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 《卢沟谣》教案

合集下载

卢沟谣音乐教案(六篇)

卢沟谣音乐教案(六篇)

卢沟谣音乐教案(六篇)卢沟谣音乐教案 1【课程分析】当今时代,创作歌曲不少,但是写给孩子的歌不多。

既动听又具有历史意义的歌更是少之又少。

因此,我选择了《卢沟谣》这首歌,来作为合唱曲目。

这首童声合唱《卢沟谣》无论从歌词,还是旋律来说,都让人倍感清新流畅。

《卢沟谣》只有八句话,没有豪言壮语和空洞的__,而是用简单、清新、贴切的语言,呈现卢沟桥地区的千年历史画卷。

作词者李明圣总结自己的创作心得——小童谣、大历史,小焦点、大主题,小语言、大情怀。

《卢沟谣》是“唱响__”入围的36首歌曲中唯一一首写给孩子们唱的歌,它以__历史文化为创作背景,用孩子的视角将卢沟桥见证的民族兴衰与永定河畔的自然美景巧妙地融合起来,以极富画面感地语言将人们带入了过往的历史中。

歌曲以朗朗上口的童谣形式表达,即大气深邃又空灵婉转,抒发出一种发自肺腑的爱国情怀。

【学情分析】合唱队员选的都是3-6年级的学生,在合唱的前三节课,已经教了他们认识简谱,并且逐渐学会了如何正确的发声。

在音乐的节奏和音准上,学生是没有问题的。

《卢沟谣》是一首F大调的合唱作品,采用了__传统的五音(宫-1、商-2、角-3、徵-5、羽-6)谱写主旋律。

而低声部则大多采用高声部下的一个三度。

曲调清新、悠扬。

音域较宽,特别是高声部,从低八度的5到高一个八度的5,对于儿童来说比较难把握。

【学法设计】首先由教师给大家讲卢沟桥事变的故事开始,让学生了解这首歌是在描述什么历史故事和背景,然后播放音乐3-4遍,让学生拿着简谱一边听一边读歌词,慢慢进行哼唱,然后跟着老师逐句逐句唱,连起来,最后,在部分歌词的地方加上动作,要求动作整齐划一。

【学习目标】1.通过学唱卢沟谣这首歌,正确把握演唱这首歌曲的情绪。

了解卢沟桥事变,传承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爱国__情怀,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2.掌握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四拍长音,反复记号。

3.完整而充分的聆听并且歌唱音乐作品,在音乐体验与感受中,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理解音乐的精神内涵。

小学音乐卢沟谣教案

小学音乐卢沟谣教案

小学音乐卢沟谣教案教案:小学音乐《卢沟谣》一、教学目标:1.理解《卢沟谣》的意义和背景。

2.学会唱《卢沟谣》歌曲,并掌握基本的音乐技巧。

3.通过模仿、创造和表演,培养学生音乐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准备:1.《卢沟谣》音乐视频、录音机或电脑。

2.乐器:小提琴、钢琴等。

3.教学素材:《卢沟谣》歌词、音乐乐谱、图片等。

4.分组课堂任务表。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简单的问答和图片展示,引导学生思考并回忆《卢沟谣》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提问示例:你们听说过《卢沟谣》吗?它讲了什么故事?主要人物有谁?2.欣赏音乐(10分钟)播放《卢沟谣》音乐视频或音频,让学生感受音乐节奏和情感表达,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师指导学生用手拍节奏,跟随音乐摆动身体,感受音乐的律动。

3.学唱《卢沟谣》(2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出一名学生担任组长,负责带领大家学习《卢沟谣》的歌词和唱法。

教师与学生一起学唱歌曲,注意发音准确、节奏鲜明。

教师指导学生掌握不同音高的部分,如高音部分由女生唱,低音部分由男生唱。

4.组织创作(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协作创作,以《卢沟谣》的旋律为基础,编写自己的歌词,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美好祝愿。

鼓励学生表达想法,引导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多角度思考,体验音乐创作的乐趣。

5.团队演唱(20分钟)每个小组轮流走上舞台,用自己编写的歌词和《卢沟谣》的旋律进行演唱。

学生在演唱时可以运用合唱、独唱和对唱等方式,通过分工合作展示团队的音乐创作成果。

6.欣赏评价(10分钟)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其他小组的演唱效果,鼓励表扬他人的优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教师给予全班肯定与鼓励,表彰表现优秀的小组和学生。

