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各项指标所代表的含义

血常规各项指标所代表的含义
血常规各项指标所代表的含义

血常规各项指标所代表的含义

白细胞计数

(WBC)

4.0~11.0 ×109/L

临床意义

升高: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降低: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 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

注意事项

淋巴细胞百

分率

(LYMPH%)

20~40 %

临床意义

增高: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降低:免疫缺陷

单核细胞百

分率

(MONO%)

3.0~8.0 %

临床意义增高: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注意事项

中性粒细胞

百分率

(NEUT%)

50~70 %

临床意义增高:细菌感染,炎症降低:病毒性感染

注意事项

嗜酸性细胞

百分率

(EO%)

1.0~5.0 %

临床意义

增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减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烧伤、大手术后,患大叶性肺炎、伤寒、猩红热等疾病严重

注意事项

嗜碱性细胞

百分率

(BASO%)

0.0~2.0 %

临床意义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何杰金氏病、癌转移、铅铋中毒。注意事项

淋巴细胞绝

对值

(LYMPH)

1.0~3.5 ×109/L

临床意义

增高: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降低:免疫缺陷

注意事项

单核细胞绝

对值(MONO)

0.0~0.8 ×109/L

临床意义增高: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中性细胞绝

对值(NEUT)

2.0~7.5 ×109/L

临床意义增高:细菌感染,炎症降低:病毒性感染

注意事项

嗜酸性细胞

绝对值(EO)

0.0~0.7 ×109/L

临床意义增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

注意事项

嗜碱性细胞

绝对值

(BASO)

0.0~0.1 ×109/L

临床意义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何杰金氏病、癌转移、铅铋中毒。注意事项

红细胞计数

(RBC)

3.5~5.6 ×1012/L

临床意义

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降低:贫血,出血

注意事项

血红蛋白110~160 g/L

(HGB)

临床意义

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贫血,出血

注意事项

红细胞比积

(HCT)

0.32~0.53

临床意义

增加:大量脱水、血液丢失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均由于血液浓缩而使红细胞比积增高。减少:见于各种贫血。

平均红细胞

容积(MCV)

80~110 fl

临床意义增大:为大细胞性贫血减少: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注意事项

平均红细胞

血红蛋白量

(MCH)

26~35 pg

临床意义

增高:严重呕吐,频繁腹泻,慢性一氧化碳中毒,心脏代偿功能不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降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注意事项

平均红细胞

血红蛋白浓

度(MCHC)

310~370 g/L

临床意义

增高:严重呕吐,频繁腹泻,慢性一氧化碳中毒,心脏代偿功能不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降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注意事项

红细胞分布

宽度变异系

数(RDW-CV)

11.0~14.1 %

临床意义用于判断是否有营养缺乏性贫血注意事项

红细胞分布

宽度标准差

(RDW-SD)

37.0~54.0 fl

临床意义用于判断是否有营养缺乏性贫血注意事项

血小板计数

(PLT)

100~300 ×109/L

临床意义

升高: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降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红斑狼疮,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能障碍,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

平均血小板

体积(MPV)

9~17 fl

临床意义用于判断出血倾向及骨髓造血功能变化,以及某些疾病的诊断治疗。注意事项

血小板分布

宽度(PDW)

9.0~13.0 g/L

临床意义

增大:急非淋化疗后、巨幼细胞性贫血、慢粒、脾切除、脾功能亢进,巨大血小板综合症、血栓性疾病等。减少:提示血小板减少。

注意事项

血小板大细

胞比率

(P-LCR)

13.0~43.0 %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巨血小板血症患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数目少,体积增大者原发性血小板增高症患者可出现巨型血小板增高。

