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显微镜的发展历史

引言:显微镜是一种重要的科学仪器,它以放大的方式使我们能够观察微小物体的细节。
随着时间的推移,显微镜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从最早的简单光学设备到现代高级显微镜,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本文将详细介绍显微镜的发展历史,并重点分析其中的五个重要阶段。
概述:1.早期显微镜:早在17世纪,人们就开始使用简单的光学显微镜,如单透镜显微镜和复合透镜显微镜。
这些显微镜之所以简单,是因为它们只有一个透镜,无法提供高放大倍数。
2.高分辨率显微镜: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学者们开始尝试使用高分辨率显微镜。
这些显微镜采用了更复杂的光学系统,可以提供更高的放大倍数和更高的分辨率。
其中包括波长更短的紫外显微镜和超分辨显微镜等。
3.电子显微镜:20世纪20年代,电子显微镜的发明引起了科学界的巨大轰动。
电子显微镜能够以更高的分辨率观察物体,并且可以观察非常小的微粒,如分子和原子。
4.共焦显微镜:20世纪60年代,共焦显微镜的问世彻底改变了生物学研究的面貌。
共焦显微镜利用激光扫描物体表面,可以获得物体的三维图像,并且对活体观察非常有效。
5.原子力显微镜:20世纪80年代,原子力显微镜的出现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原子力显微镜可以以原子尺度观察物体的表面,对于材料科学和纳米技术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正文:1.早期显微镜1.1单透镜显微镜的原理和结构1.2复合透镜显微镜的优缺点1.3显微镜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1.4早期显微镜的局限性2.高分辨率显微镜2.1紫外显微镜的原理与使用2.2超分辨显微镜的工作原理2.3高分辨率显微镜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2.4高分辨率显微镜的挑战与发展3.电子显微镜3.1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与种类3.2电子显微镜在物理学研究中的应用3.3电子显微镜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3.4电子显微镜的局限性与改进4.共焦显微镜4.1共焦显微镜的原理和构造4.2共焦显微镜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4.3共焦显微镜在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应用4.4共焦显微镜的发展和未来趋势5.原子力显微镜5.1原子力显微镜的原理和工作方式5.2原子力显微镜在纳米技术研究中的应用5.3原子力显微镜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5.4原子力显微镜的挑战和发展方向总结:显微镜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早期的简单光学显微镜,经过高分辨率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共焦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等多个阶段的发展,科学家们得以以更高的分辨率观察微小物体的细节。
请用流程图的方式总结显微镜的发展历史

请用流程图的方式总结显微镜的发展历史1. 引言1.1 概述显微镜是一种能够放大微小物体并观察其细节的仪器,是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显微镜逐渐演变出多种类型,并在不同领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与应用。
本文将试图通过流程图的方式总结显微镜的发展历史,详细介绍其起源、初期发展、技术革新与进步,以及在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的重要性。
