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压降的最简单最实用计算公式(教学备用)
电压降最简单实用计算公式

电压降最简单实用计算公式电压降是电流通过电阻或导线时产生的电势差,也是电路中常见的一个重要参数。
在工程中,我们常常需要计算电压降的大小,以便合理设计电路和选择合适的电源。
在直流电路中,电压降的计算非常简单,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电压降 = 电流 × 电阻其中,电流的单位为安培(A),电阻的单位为欧姆(Ω),电压降的单位为伏特(V)。
这个公式非常实用,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计算电路中的电压降。
在应用场景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电流和电阻数值,使用这个公式得到电压降的结果。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假设一个电路中的电流为2安培,电阻为10欧姆,那么我们可以使用上述公式计算出电压降的大小为:电压降= 2A × 10Ω = 20V通过这个计算公式,我们可以知道在这个电路中,通过电阻产生的电压降为20伏特。
除了直流电路,交流电路中的电压降计算稍有不同。
在交流电路中,电压是随时间变化的,因此不能简单地使用上述的直流电路公式。
在交流电路中,电压和电流之间存在相位差,因此我们需要引入一个称为功角的概念。
功角表示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夹角。
在交流电路中,电压降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电压降 = 电流 × 电阻 × 余弦(功角)其中,电流的单位为安培(A),电阻的单位为欧姆(Ω),功角是一个无单位的值,表示电流和电压之间的相位差。
通过这个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得到交流电路中的电压降。
需要注意的是,交流电路中的电压降是一个复数,其中实部表示电压降的大小,虚部表示电压降的相位。
总结一下,电压降是电流通过电阻或导线时产生的电势差,是电路中常见的一个重要参数。
在直流电路中,电压降的计算公式为电流×电阻。
在交流电路中,电压降的计算公式为电流×电阻×余弦(功角)。
这个电压降的计算公式非常简单实用,能够帮助我们快速计算电路中的电压降。
在工程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电流和电阻数值,使用这个公式得到电压降的结果,从而合理设计电路和选择适当的电源。
快速计算电缆电压降

一般来说,计算线路的压降并不复杂,可按以下步骤:1.计算线路电流I公式:I= P/×U×cosθ其中: P—功率,用“千瓦” U—电压,单位kV cosθ—功率因素,用~2 .计算线路电阻R公式:R=ρ×L/S其中:ρ—导体电阻率,铜芯电缆用代入,铝导体用代入L—线路长度,用“米”代入S—电缆的标称截面3.计算线路压降公式:ΔU=I×R线路电压降最简单最实用计算方式线路压降计算公式:△U=2*I*R I:线路电流 L:线路长度。
电缆降压怎么算 50kw 300米采用25MM2线是否可行答:先选取导线在计算压降,选择导线的原则:1)近距离按发热条件限制导线截面(安全载流量);2)远距离在安全载流量的基础上,按电压损失条件选择导线截面,要保证负荷点的工作电压在合格范围;3)大负荷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
为了保证导线长时间连续运行所允许的电流密度称安全载流量。
一般规定是:铜线选5~8A/mm2;铝线选3~5A/mm2。
安全载流量还要根据导线的芯线使用环境的极限温度、冷却条件、敷设条件等综合因素决定。
一般情况下,距离短、截面积小、散热好、气温低等,导线的导电能力强些,安全载流选上限;距离长、截面积大、散热不好、气温高、自然环境差等,导线的导电能力弱些,安全载流选下限;如导电能力,裸导线强于绝缘线,架空线强于电缆,埋于地下的电缆强于敷设在地面的电缆等等。
电压降根据下列条件计算:1、导线温度70~90℃;2、环境温度40℃;3、电缆排列(单芯); S=2D4、功率因数: cosθ=;5、末端允许降压降百分数≤5%6、 Vd代表电压降:Vd=K x I x L x V0(v)I:工作电流或计算电流(A)L:线路长度(m)V0:表内电压(V/)K:三相四线 K=√3 单相 K=1单相时允许电压降:Vd=220V x 5%=11V三相时允许电压降:Vd=380V x 5%=19V采用vv电缆25铜芯去线阻为 R=(300/25)= 其压降为U=*100=20单线压降为20V 2相为40V 变压器低压端电压为400V 400-40=360V铝线R=(300/35)= 其压降为U=*100=25 末端为350V连续长时间运行对电机有影响建议使用 35铜芯或者50铝线25铜芯其压降为 U=(300/35)=(≈15V)15*2=30 末端为370V铝线 U=(300/50)= 17*2=34,末端为336V;可以正常使用(变压器电压段电压为400V) 50KW负荷额定电流I=P/Φ=50/=50/=94A按安全载流量可以采用25平方毫米的铜电缆,算电压损失:R=ρ(L/S)=25=欧电压损失U=IR==18V如果用35平方毫米的铜电缆,算电压损失:R=ρ(L/S)=35=欧电压损失U=IR==14V题2:55变压器,低压柜在距离变压器200米处。
电压降的计算公式

