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压降的最简单最实用计算公式
电压降的计算公式

线路压降
线路压降计算公式:△U=IR
线路电阻计算公式:R=ΡL/s(Ρ就是电阻率)
线路电流计算公式:I=P/1.732*U*COSØ
1、电阻率:Ρ铜为 0.018Ρmm²/m 铝为 0.028Ρmm²/m;铝导线的电阻率是铜导线的 1.5倍多,它的电阻率p=0.0294Ρmm2/m,铜的电阻率p=0.01851 Ρ·mm2/m,
电阻率(resistivity)是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电阻特性的物理量。
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有公式R=ΡL/s其中的Ρ就是电阻率,L为材料的长度,S为面积。
可以看出,材料的电阻大小与材料的长度成正比,即在材料和横截面积不变时,长度越长,材料电阻越大:而与材料横截面积成反比,即在材料和长度不变时,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由上式可知电阻率的定义:Ρ=RS/L
推导公式:R=ΡV/(S^2)R=Ρ(L^2)/V
2、I=P/1.732*U*COSØ
3、电阻R=ΡL/s
4、电压降△U=IR<5%U就达到要求了。
例:在800米外有30KW负荷,用70㎜2电缆看是否符合要求?
I=P/1.732*U*COSØ=30/1.732*0.38*0.8=56.98A
R=Ρl/电缆截面=0.018*800/70=0.206欧
△U=IR=56.98*0.206=11.72<19V(5%U=0.05*380=19)
符合要求。
电压降最简单实用计算公式

电压降最简单实用计算公式电压降是电流通过电阻或导线时产生的电势差,也是电路中常见的一个重要参数。
在工程中,我们常常需要计算电压降的大小,以便合理设计电路和选择合适的电源。
在直流电路中,电压降的计算非常简单,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电压降 = 电流 × 电阻其中,电流的单位为安培(A),电阻的单位为欧姆(Ω),电压降的单位为伏特(V)。
这个公式非常实用,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计算电路中的电压降。
在应用场景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电流和电阻数值,使用这个公式得到电压降的结果。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假设一个电路中的电流为2安培,电阻为10欧姆,那么我们可以使用上述公式计算出电压降的大小为:电压降= 2A × 10Ω = 20V通过这个计算公式,我们可以知道在这个电路中,通过电阻产生的电压降为20伏特。
除了直流电路,交流电路中的电压降计算稍有不同。
在交流电路中,电压是随时间变化的,因此不能简单地使用上述的直流电路公式。
在交流电路中,电压和电流之间存在相位差,因此我们需要引入一个称为功角的概念。
功角表示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夹角。
在交流电路中,电压降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电压降 = 电流 × 电阻 × 余弦(功角)其中,电流的单位为安培(A),电阻的单位为欧姆(Ω),功角是一个无单位的值,表示电流和电压之间的相位差。
通过这个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得到交流电路中的电压降。
需要注意的是,交流电路中的电压降是一个复数,其中实部表示电压降的大小,虚部表示电压降的相位。
总结一下,电压降是电流通过电阻或导线时产生的电势差,是电路中常见的一个重要参数。
在直流电路中,电压降的计算公式为电流×电阻。
在交流电路中,电压降的计算公式为电流×电阻×余弦(功角)。
这个电压降的计算公式非常简单实用,能够帮助我们快速计算电路中的电压降。
在工程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电流和电阻数值,使用这个公式得到电压降的结果,从而合理设计电路和选择适当的电源。
电压降的计算公式

线路压降计算公式:△U=(P*L)/(A*S)
P:线路负荷
L:线路长度
A:材质系数(好象铜线是77,铝线是46吧,这个很久没用,忘记了)
S:电缆截面
1、电阻率ρ铜为0.018欧*㎜2/米
铝为0.028欧*㎜3/米
2、I=P/1.732*U*COSØ
3、电阻R=Ρl/电缆截面
4、电压降△U=IR<5%U就达到要求了。
例:在800米外有30KW负荷,用70㎜2电缆看是否符合要求?
I=P/1.732*U*COSØ=30/1.732*0.38*0.8=56.98A
R=Ρl/电缆截面=0.018*800/70=0.206欧
△U=IR=56.98*0.206=11.72<19V (5%U=0.05*380=19)
符合要求。
就是欧姆定律:U=RI
但必须要有负载电流数据、导线电阻值才能运算。
铜线电阻率:ρ=0.0172,铝线电阻率:ρ=0.0283
例:
单相供电线路长度为100米,采用铜芯10平方电线负载功率10KW,电流约46A,求末端电压降。
求单根线阻:
R=ρ×L/S=0.0172×100/10≈0.17(Ω)
求单根线末端电压降:
U=RI=0.17×46≈7.8(V)
单相供电为零、火2根导线,末端总电压降:7.8×2=15.6(V)。
电压降的计算公式

