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
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

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妇产科护理在于保障女性健康、提供教育和指导以及提供心理支持等方面,为女性提供全方位的专业护理,确保她们的生殖健康和幸福。
一、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一)护理人员专业技能不合格1.护理人员专业技能不合格可能影响对孕妇的正确评估和护理。
孕妇在孕期面临着各种身体和心理变化,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来识别和处理相关问题。
如果护理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培训和准确的判断能力,可能会错过孕妇的病情变化,延误及时干预与治疗,给孕妇和胎儿带来危险。
2.护理人员专业技能不合格可能引发分娩过程中的意外和并发症。
分娩是一个高风险的过程,需要护理人员掌握正确的分娩技巧和全程监测能力。
如果护理人员不熟悉分娩的各个阶段和变异、不了解应对并发症的方法,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如胎儿窘迫、出血等。
3.护理人员专业技能不合格还可能影响产后期的护理质量和安全。
产后期涉及到产妇伤口护理、乳房护理、哺乳指导等方面,需要护理人员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如果护理人员不熟悉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可能会导致感染、伤口复发、乳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给产妇的康复和母婴的健康带来危害。
(二)护理人员工作态度不严谨1.护理人员工作态度不严谨可能影响妇产科护理的细节和规范性。
妇产科护理工作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医疗纪律,包括洗手消毒、使用无菌器械和正确记录等。
然而,如果护理人员对这些规范不够重视,存在随意性和马虎态度,就可能疏忽操作细节,给患者带来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2.护理人员工作态度不严谨可能导致沟通不畅和信息传递不及时。
在妇产科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家属和其他医护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然而,如果护理人员对沟通重要性不够重视、态度不负责任,就可能导致信息传递不畅、误解和信息丢失,影响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
3.护理人员工作态度不严谨也可能影响对患者需求的关注和满足程度。
妇产科患者往往面临着身体和情绪上的变化和挑战,需要护理人员的细心倾听和关爱。
妇产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分析

妇产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分析妇产科护理是医院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它涉及孕期、分娩和产后护理等多个环节,对孕妇和新生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由于妇产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常常存在各种安全隐患,如果不及时发现和解决,就可能对患者的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对策至关重要。
1. 患者个人隐私泄露妇产科患者的个人隐私泄露是妇产科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之一。
由于产妇的生殖器官检查和分娩过程都需要暴露隐私部位,会涉及到患者的个人隐私问题。
医务人员在处理这些隐私问题时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原则,确保患者的个人隐私不会受到侵犯。
2. 医疗意外事故妇产科护理中的医疗意外事故也是一个常见的安全隐患。
分娩过程中,患者和新生儿都可能出现突发的医疗意外情况,如宫颈大出血、新生儿窒息等。
医务人员需要及时有效地处理这些医疗意外情况,以保障患者和新生儿的生命健康。
3. 感染控制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感染控制也是一个常见的安全隐患。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易受感染,新生儿也容易受到交叉感染。
医务人员需要加强感染控制措施,严格执行消毒、洗手和隔离制度,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4. 药物管理药物管理是妇产科护理中的重要环节,但也是一个常见的安全隐患。
药物管理涉及到药物的存储、配药、给药等多个环节,一旦出现差错,就可能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胁。
医务人员需要严格执行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的安全使用。
5. 产妇情绪管理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往往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等情绪问题。
医务人员需要及时安抚产妇的情绪,提供心理支持和护理,避免情绪问题对分娩的影响。
2.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医务人员需要接受应急处置培训,提高处理医疗意外事故的能力。
在分娩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随时做好应急准备,及时有效地处理突发的医疗意外情况,保障患者和新生儿的生命健康。
4. 规范药物管理制度医务人员需要严格执行药物管理制度,做好药品的存储、配药、给药等工作。
在使用药品时要仔细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和用药途径,避免药物使用出现差错。
妇产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分析

妇产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分析妇产科护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医疗服务,在妇产科护理过程中,有许多安全隐患,需要医护人员及时发现和解决。
本文将就妇产科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进行讲解,并提出相关防范对策。
一、产程期间的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1、难产风险难产是指胎儿进入产道后,由于生理、力学或其他原因,难以顺利完成分娩过程的情况。
难产可能导致胎儿窒息、死亡甚至母婴双亡。
