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胚胎学 第七章 鱼类的发生
组织胚胎学复习题

《组织胚胎学》思考题绪论第一章基本组织第一节上皮组织一、名词解释1、组织学2、胚胎学3、单层柱状上皮4、复层扁平上皮5、变移上皮6、微绒毛7、连接复合体8、基膜9、腺上皮10、杯状细胞二、问答题:1、了解组织胚胎学的主要分科和常用的研究方法。
2、组织胚胎学与其他学科及水产养殖业的关系如何?3、被覆上皮的一般特征是什么?4、简述被覆上皮的种类、结构特点及功能。
5、试述被覆上皮细胞三个面的特殊结构与功能。
6、了解腺上皮的发生和腺体的主要类型。
7、多细胞腺包括哪些主要结构?8、简述内、外分泌腺的分泌方式。
第二节结缔组织一、名词解释:1、成纤维细胞2、软骨膜3、同族细胞群4、骨板5、伏克曼氏管6、哈佛氏系统;7、血小板、血栓细胞(比较);8、红血球(高、低等动物的形态比较)二、问答题:1、结缔组织的一般特征是什么?试与被覆上皮的特征进行比较。
2、试述疏松结缔组织的组成、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3、简述软骨组织的种类及软骨的生长方式。
4、试述骨密质的营养运输系统(包括结构与营养运输管道)。
5、简述鱼类支持组织的特点。
6、试述高等脊椎动物血液的组成、结构及各组分的功能。
第三节肌组织一、名词解释:1、骨骼肌的共质体2、肌节3、肌浆网4、骨骼肌的三联体5、心肌的合胞体6、闰盘二、问答题:1、肌组织的一般特征是什么?2、试述骨骼肌肌原纤维的显微与超微结构。
3、列表比较平滑肌、骨骼肌、心肌形态、结构与功能上的异同点。
第四节神经组织一、名词解释:1、神经元2、神经原纤维3、尼氏体4、有髓神经纤维5、髓鞘6、郎飞氏结7、感受器8、效应器9、突触二、问答题:1、神经组织的一般特征是什么?2、根据神经元突起的数目和神经元的功能,神经元各可分为哪几种类型?3、试述化学性突触的结构与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及特点。
4、了解神经纤维与神经末梢的主要类型。
5、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在构造上及功能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6、简述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中神经胶质细胞的种类及功能。
鱼类的繁殖和生命周期

水草丰茂的水域。
求偶行为
02
部分鱼类会通过特定的求偶行为吸引异性,如展示鲜艳的色彩
、发出特定的声音等。
繁殖季节
03
鱼类的繁殖季节通常与水温、光照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亲代抚育行为及其意义
亲代保护
部分鱼类在产卵后会留在产卵场保护卵和幼鱼,避免其受到天敌 的捕食。
营养供给
有些鱼类在幼鱼孵化后,亲鱼会提供一段时间的营养供给,如分泌 乳汁等。
提供营养和氧气。
繁殖优势
卵胎生鱼类的繁殖方式具有较高 的适应性,可以在各种环境条件
下进行繁殖。
不同繁殖方式的比较
繁殖效率
卵生鱼类的繁殖效率较高,一次可产大量卵;胎生鱼类和 卵胎生鱼类的繁殖效率相对较低。
受精方式
卵生鱼类采用体外受精方式;胎生鱼类和卵胎生鱼类采用 体内受精方式。
仔鱼成活率
胎生鱼类和卵胎生鱼类的仔鱼成活率较高;而卵生鱼类的 仔鱼成活率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
水质净化
部分鱼类滤食水中的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有助于净化水质。
生物多样性维护
