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罗马的政治制度

合集下载

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

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

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
1、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国家由元老院、执政官和部族会议三权分立。

掌握国家实权的元老院由贵族组成。

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规定,执政官由百人队会议从贵族中选举产生,行使最高行政权力。

部族大会由平民和贵族构成。

2、罗马共和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影响
王权:两名执政官,掌管国内事物,指挥军队作战。

一年一任,不得连任。

由百人议会中选出。

二执政官权力平等,如遇非常时期,设独裁官(又称狄克推多)代替二执政官,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规定任期仅为半年,独裁官有24名扈从,肩苛插战斧的一束,此权标就是法西斯的来源。

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规定贵族:元老院、百人队会议、库里亚会议继续保留,但库里亚会议形同虚设,百人队会议仍是富人占优势,所提议案要经元老院批准,所以,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规定,元老院是实权机关,300名终身职的元老是贵族势力的坚实堡垒,他们掌管着国库的运作和一切的对外事宜。

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规定平民:前494年设立的保民官一年一任且必须由贫民中选出,初为2名,后增至10名。

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规定,此官职是为保护平民的利
益而设的,凡是不利于平民利益的行为、法令等,保民官都有权力予以否决,保民官的人身与其否决权神圣而不可侵犯,其权利以后又进一步扩大。

除此之外,
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规定还设立财务官、市政官和大法官。

均为一年一任,不得连任。

第8课、古代罗马政治制度

第8课、古代罗马政治制度

帝制取代 共和制主观 Nhomakorabea元老院难以应对社会危机
高度集权化的军事强人统治
练习与测评: 2、古代罗马为什么会从一小城邦发展为地跨、亚、非的大国? 共和国统治基础不断扩大
1、不断改善的内部优势 海外扩张
国家统治形式适时调整 2、优越的军事组织和严格的军事纪律 3、灵活有效的外交策略 4、强盛的综合国力(政治统一稳定、经济繁荣发展、文化昌 盛发达、城市涌现繁荣) 5、希腊等周边地区的衰落(外因)
1)古代罗马由共和制改变为帝制,是顺应时代潮流的进步。 2)从现象上看,共和制是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一种民主政 体,而帝制则是以君主为国家元首,君主个人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政治体制。 从共和制到君主制,集体领导的民主制度不复存在,似乎是一种倒退。 3)事实并非如此。罗马的共和制是建立在城邦基础上的共和制,它的民主权力 只授于罗马公民——原罗马氏族成员以及不断吸收进来的部分外邦自由民,具有 很大的局限性。
三、罗马帝国(前27年—476年) 1、建立: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称号, 标志帝国开始。 帝制:是以君主为国家元首,君主个人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政 治体制。 政治:统一和稳定,维系了200多年的和平发展;
经济:繁荣和发展;
2、繁荣 文化:昌盛和发达;
城市:涌现和繁荣;
疆域:“四至” ;进入帝国时代后,罗马人继续对 外扩张,公元2世纪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环地中海 的大帝国。
古代希腊罗马
第8课、古代罗马政治制度
(BC753年——AD476年)
古代罗马历史分期
阶段
王政 时代
时间
前8世纪中 叶—前509 年
政体
古罗马氏族制度解体并向城邦过渡的 时期,其政治制度具有“军事民主制” 与国家雏形阶段的历史特点 。

古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古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古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古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执政官:共和时代的首脑,拥有最高统治权,负责行政、军事、审判等方面。

在国家遇到非常情况时,执政官有权任命独裁官,而独裁官再任命骑兵长官作为助手。

2、元老院:由300个氏族的显贵组成,协助“王”处理一些重大问题,并由它首先讨论。

3、公民大会:有权选举“王”,并决定国家的重要事项。

此外,古罗马共和国还有一系列的官职,如财务官、保民官、市政官等,分别负责财务管理、保护平民权益、城市管理等职责。

这些官职进一步细化了古罗马的政治制度,使其更具有实际操作性和高效性。

总的来说,古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相对完善,各级官职权责都有明确的规定。

这种政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为古罗马的繁荣和稳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古代罗马政治制度

古代罗马政治制度

古代罗马政治制度古代罗马政治制度是公元前753~公元476年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统治方式。

