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及对策

合集下载

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

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

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妇产科护理在于保障女性健康、提供教育和指导以及提供心理支持等方面,为女性提供全方位的专业护理,确保她们的生殖健康和幸福。

一、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一)护理人员专业技能不合格1.护理人员专业技能不合格可能影响对孕妇的正确评估和护理。

孕妇在孕期面临着各种身体和心理变化,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来识别和处理相关问题。

如果护理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培训和准确的判断能力,可能会错过孕妇的病情变化,延误及时干预与治疗,给孕妇和胎儿带来危险。

2.护理人员专业技能不合格可能引发分娩过程中的意外和并发症。

分娩是一个高风险的过程,需要护理人员掌握正确的分娩技巧和全程监测能力。

如果护理人员不熟悉分娩的各个阶段和变异、不了解应对并发症的方法,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如胎儿窘迫、出血等。

3.护理人员专业技能不合格还可能影响产后期的护理质量和安全。

产后期涉及到产妇伤口护理、乳房护理、哺乳指导等方面,需要护理人员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如果护理人员不熟悉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可能会导致感染、伤口复发、乳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给产妇的康复和母婴的健康带来危害。

(二)护理人员工作态度不严谨1.护理人员工作态度不严谨可能影响妇产科护理的细节和规范性。

妇产科护理工作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医疗纪律,包括洗手消毒、使用无菌器械和正确记录等。

然而,如果护理人员对这些规范不够重视,存在随意性和马虎态度,就可能疏忽操作细节,给患者带来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2.护理人员工作态度不严谨可能导致沟通不畅和信息传递不及时。

在妇产科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家属和其他医护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然而,如果护理人员对沟通重要性不够重视、态度不负责任,就可能导致信息传递不畅、误解和信息丢失,影响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

3.护理人员工作态度不严谨也可能影响对患者需求的关注和满足程度。

妇产科患者往往面临着身体和情绪上的变化和挑战,需要护理人员的细心倾听和关爱。

妇产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

妇产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

年龄和身体状况: 老年患者或身体 虚弱的患者在接 受护理时可能存 在更多的安全隐 患,如跌倒、烫 伤等。
沟通障碍:患者 可能因为语言、 听力等方面的障 碍,导致与医护 人员沟通不畅, 影响护理安全。
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疏忽 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导致患者发生意外 护理人员沟通能力不足,影响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影响护理质量
医生开错医嘱, 护士未进行核对, 导致用药错误
护士在给药时未 按照规定时间和 方式给药,影响 疗效
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的发生率较高,需要加强防范措施,如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加强护理 人员培训等。
护理人员操作失误或违反操作规程可能导致意外事件的发生,如给错药、输错血等,需要加强护 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ES
汇报人:XX
目录
CONTENTS
缺乏医疗知识: 患者对医疗过程 和自身病情了解 不足,可能导致 不合理的就医行 为或护理配合度 不高。
心理因素:患者 可能存在焦虑、 抑郁等心理问题, 影响治疗和护理 效果,增加安全 隐患。
定期对护理人 员进行培训和 考核,提高护 理人员的安全 意识和技能水
平。
定期对病房设 施进行检查和 维护,确保设 施安全可靠。
定期对护理工 作进行评估和 总结,及时发 现和解决安全
隐患。
建立完善的安 全管理制度和 应急预案,确 保在紧急情况 下能够迅速有
效地应对。
定期进行技能考核,确保护理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 实施护理质量评估,及时发现和改进护理工作中的不足 建立奖惩机制,激励护理人员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定期组织培训和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应对能力

妇产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分析

妇产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分析

妇产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分析妇产科护理是医院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它涉及孕期、分娩和产后护理等多个环节,对孕妇和新生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由于妇产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常常存在各种安全隐患,如果不及时发现和解决,就可能对患者的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对策至关重要。

1. 患者个人隐私泄露妇产科患者的个人隐私泄露是妇产科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之一。

由于产妇的生殖器官检查和分娩过程都需要暴露隐私部位,会涉及到患者的个人隐私问题。

医务人员在处理这些隐私问题时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原则,确保患者的个人隐私不会受到侵犯。