1.2 文章结构为了更好地阐述显微镜的发展历史和应用价值,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按照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1)引言:概述文章内容与目标;(2)显微镜的起源及发展初期:介绍显微镜的起源背景、初期类型和用途以及关键技术突破;(3)显微镜的技术革新与进步:探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两种主要类型的发展和应用情况,同时还会涉及最新显微观察技术与成果;(4)显微镜在科学研究与工业应用中的重要性:讨论显微镜在科学探索领域、医学与生物领域以及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价值和实际运用情况;(5)结论与展望:对历史发展脉络进行总结,归纳主要成就与贡献,并展望未来显微镜技术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流程图的方式全面概括显微镜的发展历史,既能够通俗易懂地向读者呈现各阶段的关键突破和重要成就,又能够使读者更清晰地了解显微镜在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方面的重要性。
通过系统的论述和分析,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关于显微镜发展演变过程以及相关应用领域的全面认识,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预测。
2. 显微镜的起源及发展初期:2.1 发明背景:显微镜是一种光学仪器,用于观察细小物体或细节。
它的发明与17世纪早期欧洲科学革命密切相关。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对自然界进行更深入的观察,并对微观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然而,在没有显微镜之前,人们无法看到如此微小的事物。
2.2 初期显微镜类型和用途:最早的显微镜称为简单显微镜,由荷兰商人安东尼·范·莱文霍克于17世纪中叶发明。
显微镜发展史发展阶段

显微镜发展史发展阶段
显微镜的早期发展
显微镜的早期发展可以追溯到17世纪。
1590年,荷兰眼镜商亚斯·詹森和汉斯·利珀希分别发明了简易的显微镜,但这些早期的显微镜放大倍数较低,主要用于观察昆虫等小物体。
1665年,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胡克制作了第一台复式显微镜,并首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为细胞这一概念命名。
同时,荷兰科学家安东尼·列文虎克发明了单式显微镜,并发现了微生物和细菌。
显微镜的重要发明和改进
18世纪,随着光学和机械技术的发展,显微镜的质量和分辨率有了显著提升。
1830年,约瑟夫·杰克逊·利斯特通过透镜组合减小了球面像差,进一步改进了显微镜。
19世纪,德国物理学家恩斯特·阿比对透镜设计进行了重要改进,提高了显微镜的分辨率。
20世纪,随着电子显微镜的发明,科学家能够观察到更小的物体,推动了生物学和材料科学的发展。
现代显微镜的发展和应用
现代显微镜与摄像系统、显示器或电脑相结合,实现了对被测物体的实时观察和记录。
随着数码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显微镜的功能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
在医学领域,手术显微镜的应用提高了手术的精确度,特别是在眼科和耳鼻喉科手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荧光显微镜等高级显微技术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中也越来越普及。
显微镜发展历程最详细的介绍

显微镜,顾名思义就是显示微观世界、观察物体做观结构的仪器。
1590年,人类发明第一台显微镜至今,显微镜主要可分为:光学显微、电子显微、原子力显微镜。
电子显微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原子力显微镜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它们有一共同特性:不是通过光学成像而是通过检测电子東或原子间相互作用力间接成像,即是通过电子成像、原子力成像,由于眼時不能直接观察,所以需要由相关的感应器经过计算机换算合成我们可以观察的图像照片,只能观察静态物体,不可实时观察,显微图像照片都是黑白图像,分辦率都很高,最高分辦率可达到0.2纳米,属于研究级别的显微镜,操作复杂,价格昂贵。
(注光学显微镜的分辦率最高只能达到0.2微米,而人眼的分率一般为0.2毫米)这里重点解读历史久远,应用广泛,适合我们普通教学的光学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最主要的特点是通过光学成像它是由多个透镜组通过光学设计组合构成。
光学显微镜成像是一种光的艺术,在配合各种不同的光源时,可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影像,演变形成了各种类型的显微锐。
我们根据显微的技术进步及不同的观察方式为节点,把光学显微的发展历程划分成四个阶段。
单目显微镜(显微镜发展的1.0阶段)1590年,诞生了人类第一台显微镜。
