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为什么叫江西

合集下载

省考江西省省情概况

省考江西省省情概况

江西概况江西省人民政府网江西简称“赣”,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为江西最大河流为赣江而得简称,是中国内陆省份之一。

江西位于中国东南部,在长江中下游南岸,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显著,四季变化分明。

境内水热条件差异较大,多年平均气温自北向南依次增高,南北温差约3℃。

全省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647余万,辖11个设区市、100个县(市、区)。

全省共有55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99%以上,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有畲族、苗族、回族、壮族、满族等。

自然地理江西常态地貌类型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占全省面积的36%,丘陵占42%,平原占12%,水域占10%。

主要山脉多分布于省境边陲,东北部有怀玉山,东部有武夷山,南部有大庚岭和九连山,西部有罗霄山脉,西北部有幕阜山和九岭山。

气候特征江西位于长江以南,纬度较低,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且天气复杂多变。

冬季冷空气活动频繁;春季多对流性天气;4~6月降水集中,是江西的雨季,这时期易发生洪涝灾害;雨季结束后全省主要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以晴热高温为主,常有干旱发生。

7~8月有时受台风影响,会出现较明显降水。

秋季晴天多、湿度较小、气温适中,是江西省一年中最宜人的季节。

江西年平均气温18.0℃,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6.1℃,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8.8℃,极端最低气温为-18.9℃(1969年2月6日出现在彭泽县),极端最高气温为44.9℃(1953年8月15日出现在修水县);年平均日照时数1637小时,年总辐射量4446.4MJ/㎡;年平均降水量为1675毫米;年无霜期平均天数272天。

交通资源江西区位优越、交通便利。

江西省地处中国东南偏中部长江中下游南岸,古称“吴头楚尾,粤户闽庭”,乃“形胜之区”,东邻浙江、福建,南连广东,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长江。

江西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的腹地,与上海、广州、厦门、南京、武汉、长沙、合肥等各重镇、港口的直线距离,大多在六百至七百公里之内。

历史趣闻“江西”的由来 “江西”之名缘何千年不变

历史趣闻“江西”的由来 “江西”之名缘何千年不变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江西”的由来“江西”之名缘何千年不变导语:今天中国的省份名称,许多是以名山大川命名,彼此不乏对应的称呼。

譬如太行山分隔开“山东”、“山西”,黄河区分了“河南”、“河北”,连今天中国的省份名称,许多是以名山大川命名,彼此不乏对应的称呼。

譬如太行山分隔开“山东”、“山西”,黄河区分了“河南”、“河北”,连洞庭湖南北也有“湖南”、“湖北”,但偏偏作为国内第一大河的长江,因之命名的只有“江西”,却无对称的“江东”,这是怎么回事呢?从大变小的“江东”“江西”这一名称,可以追溯到唐代。

唐初政区实行州、县二级制,由于州的数量太多(达300多个),中央政府管理起来很麻烦。

据说唐太宗李世民苦于记各州长官们的名字,只好将他们都写在屏风上。

于是,他在即位之初的贞观元年(627),便将天下分为十个监察区,称“道”。

其中北方、南方各五道,人称“贞观十道”。

贞观十道中的江南道其中的江南道包括长江以南、南岭以北、西至今贵州、东至海的整个华中地区。

“贞观十道”尤其是江南道的范围过于广袤,各地的社会经济文化差异颇大。

到了开元二十一年(733),风流天子唐玄宗遂将道的数目增加一半,达到15个。

江南道从西到东依次被分为黔中道(治所今四川彭水)、江南西道(治豫章,今南昌)、江南东道(治吴县,今苏州)。

今日的“江西”之名即是取了“江南西道”的简称。

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割据之势已成。

节镇(北方多叫节度使,南方多叫观察使)取代了道的地位,结合各地的半割据状态,朝廷又把江南东道再分为浙西(今苏南及浙江钱塘江以北)、浙东(今浙江钱塘江以南)、宣歙(今皖南)、福建四个观察使辖区(俗称仍为“道”)。

