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导读讲义全

合集下载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一部代表作,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长篇小说。

本文将针对《三国演义》这部名著进行导读,介绍故事背景、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等。

一、故事背景《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为背景,描绘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的历史事件。

当时,东汉王朝内外大乱,各地豪强割据,社会秩序瓦解,民不聊生。

武将刘备、曹操、孙权等在这一混乱时期逐渐崛起,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小说通过描写各种宏大的战争场景和复杂的人物关系,展现了这一时期的历史变革。

二、主要人物1. 刘备:刘备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之一,他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军事家和政治家。

刘备一直以诚信和仁爱为准则,与关羽、张飞等结义为兄弟,并以“建业之主”的身份奋力谋求统一中原。

2. 曹操:曹操是另一个重要的角色,他是东汉末年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曹操野心勃勃,一步步扩大势力,最终建立了魏国,并试图统一天下。

他机智狡诈,善于用兵,但同时也有着深厚的人情味和领导能力。

3. 孙权:孙权是东吴的创始人,他是一位智勇兼备的将领和政治家。

孙权精于布局,善于利用机会实现自己的目标。

他与刘备、曹操三足鼎立,并通过巧妙的外交手段保持了东吴的独立。

三、故事情节《三国演义》以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的生平经历为主线,通过描写一系列的历史事件,展现了这个时期的英雄豪杰、智勇双全的将领和复杂的人物关系。

故事开始于遭受逆境的刘备流亡河间,并最终认识了关羽和张飞,结为兄弟。

刘备历经艰难困苦,最终领兵义举,开始了他的征程。

在刘备的奋力追求下,他先后得到了诸葛亮、关羽、张飞等知名人才的相助。

同时,曹操逐渐成为北方霸主,孙权也奋起抵抗,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在这个过程中,刘备与曹操、孙权之间展开了一系列的争斗和较量。

小说通过描写刘备与诸葛亮智勇过人的合作,曹操的谋略和用兵,孙权的政治手腕以及各种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和英雄豪杰的故事,深刻地展示了当时社会动荡的历史背景和人物的复杂性。

四、名著的价值《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

三国演义导读(整合)

三国演义导读(整合)

横,心若刀绞;但若违背军法,免他一死,又将失去
众人之心,无法实现统一天下的宏愿。于是,他强忍
悲痛,收马谡之子为义子,挥泪斩马谡 。全军将士
无不为之震惊。
斩 马
善于自省的诸葛亮斩马谡之后,多次以用人不当 为由,请求自贬三等,一品丞相为三品右将军,仍尽 心竭力辅佐后主刘禅,欲图中原,成就大业。

第十九页,共45页。
忘恩负义 残暴不仁
第十六页,共45页。
舌战群儒(shé zhàn qún rú)
为联吴抗曹,诸葛亮前往柴桑游说孙权,舌战群儒 (shé zhàn qún rú),并答应抗曹胜利后,将荆州等 九郡划归东吴。孙权允诺,令周瑜领兵抗曹。周瑜 帅兵往夏口,刘备移兵樊口,共拒曹操。
草船借箭
赤壁之战前夕,周瑜命令诸葛亮监造十万枝箭,同 时暗中吩咐工匠拖延时间,使诸葛亮难以准时完成 任务。诸葛亮算定三日之后长江上将有大雾,所以 前两日按兵不动,第三日带领二十条船驶往长江北 岸,上面装有布幔柴草(chái cǎo)等物。曹操见大雾 弥漫,下令赶快射箭。这些箭纷纷落到诸葛亮的船 上,共计十万余枝。周瑜收到箭后大感惊奇。诸葛 亮不费吹灰之力,使东吴得到十万枝箭,又挫败了 周瑜消灭异己的阴谋,可谓一举两得。
“求还取方”而告假回家了。后来,曹操派人“累书呼之”,
佗 华佗借口“妻子有病”,拒绝回许昌为操治病,当操探知其妻
并未病时,非常生气,一怒之下,把华佗押回许昌处决了。
第二十四页,共45页。
官渡之战
曹操占据黄河中下游以南的地区(dìqū),“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 取得了优势,势力迅速发展。北方的最大军阀袁绍率10万精兵南下,企图一举 消灭曹操。当时,曹操兵少将寡,率主力2万北上迎敌。第二年,袁、曹两军 相峙在官渡。曹操采用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奇袭袁军,斩袁绍的大将 颜良。然后,曹操又诱敌深入,斩袁绍的大将文丑。两战皆败,损失两员大将, 袁军士气低落,但袁绍自恃兵多粮足,定要同曹操决一死战。监军沮授劝袁绍 说,曹操兵少粮缺,难于持久,不如跟曹军长久相持。袁绍不听,决意急速进 攻,谋士许攸献计说:曹兵固守官渡,后方必然空虚,可分兵偷袭许。袁绍又 不听,坐失了良机。许攸献计不被采纳,又遭到袁绍的排斥,投奔了曹操,建 议偷袭袁绍屯集军粮的乌巢。曹操率5000人马,伪装成袁军,偷袭乌巢,把袁 绍的军粮全部烧毁。袁军听说军粮被烧,顿时大乱,曹军乘势出击,大败袁军, 袁绍仅带800骑兵逃脱。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公开课课件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公开课课件