2. 医疗意外事故妇产科护理中的医疗意外事故也是一个常见的安全隐患。

分娩过程中,患者和新生儿都可能出现突发的医疗意外情况,如宫颈大出血、新生儿窒息等。

医务人员需要及时有效地处理这些医疗意外情况,以保障患者和新生儿的生命健康。

3. 感染控制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感染控制也是一个常见的安全隐患。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易受感染,新生儿也容易受到交叉感染。

医务人员需要加强感染控制措施,严格执行消毒、洗手和隔离制度,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4. 药物管理药物管理是妇产科护理中的重要环节,但也是一个常见的安全隐患。

药物管理涉及到药物的存储、配药、给药等多个环节,一旦出现差错,就可能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胁。

医务人员需要严格执行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的安全使用。

5. 产妇情绪管理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往往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等情绪问题。

医务人员需要及时安抚产妇的情绪,提供心理支持和护理,避免情绪问题对分娩的影响。

2.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医务人员需要接受应急处置培训,提高处理医疗意外事故的能力。

在分娩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随时做好应急准备,及时有效地处理突发的医疗意外情况,保障患者和新生儿的生命健康。

4. 规范药物管理制度医务人员需要严格执行药物管理制度,做好药品的存储、配药、给药等工作。

在使用药品时要仔细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和用药途径,避免药物使用出现差错。

妇产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分析

妇产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分析

妇产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分析妇产科护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医疗服务,在妇产科护理过程中,有许多安全隐患,需要医护人员及时发现和解决。

本文将就妇产科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进行讲解,并提出相关防范对策。

一、产程期间的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1、难产风险难产是指胎儿进入产道后,由于生理、力学或其他原因,难以顺利完成分娩过程的情况。

难产可能导致胎儿窒息、死亡甚至母婴双亡。

产妇经常需要接受紧急剖宫产或其他救治措施,需要做好难产突发情况的预案和准备。

防范对策:护士应及时监测产妇的宫缩情况、胎儿的胎心监测以及产妇的体征变化等,发现难产风险,应及时通知医生到场,配合医生进行紧急救援。

2、感染风险产后感染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导致产妇生命危险。

在具有抵抗力下降的产后阶段,如果伤口消毒不彻底、手卫生不良等,很容易导致感染,引起产妇发热、胸痛、腰酸等不适症状。

防范对策:加强患者宣教,使其充分了解产后感染的风险及可能的副作用,医护人员应该严格遵守消毒规范,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及方式,对伤口、生殖器官、分娩器具等进行彻底的消毒。

3、产妇脱水产妇分娩期间出汗增多、水分流失较快,若不及时补充水分,就会出现脱水症状。

轻微的脱水症状会导致气喘、低血压等不适,重度的脱水甚至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心、肺、肾等器官衰竭,威胁孕妇的生命健康。

防范对策:产妇分娩过程要随时补充水分,妊娠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孕妇应及时输液。

1、窒息新生儿窒息是一种常见的严重意外,可能导致脑缺氧、神经系统受损,乃至死亡。

窒息的原因可能是各种因素,如窒息物、窒息位置、呼吸障碍等。

防范对策:新生儿一般在出生后立即进行评估和护理,如出现窒息情况,应立即进行肺复张、吸氧等抢救措施。

2、黄疸新生儿黄疸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与黏膜发黄。

新生儿由于肝功能不健全,造成胆红素代谢能力下降,过多的胆红素沉积在皮肤等部位,导致黄疸。

防范对策:在新生儿黄疸高峰期,要密切监测孩子的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等指标,严密关注新生儿的黄疸进展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妇产科护理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妇产科护理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妇产科护理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和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妇产科是发生医疗纠纷高风险科室之一,妇产科护理安全也愈来愈受到大家的重视,必须强化法律意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改善服务态度,增进护患沟通,维护患者就医权利,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切实做到以患者为中心,才能减少和避免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

笔者结合10余年基层医院妇产科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就基层医院妇产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因素及相应的防范对策作一探讨。

1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分析1.1护理管理者的因素(1)科室管理不到位:由于临床任务繁重,护理资源短缺,护士长忙于应付临床工作,疏于科室管理,没有及时发现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还有的管理者是不敢管理,导致一些安全隐患苗头得不到及时制止,引发更大的安全隐患。

