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件印刷图文质量标准
印刷包装成品质量检验标准

印刷包装成品质量检验标准
1. 引言
本标准规定了印刷包装成品的质量检验方法。
2. 术语和定义
- 印刷包装成品:指在印刷、涂布、复合、拉伸成型等多种工艺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功能、质量和规格要求的包装成品。
- 质量检验:指对印刷包装成品进行品质测试的过程。
3. 检验方法
3.1 外观检验
按照制定的外观质量要求检查样品的外观,包括印刷质量、覆盖力、平整度、裁切情况等。
如有明显缺陷,判为不合格。
3.2 尺寸测定
使用相应测量仪器检查样品的尺寸,包括长度、宽度、高度、厚度等。
如尺寸偏差超过规定限度,判为不合格。
3.3 物理性能测试
按照制定的物理性能测试标准,使用相应测量仪器进行测试,包括拉伸强度、抗破强度、打孔强度等。
如测试结果不符合规定要求,判为不合格。
3.4 包装完整性检验
检查印刷包装成品的包装是否完好,如有破损、渗漏、变形等情况,判为不合格。
4. 质量评定
4.1合格品
外观无瑕疵,符合尺寸和物理性能标准,包装完整无破损、渗漏等质量问题的成品为合格品。
4.2不合格品
有以下情况者为不合格品:
- 外观有明显缺陷;
- 尺寸偏差超过规定限度;
- 物理性能测试结果不符合规定要求;
- 包装有破损、渗漏等情况。
5. 处理措施
对检验出的不合格品,应进行分类处置,包括返工、报废、退货、索赔等措施。
同时,应采取措施改进产品质量,避免同类问题再次出现。
6. 结论
本标准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印刷包装成品的质量,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保证产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客户要求。
对印刷品的质量标准

对印刷品的质量标准印刷品的质量标准。
印刷品作为传统的传播媒介,在现代社会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书籍、杂志、海报还是宣传单,其质量标准直接影响着信息的传达效果和观赏体验。
因此,对印刷品的质量标准进行严格把控,对于保障印刷品的质量和完整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首先,印刷品的质量标准包括印刷效果的清晰度和色彩的准确性。
印刷品的文字和图片应当清晰、锐利,不应出现虚线、断线等印刷质量问题。
同时,色彩应当准确、饱满,不应出现偏色、脱色等问题。
这不仅需要印刷设备的高精度和高稳定性,还需要印刷原料的质量和印刷工艺的精细控制。
其次,印刷品的质量标准还包括纸张的选择和加工。
不同类型的印刷品需要选择不同质量的纸张,如书籍需要选择适合印刷的纸张,海报需要选择适合展示的纸张。
同时,纸张的加工也直接影响着印刷品的质量,如对纸张的厚度、光泽度、平整度等方面进行加工处理,可以提升印刷品的观赏性和耐久性。
另外,印刷品的质量标准还包括装订和整体成品的检验。
装订是印刷品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印刷品的使用寿命和美观度。
因此,对装订工艺进行严格把控,确保装订牢固、整齐,不出现漏装、错装等问题。
同时,在整体成品检验环节,需要对印刷品的整体质量进行综合检验,确保印刷品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最后,印刷品的质量标准还应当包括环保和安全方面的考量。
印刷品的生产应当符合环保要求,使用环保的印刷原料和工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在印刷品的使用过程中,也应当注重安全性,如对于儿童读物应当使用无毒无害的印刷原料,确保印刷品的安全性。
总之,对印刷品的质量标准进行严格把控,不仅可以提升印刷品的观赏性和使用寿命,还可以保障信息的准确传达和环境的健康保护。
因此,在印刷品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相关的质量标准,确保印刷品的质量符合要求,为社会传播和文化交流提供优质的载体。
通用外观检验标准V1 0(试用版)- 1013