古代罗马政治制度分为 3个大的阶段:王政时代(公元前753~前509)、共和时代(公元前509~前27)、帝国时代(公元前27~公元476)。

这 3个阶段的政治制度具有不同的特点。

王政时代古罗马氏族制度解体并向城邦过渡的时期,其政治制度具有“军事民主制”与国家雏形阶段的历史特点。

传说当时有7个“王”(rex)相继统治罗马,父系氏族是社会的基本组织。

此时罗马共有 300个氏族,每10个氏族组成 1个胞族(库里亚),每10个胞族组成1 个部落(特里布),共组成3个部落。

3个部落共同组成“罗马人民”或“罗马公社”。

管理古罗马公共事务的机构带有军事民主制性质,主要有:①库里亚大会,由全体氏族的成年男子参加,其任务是:决定战争,选举包括“王”在内的高级官吏,对重大问题的议案进行表决。

②元老院,又称长老议事会,由罗马300个氏族的显贵组成,协助“王”处理一些重大问题,并由它首先讨论。

③“王”,由库里亚大会选举产生,拥有军事、审判、祭司等权,但无民政权。

第六位“王”塞尔维乌斯·图利乌斯执政时(约公元前578~前534),依靠平民的支持进行改革,促成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最终形成,把古罗马的政治制度推进了一步。

共和时代王政时代末,“王”塔克文暴虐无道,罗马人愤而逐之。

约于公元前 509年建立了由罗马贵族掌权的共和国。

共和时代早期,罗马政权掌握在元老院、公民大会以及执政官、监察官等行政长官手中,逐步形成寡头共和政体。

贵族当政,平民无权,平民与贵族之间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平民终于取得了设立平民保民官和平民会议、担任高级官职等一系列权利,促进了罗马共和政体的不断完善。

其政治机构主要有:①执政官。

共和时代始设,从森图里亚会议(百人团会议)中选出2人,任期 1年,掌管最高军事和民政权力。

最初多为贵族独占,公元前366年起始从平民中选出1人,任满后可进入元老院。

罗马帝国的政治体制分析

罗马帝国的政治体制分析

罗马帝国的政治体制分析罗马帝国是欧洲历史上非常有影响力的帝国之一,这个帝国的历史长达几百年,期间也经历了不少政治体制变化。

本文将主要对罗马帝国的政治体制进行分析。

一、罗马共和制罗马共和制是罗马帝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政治体制,它起源于公元前509年,终止于公元前27年。

罗马共和制的核心是罗马参议院和两名执政官,他们被选举出来,负责执行政治和军事事务。

罗马共和制在政治上非常稳定,有一个完整的宪法和复杂的政治体系。

参议员的数量为300人,由富有的罗马公民构成,而执政官则是两名来自不同家族的公民共同执政。

此外,罗马共和制还有财政官、策士、审查官等职位,这些职位的存在增强了政治制度的稳定性。

二、罗马帝国初期的政治体制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制终止,先后出现了几位皇帝。

最早的几位皇帝,如屋大维和尤利乌斯, 他们继承了罗马共和制的许多特点,但在政治制度上,他们也进行了不少变革。

首先,皇帝成为了全权的统治者,他们决定国家的政策和命运。

其次,皇帝增加了一些官位,比如埃及总督、财务官等,个人的权利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

不过,这种混合了共和制和君主制的政治体制仍然保留了罗马共和制中的很多元素,在维持罗马国家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奥古斯都主义政治体制公元14年,奥古斯都成为罗马帝国的第一位皇帝。

奥古斯都主义政治体制是他所倡导的一种政治形态,从政治、法律、文化、社会等方面对罗马帝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奥古斯都主义政治体制中,奥古斯都将自己的地位巩固为全国性的君主,国家权力逐渐集中在他的手中。

同时,奥古斯都也经过大规模的土地和财富的重分配,使罗马社会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此外,奥古斯都还制定了一系列新法律,例如婚姻法和继承法等,为罗马社会稳定和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四、第三世纪危机和后罗马帝国的政治体制公元235年至284年期间,罗马帝国内部发生了一系列重大政治危机。