鱼类作为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具有不 可替代的作用。
人类活动对鱼类生命周期的影响
过度捕捞
过度捕捞导致鱼类种群 数量减少,甚至濒临灭 绝,破坏生态平衡。
水域污染
工业废水、农药和化肥 等污染物排入水域,对 鱼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严 重影响。
产卵场所
多选择水流较缓、水草茂盛或石砾、树根较多的地方 作为产卵场所。
卵的性质
卵黄含量丰富,呈圆球形或椭球形,具有粘性或附着 性,可附着在水草、石砾等物体上。
胎生鱼类繁殖方式
体内受精
雌鱼在体内与雄鱼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受精卵在雌鱼体内发育成仔鱼后产出。
6第六章 2鲢鱼的胚胎发育-

24. 心脏出现期(20︰35ˊ)
在脊索前,卵黄囊的前上方,细胞排 列呈串,即心脏原基。背鳍出现,脑胫 扩大。体节28~29对。尾与胚体长轴成 钝角。
侧面观
背面观
25. 心跳期(25︰15ˊ) 心脏位于卵黄囊头端脊索前下方,呈
管状,开始时作微弱的搏动,继而加强。
26. 出膜前期(28︰15ˊ) 尾略向背方举起,胚胎在卵膜内转动。
一致,故大小不十分整齐。
9. 分裂后期 分裂球越分越小,形成多细胞胚体。
10. 囊胚早期(2︰27ˊ) 分裂球很小,细胞界限不清楚,由很多
分裂球组成的囊胚层高举在卵黄上。
11. 囊胚中期(3︰00ˊ) 囊胚层较囊胚早期为低,已看不清细胞
界限,解剖观察可见到囊胚腔。
12. 囊胚晚期(5︰30ˊ) 囊胚表面细胞向卵黄部分下包,约占整
27个时期
1. 刚受精卵 卵质分布较均匀,极性不明显
2. 胚盘隆起( 30ˊ ) 原生质集中于卵的动物极,形成 隆起的胚盘
3. 2细胞期(1︰00ˊ) 胚盘经裂为2个大小相等的分裂球
4. 4细胞期(1︰10ˊ) 分裂球再次经裂,分裂沟与第一次垂直, 形成4个大小相等的分裂球
5. 8细胞期(1︰20ˊ) 有两个经裂面,且与第一次分裂面平行,
眼球色素增多而使眼变黑,在胸鳍 之后可见一长椭圆形的鳔,胸鳍扇状, 伸向身体两侧。这时,已能平衡游泳。 体节46~48对。
32. 肠管建成期(125︰35ˊ)
身体上色素增多,鳃盖形成,肠管 直且贯通,能主动摄食。鳔充气扩大如 球状,运动能力很强,可作长时间游泳, 不再停留水底。
作业题
1、简述鱼类个体发育的分期及各期特点。 2、什么是孵化? 3、简要说明鱼类胚胎的六个阶段、27个
(形态学)鱼类学第七章

第七章 循环系统
第三节 动脉和静脉 鱼类的血管可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鱼类的血管可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 二、动脉 – 微血管网 – 又称毛细血血管中的血液与组 织间进行各种物质的交换。
第七章 循环系统
第三节 动脉和静脉 鱼类的血管可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鱼类的血管可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 二、静脉 引导身体各部微血管中的血液回到心脏的血管称 为静脉。大多数的静脉和动脉相对平行分布。静 脉管壁不及动脉厚缺乏弹性,但管径较厚。
第七章 循环系统
第五节 造血器官 鱼类的血球可以在不同的器官内形成。 鱼类的血球可以在不同的器官内形成。 早期胚胎阶段-- --血管能形成血球 早期胚胎阶段--血管能形成血球 成体阶段--形成了造血中心,是一些淋巴髓质组织。 --形成了造血中心 成体阶段--形成了造血中心,是一些淋巴髓质组织。 各种鱼类,最重要的造血中心就是脾脏。 各种鱼类,最重要的造血中心就是脾脏。
