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合集下载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9.(2022天津滨海新区期末)清朝前期,吴江县的盛泽镇出现了“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景象;湖北 的汉口镇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历史现象是( C) A.陆路、水路商旅往来频繁 B.大城市工商业繁荣 C.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 D.各地商品贸易十分兴盛 10.(2022南宁期末)“明朝中期以后,出现了以十大商帮为核心的商人集团……正是这些商人群体, 通过各自经营,推动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成为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 材料显示商帮的出现( D ) A.实现中国社会经济的转型 B.取代中国传统农业经济 C.使政府取消重农抑商政策 D.促进明清社会经济发展
明代《南都繁会图》(局部)
(1)当时统治者推行的哪些农业措施有助于缓解人口大量增长而带来的粮食紧张问题? (2)依据材料二,指出景德镇生产瓷器的特点。 (3)材料三图中的这些招牌反映了什么景象?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
答案:(1)扩大耕地面积;推广高产作物;改进种植技术;等等。 (2)分工细密、生产规模大和产品种类繁多。 (3)反映了当时南京经营货物的广泛性,是当时商品经济繁荣的一个缩影。 (4)农业兴盛、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
①山西地理位置重要,处于民族交融的前沿地带,有利于经济交流 ②晋商经营领域广泛,善于经营管
理,讲求诚信 ③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府重视商业发展 ④商品经济发展,国内市场兴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14.(2022长沙)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1亿多,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顺治十八年,全国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目标导航
1.了解清朝前期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史实。 (重点) 2.了解清朝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的基本史实。 (重点) 3.理解清朝人口增长的原因、表现及影响。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PPT优秀课件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PPT优秀课件
—— 培 根 72、失去财产的人损失很大,失去朋友的人损失更大,失去勇气的人则损失了一切。 —— 塞万提斯 73、不要将过去看成是寂寞的,因为这是再也不会回头的。应想办法改善现在,因为那就是你,毫不畏惧地鼓起勇气向着未来前进。
—— 朗费罗 74、悲观的人虽生犹死,乐观的人永生不老。—— 拜 伦 75、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的。 —— 雨 果
清朝耕织图
清朝治水图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手工业
(1)手工业各行业都有很大的发展 (2)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清代粉彩瓷器是中国清代汉族传统彩瓷品种之一,康熙时,粉彩 瓷器技术已问世,雍正时期,粉彩瓷器技术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
二、手工业繁,形成商业网 (2)农村地区形成工商业市镇;(盛泽镇、汉口镇)
贝多芬
86、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 爱因斯坦 87、人类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 —— 马克思
88、我们的理想应该是高尚的。我们不能登上顶峰,但可以爬上半山腰,这总比待在平地上要好得多。如果我们的内心为爱的光辉所照亮,我们面前前 又有理想,那么就不会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普列姆昌德
76、信仰是伟大的情感,一种创造力量。—— 高尔基 79、乐观是一首激昂优美的进行曲,时刻鼓舞着你向事业的大路勇猛前进。—— 大仲马
80、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狄更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81、壮志与毅力是事业的双翼。 —— 德国谚语 82、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马克思 83、黄金诚然是宝贵的,但是生气蓬勃、勇敢的爱国者却比黄金更为宝贵。 —— 林 肯 84、我们不得不饮食、睡眠、游玩、恋爱,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接触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过我们必须不屈服于这些事物。 —— 居里夫人 85、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只有勤奋不懈的努力才能够获得那些技巧,因此,我们可以确切地说: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湖广熟,天下足”表明 粮食高产区的不断扩大。
江宁著名机户李扁担,李 东阳等,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 张;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 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 50000人。
清朝前期手工业快速发展,出现了与前代不同的现象。 结合《清代纺织图》,你认为材料中的“机户”“手工工场” 指什么?手工工场与一般家庭手工生产相比,具有什么特点?
这幅画的名称是什么?反映了哪座城市商业的繁华?
• 苏州的繁华不是个例 • 天下有四聚(聚:这里指商业发达的城镇),北则京师,南
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然东海之滨,苏州而外,更 有芜湖,扬州,江宁,杭州以分其势。 • 材料中提到的商业城市,和宋明时期有何不同?
• 数量增多,类型多,向内地延伸,不仅仅是政治中心
我国历史上曾经有一个时期,在一个半
世纪里人口增长了6倍多,人口总数达到 3亿,占到世界1/3。
第19课
清朝前期 社会经济的发展
1636--1840年 皇太极,顺治,康熙,雍 正,乾隆、嘉庆,道光
经济总量占世界首位
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人口的增长
自主学习
认真阅读教材,归纳整理 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发展的表现。
历史档案馆
年代 1661年(顺治) 1685年(康熙) 1724年(雍正) 1
你知道图1中的文物是什么吗? 图2 反映了什么史实? 两者之间有关联吗?
年代
耕地面积(顷)
1661年(顺治) 549万
1685年(康熙) 617万 1724年(雍正) 683万
特点:规模大,分工协作,出现雇佣关系
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能说明什么?
清朝的《清明上河图》
乾隆二十四年,画家徐扬有感于清朝“治化昌明, 超轶三代,幅员之广,生齿之繁,亘古未有”,因而“摹 写帝治”,绘成一幅长1.2米,高30多厘米的历史画卷。 图中人物12000余,各类船只近400艘,可辨认各类商号 260余家,各式桥梁50余座。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学习新知
2 表现
(1)清朝前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片荒芜的土地得到开 垦,许多荒山旷野改造成农田,边远地区也得到了开发。到乾 隆末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3亿亩。 (2)在水利兴修方面: 对黄河、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还组织人 力修建了许多堤坝、渠堰、海塘。
学习新知
2 表现
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 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 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
2 概况
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 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 占当时世界总人 口的1/3。
英国1600万 美国 400万 法国 2800万
中国 3亿
乾隆晚年中国人均耕地的乐观估计是3.5亩,而同时期的英 国,人均占有耕地10亩,是中国的3倍。 此外,当时英国还有800万英亩荒地,也就是说,全英国每 人尚能拥有1英亩(合6亩左右)的土地储备。 ——谢和耐《中国社会史》
人口的增长
材料二:清朝前期人均耕地面积简表
时间 顺治十八年(1661年) 康熙六十年(1721年)
雍正十二年(1734年)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
全国人均耕地面积统计数 6.88亩 8.26亩
8.13亩 2.51亩
人口的增长
材料三:清朝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直隶永定河边蓄水边防 洪的淀泊“水退一尺,则占耕地一尺”,“每遇潦涨,水无所容,
18世纪世界人口9亿人,中国占世界人口1/3
学习新知
粮食需求 增加 人口增长 扩大开垦荒地
大量开垦荒地 生态环境恶化 自然灾害频繁 粮食产量减少
3 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问题
1)有些地方,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初中历史初一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初中历史初一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庞大的人口造成社会压力,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
课堂小结
原因: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
清 朝
农业生产的 恢复和发展
表现:耕地面积扩大;兴修水利;粮食产量提高