血常规各指标参考范围和临床意义

1、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值] 男:4.0~5.5 ×10的12次方/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5.0 ×10的12次方/L(350万-500万个/mm3)。 新生儿:6.0~7.0 ×10的12次方/L(600万-700万个/mm3)。 [临床意义] 红细胞减少①红细胞生成减少,见于白血病等病:②破坏增多:急性大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③合成障碍:缺铁,维生素B12的缺乏等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2、血红蛋白测定(HB或HGB) [正常参考值] 男:120~160g/L(12-16g/dL)。女:110~150g/L(11-15g/dL)。儿童:120~140g/L(12-14g/dL)。 [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参考值] 成人:4~10 ×10的9次方/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20 ×10的9次方/L(15000-20000/mm3)。 [临床意义] 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参考值] 白细胞分类(DC)英文缩写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 嗜中性粒细胞N 0.3 ~0.7 中性秆状核粒细胞0.01 ~0.05 (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 ~0.70 (50%-70%) 嗜酸性粒细胞E 0.005~0.05 (0.5%-5%) 嗜碱性粒细胞B 0.00 ~0.01 (0~1%) 淋巴细胞L 0.20 ~0.40 (20%-40%) 单核细胞M 0.03 ~0.08 (3%-8%) [临床意义]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多见于某些传染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淋巴细胞增高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疟疾、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 淋巴细胞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长期化疗、X射线照射后及免疫缺陷病等。 单核细胞增高见于单核细胞白血病、结核病活动期、疟疾等。 5、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OS) [正常参考值] 50~300 ×10的6次方/L(50-300个/mm3)。 [临床意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血常规正常值

血常规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血液由液体和有形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常规检验的是血液的细胞部分。血液有三种不同功能的细胞--红细胞(俗称红血球),白细胞(俗称白血球)、血小板。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疾病。是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 1.红细胞计数(RBC)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红细胞数目。 【正常参考范围】 新生儿:(6.0~7.0)×1012/L 婴儿:(5.2~7.0)×1012/L 儿童:(4.2~5.2)×1012/L 成人男:(4.0~5.5)×1012/L 成人女:(3.5~5.0)×1012/L 2.血红蛋白(Hb)是红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机体向器官、组织运输氧气和运出二氧化碳的功能。其增减的临床意义基本上与红细胞增减的意义相同,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贫血按严重程度可分为:极重度贫血,HbL<30g/L;重度贫血,Hb在31~60g/L;中度贫血,Hb在>61~90g/L;轻度贫血,Hb在>90g/L与低于正常参考的下限之间。 【正常参考范围】 男性120~160g/L 女性110~150g/L 新生儿170~200g/L 3.血细胞比容(HCT)是指抗凝血液在一定条件下离心沉淀,而测出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正常参考范围】 男40%~50%; 女35%~45%。 4.白细胞计数:指计数单位体积血液中含的白细胞数目。正常的外周血液中常见的白细胞有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正常参考范围】 成人(4.0~10.0)×109/L 新生儿(15.0~20.0)×109/L 5.白细胞分类计数(DC)是指对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分别计数并计算其百分比。 【正常参考范围】 中性粒细胞N0.5~0.7(50%~70%) 嗜酸性粒细胞E0.01~0.05(1%~5%) 嗜碱性粒细胞B0~0.0l(0~1%) 淋巴细胞L0.20~0.40(20%~40%) 单核细胞M0.03~0.08(3%~8%)

血常规化验单参考值

血常规化验单参考值 血常规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血液由液体和有形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常规检验的是血液的细胞部分。血液有三种不同功能的细胞——红细胞(俗称红血球),白细胞(俗称白血球)、血小板。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疾病。是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 1.白细胞IWBC或LEU) 【单位】个/升(个/L)。 【正常值】成人白细胞数为(4.0~10.0)×109/升。儿童随年龄而异,新生儿为(15.0~20.0)×109/升;6个月~2岁为(11.0~12.0)×109/升;4~14岁为8.0×109/升左右。 【临床意义】 (1)增多:常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 (2)减少:常见于某些病毒感染、血液病、物理及化学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 2.白细胞分类(DC) 【单位】百分比(常用1.0表示100%)。 【正常值】 (1)嗜中性粒细胞(N):成人0.40~0.75(40%~75%),儿童0.30~0.65(30%~65%)。 (2)嗜酸性粒细胞(E):0.005~0.05(0.5%~5%)。 (3)嗜碱性粒细胞(B):0~0.01(0~1%)。 (4)淋巴细胞(L):成人0.20~0.45(20%~45%),儿童0.3~0.56(30%~56%)。 (5)单核细胞(M):成人0.02~0.06(2%~6%),儿童0.02~0.08(2%~8%)。 【临床意义】 (1)嗜中性粒细胞(N):增多或减少,同白细胞(WBC)。 (2)嗜酸性粒细胞(E):①增多。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蚓病,某些皮肤病(如湿疹、牛皮癣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淋巴肉瘤,鼻咽癌,肺癌等。②减少。常见于伤寒、副伤