生活常识分享。

江西地名由来:政区名称

江西地名由来:政区名称

江西地名由来:政区名称江西省,简称赣.在长江中下游南岸。

唐开元时分设江南道为江南东西二道,今江西省境属江南西道,故简称江西道。

宋置江西路,明置江西布政使司,清置江西省。

又因赣江纵贯全境,故江西简称“赣’。

【南昌市】位于江西省中部。

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南昌县。

当时南越王赵佗占据西广,窥测中原。

高祖令颖阴侯灌婴率兵至此,以此为根据地,进而平定南越,昌大南疆,故名南昌。

1929年设南昌市。

【新建县】位于江西省中部,赣江下游西岸。

宋置新昌县,因系划出南昌旧地而新建,又有建昌县,故名新建。

【进贤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偏北,鄱阳湖南岸。

据《今县释名》:“唐废钟陵入南昌,宋改置进贤镇,寻升镇为县。

有栖贤山,唐抚州刺史戴叔伦携家居此因名。

”【安义县】位于江西省北部。

明置安义县,以境南有安义乡而得名。

【景德镇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

原名新平,宋景德年间以年号改景德镇,1950年设市。

【乐平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居乐安河中游。

唐设乐平县,因南有乐安河,北接平林而得名。

1992年设市。

【浮梁县】位于江西省北部。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新平县,开元四年置新昌县。

唐天宝元年(742年)以溪水时泛,民务伐木为梁而更名浮梁县。

1960年撤销并入景德镇市。

1988年复县。

【萍乡市】位于江西省西端。

三国吴置萍乡县。

据《元和郡县志》:以地多生萍草而得名。

1960年设市。

【莲花县】位于江西省西缘。

清置莲花厅,1912年改为县。

以莲花山为名,山五峰攒簇,状若莲花,又有莲花潭、莲花寨。

【新余市】位于江西省中部。

三国吴置县,本名新渝,以渝水为名,唐天宝时改为新喻县。

1958年又改为新余县,取“余”与“喻”同音。

1983年设市。

【分宜县】位于江西省西部。

本为宜春县之安仁县,宋雍熙间析置县,以分自宜春而得名。

【九江市】位于江西省西北边境。

秦为九江郡,汉为九江亭,隋复置九江郡,明为九江府,1914年设九江县。

据应劭《汉书集解音义》:“江自庐江寻阳分为九”,而得名九江。

江西省

江西省
一致。春秋战国时期,吴、越、楚三国分争江西。 清代改江西布政使司为江西省,行政区域基本承袭明建制。另在吉安 府增设莲花、南昌府增设铜鼓、赣州府等3个县级厅,同时升宁都县 为省辖直隶州。巡抚成为全省最高行政长官,下设承宣布政使司和提 刑按察使司,分管民政、财政与司法监察民国时期,清朝的府、州、 厅一律改为县。 江西省共辖81县。 1934年从安徽划婺源县入江西省, 1947年划回安徽省, 1949年再次划归江西省 2014年,江西省列入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
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
上饶市婺源江湾景区
庐山风景名胜区
鹰潭市龙虎山旅游景区
上饶市三清山旅游景区
江西省的水文 江西属长江流域,长江从省境北 部流过,赣江纵贯南北,同抚、 信、饶、修诸水从东、南、西 三面汇集鄱阳湖。形成以鄱阳 湖为中心的向心水系。经过湖 口注入长江。
地貌
• 江西省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具有典型的亚热带森林植
物群落。地质与地貌地质构造上,以锦江—信江一线为界, 北部属扬子准地台江南台隆,南部属华南褶皱系,志留纪 末晚加里东运动使二者合并在一起,后又经受印支、燕山 和喜马拉雅运动多次改造,形成了一系列东北—西南走向 的构造带,南部地区有大量花岗岩侵入,盆地中沉积了白 垩系至老第三系的红色碎屑岩层,并夹有石膏和岩盐沉积; 北部地区形成了以鄱阳湖为中心的断陷盆地,盆地边缘的 山前地带有第四纪红土堆积。这是造成全省地势向北倾斜 的地质基础。
第一产业
• 江西中国江南以水稻为主的重要粮食产区
之一。 • 江西是中国东南重要的木材、毛竹产地之 一。 • 畜牧业以养猪和水禽较有基础 • 江西是中国淡水渔业重点省份之一。
第二产业
• 南昌为中国飞机制造基地之一 • 制瓷工业历史悠久,著名瓷都景德镇历来