1、定义本指导书详细叙述xxxxx产品检验的操作指导,作为对xxxxxx的检验和判定2、目的:本指导书详细叙述Xxxxxx的整机、包装和附件的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和判定标准3、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QC人员对xxxxxxx的检验和判定。
4、操作指引4.1 检查工具塞规、比对片、游标卡尺、防静电手套或指套。
4.2 检验条件视力:要求检验者的校正视力不低于1.2。
检视距离:650~750mm;光照强度:自然光或光照度在300-600Lux的近似自然光(如40W日光灯、距离500mm处);检视角度:检查者位于被检查表面的正面、视线与被检表面呈45-90°进行正常检验(参见图1)图1、“正视”位置示意图4.3 术语定义和说明4.4 缺陷定义4.4.1 塑胶件不良缺陷定义点缺陷:具有点形状的缺陷,测量尺寸时以其最大直径为准。
异色点:在塑料件表面出现的颜色异于周围的点。
气泡:由于原料未充分干燥,造成成型后产品内部有缩孔。
多胶点:因模具方面的损伤而造成产品表面有细小的塑胶凸起。
缩水:当塑料熔体通过一个较薄的截面后,其压力损失很大,很难继续保持很高的压力来填充在较厚截面而形成的凹坑。
亮斑:对于非光面的塑料件,由于壁厚不均匀,在壁厚突变处产生的局部发亮现象。
硬划痕:由于硬物摩擦而造成塑料件或喷漆件表面有深度感的划痕。
细划痕:塑料件或喷漆件表面没有深度感的划痕。
飞边:由于注塑参数或模具的原因,造成在塑料件的边缘或分型面处所产生的塑料飞边。
熔接线:塑料熔体在型腔中流动时,遇到阻碍物(型芯等物体)时,熔体在绕过阻碍物后不能很好的融合,于是在塑料件的表面形成一条明显的线,叫做熔接线。
翘曲:塑料件因内应力而造成的平面变形。
顶白/顶凸:由于塑料件的包紧力大,顶杆区域受到强大的顶出力所产生的白印或凸起。
填充不足:因注射压力不足或模腔内排气不良等原因,使熔融树脂无法到达模腔内的某一角落而造成的射料不足现象。
银条:在塑料件表面沿树脂流动方向所呈现出的银白色条纹。
产品表面外观缺陷限定标准dkba04000021v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技术说明书
DKBA0.400.0021 REV. 2.0
产品表面外观缺陷的限定标准
2002-04-01 发布
2002-04-01 实施
华 为 技 术 有 限 公 司发布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2
DKBA 0.400.0005 压铸件技术规范
3
DKBA 0.400.0011 海绵结构件技术规范
4
DKBA 0.420.0010 橡胶结构件技术规范
5
DKBA 0.450.0011 铝合金喷砂光亮阳极化技术规范
6
DKBA 0.450.0012 铝合金化学氧化技术规范
7
DKBA 0.450.0013 金属零(组)件的粉末喷涂技术规范
4.1.2
华为产品的各部位表面按其在产品中所处位置和质量要求划分为二个等级,即:A级和B级 表面;A级表面中按最终工作状态又可分为外部表面和内部表面。各等级每一面上表面缺陷 的限定标Fra bibliotek详见表 2 。
本文件由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结构造型设计部提出。 本文件主要起草和解释部门:结构造型设计部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郑玲 本文件主要审核人:曾献科 本文件会签人:黄文源 黄辉 本文件标准化审核人:王丽妍 本文件批准人:陈京
修订记录
发布日期 2001-6-30 2002-3-20
版本号 1.0 2.0
更改说明
新文件
DKBA0.400.0021 REV. 2.0
3.14 凹凸痕:因基材受撞击或校形不良等而呈现出的明显变形、凹凸不平整的现象,手摸时有 不平感觉。
3.15 抛光区:对基材上的腐蚀、划伤、焊接区、铆接区等部位进行机械打磨抛光后表现出的局 部高光泽、光亮区域。
印刷产品质量标准

目测
色差
四色或网点叠加部分颜色以客户标准样颜色为参照标准,一臂距离内颜色无明显差异(在自然光源下);专色部分Δε<3,或在Δε<3的基础之上签颜色上下限范围
标准样板、密度仪
目测
套印
允许误差:精细产品主要部位≤0.25mm,次要部位≤0。35mm;一般产品主要部位≤0。30mm,次要部位≤0。4mm
摩擦测试仪、目测
模
切
、
击
凸
-—
