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3(16-20回教师版)
三国演义1-20

第十五回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孙伯符大战严自虎
袁术使书与吕布让攻刘备,许以金帛,刘败走,吕布索取金帛不得, 欲伐术,陈宫劝阻,令叫刘备还屯小沛,再攻袁术,布从之. 玄德回徐州,吕布从陈宫计,让屯小沛,两相和好, 孙策以亡父玉玺作质当向袁术借兵往江东开创基业,招兵买马, 战刘繇,袭曲阿,得秣陵,江东之民呼策为"孙郎". 孙策又破吴郡,会稽,扫平江南.
第十六回 吕奉先射戟辕门 曹孟德败师淯水
吕布辕门射戟,使袁术部将纪灵不攻刘备.
张飞夺去吕布从山东买的好马一百五十匹,吕布出兵讨备,备欲 送马讲和,吕布听陈宫之计,不允,备冲出重围往许都投曹操.
曹操不杀刘备,送给兵粮,使领豫州牧,屯小沛.
张绣从贾诩计降操,又因操霸占叔父张济妻邹氏而与反目.曹操 败师淯水;于禁打败张绣.操赏封于禁,责夏侯惇治兵不严之过.
宫中何进与十常侍周旋.
第三回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何进不听曹操之劝,从袁绍计,欲召四方之士除宦官.西凉刺史董 卓得诏进发,何进中十常侍之计入宫被斩,袁绍,曹操入宫杀宦官, 宦官劫少帝和陈留王,去北邙山,闵贡找回,半路遇董卓.卓引兵横 行就都,欲废少帝立陈留王,遭荆州刺史丁原等反对,丁原领义儿 吕布讨卓,李肃为卓说吕布投卓为子.
吕布三姓家奴(生父吕某,义父一丁原,义父二董卓)
第四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卓孟德献刀
董卓废少帝立陈留王为献帝(九岁),强迫蔡邕为侍中. 少帝作怨诗,李儒奉卓命以鸩酒毒害之. 董卓摄君害民. 曹操持王允之宝刀刺卓,不成,骑卓所赐之马而逃.被中牟县令陈 宫抓住,弃官同逃. 操因多疑而杀吕后奢全家.并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 我".陈宫视操卓为一路人.
三国演义阅读讲义5(教师版26-30)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26-30回(教师版)第二十六回:袁本初败兵折将关云长挂印封金【情节梳理填空】颜良被斩后,沮授说是关羽所为,袁绍大怒,欲斩备。
备言天下同貌者多,绍信之而责沮授。
将文丑要为颜良报仇,沮授认为留屯延津,分兵官渡,乃为上策,袁绍不从,沮授叹息,遂托疾不出议事。
玄德随文丑同往。
(目的是探云长实信)操为关羽请功,加封他为汉寿亭侯,并铸印送他。
操使计(弃粮、弃马以诱敌,设下伏兵,此计只有荀攸识破)击文丑,文丑军大乱,文丑挺身独战,射翻辽马,徐晃亦不敌,关公只三合,脑后一刀便斩文丑于马下。
(衬托手法)乾见关公言玄德在袁绍处。
关公为操除黄巾余部,黄巾将领龚都不战而败,愿让汝南于关公,提醒关公勿忘故主。
关羽得到备来信后,毅然决定离开操。
操为留住关羽,先令辽来探其意,继而悬回避牌于门。
无奈,关羽挂印封金,将操馈赠之物全部留下,留下书信一封,带着备的两位夫人不辞而别,出北门往寻备。
【经典情节复述】1、斩颜良诛文丑备暂时投靠袁绍,绍欲进兵赴许都为之复仇。