意义:有利于社会稳定;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社 会
手工业和商 手工业: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经 业的发展
商业:商业发达


发 展
原因:清前期统治者采取的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 人口的增长
(2)农村地区形成工商业市镇(盛泽镇、汉口镇) (3)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北京、苏州、杭州等) (4)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一些大的商帮(晋商、徽商)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晋商:由山西商人组成。主要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到乾隆时 又经营放贷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便于货币流通。 徽商:由徽州商人组成。主要从事食盐、典当、茶叶、木材、粮食、 布绸等行业的经营活动。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1)清朝前期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统一稳定 的社会政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2)清朝前期统治者采取了恢复生产的措施, 重视经济发展。
三、人口的增长
1. 原因
清前期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 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 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
三、人口的增长
一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二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三 人口的增长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清朝建立之初的经济状况
入关后,清朝的经济一度困难。这主要是因为南明政权的 抵抗使富裕的江南成为了一片废墟。清朝统治者又实施圈地 ,屠城,投充,逃人这些政策。圈地主要是将无主的荒田分给 诸王,勋臣和兵丁,使不少人失去了土地。投充是允许各旗 招收贫民役使,满族贵族任意逼迫汉人为奴。逃人法指对逃 跑奴隶实施严惩。“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让这些地区 变为废墟。这些政策惠及了满人,也大大破坏了经济。顺治 亲政后,逐步废除了这些政策 。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识梳理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识梳理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原因(1)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农业生产得到了很快的恢复和发展。

(2)清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3)广大人民群众的辛勤劳作等。

2.表现(1)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2)水利兴修方面,对黄河、海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组织修建水利工程。