线路压降计算公式:△U=(P*L)/(A*S)
P:线路负荷
L:线路长度
A:材质系数(好象铜线是77,铝线是46吧,这个很久没用,忘记了)S:电缆截面
1、电阻率ρ铜为0.018欧*㎜2/米
铝为0.028欧*㎜3/米
2、I=P/1.732*U*COSØ
3、电阻R=Ρl/电缆截面
4、电压降△U=IR<5%U就达到要求了。
即:在500米外有160kw负荷,用150㎜2电缆看是否符合要求?
I=P/1.732*U*COSØ=160/1.732*0.38*0.8=304A
R=Ρl/电缆截面=0.018*500/150=0.06欧
△U=IR=304*0.06=18.24<19V (5%U=0.05*380=19)
符合要求。
计算架空线路的电压损失?
2008/01/04 20:01
计算电压损失的公式如下:
△U=PR+QX/Ue
式中:
P-线路输送的有效功率(千瓦)
Q-线路输送的无功功率
R-线路电阻
X-线路的感抗(一般架空线路的X为0.35~0.4欧/公里)
Ue-线路的额定电压
△U-线路的电压损失
用上述公式求电压损失的百分数:
△U%=(△U/Ue*1000)*100=(PR+QX/
几何均距是计算感抗的参数,架空线路排列方式间距不同,影响线路感抗大小,其计算方法是两两间距之积开3次方。
电压降的计算公式

电压降的计算公式
线路压降计算公式:△U=(P*L)/(A*S)
P:线路负荷
L:线路长度
A:材质系数(好象铜线是77,铝线是46吧,这个很久没⽤,忘记了)S:电缆截⾯
1、电阻率ρ铜为0.018欧*㎜2/⽶
铝为0.028欧*㎜3/⽶
2、I=P/1.732*U*COS?
3、电阻R=Ρl/电缆截⾯
4、电压降△U=IR<5%U就达到要求了。
例:在800⽶外有30KW负荷,⽤70㎜2电缆看是否符合要求?
I=P/1.732*U*COS?=30/1.732*0.38*0.8=56.98A
R=Ρl/电缆截⾯=0.018*800/70=0.206欧
△U=IR=56.98*0.206=11.72<19V (5%U=0.05*380=19)
符合要求。
计算架空线路的电压损失?
2008/01/04 20:01
计算电压损失的公式如下:
△U=PR+QX/Ue
式中:
P-线路输送的有效功率(千⽡)
Q-线路输送的⽆功功率
R-线路电阻
X-线路的感抗(⼀般架空线路的X为0.35~0.4欧/公⾥)
Ue-线路的额定电压
△U-线路的电压损失
⽤上述公式求电压损失的百分数:
△U%=(△U/Ue*1000)*100=(PR+QX/
⼏何均距是计算感抗的参数,架空线路排列⽅式间距不同,影响线路感抗⼤⼩,其计算⽅法是两两间距之积开3次⽅。
电压降计算的各种公式

电压降计算的各种公式?
铜芯电缆, 电阻率
计算方法一:
△u%=I*R
I=P/(1.732*U*COS )9 R=p *L/S
P:功率,U :电压,COS9 :功率因数,:p导体电阻率,铜芯电缆用
0.018 S:电缆的标称截面,L :线路长度
单相时允许电压降: Vd=220V x 5%=11V
三相时允许电压降: Vd=380V x 5%=19V
计算方法二:
△ u%=P*L(R+Xtc p )/10Un² (3 版手册)
P:功率L :供电距离R、X三相线路单位长度电阻、电抗Q(无功)=P*tg①计算方法二好像与天正电气里面的一样。
计算方法三:
△u%=P/(SQRT(3)/U/ COS9 )* 电压损失*L
查表(建筑电气常用数据15 页):电压损失( %/ (A?km) )
计算方法四:
3 版手册)
△ U% 迅PL/CS
P:有功负荷KW; S:线芯标称截面,mm2., L :线路长度,m; C:功率因数为1 的时候的计算系数,三相四线铜为75,单相为12.56
计算方法五:
△ U%=K*I*L*V0
K :三相四线制K=根号下3,单相K=1 ; I :工作电流或计算电流(A)
L :线路长度;V0 :表内电压(V/A?。
电压降的最简单最实用计算公式-互联网类