(2)对护士教育培训不够:由于妇产科工作繁忙,忽视了护士的在职培训提高,对护士的专科护理知识、职业道德、核心制度及沟通技巧等培训不到位。

平时业务学习、政治学习考试考核搞形式走过场,存在安全隐患。

1.2护理人员因素(1)护理队伍的年轻化,处理问题综合能力差。

(2)基本功不扎实、护理技术操作不熟练。

(3)法律意识淡薄、风险意识不足。

(4)责任心不强。

(5)护患沟通欠缺。

1.3医院硬件设施因素由于孕妇和术后患者,行动不变,应急能力差而易发生各种意外情况。

如卫生间内缺少扶手,地面过滑、地上有水时均易滑倒,床旁无护拦造成坠床等,另外,乳母在夜间喂哺婴儿或如厕时,若光线不足也可引起母婴的意外发生。

所有这些在设施方面的不安全因素,都是护理工作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1.4患者因素基层医院大部分患者来自农村,文化素质不高,有的不能正确理解、执行医嘱;有的不听医嘱固执坚持农村习俗;有的对护士出言不逊或出现不尊重行为,引发护患矛盾;有的无视住院患者管理制度,擅自离院外出等,都直接或间接的造成了护理安全隐患。

2防范措施2.1提高科室管理者能力科室护士长要加强业务技能和管理能力培训,不但在业务技术上要精益求精,同时管理上也要敢抓敢管、善于管理,在下属中树立威信,发现安全隐患苗头要及时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

妇产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分析

妇产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分析

妇产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分析妇产科作为医院中非常重要的科室,其安全隐患主要是由于产科手术、分娩等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引起的。

因此,妇产科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范。

1.分娩场所卫生分娩过程中,产妇的阴道和肛门处容易感染细菌,因此分娩场所的卫生非常重要。

护士需要定期清洁产床、准备分娩器械时严格消毒,以保障分娩过程中不会发生感染或交叉感染。

2.产妇失血分娩或术后产妇失血是一种常见安全隐患。

护士需要及时监测产妇的血压、脉搏和血氧饱和度,以及早期识别和处理产妇出血的情况。

在分娩和手术后应该给予产妇充分的抗感染、止血药物和输血等治疗。

3.产妇疼痛产妇在分娩和产后会出现剧烈的疼痛,需要护士及时评估、记录疼痛程度并给予合适的镇痛治疗。

护士还需要及时记录药物的剂量和首次给药时间,以规避药物过量或药物输注不及时等情况。

4.宫颈舒张过程中的顶头畸形宫颈舒张过程中,由于顶头异常或胎儿姿势异常,造成不能通过自然分娩通道,需要紧急剖宫产。

护士在监护分娩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宫颈扩张情况以及胎儿姿势,及时通报医生预防发生这种情况。

5.产妇产后感染产后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后期安全隐患。

护士需要及时观察产妇的体温、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值,进行定期监测。

同时,需要提供准确的清洁操作,对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进行严格监督。

因此,在妇产科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关注这些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确保产妇的安全和健康。

护士应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水平,为产妇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

妇产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

妇产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

妇产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在妇产科护理中,安全隐患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为了确保母婴安全,医护人员需要识别并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

以下是妇产科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以及相应的防范对策。

1.患者坠床风险在妇产科,由于产妇可能需要离开床铺进行活动或接受检查,因此存在坠床的风险。

防范对策包括确保床边有扶手、栏杆,指导产妇正确使用床铺,以及在必要时使用约束带。

2.静脉血栓形成风险产妇在产后卧床休息期间,由于活动减少,可能导致静脉血栓形成。

防范对策包括鼓励产妇在产后尽早下床活动,避免长时间卧床,并定期进行腿部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

3.营养不良风险一些产妇可能在产后出现食欲不振、呕吐等症状,导致营养不良。

防范对策包括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油腻和辛辣食物,并在必要时进行营养补充。

4.药物不正确使用风险在妇产科护理中,药物使用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不正确的药物使用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防范对策包括严格遵守药物使用规范,仔细核对药物名称、剂量和给药方式,并在给药前向产妇解释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