在这期间,达到皇位的帝王不断更替,统治者的权威大大削弱,外部的军事打击也严重威胁到罗马帝国的稳定。

第8课 古代罗马政治制度

第8课 古代罗马政治制度

二、罗马帝国( 27BC——476AD)
1.建立 BC 27年,屋大维被元老院授 予“奥古斯都”的称号,标志 罗马历史进入了的特点 军事独裁的专制政体。(包 括帝国前期的“元首政治” 和后期的君主制)
帝国 时代 前27—公元476年
二、罗马帝国(27BC——476AD)
公民大会 :名义上的最高权力机构;(公民)
一、罗马共和国( 509BC—27BC)
2.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罗马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是共和国早期历史的一条主线
土地问题
债务问题
政治权利问题
结果:取得担任各种公职的权利,扩大了共和国的社 会基础。贵族特权逐步被废止,贵族寡头政治走向衰 落。
一、罗马共和国( 509BC—27BC)
◆半岛,三面海域的岛
屿很少,海岸线虽然漫 母狼乳婴
长,但可用作良港的地
方不多;
◆亚平宁山脉从西北至
东南纵贯半岛。 ◆北部到中部有肥沃的 平原,半岛上多河流;
一、罗马共和国( 509BC—27BC)
1.罗马共和制度
罗马共和国的政治机构主要有哪些? 执政官:最高行政长官;(贵族) 元老院:最高决策机构;(贵族)
三、基督教的兴起
时间:公元1世纪上半叶 地点:巴勒斯坦地区
创始人:相传是耶稣
经典:《圣经》(《旧约全书》《新约全书》)
发展:
公元392年,基督教被正式宣布为罗马帝国国教。 分裂: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
END
犹太人反抗罗马统治的斗争 当犹太划为罗马行省后,罗马政府根据人口 调查,规定犹太人必须缴纳土地税和人头税以及 其它苛捐杂税,犹太人民的生活水平急剧下 降……由于罗马的高压政策,激起了犹太人的强 烈不满,从而爆发了遍及巴勒斯坦全境的犹太大 起义。起义者占领耶路撒冷,杀死罗马步兵队, 并得到其它地区的响应。罗马曾多次派军镇压, 结果于公元70年才把起义军镇压下去。 ——《古罗马简史》许海山主编

古代罗马的政治制度

古代罗马的政治制度

古代罗马的政治制度
1、王政时代的政治制度
王政时代是古罗马国家的形成时期,该时期正是罗马社会从氏族制度向国家的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表现出军事民主制的色彩。

氏族制的民主形式主要是全氏族成员参加的库里亚大会(公民大会)和由各氏族首领集合在一起讨论国家事务的长老会议。

(1)库利亚大会由全体氏族成年男子参加,按库里亚分组议事,再通过决议时30个库里亚各有一票表决权。

主要解决罗马公社中的最重要的事务,如选举高级公职人员(包括“王”)、通过或否决一切法律、决定战争、审判重大案件等。

(2)长老会议 300氏族族长组成,预决机构,有权预先讨论向库里亚大会提出的重大问题。

(3)王(勒克斯)王主要是军事首长,身兼最高祭司和审理某些案件的审判长。

2、共和国时代的政治制度
这一时期罗马社会主要分成两种人——贵族和平民。

基本政治制度有:
(1)人民大会是罗马共和国时代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包括森社里亚大会和特里布大会两种形式。

(2)元老院是罗马共和国时期最重要的机构,由王政时期的长老会议发展而来,控制着罗马共和国的最高权力。

(3)行政官员包括执政官、独裁官、行政长官、监察官和保民官等。

3、帝国时代的政治制度
帝国时代的政治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君主专制体制,它的建立首先适应了罗马从共和国到帝国的转变需要。

(1)罗马帝国的三种统治体制即元首体制、四帝共治体制和君士坦丁体制。

(2)行省制度是古罗马国家为统治征服地区而建立的一种管理制度。

古代罗马政治制度

古代罗马政治制度

古代罗马政治制度罗马帝国是古代历史上最辉煌的政治实体之一,其政治制度奠定了西方现代政治的基础。

罗马政治制度包括共和制和帝制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在古代罗马历史的不同时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共和制古罗马共和制度于公元前509年建立,至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的建立前夕一直存在。

