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部编版上册第二单元《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教案

合集下载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教学设计(部编版高一必修上)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教学设计(部编版高一必修上)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教学设计(部编版高一必修上)【教材分析】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完善激励机制,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我国是技能人才大国,也是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

当前,我国正处在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培育和弘扬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对于建设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要以树匠心、育匠人、出精品为抓手,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为推进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的力作。

【学习目标】1.理解文中重要句子。

2.概括文章行文思路。

3.理解文章主旨内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工匠精神,精品为重。

精品就是优质产品。

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弘扬“工匠精神”,精心打磨每一个零部件,生产优质的产品。

只有打造更多的精品、优质产品,塑造更多的“中国品牌”,中国经济发展才能进入质量效益时代,中国制造业才能在做大做强中跻身世界前列。

二、出示学习目标1.理解文中重要句子。

2.概括文章行文思路。

3.理解文章主旨内涵。

三、了解背景及作者1.写作背景现代科技时代,“工匠”似乎远离我们而去。

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需要大批科学技术专家,同时也需要千千万万的能工巧匠。

更为重要的是,“工匠精神”作为一种优秀的职业道德文化,它的传承和发展契合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与广泛的社会意义。

2.作者简介李斌,女,汉族,1954年10月出生,辽宁抚顺人,1981年6月入党,1974年7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经济学博士,研究员。

任务一:理解文中重要句子。

1.请解释“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绝非易事,但工匠精神的内涵远不限于此”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并非人人都能做到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但我们都应该追求并实践工匠精神,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工匠精神的推崇和倡导。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教案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教案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教案第一章:理解工匠精神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和特点,理解工匠精神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1.2 教学内容:介绍工匠精神的定义,分析工匠精神的内涵和特点,探讨工匠精神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工匠精神。

第二章:工匠精神与职业素养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工匠精神与职业素养的关系,明确如何在职业发展中践行工匠精神。

2.2 教学内容:探讨工匠精神与职业素养的联系,分析工匠精神在职业发展中的作用,提供践行工匠精神的策略。

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结合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职业中体现工匠精神。

第三章:工匠精神与企业竞争力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工匠精神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明确企业如何通过培育工匠精神提升竞争力。

3.2 教学内容:分析工匠精神对企业竞争力的作用,探讨企业如何培育工匠精神,分享成功案例。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工匠精神对企业的重要性。

第四章:工匠精神与社会进步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工匠精神对社会进步的贡献,明确个人如何通过践行工匠精神推动社会进步。

4.2 教学内容:分析工匠精神对社会进步的作用,探讨个人如何践行工匠精神,分享成功案例。

4.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结合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工匠精神对社会的影响。

第五章: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创新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创新方法,明确如何在新时代发扬工匠精神。

5.2 教学内容:探讨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创新方法,分析新时代下工匠精神的发展方向,提供实践工匠精神的策略。

5.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法,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探索工匠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

第六章:工匠精神在制造业的应用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工匠精神在制造业中的具体应用,明确如何通过工匠精神提升产品质量。

6.2 教学内容:分析工匠精神在制造业中的重要作用,探讨工匠精神在产品设计、生产、检验等环节的体现,分享成功案例。

第二单元5《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5《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5《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新闻评论的基本特点,梳理本文论述逻辑。

2. 理解“工匠精神”内涵,把握其当代价值。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前,我在百度键入“工匠精神”进行搜索,获得的相关信息竟然高达1 亿条!可见,“工匠精神”一词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热词。

那么,什么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对当下社会具有怎样的作用和意义呢?这节课,我们学习李斌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这篇新闻评论《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

二、研读标题拆解标题,提炼文章基本观点。

新闻评论,需要对新闻事件、新闻人物做出旗帜鲜明的评价。

一篇优秀的新闻评论,观点鲜明集中,直指要害。

新闻评论的标题,往往就是作者的基本观点。

它通常由若干概念组成,是一个具有特定逻辑关系的判断。

文章正文,则是对此观点的具体阐发。

因此研读标题能收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之效。

请同学们将标题拆解为若干词语,用一句话概括作者的基本观点,并用你认为合适的图示呈现出来。

点拨:新闻评论属于实用文,实用文的阅读有两个关键路径:理解基本概念和把握基本判断。

先把标题分解为若干问题,即本文的基本概念,然后进一步分析这些概念组织起来后所形成的基本判断,即本文的基本观点。

明确:本文标题包含两个思维层级。

概念层级,包括“工匠精神”“时代品质”“雕琢”。

观点层级,“工匠精神”为什么能够“雕琢”“时代品质”?如何“雕琢”?本文基本观点是工匠精神能够丰富或提升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内涵与境界。