产妇经常需要接受紧急剖宫产或其他救治措施,需要做好难产突发情况的预案和准备。
防范对策:护士应及时监测产妇的宫缩情况、胎儿的胎心监测以及产妇的体征变化等,发现难产风险,应及时通知医生到场,配合医生进行紧急救援。
2、感染风险产后感染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导致产妇生命危险。
在具有抵抗力下降的产后阶段,如果伤口消毒不彻底、手卫生不良等,很容易导致感染,引起产妇发热、胸痛、腰酸等不适症状。
防范对策:加强患者宣教,使其充分了解产后感染的风险及可能的副作用,医护人员应该严格遵守消毒规范,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及方式,对伤口、生殖器官、分娩器具等进行彻底的消毒。
3、产妇脱水产妇分娩期间出汗增多、水分流失较快,若不及时补充水分,就会出现脱水症状。
轻微的脱水症状会导致气喘、低血压等不适,重度的脱水甚至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心、肺、肾等器官衰竭,威胁孕妇的生命健康。
防范对策:产妇分娩过程要随时补充水分,妊娠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孕妇应及时输液。
1、窒息新生儿窒息是一种常见的严重意外,可能导致脑缺氧、神经系统受损,乃至死亡。
窒息的原因可能是各种因素,如窒息物、窒息位置、呼吸障碍等。
防范对策:新生儿一般在出生后立即进行评估和护理,如出现窒息情况,应立即进行肺复张、吸氧等抢救措施。
2、黄疸新生儿黄疸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与黏膜发黄。
新生儿由于肝功能不健全,造成胆红素代谢能力下降,过多的胆红素沉积在皮肤等部位,导致黄疸。
防范对策:在新生儿黄疸高峰期,要密切监测孩子的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等指标,严密关注新生儿的黄疸进展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妇产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分析

妇产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分析妇产科作为医院中非常重要的科室,其安全隐患主要是由于产科手术、分娩等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引起的。
因此,妇产科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范。
1.分娩场所卫生分娩过程中,产妇的阴道和肛门处容易感染细菌,因此分娩场所的卫生非常重要。
护士需要定期清洁产床、准备分娩器械时严格消毒,以保障分娩过程中不会发生感染或交叉感染。
2.产妇失血分娩或术后产妇失血是一种常见安全隐患。
护士需要及时监测产妇的血压、脉搏和血氧饱和度,以及早期识别和处理产妇出血的情况。
在分娩和手术后应该给予产妇充分的抗感染、止血药物和输血等治疗。
3.产妇疼痛产妇在分娩和产后会出现剧烈的疼痛,需要护士及时评估、记录疼痛程度并给予合适的镇痛治疗。
护士还需要及时记录药物的剂量和首次给药时间,以规避药物过量或药物输注不及时等情况。
4.宫颈舒张过程中的顶头畸形宫颈舒张过程中,由于顶头异常或胎儿姿势异常,造成不能通过自然分娩通道,需要紧急剖宫产。
护士在监护分娩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宫颈扩张情况以及胎儿姿势,及时通报医生预防发生这种情况。
5.产妇产后感染产后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后期安全隐患。
护士需要及时观察产妇的体温、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值,进行定期监测。
同时,需要提供准确的清洁操作,对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进行严格监督。
因此,在妇产科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关注这些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确保产妇的安全和健康。
护士应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水平,为产妇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常见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探究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常见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探究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存在着一些常见的安全隐患,这些隐患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安全和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对于这些安全隐患的分析和防范对策探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期为妇产科护理工作的安全提供一些有益建议。
1. 患者个人隐私泄露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患者个人隐私的泄露是一个常见的安全隐患。
由于妇产科疾病的特殊性,患者在接受护理时往往需要揭露一些较为私密的信息,而如果护理人员在处理这些信息时不慎泄露,将严重损害患者的权益和信任度。
2. 医疗事故风险妇产科护理工作涉及到孕产妇的生命健康,一旦发生医疗事故将会给患者和医院带来极大的损失。
例如产妇术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医疗风险。
3. 感染控制由于妇产科患者的生理特点,容易感染病原体,因此感染控制成为妇产科护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的安全隐患。
在接触、治疗患者时,护理人员需要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4. 患者突发情况妇产科护理工作中,患者可能会突然出现生命体征不稳定、意识异常等情况,如护理人员未能及时处理,将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5. 患者家属冲突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患者家属的冲突也是一个较为常见的安全隐患。
由于患者家属对患者的关心和医疗的不满,很容易引发与护理人员的冲突,从而影响到患者的正常治疗和护理。
二、常见安全隐患的防范对策1. 保护患者隐私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患者的隐私权,不得擅自泄露患者的个人信息。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信息保护制度,加强对护理人员的隐私保护教育和管理,确保患者的个人隐私得到有效的保护。
2. 加强医疗事故预防医院需要建立健全的医疗事故预防制度,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医疗技能和责任意识。