规格尺寸偏差≤1mm,模切偏差≤1mm,瓦楞产品≤2mm
钢尺、游标卡尺
在要求位置击凸,偏差不大于0.8mm
钢尺
边角无明显皱折、爆裂≤1.5mm
成型,目测
刀口平整,排废彻底,不得撕破产品规格以内正面的任何地方,无明显砂口、披口、毛刺现象,一臂之内无明显影响外观现象
目测
压痕线清晰,弯折顺利,能起直角
目测、菲林尺
印刷
效果
文字图案线条清晰,印刷版面一臂距离内条杠、水花、喷粉、纸粉、干版、印刷模糊、墨点、白点等印刷不良现象不明显
目测
油墨
污点
同一面内面积为0.5mm及以下的墨点5点以内,或最大点为0。75mm的墨点3点以内,或最大点为1。2mm的墨点不超过匀,在一臂视距无明显厚薄现象
对折
按模切方向顺折90°,纸面无明显爆裂现象
对折
试成型摇盖插入无困难,插入后轻拍打小合不出现松动弹出现象
粘盒成型
点与点之间连接无断裂现象,或撕开时刀口光洁,不破坏虚线周围纸张纤维
目测、撕开虚线
自
动
糊
盒
表面污迹
在一臂视距下不可见胶水迹
目测
糊盒
一臂视距下大小头、搭线、压痕和折痕不明显
结构件检验标准

结构料检验标准编号:QC-JG-XXXX-XX 版本: XX 1、目的本规范规定了本公司产品配套的结构外壳件、装饰件等部件的检验、试验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
采购、研发及质量等部门在选择供应商时必须要考虑本规范要求的测试条件和测试设备,优先选择具备相应测试能力的供应商。
2、范围2.1 适用于福建科立讯通信产品配套的结构外壳件、装饰件等部件的质量监控,确保部件质量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2 任何新的项目,供应商都需要完整的按照本标准进行检查、验证测试,并提供报告。
2.3 按照本标准测试样品必须是自动线体生产或具备量产性,任何手动制作的样品不能用于测试。
2.4 已经通过科立讯通信电子技术验收测试正式签样的项目,如果出现任何工程变更,包含但不限于油漆颜色变化、光泽变化、油漆型号变化、底材变化、生产制程变化等,必须同步通知科立讯通信,按照相关协议要求,用PCN形式批准通过后,并按照本标准进行全面测试,提供测试报告给科立讯通信。
2.6、当本标准与客户标准发生冲突时,以客户标准为准。
3、职责3.1 SQE负责制定文件。
3.2 各代工厂IQC、供应商负责按照此文件内容执行检验、测试。
3.3供应商提供完整的外观、功能、可靠性及包装检验报告。
4、引用标准4.1 定义4.1.1 Critical Defect,致命缺陷:对产品使用者人身与财产安全构成威胁的缺陷;4.1.2.Major Defect,主要缺陷:影响产品正常使用并对外观和产品形象产生严重影响的缺陷;4.1.3.Minor Defect,次要缺陷:对产品外观产生轻微影响的缺陷,两个次要缺陷算一个主缺陷;4.1.4.Acceptable Defect,可接受缺陷:可以接受的缺陷,在产品制程质量评估时使用,在产品出货抽样检验中仅供参考;4.1.5.段差:两个零件装配面理论设计为零偏差,由于加工有误差,实际装配面所产生的错位现象;4.1.6.顺段差: 在正常使用时,正视使用面所看不到的段差;4.1.7.逆段差: 在正常使用时,正视使用面所看到的段差;4.1.8.封样,Golden Sample,也称为签样板:由设计、研发、质量等部门签名认可的、用于确认和鉴别各种订制结构件来料批量供货质量的样品;一般可分为ID颜色样板、结构样板、标准样板和外观/颜色限度样板。
印刷包装成品验收标准

印刷包装成品验收标准1. 引言本标准是针对印刷包装成品验收而制定的,适用于所有印刷包装产品的验收工作。
2. 术语和定义- 成品:指印刷包装产品的最终成品。
- 不良品:指印刷包装产品中不符合规定或者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产品。
- 合格品:指印刷包装产品中符合规定并且能够满足使用要求的产品。
- 重要缺陷:指可能导致印刷包装产品无法正常使用或者危及使用者安全的缺陷。
- 一般缺陷:指印刷包装产品中未达到预期外观要求但不影响产品使用的缺陷。
3. 检验要求3.1 外观检查- 印刷质量:色差、文字、图案等是否清晰、完整、准确。
- 纸张:型号、厚度、透明度、强度等是否符合要求。
- 印刷品尺寸:长度、宽度、高度是否符合要求。
- 印刷品表面处理:表面光泽等是否符合要求。
- 条码:内容是否正确、清晰;贴标位置是否准确。
3.2 技术参数检查- 纸张强度、厚度、张力是否符合要求。
- 涂层:涂布厚度、附着力是否符合要求。
- 纸板的环保指标是否符合要求。
