点云台荒海拔2057 米,最低点茅坪河口海拔40 米。
县境内群山相峙,多为南北走向,形成秭归县广大起伏的山岗丘陵和纵横交错的河谷地带。
由于长江水系,地面切割较深,大片平地少,多为分散河谷阶地,槽冲小坝,梯田坡地。
杉树槽滑坡位于锣鼓洞河左岸一走向北动的山脊南东侧,属侵蚀构造中低山峡谷地貌。
滑坡为顺向斜坡,斜坡走向北东8°~10°,倾向锣鼓洞河,斜坡顶部高程450~500 m,斜坡前缘直抵锣鼓洞河河床,河床高程175 m.斜坡总体平直完整,一般坡度18°~21°,前部较陡,约为30°,滑坡区域南侧为山脊,该山脊平面形态呈近三角形,两侧为陡崖,由山脊往南北两侧分别是大岭西南滑坡和杉树槽滑坡,由陡转缓,杉树槽滑坡就处在该山脊往北东方向的陡缓交界处.杉树槽滑坡南侧陡崖走向108°,崖顶高程280 m,长224 m,区内冲沟一般发育,滑坡区前缘为陡崖,基岩大面积出露,使滑坡具备两面临空的条件。
2.12地层岩性滑坡区主要出露侏罗系下统聂家山组(J2q)地层,第四系主要为残坡积层(Q4el+dl),崩坡积层(Q4col+dl ),冲洪积层(Q4al+dl)。
聂家山组(J2n):上部以紫红色夹黄灰色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及长石石英砂岩为主;下部为紫红色(或绿黄色)泥质粉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夹沙质页岩。
岩层产状总体为120°~125°∠19°~21°。
残坡积层(Q4el+dl):粉砂质粘土夹碎石,灰黄色,碎石成分主要为砂岩。
该层在大岭不稳定斜坡中前部及南北部有初露,厚度0~5m。
崩坡积层(Q4col+dl):碎块石夹粉砂质粘土,灰色,碎块石成分主要为砂岩。
主要分布于大岭不稳定斜坡两侧陡壁下部,厚度0~6m。
冲洪积层(Q4al+dl):卵石夹中粗砂,多分布于高程175m一下,厚度1~5m。
2.13地质构造滑坡位于秭归向斜西南边缘,为新华夏构造体系鄂西隆起带北端和淮阳山字型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
主要构造行迹受秭归向斜、北北东向兴山断裂带影响。
滑坡为单斜构造顺向坡,岩层产状为122°∠18°,据调查,滑坡区地层软硬相间,层间剪切带发育,裂隙较发育,这对滑坡体的滑动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2.14工程地质条件2.15水文地质条件地表水:所处斜坡范围内发育有两条冲沟,分别位于大岭不稳定斜坡两端,其流量动态变化大,枯水季节流量较小或干涸,雨季流量较大,具有暴涨暴落的山区溪流特征。
地下水:滑坡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根据含水介质不同可分为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类。
上覆残坡积层土体透水性较好,含水性差,通常不含水或季节性含水,主要以上层滞水的形式赋存。
孔隙水接受大气降雨补给后迅速向深部渗透,补给基岩裂隙水,长石石英砂岩构造裂隙发育,易于水体下渗,含水性较差,为强透水层弱含水层。
泥质粉砂岩裂隙发育多为储水构造,该层岩石相对较软弱,遇水易软化,含水性中等,为含水透水层。
下部沙质页岩,岩性坚硬,岩体完整性较好,构成隔水底板,为隔水层。
地下水最终沿隔水底板径流流入锣鼓洞。
2.16区域地壳稳定性3地质灾害类型、特征及成因分析3.3灾害规模、特征滑坡为顺层滑坡,空间形态为舌型,以后缘陡坎、右壁陡坎、左侧冲沟和前缘堆积体构成滑坡边界,滑坡前缘长150m,后缘长50m,前后缘间斜距约350m。
滑坡南侧即为右壁陡坎,以基岩露头为主,局部可见少量崩塌堆积体,其他部分以滑坡地貌为主。