绍遣大将颜良作先锋,进攻白马。
颜良横刀立马,斩宋宪,劈续,败徐晃。
程昱举荐关公。
关公奋然上马,径奔颜良。
颜良方欲问时,措手不及,被云长一刀刺于马下。
颜良被诛,袁绍心痛,欲为颜良报仇,文丑应声而进。
关云长与文丑交马,战不三合,文丑心怯,拨马绕河而走。
关公马快,赶上文丑,脑后一刀,将文丑斩下马来。
关羽斩颜良诛文丑以报操,解了操白马之围,操大驱人马掩杀。
关羽于战后得知备在袁绍处,义无反顾前去追随。
2、挂印封金关羽斩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立功,操上表奏请朝廷封关羽为汉寿亭侯,铸成一枚大印送给关羽。
在随后的战斗中,关羽又追杀了袁绍的另一员大将文丑,正是这次战斗,关羽得知兄长备在袁绍那里,并且收到袁绍部下送来的备亲笔信。
关羽把备的消息告知嫂夫人以后,就到丞相府向操告辞。
操知道他的来意,在大门上悬挂了回避的牌子,关羽一连去了好几次,都见不到操。
辽也推托有病不接见。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5(26-30回教师版)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26-30回第二十六回:袁本初败兵折将关云长挂印封金【情节梳理填空】颜良被斩后,沮授说是关羽所为,袁绍大怒,欲斩刘备。
刘备言天下同貌者多,绍信之而责沮授。
河北将文丑要为颜良报仇,沮授认为留屯延津,分兵官渡,乃为上策,袁绍不从,沮授叹息,遂托疾不出议事。
玄德随文丑同往。
(目的是探云长实信)曹操为关羽请功,加封他为汉寿亭侯,并铸印送他。
操使计(弃粮、弃马以诱敌,设下伏兵,此计只有荀攸识破)击文丑,文丑军大乱,文丑挺身独战,射翻张辽马,徐晃亦不敌,关公只三合,脑后一刀便斩文丑于马下。
(衬托手法)孙乾见关公言玄德在袁绍处。
关公为操除黄巾余部,黄巾将领龚都不战而败,愿让汝南于关公,提醒关公勿忘故主。
关羽得到刘备来信后,毅然决定离开曹操。
曹操为留住关羽,先令张辽来探其意,继而悬回避牌于门。
无奈,关羽挂印封金,将曹操馈赠之物全部留下,留下书信一封,带着刘备的两位夫人不辞而别,出北门往河北寻刘备。
【经典情节复述】1.斩颜良诛文丑刘备暂时投靠袁绍,绍欲进兵赴许都为之复仇。
绍遣大将颜良作先锋,进攻白马。
颜良横刀立马,斩宋宪,劈魏续,败徐晃。
程昱举荐关公。
关公奋然上马,径奔颜良。
颜良方欲问时,措手不及,被云长一刀刺于马下。
颜良被诛,袁绍心痛,欲为颜良报仇,文丑应声而进。
关云长与文丑交马,战不三合,文丑心怯,拨马绕河而走。
关公马快,赶上文丑,脑后一刀,将文丑斩下马来。
关羽斩颜良诛文丑以报曹操,解了曹操白马之围,曹操大驱人马掩杀。
关羽于战后得知刘备在袁绍处,义无反顾前去追随。
2.挂印封金关羽斩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立功,曹操上表奏请朝廷封关羽为汉寿亭侯,铸成一枚大印送给关羽。
在随后的战斗中,关羽又追杀了袁绍的另一员大将文丑,正是这次战斗,关羽得知兄长刘备在袁绍那里,并且收到袁绍部下送来的刘备亲笔信。
关羽把刘备的消息告知嫂夫人以后,就到丞相府向曹操告辞。