共和政府由议会、参议院和两位执政官组成。

罗马议会(Comitia)是共和政府的最高权力机构。

罗马公民将按照财产和社会地位的不同分为几个部门,每个部门都有一票投票权。

议会负责批准法律、选举高级官员以及宣战。

参议院(Senatus)是共和政府的议事机构。

参议院成员由贵族组成,他们通常拥有较大的土地和财富。

参议院向执政官提供咨询和指导,具有重大战略和政治决策的权力。

执政官(Consuls)是共和政府的最高行政官员。

每年由参议院选举产生两位执政官,他们负责领导罗马军队、执行法律和维护公共秩序。

执政官任期一年,任期结束后,他们有资格成为参议员。

此外,共和政府还有其他各种官员,包括财务官员、宗教官员和民事官员。

这些官员由选举产生,担负着管理罗马城市和领土的职责。

帝制公元前27年,奥古斯都(Augustus)建立了罗马帝国,结束了共和制。

帝国政府由皇帝和各种官员组成。

皇帝(Emperor)是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奥古斯都被认为是第一位罗马皇帝,他通过军队的控制和政治权力的集中,确立了皇帝的绝对统治地位。

罗马帝国的皇帝继承制度一直延续到476年,帝国的灭亡。

帝国政府中的其他官员包括财政官员、军事指挥官和官僚机构的领导。

皇帝通常会委任一些亲信和高级官员,以帮助他管理帝国事务。

罗马帝国政府通过建立军队、征税和行政管理来维持其统治。

帝国的法律制度相对稳定,并在整个罗马帝国的领土上得到实施。

总之,古代罗马政治制度在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现代政治制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共和制和帝制两个阶段都为罗马的政治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罗马政治制度的成功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机构的复杂性和灵活性,以及其成熟的行政和法律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恺撒
庞培
克拉苏
尤利乌斯· 恺撒:
终身独裁官
“祖国之父”
恺撒遇刺
后三头同盟
• 凯撒死后,罗马内战又起。前43年,安东 尼、雷必达、屋大维公开结盟,获得统治 国家5年的合法权力 ,史称后三头同盟。随 后屋大维将另外两人打败,于前27年元老 院授与屋大维“奥古斯都”的尊号,建立 元首制。屋大维大权在握成为事实上的皇 帝,罗马共和国结束了,古罗马进入了罗 马帝国时代。
古代罗马政治制度
“ 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 马。”
“ 世上有很多美好的 词汇,可以分配给欧洲各个 城市,例如精致,浑朴,繁 丽,畅达,古典,舒适,奇 崛,壮观,肃穆……,只有 一个词,它们不会争,争到 了也不受用,只让它静静安 踞在并不明亮的高位上,留 给那唯一的城市。这个词叫 伟大,这座城市叫罗马。” ——余秋雨《行者无疆》
• 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在统治者间的体现 • 第一次米特里达梯战争时,统治者内部的 矛盾就开始激烈起来。当时,在谁担任东 征司令官的问题上,马略和苏拉的斗争颇 为激烈,当苏拉的军队还未开出意大利时, 保民官在马略的怂恿下免去了苏拉东征司 令官的职务,苏拉立即返回进攻罗马,大 肆捕杀马略党人,这是罗马历史上第一次 自己的军队进攻自己国家的恶例。马略在 苏拉的捕杀下只好逃往非洲,但苏拉于前 87年东征走后,马略又返回
帝国时期(前27——公元395)
• • • • 政治:统一稳定 经济:繁荣发展 文化:昌盛发达 城市:涌现繁荣
布匿战争
古罗马奴隶劳动
(四)、罗马共和国的衰亡与向帝 制的过渡
1、随着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到BC2世纪中 期 ,罗马奴隶制社会内部矛盾充分暴露: • 奴隶与奴隶主矛盾尖锐,奴隶制危机显现 • 民族矛盾复杂 • 元老院软弱无能 • 贵族与平民矛盾激化 • 军事强人统治
恺撒——屋大维
BC73斯巴达克起义
• 森杜里亚大会:以贵族为主组成,有选举所有官吏 的权利,立法权、决定战争与媾和权。部分司法权 • 特里不大会(平民大会):逐渐取得最高立法权, 低级官吏的选举权,司法权
(二)、贵族与平民的斗争与政治制度
的演变
• 平民的生活状况
政治上:无权 经济上:失地、破产、沦为债务奴隶 社会、法律地位上:受歧视,禁止通 婚
2、共和国早期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结果
• 保民官的设立:BC494年,一年一任且必须由平民中 选出,初为2名,后增至10名。此官职是为保护平民 的利益而设的,凡是不利于平民利益的行为、法令等, 保民官都有权力予以否决,保民官的人身与其否决权 神圣而不可侵犯,其权利以后又进一步扩大。 • 《十二铜表法》的颁布:BC451,阶级实质是保护奴 隶主利益的,但法律编制城明确条文,定罪量刑需以 条文为准,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专横。 • 十二铜表法(Law of the Twelve Tables ),公元前 452—451年,在平民保民官的强烈要求和平民的努 力
(三)、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对外扩 张
