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免疫学检测与防治

合集下载

免疫学检测原理及临床应用

免疫学检测原理及临床应用

免疫学检测原理及临床应用免疫学检测是一种通过检测体内免疫系统的反应来确定疾病状态或病原体存在的诊断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体内自身的免疫系统对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或人工合成物质)做出特异性反应,产生特异性抗体或细胞免疫反应,并将其检测出来。

免疫学检测可分为血清学检测和细胞免疫学检测两种。

血清学检测是指通过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存在来确定疾病状态或病原体存在的诊断方法。

主要有ELISA、免疫荧光、免疫印迹等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将目标抗原或建立细胞突变株制备成特异性抗原,与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结合,用酶、荧光或其他标记物检测出来。

例如,ELISA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免疫学检测技术,用于检测抗体和抗原的相互作用。

它的原理是将抗原吸附到多孔板上,在体外将待测样本加入其中,样品中如有特异性抗体,则与抗原结合,未结合的抗体被洗掉,再加入标记抗体,标记物与抗原相互结合形成复合物,可以根据标记物的性质来检测复合物的形成。

细胞免疫学检测是指通过检测免疫细胞的反应来确定疾病状态或病原体存在的诊断方法。

主要有淋巴细胞转化试验(LTT)、流式细胞术等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将血液或其他体液样本中的免疫细胞与特异性抗原共同孵育,在体外激活免疫细胞产生抗体或细胞反应,使用流式细胞术分离、检测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

例如,LTT可用于检测细菌或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及免疫功能异常等疾病。

其原理是将血液或其他体液样本加入培养基中,与特定抗原刺激后,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测定培养物中的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反映细胞免疫应答功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免疫学检测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被用来诊断多种感染性疾病,例如乙型肝炎、艾滋病、结核病等。

通过检测患者体内是否存在相应的抗体或细胞反应,可以确定疾病病原体是否存在以及疾病的严重程度。

此外,免疫学检测还被用于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狼疮、风湿性关节炎等。

通过检测患者体内是否存在特定的自身抗体,可以确定患者的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

常见免疫学检测方法

常见免疫学检测方法

常见免疫学检测方法免疫学检测方法是现代医学中重要的实验技术之一,它通过检测机体的免疫反应来评估机体的免疫状态和检测特定的免疫指标。

下面将介绍常见的免疫学检测方法。

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

它利用特异性抗体与待测物质结合,并通过酶标记的二抗或底物的酶作用产生可见的颜色反应,从而定量或半定量地测定待测物质的含量。

ELISA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单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药物检测、生物学研究等领域。

二、流式细胞术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是一种光学技术,用于分析和计数悬浮细胞或微粒。

该技术通过将待测样品中的细胞或微粒单个地通过激光束,测量其散射光和荧光信号来分析细胞的特性和功能。

流式细胞术可以用于细胞表面标记物的检测、免疫细胞亚群的鉴定、细胞凋亡的检测等。

三、免疫组化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是一种通过使用特异性抗体来检测组织中特定蛋白质的方法。

该技术通过将组织切片与特定抗体结合,并利用酶标记或荧光标记的二抗来显示特定抗原的分布和表达量。

免疫组化广泛应用于病理学研究、肿瘤诊断、蛋白质定位分析等领域。

四、免疫印迹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是一种用于检测特定蛋白质的方法。

该技术通过将待测样品中的蛋白质经电泳分离后转移到膜上,然后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目标蛋白结合,并通过酶标记的二抗或荧光标记的二抗来显示目标蛋白的分子量和表达量。

免疫印迹常用于蛋白质的检测、定量和鉴定。

五、免疫荧光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是一种利用荧光标记的抗体来检测特定抗原的方法。

该技术通过将待测样品中的抗原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并利用荧光标记的二抗来显示抗原的分布和表达量。