三、梳理文脉研读标题,固然能大体了解文章内容梗概,但要达到深度理解,还需细致分析文章,进一步厘清这些概念与观点之间的内在关系。

请思考以下问题:这些词语是怎样一步步丰富、逐渐形成如今具有特定含义的概念“术语”的,这些含义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如何理解“工匠精神”对于当代社会的意义。

【高中语文】《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教案++统编版+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教案++统编版+必修上册

课题《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课型新授课学情分析学生第一次接触新闻评论这个文体,授课之前要先说明新闻评论的特点。

教材分析《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作为一篇新闻评论,原载于人民日报。

结合时代特点深入阐述了工匠精神的内涵,点名其当代价值,呼吁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中努力践行,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设计理念教学目标1.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学习文章整散结合的语言特色。

2.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了解时评的题材特点,理清文章脉络,学习文中多种论证方法的使用。

3.审美鉴赏与创造:深入理解工匠精神中所表现的时代美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深入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及作用,传承工匠精神。

教学重点把握行文思路,理解多种论证方法的使用。

教学难点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其作用。

教学方法诵读品悟法、合作探究法、情感体验法课前准备PPT教学过程一、看,导入新课(一)图片导入展现最近因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爆火的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图片,向学生简单介绍“薄胎工艺”,以此联系到工匠精神。

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此藏品最为出彩的是他们的雕刻工艺,雕工上运用了掏膛和圆锥的工艺,在古代可谓是一门绝技。

将和田玉材质地玉质制皿,创作出类似薄胎陶瓷器的效果。

薄胎工艺享有“水上漂”的美誉,最有难度的技艺之一。

诞生于唐,清乾隆之际因受皇帝赏识兴盛一时。

做减法的玉雕达到这样的水平十分难得。

器皿没有边角没有芯,多大的玉多大的器,剩下的全是玉石粉。

有的玉料“掏膛”之后,玉璧最薄处仅仅只有一二毫米,胎体很容易打穿,那么圆雕薄胎就很注重细节,工艺难度极高又极具美感,稍有不慎出现裂纹作品直接宣告报废。

由于做工复杂、费事废料,乾隆去世后转为落寞,知到上世纪30年代才逐渐恢复发展。

因此对匠人的要求就极高,艺高人胆大,精细再精细。

这无一不体现着“工匠精神”。

(二)思考:工匠精神到底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传承工匠精神?今天,我们一起进入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的学习去看一看。

(三)背景介绍:2016.3.5,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部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第二单元《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第二单元《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第二单元《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本文阐述的“工匠精神”内涵与价值。

2.能够梳理本文论述思路,学习本文针对社会实际问题辩证说理的方法。

3.能够借鉴本文写法,学以致用,实现知识、能力的迁移。

评价目标1.能够结合文本内容,归纳概括本文阐述的“工匠精神”内涵与价值。

2.能够把握文中关键语句,补充完成本文论述提纲,评点本文写作特色。

3.能够借鉴本文,针对身边的校园现象写作新闻评论作品。

教学重难点1.能够理解本文阐述的“工匠精神”内涵与价值。

2.能够借鉴本文写法,学以致用,实现知识、能力的迁移。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在我国几千年文明史中,工匠精神源远流长,“巧夺天工”“匠心独运”“技近乎道”等典故都是对这种精神的高度概括。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中华儿女不断为工匠精神注入新的内涵。

而今,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港口、中国核电等,成为一张张让国人引以为傲的“中国制造名片”。

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制造也努力向着“中国智造”“中国创造”奋进。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戒除浮躁,矢志创新,不辜负这个伟大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在2016年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工匠精神”一词首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今天,我们就跟随新闻评论《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来一同思考当下时代“工匠精神”的价值和意义吧。

【讲授新课】学习总任务展示:研读新闻评论《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理解其阐述的“工匠精神”内涵与价值,梳理本文论述思路,学习本文针对社会实际问题辩证说理的方法,并尝试针对身边的校园现象写作新闻评论作品。