血常规各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1、红细胞计数(RBC) 男:4.0~5.5 ×10的12次方/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5.0 ×10的12次方/L(350万-500万个/mm3)。 新生儿:6.0~7.0 ×10的12次方/L(600万-700万个/mm3)。 红细胞减少①红细胞生成减少,见于白血病等病:②破坏增多:急性大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③合成障碍:缺铁,维生素B12的缺乏等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蛋白测定(HB或HGB) 男:120~160g/L(12-16g/dL)。女:110~150g/L(11-15g/dL)。儿童:120~140g/L(12-14g/dL)。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 成人:4~10 ×10的9次方/L(4000-10000/mm3)。新生儿:15~20 ×10的9次方/L(15000-20000/mm3)。 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 白细胞分类(DC)英文缩写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 嗜中性粒细胞N 0.3 ~0.7 中性秆状核粒细胞 0.01 ~0.05 (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 ~0.70 (50%-70%) 嗜酸性粒细胞E 0.005~0.05 (0.5%-5%) 嗜碱性粒细胞B 0.00 ~0.01 (0~1%) 淋巴细胞L 0.20 ~0.40 (20%-40%) 单核细胞M 0.03 ~0.08 (3%-8%)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多见于某些传染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血常规检查各项目的正常值范围

血常规检查各项目的正常值范围。 红细胞(RBC) 男性:4.0--5.5 X 10的12次方/ L(400万—550万/mm的3次方); 女性:3.5—5.0 X 10的12次方/ L(350万—500万/mm的3次方); 血红蛋白(HB) 正常参考值 1.男性:120~160g/L(12-16g/dl); 2.女性:110—150g/L(11-15g/dl); 3.新生儿:170—200g/L(17~20g/dl)。 红细胞形态改变 正常参考值 1.红细胞压积:男性:42%--49%;女性:37%--48%; 2.红细胞平均直径(MCD):7.33土0.29μm; 3.红细胞平均体积(MCV):80~94fl (80—94μm的3次方); 4.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26—32pg; 5.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10—350g/L; 6.细胞生存时间:110—130天; 7.红细胞半生存时间:26—34天; 8.循环红细胞量:29.1--30.3ml/kg体重; 9.网织红细胞数:0.5%~1.5%,24--84X 10的9次方/L (2.4万—8.4万/mm的3次方)。 白细胞(WBC)总数 正常参考值 1.成人:4--10X10的9次方/L(4000—10000/mm的3次方); 2.儿童:5.0—12X10的9次方/L(5000—12000/mm的3次方); 3.新生儿:15—20X10的9次方/L(15000—20000/mm的3次方)。 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参考值 1.中性粒细胞:50%-70%(0.50—0.70);杆状核:1%—5%(0.01—0.05);分叶核:50%—70%(0.50~0.70); 2.嗜酸粒细胞:0.5%—3%(0.005--0.03); 3.嗜碱粒细胞:0%—0.75%(0--0.0075); 4.淋巴细胞:20%--40%(0.40--0.60); 5.单核细胞:1%--8%(0.01--0.08); 6.嗜酸粒细胞计数:0.05—0.25 X 10的9次方/L(50—250/mm的3次方)。

血常规检查正常值

血液病常规检查正常值 血液检查正常值 ------------------------------------------------------------------- (2009-8-4) (一).一般检查: 总血量65~90毫升/公斤体重 比重全血男性1.054~1.062;女性1.048~1.059 血浆 1.024~1.029 血红蛋白男性127~153克/L 平均140克/L;女性113~136克/ L 平均125克/L 红细胞数男性4.29~5.38×10 12平均4.83 ×10 12; 女性3.83~4.838×10 12平均4.33 ×10 12 网织红细胞 0.5~1.5﹪ 红细胞压积男性42.0~49.0﹪平均45.6﹪;女性37.0~43.0 ﹪平均40.0﹪ 红细胞平均体积 82~92立方毫米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 27~31微微克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320~360克/L 红细胞直径 7.0~7.6微米平均7.33微米 平均红细胞厚度 2微米 饱和指数 0.85~1.15 血色指数 1(0.9~1.1) 体积指数 0.9~1.1 红细胞沉降率短管法(Culter法)男性 0~8毫米/1小时女性0~10毫米/1小时 长管法(Westergren法)男性0~15毫米/1小时女性0~10毫米/1小时 白细胞总数 4.0~10.0×109/L 白细胞分类 中性粒细胞 50~70﹪平均66﹪ 嗜酸粒细胞 0.5~3﹪平均1.5﹪ 嗜硷粒细胞 0~0.75﹪平均0.5﹪ 淋巴细胞 20~30﹪平均26﹪ 单核细胞 1~8﹪平均6﹪ 嗜酸粒细胞直接计数 50~300/毫米 (二)出血性疾病检查: 血小板计数 100~300×109/L 出血时间 Duke法 1~3分钟 Lvy法 0.5~6分钟 凝血酶原时间(Quick_期法)11~13秒 凝血酶原消耗时间>20秒为消耗正常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55.7±7.1秒 再钙化时间﹤3分钟