免疫荧光广泛应用于细胞和组织的定位分析、病毒感染的检测等领域。

医学免疫学试题及答案第23 章免疫学防治

医学免疫学试题及答案第23 章免疫学防治

第23 章免疫学防治结合《医学微生物学》学习资料第8 章、第25 章学习.一、A1 型题(最佳肯定型选择题):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1 个最佳答案。

1.隐性感染后获得的免疫属于CA.人工被动免疫B.人工主动免疫C.自然主动免疫D.自然被动免疫E.过继免疫2.下列哪项属于人工主动免疫? AA.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B.注射免疫核糖核酸治疗恶性肿瘤C.静脉注射LAK 细胞治疗肿瘤D.注射丙种球蛋白预防麻疹E.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3.胎儿从母体获得IgG 属于DA.人工被动免疫B.人工自动免疫C.自然自动免疫D.自然被动免疫E.过继免疫4.注射丙种球蛋白属于DA. 自然主动免疫B. 人工主动免疫C. 自然被动免疫D. 人工被动免疫E.自然免疫5.下列哪项是人工主动免疫的生物制品EA.抗毒素B.丙种球蛋白C.转移因子D.胸腺素E.类毒素6.可用抗毒素进行紧急预防和治疗的一组疾病是EA.破伤风、乙型脑炎、白喉B.肉毒中毒、霍乱、破伤风C.结核、气性坏疽、肉毒中毒D.白喉、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气性坏疽、肉毒中毒、破伤风、白喉7. 某护士在给一位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注射时,不慎被病人用过的针头刺伤手指。

为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应首先采取的措施是DA.注射抗生素B.注射丙种球蛋白C.注射乙型肝炎疫苗D.注射HBIgE.注射a-干扰素8.下列哪项属于免疫增强剂? EA. 环孢霉素A B.环磷酰氨C.皮质激素D.硫唑嘌呤E.左旋咪唑9.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A.人工主动免疫接种的物质为抗原B.人工被动免疫不能用于治疗C.人工主动免疫接种的物质为丙种球蛋白D.人工主动免疫主要用于治疗E.人工主动免疫主要用于紧急预防二、A2 型题(最佳选择题否定型):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1 个最佳答案。

1.对灭活疫苗叙述有误的是EA.用免疫原性强的病原体灭活制成B.需多次接种C.注射的局部和全身反应较重D.保存比活疫苗方便E.能诱导细胞免疫形成和特异性抗体产生2.下列减毒活疫苗中除外EA.麻疹疫苗B.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C.腮腺炎疫苗D.卡介苗E.乙肝疫苗3.抗毒素使用不正确的做法是AA.作为免疫增强剂给儿童反复注射B.用前应做过敏皮试C.对抗毒素过敏者可脱敏注射D.治疗时要早期足量E.既可用于治疗也可紧急预防4.免疫增强疗法不宜用于DA. 感染B. 低Ig 血症C. 肿瘤D. 炎症E.艾滋病5.免疫抑制疗法不宜用于CA. 超敏反应病B. 自身免疫病C. 感染D. 炎症E. 移植排斥反应6.有关人工主动免疫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CA. 给机体输入抗原性物质B. 免疫接种后1-4 周出现免疫力C. 免疫力出现时间短D. 使机体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E. 使机体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三、X 型题(多项选择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出2 个或2 个以上正确答案。

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

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

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第⼀章现代免疫:机体识别“⾃⼰”和“⾮⼰”,对其产⽣免疫应答(清除抗原性异物,或维持免疫耐受),从⽽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的⽣理性防御机制。

