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压降的最简单最实用计算公式之令狐文艳创作

合集下载

电压降最简单实用计算公式

电压降最简单实用计算公式

电压降最简单实用计算公式电压降是电流通过电阻或导线时产生的电势差,也是电路中常见的一个重要参数。

在工程中,我们常常需要计算电压降的大小,以便合理设计电路和选择合适的电源。

在直流电路中,电压降的计算非常简单,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电压降 = 电流 × 电阻其中,电流的单位为安培(A),电阻的单位为欧姆(Ω),电压降的单位为伏特(V)。

这个公式非常实用,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计算电路中的电压降。

在应用场景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电流和电阻数值,使用这个公式得到电压降的结果。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假设一个电路中的电流为2安培,电阻为10欧姆,那么我们可以使用上述公式计算出电压降的大小为:电压降= 2A × 10Ω = 20V通过这个计算公式,我们可以知道在这个电路中,通过电阻产生的电压降为20伏特。

除了直流电路,交流电路中的电压降计算稍有不同。

在交流电路中,电压是随时间变化的,因此不能简单地使用上述的直流电路公式。

在交流电路中,电压和电流之间存在相位差,因此我们需要引入一个称为功角的概念。

功角表示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夹角。

在交流电路中,电压降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电压降 = 电流 × 电阻 × 余弦(功角)其中,电流的单位为安培(A),电阻的单位为欧姆(Ω),功角是一个无单位的值,表示电流和电压之间的相位差。

通过这个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得到交流电路中的电压降。

需要注意的是,交流电路中的电压降是一个复数,其中实部表示电压降的大小,虚部表示电压降的相位。

总结一下,电压降是电流通过电阻或导线时产生的电势差,是电路中常见的一个重要参数。

在直流电路中,电压降的计算公式为电流×电阻。

在交流电路中,电压降的计算公式为电流×电阻×余弦(功角)。

这个电压降的计算公式非常简单实用,能够帮助我们快速计算电路中的电压降。

在工程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电流和电阻数值,使用这个公式得到电压降的结果,从而合理设计电路和选择适当的电源。

电线电压降的计算公式

电线电压降的计算公式

电线电压降的计算公式好嘞,以下是为您创作的关于“电线电压降的计算公式”的文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电无处不在,它就像一个神奇的小精灵,为我们的各种电器设备提供能量。

但您有没有想过,在电流通过电线传输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个叫电压降的家伙呢?今天咱就来好好唠唠电线电压降的计算公式。

先来说说啥是电压降。

想象一下,电流就像一群急匆匆赶路的小人儿,在电线这个狭窄的通道里奔跑。

由于电线本身存在电阻,这些小人儿在奔跑过程中会遇到阻力,速度就会变慢,这就导致了电压的下降,也就是电压降。

那电压降咋计算呢?这就得用到一个公式啦:△U = I × R 。

这里的△U 表示电压降,I 是通过电线的电流,R 是电线的电阻。

咱来仔细瞅瞅这个公式。

电流 I 呢,就好比是小人儿的数量,数量越多,遇到的阻力可能就越大。

而电阻 R 呢,就像是通道的宽窄和崎岖程度。

电线越粗、材质越好,电阻就越小,小人儿们跑起来就更顺畅,电压降也就越小。

我给您举个例子哈。

有一次我帮邻居修家里的电路,他家新装了个大功率的空调,可一打开就老是跳闸。

我一检查,发现原来连接空调的那根电线太细啦!根据电流和电线的材质、长度,一计算电压降,远远超过了正常范围。

这就好比小人儿们在又窄又崎岖的小道上拼命挤,结果挤得累得不行,电压都支撑不住了。

后来我给他换了根合适粗度的电线,问题就解决啦。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计算电压降可重要了。

比如说您要装修房子,布置电线的时候就得考虑好各种电器的功率和使用情况,通过计算电压降来选择合适粗细的电线,不然可能会出现电器工作不正常,甚至引发安全隐患。

再比如工厂里的大型机器设备,要是电线的电压降没计算好,设备运行不稳定,那可就影响生产效率啦。

所以说呀,了解电线电压降的计算公式,能让我们更好地掌控电这个小精灵,让它乖乖为我们服务,而不是给我们添麻烦。

总之,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工作中,电线电压降的计算都不是一件能随便忽略的小事。

掌握好这个公式,能让我们的用电更加安全、稳定和高效。

电压降计算方法

电压降计算方法

电缆电压降对于动力装置,例如发电机、变压器等配置的电力电缆,当传输距离较远时,例如900m,就应考虑电缆电压的“压降”问题,否则电缆采购、安装以后,方才发觉因未考虑压降,导致设备无法正常启动,而因此造成工程损失。