江西11地级市的由来

江西11地级市的由来

江西11地级市的由来江西省简称赣,位于我国东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周边分别与广东、福建、浙江、安徽、湖北、湖南六省相邻。

面积16.69平方千米,人口4254万,城镇人口占34%,有汉、回、畲、苗、瑶、满、蒙古、侗、朝鲜、土家、布依等民族,省会南昌。

春秋为吴楚纷争之地。

战国属楚。

秦属九江郡,置番阳、庐陵2县。

汉属扬州,析九江郡置豫章郡,治南昌。

莽新改为九江郡。

东汉复故。

三国吴析豫章郡置庐陵、鄱阳、临川、安成4郡和庐陵南部都尉,仍属扬州。

晋析安成郡属荆州,改庐陵南部都尉为南康郡,增置寻阳郡,并分扬、荆2州之地置江州,治豫章郡。

隋平陈废郡,置洪、江、饶、抚、吉、虔、袁7州,大业初改为豫章、九江、鄱阳、临川、庐陵、南康、宜春7郡。

唐罢郡复州,贞观初属江南道。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分江南道为东、西2道,主属江南西道,江西之名缘此。

宋为江南西路,治洪州,领洪、江、抚、吉、虔、袁、筠7州和临江、南安、建昌、兴国4军;饶、信2州及南康军隶江南东路。

元置江西行中书省,治龙兴路,南康军划入,领龙兴、瑞州、袁州、临江、吉安、抚州、建昌、南康、江州、南安、赣州等11路及南丰州。

江西省名肇此。

明为江西承宣布政使司,辖南昌、瑞州、九江、南康、饶州、广信、抚州、建昌、临江、袁州、吉安、赣州、南安13府。

清沿明制,增设宁都直隶州,共1属州4属厅75县。

民国初废府州厅,县直属省。

1914年置豫章、浔阳、庐陵、赣南4道,共81县。

1926年撤道,置南昌市由省直辖。

1932年划全省为12行政区。

1934年安徽省婺源县、福建省光泽县来属。

1935年全省调整为8行政区。

1939年增至11行政区。

1942年改为9行政区。

1947年婺源、光泽2县还隶原省。

1949年婺源县再次划入。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首先在湘赣边境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随即将苏维埃区域扩展到江西省广大地区:南部,为中央苏区的中心区域,先后设有江西、闽赣、粤赣、赣南等省,瑞京(瑞金)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都;东北部,属闽浙赣省;西北部,属湘鄂赣省;西部,属湘赣省。