曹操知道他的来意,在大门上悬挂了回避的牌子,关羽一连去了好几次,都见不到曹操。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7(36-40回教师版)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36-40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计袭樊城元直走马荐诸葛【情节梳理填空】单福识破曹仁“八门金锁阵”,使赵云冲突而破。
曹仁劫寨,被单福设计击败,樊城亦被关公所占,只好回许昌,告诉操单福为备出谋画策。
玄德收寇封为义子,改名刘封,回新野。
程昱告诉曹操,单福只是一个假名,此人真名为徐庶。
曹操依程昱计,骗徐庶至许都。
徐庶无奈,行前向刘备举荐诸葛亮,并亲往卧龙冈向他打招呼。
【经典情节复述】1.走马荐诸葛刘备拜徐庶为军师,大破曹军。
曹操用程昱之计召见并囚禁徐母,要其作书召子侍操,徐母拒绝。
程昱仿徐母笔迹,写信骗徐庶至许都。
徐庶无奈,行前向刘备举荐诸葛亮,指点刘备请他出来辅助,并亲往卧龙冈向孔明打招呼。
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情节梳理填空】徐母见儿子来许都,骂他弃明投暗,后自缢而亡。
徐庶将母亲葬在南原,居丧守墓。
曹操亲自前来祭奠,并送来祭礼,徐庶坚决不受,并立言终身不为曹操设一谋。
操引漳水作“玄武池”,练水军,准备南征。
司马徽见刘备,再次推荐诸葛亮,并将他比作姜子牙和张子房。
司马徽临去仰天大笑曰:“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言罢,飘然而去。
刘备带领关羽、张飞前往隆中,适逢诸葛亮出游,只得返回新野。
诸葛亮的密友崔州平认为欲使孔明出世,徒费心力,刘备雄心不为所动。
几日后,玄德欲二请孔明,张飞不悦。
刘备于隆冬冒着大雪来至卧龙冈,遇见诸葛亮的另外两位密友石广元、孟公威以及诸葛亮三弟诸葛均、岳父黄承彦。
诸葛均言孔明不在,行踪不定。
刘备留书一封而去。
【阅读研讨探究】思考题1: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说的是何事?请简述之。
参考答案:说的是曹操用计谋得徐庶,可徐庶身在曹营心在汉,终身不为曹操设一计的事。
①曹操利用徐庶至孝的特点,派人取徐母至许都。
《三国演义》11-20回教师版

《三国演义》第11-20回相关内容与训练一、故事梗概●第十一回刘皇叔北海救孔融吕温侯濮阳破曹操北海孔融准备救陶谦,自己却被黄巾管亥打败包围. 太史慈与刘关张杀败黄巾. 玄德又借得公孙瓒兵二千并赵子龙一行往救陶谦,陶谦要让徐州与刘备,刘备不受. 操因吕布助张邈夺取兖州而退兵. 陶谦二让徐州与刘备,刘力求不肯,从陶谦而屯小沛. 曹操被吕布战败,典韦救出.●第十二回陶恭祖三让徐州曹孟德大战吕布曹操又被夏侯惇所救. 吕布用陈宫计,诱曹入濮阳城而大败之. 操诈言被烧死,诱吕布入寨,大败之.两家因粮不济而退兵. 陶谦病危,三让徐州于刘备,备不受,陶谦指心而死,刘备于是暂领徐州. 操东略陈地,次及汝,颖.打败黄巾何仪,黄邵.操使埋伏计俘计褚,褚降曹. 操复兖州,败吕布,取定陶,尽得山东之地.●第十三回李傕郭汜大交兵扬奉董承双救驾吕布投刘备,驻小沛. 太尉杨彪使反间计,李傕,郭汜互相残杀. 张济与催,汜讲和,两人从之. 