一.电力线路为何会产生“电压降”?电力线路的电压降是因为导体存在电阻。

正因为此,所以不管导体采用哪种材料(铜,铝)都会造成线路一定的电压损耗,而这种损耗(压降)不大于本身电压的5%时一般是不会对线路的电力驱动产生后果的。

例如380V的线路,如果电压降为19V,也即电路电压不低于361V,就不会有很大的问题。

电压降△U=IR<5%U达到要求220*5%=11V 380*5%=19V二.在哪些场合需要考虑电压降?一般来说,线路长度不很长的场合,由于电压降非常有限,往往可以忽略“压降”的问题,例如线路只有几十米。

但是,在一些较长的电力线路上如果忽略了电缆压降,电缆敷设后在启动设备可能会因电压太低,根本启动不了设备;或设备虽能启动,但处于低电压运行状态,时间长了损坏设备。

较长电力线路需要考虑压降的问题。

所谓“长线路”一般是指电缆线路大于500米。

对电压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也要考虑压降。

三.如何计算电力线路的压降?一般来说,计算线路的压降并不复杂,可按以下步骤:1. 计算线路电流I公式:I= P/1.732×U×cosθ其中: P—功率,用“千瓦”U—电压,单位kV cosθ—功率因素,用0.8~0.852 .计算线路电阻R公式:R=ρ×L/S其中:ρ—导体电阻率,铜芯电缆用0.01740代入,铝导体用0.0283代入L—线路长度,用“米”代入S—电缆的标称截面3.计算线路压降公式:ΔU=I×R举例说明:某电力线路长度为600m,电机功率90kW,工作电压380v,电缆是70mm2铜芯电缆,试求电压降。

解:先求线路电流II=P/1.732×U×cosθ=90÷(1.732×0.380×0.85)=161(A)再求线路电阻RR=ρ×L/S=0.01740×600÷70=0.149(Ω)现在可以求线路压降了:ΔU=I×R =161×0.149=23.99(V)由于ΔU=23.99V,已经超出电压380V的5%(23.99÷380=6.3%),因此无法满足电压的要求。

电压降的最简单最实用计算公式

电压降的最简单最实用计算公式

电压降的最简单最实用计算公式在电路中,电压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对于我们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设计电路以及解决电路中的问题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什么是电压降?简单来说,电压降就是电流在通过电阻时,电阻两端产生的电压差。

而要计算电压降,我们有一些简单又实用的公式。

在介绍具体的计算公式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一些基本的电路概念。

在一个电路中,电流(I)是电荷的流动,单位是安培(A);电压(U)也称为电势差,是推动电荷流动的力量,单位是伏特(V);电阻(R)则是对电流流动的阻碍,单位是欧姆(Ω)。

这三者之间存在着一个基本的关系,那就是欧姆定律:U = I × R 。

有了欧姆定律这个基础,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地推导出计算电压降的公式。

当我们知道电路中的电流和电阻时,电压降(ΔU)的计算公式就是:ΔU = I × R 。

这个公式非常简单直观,让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更好地理解它。

假设在一个电路中,有一个电阻为 10 欧姆的电阻器,通过它的电流是 2 安培。

那么根据公式,电压降就是:ΔU =2 A × 10 Ω = 20 V ,也就是说,在这个电阻器两端产生的电压降是 20 伏特。

再来看一个稍微复杂一点的例子。

假设有一个串联电路,其中包含三个电阻,分别是 R1 =5 Ω,R2 =10 Ω,R3 =15 Ω,通过这个串联电路的电流是 3 安培。

那么,在每个电阻上产生的电压降分别是:在 R1 上的电压降:ΔU1 =3 A × 5 Ω = 15 V在 R2 上的电压降:ΔU2 =3 A × 10 Ω = 30 V在 R3 上的电压降:ΔU3 =3 A × 15 Ω = 45 V需要注意的是,在串联电路中,总电压降等于各个电阻上的电压降之和。

所以,这个串联电路的总电压降就是:ΔU =ΔU1 +ΔU2 +ΔU3 = 15 V + 30 V + 45 V = 90 V除了串联电路,我们在实际应用中还经常会遇到并联电路。

电压降的最简单最实用计算公式

电压降的最简单最实用计算公式

线路电压降最简单最实用计算方式
线路压降计算公式:△U=2*I*R
I:线路电流
L:线路长度
1、电阻率ρ铜为0.018欧*㎜2/米
铝为0.028欧*㎜3/米
2、I=P/1.732*U*COSØ
3、电阻R=ρ*l/s(电缆截面mm2)
4、电压降△U=IR<5%U就达到要求了。