第四节 淋巴和淋巴管 – 淋巴
淋巴为无色透明的液体组织,充满于淋巴管内。淋 巴系统的主要作用是供给细胞的营养及清除废物, 同时对幼鱼骨骼的发育有辅助作用。 淋巴的成份与血浆相似,但没有红血球、白血球, 也无血液蛋白质。
第七章 循环系统
第四节 淋巴和淋巴管 – 淋巴管
淋巴液所流经的管道为淋巴管。淋巴管并不组成 闭锁的循环,而是由小到大似树枝状排列,毛细淋 巴管相互交叉,大的淋巴管常与静脉平行,最后开 口于静脉管中。
第七章 循环系统
第二节 心脏
鱼类的动脉圆锥是主动脉在围绕动脉圆锥半月瓣处 所形成的膨大部分,能产生独立的心搏节律,里面 有纵行排列的瓣膜,称为半月瓣。动脉圆锥的前方 为动脉干,或称腹侧主动脉,是动脉血管的始端。 真骨鱼类在腹侧主动脉开始处膨大成球状结构,称 为动脉球。它不是心脏的一部分,没有节律的搏动。
水产动物组织胚胎学

水产动物组织胚胎学1、胰岛:为胰腺的内分泌部,是一些大小不等、形状不定的细胞团,象小岛一样散布在外分泌部之间;周围包绕有结缔组织和丰富的毛细血管,便于细胞分泌物进入血液;胰岛细胞可分甲、乙、丙、丁四种类型,其中甲细胞分泌高血糖素(促进糖原分解,提高血糖水平),乙细胞分泌胰岛素(合成糖原,降低血糖水平),两者共同调节血糖代谢。
2、产卵板:鱼类卵巢表面的白膜向卵巢内部伸进许多由结缔组织纤维、毛细血管和生殖上皮组成的板层状结构,它们是产生卵子的地方,称为产卵板。
3、闰盘:在心肌纤维上,每隔一定距离就有染色较深的、呈阶梯状的横线,称为闰盘;它是心肌细胞的分界线,此处有中间连接、桥粒、缝隙连接和相嵌连接;功能:加强心肌细胞之间的接触,传递收缩兴奋,有利心肌的快速同步收缩。
4、原肠作用:一切多细胞动物,继囊胚之后进一步发育,胚胎细胞进行有规律的迁移、排列和分化,向内形成内、中胚层,向外形成外胚层,这种形成胚层的过程称为原肠作用。
它以内、外胚层的形成为开端。
以中胚层的形成为告终。
它是胚胎发育中从量变到质变的重要阶段,胚层的出现为形成各种组织器官奠定了物质基础。
5、胚盾:在鱼类原肠作用过程中,从背唇处卷入的囊胚层细胞不断增多,结果在背唇的前方集中形成一加厚的盾形隆起,称为胚盾,随内卷的进行,胚盾不断向前伸长,胚盾的长轴就是胚胎的主轴。
6、肝小叶:为肝脏的基本组织结构;呈多角棱柱状,由肝脏表面的结缔组织伸入肝实质内分隔形成;其中央的血管称为中央静脉;从中央静脉向四周呈放射状排列的为肝细胞索;肝细胞索之间的间隙为肝静脉窦;相邻的肝细胞之间的小间隙为胆小管。
7、肌节:是横纹肌结构与功能(收缩)的基本单位,指位于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它们重复排列构成每条肌原纤维,一个肌节包括:1/2I带+A带+1/2 I带,舒张时长度为2 .3um。
8、突触:指两个神经元之间相联系的特殊接触点;光镜下,它为一个神经元轴突的末梢失去髓鞘后膨大成扣结状与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突起相接触的地方;电镜下可见它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
水产动物组织胚胎学

1、胰岛:为胰腺的内分泌部,是一些大小不等、形状不定的细胞团,象小岛一样散布在外分泌部之间;周围包绕有结缔组织和丰富的毛细血管,便于细胞分泌物进入血液;胰岛细胞可分甲、乙、丙、丁四种类型,其中甲细胞分泌高血糖素(促进糖原分解,提高血糖水平),乙细胞分泌胰岛素(合成糖原,降低血糖水平),两者共同调节血糖代谢。
2、产卵板:鱼类卵巢表面的白膜向卵巢内部伸进许多由结缔组织纤维、毛细血管和生殖上皮组成的板层状结构,它们是产生卵子的地方,称为产卵板。
3、闰盘:在心肌纤维上,每隔一定距离就有染色较深的、呈阶梯状的横线,称为闰盘;它是心肌细胞的分界线,此处有中间连接、桥粒、缝隙连接和相嵌连接;功能:加强心肌细胞之间的接触,传递收缩兴奋,有利心肌的快速同步收缩。