草船借箭
2020/11/25
火烧赤壁
2020/11/25
舌战群儒
2020/11/25
• 故事讲述诸葛亮为联盟孙 权抵抗曹操的过程中遭到 东吴诸谋士的责难,最后 都被诸葛亮一一反驳,哑 口无言。
六出祁山
2020/11/25
七擒孟获
2020/11/25
挥泪斩马谡
2020/11/25
2020/11/25
2020/11/25
三国歇后语
●张飞穿针-- 大眼瞪小眼 ●关公喝酒-- 不怕脸红 ●关公面前耍大刀-- 自不量力 ●刘备编草鞋-- 内行 ●周瑜打黄盖--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2020/11/25
把下列歇后语补充完整:
万事俱备 ——( 只欠东风 )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刘备招亲 ——( 弄假成真 ) 司马昭之心——( 路人皆知 ) 刘备的荆州——( 哭来的 ) 张飞穿针 ——(大 眼瞪小眼) 三个臭皮匠——( 赛过诸葛亮) 马中赤兔 ——( 人中吕布 )
名著导读
2020/11/25
• 桃园三结义 三顾茅庐 白帝城托孤 • 草船借箭 火烧赤壁 舌战群儒 六出祁山 七擒孟获 挥泪斩马
谡 大意失荆州 过五关 斩六将 千里走单骑 刮骨疗毒 • 青梅煮酒论英雄
2020/11/25
桃园三结义
2020/11/25
三顾茅庐

2020/11/25
白帝城托孤
2020/11/25
2020/11/25
6.下面的一幅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
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收 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 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 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完整版)三国演义导读

(完整版)三国演义导读

(完整版)三国演义导读滚滚长江东逝⽔,浪花淘尽英雄。

是⾮成败转头空:青⼭依旧在,⼏度⼣阳红。

⽩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春风。

⼀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部长篇章回⼩说,是历史演义⼩说的经典之作。

⼩说描写了公元三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盾和⽃争。

在⼴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极具特⾊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对后世产⽣了深远的影响。

罗贯中(约1330—约1400)汉族,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

元末明初著名的⼩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说的⿐祖。

⼀⽣著作颇丰,与施耐庵合著《⽔浒传》,代表作《三国演义》等。

内容简介(⼀)故事起⾃黄⼱起义,终于西晋统⼀,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统治军事⽃争。