电压降的最简单最实用计算公式-互联网类关键信息项1、电压降计算公式的名称及表达式2、计算公式中各参数的定义及单位3、适用的电路类型及条件4、计算精度及误差范围5、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或依据(如有)6、相关的示例计算及解释7、与其他电压降计算方法的比较优势8、该公式在互联网领域的应用场景11 电压降计算公式本协议所介绍的电压降最简单最实用的计算公式为:ΔU = I × R ,其中ΔU 表示电压降,I 表示电路中的电流,R 表示电路中的电阻。
111 公式中参数的定义及单位电流(I):单位为安培(A),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电阻(R):单位为欧姆(Ω),反映了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112 适用的电路类型及条件此公式适用于直流电路和交流纯电阻电路。
在交流电路中,需确保电路中的电感和电容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12 计算精度及误差范围该公式在理想情况下能够准确计算电压降。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电阻值的测量误差、电流的波动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通常情况下,误差范围在 ±5%以内。
121 误差产生的原因电阻值的测量可能存在误差,例如电阻的温度系数、制造公差等因素会导致实际电阻值与标称值有所偏差。
电流的测量也可能存在误差,例如测量仪器的精度、电流的不稳定等。
电路中的接触电阻、杂散电阻等未被考虑的因素也可能影响计算结果。
13 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或依据(如有)根据欧姆定律 U = I × R ,当电路中存在电阻时,电流通过电阻会产生电压降。
电压降等于电流与电阻的乘积。
131 欧姆定律的基本原理欧姆定律描述了在同一电路中,通过某段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14 相关的示例计算及解释假设电路中的电流为 5A,电阻为10Ω,则电压降ΔU = 5 × 10 =50V 。
这意味着在该电路中,由于电阻的存在,会产生 50V 的电压降低。
电压降的最简单最实用计算公式之欧阳科创编

线路电压降最简单最实用计算方式
线路压降计算公式:△U=2*I*R I:线路电流L:线路长度
1、电阻率ρ铜为0.018欧*㎜2/米
铝为0.028欧*㎜3/米
2、I=P/1.732*U*COSØ
3、电阻R=ρ*l/s(电缆截面mm2)
4、电压降△U=IR<5%U就达到要求了。
例:在800米外有30KW负荷,用70㎜2电缆看是否符合要求?
I=P/1.732*U*COSØ=30/1.732*0.38*0.8=56.98A
R=Ρl/电缆截面=0.018*800/70=0.206欧
△U=2*IR=2*56.98*0.206=23.44>19V (5%U=0.05*380=19)
不符合要求。
2、单相电源为零、火线(2根线)才能构成电压差,三相电源是以线电压为标的,所以也为2根线。
电压降可以是单根电线导体的损耗,但以前端线电压380V(线与线电压为2根线)为例,末端的电压是以前端线与线电压减末端线与线(2根线)电压降,所以,不论单相或三相,电压降计算均为2根线的
就是欧姆定律:U=R*I
但必须要有负载电流数据、导线电阻值才能运算。
铜线电
阻率:ρ=0.0172,铝线电阻率:ρ=0.0283
例:
单相供电线路长度为100米,采用铜芯10平方电线负载功率10KW,电流约46A,求末端电压降。
求单根线阻:
R=ρ×L/S=0.0172×100/10≈0.17(Ω)
求单根线末端电压降:
U=RI=0.17×46≈7.8(V)
单相供电为零、火2根导线,末端总电压降:
7.8×2=15.6(V)。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线路电压降最简单最实用计算方式
线路压降计算公式:△U=2*I*R
I:线路电流
L:线路长度
1、电阻率ρ铜为0.018欧*㎜2/米
铝为0.028欧*㎜3/米
2、I=P/1.732*U*COSØ
3、电阻R=ρ*l/s(电缆截面mm2)
4、电压降△U=IR<5%U就达到要求了。
例:在800米外有30KW负荷,用70㎜2电缆看是否符合要求?
I=P/1.732*U*COSØ=30/1.732*0.38*0.8=56.98A
R=Ρl/电缆截面=0.018*800/70=0.206欧
△U=2*IR=2*56.98*0.206=23.44>19V (5%U=0.05*380=19)
不符合要求。
2、单相电源为零、火线(2根线)才能构成电压差,三相电源是以线电压为标的,所以也为2根线。
电压降可以是单根电线导体的损耗,但以前端线电压380V(线与线电压为2根线)为例,末端的电压是以前端线与线电压减末端线与线(2根线)电压降,所以,不论单相或三相,电压降计算均为2根线的
就是欧姆定律:U=R*I
但必须要有负载电流数据、导线电阻值才能运算。
铜线电阻率:ρ=0.0172,铝线电阻率:ρ=0.0283
例:
单相供电线路长度为100米,采用铜芯10平方电线负载功率10KW,电流约46A,求末端电压降。
求单根线阻:
R=ρ×L/S=0.0172×100/10≈0.17(Ω)
求单根线末端电压降:
U=RI=0.17×46≈7.8(V)
单相供电为零、火2根导线,末端总电压降:
7.8×2=15.6(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