三⼤免疫功能的表现:功能⽣理表现病理表现免疫防御抗感染免疫,防御病原微⽣物超敏反应或免疫缺陷免疫稳定对⾃⾝组织成分的耐受⾃⾝免疫病免疫监视防⽌细胞癌变或持续性感染癌症或持续性感染免疫的类型及特征:1、⾮特异性免疫(⾃然免疫):【第⼀道防线:⽪肤、粘膜、⽪肤及粘膜分泌物;第⼆道防线:单核/巨噬细胞、NK细胞、粒细胞】特征:反应迅速,并⾮针对特定Ag2、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和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两个分⽀【第三道防线:淋巴细胞、抗体】特征:特异性、多样性、记忆性、耐受性、⾃限性:免疫学分类:1、基础免疫学、临床免疫学2、免疫学检验3、免疫药理学4、分⼦免疫学琴纳(Jenner)——⽜痘疫苗 Behring与Kitasato北⾥——抗毒素(被动免疫)巴斯德(Pasteur)——疫苗(主动免疫) Metchnikoff——细胞学说Ehrlich(欧⽴希)——体液学说 Burnet——克隆选择学说第⼆章抗原: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抗原的特性:1、免疫原性 2、免疫反应性全抗原:具有两种特性的物质半抗原:能与抗体结合产⽣免疫反应性⽆免疫原性的物质耐受原(变应原):可能引起病理性免疫应答即超敏反应的抗原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构成抗原的条件):1、异物性2、理化条件(分⼦⼤⼩、化学组成和结构、⽴体构象、物理性状等)3、其它条件(宿主因素、免疫⽅法)~【异物性:与⾃⾝成分相异或免疫系统发育成熟前未接触过的物质。

】抗原决定簇(表位):是Ag分⼦表⾯有⼀定空间构象的特殊的化学基团,(其性质、数⽬、空间构型)决定抗原特异性。

T细胞决定簇与B细胞决定簇主要特点:共同抗原:含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的不同抗原》交叉反应:某些抗原不仅可与其特异性应答产物发⽣反应,还可与其他抗原诱⽣的应答产物发⽣反应抗原的分类:根据诱⽣抗体对T细胞的依赖关系:TD-Ag(胸腺依赖性抗原),TI-Ag (胸腺⾮依赖性抗原)异嗜性抗原:⼀类与种属⽆关,存在于⼈、动物及微⽣物之间的共同抗原同种异型抗原:在同⼀种属的不同个体之间,由于遗传基因的不同⽽表现的不同抗原。

免疫学检验

免疫学检验

免疫学检验概述免疫学检验是一种通过检测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和状态来评估健康状况的方法。

免疫学检验主要用于检测和诊断免疫相关疾病、监测免疫治疗效果和评估免疫功能。

在免疫学检验中,通常使用抗体和抗原相互作用的原理进行检测。

抗体是一种由免疫系统产生的特异性蛋白质,可以与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

通过检测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和浓度变化,可以获得相关信息和数据来评估免疫系统的功能和状态。

常见的免疫学检验方法免疫荧光检测免疫荧光检测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检验方法。

它利用荧光标记的抗体与目标分子(如抗原、细胞表面分子等)发生特异性结合,然后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信号的强度和分布情况。

免疫荧光检测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优势,可以用于检测抗体、抗原和免疫细胞的分布和表达情况。

在临床诊断中,免疫荧光检测常用于检测自身抗体、病毒抗体和细胞免疫功能等方面。

免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一种常见的免疫学检验方法。

它基于酶标记的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利用酶催化的反应产生可测量的信号。

ELISA具有高精确性和灵敏度的特点,可用于检测抗体、抗原和细胞因子的浓度。

在临床检验中,ELISA常用于检测病毒感染、风湿性疾病和免疫调节等方面。

流式细胞术流式细胞术是一种免疫学检验方法,可以同时检测和分析多种免疫细胞类型和功能的改变。

它基于细胞表面标志物的特异性结合和荧光标记的抗体的检测,通过流式细胞仪实现高通量的细胞检测和分析。

流式细胞术广泛应用于免疫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

它可以用于检测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情况、分析细胞亚群的比例和功能状态,并可进行细胞分选和细胞功能实验等。

免疫学检验的临床应用免疫学检验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用于检测和诊断多种免疫相关疾病,如自身免疫病、感染性疾病和免疫缺陷病等。

在自身免疫病的诊断中,免疫学检验可以检测自身抗体的产生和水平变化,帮助确定疾病类型和活动度。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2)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2)