任务一:辨明本文呈现的新闻事实,分析本文的新闻观点,体会本文联系现实针对说理的特点。

教师提示:本文是一篇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对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议论文体。

【高中语文】《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 教材分析《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的第 5 课,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劳动光荣”,语文要素是“体会劳动之美”。

本文是一篇时评,新闻性与文学性兼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作者李斌在深入采访的基础上,以工匠精神为线索,通过引述典型事例和名言警句,深入浅出地表达了对工匠精神的看法,呼吁人们在劳动中体现工匠精神,用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学习这篇文章,有助于学生理解劳动之美,培养劳动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 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但对于新闻时评这种文体接触较少,还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和引领。

同时,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需要教师通过引导和启发,让学生在阅读和思考中逐渐领悟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二、语文核心素养1.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通过阅读文本,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通过分析和评价文本中的观点和事实,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通过欣赏和品味文本中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4.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通过学习文本,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意义,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意义,掌握新闻时评的特点和写法。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意义,联系实际,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阅读法:通过阅读文本,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掌握新闻时评的特点和写法。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意义,联系实际,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

3. 探究法:通过探究工匠精神与劳动教育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体验和感受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部编版《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教案

部编版《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教案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教案素养目标 1.思维目标: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掌握其论证方法、论证思路。

2.语言目标:品读文中的重要语句。

任务情境:曾经,工匠是一个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须臾不可离的职业,木匠、铜匠、铁匠、石匠、篾匠等,各类手工匠人用他们精湛的技艺为传统生活景图定下底色。

随着农耕时代的结束,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一些与现代生活不相适应的老手艺、老工匠逐渐淡出日常生活,但工匠精神永不过时。

任务活动一阅读全文,整体感知请阅读课文,把“工匠精神”的内涵填写在下面的方框内。

答案①炉火纯青的技术②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③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④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⑤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⑥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任务活动二深入品读,感悟赏析(一)把握文章观点、论证方法1.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论述自己的观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答案(1)用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2)道理论证。

作者引用企业家、作家和普通人的话,加以分析论证,论述我们的时代需要工匠精神,它体现出社会的品格和国家的形象。

2.请简要概括第二段的论述思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答案首先解释“匠”的含义,接着由作家的话引出人的职业品质、专业精神有不同,最后指出工匠精神对于企业和国家的意义。

(二)赏析文中语句3.“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读这句话。

5《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教案

5《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教案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工匠精神的含义,认识到工匠精神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具备敬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品质。

3. 引导学生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提高自身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工匠精神的定义与内涵2. 工匠精神在个人成长和企业发展中的作用3. 工匠精神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意义4. 如何培养工匠精神5. 工匠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工匠精神的含义,认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2. 难点:培养学生具备工匠精神,并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工匠精神的定义、内涵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工匠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实践经验。

4. 实践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工匠精神,提高自身素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工匠精神的宣传片,引发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关注。

2. 讲解:讲解工匠精神的定义、内涵和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工匠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让学生感受工匠精神的魅力。

4.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实践经验。

5. 总结提升: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工匠精神在个人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工匠精神的认识。

六、教学拓展1. 邀请工匠精神的代表人物进行讲座,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工匠精神的力量。

2. 组织学生参观企业,了解企业在发展中如何践行工匠精神。

3. 开展工匠精神主题的班会活动,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工匠精神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

七、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程度。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文中常用词语。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时评的题材特点;理清文章脉络结构,学习文中多种论证方法的使用。

审美鉴赏与创造深入理解工匠精神中所表现出的时代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深入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其作用,传承工匠精神。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行文思路,理解多种论证方法的使用.
教学难点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其作用。

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导入新课
1.看视频,谈感想:播放《王志伟:脚踏实地不断创新用一生追求“工匠精神"》视频,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
2.工匠精神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传承工匠精神?今天我们进入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的学习。

二、说,识别文体
1。

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简而言
之,新闻评论是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

2。

新闻评论的特点
(1)与其他言论一样,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准确性。

(2)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而取胜。

(3)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4)主要面向广大群众说话.
3。

新闻评论的主要表现方法
(1)夹叙夹议:对一件事发表看法的文章,它既要写事又要写看法,所以,夹叙夹议就成为主要的表现手法。

(2)亦理亦情:论述文体,在对事件作出理性评判和分析时,并不排斥动之以情的作用。

4.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思路
第一步:引述材料,摆出现象.
第二步:从现象中提取论述的观点.
第三步:分析论证观点,要联系实际,紧紧围绕论点,运用各种论证方法.
第四步:总结全文,提出倡议.
三、读,夯实基础
1。