线路压降计算公式:△U=(P*L)/(A*S)
P:线路负荷
L:线路长度
A:材质系数(好象铜线是77,铝线是46吧,这个很久没用,忘记了)
S:电缆截面
1、电阻率ρ铜为0.018欧*㎜2/米
铝为0.028欧*㎜3/米
2、I=P/1.732*U*COSØ
3、电阻R=Ρl/电缆截面
4、电压降△U=IR<5%U就达到要求了。
例:在800米外有30KW负荷,用70㎜2电缆看是否符合要求?
I=P/1.732*U*COSØ=30/1.732*0.38*0.8=56.98A
R=Ρl/电缆截面=0.018*800/70=0.206欧
△U=IR=56.98*0.206=11.72<19V (5%U=0.05*380=19)
符合要求。
就是欧姆定律:U=RI
但必须要有负载电流数据、导线电阻值才能运算。
铜线电阻率:ρ=0.0172,铝线电阻率:ρ=0.0283
例:
单相供电线路长度为100米,采用铜芯10平方电线负载功率10KW,电流约46A,求末端电压降。
求单根线阻:
R=ρ×L/S=0.0172×100/10≈0.17(Ω)
求单根线末端电压降:
U=RI=0.17×46≈7.8(V)
单相供电为零、火2根导线,末端总电压降:7.8×2=15.6(V)。
电压降计算公式

电压降计算公式电压降是电流在电路中通过导线或器件时产生的能量损耗,它是电路设计和分析中重要的参考指标之一。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准确计算电压降对保证电路性能和电能传输效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电压降的计算公式及其在电路设计中的应用。
一、电压降的定义电压降是指电流通过电阻、电容或电感等电路中的元件时,由于元件导体的电阻和电感损耗以及电容充放电时的能量损耗,产生的电压差。
电压降的大小决定了电流在电路中的实际变化。
在实际应用中,电压降过大会导致电路电能损耗过多、功耗增加、性能下降,甚至设备损坏,因此需要准确计算电压降。
二、电压降计算公式1.电阻电压降计算公式电阻是电路中最常见的元件之一,它产生的电压降可以通过欧姆定律来计算。
欧姆定律表明,电压与电流和电阻成正比,即V = I * R,其中V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
根据欧姆定律,可以得出电阻的电压降计算公式为:Vr = I * R其中Vr表示电阻产生的电压降,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
2.电容电压降计算公式电容器是存储电荷的元件,通过电容器充放电时也会出现电压降。
电容器的电压降计算公式可以通过电容器的充放电特性来获得。
一般情况下,电容器的电压降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其计算公式为:Vc = V0 * (1 - e^(-t/RC))其中Vc表示电容器的电压降,V0表示电容器初始电压,t表示时间,R表示电阻,C表示电容。
3.电感电压降计算公式电感是存储能量的元件,电流变化时会产生电压降。
电感的电压降计算公式可以通过电感的存储能量以及电流变化率来获得。
一般情况下,电感器的电压降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其计算公式为:Vl = L * (di/dt)其中Vl表示电感器的电压降,L表示电感大小,di/dt表示电流变化率。
三、电压降计算公式的应用电压降计算公式在电路设计和分析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准确计算电压降,可以帮助工程师提前预估电路的性能和电能损耗,以便进行合理的电路设计和优化。
电压降的最简单最实用计算公式