- 制品的尺寸、容积、规格、数量、净重、毛重是否符合要求。
- 开箱、封箱胶带等包装材料的规格是否符合要求。
4. 验收标准4.1 外观验收标准- 成品不应有破损、脏污、异味、水渍等。
- 合格品的不良率不应超过总数量的5%。
- 重要缺陷率要求为零,一般缺陷的限值为:单个缺陷面积不超过0.2平方厘米,总缺陷面积限值为每平方米不超过1.5平方厘米。
- 条码的误差在±0.5mm以内。
4.2 技术参数验收标准- 纸张强度、厚度、张力等应符合要求,纸张平滑无皱折。
- 涂层应均匀,附着力强,不应有起皮脱落或龟裂现象,无粘连现象。
- 纸板的环保指标不应超标。
- 制品的尺寸、容积、规格、数量、净重、毛重应符合要求。
- 开箱、封箱胶带等包装材料规格应符合要求。
5. 检验方法- 外观检查:采用肉眼检查、比对样品等方法进行验收。
- 技术参数检查:采用仪器检测、抽样检验等方法进行验收。
6. 记录方法- 验收记录:对每批次的产品做详细的记录,包括成品名、编号、数量、批号、检验结果等信息。
机加进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本要求规定了原材料、标准件、表面处理工件、外协机加件、包装材料以及其他外购物料的检验标准、测试方法及抽样方案、免检程序等。
2、范围适用于公司的进料质量验收。
3、检验内容要求及验收标准3.1原材料部分3.1.1供应商提供的板材、型材的物理机械性能暂不作检查,但须由供应商提供材料检验报告及质量保证书给品管部备查。
3.1.2 外观检验:对于后工序无法正常去除的缺陷,严格依据公司标准进行检验/判定;3.1.3 尺寸检测3.1.3.1 型材的尺寸一般按图纸要求公差执行,图纸未注公差按GB1804-m验收。
3.1.3.2 每批板材、型材尺寸检测正常抽检5件,批量少于5件时作全检判定原则:a、5件全部合格,则整批判合格;b、5件有1件或以上不合格时,则判整批不合格,不合格物料填写不合格处理单;c、批量少于5件时全检,全检后良品接收,不良品填写不合格处理单。
3.2标准件部分3.2.1 供应商提供的标准件之物理机械性能不作检验要求,但供应商必须每月定期提供材质、盐雾试验、机械性能等报告,品管部每月抽样1次做盐雾试验。
3.2.2 IQC须按表〈一〉AQL(0.65—2.5)《来料抽样方案》进行抽样检验标准件的外观、名称及规格、包装,外观按《产品表面外观缺陷限定标准》、《电镀件检验标准》、《结构件螺纹和螺纹联结检验指导书》进行检验。
3.2.3 依国家标准或图纸检验标准件尺寸,每批零件尺寸抽检5件,批量少于5件时全检.判定原则:a、若5件全部合格则判整批合格;b、若5件有件不合格时,则判整批不合格;c、批量少于5件时全检,全检后良品接收,不良品填写不合格处理单。
3.3委外加工件、电镀件、氧化、拉丝件进货部分3.3.1 喷涂件每批进货须由供应商提供与产品相同材料、相同加工条件且同时加工出的2件平光试板进行物理性能检验。
3.3.2 电镀件每批供货时供应商必须提供盐雾实验报告、高温烘烤报告、膜厚报告。
3.3.3 IQC须按表〈一〉AQL(0.65—2.5)《来料抽样方案》进行抽样检验外协加工件、电镀件的外观、装配配置、包装、性能等.3.3.4 喷涂、喷砂氧化、拉丝件来料表面纹理粗细、亮度、颜色依据客户提供的样板进行检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金属表面 指电镀 氧化 钝化 以及金属压铸面等表现为金属质感的表面 区别于木材 塑胶 有机涂层等非金属材料表面
3.3 线细 印刷文字或图案线条局部未印刷充满而宽度变小的现象 3.4 残缺 印刷文字或图案线条局部未印刷上而出现残缺的现象 包括出现在墨膜的 边缘或中间 如图5-4 所示 3.5 断线 印刷线条中断 无墨迹 露出基底 的现象 3.6 龟裂 印刷墨膜表面出现的细小裂纹及粗糙现象 3.7 网痕 因油墨流动性差而在印刷墨膜上显露出丝网网纹痕迹的现象 3.8 毛刺 因油墨悬空渗透而在印刷线条边缘出现锯齿状墨膜的现象 3.9 洇墨 指在印刷线条外侧有油墨溢出的现象 3.10 橘皮 印刷墨膜表面不平滑 出现橘皮状凹凸不平的现象 3.11 叠印 即重叠的墨膜 多出现在套色印刷上 3.12 滋墨 印刷图文部分和暗调部分出现的斑点状印迹 3.13 飞墨 当网版与承印物脱离时 油墨没有及时断开而被拉成细丝 慢慢拉断后再 倒向两边 从而形成与印迹相垂直的细丝的现象 3.14 生产批 指同一天在相同条件下加工处理的 材料和形状相同的零件的总和
1 范围
4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