(3)粮食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4)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3.影响: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有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1.手工业的发展(1)传统手工业的发展:清朝前期,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2)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当时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如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人。

(3)工场手工业的特点:规模大、分动合作、雇佣关系2.商业的繁荣(1)各类商业城镇的繁荣: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

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

(2)晋商、徽商等大型商帮的兴起: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这些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

三、人口的增长1.原因:清前期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社会的相对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

2.表现: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

3.影响:①推动经济的发展②人地矛盾突出;自然环境破坏和生态恶化;人口造成社会压力,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兴盛中出现的问题——人口的增长
1、原因:
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 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 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
三、兴盛中出现的问题——人口的增长 2、概况:
三、兴盛中出现的问题——人口的增长
3、问题:
①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②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 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
3.小明看完《乔家大院》后,了解到剧中主人
公乔致庸是一名典型的晋商,晋商兴盛于( D)
A.秦汉时期 B.东晋时期 C.唐宋时期 D.明清时期
4.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开始于(B)
A. 顺治年间
B. 康熙年间 C. 雍正年间
D. 乾隆年间

原因: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
朝 前
农业生产的 恢复和发展
自学书本第三目,解决下列问题
① 手工业各行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意义:有利于社会稳定;
1. 清初人口增长的原因及概况? ②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
晋商以山西富有的盐、铁、麦、棉、皮、毛、木材、旱烟等特产,进行长途贩运,其贩运销售活动遍及全国范围,形成了成为能与南方徽帮相抗衡的最有经营实力的北方晋帮集团 。 二、兴盛的表现——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为能与南方徽帮相抗衡的最有经营实力的北方晋帮集团。到清朝中叶,山西
商人逐步适应金融业汇兑业务的需要,由经营商业向金融业发展,咸同时期
山西票号几乎独占全国的汇兑业务,成为强大商业金融资本集团。
徽商与晋商齐名,徽商又称徽 州商人或“徽帮”。徽人经商,源 远流长,明成化、弘治年间形成商 帮集团。明嘉靖以降至清末民初。

人教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教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A.人地矛盾突出 B.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C.土地兼并 D.造成社会压力,影响经济持续发展
2.乾隆时期,据载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的城市是( B )
A.北京 B.苏州 C.江宁 D.广州
C 3.清朝前期人口大量增长,这与下列哪两种高产作物的推广有关( )
①高粱 ②花生 ③玉米 ④甘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兴修水利方面:②修建堤坝、渠堰、海塘。
庄稼种植方面: ①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高产作物;②增加经济作物
的品种、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
经济作物
茶叶
花卉
棉花
甘蔗
烟草
成果:
土地方面:
耕地面积不断扩大,荒地得到开垦,荒 旷野改造成农田, 边远地区也得到了开发。到乾隆末年,全国耕地面积比明朝鼎 盛时期增加了近3亿亩。
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意义:
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 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手工业
清朝前期手工业有很大发展,已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其中一些颇具规模。
丝织品
印染
瓷器
茶业
商业
清朝前期商业发达,陆路和水路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商贸 交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 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 ③ 庞大的人口造成社会压力,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
课堂小结
农业:耕地面积扩大,粮食产量提高,经济作物发展
清 朝 前 期 社 会
经 济 的 发 展
手工业: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商业
商品贸易兴盛,形成商业网 商帮:晋商、徽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你认为清朝统治者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自主学习
清朝前期,农业发展 表现在哪些方面?
材料一: 雍正帝强调, 材料二:
“农为天下本务,而工
商皆其末也”,“市肆
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
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
人”,因此要在“平日
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 之为贵”。
中国18世纪进入了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这应 归功于其农业、手工业和贸易的史无前例的发展高 潮。它以其生产以及内部交易的数额之巨而身居世 界诸民族的首位。
——谢和耐《中国社会史》
人民多遭惨杀,田 土尽成丘墟。官虽 设而无民可治,地 已荒而无力可耕。
1. 结合课本,材料反映了清朝建立之 初的什么景象?原因是什么? 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明朝末年的大动荡
清代《皇帝亲耕图》
结合材料和课本回答,清初统治者对农业 的态度?推行什么政策?
重视农业生产,以农为本
垦荒政策
1.耕地面积
年代 1661 年 (顺治十八年)
1685 年 (康熙二十四年)
1724 年 (雍正二年)
1766 年 (乾隆三十一年)
耕地面积(顷) 549 万 607 万 683 万 741 万
——南开大学教授杜家骥在《概说清朝历史的特点》
1.结合课本回答,材料中 “全国性互有联系的网络 性市场” 由哪几部分组成? 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全国性市场
2.材料中 “长江、沿海在清代成为全国最主要的商品 流通干线” 表明清朝商路的什么特点?
陆路和水路商旅往来频繁
学习 结合所学说说相关地点。
人口的增长
? 明朝鼎盛时期: 1亿多。
明末经济衰败 连年战乱 明末人口锐减。
? 清初统治者措施
康熙时:1.5亿,乾隆末年:3亿 经济发展,国力 增强,社会安定
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
材料一
材料二
清朝前期人口增长图
清朝前期耕地面积变化表
(1)通过材料一可以得出什么信息?
人口快速增长
(2)分析材料二的数据,说明清朝前期面临怎样的问题?
根据材料,清朝前期在粮食种植方面有何新发展?
改进技术,改良品种,产量提高
苏湖熟, 天下足
湖广熟, 天下足
棉花
甘蔗
烟草
4.经济作物
茶叶
水果
药材
花卉
农业发展的表现
1.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2.兴修水利工程,治理大河。 3.粮食种植,改进技术,改良品种,产量提高。 4.经济作物品种增多种植面积扩大。
农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材料中,清朝商业按地域不同形成的商业组织称为什么?
形成了一些大商帮Hale Waihona Puke 历史小剧场红乔