电压降的最简单最实用计算公式在电路中,电压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指的是电流通过电阻、导线等元件时,电压所产生的降低。
理解和计算电压降对于电路的设计、故障诊断以及能源效率的评估都至关重要。
接下来,我将为您详细介绍电压降的最简单最实用的计算公式。
首先,我们要明白电压降产生的原因。
当电流在电路中流动时,如果遇到电阻,电阻会阻碍电流的流动,从而导致电能的消耗,表现为电压的降低。
这就好比水流通过狭窄的管道,水流会受到阻力,水压会下降一样。
电压降的基本计算公式是:电压降(V)=电流(I)×电阻(R)。
其中,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电压降的单位是伏特(V)。
让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理解这个公式。
假设电路中有一个电阻为 5 欧姆的元件,通过它的电流是 2 安培,那么根据上述公式,电压降=2 A × 5 Ω = 10 V。
这意味着在这个电阻元件两端的电压降低了 10 伏特。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需要考虑导线的电阻对电压降的影响。
因为在长距离输电或者复杂的电路中,导线本身的电阻不可忽略。
导线的电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R =ρ × L / S 。
其中,ρ 是导线材料的电阻率,L 是导线的长度,S 是导线的横截面积。
例如,对于铜导线,其电阻率约为 175 × 10^-8 Ω·m。
如果有一根长 100 米,横截面积为 25 平方毫米(25 × 10^-6 平方米)的铜导线,那么它的电阻 R = 175 × 10^-8 × 100 /(25 × 10^-6) ≈ 07 Ω 。
如果通过这根导线的电流是 5 安培,那么导线产生的电压降就是 5A × 07 Ω = 35 V 。
在计算电压降时,还需要注意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不同情况。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各个电阻上的电压降之和等于电源电压。
所以,可以依次计算每个电阻上的电压降,然后相加得到总的电压降。
电压降的最简单最实用计算公式

电压降的最简单最实用计算公式电压降是指电流通过电阻器等元件导致的电压降低。
在电路中,电压降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电流流过电路元件时所引起的能量损失情况。
本文将介绍电压降的最简单、最实用的计算公式。
电压降可以通过欧姆定律来计算,欧姆定律表达了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它是电路分析中最基础的公式之一。
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V = I × R其中,V表示电压降,I表示电流强度,R表示电阻。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很容易地通过已知电流和电阻来计算电压降。
举个例子,假设电路中有一个电阻为10欧姆的电阻器,通过它的电流为5安培。
根据欧姆定律,我们可以计算出电压降为:V = 5A × 10Ω = 50V所以,当通过10欧姆的电阻器的电流为5安培时,电压降为50伏。
除了通过欧姆定律来计算电压降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功率公式来求解。
功率公式是电力学中另一个重要的公式,它用来描述电路中的功率消耗情况。
功率公式的数学表达式为:P = V × I其中,P表示功率,V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强度。
根据功率公式,我们可以通过已知功率和电流来计算电压降。
举个例子,假设电路中有一个功率为100瓦的元件,通过它的电流为2安培。
根据功率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电压降为:V = 100W ÷ 2A = 50V所以,当通过功率为100瓦的元件的电流为2安培时,电压降为50伏。
除了以上两个公式,还有其他方法可以计算电压降,比如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和电压分压定律。
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公式来计算电压降。
总结起来,电压降的最简单最实用的计算公式是根据欧姆定律和功率公式进行计算。
这两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计算电压降,进而帮助我们了解电路中的能量损失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公式来计算电压降,从而更加方便地进行电路设计和分析。
本文介绍了电压降的最简单最实用的计算公式,并通过示例进行了详细说明。
简单明了的告诉你—电缆线路的压降计算方法及案例