三场战役:
• 布匿战争 • 公元前264~前146年古代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的 3次战争。 罗马人称迦太基人为“布匿”,故名。第一、二次布匿战 争是作战双方为争夺西部地中海霸权而进行的扩张战争, 第三次布匿战争则是罗马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 • 马其顿战争 • 古罗马共和国和马其顿王国之间的3次战争。最终以罗马 控制马其顿
一、罗马城的建立
• 母狼与罗马建城的传说 • 时间:BC8世纪中叶 • 地点:意大利半岛中部 台伯河下游河畔 • 条件:气候温润, 土地肥沃, 山林牧场丰饶。
著名的特洛伊战争结束后,特洛伊王子逃到意大利半
岛,建立了阿尔巴城,世代相传;后来,一个名叫努米托 耳的国王被其弟阿木留斯推翻,儿子被杀,但他的女儿为 战神所爱,生下一对双胞胎罗穆路斯和瑞穆斯,却被阿木 留斯放入篮子中丢入台伯河;这对兄弟后来被一只母狼发 现并收留抚养,不久,被牧人发现收养;他们长大以 后考 的古 头发 像现 的 埃
考 艳古 后学 的家 形复 象原 埃 及
英国人眼中的埃及艳后
盖约· 屋大维 : “奥古斯都”称号
公元前后,罗马为什么从共和制发展为帝制?
• 随着统治版图持续不断的扩大,区域内民族成份 和人数的增多,奴隶制度的进一步发展,罗马共 和国社会内部的各种矛盾也日益复杂地相互交织 在一起,并逐渐演变到危机四伏的程度。
• 王国而告终。第一次战争(公元前214~前205年)马其 顿的腓力五世取得胜利。第二次战争(公元前200~ • 前196)中,罗马大获全胜,消灭了腓力的海军。罗马又发 动了第三次战争(公元前171~前168),腓力之子佩尔修斯 战败,最后在彼得那会战中马其顿全面失败。此后马其顿 成为罗马的一个行省。 • 叙利亚战争 • 又称安条克战争或叙利亚战争。主要是罗马与塞琉古王国 (叙利亚)国王安条克三世在希腊、爱琴海和小亚细亚的 战争。安条克三世(“大王”)素有领土野心,当罗马与 马其顿进行战争之际,他于
什一抽杀法
罗马军队之所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其对军人的法
制是相当严格的。一名罗马青年若犯大错也经常罪不致死, 而在军队中逃跑,偷窃,丢掉武器、盔甲及同性恋都是死 刑。而其中最恐怖的便是“什一抽杀法”。 罗马军法中规定战场逃跑的人要被判死刑,而执行的 时候长官仅仅拿武器轻轻碰一下示意,然后所有其他士兵 随意对此人加以任何凌虐及屠杀,其死状惨不忍睹。而如 果一个团队集体逃跑则所有人抽签,十签中有一死签。抽 中者按前面所说的加以惩罚。由于这种利法使得士兵不敢 逃跑,所以即使兵力少于对手的时候罗马士兵也会拼死而 战直到全部战死。
• 帝国时代:BC30年~AD476年
二、罗马共和国
(一)、罗马共和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时间:BC509年
• 古罗马的共和制度
执政官:最高行政长官 元老院:最高决策与审判 公民大会:立法与选举权力
• 实质:实行贵族寡头政治,罗马共和国是 奴隶主贵族专政的国家。
• 行政权:两名执政官,掌管国内事务,
指挥军队作战。一年一任,不得连任。 由百人队议会中选出。两名执政官权力 平等,如遇非常时期,设独裁官(又称 狄克推多)代替二执政官,任期仅为半 年,独裁官有 24名扈从,肩扛插有战斧 的一束木棒,此权标就是法西斯的来源。 (“同僚制”、“一年一任制”)
杀死仇人,救出外祖父, 创建了新的城市;后来罗 穆斯路杀死了瑞穆斯,并 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这座城 市为罗马。这尊雕像所刻 划的就是曾经哺育了罗马 创始人的母狼的形象。
古罗马的历史一般可划分为三个时期:
• 王政时代:BC8世纪~BC6世纪(氏族公社
向奴隶制国家过渡)
• 共和时代:BC509年~BC31年
1、共和国早期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过程
驱逐国王之后的最初十六年,罗马陷入了长 期的所谓“骚乱”之中。公元前494年,当 时罗马同邻近部落发生战争,而罗马平民 拒绝作战,带武器离开罗马,史称“平民 运动”,在这种情况下,贵族被迫承认了 平民选举保民官和召开平民大会的权力, 平民所选的保民官,负责保护平民的权力 不受贵族侵犯。公元前471年,平民大会获 得特里布会议(Comitia Tributa)称号, 但其决议仅对平民有效。公元前454年罗马
2、共和制向帝制的过渡
• 背景:
罗马奴隶主统治遭沉重打击,军事实力人物为建 立军事独裁进行争夺。
• 建立:
BC27年屋大维被元老院授予“奥古斯都”称号。
前三头同盟
• 前82年贵族派支持的苏拉率军占领罗马。 次年,迫使公民大会选举他为终身独裁官, 开创了罗马历史上军事独裁的先例。前78 年病故,罗马陷入混乱,前60年,克拉苏、 凯撒、庞培秘密结盟,共同控制罗马政局, 史称前三头同盟。前53年,克拉苏战死于 安息。前48年,尤利乌斯· 恺撒在内战中击 败庞培,被宣布为终身独裁官,集军政大 权于一身。他厉行改革,但因独裁统治而 招致政敌仇视,于公元前44年3月15日遭贵 族派阴谋分子刺杀。
• 罗马进行了五昼夜的血腥报复。前86年,马略第 七次任执政官,此后不久便死去,而在东方的苏 拉,于前83年回到罗马后又开始了一场血腥屠杀。 • 据史家估计,内战被杀者达10万人。前82年,苏 拉在罗马独裁,这是罗马历史上第一次独裁,但 这位太上皇于公元前78年病故,罗马政局再次开 始动荡起来,动荡的结果是出现了前三头政治, 即由克拉苏、庞培、恺撒三巨头来左右罗马政局。