书中⽤⼤量篇幅描写了⼏次⼤战役,如袁、曹官渡之战,魏、蜀、吴⾚壁之战,吴、蜀彝陵之战。

每次战役各有特⾊,很少雷同,是我国古典⽂学中描写战争的成功之作。

内容简介(⼆)作者塑造了⼀⼤批个性鲜明的⼈物形象:爱民如⼦的刘备,⾜智多谋的诸葛亮,打着“扶持汉室、拯救黎民”旗号,挟天⼦以令诸侯的曹操等。

表现出鲜明的拥刘反曹的正统思想和儒家的仁政思想。

同时也谴责了雄豪混战及暴君的苛政,寄托了⼈民渴求明君仁政,社会安定的愿望。

三国⼈物(⼀)出场⼈物1183⼈,主要⼈物400余⼈)五⼤集团系列代表⼈物曹魏集团董卓、吕布、袁绍、刘表汉末军阀集团曹操、张辽、郭嘉、典韦蜀汉集团刘备、关⽻、张飞、诸葛亮、赵云、黄忠孙吴集团孙策、孙权、周瑜、鲁肃、吕蒙、黄盖司马集团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邓艾典型⼈物分析——曹操字孟德(⾯⾊惨⽩/⽬光锐利)评价:治世之能⾂,乱世之奸雄⼈⽣信条:宁教我负天下⼈,休教天下⼈负我他是中国历史上⼀流的政治家、军事家、⽂学家。

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被忽略了,⽽对他残忍、奸诈的⼀⾯⼜夸⼤了。

《三国演义》名著导读

《三国演义》名著导读

“拥刘反曹”倾向 1、“拥刘反曹”的具体表现:
内容上,把刘备写成“仁君”、将曹操写 成“奸雄”。 结构上,把刘蜀放在首位,而曹魏显居其 次。 语言上,多称刘备为玄德、皇叔、豫州、 先主;而对曹操直称其名算客气,多称小名 阿瞒,甚至称“贼”、“汉贼”、“国贼”。
2、“拥刘反曹”的思想实质 ( 1 )从官方史学看,“拥刘反曹”表现的是 为偏安王朝争正统的封建正统观念 ( 2 )从民间文艺看,“拥刘反曹”表现的主 要是反抗异族、“人心思汉”的民族情绪 (3)从《三国演义》看,“拥刘反曹”既有 拥护仁君仁政、反对暴君暴政的人民性,又 有不满异族统治、要求“还我大汉”的民族 性,还有某些封建正统观念的陈腐糟粕。
第二节 《三国演义》内容和思想
一、《三国演义》的基本内容 纵向看,《三国演义》描写了从汉灵帝中平 元年(184 )至至晋武帝太康元年( 280 )共97 年的历史。全书120回,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1—33回)主要写汉末动乱和群雄并 峙,曹操集团的崛起和壮大。 第二部分( 34 — 85 回)主要写刘备集团的崛起 和壮大,三国鼎立,互相争雄的局面。 第三部分(86—120回)写三国的衰落,最终为 司马氏所统一,建立西晋王朝。
第一节《三国演义》的成书、作者和版本
一、《三国演义》的成书:
西晋陈寿《三国志》、南北朝裴松之《三 国志》“注” 。 宋元讲史话本《三国志平话》、《三分事略》、 戏曲舞台的三国戏。 作者“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 (明高儒《百川书志》),写成小说。

二、《三国演义》作者
1、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籍贯有太原、东原、杭州、庐陵多种说法。 有人说他是“有志图王者”(明王圻《稗史汇 编》),有人说他是施耐庵“门人”(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 2、罗贯中著作:《录鬼簿续编》录其杂剧 三种:现仅存《赵太祖龙虎风云会》一种。小 说除《三国演义》外,还有《残唐五代史演 义》、《三遂平妖传》等五种。

《三国演义》导读

《三国演义》导读

《三国演义》导读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①曹操:权奸与英雄相结合的典型。

“白脸曹操”成为奸臣的代名词。

②诸葛亮:忠臣和智慧的化身。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是个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③关羽:勇武和义气的化身。

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身陷曹营终不降,镇守荆州时违背了诸葛亮“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方针,致使荆州失守,败走麦城而死。

④张飞:一个勇猛、坦率、刚直的武将。

痛打索贿的督邮;三顾茅庐时,耐不住性子要放火;关羽从曹营回来后,他举起枪便刺,误会消除后,他又痛哭参拜;长坂坡单枪匹马拦住曹军百万大军;关羽死后,因粗暴急躁而为叛将所杀。