一般来说,计算线路的压降其实不复杂,可按以下步调:之邯郸勺丸创作1.计算线路电流I×U×cosθ其中:P—功率,用“千瓦”U—电压,单位kV cos θ—2 .计算线路电阻R公式:R=ρ×L/S其中:ρ—L—线路长度,用“米”代入S—电缆的标称截面公式:ΔU=I×R线路电压降最简单最实用计算方式线路压降计算公式:△U=2*I*R I:线路电流 L:线路长度。
1、电阻率ρ铜为0.018欧*㎜2/米铝为0.028欧*㎜3/米2、I=P/1.732*U*COSØ3、电阻R=ρ*l/s(电缆截面mm2)4、电压降△U=IR<5%U就达到要求了。
例:在800米外有30KW负荷,用70㎜2电缆看是否符合要求?I=P/1.732*U*COSØ=30/1.732*0.38*0.8=56.98A R=Ρl/电缆截面=0.018*800/70=0.206欧△U=2*IR=2*56.98*0.206=23.44>19V(5%U=0.05*380=19) 不符合要求。
2、单相电源为零、火线(2根线)才干构成电压差,三相电源是以线电压为标的,所以也为2根线。
电压降可以是单根电线导体的损耗,但以前端线电压380V(线与线电压为2根线)为例,末端的电压是以前端线与线电压减末端线与线(2根线)电压降,所以,不管单相或三相,电压降计算均为2根线的就是欧姆定律:U=R*I但必须要有负载电流数据、导线电阻值才干运算。
铜线电阻率:ρ=0.0172,铝线电阻率:ρ例:单相供电线路长度为100米,采取铜芯10平方电线负载功率10KW,电流约46A,求末端电压降。
求单根线阻:R=ρ××100/10≈0.17(Ω×46≈7.8(V)×2=15.6(V)。
电压降最简单实用计算口诀

电压降最简单实用计算口诀
电压降最简单实用计算口诀为△U=(P*L)/(A*S)其中:P为线路负荷;L为线路长度;A为导体材质系数(铜大概为77,铝大概为46);S为电缆截面。
电缆长度计算公式:L=(l+5.5G+a)×1.02 上式中,L-电缆计算长度(米);l-按直线距离统计的长度(横纵坐标的代数和);5.5-穿越一个股道按5.5米长度计算,(当大于5.5米时,按实际距离计算);G-穿越股道的股道数;a-其它附加长度。
具体规定:信号楼内的电缆储备量按5米计算,楼内走行和电缆封头的长度,一般定为20米;设备每端出、入土及做头为2米;室外每端环状储备量为2米(20米以下为电缆为1米);引向高出地面较大距离的设备,按实际长度计算。
电缆最大控制长度计算公式:Lmax=△U/Ir×ZQZH/(nZQ+ZH) 式中:n-回线与去线内电流的倍数;△U-线路允许压降;I-回路中工作电流;r-每米芯线电阻。
上式表明,电缆芯线数可以通过电缆最大控制长度的计算来决定,其方法是根据线路允许压降、回路中工作电流,以及假定选用的回线和去线的电缆芯数,计算出Lma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线路电压降最简单最实用计算方式
线路压降计算公式:△U=2*I*R
I:线路电流
L:线路长度
1、电阻率ρ铜为0.018欧*㎜2/米
铝为0.028欧*㎜3/米
2、I=P/1.732*U*COSØ
3、电阻R=ρ*l/s(电缆截面mm2)
4、电压降△U=IR<5%U就达到要求了。
例:在800米外有30KW负荷,用70㎜2电缆看是否符合要求?
I=P/1.732*U*COSØ=30/1.732*0.38*0.8=56.98A
R=Ρl/电缆截面=0.018*800/70=0.206欧
△U=2*IR=2*56.98*0.206=23.44>19V (5%U=0.05*380=19)
不符合要求。
2、单相电源为零、火线(2根线)才能构成电压差,三相电源是以线电压为标的,所以也为2根线。
电压降可以是单根电线导体的损耗,但以前端线电压380V(线与线电压为2根线)为例,末端的电压是以前端线与线电压减末端线与线(2根线)电压降,所以,不论单相或三相,电压降计算均为2根线的
就是欧姆定律:U=R*I
但必须要有负载电流数据、导线电阻值才能运算。
铜线电阻率:ρ=0.0172,铝线电阻率:ρ=0.0283
例:
单相供电线路长度为100米,采用铜芯10平方电线负载功率10KW,电流约46A,求末端电压降。
求单根线阻:
R=ρ×L/S=0.0172×100/10≈0.17(Ω)
求单根线末端电压降:
U=RI=0.17×46≈7.8(V)
单相供电为零、火2根导线,末端总电压降:
7.8×2=15.6(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