第一章免疫(immunity)机体识别与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平衡与稳定得功能.免疫防御(immune defense)防止外界病原体得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寄生虫等)及其她有害物质。

免疫监视(immune surveillance)随时发现与清除体内出现得“非己”成分,如肿瘤细胞与衰老、凋亡细胞。

免疫自身稳定(immunehomeostasis)通过自身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两种主要得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得稳定.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就是指免疫系统识别与清除抗原得整个过程。

第二章造血诱导微环境(hemopoieticinductive microenvironment,HIM)由基质细胞及其所分泌得多种细胞因子(IL—3、IL—4、IL—6、IL—7、SCF、GM—CSF等)与细胞外基质共同构成得造血细胞赖以分化发育得环境。

脾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spleen,CFU-S)应用同系小鼠骨髓细胞输注给经射线照射得小鼠,可在受体小鼠脾脏内形成由单一骨髓干细胞发育分化而来得细胞集落,包括红细胞、粒细胞与巨核细胞等,此称为脾集落形成单位。

体外培养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unit—culture,CFU—C)用半固体培养技术,在有造血生长因子存在得条件下,干细胞在体外可以分化为不同谱系得细胞集落,称为体外培养集落形成单位。

初始淋巴细胞(naïve lymphocyte)尚未接触过抗原得成熟B、T细胞被称为初始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得特定区域,称为淋巴细胞归巢。

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与组织间反复循环得过程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第三章抗原(antigen,Ag)就是指能与T细胞、B淋巴细胞得TCR或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得物质。

免疫学检测的方法有哪几种

免疫学检测的方法有哪几种

免疫学检测的方法有哪几种免疫学检测是以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作为理论基础,应用于多种疾病诊断以及病情预估的检测方法。

尽管免疫学检测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但多数人对其包含的具体方法了解的并不透彻,下面就免疫学的检测项目及方法进行科普。

1. 免疫学检测项目临床免疫学检测的项目包含种类很多,以下列几种的应用较为频繁,临床较为常见,即细胞免疫检测、体液免疫检测、感染免疫检测、肿瘤标志物检测以及自身抗体检测,而移植免疫学检测项目则较为少见。

(1)细胞免疫检测:细胞免疫学检测通常会针对多种类型的细胞进行含量及形态的测定,除了我们熟悉的淋巴细胞、粒细胞以及巨噬细胞以外,还包含前体细胞及单核细胞等[1]。

(2)体液免疫检测:体液免疫检测是针对免疫球蛋白(IgA、IgE 、IgG、IgM)、血清B因子以及血清补体(CH50、C3、C4)进行含量及形态的测定。

通过体液检测结果能够让医师了解受检者的体液免疫功能情况,进而判断其是否患有免疫性疾病或者感染性疾病;通过对血清补体指标的检测结果还能判断受检者是否患有肾小球肾炎、急性感染性疾病或者红斑狼疮等疾病[2]。

(3)感染免疫检测:感染免疫检测主要通过对寄生虫、病毒及细菌等指标的测定,判断受检者是否感染轮状病毒、结核杆菌、脑炎病毒、艾滋病毒、寄生虫或者微生物等。

(4)肿瘤标志物检测:肿瘤标志物检测是针对酶类、激素类、组织多肽抗原、糖类抗原、甲胎蛋白(AFP)以及癌坯抗原(CEA)等多种标志物的检测。

医师可通过检测结果判断受检者是否患有肿瘤及肿瘤的良恶程度,进而对病情、预后以及治疗效果展开预估和评价[3]。

(5)自身抗体检测:自身抗体检测是针对多种不同抗体的测定,包括抗核抗体、抗组织细胞、风湿因子等。

医师可根据这些指标的检测结果判断受检者是否患有炎性疾病、甲状腺以及风湿免疫性疾病等。

(6)移植免疫学检测:移植免疫学检测主要针对接受移植治疗的患者,并对其移植前后的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和比较,有助于医师判断移植组织是否出现排斥反应,以便能够及时作出应对[4]。