例:在800米外有30KW负荷,用70㎜2电缆看是否符合要求?
I=P/1.732*U*COSØ=30/1.732*0.38*0.8=56.98A
R=Ρl/电缆截面=0.018*800/70=0.206欧
△U=2*IR=2*56.98*0.206=23.44>19V (5%U=0.05*380=19)
不符合要求。

2、单相电源为零、火线(2根线)才能构成电压差,三相电源是以线电压为标的,所以也为2根线。

电压降可以是单根电线导体的损耗,但以前端线电压380V(线与线电压为2根线)为例,末端的电压是以前端线与线电压减末端线与线(2根线)电压降,所以,不论单相或三相,电压降计算均为2根线的
就是欧姆定律:U=R*I
但必须要有负载电流数据、导线电阻值才能运算。

铜线电阻率:ρ=0.0172,铝线电阻率:ρ=0.0283
例:
单相供电线路长度为100米,采用铜芯10平方电线负载功率10KW,电流约46A,求末端电压降。

求单根线阻:
R=ρ×L/S=0.0172×100/10≈0.17(Ω)
求单根线末端电压降:
U=RI=0.17×46≈7.8(V)
单相供电为零、火2根导线,末端总电压降:
7.8×2=15.6(V)。

电压降的最简单最实用计算公式

电压降的最简单最实用计算公式

电压降的最简单最实用计算公式在电路中,电压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对于我们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设计电路以及解决电路故障等方面都具有关键作用。

那么,什么是电压降呢?简单来说,电压降就是电流在通过电阻时,电阻两端产生的电位差。

而要计算电压降,就需要用到特定的公式。

接下来,我将为您详细介绍电压降的最简单最实用的计算公式。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电压降的基本原理。

当电流通过一个电阻时,根据欧姆定律,电阻两端的电压(也就是电压降)等于通过电阻的电流乘以电阻的阻值。

用公式表示就是:\(V = I × R\)其中,\(V\)表示电压降,单位是伏特(V);\(I\)表示通过电阻的电流,单位是安培(A);\(R\)表示电阻的阻值,单位是欧姆(Ω)。

这个公式非常简单直观,只要知道电流和电阻的值,就可以轻松计算出电压降。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公式,我们来看一个实际的例子。

假设在一个电路中,有一个电阻的阻值为 10 欧姆,通过它的电流为 2 安培。

那么根据上述公式,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降为:\(V = 2 × 10 = 20\)(伏特)这就意味着在这个电路中,这个电阻两端的电位差为 20 伏特。

在实际的电路设计和故障排查中,准确计算电压降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如果我们知道了电源的输出电压以及电路中各个电阻的阻值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计算出每个电阻上的电压降,从而判断电路是否正常工作。

如果计算出的电压降与预期不符,就可能意味着电路存在故障,比如电阻损坏、短路或者开路等问题。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所以每个电阻上的电压降之和等于电源电压。

而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的电压相等,等于电源电压,但是通过每个支路的电流不同,所以每个支路电阻上的电压降也不同。

再举一个例子,假设一个串联电路中有三个电阻,阻值分别为 5 欧姆、10 欧姆和 15 欧姆,电源电压为 30 伏特。

通过计算电路中的总电阻:\(R_{总} = 5 + 10 + 15 = 30\)(欧姆)然后计算电路中的电流:\(I =\frac{V}{R_{总}}=\frac{30}{30} = 1\)(安培)接下来,我们可以分别计算每个电阻上的电压降:第一个电阻的电压降:\(V_{1} = 1 × 5 = 5\)(伏特)第二个电阻的电压降:\(V_{2} = 1 × 10 = 10\)(伏特)第三个电阻的电压降:\(V_{3} = 1 × 15 = 15\)(伏特)可以看到,三个电阻上的电压降之和等于电源电压 30 伏特。

电压降计算方法

电压降计算方法

电压降计算方法电压降计算方法电缆电压降对于动力装置,例如发电机、变压器等配置的电力电缆,当传输间隔较远时,例如900m,就应考虑电缆第一电压的“压降”问题,否那么电缆采购、安装以后,方才觉察因未考虑压降,导致设备无法正常启动,而因此造成工程损失。

一.电力线路为何会产生“电压降”?电力线路的电压降是因为导体存在电阻。

正因为此,所以不管导体采用哪种材料〔铜,铝〕都会造成线路一定的电压损耗,而这种损耗〔压降〕不大于本身电压的5%时一般是不会对线路的电力驱动产生后果的。

例如380V的线路,假如电压降为19V,也即电路电压不低于361V,就不会有很大的问题。

电压降△U=IR<5%U到达要求 220*5%=11V 380*5%=19V二.在哪些场合需要考虑电压降?一般来说,线路长度不很长的场合,由于电压降非常有限,往往可以忽略“压降”的问题,例如线路只有几十米。