7.总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在收集学生感想和意见的基础上,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编写歌词,创作属于自己的《卢沟谣》。

2.学生可以制作小型音乐剧,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示《卢沟谣》的故事和歌曲。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第四单元第二课 卢沟谣(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第四单元第二课 卢沟谣(教案)

《卢沟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卢沟谣》并感受卢沟桥地区发展变迁的千年历史画卷,以音乐丰富的情感陶冶学生。

2、掌握“倚音、渐强、反复、力度、速度”等音乐知识,准确的运用到歌曲中。

3、能蛾掌握两个声部的合唱技巧,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

教学重点:用充满激情的声音唱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准确表达“倚音、渐强、反复、力度、速度”等音乐记号的演唱方式。

能蛾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歌曲的合唱部分,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我们中国有这样一座桥,它一边是历史的崎岖一边是和平的坦途八百年风雨迷障,积淀了沧桑绘制庄严。

你们知道这座桥的名字吗?它就是“卢沟桥”今天这节音乐课,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卢沟桥,唱响卢沟谣,一起去重温卢沟桥背后的历史故事。

二、新授(一)聆听歌曲《卢沟谣》,一起感受那跌宕起伏的音乐情绪。

同学们歌曲好听吗?想学吗?这种读唱相结合的形式你们喜欢吗?下面就让我们学唱歌曲《卢沟谣》【设计意图:音乐是听觉艺术,感受与鉴赏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聆听歌曲《卢沟谣》,感受那跌宕起伏的音乐情绪,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学唱歌曲《卢沟谣》1、随音乐伴奏读童谣请同学们跟随音乐伴奏,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这段童谣,体会歌曲的童谣风格。

你们读的太棒了,从你们的声音里,老师仿佛看到了卢沟桥边水草荡漾的美景。

《卢沟谣》是一首站在卢沟桥头唱中国历史的歌,唱中国精神的歌,它是以孩子的视角,用童谣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别样的卢沟桥。

2、学唱歌曲的第一乐段(1)教师范唱歌谱,提出问题。

思考:歌谱中出现了两处倚音,你能找到它们吗?它在歌曲中的作用是什么?找生回答问题,师总结:加上倚音后丰富了歌曲的表现力,使我们的演唱更好听了。

⑵学唱第一乐段歌谱认识渐强符号、力度符号。

(3 )我们来填词演唱歌曲。

(4)分析歌曲的情绪同学们,这一段歌词前两个乐句向我们展示了卢沟桥的美丽景色,我们在唱的时候声音是平静的,柔和的。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四单元卢沟谣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四单元卢沟谣教学设计

《卢沟谣》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唱歌《卢沟谣》第一课时【教材分析】《卢沟谣》是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音乐中的故事》第二课唱歌领域,歌曲采用了中国五声调式写成, 全曲仅有八句歌词, 用简单、清新的语言呈现出卢沟桥百年的变迁。

作品包括两个乐段,第一乐段包括四个乐句,采用起、承、转、合的方式,并加入二部合唱形式,第二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重复,结束句做了扩充,整首作品用简单的话语、平实的旋律表达了作者浓烈的爱国情怀和强烈的历史责任感。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音乐能力增强,喜欢律动与音乐活动,乐谱知识也有了较大的进步。

经过上一学年二声部节奏和简单乐句的训练,学生在二部合唱上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与学习热情。

新课标指出:“要合理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音乐教师应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视听结合、声像一体、资源丰富等优点,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在本课中,除了处理好歌曲中二声部的教学外,大量运用了现代技术手段,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建立起对人类、对自然、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关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教学目标】1.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的优势,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卢沟桥的千年历史画卷,培养爱国主义情怀,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

2.了解歌曲段落结构,感受音乐情绪,有感情的演唱《卢沟谣》这首歌曲的第一部分3.掌握“中强、渐强、倚音”等音乐记号。

【教学重点】1. 能够有感情地、较准确地演唱歌曲第一部分。

2. 准确表达“渐强,倚音”等音乐记号的演唱方式。

【教学重点】能够较准确地演唱歌曲第一部分中的合唱乐句。

【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设计意图:通过欢快活泼、学生的练声曲,打开学生的声音状态,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轻松快乐带着愉悦的情绪开始新课学习。