5.伤口感染风险在妇产科手术后,伤口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

防范对策包括保持手术部位的清洁和干燥,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并及时更换敷料。

6.皮肤摩擦伤风险在长时间卧床或使用不合适的床垫时,产妇的皮肤可能受到摩擦伤。

防范对策包括使用柔软的床垫和棉质床单,定期检查皮肤状况,并及时更换潮湿的床单和毛巾。

7.意外伤害风险在产妇住院期间,由于环境陌生或缺乏安全意识,可能发生意外伤害事件。

防范对策包括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加强病房巡查,向产妇宣传安全知识,并提供必要的防护措施。

8.母婴安全风险在分娩过程中,母婴安全是一个首要关注的问题。

可能存在的风险包括产程异常、胎儿窘迫、出血等。

防范对策包括密切观察产程进展,严格执行操作规范,提供适当的助产技术,以及做好新生儿复苏的准备。

为了降低母婴安全风险,医护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同时加强团队协作和沟通。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常见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探究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常见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探究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常见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探究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患者感染:由于妇产科疾病与生理特点,患者容易受到感染的侵袭。

新生儿会面临感染的风险,产后妇女容易发生产褥感染等。

患者也可能携带各种高致病性病菌,对护士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2. 药品误用:妇产科护士需要使用大量的药品进行治疗和护理工作,而药品的误用可能带来不可预测的后果。

药品过量使用可能导致患者的生命危险,而药物使用不当可能使患者的病情恶化。

3. 患者跌倒:妇产科患者多为孕妇和产妇,体力相对较弱。

而且,由于妊娠期的生理变化,孕妇容易出现平衡障碍和脱水等问题,容易导致跌倒。

4. 急救风险: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可能会发生紧急情况,如子宫破裂、产妇大出血、新生儿窒息等。

如果护士没有做好准备或者不熟悉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可能会延误抢救时机,危及患者生命。

5. 医疗设备问题:妇产科工作中,护士常常需要使用各种医疗设备进行检查或治疗,如分娩床、产前监护仪、产后护理床等。

这些设备如果使用不当或存在问题,可能会对患者的安全造成威胁。

针对这些常见的安全隐患,需要采取相应的防范对策:1. 严格的感染控制:护士需要遵守感染控制的各项规章制度,经常洗手、佩戴无菌手套等,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需要对患者进行细致的清洁护理,如定期更换产床及衣物等,以防止感染传播。

2. 提高药品安全意识:护士需要严格按照医嘱和规定使用药品,并仔细核对患者的个人身份信息。

在药物使用过程中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的症状和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3. 预防跌倒:护士需要为患者提供安全的护理环境,如保持走廊和病房的整洁、干燥、无障碍,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及时提供扶手、助行器等辅助工具,减少患者跌倒的风险。

4. 加强紧急救援能力:妇产科护士应当定期参加急救培训,掌握常见急救技巧,熟悉相关急救设备的使用方法。

要建立科室内的紧急救援流程,做好危急情况的预案,以便能够迅速应对紧急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妇产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及对策
【摘要】妇产科护理是一种职业风险,每个妇产科临床护理人员应当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因为他贯穿着整个临床护理过程,通过分析妇产科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制定完善的护理防范措施,将伤害降到最低。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培养创新型妇产科护理的安全意识,制定相对标准化的医疗操作规则,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护理差错的发生,已成为医院管理者的核心问题之一。

【关键词】安全隐患;对策;技术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33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069-02
1 影响妇产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
1.1 法律意识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较差护理人员观念陈旧,缺乏危机意识和应急措施,在护理过程中常常忽视潜在的隐患,忽略患者的心理需求和尊重患者权益,引发护患之间矛盾时有发生。

护士缺乏护理工作经验,对护理制度和流程不够熟悉,对护理工作的责任心不够。

1.2 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操作流程不严谨在护理诊疗过程中,护理人员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妇产科对护理操作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有些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操作规章制度,责任心欠缺,造成对产妇产后观察不仔细、病情记录不详细、母婴出现异常状况时不能及时发现和诊治;产科用药不认真对待,极易出现用错药的问题,后果相当严重。