4、原肠作用:一切多细胞动物,继囊胚之后进一步发育,胚胎细胞进行有规律的迁移、排列和分化,向内形成内、中胚层,向外形成外胚层,这种形成胚层的过程称为原肠作用。
它以内、外胚层的形成为开端。
以中胚层的形成为告终。
它是胚胎发育中从量变到质变的重要阶段,胚层的出现为形成各种组织器官奠定了物质基础。
5、胚盾:在鱼类原肠作用过程中,从背唇处卷入的囊胚层细胞不断增多,结果在背唇的前方集中形成一加厚的盾形隆起,称为胚盾,随内卷的进行,胚盾不断向前伸长,胚盾的长轴就是胚胎的主轴。
6、肝小叶:为肝脏的基本组织结构;呈多角棱柱状,由肝脏表面的结缔组织伸入肝实质内分隔形成;其中央的血管称为中央静脉;从中央静脉向四周呈放射状排列的为肝细胞索;肝细胞索之间的间隙为肝静脉窦;相邻的肝细胞之间的小间隙为胆小管。
7、肌节:是横纹肌结构与功能(收缩)的基本单位,指位于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它们重复排列构成每条肌原纤维,一个肌节包括:1/2I带+A带+1/2 I带,舒张时长度为2 .3um。
8、突触:指两个神经元之间相联系的特殊接触点;光镜下,它为一个神经元轴突的末梢失去髓鞘后膨大成扣结状与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突起相接触的地方;电镜下可见它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
水产动物组织胚胎学

1、胰岛:为胰腺的内分泌部,是一些大小不等、形状不定的细胞团,象小岛一样散布在外分泌部之间;周围包绕有结缔组织和丰富的毛细血管,便于细胞分泌物进入血液;胰岛细胞可分甲、乙、丙、丁四种类型,其中甲细胞分泌高血糖素(促进糖原分解,提高血糖水平),乙细胞分泌胰岛素(合成糖原,降低血糖水平),两者共同调节血糖代谢。
2、产卵板:鱼类卵巢表面的白膜向卵巢内部伸进许多由结缔组织纤维、毛细血管和生殖上皮组成的板层状结构,它们是产生卵子的地方,称为产卵板。
3、闰盘:在心肌纤维上,每隔一定距离就有染色较深的、呈阶梯状的横线,称为闰盘;它是心肌细胞的分界线,此处有中间连接、桥粒、缝隙连接和相嵌连接;功能:加强心肌细胞之间的接触,传递收缩兴奋,有利心肌的快速同步收缩。
4、原肠作用:一切多细胞动物,继囊胚之后进一步发育,胚胎细胞进行有规律的迁移、排列和分化,向内形成内、中胚层,向外形成外胚层,这种形成胚层的过程称为原肠作用。
它以内、外胚层的形成为开端。
以中胚层的形成为告终。
它是胚胎发育中从量变到质变的重要阶段,胚层的出现为形成各种组织器官奠定了物质基础。
5、胚盾:在鱼类原肠作用过程中,从背唇处卷入的囊胚层细胞不断增多,结果在背唇的前方集中形成一加厚的盾形隆起,称为胚盾,随内卷的进行,胚盾不断向前伸长,胚盾的长轴就是胚胎的主轴。
6、肝小叶:为肝脏的基本组织结构;呈多角棱柱状,由肝脏表面的结缔组织伸入肝实质内分隔形成;其中央的血管称为中央静脉;从中央静脉向四周呈放射状排列的为肝细胞索;肝细胞索之间的间隙为肝静脉窦;相邻的肝细胞之间的小间隙为胆小管。
7、肌节:是横纹肌结构与功能(收缩)的基本单位,指位于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它们重复排列构成每条肌原纤维,一个肌节包括:1/2 I带+A带+1/2 I带,舒张时长度为2 .3um。
8、突触:指两个神经元之间相联系的特殊接触点;光镜下,它为一个神经元轴突的末梢失去髓鞘后膨大成扣结状与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突起相接触的地方;电镜下可见它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
《水产动物组织胚胎学》复习提纲