郭汜劫驾,董承等救驾.催,汜又商量杀帝分天下,李乐护驾守黄河. 帝驾至大阳,李乐专权,全不成体统. 杨奉董承要弃安邑同帝归洛阳,李乐串通 ,汜劫驾.●第十四回曹孟德移驾幸许都吕奉先乘夜袭徐都李乐追帝时被徐晃砍死.帝入洛阳,满目蒿草. 杨彪奏帝召山东曹操保驾. [],汜又来劫驾,帝起驾欲去山江,适曹操至,保驾还洛阳. 傕、汜不听贾诩降曹之计,诩单马走乡里;傕、汜与曹战败落荒而走. 董昭献计曹操,移驾幸许都,操从之. 操护驾移许都,杨奉等领兵拦路,曹操谋士满宠说动杨奉部将徐晃来降.杨奉败走. 操移驾许都,封赏部下,大权独揽. 操惧刘备,吕布,从荀[]"二虎竟食"计,使刘,吕相杀,不成. 荀彧又献"驱虎吞狼"之计,便刘备攻袁术,刘备虽胜,却被吕布袭了徐州.●第十五回太史慈酣斗小霸王孙伯符大战严自虎袁术使书与吕布让攻刘备,许以金帛,刘亩走,吕布索取金帛不得,欲伐术,陈宫劝阻,令叫刘备还屯小沛,再攻袁术,布从之. 玄德回徐州,吕布从陈宫计,让屯小沛,两相和好, 孙策以亡父玉玺作质当向袁术借兵往江东开创基业,招兵买马,战刘繇,袭曲阿,得秣陵,江东之民呼策为"孙郎". 孙策又破吴郡,在会稽,扫平江南.●第十六回吕奉先射戟辕门曹孟德败师淯水吕布辕门射戟,使袁术部将纪灵不攻刘备. 张飞夺去吕布从山东买的好马一百五十匹,吕布出兵讨备,备欲送马讲和,吕布听陈宫之计,不允,备冲出重围往许都投曹操. 曹操不杀刘备,送给兵,粮,使领豫州牧,屯小沛. 张绣从贾怀计降操,又因操霸占叔父张济妻邹氏而与反目.曹操败师淯水;于禁打败张张锈.操赏封于禁,责夏侯惇治兵不严之过. 操痛哭为保他而死的典韦,不痛子侄,感动上下.●第十七回袁公路大起七军曹孟德会合三将袁术称帝.听说吕布结好曹操,领军征徐州.被吕布打败,向孙策求救,被斥. 曹操称赞刘备斩杀纵兵掠民的杨奉和韩暹,是为国除害.又到徐州安抚吕布. 曹操同刘备,吕布攻袁术.破寿春. 操回许都后又讨张绣,于路麦熟,操因马践麦田而割发代首. 张绣败于曹操,曹操攻南阳城.●第十八回贾文和料敌决胜夏候惇拨矢啖睛张绣从贾诩计打败曹操. 曹操出奇兵战胜张绣. 操因袁绍袭许都而回. 郭嘉称操十胜而绍十败,荀彧,郭嘉献计攻吕布,操从之,陈宫得刘备结连曹操书信,吕布骂操攻备.刘备向曹操求救. 操出兵助备,夏侯惇被曹性射中左目, 惇拔箭啖睛。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13(66-70回教师版)

之际兵进合淝。诸葛亮许诺,等刘备夺下汉中后,将荆州之地全部奉还东吴。 合淝守将张辽、 李典、乐进 三人齐心协力,在逍遥津大破孙权进攻的队伍,自此张辽威震
东吴。
【经典情节复述】 1.张辽威震逍遥津(第 67 回)
①东吴孙权、甘宁、凌统集 10 万大军,进逼合淝,志在必得。魏国张辽、李典、乐进率
1
高二语文文科名著材料
部 7 千,兵力悬殊。 ②张辽决定主动出击。他募集八百敢死队员,趁敌方阵脚未稳,向吴军发起突击。 ③众将士异常勇猛,令吴军为之胆寒。又趁孙权败退之时,张辽率军突击,打散吴军的后
队。凌统部下全军覆没,孙权跃马逍遥津才得以逃脱。吕蒙、甘宁皆死命逃过河南。 ④这一阵杀得江南人人害怕;闻张辽大名,小儿也不敢夜啼。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 1:老将黄忠是如何智取天荡山的?