由于处于显微镜萌芽阶段,光学技术不发达,因此当时开发的显微镜为单光路直筒设计,只能使用一只目镜进行观寮,因此称作单目显微镜。
单目显微镜受当时的电子、机械、光学等技术的局限,通常具有以下几种特点:2)采用反光镜反射自然光提供照明2)粗、细准焦螺旋采用分离式3)载物台为单层结构,且不可移动;早期影像技术还未起步,使得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只能即时观察,若想把看到的微观世界呈现出来,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就需通过笔、纸把观察到的影像,以临的方式绘画出来,因此生物绘画就成了当时生物学工作者的一项必备技能。
生物绘画要求观察者左眼进行观察,右眼辅助绘画,难度较高,绘画结果精度较任,且容易受到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而失真。
科学·技术·社会 人类探索微观世界不可缺少的工具——显微镜 (8)

微镜用凸,凹透镜,是第一个这样的设备,并一年 后通过老乡Lincean乔瓦尼·法贝尔定名为“显微镜 ”,法贝尔创造了从希腊字μικρόν(微米)的名字 ,意思是“小”,并σκοπεῖν(skopein),意思是 “看”,是类似与“望远镜”意味着一个名字,一 个字的Linceans杜撰。还有一个是荷兰人惠更斯[全 名:克里斯蒂安·惠更斯(Christiaan Huygens)], 开发了一个简单的2眼透镜系统在17世纪后期被称
最为著名的成就之一,是改进了显微镜以及微生物学的 建立。他用手工自制的显微镜,首先观察并描述单细胞 生物,他当时将这些生物称为"animalcules"。此外,他 也是最早纪录观察肌纤维、细菌、精虫、微血管中血流 的科学家。在他的一生当中磨制了超过500个镜片,并 制造了400种以上的显微镜,其中只有9种至今仍有人使 用。关于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的过程,也是充满偶然性 的。现在,它已经成为了一种极为重要的科学仪器,广 泛地用于生物,化学,物理,冶金,酿造等各种科研活 动,对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而卓越的贡献。根据显微 镜是否含有物镜,目镜。显微镜分为单式显微镜(只有 一个透镜)和复式显微镜(有物镜和目镜)两类。至于显微 镜是谁发明的,目前存在争议,请看下面的时间表,也 许你会明白。本文将向您详细介绍显微科学的发展史。
•1860年 - 恩斯特·阿贝(Ernst Abbe)发现阿贝正弦条 件,突破显微镜设计,在此之前主要是基于试验和错误。 卡尔蔡司公司利用这一发现,并成为其时代的主导显微镜 制造商。 •1931年 - 恩斯特·鲁斯卡(Ernst Ruska)开始建造第 一台电子显微镜。它是一种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1936年 - 埃尔温·威廉·米勒(Erwin Wilhelm Müller )发明了场发射显微镜。 •1938年 - 詹姆斯·希利尔(James Hillier)建造另一 个透射电镜(TEM) •1951年 - 埃尔温·威廉·米勒(Erwin Wilhelm Müller )发明了场离子显微镜,是第一次看到原子。
第一课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ppt课件

第一课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 1.观察记录员 • (使用显微镜观察并记录) • 2.计时协调员 • (分配管理时间,物品的管理) • 3.纪律管理员 • (控制音量,解决冲突)
第一课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 从镜箱取镜时,要用右手握住镜臂,左手 托住镜座。
• 显微镜一般安放在试验台偏左位置,便于 左眼观察,右边记录。
• 让镜筒向前,镜臂向自己,然后安放好目镜和 物镜 。
• 不要用手触摸镜头
第一课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 • 转动载物台下的遮光器,选一较大的光圈对
准光孔 • 左眼注视目镜, (右眼也要睁开),转动反光镜,
• 左眼看目镜内,同时反向缓缓转动粗准焦 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到物象为止, 再稍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 加清晰
第一课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 用文字或画图记录观察结果
第一课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 转动粗准焦螺旋,升高镜筒,取出玻片
• 再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 将镜筒下降,然后将显微镜平稳地放入镜 箱内保存
转换器、粗细准焦螺 旋
显微镜