共和国早期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结果
• 打破贵族垄断政权局面和旧的氏族界限,消除罗马氏族 残余,扩大罗马共和国基础。 • 强化公民兵制度,为罗马对外扩张提供强大军事力量。 • 土地问题并未得到真正解决,平民与大土地所有制之间 的矛盾还将继续。 • “新贵”阶级的产生。 • 国家制度的实质仍然是以元老院为首的贵族奴隶主阶级 的专政。 • 罗马国家机构的加强,为其对外扩张与发展奴隶制度创 造条件。
• 行政长官 • 监察官 • 保民官
• 元老院:元老院由各大贵族首领及退任执政
官组成,掌握统治实权,是实权机关,300名 终身任职的元老是贵族势力的坚实堡垒,他们 掌管着国库的运作和一切的对外事宜。“在共 和国,权力尽归于元老院”。
罗马共和国时期元老院会议
• 人民大会:包括森杜里亚大会和特里布大会
• (三)、帝国版图的扩张与帝国前 期的繁荣
AD2世纪罗马帝国疆域
读图学史
• 罗马帝国的疆域包括哪些古代文明区域?
古代东方埃及、巴比伦、波斯;
古代希腊以及爱琴海文明;
古代罗马(早期)等文明区域……
古代罗马为什么会从一个小城邦发展成为地 跨欧、亚、非的大国?
• 不断改善的内部优势。 罗马共和国时期,通过平民与贵族的不断斗争,废除 了债务奴隶制,使罗马公民的权利得到保障,平民的积极 性得到提高,共和国的统治基础不断扩大。从统治集团到 普通平民都热衷于扩张战争。随着版图的扩大,罗马统治 集团开始推行高度集权化的军事强人政治,适时改变统治 形式,有效控制统治区域。 • 优越的军事组织以及严格的军事纪律。 • 强盛的综合国力。政治上的统一和稳定,经济上的繁荣和 发展,文化的昌盛和发达,城市的涌现和繁荣,为战争胜 利奠定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