医院应加强对医疗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3. 加强感染控制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感染控制规定,加强对患者的感染风险评估,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妇产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

妇产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在妇产科护理中,安全隐患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为了确保母婴安全,医护人员需要识别并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
以下是妇产科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以及相应的防范对策。
1.患者坠床风险在妇产科,由于产妇可能需要离开床铺进行活动或接受检查,因此存在坠床的风险。
防范对策包括确保床边有扶手、栏杆,指导产妇正确使用床铺,以及在必要时使用约束带。
2.静脉血栓形成风险产妇在产后卧床休息期间,由于活动减少,可能导致静脉血栓形成。
防范对策包括鼓励产妇在产后尽早下床活动,避免长时间卧床,并定期进行腿部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
3.营养不良风险一些产妇可能在产后出现食欲不振、呕吐等症状,导致营养不良。
防范对策包括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油腻和辛辣食物,并在必要时进行营养补充。
4.药物不正确使用风险在妇产科护理中,药物使用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不正确的药物使用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防范对策包括严格遵守药物使用规范,仔细核对药物名称、剂量和给药方式,并在给药前向产妇解释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
5.伤口感染风险在妇产科手术后,伤口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
防范对策包括保持手术部位的清洁和干燥,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并及时更换敷料。
6.皮肤摩擦伤风险在长时间卧床或使用不合适的床垫时,产妇的皮肤可能受到摩擦伤。
防范对策包括使用柔软的床垫和棉质床单,定期检查皮肤状况,并及时更换潮湿的床单和毛巾。
7.意外伤害风险在产妇住院期间,由于环境陌生或缺乏安全意识,可能发生意外伤害事件。
防范对策包括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加强病房巡查,向产妇宣传安全知识,并提供必要的防护措施。
8.母婴安全风险在分娩过程中,母婴安全是一个首要关注的问题。
可能存在的风险包括产程异常、胎儿窘迫、出血等。
防范对策包括密切观察产程进展,严格执行操作规范,提供适当的助产技术,以及做好新生儿复苏的准备。
为了降低母婴安全风险,医护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同时加强团队协作和沟通。
产科病房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应对措施

产科病房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应对措施产科病房是医院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专门负责接待产妇以及新生儿,在产科病房中,护理人员需要面对各种不安全因素,保证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是首要任务。
本文将针对产科病房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以及应对措施进行讨论。
一、不安全因素1. 患者家属情绪不稳定产科病房的家属人数较多,家属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关心是自然的,但有些家属由于担忧或者其他原因,情绪十分不稳定。
这种情况下容易影响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甚至引起不安全因素。
2. 患者产后出血产妇在分娩后容易出现产后出血的情况,且产后出血量比较大,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危及产妇的生命。
3. 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在出生后因为各种原因可能会出现窒息的情况,如果没有及时处理,可能会造成不可逆的后果。
4. 医疗设备故障产科病房中涉及到很多医疗设备的使用,如果医疗设备出现故障,可能会影响护理工作的进行,甚至会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造成威胁。
5. 产科病房感染产科病房由于患者众多,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会导致疫情的发生。
二、应对措施1. 处理患者家属情绪对于患者家属情绪不稳定的情况,护理人员首先需要做的是沟通和倾听,了解家属的情绪原因,尽量解释和安抚家属的情绪。
如果情绪无法控制,可以引导家属到专门的咨询室进行疏导。
2. 对产后出血提前预警对于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分娩后进行积极观察,提前预警。
如果出现出血情况,要及时采取止血措施,必要时进行紧急手术。
3. 提高新生儿抢救技能护理人员需要接受专业的新生儿抢救技能培训,能够在新生儿窒息的情况下,迅速进行抢救措施,保证新生儿的安全。
4. 定期检查医疗设备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检查产科病房中的医疗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一旦发现设备故障,要及时更换或修复,保证医疗设备的可靠性。
5. 严格控制感染护理人员需要加强产科病房的清洁消毒工作,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保证患者在医院内不会受到感染。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常见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探究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常见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探究妇产科是医院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室,负责孕妇和新生儿的护理工作,其工作的特殊性和敏感性决定了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