但是,在一些较长的电力线路上假如忽略了电缆压降,电缆敷设后在启动设备可能会因电压太低,根本启动不了设备;或设备虽能启动,但处于低电压运行状态,时间长了损坏设备。

较长电力线路需要考虑压降的问题。

所谓“长线路”一般是指电缆线路大于500米。

对电压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也要考虑压降。

三.如何计算电力线路的压降?一般来说,计算线路的压降并不复杂,可按以下步骤:1. 计算线路电流I公式:I= P/1.732×U×cosθ其中: P—功率,用“千瓦” U—电压,单位kVcosθ—功率因素,用0.8~0.85 2 .计算线路电阻R 公式:R=ρ×L/S其中:ρ—导体电阻率,铜芯电缆用0.01740代入,铝导体用0.0283代入L—线路长度,用“米”代入S—电缆的标称截面3.计算线路压降公式:ΔU=I×R举例说明:某电力线路长度为600m,电机功率90kW,工作电压380v,电缆是70mm2铜芯电缆,试求电压降。

解:先求线路电流II=P/1.732×U×cosθ=90÷〔1.732×0.380×0.85〕=161(A)再求线路电阻RR=ρ×L/S=0.01740×600÷70=0.149(Ω)如今可以求线路压降了:ΔU=I×R =161×0.149=23.99〔V〕由于ΔU=23.99V,已经超出电压380V的5%〔23.99÷380=6.3%〕,因此无法满足电压的要求。

电压降计算的各种公式

电压降计算的各种公式

电压降计算的各种公式?
铜芯电缆, 电阻率
计算方法一:
△u%=I*R
I=P/(1.732*U*COSθ) R=ρ*L/S
P:功率, U:电压, COSθ:功率因数, ρ:导体电阻率, 铜芯电缆用
0.018 S:电缆的标称截面, L:线路长度
单相时允许电压降:Vd=220V x 5%=11V
三相时允许电压降:Vd=380V x 5%=19V
计算方法二:
△u%=P*L(R+XtgΦ)/10Un²(3版手册)
P:功率 L:供电距离 R、X三相线路单位长度电阻、电抗 Q(无功)=P*tgΦ计算方法二好像与天正电气里面的一样。

计算方法三:
△u%=P/(SQRT(3)/U/ COSθ)* 电压损失*L
查表(建筑电气常用数据15页):电压损失(%/(A•km))
计算方法四:
△U%=∑PL/CS(3版手册)
P:有功负荷KW;S:线芯标称截面,mm⒉,L:线路长度,m;C:功率因数为1的时候的计算系数,三相四线铜为75,单相为12.56
计算方法五:
△U%=K*I*L*V0
K:三相四线制K=根号下3,单相K=1;I:工作电流或计算电流(A)
L:线路长度;V0:表内电压(V/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线路电压降最简单最实用计算方式
令狐文艳
线路压降计算公式:△U=2*I*R I:线路电流L:线路长度
1、电阻率ρ铜为0.018欧*㎜2/米
铝为0.028欧*㎜3/米
2、I=P/1.732*U*COSØ
3、电阻R=ρ*l/s(电缆截面mm2)
4、电压降△U=IR<5%U就达到要求了。

例:在800米外有30KW负荷,用70㎜2电缆看是否符合要求?
I=P/1.732*U*COSØ=30/1.732*0.38*0.8=56.98A
R=Ρl/电缆截面=0.018*800/70=0.206欧
△U=2*IR=2*56.98*0.206=23.44>19V (5%U=0.05*380=19)
不符合要求。

2、单相电源为零、火线(2根线)才能构成电压差,三相电源是以线电压为标的,所以也为2根线。

电压降可以是单根电线导体的损耗,但以前端线电压380V(线与线电压为2根线)为例,末端的电压是以前端线与线电压减末端线与线(2根线)电压降,所以,不论单相或三相,电压降计算均为2根线的
就是欧姆定律:U=R*I
但必须要有负载电流数据、导线电阻值才能运算。

铜线电阻率:ρ=0.0172,铝线电阻率:ρ=0.0283
例:
单相供电线路长度为100米,采用铜芯10平方电线负载功率10KW,电流约46A,求末端电压降。

求单根线阻:
R=ρ×L/S=0.0172×100/10≈0.17(Ω)
求单根线末端电压降:
U=RI=0.17×46≈7.8(V)
单相供电为零、火2根导线,末端总电压降:
7.8×2=15.6(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