卢沟谣(教案)-人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

卢沟谣(教案)-人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了较为全面的掌握。但在课后,我应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跟踪了解,关注他们在课后练习中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3.增强学生音乐创造力,鼓励学生在了解《卢沟谣》的基础上,尝试创作简单的音乐作品。
4.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在合唱过程中学会倾听、配合,提高集体协作能力。
5.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了解《卢沟谣》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歌曲学唱:《卢沟谣》的旋律、节奏及歌词记忆,掌握歌曲的基本演唱技巧。
4.通过合唱、独唱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5.鼓励学生参与音乐创作,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二、核心素养目标
《卢沟谣》-人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民间歌曲。本节课核心素养谣》感受民间歌曲的优美旋律和独特风格。
2.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通过学唱、合唱等形式,锻炼学生对音乐情感的传达和表现。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卢沟谣》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歌曲中的节奏型、音高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合唱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在合唱中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合唱效果。
卢沟谣(教案)-人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
一、教学内容
《卢沟谣》-人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民间歌曲。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欣赏并学唱《卢沟谣》,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和丰富的情感。
2.了解《卢沟谣》的创作背景,体会民间歌曲的特点。
3.学习简单的音乐知识,如音符、节奏、音高等,并能运用到歌曲演唱中。

唱歌 卢沟谣-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唱歌 卢沟谣-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唱歌:卢沟谣-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卢沟谣这首曲子的背景和历史渊源;
2.听取卢沟谣的演唱,学习掌握卢沟谣的音乐元素;
3.体验卢沟谣的情感表达,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与传承。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卢沟谣的演唱和情感表达;
2.教学难点:卢沟谣的音乐要素分析及中国文化的传承教育。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备课内容:卢沟谣的曲谱和歌词;
2.学生所需准备:乐器、材料。

四、教学过程
1.了解卢沟谣的背景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卢沟桥事变”,并询问学生是否知道此事
教师简要地介绍卢沟桥事变的历史渊源,并与学生展开简短的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卢沟谣的音乐元素
教师播放卢沟谣的音乐,要求学生认真聆听和分析
教师带着学生分析卢沟谣的三个音乐要素:节奏、旋律、音量,并让学生发表自己对卢沟谣的音乐分析和感受。

3.学习卢沟谣的演唱
教师请学生跟随教师的节拍和音调唱一遍卢沟谣
教师以集体演唱为主,逐步教授卢沟谣的唱法和情感表达方式,并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演唱才华。

4.学习卢沟谣的情感表达
教师请学生单独或集体演唱卢沟谣,在唱歌过程中要求学生加强情感表达
教师带领学生深入理解卢沟谣的情感内涵、表达方式和意识形态,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文化自信。

五、课后作业
1.背诵卢沟谣的歌词和唱法;
2.自己编写一首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歌曲,并唱给同学们听。

六、教学总结
本节课教师通过学习中国文化和音乐,让学生表现出自己与生俱来的音乐感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师通过教学的实际操作和学生的表现,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小学音乐卢沟谣教案

小学音乐卢沟谣教案

小学音乐卢沟谣教案
小学音乐卢沟谣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和学唱数首卢沟谣。

2.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
1.卢沟谣的欣赏和学唱。

2.卢沟谣的背景知识。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提问“你们听过卢沟谣吗?”并请学生回答。

2.展示:播放一首卢沟谣,让学生感受其中的美妙旋律。

3.学唱:教师分段教学唱卢沟谣的歌词,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唱。

可以先教学生唱第一段,然后再教学生唱第二段,最后再将两段合在一起唱。

4.分组合唱: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首卢沟谣,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唱练习。

然后让每个小组在全班面前表演自己的合唱曲目。

5.背景知识:简要介绍卢沟谣的由来和背景知识,让学生对卢
沟谣有更深入的了解。

6.欣赏:再次播放一首卢沟谣,让学生欣赏其中的美妙旋律,
并请学生描述他们对这首曲子的感受。

7.总结:请学生回答“你们学会了几首卢沟谣?对卢沟谣有什
么新的认识?”并进行讨论。

四、教学延伸:
1.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自己的卢沟谣。

2.利用卢沟谣的曲调编写新的歌词,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3.请学生带来自己喜欢的卢沟谣或其他民歌,分享给全班。

五、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在学唱和合唱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情况。

2.听学生对卢沟谣的欣赏和描述,评价学生对卢沟谣的理解和感受。

3.评价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现情况。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 第四单元 唱歌 卢沟谣 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 第四单元 唱歌 卢沟谣 教案