⑤周瑜:东吴水军都督,英俊儒雅,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

曹操幕僚蒋干到东吴劝降,他巧妙地运用反间计,使老谋深算的曹操反而损失了两员大将。

火烧赤壁,火烧曹营,使曹军八十万水军大败而归。

因过于好胜,心胸狭窄而被诸葛亮三气而死。

⑥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是一位有胆有识的英雄。

初为袁绍部将,后投奔刘备,为蜀汉大将。

在长坂坡战斗中,突出重围,单骑救出刘备的太子刘阿斗;江汉之战,拦江夺斗,使曹操为之震慑。

虢亭一战,退吴兵,救刘备。

因他忠诚勇敢,一身是胆,具有远见,每战必胜,所以“常山赵子龙”成为常胜将军的代名词。

⑦黄忠:归附于刘备时年近六十,在葭萌关,定军山等战役中有勇有谋,屡建战功。

后在讨关战役中,以75岁高龄又斩吴一部将。

后为暗箭所伤,不愈而死。

“老黄忠”是老当益壮的老英雄的代名词。

⑧鲁萧:字子敬,和周瑜同辅孙权。

力排众议,与周瑜一起坚持联刘抗曹的主张,并力劝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

待人宽厚诚恳,但他的忠厚有时显得近愚。

⑨刘备:知人善用,是一个从平民奋斗到开国帝王的圣君形象。

⑩蒋干:曹操的幕僚,一个愚蠢而又自作聪明的政客。

⑩杨修:曹操手下主薄。

《三国演义》作者简介: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

名本,字贯中。

杭州人,祖籍太原。

名著《三国演义》导读共118页文档

名著《三国演义》导读共118页文档
名著《三国演义》导读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谢谢!

三国演义阅读讲义8(教师版41-45)

三国演义阅读讲义8(教师版41-45)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41-45回(教师版)第四十一回: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情节梳理填空】曹操欲取樊城,令徐庶为使劝降刘备,刘备不肯,曹操大怒。

无奈下,刘备弃樊城往襄阳撤退,新野、樊城两地百姓随其同行。

众人劝刘备弃民先行,刘备不肯。

来到襄阳城下,刘琮、蔡瑁拒绝刘备入城,刘备只好前往江陵。

操至襄阳,蔡瑁、张允被加之厚爵,杀蔡夫人及刘琮。

刘备不忍舍弃百姓独行,因此行动迟缓,每日只能走十余里,很快被曹操的五千铁骑追上。

刘备一行在长坂坡遭到曹操夜袭,刘备与部将、家眷失散。

在混战中,糜夫人受伤,投井而死。

赵云单骑救主,七进七出救下阿斗,怀抱阿斗,左右冲杀,连斩曹操五十多员大将,威震长坂坡。

【经典情节复述】1、刘玄德携民渡江①火烧新野后,曹军杀来,刘备抵挡不住,便弃樊城,取襄阳暂歇。

②新野、樊城百姓跟随刘备,滚滚渡河,两岸哭声不绝。

③到南岸的襄阳,蔡瑁、张允不开城门。

④刘备又转而望江陵而走,襄阳百姓又相随。

⑤行进缓慢,刘备始终不忍相弃,最终被曹操赶上。

2、赵子龙单骑救主①赵云不见了刘备夫人,单枪匹马去寻找,在逃难百姓中寻得甘夫人,送至长坂坡;②在枯井旁寻得糜夫人和阿斗,糜夫人为存子嗣,投井自杀,赵云推倒土墙掩盖枯井。

③赵云独自一人,怀抱阿斗,七进七出,左右冲杀,连斩了曹操五十多员大将。

④曹操在景山顶上望见,急问左右是谁,⑤当得知是赵云时,曹操感叹说:“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