《水产动物组织胚胎学》复习提纲第一章基本组织第一节上皮组织一、被覆上皮:1、被覆上皮的一般特征:6个方面2、种类①单层上皮:四种②复层上皮:主要两种3、各个面的特殊结构:游离面——细胞衣、微绒毛、纤毛、微皱襞侧面——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缝隙连接、相嵌连接,连接复合体定义基底面——基膜、半桥粒、质膜内陷,基膜定义二、腺上皮:1、种类①单细胞腺——代表:杯状细胞(分泌方式)②多细胞腺——包括外分泌腺和分泌腺2、分泌方式①外分泌腺的分泌方式—局部分泌型、顶浆分泌型、全浆分泌型②内分泌腺的分泌方式—局部分泌型第二节结缔组织一、一般特征:6个方面(与被覆上皮的一般特征做比较)二、疏松结缔组织的组成、结构及主要功能:1、主要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2、主要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浆细胞等的主要功能三、软骨组织:1、种类——透明软骨、弹性软骨、纤维软骨2、结构——软骨细胞:位于软骨陷窝内,可形成同族细胞群3、软骨膜的构成、软骨的生长方式:两种四、骨组织:1、骨细胞——位于骨陷窝内、高度特化,无分裂能力,具有突起;突起伸入骨小管内。
2、骨密质的结构与功能—阐述其营养运输系统:①结构——骨膜(骨外膜、骨内膜)、骨板(外环骨板、内环骨板、哈佛氏骨板、间骨板)、含骨细胞的骨陷窝分布在各骨板之间,借骨小管彼此相连。
②与运输营养有关的管道——伏克曼氏管、哈佛氏管、交通管、骨小管;这些管道之间的关系(即运输营养的途径与方式)及在上述结构中的分布与走向。
其中,重要的主体结构:哈佛氏系统五、血液的组成、形态结构与功能:1、血浆——细胞间质2、有形成分①红血细胞的形状(高等与低等动物的差别)和功能;②白血细胞→有粒的:嗜碱性、嗜酸性、嗜中性白血球的结构与功能;→无粒的: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的结构与功能;③血小板(或血栓细胞):来源、形状与功能。
第三节肌组织一、一般特征:收缩性、细胞细长、分布广、来源于中胚层二、种类、结构及收缩特点:1、骨骼肌(随意肌):共质体结构、肌节(定义)、肌浆网、三联体(两者的定义、纵小管与横小管的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 (二)产卵条件 • 1、异性的刺激 • 2、温度 • 如白鲢产卵的最适温度范围为 20-31℃,低于15-17℃或高于 31.5℃不会正常产卵。 • 3、附着物 • 4、流水 • 有某种刺激作用。 • 5、光线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 (三)产卵方式 • 1、石砾岩礁(或石质水底)如鲑 科鱼类等。 • 2、草上产卵鱼类 如鲤鱼、燕鳐 等。 • 3、淌水产卵鱼类: • 卵为浮性卵或半浮性卵,在流水 中漂浮。如青、草、鲢、鳙等。 • 4、沙泥底质产卵鱼类:卵子有粘 性。如花鳅等。 • 5、喜贝类性鱼类 • 卵产于河蚌的鳃腔中或贻贝和牡 蛎的空壳内。 • 6、营巢性鱼类 • 卵产于专门建筑的巢窝内。如刺 鱼等。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 (四)产卵时间 • 我国大多数硬骨鱼类的产卵时间 在4-7月,水温为18-29℃。如青、草、 鲢、鳙等。 • (五)产卵类型 • 1、一次性产卵类型 如白鲢。 • 2、分批产卵类型 如野鲤等。 • 3、连续产卵类型
• 二、受精 • (一)特点: • A、生殖方式:
• 1、卵生(oviparity): 精子和卵子直接产在水中,在体外进行 受精和全部发育过程。 • 2、卵胎生(ovoviviparity): • 成熟的卵子排入生殖管内,通过交配,精 子达到生殖管与卵相遇融合完成受精过程,胚 胎发育的营养来自卵黄。如鼠鲨等。 • 3、胎生(viviparity): • 体内受精,营养来自母体。 • 如灰星鲨。
•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神经管的形成
• 胚胎背部中线的细胞增厚形成神经板, 其下沉凹陷形成一条前后排列的神经索, 以后,神经索的中央出现空腔,形成了神 经管。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 2、内胚层: • 下胚层的腹部分化出一单层的扁平细胞 层,此为内胚层,以后分化发育为消化系统 的上皮层、鳔、甲状腺、咽囊、胸腺上皮等。 • A、肠管的形成 • 在胚胎腹部中央(脊索下方)的一小段 内胚层向背部隆起,形成一条管子,即为肠 管。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2、根据卵黄和原生质的含量和分布分为: • A、间黄卵:卵黄较多,集中于植物极。 • B、端黄卵:卵黄多,原生质和卵黄截 • 然分开。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
第二节
排卵、产卵和受精
• (一)排卵与产卵 • 1、排卵: 发育到Ⅳ时相的初级卵母细胞,突破滤泡 膜进入卵巢腔或体腔中。 • 2、产卵: • 当产卵条件具备时,卵巢腔或体腔 中处于第二次成熟分裂中期的Ⅴ时相卵 子自卵巢腔经过输卵管产出体外。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2、感觉器官: A、在前脑的两侧壁的细胞形成眼囊(发育成眼); B、在后脑后部两侧发育成听囊(发育为耳); C、在头部前端近腹面处形成嗅囊(发育为鼻)。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 • • • •
(五)肠管的发育 由内胚层和一定位置的外胚层内陷形成 口和泄殖孔。 (六)早期循环系统的形成 出膜前,心脏开始跳动,从心脏发出两条动 脉,其又分支形成许多小血管和毛细血管。 • (七)孵化腺和胚胎出膜 • 孵化腺;是产生孵化酶的器官,可促使卵膜 直接失去弹性而变弱。 • 胚体借助孵化腺和胚体的运动而离开卵膜。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 2、卵膜 初级、次级(有 粘性)和三级卵 膜(变化多)。 有的卵膜上有受 精孔。
第六章 鱼类• 1、根据生态特点和比重的不同分为: • A、浮性卵 卵内有一个或多个油球,卵子比 水轻, 卵 子体积小,无色透明。 • B、半浮性卵 卵膜无粘性,入水后壳膜吸水膨胀 增加浮力。 • C、沉性卵 卵膜大都有粘性,如大多数淡水鱼类 的卵子。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 第四节 发育时期的划分 • 一、胚前期 两性生殖细胞在亲体内的生殖器 官中从发生到成熟的时期。 • 二、胚胎期 自精卵结合为受精卵开始,到孵 化为止的整个发育时期。 • 三、胚后期 自胚胎孵化,经过性成熟直至衰 老死亡为止的整个发育时期。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一)仔鱼期 :从孵化直至 奇鳍褶开始退化,鳍条形 成为止。 (二)幼鱼期:从奇鳍褶退 化消失到腹鳍出现。 (三)未成熟期 各种器官都已形成,体形、 体色与成鱼相似,但性腺 未成熟,第二性征未形成 和发育较差。 (四)成鱼期:从第一次性 成熟开始,具有生殖能力。 (五)衰老期:从性机能停 止开始,直至衰老死亡为 止。
小 结 • 主要以白鲢为例讲述了鱼类早 期胚胎发育特点和器官的发生。
Thank you !