滑坡总体以岩质滑坡为主,南西侧为岩质滑坡,滑距170m,4m2,体积约28.7*104m3,并牵引北侧发生岩土混合型厚度23.5m,面积0.89*104m3,总体积约40.1*104m3,属滑坡,滑距5~15m,平均厚度5m,体积约13.4*10中型滑坡。
滑坡坡度总体约20°,前缘较陡可达35°,主滑方向在滑坡后缘为108°,随着往前缘山脊的滑动而逐渐变为90°。
3.4地质灾害成因分析滑坡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既有外部诱发因素,又有内部的自身因素。
1)地貌条件滑坡发生于两面临空的斜坡部位,斜坡北东方向绵延较长外,西南侧为一陡崖,因其切割斜坡,以致西南方向无侧向约束,南侧为锣鼓洞河,这为滑坡的发生提供了有利地形,并且该地形在降雨时,易导致地面径流沿陡崖处汇水,源源不断补给滑坡地下水。
2)地层岩性滑坡基岩地层为侏罗系下统聂家山组(J2n),地层,泥质砂岩夹粉砂质泥岩,呈软硬相间分布,砂岩层较厚,泥岩层较薄,易风化且遇水软化.3)构造条件杉树槽滑坡部位为单斜构造,顺向坡,岩层产状为122°∠18°,整体倾向锣鼓洞河,前缘以及西南侧为陡崖,经实地走访调查测得若干组节理裂隙,得知滑坡区的三组优势节理为:92°∠80°,22°∠78°,113°∠29°,倾向多近似垂直或平行岩层产状,倾角均大于自然边坡倾角,因此该切割体利于滑坡滑动。
4)诱发因素滑坡发生的诱发因素有很多,但是结合现场调查和走访,认为对于杉树槽滑坡可能的诱发因素为三峡水库蓄水和持续强降雨,为便于分析,现将秭归县沙镇溪镇2014年8月1日至滑坡发生时的9月2日期间降雨以及库水位数据表示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可知,滑坡发生时(2014年9月2日)库水位正处于上升阶段,即从8月27日~9月2日的7 d时间上升了8 m,平均1.1 m/d。
其次,从8月27日~9月2日沙镇溪镇发生持续强降雨,其中9月2日,即滑坡发生当天降雨量达到96.5 mm,属于暴雨等级。
由于缺少专业的监测资料,只能通过调查走访获取相关信息,此滑坡多年未发生滑动,因此与水库水位变化关系不大,而滑坡发生后滑坡后缘基岩裂隙水流渗出,并且其后缘右侧公路在降雨时可汇聚地表水流,同样,由于滑坡区地形地貌的特征有利于汇聚地表水流,而且滑坡区节理裂隙发育,地表水不断补给裂隙水,随着裂隙水的不断人渗,软弱岩层持续被软化,在发生持续暴雨时,基岩裂隙水趋于饱和,形成巨大静水压力,滑坡随之发生,因此降雨是滑坡发生的主要诱因。
4地质灾害现状危害及发展趋势滑坡导致G348国道约200m损毁中断,大岭电站3栋房屋被掩埋,损毁柑橘园约60亩,损毁镇村公路2条450m,16个村(居委会)133个供电台区全部停止供电,紧急转移撤离沙镇溪初级中学师生、当地村民、电站职工家属共计953人,估算直接经济损失3220万元。
滑坡发生之后,由于产生了新的临空面,对周边岩质边坡稳定性将有较大影响,应加强监测,避免二次灾害。
5已采取的应急防治措施及防治效果2.17已采取的应急防治措施2.18防治效果及存在问题6今后的防治工作建议7应急调查准备和安全问题3.5调查装备和工具序号类别名称数量备注激光测距仪 2 12 罗盘 23 测量仪器手持GPS 24 皮尺 15 卷尺 1野外手图 2 67 野簿(铅笔、橡皮) 2记录8 相机 19 笔记本电脑 1北斗双模手持机 1 10通信11 对讲机 112 图帕斯望远镜 113 铁锹 114 铁锤 2实用工具小刀具 6打火机62.19保障物资(1)药品:携带野外急救包一套,急救包包含物品:急救毯、卡扣式止血带、安全别针、三角巾(无纺布)、医用弹性绷带、医用脱脂纱布、碘伏棉棒、创可贴、医用胶带(无纺布基材)、手电筒、一次性使用橡胶检查手套、清洁湿巾、密封袋、急救手册、急救毯、卡扣式止血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