江西省地名由来

江西省地名由来

江西省地名由来江西省地名由来摘自中国地名由来词典(牛汝辰)江西省(Jiangxi Sheng)简称赣.在长江中下游南岸。

唐开元时分设江南道为江南东西二道,今江西省境属江南西道,故简称江西道。

宋置江西路,明置江西布政使司,清置江西省。

又因赣江纵贯全境,故江西简称“赣’。

1南昌市、县(Nanchang Shi、Xian)位于东经115.9°,北纬28.6°,在江西省中部。

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南昌县。

当时南越王赵佗占据西广,窥测中原。

高祖令颖阴侯灌婴率兵至此,以此为根据地,进而平定南越,昌大南疆,故名南昌。

1929年设南昌市。

新建县(Xinjian Xian)位于东经115.8°,北纬28.6°,在江西省中部,赣江下游西岸。

宋置新昌县,因系划出南昌旧地而新建,又有建昌县,故名新建。

进贤县(Jinxian Xian)位于东经116.2°,北纬28.3°,在江西省中部偏北,鄱阳湖南岸。

据《今县释名》:“唐废钟陵入南昌,宋改置进贤镇,寻升镇为县。

有栖贤山,唐抚州刺史戴叔伦携家居此因名。

”安义县(Anyi Xian)位于东经115.5°,北纬28.8°,在江西省北部。

明置安义县,以境南有安义乡而得名。

2景德镇市(Jindezhen Shi)位于东经117.2°,北纬29. 3°,在江西省东北部。

原名新平,宋景德年间以年号改景德镇,1950年设市。

乐平市(Leiping Shi)位于东经117.1°,北纬28.9°,在江西省东北部,居乐安河中游。

唐设乐平县,因南有乐安河,北接平林而得名。

1992年设市。

浮梁县(Fuliang Xian)位于江西省北部。

“江西”省名的由来

“江西”省名的由来

[键入文字]
“江西”省名的由来
“江西”的初名是从唐朝开始的。

自汉至隋,被称为“江西”的其实并非今日江西。

因长江自江西省湖口转向斜流,北下南京、浦口,故有江东、江西之称。

唐以前的“江西”,实指长江北岸,即今江苏六合及安徽庐江一带。

唐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 年),唐玄宗李隆基分天下为十五道,江南分为东、西两道。

江南西道管辖八州:洪州、袁州、信州、抚州等,共领县三十七,其疆域与今“江西省”相当。

史家为省略纪事,常将“江南西道”简书为“江西”。

唐建中三年(公元782 年),唐德宗李适封曹王李皋为洪州(今南昌)刺史,江西节度使,于是江南西道得名“江西”。

宋天禧四年(1020 年),将“道”改为“路”,江南分为东、西两路。

金陵(今南京)、豫章(今南昌),俱在江南,然而对豫章而言,金陵居江南之东,豫章居江南之西,故宋代以金陵、太平、宁口、广德等地为江南东路,而江西全省为江南西路。

在唐、宋之时,人们称“江西”,仍含有“江南”之意。

一直到元代至元十四年问(公元1277 年),元世祖忽必烈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全国分设十个“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江西为行省之意,江浙为另一行省,而不再有江东行省了。

自此,“江西”之名始趋稳定,并一直沿用至今。

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

仅供参阅!
1。

江西省名字的由来!江西省古代是什么?

江西省名字的由来!江西省古代是什么?

江西省名字的由来!江西省古代是什么?
江西省,省会南昌。

地处地处中国东南部,东邻浙江省、福建省,南连广东省,西接湖南省,北毗湖北省、安徽省。

简称“赣”
江西之名得于唐朝,唐玄宗始置江南西道,后元朝设立江西省。

其境内有赣江,鄱阳湖而被称为“赣鄱大地”
先秦时期江西属百越国中干越国,春秋战国时期吴,越,楚相继管辖,秦统一中国后置九江郡。

西汉时始置豫章郡(赣江原称豫章江)郡治南昌县。

隋统一中国后江西属扬州,唐朝初年属江南道,至玄宗开元年间建立江南西道,郡治洪州。

(南昌)宋朝仍称江南西路。

元朝设立江西行省,明朝前期江西北部属南直隶,后期属江西承宣布政使司。

清朝沿袭前朝江西省无变化。

1949年5月江西省解放,江西省省政府正式成立。

现江西省下辖12个地级单位,100个县级行政区。

全省总面积16.7平方公里,全国排名第17名。

全省常住人口4592.3万人,全国排名第13名。

2017年GDP总值20818.5亿元,全国排名第16名。

江西共有共有5处世界遗产,3个世界地质公园 10个5A级景区,106个4A级景区,1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2017年,江西省共接待国内旅游者57253.5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6435.1亿元。

江西红色文化闻名中外,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南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诞生地。

十大将军县中有三个在江西,这片红土地上诞生了141名开国将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为什么叫江西
江西省,中国省级行政区,简称赣,别称赣鄱大地,是江南"鱼米之乡"。