晋商 ,俗称“山西帮”, 到乾隆时又专门经营汇兑、 放贷和存款业务,在全国 各地开设“票号”,便于 货币流通。
徽商 ,又称新安商人,徽 州商人或“徽帮”,主要 从事食盐、典当、茶叶等 行业的经营活动。 “贾而好儒,富甲一方”。
商业 (1)_陆__路____和__水__路___商旅往来频繁,形成商业网 (2)_北___京___ ___江__宁____等大城市,工商业十分繁荣。 (3)商业活动中形成一些大商帮(_晋__商、_徽__商)
手工业展厅
糖厂
炒茶
手工业工场
通过城市布局看商业
唐朝
宋朝
商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区域性市场突破,发 展为全国性互有联系的网络性市场,及城乡市场 网络体系的形成。长江、沿海在清代成为全国最 主要的商品流通干线……清代的 工商业市镇在规 模、数量、分布地域上又比明代扩大。
(4)结合课本,这样做会带来什么问题?给我们什么启示?
植被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
注重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谈收获 清 朝 前 期 社 会 经 济 的 发 展
发展: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繁荣:农村和城镇集市的繁荣 结果:人口增长
过度开垦,破坏环境
(1)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2)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
合作探究
清朝前期农业的发展给我们什么启示?
政府要重视农业 改进生产技术 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等。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历史放映厅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清朝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有哪些表现?
手工业 (1)_丝___织____ __棉__织____ __印___染__ ___制__瓷___ 品种繁多。 (2)出现了比较成熟的 _手__工___业___工__场_( 如_李___扁__担__ __李__东___阳_)
耕地面积增加,但人均面积减少,人地矛盾突出
材料三:清朝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直隶永定河边蓄水边 防洪的淀泊“水退一尺,则占耕地一尺”。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黄河“河滩地亩,尽皆耕种麦苗, 并多居民村落……筑围打坝,填塞日多”。
(3)根据材料三回答,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什么? 进一步 开垦荒 地
探究
舟楫塞港,街道肩摩 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 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
盛泽镇 汉口镇 苏州
(明清时期)商业资本十分活跃,积累了百万 乃至千万资金。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大小商人, 他们在各地设会馆,公所,组织商帮……清代, 山西票号商、两淮盐商、广东行商,富甲天下, 山西庄氏号称数千万两。
——以上资料摘自《简明中国经济史》
对比数据,清前期耕地面积有什么变化? 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2.水利兴修 清朝前期对哪些水域进行了治理?
黄河、淮河、大运河等 清朝治水图
你还知道哪些水利工程?
灵渠 都江堰 大运河等
黄河山东段河汛图
3. 粮食种植
当时在南方很多地区种植 双季稻,在河北有大 批旱地改为水田种水稻,粮食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原产于南美洲的 玉米、甘薯 等高产作物,明代引 入中国后,到了清代得到大面积的推广。此外,马 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也在更多的地方推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