”【阅读研讨探究】思考题1:请分析本回书先疑赵云降操后写赵云杀敌救主所用写作手法,并根据赵云单骑救主的言行概括其形象。

参考答案:欲扬先抑手法。

先抖出糜芳说赵云反投曹操的“包袱”,再借张飞之口说出“待我亲自寻他去,若撞见时,一枪刺死”,以加强悬念;随后又道出刘备坚信“子龙从我于患难,心如铁石,非富贵所能动摇也”。

接下来是赵云冲杀奔突、单骑救主的情节,一连串的恶斗,赵云不仅从乱军中救出甘夫人与阿斗,还刺死曹军将领五十余员;夺得青釭剑,力战四将,曹操赞他“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本书阅读------------《三国演义》把《三国》读“薄”,掌握三国故事情节脉络;把《三国》读“厚”,了解三国时代背景;把《三国》读“活”,抓住三国人物精彩片段;把《三国》读“死”,熟记三国诗词常识。

孟德、玄德、仲谋,“德”“谋”对决,纵横驰骋;诸亮、周公瑾、司马懿,“智”“慧”对决,明争暗斗;子桓、子建、仓舒,“亲”“情”对决,手足相残;关云长、吕奉先、文远,“忠”“勇”对决,义薄云天。

来吧,学历史,使人明智;读文学,享受人生沉浮的洗礼!导读任务(一)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一回二、讨论主题1.你知道什么是演义吗?从《三国演义》这个名字上你能知道些什么?2.关于作者知多少?“三国”历史知多少?3.小说前面的《临江仙》词是点睛之笔,其风慷慨悲凉,传唱不绝,背诵这首词并默写一遍。

4.梳理本回情节脉络(答案不固定)十常侍之乱→()→幽州募兵→三英结识→()→剿灭黄巾5.关三人出场时面貌各异,均有肖像描写,请根据文字描述为三人画像,比一比谁画的像。

(不求形同,但求神似)7.仔细阅读备、操出场的文字,看看有什么不同,想想作者为什么这么安排。

导读任务(二)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二回1.梳理小说本回情节脉络备赴任安喜→()→挂印弃官→灵帝驾崩→()二、讨论主题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鞭打督邮”情节,可适当发挥,注重细节。

2.在鞭打督邮事件时飞和备各有怎样的表现?体现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采用什么表现手法?导读任务(三)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三回概括故事情节:二、讨论主题1.结合文章的具体容,谈谈肃是如何说服吕布投奔董卓的。

2.结合第三回情节,谈谈吕布的性格特点。

3.谈谈你对董卓欲废帝的看法。

导读任务(四)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四回概括故事情节:二、讨论主题1.有人说,董卓在如何对待现任皇帝这个重大政治问题上犯了严重错误,你赞成吗?请结合本回阐明理由。

试评价这个人物形象。

2.请从艺术手法角度赏析嫩草少帝在永安宫作的五言律诗。

嫩草绿凝烟,袅袅双飞燕。

洛水一条青,陌上人称羡。

远望碧云深,是吾旧宫殿。

何人仗忠义,泄我心中怨!3.结合本回语句,概括操人物形象。

导读任务(五)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五回到第七回概括故事情节:二、讨论主题1.在“温酒斩华雄”一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表现关羽的英雄形象?2.关于关羽出战前那杯酒的处理有何意义?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三英战吕布”情节,可适当发挥,注重细节。

4.你知道什么是玉玺吗?5.第七回描写了公瓒与袁绍的战争,这场战争中作者着墨最多云,试就文段分析云的人物形象。

导读任务(六)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八回至第九回概括故事情节:二、讨论主题1.概述王司徒的连环计,并分析王司徒能够施行连环计的原因。

2.像董卓这样一个老于世故的人,为什么会走上贪恋女色,自取灭亡的道路呢?还有哪些历史人物跟他犯同样的错误?试举一例简析。

3.董卓被骗去“未央宫”前后,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刻画董卓的?这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导读任务(七)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十回至第十二回概括故事情节:二、讨论主题1.在第十一回中,备为什么坚决拒绝谦的之托?2.吕布谋臣宫言“操是极能用兵之人”,试列举操“极能用兵”的事例。