免疫学检测方法及其原理

免疫学检测方法及其原理

原理: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 的原理,通过酶催化底物产生颜 色反应,检测抗原或抗体的存在。
步骤:将抗原或抗体固定在固相 载体上,加入待测样品,再加入 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最后加入
底物,产生颜色反应。
优点: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 作简便,可定量检测。
应用:广泛应用于免疫学检测、 疾病诊断、药物研发等领域。
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03
检测方法:使用免疫细胞进 04
筛选结果:根据检测结果,
行药物筛选,如ELISA、流
选择具有治疗效果的药物进
式细胞术等
行进一步研究
科学研究
01
免疫学检测在科学
研究中的应用
02 免疫学检测在生物
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03
免疫学检测在生物
技术研究中的应用
04 免疫学检测在生物
制药研究中的应用
2 免疫学检测原理
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
抗原:能够引起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病毒、细菌 等
抗体:由B细胞产生的,能够识别并结合抗原的 蛋白质
特异性结合:抗原与抗体之间具有高度特异性, 即一种抗原只能与一种抗体结合
结合原理:抗原与抗体结合后,形成抗原抗体复 合物,从而激活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
信号放大技术
免疫学检测方法及其 原理
演讲人
目录
01. 免疫学检测方法 02. 免疫学检测原理 03. 免疫学检测应用
1 免疫学检测方法
抗原抗体反应
01
抗原:能够引起 免疫反应的物质, 如病毒、细菌等
02
抗体:由免疫系 统产生的,能够 识别和结合抗原 的蛋白质
03
反应原理:抗原 与抗体结合,形 成抗原抗体复合 物,引发免疫反 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染色标本图
免疫标记技术
用荧光物质、放射性核素、酶或化学发光物质等标 记抗原或抗体,进行抗原抗体反应后,通过检测标记 物对抗原或抗体进行定性、定位或定量分析
按检测现象分为: ①放射免疫技术 ②荧光免疫技术 ③酶免疫技术 ④化学发光免疫技术 ④金免疫技术
免疫标记技术
放射性同位素: 125I、131I
一抗: 人抗病毒 抗体(IgG)
待测A 待测 B
包被乙肝 Ag
待测 C
金标记
免疫学防治
建立、增强或抑制机体的免疫应答,以 预防、治疗疾病和提高疗效。
❖免疫预防 ❖免疫治疗
第一节 免疫预防
Edward Jenner
Louis Pasteur
Jenner和Pasteur,著名的免疫学家,免疫接种和主动免疫
集现象。 ❖ 玻片法 如: ABO血型鉴定
(二)沉淀反应
可溶性Ag 加相应Ab在电介质参与下,出现沉淀物。
1. 单向免疫扩散(singlel agar immunodiffusion) 2. 双向免疫扩散(double agar immunodiffusion)
模拟图
Ag
原理示意 图
Ab
1.抗原抗体双向自由扩散 2.24小时出结果 3.呈现沉淀线或弧
一抗
抗原
固相载体
抗体
同种型 同种异型 独特型
Fab fragments
Fc fragments
IgG molecule
二抗
人 IgG
一抗
免疫动物, 如兔、鼠

产生抗人 IgG的抗体 ( IgG)
抗人 IgG的抗体
取血
底物
显色:颜色的深浅与血清中抗体的量
成正比
二抗: 羊抗人IgG抗 体-辣根过氧化物酶
体自身产生抵抗疾病的能力。
自然被动免疫
被动免疫(Artificial passive immunity) 人工被动免疫
将对疾病有免疫力的供者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转移给受 者,或自体免疫细胞体外处理后回输自身,以预防或治疗疾病。
疫苗的主要保护机制—中和抗体
Vaccination
Th
B 7
MHC-II
免疫学检测技术
诊断疾病、研究发病机制、监测病情、评价疗效 测抗原、抗体; 免疫细胞数目、功能
体外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特点及影响 因素
一、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 高度特异性 ❖ 抗原抗体结合具有可逆性 ❖ 抗原与抗体比例合适
❖ 抗原抗体反应的2个阶段:
1.高度特异性 抗原表位与抗体高变区间的互补结合
标记酶: (HRP);底物:邻苯二胺(OPD), 二氨基联苯胺(DAB)。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是应用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在固相支持物表面检测未知抗原 (或抗体)的方法。