为了保障孕妇和新生儿的安全健康,妇产科的护理人员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本文将针对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希望能够引起护理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
一、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1. 对孕妇进行产前评估时,护理人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孕期情况和家庭生活环境等因素。
在评估过程中,可能会存在护理人员主观判断不准确导致产前高危因素未及时发现的情况。
防范对策:护理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加强对产前评估的重视和深入,避免主观判断影响产前高危因素的及时发现。
建议妇产科建立健全的产前检查和评估机制,确保每一位孕妇都能够得到全面的评估和关怀。
2. 孕妇在孕期可能存在妊娠合并症,如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
对这些患者进行护理时,由于疾病症状的变化和孕妇的生理特点,容易出现护理不到位或者处理不当的情况。
防范对策: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孕妇妊娠合并症的认识和了解,严格执行医嘱,确保孕妇的用药、饮食和休息等方面符合医疗要求。
护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护理技能,做好不同疾病症状的护理工作。
3. 产房分娩过程中,孕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受到了重大威胁。
护理人员在分娩过程中需要随时做好应急处理准备,以防发生突发情况。
防范对策:加强产房护理人员的培训和练习,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建议妇产科定期进行模拟演练,让护理人员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提高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
二、感染控制中的安全隐患1. 妇产科病房的感染风险较高,孕妇和新生儿的免疫系统相对较弱,容易受到感染的侵害。
医护人员需要时刻关注病房的清洁卫生情况,以及病人洗浴护理等各个环节的感染控制。
防范对策:医护人员需要加强病房的清洁消毒工作,保持病房空气新鲜流通,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妇产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
发表时间:2017-09-25T16:43:21.443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7年第6期作者:王海燕董晓玲
[导读] 加强对妇产科护理工作的管理,严把护理质量关,可以有效减少护理差错事件以及护患纠纷的发生。
青岛开发区第一人民医院妇科 266555
摘要:目的对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从而提高妇产科的护理工作质量,减少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
方法对本院妇产科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强管理,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以及管理制度,分析其中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并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争取将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率降至最低,从根本上提高妇产科的护理服务质量,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结果通过对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将相应的防范措施落到实处,本院妇产科的护理差错事件从原来的4%下降到了0.2%,同时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到显著提高,投诉事件明显减少。
结论加强对妇产科护理工作的管理,严把护理质量关,可以有效减少护理差错事件以及护患纠纷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工作;安全隐患;防范对策
0引言
妇产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同时也是护患纠纷发生率较高的科室[1]。
这主要是由于妇产科收治的病人情况复杂,收治对象包含了孕妇、产妇、新生儿以及患有其他妇科疾病的患者,以上患者,尤其是孕产妇和新生儿病情变化较快,且意外情况较多,导致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护理工作往往会存在更高的要求,一旦护理工作不到位或是无法满足患者以及家属的诉求,就容易造成护患纠纷的发生[2]。
那么妇产科护理工作中都存在哪些安全隐患,我们又该如何消除这些安全隐患,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呢?本文对此做如下分析:
1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常见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
1.1常见安全隐患
1.1.1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医院妇产科由于患者情况复杂、患病人数较多、工作繁琐,导致妇产科护理人员的工作任务繁重,工作压力较大,这也造成了护理人员对本职工作产生一种倦怠心理,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不认真。
尤其是年轻护士往往容易心浮气躁,对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工作中常存在粗心大意的情况,对患者病情的观察不仔细。
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如无特殊情况很少会主动到病房进行巡视,如保胎患者使用硫酸镁进行保胎时,护士将滴速调整好后便离开,患者输药过程中不对患者进行巡视,结果导致输液过程中常常出现越滴越慢、硫酸镁浓度越来越低的情况,最终造成没有达到理想的抑制宫缩的效果。
1.1.2护患沟通存在障碍良好的护患沟通是保证护理工作正常进行的基础,然而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很多护理人员对待患者以及家属表现得很没耐心。
尤其是妇产科,由于病人住院时间短,周转快,导致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与之相对应的是,妇产科护理人员的工作繁琐,工作量较大,导致护理人员对于患者以及家属没有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对于他们提出的各项问题也是敷衍了事甚至是态度恶劣,这种沟通不畅极易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