导读任务(八)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十三回到第十六回概括故事情节:二、讨论主题(四选二)1.飞和吕布的矛盾如何产生?飞的行为反映了其怎样的性格特点?2.操为何要兵勤王?此举有何远见?3.这一节中讲述了策创业之初的艰难历程。

策原本寄人篱下,得人指点后继承父志,一手创办了江东基业,更在其弟权手中发扬光大,最终得以与、蜀汉抗力。

你认为,江东集团在乱世中生存和发展的优势有哪些?4.备被吕布杀败,只得出逃许都,投于操门下。

对此,操手下的谋士产生了分歧:荀彧和程昱认为应杀备以绝后患,郭嘉则认为决不可杀。

最终操听取了郭嘉的意见。

若你是操,是否会杀备?为什么?三、阅读任务宛城之战中,操折了大将典韦。

在祭奠典韦时,操哭道:“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

”虽有收拢人心之嫌,亦是真情流露。

请结合书中容,模仿操的口吻,写一段文字缅怀典韦。

本次任务可选取第一人称,用现代汉语写一段文字,字数不限。

导读任务(九)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十七回到第二十回二、讨论主题(三选一)1. “借粮官之头”可谓是操将其“奸雄”性格发挥至极致的手段,当下更有人据此称操为“厚黑学”之鼻祖。

你怎样看待操此举?2.操欲讨袁绍,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之说。

从这一说法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3.吕布戎马一生,最终死在了白门楼上。

可怜一代豪强,化作乌有。

你认为,吕布败在何处?三、阅读任务安为款待备,杀妻作食。

此举向来为人诟病,也是读《三国》者津津乐道之事。

读书至此,你有何感想?请撰一小文,题为《小议安杀妻》。

导读任务(十)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到第二十四回二、讨论主题(二选一)1.祢衡是闻名天下的名士,其“裸衣骂贼”之举骇动朝堂,请谈谈你对当时名士之流的看法。

2.在第二十四回中,操被称作“国贼”。

操为何被冠以如此名号?你如何看待他玩弄权术之举?三、阅读任务“煮酒论英雄”一节,历来传作佳话。

二人英雄之论,颇耐人寻味。

一句“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更有惊天骇地之势。

据二人言语,列出当时天下的主要势力,并试着分析各家实力。

导读任务(十一)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到第二十八回二、讨论主题(二选一)1.有人说,“土山约三事”一节中,既有关羽的仁义,又有操的仁义。

如何理解?2.“千里走单骑”使得整个三国全成了关羽一人的舞台。

仔细读读这一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试着从中发掘关羽的性格特点。

三、阅读任务“古城聚义”是三国中少有的温情画面,关三兄弟在经历了乱世中的大悲大喜之后,终于再度相逢,更加上有云等人的加入,使得备势力于此东山再起。

请模仿关三人的口吻,虚构一段三人重逢时的对话。

导读任务(十二)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二十九回到第三十二回二、讨论主题(二选一)1.权承父兄遗志,坐领江东。

有人认为,权的才干不及、二人,你怎么看?吴又何以成为日后鼎立之一足?3.袁绍死后,其集团为何分为两派、产生讧?三、阅读任务官渡一战,操以弱胜强,更借此奠定了北方基业,历来为史家称道。

在这一战中,操得在何处,而袁绍又失在何处?谈谈你的看法。

导读任务(十三)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到第三十六回二、讨论主题(三选一)1. 这一节中,郭嘉因病英年早逝。

赤壁之战后,操曾痛哭郭嘉道:“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你如何看待操此语?2. 表虽为人正派,在乱世中却不足成事。

三国群雄中,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他们身上的哪些特质阻碍了其发展?3. 备感慨“髀肉复生”,因而堕泪,历来为后人感慨。

这一举动体现了备怎样的心态?三、阅读任务徐庶是《三国演义》中的悲情人物,其满腹才华无处施展,留下了一桩“身在营心在汉”的典故。

本书的后半部分,徐庶几乎再无出场,有人认为其“最苦”。

你怎样看待徐庶的选择?若你是徐庶,又会怎么做?导读任务(十四)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到第四十回二、讨论主题(二选一)1. “三顾茅庐”是全书一重笔。