载物台 目镜、物镜
光学部分 遮光器
反光镜
第一课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放大倍数
透镜
放大倍数 10x 12.5x
镜头长度
长 短
透镜大小 大 小
第一课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放大倍数 镜筒长度
放镜透
镜 大头镜
口 率
倍长大 数度小
10x
盖玻短大ຫໍສະໝຸດ 片 厚40x度
显微镜的发展史

显微镜的发展史显微镜(microscope)是一种借助物理方法产生物体放大影象的仪器. 最早发明于16世纪晚期.至今(2001年)已有406年的历史. 现在,它已经成为了一种极为重要的科学仪器, 广泛地用于生物,化学,物理,冶金,酿造等各种科研活动,对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而卓越的贡献. 根据显微镜是否含有物镜,目镜. 显微镜分为单式显微镜(只有一个透镜)和复式显微镜(有物镜和目镜)两类. 本文集将向您详细介绍显微科学的发展史.==============================================十六世纪的显微科学单式显微镜的出现:在3000多年以前,欧洲腓尼基人在地中海沿岸的贝鲁斯河边第一次制成了人造玻璃.大约在4世纪,罗马人开始把玻璃应用在门窗上. 到1291年, 意大利的玻璃制造技术已经非常发达.而玻璃是制造显微镜的基本材料.早在公元前,我国人民就发展出了透镜制造技术.当时的材料是水晶. 13世纪,著名的马可.波罗将中国的眼镜传入欧洲.欧洲人学会了磨制眼镜的技术. 当时,玻璃制造业已经很发达, 欧洲人用廉价的玻璃来磨制眼镜,是眼镜成为了一种相对廉价的商品. 眼镜制造业兴盛起来.那时戴眼镜的人大都是富翁, 他们的年纪多半很大,所以他们需要老花镜,也就是凸透镜.人们很快发现,凸透镜可以产生物体的放大影象. 于是,一些人开始使用凸透镜来观察细小的物体,凸透镜在科学研究中开始发挥它巨大的作用.凸透镜因其具有放大功能而被叫做放大镜,多透镜的复式显微镜发明后又称单式显微镜,意思是只有一个透镜的显微镜.第一个复式显微镜:单式显微镜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它的焦距与透镜直径成正比,而焦距又与放大倍数成反比.也就是说,焦距越短,放大倍数越大,而透镜直径又越小.如果放大倍数是100倍,透镜的焦距为0.25毫米,透镜直径大约为0.33毫米! 这个比大头针头还小的透镜在当时根本制造不出来.因为这个缘故,当时的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最多不过25倍.众所周知,体积较大的一些纤毛虫的长度也不过0.1毫米,放大25倍后也才2.5毫米大.而它内部的细微结构就根本看不清了.因此,为了观察更多的细微物体,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更好的放大工具.1595年,荷兰的著名磨镜师詹森(Janssen)发明了第一个简陋的复式显微镜(如图,其真品已经遗失).这个显微镜是由三个镜筒连接而成.其中中间的镜筒较粗,是手握的地方.另外两个镜筒分别插入它的两端,可以自由伸缩,从而达到聚焦的目的.镜头两个,都是凸透镜,分别固定在镜筒的两端.物镜是一个只有一个凸面的单凸透镜.目镜是一个有两个凸面的双凸透镜. 当这个显微镜的两个活动镜筒完全收拢时,它的放大倍数是3倍;当两个活动镜筒完全伸出时,它的放大倍数是10倍(其实这也是最早的变焦镜头).*关于复式显微镜的发明过程,一说是Janssen在他父亲Hans的帮助下完成的;另一种说法较为有趣:詹森有两个淘气的儿子.一天,他们溜进了爸爸的作坊里摸摸动动.哥哥顺手拿起了两个镜片放到铜管的两端,发现通过这个铜管看书时书上的字大得显吓人.詹森知道后很高兴.让他们帮助他制成了世界上的第一架复式显微镜.复式显微镜在性能上明显优于单式显微镜.一是它的放大率可以做得很高,可以把几个放大倍数较小的凸透镜组合起来获得很高的放大率.二是制造工艺较简单,不必磨制一个个极小的透镜...复式显微镜的发明,是科学史上的里程碑,人类从此开始认识微观世界.不过,由于技术条件不成熟,16世纪的显微镜放大倍数都不高,因此在16世纪人类在探索微观世界方面并没有什么激动人心的发现十七世纪单显微镜的发展十七世纪的单显微镜与其说是科学仪器,不如说是艺术品似乎那时的显微镜制造者所追求的并不是高的性能,而是视觉上的享受.比如下面的这个显微镜.它制造于十七世纪晚期.很明显,它的作用已不再是单纯的放大物体以方便研究,更重要的是它那光亮美丽的黄铜色,精美的装饰还给人以一种高贵典雅的美感.结构:这个单式显微镜的镜头镶在一个圆盘形金属眼罩的中部.两个金属手柄一长一短,长的那个手柄是手握的地方.在其末端还设置了几个突起,方便使用者握住.在这两个手柄的中间,夹着一个有六个圆孔可以转动的圆盘,那是它的载物台.使用:在使用前,把样品切成薄片放到载物台的圆孔上.然后拿起显微镜将圆孔对准光源,同时把金属眼罩放在眼窝上以挡住周围的光.用大拇指按压较短的那个手柄(那相当于一个杠杆),以此调节镜头与标本的距离使成像最为清晰.如果切片较多,可以依次放到每个圆孔上.