2.1 标准文件
4
2.2 标准材料
4
3 术语和定义
4
4 印刷技术及其产品的鉴定要求
5
4.1 总则
5
4.2 UL 认证
5
4.3 耐紫外光性能
5
4.4 喷淋试验
6
4.5 鉴定状态的保持
6
5 批生产中印刷质量要求
6
5.1 总则
6
5.2 颜色
6
5.3 印刷尺寸线性公差
7
5.4 印刷外观质量
发布日期 2002-8-15
版本号 1.0
更改说明 新文件
修订记录
作者 黄辉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4
密级 内部公开
结构件印刷图文质量标准
1 范围
本文规定了北京港湾网络有限公司产品上以各种方法所形成的图案和文字的质量要 求 包括不干胶薄膜或标签 贴 标牌 铭牌 结构零件 包装材料等产品 其中标 签产品只包括结构件上所贴的标签 和由港湾网络EMS供应商生产安装人员负责进行组装的 标签
注意 对于不干胶薄膜的印刷颜色另由专用的“薄膜标准色卡”规定
5.2.2 颜色色差以目视与标准色卡 参见表 5-2-1 比较应无明显差异 检测操作方 法参考 GB 9761 当目视检查有争议时 用色差计检测⊿E 应不大于1.0 但若仍有明 显色相偏差时 或者无法用色差计检测时 应由北京港湾网络有限公司仲裁决定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9
密级 内部公开
置最多读码三次可读出 每次扫描停留时间最多 2 秒 容一致
且其读出值必须与要求的印刷内
5.5.3 印刷内容的检查必须在零件上进行 要求每生产批零件至少检查五件
1.2 附着力
5.6.1 木质承印物不要求进行此项测试 5.6.2 用标准胶带 附着强度为10±1N/25mm 如3M 公司的Scotch 600 胶带 紧密 地贴在印刷文字或图案上 5 分钟后以与印刷表面成 60°方向迅速拉起胶带 如 图5-6 所示 印刷文字或图案表面不能有任何脱落的迹象 5.6.3 印刷附着力在零件上检测 每生产批零件至少检测三件
印刷线条 L
H
W 图5-4 “残缺”示意图
1.1 印刷内容
5.5.1 印刷所表达的内容必须与图纸或相关技术文件完全一致 且不能让读者产生错 觉 误解或易看错
5.5.2 当有印刷条形码时 必须在对条形码进行完本标准所要求的其它相关检查项 目 且合格后用 IT3800LR 型 图象式条码扫描仪读取该处的印刷条形码内容 要求同一位
北京港湾网络有限公司企业技术标准
QB-HN-0019-2002 REV. 1.0
结构件印刷图文质量标准
2002-08 - 15 发布
2002-08 - 15 实施
北 京 港 湾 网 络 有 限 公 司发布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密级 内部公开
目
次
前言 ............................................................................3
4.3.2 将印制好的样品按 GB 11189.2 的方法A 进行 250 小时的试验 试验后的印 刷墨膜的变化不能超出以下范围
1 印刷颜色变化后用色差计测得的⊿E 应不大于3.0 表现为轻微变色
2 附着力符合 5.5.1 节的要求
2.4 喷淋试验
4.4.1 对木质包装产品上的印刷 必须在首件认证时通过 4.4.2 节要求的喷淋试 验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8
密级 内部公开
5.4.5 在印刷文字或图案周围 20mm 范围内不允许有任何表面缺陷 参见QB-HN0020-2002 包括多余的油墨
5.4.6 所有零件都必须进行印刷外观检查
表5-4 印刷外观缺陷允许范围
缺陷种类
商标文字或图案
印刷类别
其它文字或图案
残缺
线细 毛刺
或 洇墨 滋墨
密级 内部公开
对于不干胶标签类产品必须获得美国 UL969 规格认证 即标签所用的基材 油墨 以 及二者的搭配都要求有 UL 认证记录
2.3 耐紫外光性能
4.3.1 对位于户外设备外表面上的印刷 或直接暴露在自然环境中 并且会受到雨 / 雪 / 冰雹 / 日光照射等直接作用的印刷 如户外电缆上所用不干胶标签上的印刷 必 须在首样认证时通过 4.3.2 节要求的耐紫外光性能检测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10
密级 内部公开