阅读课文,画出重要字词,分析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2。

字词检测过关。

【炉火纯青】纯:纯粹。

道士炼丹,认为炼到炉里发出纯青色的火焰就算成功了。

后用来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

注意与“出神入化”“登峰造极”的区别。

【巧夺天工】夺:胜过。

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

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注意与“鬼斧神工”的区别。

【不谋而合】谋:商量;合:相符。

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废寝忘食】废:停止。

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

形容专心努力。

【臻于至善】臻:达到;至善:善的极致。

指做到极致。

【出类拔萃】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 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离群索居】索:孤单.离开集体或群众,过孤独的生活。

【超今冠古】冠:超出众人。

超越古今。

四、想,理清思路
1. 这篇新闻评论论述的中心话题是什么?在提出话题方面有什么特点?
中心话题是工匠精神的时代特征。

开篇从时代特点和企业打造金字招牌的角度引出话题,紧扣“时代品质”,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2。

本文围绕“工匠精神”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论述?
(1)“匠”的时代内涵及工匠精神对个人、企业和国家的作用与意义(第二段)。

(2)工匠精神是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的角度论述工匠精神的内涵(第三段)。

(3)生命哲学和人生信念的角度论述工匠精神的内涵(第四段)
3。

在师生共同点评的基础上小结全文结构。

第一部分:提出工匠精神的话题。

第二部分:论述工匠精神的内涵。

第三部分:从个人与时代的关系总结全文。

4. 联系标题和全文说说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

工匠精神是一种内在的力量,是雕琢时代品质的凭借,它关乎人生价值、生命哲学和人生信念,也关乎社会风尚、国家形象、时代精神,人人都要践行工匠精神.
五、探,重点突破
1.小组合作探究:全班分为两大组,每个大组分为若干小组,合作探究下面问题.
第一大组:作者在论证观点时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第二大组:本文语言有什么特色。

1。

小组展示探究成果。

(1)运用多种论证方法
引证法:文中,作者多处引用,如引用企业家的话,写出了工匠精神在当代的意义;引用《说文》里对“匠"的记载,写出“匠”古已有之,然后写出其演变;引用鲁迅的话,是为了在此基础上再深入论证。

引用这些内容,并加以分析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对工匠精神分析论述,可以使文章更有说服力,使观点更加深入人心.
对比论证:如“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边破边立,写出了工匠精神的作用。

类比论证:比如第1段“像手工匠人一样………企业……",将手工匠人和企业进行类比,写出了企业拥有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假设论证:如第4段中“倘若没有……怎能有………假设论证,写出了工匠精神的内涵。

(2)语言特色:整散结合,文章摇曳多姿,增强说服力.
本文是一篇时评,但文章并没有给人面目可憎、枯燥说教的感觉,而是生动形象,绚丽多彩。

这主要是因为文章语言丰富,整散结合。

如第1段作者用到了“高精尖、炫彩酷”等具有
时代特点的新词,使人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第2段中作者用“气质雍客、活力涌流”来写企业,使企业拥有了人的特点,生动地写出了厚植工匠精神对企业的意义。

第3。

4.5段运用排比、对偶手法,起到增强气势、调节音律的作用,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观点更加鲜明突出、更具有说服力。

此外,本文运用大量成语,言简意赅,掷地有声。

六、拓,总结延伸
现如今,对于“工匠精神”,上上下下在呼吁,国人在关注,时代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

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回归“工匠精神"?
示例1:要使工匠精神回归,一定要破除思想观念上的障碍,要引起人们思想的高祖重视。

比如舆论界要张张旗鼓的加以宣传,各级部门要循循善诱的加以疏导,社会各界要齐心协力的加以引导,各行各业要自始至终的履行职责。

示例2:工匠精神不是口号,应当体现于每一个人的实际行动中.不管我们从事的是什么工作,我们都应该秉承工匠精神。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对精品的坚持,
我们很多人的成长之路显得崎岖坎坷,所以在自然资源日匮乏的睡袋,在互联网思维“泛滥"的年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价值,把工匠精神融入我们实际,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神圣的职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