下面是带来的关于江西为什么叫江西的原因,欢迎阅读!
江西为什么叫江西:地理位置
唐代在地方行政机制上的重大变化,是“道”制的确立,由州(郡)、县两级制变为道、州、县三级制。

“道”制渊源于西汉刺史制,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监察全国各郡,设十三刺史部,定期巡查,效果显著。

唐统一全国后,疆域空前扩大,带来了政治统治的困难,唐太宗为了便于监督全国各州,于贞观元年(627年)依据自然地理形势和着意加强冲要地区军事力量的要求,分全国为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等10道。

其中江南道属第8道,下辖51州,所统辖地区极其广大,长江以南,五岭以北,今贵州以东至海,均在其内。

江西地区各州主要因自然地理形势归属江南道。

10道划分后,唐太宗不时派黜陟使或观风俗使等分巡各道,观采民风,检查地方吏治。

随着唐代政治、经济的发展以及军事形势的变化,10道划分不尽合理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

“道”地广土阔,所辖各地情况差异很大,难于有效管理监察,
加上巡察官员每年临时派出,给监察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效力有限。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根据一方州县的多少、经济文化发展的程度以及对地方加强管理之需要,在10道的基础上析分为15道,即从原关内道分出京畿道,河南道分出都畿道,山南道分为山南东道、山南西道,江南道又分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黔中道。

唐玄宗将道再划分后,“每道置采访使,检察非法,如汉刺史之职”,并确立每道治所,各使置印。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命诸道采访使考课官人善绩。

三年一奏,永为常式”。

原来临时派遣的监察大员,成了固定的地方检察官,也有固定的治所。

人员与治所的固定,标志着道正逐步向实际的行政区转变。

江南西道的治所确立在洪州(治今南昌市),简称江西道,“江西”由此得名。

江南西道采访使管辖范围,据《新唐书•地理志》载包括宣、歙、池、洪、江、鄂、岳、饶、虔、吉、袁、信、抚、潭、衡、永、道、郴、邵等19州,相当于今江西全省及湖南、安徽、湖北的一部分。

此外还有一个黔中采访使,辖治大致相当于今贵州省地域的黔、辰、锦、施、叙、奖、夷、播、思、费、南、溪、溱等13州。

在《旧唐书•地理志》中,这13州都写在“江南西道”之后。

比较新、旧《唐书》地理志的记载,二者各有短长,但《新唐书》更接近实际一些。

二书的地理志总序中,都写明开元二十一年分15道之中有黔中道。

旧志是排列出15道名称,新志则写为:“开元二十一年,又因十道分山南、江南为东、西道,增置黔中及京畿、都畿。


按各道内容的叙述,二者都是以贞观10道为纲。

旧志在江南道之下,列出了“江南东道”“江南西道”二目,但无“黔中道”。

而新志在江南道下,依次叙述诸州,又分别标明江东采访使、江西采访使、黔中采访使所辖范围,有了“黔中道”的内容和地位,然而与序言中所说的“分江南为东、西,增置黔中”不合,表现为分江南道为东、西、黔中3道。

事实上,黔中道各州原本都是江南道的范围,所以二者都在“江南道”下写了江东、江西、黔中三部分。

"
但二者的总序中都没有说“江南道”一分为三,旧志的江南道内竞将黔中各州连缀于江西道之后。

唐前期作为监察区划,道的划分多遵循山河形便的原则,唐后期道的性质转化为准行政区划以后,其划分就较为复杂了。

但江西地区的“道”仍然是以山川走向来划分的。

江南道大致调整为宣歙、江西、湖南3个观察使辖区,江西与湖南之间就以罗霄山脉为界,与今天湘赣边界完全一致。

同时,江西与宣歙、鄂岳、浙东、福建、岭南东道等观察使(节度使)辖区之间也全部以自然地势的分水岭为界。

和今天的赣皖、赣鄂、赣浙、赣闽、赣粤边界也毫无二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