在见到孔明之前,备曾先后把孔明的友人、兄弟、丈人等人误当做卧龙相认。

在这些人身上,有哪些共性?2. “隆中对”是针对蜀汉制定的战略方针,使备感慨“如拨云雾而睹青天。

那么,从和吴两方的角度考虑,又可制定怎样的方针?三、阅读任务读书至此,卧龙孔明终于出山,三国乱世也将揭开新的一幕。

请用现代汉语描述一下备三顾茅庐这个故事。

导读任务(十五)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至第四十四回二、讨论主题(二选一)1. 长坂一战,留下不少传奇:子龙的单骑救主,糜氏的慷慨牺牲,飞的一夫当关,备的掷儿马前,都是可歌可泣、动人颇深。

请选取你感触最深的一个故事,给大家讲讲。

2. 权何以决定抗?你对权这一人物有无新的认识?三、阅读任务“舌战群儒”是《三国演义》中令人乐道的一节,孔明凭胸中才识,以一己之力对抗一众江东才俊,打了一场漂亮的辩论。

仔细读读众人相互辩驳的言语,从江东众人的论点中,可见他们对联抗存在哪些质疑?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导读任务(十六)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至第四十八回二、讨论主题1. 周瑜曾对孔明动过几番杀心?你如何看待周瑜的这一做法?2. 如果说“古城相会”以温情取胜,那么“横槊赋诗”就当以慷慨著称。

大江之上,操大醉而歌,一首《短歌行》传于后世,读来令人心怀激荡。

聂绀弩先生曾著文提到:有此一节,就使得操“压倒当时的一切人物”。

默写《短歌行》并针对聂绀弩先生的话谈谈你的看法。

导读任务(十七)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到第五十二回二、讨论主题“赤壁之战”一节,篇幅巨大、容庞杂。

作者不惜笔墨,着力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卷,实是《三国演义》一书中最为精彩的第一重笔。

读至操败走华容道,关于赤壁之战的容已基本结束,请复述赤壁之战的容,想想联军为了击败操分别采取了哪些计策?这些行动为联军提供了怎样的优势?导读任务(十八)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到第五十六回二、讨论主题(二选一)1.古有昭君出塞,今有“中美合作”。

历史上,两国之间常常将婚姻作为一种外交手段,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本节中的联姻便是个著名的例子。

你如何看待这种所谓的“政治婚姻”?2.备到东吴和亲,与权首度会面。

所谓英雄相惜,二人题词甘露寺,扬鞭驻马坡,并辔而回,传为佳话,又是难得的温情画面。

然而,两人所留下的“恨石”又昭示了什么?三、阅读任务备远赴东吴、身陷虎口,之后却又得以带着夫人全身而退,全赖孔明的三个锦囊,由此留下了“锦囊妙计”的说法。

想一想,锦囊中的三条计策分别有何作用?导读任务(十九)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到第六十回二、讨论主题1.庞统素有“凤雏”之称,与孔明齐名。

然因其形貌丑陋,起初既不为东吴所用,又不得备厚待,一度屈任县令。

从这一节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2.备议取西蜀,蜀中人士分为两派:一方暗为应,欲助备取代璋之位,如松、;一方极力劝谏,反对备入蜀,欲助璋稳守基业,如王累、黄权。

你怎样看待这两派人物?导读任务(二十)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六十一回到第六十四回二、讨论主题1.操受封公卿、荣加九锡,荀彧却慨然长叹。

之后,操送空食盒与荀彧,荀彧会意,服毒身亡。

其中原委,作者并未点明。

你认为,操此举何意?你怎样看待荀彧之死?2.“风送雨,雨随风,隆汉兴时蜀道通,蜀道通时只有龙。

”蜀中歌谣,令人嗟叹。

回顾相关情节,哪些征兆预示了庞统之死?导读任务(二十一)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到第六十八回二、讨论主题(二选一)1.松是《三国演义》一书中的丑角,其贪图贿赂、妨贤背主,令人不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