在观察时转动载物台即可观察到每个切片.从这个显微镜镜头的大小来看,它的放大率应该比较大.---------------在十七世纪中叶,出现了一种滑杆显微镜.它们的基本结构大致相同:灯塔形的镜身,顶端是一个凸透镜.在镜身中部穿过一根长长的可以水平滑动的横杆.在横杆前端固定着一根顶端削尖,与横杆垂直的长"针"----奇特的载物台.使用时,先将针尖刺入标本,使标本固定在针尖上.然后前后移动滑杆,调节标本与透镜的距离而使成像最清晰后,即可进行观察.从这个显微镜的透镜大小可以看出,该显微镜的放大率不大.缺点:标本放在针形的载物台上实在不稳定,因此观察时的实际操作很麻烦.因此,后来的显微镜就没有采用这种针形载物台.单式显微镜的顶峰----列文虎克的显微镜真正观察活细胞的是胡克同时代的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Avon Leeuwenhoek,1632-1723),他在1677年用自制的高倍放大镜观察池塘水中的原生动物,蛙肠内的原生动物,人类和哺乳类动物的精子;后又在鲑鱼的血液中看到红细胞的核.1683年,他又在牙垢中看到了细菌.他把观察的现象报告给英国皇家学会,得到英国皇家学会的肯定.列文·虎克出身于布商,他最初磨制透镜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布的质量,但他在掌握了高水平的磨制透镜技术后,进而利用透镜组装成显微镜,并利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前人未曾见到过的一些活细胞,这些成就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他一生亲自磨制了550个透镜,装配了247架显微镜,为人类创造了一批宝贵的财富,至今保留下来的有9架,现存于荷兰尤特莱克特大学博物馆(University Museum of Utrecht)中的一架的放大倍数为270倍.分辨力为1.4μm.在当时,这个水平是很高的,直到19世纪初所制的显微镜还未超过这一水平.因此,我们不能忽视他对细胞生物学的发展所做贡献的重要性.列文虎克一生制造了数百个显微镜,它们都非常小,设计和功能也相似.他的显微镜的尺寸几乎是一个常数:长2英寸,宽1英寸.镜身大多是用黄铜制造(左图:经历了三百多年,镜身已锈蚀).结构:一个典型列文虎克显微镜是由两个螺钉,(其中较长的一个是手柄.其长度可以调节;通过调节较短的那个螺钉可以改变标本与透镜的距离.)几个铆钉,一个镜头,一个宽大的镜身,一个针形载物台(连接在手柄上,通过调节手柄长度可以调节标本的高度).镜身的结构较为精巧:首先在两块同样形状的黄铜薄板上对称地凿两个孔,然后把镜头放在其中一个孔上,再把另一块黄铜板放在上面,对齐这两块黄铜板,使这两个孔刚好把中间的透镜镶住.最后用铆钉固定住铜板即可.使用:同样先将标本固定在针尖上.然后拿起显微镜对着光源,同时调节那两个螺钉使标本的位置,影象最佳后即可进行观察.----------------------------十七世纪复式显微镜的初步发展在十六世纪晚期,第一个复式显微镜由荷兰人詹森(Janssen)发明.此后复式显微镜开始被人们使用.但是,一直到十七世纪末,复式显微镜都使用得没有单式显微镜广泛.因为当时的复式显微镜有一个极大的缺点:由于当时的透镜制造技术不高,因此制造出的复式显微镜的像差和色差都很大,这使人们大都不喜欢使用复式显微镜.尽管如此,还是有些人制造,使用了一些复式显微镜.比如意大利人伽利略(Galileo)和英国人胡克(Hooke).--------------------功能强大的电子显微镜1933年,德国人鲁斯卡(Ruska)设计制造了第一台电子显微镜.其性能远远超过了光学显微镜.后来经过人们的努力,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由最初的500纳米(百万分之五米)提高到现在的1埃(十亿分之一米);放大率已达到几十万倍以上.从50年代开始,研究者们应用电子显微镜相继取得了很多重要成就.可以说,电子显微镜的出现大大推动了人类的科学研究.:虽然显微摄影术在十九世纪中叶就已经出现,但由于当时照相技术本身的不成熟,十九世纪的显微摄影术并没有被广泛地使用.直到二十世纪初,由于在胶片和相机的制造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显微摄影才开始被广泛地使用起来,逐步成为了记录显微图象的主要方式之一.新兴的数码成像技术更是把显微摄影技术推向了一个新高峰,使显微科学与数字技术的发展牢固地结合起来,为人类的科学发展做出贡献.====================================== ===总观显微科学四百多年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任何一个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其它学科的支持.各种学科的互相穿插,交融在今天的科学研究中已显得越来越重要.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可阻挡的潮流.更多的新型显微镜层出不穷,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将产生更多更好的显微成像系统。