参考答案:老将黄忠先是采用骄兵之计。他与夏侯尚、韩浩作战时,多次假装败走,连续 三日后退三十里。第三个夜晚,黄忠引五千军攻破夏侯尚、韩浩营寨逼其夜投天荡山。后来, 黄忠又采取前后夹击法,黄忠杀了韩浩,严颜杀死夏侯德,夺取了天荡山。
3
; lol外围 https:/// lol外围 ;
到,曹兵大败。孙权与曹操苦战数月,不能取胜,
派人求和 ,答应每年给朝廷进贡。曹操见一
时攻不下江南,也班师回朝。曹操回许昌后,晋升为
魏王 。道士 左慈 用道术戏弄曹操左慈掷杯戏曹操
①奇人左慈有奇门遁甲之术。
②曹操见之,左慈欲让刘备称王,劝曹操退出争斗,和他一起去山中修行。
左慈掷杯戏曹操
【情节梳理填空】
曹操撤兵汉中,留曹洪驻守,自己率军下江南救
合淝 。甘宁 率百骑夜袭曹营,纵横驰骤,
安然返回。凌统见甘宁有功,奋然出战,曹休暗放冷箭,危急中甘宁放箭射中曹将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案新部编本

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设计[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课外阅读《三国演义》指导课教课设计教课目标:1、让学生在充足阅读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基础上,熟知三国故事,相关人物的成语、歇后语,吸取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丰富优美的语言营养。
2、培育学生语言文字的累积能力、表达能力;培育他们表演方面的才能以及客观地剖析人物的能力。
3、经过活动,培育学生对祖国绚烂文化的骄傲感及对三国人物雄才韬略的崇拜之怀。
4、进一步让学生知道课外阅读的方法,并能踊跃主动地投入课外书的阅读,学会查阅资料,仔细做笔录。
课前准备:1、学生自主阅读《三国演义》2、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断。
(赤壁之战、三顾茅庐)活动过程:一、激趣导入二、报告成就:1、《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它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还有三大名著及其作者你知道吗?2、“三国”指哪三国?各国的主要人物是谁?3、简述作品的主要内容4、在众多的人物中,谁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请品头论足。
3、来自三国的故事好多,你知道吗?请叙述此中的一个。
4、“三十六计” 你知道吗?在这部作品中运用了很多计谋,请例举几个出来。
5、以下歇后语的来历你们知道吗?不知道的课后还要持续阅读。
张飞穿针 _______粗中有细、大眼瞪小眼曹操败走华荣道 ______不出所料、不幸中的万幸诸葛亮大摆空城计 _______转败为胜、有惊无险关羽走麦城 ______傲卒多败、最后一着徐庶进曹营 ______一声不吭、身在曹营心在汉刘备摔孩子 ______虚情假意6、请说一说来自三国的成语,并说出主人公三、畅聊感觉1、说说念书的意义2、你会想到哪些名言?3、到当前为止,我们已经阅读了大批的课外书,而且还写了自己的念书感言,在此沟通一下,请在记忆库中迅速搜寻一下,也可即兴创作一句。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ppt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文学笔法和史家笔法的不同之 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作业
• 认真阅读《三国演义》,找 出你最喜欢的故事,写好推 荐语,准备讲给大家听。
熟读深思子自知
旧书不厌百回读
19、一个人的理想越崇高,生活越纯洁。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1、理想是反映美的心灵的眼睛。 22、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 便有了文明。 24、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25、有理想的、充满社会利益的、具有明确目的生活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和最有意义的生活。 26、人需要理想,但是需要人的符合自然的理想,而不是超自然的理想。 27、生活中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怜的。 28、在理想的最美好的世界中,一切都是为美好的目的而设的。 29、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 30、生活不能没有理想。应当有健康的理想,发自内心的理想,来自本国人民的理想。 31、理想是美好的,但没有意志,理想不过是瞬间即逝的彩虹。 3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况 33、伟大的理想只有经过忘我的斗争和牺牲才能胜利实现。 34、为了将来的美好而牺牲了的人都是尊石质的雕像。 35、理想对我来说,具有一种非凡的魅力。 36、扼杀了理想的人才是最恶的凶手。 37、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人生的旅途,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 鲁 迅 2 人生像攀登一座山,而找寻出路,却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我们应当在这过程中,学习稳定、冷静,学习如何从慌乱中找到生机。 —— 席慕蓉 3 做人也要像蜡烛一样,在有限的一生中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温暖。—— 萧楚女 4 所谓天才,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了。—— 鲁 迅 5 人类的希望像是一颗永恒的星,乌云掩不住它的光芒。特别是在今天,和平不是一个理想,一个梦,它是万人的愿望。—— 巴 金 6 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 雷 锋 7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 周恩来 8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吴玉章 9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毛泽东 10 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了,我们的情就办得好一些。