56712345
2、手指音高学唱歌谱,。
唱歌谱
3、钢琴伴奏学唱歌谱
4、唱歌词,把卢沟桥的美唱出来,
(纠正字音) 第二部分: 1、教师听第二段(拍手合作) ②与第一段对比歌谱找不同 ③唱歌词,纠正字音 完整演唱
授课教师
音乐
课题
学科导学案
《卢沟谣》
第1 课 时
授课班级 五(2) 课 型 唱歌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1、通过学唱《卢沟谣》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增加学生对
音量的控制力,并进一步调整学生 的歌唱时的声音状态。
学习目标
2、运用和谐均衡的声音及力度、速度的变化表现歌曲的丰
富内涵。
重点
用不同的情绪表现歌曲不同的段落。
难点 高音比较多,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演唱。 教学准备
作业布置 及反馈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安全提示语:
教师导学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课前训练: 1. 音阶:(上下行)
唱音阶
12345671234
2. 柯尔文手势,分组练习音程
分组演唱音,彼此倾听和声效果
3. 发声训练: ①边弹琴,边用手势提示唱 Lu ②提示把音高唱出来 ③用钢琴弹奏双声部 ④指挥双声部唱谱
唱 Lu,提起眉毛,用肚子 熟悉歌谱 感受和声 分组演唱双声部
二.感受音乐
导入:
今天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一座 听介绍回答 卢沟桥
桥,这座桥历经风雨、战争,依然屹
立不倒。1937 年 7 月 7 日,中国抗 日军队在这座桥上打响了全面抗战
的第一枪。大家猜是哪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桥?我们
今天一起学习关于卢沟桥的歌曲《卢
沟谣》。
1、请大家静静聆听歌曲分为几部 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卢沟谣》教案
教材分析:
《卢沟谣》是“唱响中国”入围的36首歌曲中唯一一首写给孩子们唱的歌,它以中国历史文化为创作背景,用孩子的视角将卢沟桥见证的民族兴衰与永定河畔的自然美景巧妙地融合起来,以极富画面感地语言将人们带入了过往的历史中。

歌曲以朗朗上口的童谣形式表达,即大气深邃又空灵婉转,抒发出一种发自肺腑的爱国情怀。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卢沟谣》,正确把握歌曲情绪。

2、掌握歌曲中的附点节奏,4拍长音,反复记号,把握歌曲的旋律特点。

3、通过学唱此歌,用主流文化滋润同学们的心灵,培养学生正确的艺术审美观,传承民族精神,挖掘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
学会歌曲,掌握歌曲中的节奏,旋律特点,正确把握歌曲情绪。

教学难点:
歌曲中附点节奏,四拍长音的处理。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大家知道北京都有什么吗?(天安门,故宫,鸟巢,水立方)今天我们唱的这首歌和一座桥有关,叫做卢沟桥。

我们都学过《卢沟
桥上的狮子》这篇课文对不对?今天我们就来唱一唱它。

三、新课教学
1、作品简介
《卢沟谣》是“唱响中国”入围的36首曲目中唯一一首写给孩子们唱的歌,它是一首历史童谣,是一首站在卢沟桥头唱中国历史的歌,唱中国精神的歌。

2、节奏练习(为掌握歌曲节奏做准备)
让学生看乐谱,教师提问:这首歌的拍号是什么?代表什么意思?
练习这首歌中的节奏。

(掌握四拍长音和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
3、旋律练习
(1)音阶练习
1 2 3 4 5 4 3 2 1(用“啊”唱)
(2)歌曲中部分旋律的识谱练习。

(要求学生划节奏,加强四拍长音附点音符的掌握)
(3)全曲的识谱练习。

(根据学生情况教师给予纠正,讲解反复记号)
(4)唱谱后用“啦”哼唱,以此熟悉旋律。

4、歌词练习
(1)歌词朗诵。

(2)带入歌词反复练习。

(边唱边纠正学生演唱不足的地方)(3)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作者写《卢沟谣》是希望通过它
抒发一种发自肺腑的爱国情怀)
5、课堂小结
《卢沟谣》是一首历史童谣,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空洞说教,力图用简单深刻、清新质朴的语言,再现卢沟桥地区发展变迁的千年历史画卷,力图聚焦永定河、卢沟桥、宛平城这些特殊的深深打着中华民族烙印的载体,折射出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