显微镜发现使

背景资料
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仪器之一,分为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1590年,荷兰和意大利的眼镜制造者已经制造出类似显微镜的放大仪器,也可以说是最早的光学显微镜。
1610年前后,意大利的伽利略和德国的开普勒在研究望远镜的同时,改变显微镜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得出合理的显微镜光路结构,为显微镜的制造和改进起到了促进作用。
17世纪中叶,英国的虎克和荷兰的列文虎克都对显微镜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1665年前后,虎克在显微镜中加入粗动和微动调焦结构、折射和通透光线系统以及承载玻片标本的工作台。
这些部件经过不断改进,成为现代显微镜的基本组成部分。
1673~1677年,列文虎克制成放大镜式的高倍显微镜,其中有九台保存至今。
虎克和列文虎克利用自制的显微镜,在动植物体细胞结构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杰出成就,为细胞学说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镜筒长度
盖 玻 片 厚 度
短 40x 长
大
小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和安放 2、对光 3、安装玻片标本 4、观察 5、记录观察结果 6、收镜
取镜和安放
从镜箱取镜时,要用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 镜座。 显微镜一般安放在试验台偏左位置,便于左眼 观察,右边记录。 让镜筒向前,镜臂向自己,然后安放好目镜和物 镜。 不要用手触摸镜头
电子显微镜
使用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
血细胞
草履虫
HIV病毒
白蚁的头部
打结的头发
大头针和针眼
房间里的灰尘
海盐晶体
蝴蝶的翅膀
流行感冒病毒
硫磺晶体
螺旋类芽孢杆菌
丝绸纤维
香烟过滤嘴纤维表面的烟雾粒子
蝴蝶的头部
血液凝块构造(红色为红血球,蓝色为血小 板,黄色为纤维蛋白)
一、显微镜的结构
观察
眼睛从侧边看着物镜头和标本之间,转动粗准 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 标本为止,但不要触及玻片 左眼看目镜内,同时反向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 使镜筒上升,直到看到物象为止,再稍稍转动 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
记录观察结果
用文字或画图记录观察结果
收镜
转动粗准焦螺旋,升高镜筒,取出玻片 用擦镜纸揩净目镜和物镜,用清洁纱布揩净镜 体 再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 筒下降,然后将显微镜平稳地放入镜箱内保存
镜座、镜臂、镜筒
机器部分
显微镜
转换器、粗细准焦螺 旋
载物台 目镜、物镜
光学部分
遮光器 反射镜
显微镜
目镜 镜筒
转换器 物镜 压片夹 通光孔 载物台 反光镜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镜臂
镜座
目镜与物镜的比较
放大倍数
透镜
放大倍数 10x 12.5x
镜头长度 长
透镜大小 大
短
小
目镜与物镜的比较
放大倍数 镜 口 率 放 大 倍 数 10x 镜 头 长 度 透 镜 大 小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第一架显微镜是荷兰眼镜工匠詹森父子在 1590年前后制成的。
伽利略改良了詹森父子的显微镜。
Hale Waihona Puke 英国科学家胡克 自制显微镜 观察细小物体 1665年出版《显微图谱》 引入“细胞”
1878年 德国物理学家 阿贝 镜,放大2000倍左右。
现代光学显微
20世纪30年代 第一架电子显微镜 放大200 万倍左右。
对光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 转动载物台下的遮光器,选一较大的光圈对准 光孔 左眼注视目镜, (右眼也要睁开),转动反光镜,使 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看 到白亮的视野 当光线强时,让平面镜对着光源,光线弱的时候, 用凹面镜对着光源。
安装玻片标本
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 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