任何政党,任何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我们要求犯得少一点。 犯了错误则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彻底,越好。—— 毛泽东 38、理想犹如太阳,吸引地上所有的泥水。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知缘斋主人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很多人(包括我自己)觉得面试时没话说,于是找了一些名言,可以在答题的时候将其穿插其中,按照当场的需要或简要或详细解释一番,也算是一种应对的方法吧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1.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陈廷焯 译: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72、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 ——《省世格言》 译:飞得慢的鸟儿提早起飞就会比别的鸟儿早飞入树林,不够聪明的人只要勤奋努力,就可以比别人早成材。 7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增广贤文》 译:勤奋是登上知识高峰的一条捷径,不怕吃苦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74.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增广贤文》 译:学习要不断进取,不断努力,就像逆水行驶的小船,不努力向前,就只能向后退。 7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译: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知识是无限的。 7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明•顾炎武 译:国家的兴旺、衰败,每一个人都负有很大的责任。 7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译:逆境能使人的意志得到磨炼,使人更坚强。相反,时常满足于享受,会使人不求上进而逐渐落后。 78.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 译: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7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译:自古以来,谁都难免会死的,那就把一片爱国的赤胆忠心留在史册上吧! 8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译:为国家分忧时,比别人先,比别人急;享受幸福,快乐时,却让别人先,自己居后。知缘斋主人 81.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唐•岑参《关人赴安西》 译:从小就想着报效祖国,而不是想着要封侯当官。) 82.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明•吕坤《呻吟语•卷上》 译:对国家有利的事情要勇敢地去做,就算有死亡的危险也不躲避 译:风声、雨声、琅琅读书声,都进入我们的耳朵,所以,作为一个读书人,家事、国事,天下的事情,各种事情都应该关心,不能只是死读书。 8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译:活着的时候要做英雄,死后也要当英雄。 88.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晏子春秋》 译:对于国家有利的事就要热心地去做,对国家有害的事就要憎恶它,远离它。 89.读书本意在元元。 ——宋•陆游 译:读书的目的应该是掌握了知识后为社会和大众服务,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升官发财。 90.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 ——宋•文天祥 译:历史上许多忠臣义士,在国家有难时,他们的节操就显现出来,一个个名垂史册。 91.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 译:想起父母,做子女的是多么为他们感到心痛啊!他们生我育我,花费了多少辛勤的劳动啊! 92.报国之心,死而后已。——宋•苏轼 译:报效祖国的志向到死都不会变。 93.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三国•曹植《求自诚表》 译:忧虑国家大事忘记小家庭,为拯救国家危难而捐躯献身,这都是忠臣的志向。 94.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汉•陈蕃语 译:有志气的人活在世上,应当敢于跟各种不利于国家的行为作斗争,哪能只满足于处理好自己小家的小事呢? 95.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译: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往小人之间的交像甜酒一样的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 9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译:尊敬、爱戴别人的长辈,要像尊敬、爱戴自己长辈一样;爱护别人的儿女,也 97.见侮而不斗,辱也。 ——《公孙龙子》 译: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 98.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 ——《后汉书》 译:人们都认为只有获取别人的东西才是收获,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 9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汉•司马迁《史记》 译: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知缘斋主人 100.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增广贤文》 译: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顺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