5.7.3 当承印物是按键类需要经常触摸的零件时 应采用以下方法检测耐溶剂性 将 零件浸泡在无水乙醇中 4h 后用力擦拭印刷墨膜 印刷外观所产生的变化应不超过 5.4 节的规定
5.7.4 耐溶剂试验在零件上进行 每生产批零件至少检测三件
1.2 耐磨性
5.8.1 承印物为木质材料时 不要求进行此项检测 5.8.2 以直径为 6.35 mm 的圆形橡皮放置于印刷墨膜表面并垂直加载约1.6kg 在 25.4 mm 的行程内以每分30 次往返的速度摩擦30 次 试验后的表面状态变化不应超出 5.3 节的规定 5.8.3 耐磨性在零件上检测 每生产批零件至少检测二件
Minnesota Mining & Manufacturing Company 3M 中国第一铅笔 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 符合要求的任何厂商 H.H.P 美国
美国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5
密级 内部公开
1 术语和定义
3.1 印刷 在本文中特指以丝网印刷 胶印 移印 烫印 铅印 打印 以及四色 印刷等各种印刷工艺方法所形成的图案和文字
本文适用于北京港湾网络有限公司结构件的设计 生产和质量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1 标准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 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 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 本标准
4.2.2 将印制好的样品按 GB/T 4957.9 的方法 进行 10min 的试验 注意印刷表面 应正对着喷淋方向 试验后将样品放置于自然环境中干燥 待其完全干燥后的印刷墨膜应 符合以下要求
1 印刷内容应能清晰辨认 不会被错误理解 或易被看错
2 附着力符合 5.6.2 节的要求
2.5 鉴定状态的保持
7
5.5 印刷内容
8
5.6 附着力
8
5.7 耐溶剂性
9
5.8 耐磨性
9
5.9 硬度
9
5.10 耐手汗性
10
6 附录
11
7 参考文献
12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3
密级 内部公开
前言
本标准根据北京港湾网络有限公司产品设计要求而制定
本文用于指导产品设计 生产及其生产质量检验
在此之前凡与本文有冲突的技术要求 以本文为准 本标准由北京港湾网络有限公司中试部提出 本文件主要起草和解释部门 中试工艺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黄辉 本标准审核人 苏广利 本标准批准人 贺文华
5.4.1 印刷文字 图案上不允许出现颗粒 针孔 气泡 划伤 夹杂外来物 断线 网 痕 龟裂 橘皮 飞墨等缺陷 但在包装材料上允许有气泡不大于 0.3 mm2
5.4.2 套色印刷中 颜色相接部位不能露出空白缝隙 出现叠印的部位其重叠尺寸 沿 图文线条长度方向 不能超过 0.5 mm
5.4.3 在基材纹理为桔纹的表面上的印刷 允许有轻微的线细或洇墨现象 5.4.4 当印刷文字 图案上出现残缺 线细 洇墨 毛刺 滋墨等问题时 应该符合 表5-4 所限制的范围 但当印刷易被看错 误解时 则不合格
序号 1 2 3
编号 ASTM D3363 UL 969 GB11189.2
4 GB 678 5 GB 9761 6 GB/T 1804 7 GB/T 4857.9
名称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Film Hardness by Pencil Test Standard for Marking and Labeling Systems 非金属材料曝露试验用的有水和无水光曝露设备 碳弧型 及实施方 法 化学试剂 乙醇(无水乙醇) 色漆和清漆 色漆的目视比色 一般公差 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 包装 运输包装件 喷淋试验方法
注 GB 9761 中的主要检测条件如下 y 自然光照光 照度不小于 2000 lx 人造光照度应在 1000-4000 lx 之间 y 人眼至被测印刷面的距离大约 500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