1.1.3各项护理制度、护理流程没有严格落到实处在护理制度执行方面,存在不严格按照护理工作制度进行护理工作的情况,如不严格执行医嘱、不严格执行操作规范、不认真观察患者病情等,常常会导致延误患者病情、忽视用药禁忌等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3]。
而在护理流程方面,如不严格执行到位,也较易发生护理安全隐患,如在给新生儿洗澡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控制水温而造成新生儿皮肤烫伤的情况。
1.1.4护理人员专业技能不过关有些新进护士,由于缺乏相应的工作经验,导致在护理工作中较被动,遇到突发事件不知如何应对,从而造成护理安全隐患。
如助产士,如果缺乏相应的工作经验,没有及时为产妇注射缩宫素,对产妇的产程以及宫缩情况没有做到很好的观察,未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等,常常会将产妇置于危险之中。
1.2防范对策
1.2.1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护士责任心护士责任心不强常常会造成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将患者置于危险当中。
为此,妇产科应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重点强调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护理差错事件有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同时对于那些因责任心不强发生护理差错事件的护士要进行批评教育,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对她们的工作表现进行评定,使其工作态度得到彻底的纠正。
1.2.2加强护患沟通技巧培训护患沟通是一种技巧性的工作,很多护理人员由于没有掌握护患沟通技巧而导致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存在一定障碍。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科室内应对护理人员展开护患沟通技巧培训,使其掌握与患者沟通时应注意的要点,如语气、态度、耐心等等,同时还可以请那些护患沟通执行较好的护理人员对自己的工作方法进行分享,倡导其他护理人员共同进行学习[4,5]。
1.2.3保证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的培训,使护理人员加深记忆,并在工作中严格遵守。
同时还可成立监督小组对护理人员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并制定考核评定标准,使其与绩效挂钩,以增强护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
1.2.4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专业技能不过关主要发生在资历较浅的护理人员身上,为了使低年资护士能够尽快熟悉妇产科的护理工作,就要加强对她们的专业技能培训,可通过带教的方式进行,由高年资护士对她们的工作进行指导,及时纠正错误,保证操作规范,从而尽快提升专业技能[6,7]。
1.3观察指标
统计对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实施防范措施前后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情况、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投诉事件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行c2检验,用(%)表示。
P<0.05表示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将相应的防范措施落到实处,本院妇产科的护理差错事件从原来的4%下降到了0.2%,同时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到显著提高,投诉事件明显减少,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妇产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同时也是护患纠纷较频发的高危科室,而护患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为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8]。
为了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本院妇产科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总结,并针对这些安全隐患制定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研究结果表明,在这
些防范措施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得到执行以后,医院妇产科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有了明显的下降,同时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护患关系得到明显改善,因此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美丽,王丽红,张萍.妇产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8):199-200.
[2]呼桂梅,王月艳.妇产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4):213.
[3]斯琴高娃.妇产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5):260.
[4]陈延勤.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常见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探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24(06):55,74.
[5]王育环.妇产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2):192,189.
[6]闻江英,王雅琴.妇产科护理常见不安全隐患以及其防范对策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2(26):53-54.
[7]徐秀娟.探析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及对其进行防范的措施[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2):148.
[8]童文香.妇产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医院管理论坛,2013,30(0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