第七章 鱼类的发生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 第一节 生殖细胞 • 一、精子 (一)精子的形态和大小 • 鞭毛型,由头、颈和尾 组成。 硬骨鱼类的精子无顶体。 精子的大小因种类而异。 如刺鳐的精子长215 μm,白鲢为30 μm。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 (二)、精子的运动和寿命 精子的寿命: • 海水鱼类精子存活时间比淡水鱼 类长。 • 如鲤鱼1.5-3.0分钟,太平洋鲱鱼 的精子 • 在3-5℃海水中可存活25小时。 • 延长精子的寿命方法: • A、低温 B、生理盐水 C、卵巢 液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 在胚环的一定部位,由于囊胚层细胞的集 中和内卷而出现一三角形的加厚隆起,称 为胚盾(embryonic shield)。 • 由背唇、腹唇和侧唇围绕的圆形开孔称为 胚孔(embryonic pore)。胚孔处裸露的 卵黄即是卵黄栓( yolk plug)。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 二、卵子 • (一)卵子的形态和大小 • 多数鱼类的卵子为圆球形,有各种形态 的卵膜。 • 卵子的大小因种类而异,与鱼的繁殖习 性有关。
• 如鲥鱼0.65-0.80㎜;鼠鲨为220㎜。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 (二)卵子的结构
• 1、油球:海产硬骨鱼卵内,一个或多 个,有营养、增加浮力的作用。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 (三)、末球的产生 当原肠作用到胚孔闭合前后,在胚体后端 出现一个坚实而粗厚的区域,称为末球。 其由脊索、中胚层和内胚层的细胞混合而成, 形成体干的后部及整个尾部的原基。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四)脑和感觉器官的发 育 • 1、脑: • A、神经管前端膨大弯曲 形成脑(分为端脑、间 脑、中脑、小脑和延 脑); • B、神经管的后段分化形 成脊髓。
• 3、中胚层 A、脊索:在神经板的下方,下胚层的背中部细胞 分出横断面为圆性或卵圆形的脊索。 B、脊索两侧的中胚层: a、体节: (1)、生肌节:发育为骨骼肌。 (2)、生骨节:是骨骼系统的原基,参与鳞片的形成。 (3)、生皮节:发育为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参加鳞片的 形成。 • b、血管带:是循环系统的原基。 • c、侧板中胚层:分化为脏壁中胚层和体壁中胚层(两 者之间为体腔),是体腔、围心腔、肾脏、 • 输尿管的原基。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 二、囊胚 (一)偏极囊胚 如肺鱼、鲟鱼等。 (二)盘状囊胚:囊胚腔的底壁是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卵黄多核体,它与卵黄的吸收有关。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三、原肠作用与原始器官原基的形成 • (一)、原肠作用 • 胚盘的细胞沿着卵黄表面的四周向下进 行下包运动。包到卵黄体一半时,很多细 胞在胚胎的外周边缘形成环状隆起,称为 胚环(germ ring)。
(二)鱼卵受精时的变化 1、受精膜的形成 2、胚盘的形成:当精子入卵时,卵内的细 胞质和细胞核向动物极流动,逐渐形成 一盘状隆起,称为胚盘。 3、雌雄原核的形成和融合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
第三节
早期胚胎发育
间黄卵的卵裂属此类型。
• 一、卵裂
• (一)完全卵裂
• (二)不完全卵裂(盘状卵裂) • 端黄卵的卵裂属此类型。 • 卵裂发生在胚盘处,植物极处的卵黄不分裂。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 由背唇处卷入至胚盾下面的细胞称为下 胚层,留在表面的细胞,称为上胚层。 • 最后胚孔闭合。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 (二)、胚层的分化 • 1、外胚层 A、表皮外胚层:其随着 卵黄的消失而形成鱼腹 部的一部分皮肤。 B、神经外胚层:分化发 育为神经组织、感觉器 官和皮肤的表皮等。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卵生
卵胎生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孔雀鱼护幼鱼
罗非鱼口腔孵化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 • • • •
B、精子入卵的时间 在卵母细胞第二次成熟分裂的中期。 体外受精鱼类的卵子有受精孔,无顶体, 单精受精; 体内受精鱼类的卵子无受精孔,有顶体,多精 受精。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