有些护理人员不严格执行查对
制度,执行医嘱不严谨,药品管理混乱,观察病情不周到、不细致,不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而延误抢救时机,拒收危重病人等而引发护理差错事故和纠纷。

护士因操作流程不严谨时而引发护理安全问题。

正确执行才能有效预防医疗差错事故。

1.3 专业技术素质及其影响由于年轻护理人员对护理技术认识有局限性,护理经验不足;对重症妊高征患者的观察护理不到位,严重时会使患者发生子痫。

妇产科护理要求的专业性比较强,因此,妇产科护士的应急能力要强、业务素质要足够高。

所以,要定期的组织业务学习和岗位技能考核,并且要严格的执行合格者才能上岗的制度。

才能避免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减少护理纠纷的产生。

1.4 护患沟通欠缺良好的护患关系建立在有效的沟通基础上。

有些护士由于语言表达不严谨、服务态度不端正,引起病人和家属的不满而致医疗纠纷。

妇产科护理除了对产妇进行身体上面和病理的护理外,同时还要对其进行心理方面的护理。

大部分的产妇,在住院治疗期间,一般都会出现情绪上波动的情况,产妇本身以及其家属并不具备专业的医护方面的知识,如果此时护理人员不是积极地与产妇及家属进行沟通,以消除产妇及其家属的不满,而是在面对产妇及其家属的询问中,采用生冷的表情或者是强硬的态度,那么这无疑将矛盾进一步激化,从而使医患关系变的紧张。

2 针对妇产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防范措施
2.1 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加强安全管理法律是人们行为规范的准则。

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地应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的
合法权益和维护医院的正当权利。

组织妇产科护理人员学习《执业护士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和安全意识,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因法律意识缺乏而导致妇产护理中的安全隐患。

不断提高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降低护理风险。

对于医院和护理相关的规章制度要贯彻执行,互相监督,落实到位。

妇产科护理中安全隐患的原因是复杂的,只有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优化护理服务,争取做到早发现、早疏导、早预见,才能有效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减少医疗护理纠纷。

2.2 加强素质教育,强化岗位职责组织护士观看护士行为规范录像,举办护士职业礼仪示范表演,从而规范护士行为举止,以良好的精神风貌促进高尚职业道德的养成,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2.3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常规护理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是防范护理差错最基本的措施。

要求每位护士严格查对制度,严格遵守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定期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操作规程的培训、考核,以锻炼和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应急能力。

护理文书书写要规范、详细,对于急救患者的基本情况、急救时间和操作过程要详细记录。

根据各医院实际情况,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的专科知识、急救技术等的培训、考核,锻炼和提高护理队伍的急救技术水平和应急能力。

2.4 加强护患沟通技巧培养护理工作的全部内容都是围绕着促使病人早日康复而进行的,这也是它的最终目的。

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了解患者基本情况、治
疗态度以及心理状态。

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耐心讲解相关疾病的治疗、对于临产的产妇要第一时进行沟通,尽量满足产妇的正常需求,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焦虑、紧张、烦躁等心理压力。

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要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解答,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在护理工作中加强专业教育,提高业务技术水平,聘请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讲解相关知识,并传授与孕产妇、家属交流的技巧。

2.5 培养敬业精神,严谨工作作风护理工作要从护理技术和护理质量两个方面入手,既要对基本功进行严格的训练,也要对重点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同时,所有的方面按照规范的管理制度实施。

而医院的管理部门也要对妇产科医护进行不定期培训和教育,从而进一步的培养医护工作者的敬业精神,并使其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

3 讨论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尤其是妇产科,关系着两个人的安危,妇产科护理内容涉及一般护理、手术护理、新生儿护理、产褥期护理等多个方面,工作项目多,工作量大,临床上应重视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加强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护理管理,开展心理调节,缓解心理压力,主动查找并消除护理安全隐患,以避免发生患护纠纷。

医院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竞争力,必须要具有一套合理并且安全的管理体系,通过实践证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和提高敬业精神,对护理工作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我们相信,随着医
疗体系的不断改进,妇产科护理将会得到更加完善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戚琳,武建岭.浅谈影响妇产科护理安全的因素及防范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268-269.
[2] 季宏波,董艳红.妇产科护理纠纷的常见原因及对策[j].中国病案,2008,12(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