※※

底物
※※※ ※
原理
二抗
CD2 8 CD4
TCR Th
ICAM LFA-1
APC
Th
分泌细胞 因子
Th
CD40L CD40
BCR
抗 原
浆细胞
特异性免疫获得的方式
自然免疫
人工免疫
自动免疫 被动免疫
主动免疫 被动免疫
显性感染 隐性感染
胎儿或新生 儿从母体获 得抗体
注射疫苗
注射抗体或 细胞因子
免疫学防治 How to get immunity to the diseases ?
的先驱。
患天花的小儿 (Infant with smallpox) 1979年WHO宣布在全球范围内消灭了天花病毒。
患脊髓灰质炎的儿童 下一种通过接种疫苗而在全球消灭的疾病将是脊髓灰质炎
获得免疫的途径
自然主动免疫
主动免疫(Artificial active immunity) 人工主动免疫
给机体输入抗原性物质(疫苗),激活机体的免疫应答,使机
酶:辣根过氧化物 酶、硷性磷酸酶
荧光素 :异硫氰酸荧光素(黄 绿色荧光)、藻红蛋白、 罗丹 明(红色荧光)
放射免疫检测法(RIA) 酶免疫检测法(EIA) 免疫荧光检测法(IFA)
1. 酶免疫测定法(enzyme immunoassay,EIA)
原理:
酶催化底物的高效性与Ag-Ab反应的特
异性相结合,催化酶底物显色,判断结 果。既可定性也可定量,其敏感度高。 (ng-pg/ml)
Affinity
• Strength of the reaction between a single antigenic determinant and a single Ab combining site
High Affinity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b
Low Affinity Ab
Ag
Ag
Affinity = attractive and repulsive forces
自然免疫
主动
被动
人工免疫
主动
被动
第一节 免疫预防
疫苗
概念:接种后能使机体对特定疾病产生免疫力的生物 制剂的统称,用于预防疾病的人工主动免疫制剂。
2. 人工被动免疫(artificial passive immunization)
给机体注射含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细胞因子制 剂,以治疗或紧急预防感染的措施。因输入的免疫 物质并非由被接种者自己产生,故免疫效应作用出 现虽快,但维持时间短暂(约2~3周)。
抗原抗体的亲和性示意图
适宜的浓度和比例
Ag-Ab结合的带现象
抗原抗体反应的阶段性
❖第一阶段:特异性结合阶段,反应快,不可见 ❖第二阶段:反应可见阶段,反应慢,出现凝集、 沉淀和细胞溶解等现象
二、AgAb反应的影响因素
❖ AgAb浓度与比例——影响最大 ❖ 电解质 0.85%NaCl ❖ 温度 37℃ ❖ 酸碱度 PH6~8
2.抗原抗体的可逆结合
抗原抗体结合力
静电引力 范德华引力 氢键 疏水作用力
抗原抗体结合力示意图
抗原抗体反应的可逆性
可逆性:抗原抗体为分子表面的非共价结合, 形成的复合物不牢固,一定条件下可解离为 游离抗原和抗体。
亲和力(affinity)
抗体分子一个抗原结 合部位与一个相应抗 原表位之间的结合强 度 ,取决于二者空间 构型互补的程度
抗原抗体反应的类型
❖ 凝集反应(agglutination reaction) ❖ 沉淀反应(precipitation reaction) ❖ 免疫标记技术
(一)凝集反应(agglutination)
--颗粒性Ag 与相应 Ab结合后,出现肉眼可见 的凝集物。
❖ 直接凝集反应 颗粒性Ag直接与待检Ab,反应出现的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