儿童血常规参考值

小儿时期血液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造血功能、血液组成、生理变化等均与成人有许多差异,两者的血常规参考标准亦必然存在一定差异。 1、小儿分年龄段,不分性别;成人分性别,不分年龄段。血细胞数参考值,小儿各年龄段有差异,成人无。 (1)红细胞数:刚出生时最高,其后迅速减少,2~4个月时达最低值,4~6月时稍增加,此后又减少,1岁以后逐渐上升。当血红蛋白第二次低水平时(8~12个月)红细胞数并不减少仍保持在一定水平;成人红细胞数男女恒定在一个稳定范围。具体见附表。 (2)血红蛋白:刚出生时较高,第二天更高,以后逐渐下降,约2~4周时达到与成人的男性同等水平,以后再度减少,至2~4个月时达到第一次低水平,然后逐渐上升;到7~8个月又开始下降,8~12个月时达到第二次低水平,以后又增多,到儿童期接近成人水平;成人男女血红蛋白恒定在一个稳定范围。具体见附表。 (3)白细胞:①白细胞总数,出生时最高,幼儿期生理性波动显著,主要由淋巴细胞的增减所引起。白细胞平均值,初生时20G/L~30G/L,2~3天后降至10G/L~12G/L;婴儿期保持在原地的水平,1岁以后又逐渐下降;4岁时降至8~10G/L,以后达成人水平;成人白细胞数恒定在一个稳定范围。 ②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出生时中性粒细胞占多数(75%左右)淋巴细胞占少数。以后中性粒细胞迅速减少,淋巴细胞绝对数是虽无显著变动,但其百分数增高。生后4~7天时,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数量相等,出现第一次交叉;以后淋巴细胞继续增多,中性粒细胞继续减少。4~6个月时,淋巴细胞比例达最高值(70%左右),以后逐渐减少,3~5岁时,由于淋巴细胞的减少和中性粒细胞的增多而出现第二次交叉,6岁以后,中性粒细胞继续增多,淋巴细胞逐渐减少,达到成人正常值,并持续终生。 ③嗜酸粒细胞,出生时稍少,数日后增加可达白细胞总数的5%左右,以后逐渐减少,维持

血常规标准参考值及单位

血常规标准参考值及单位 1:白细胞计数(WBC):成人(4.0~10.0)×10*9/L 新生儿(15.0~20.0)×10*9/L 6个月至2岁(11.0~12.0)×10*9/L(单位:10^9/L) 2:红细胞计数(RBC):男性(4.0~5.5)×10*12/L 女性(3.5~5.0)×10*12/L 新生儿(6.0~7.0)×10*12/ 3:血红蛋白浓度(HB):男性120~160 g/L 女性110~150g/L 新生儿170~200g/L 4:红细胞压积(HCT)(参考值:40~48),(单位:%) 5: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参考值:80~97),(单位:fL) 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参考值:26.5~33.5),(单位:pg)7: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参考值:300~360),(单位:g/L)8:血小板计数(PLT)(参考值:100~300),(单位:10^9/L) 9:淋巴细胞比值(LY%)(参考值:17~48),(单位:%) 10:单核细胞比例(MONO%)(参考值:4-10),(单位:%) 11: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参考值:43~76),(单位:%) 13:单核细胞计数(MONO)(参考值:0.3~0.8),(单位:10^9/L) 14: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参考值:1.2~6.8),(单位:10^9/L)15:红细胞分布宽度(参考值:11~14.5),(单位:%) 16: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参考值:9~18),(单位:%) 17: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参考值:7.4~12.5),(单位:fL) 18:大血小板比例(P-LCR)(参考值:10~50),(单位:%) 12:淋巴细胞计数(LY)(参考值:0.8~4.0),(单位: 10^9/L)

医学各项化验指标正常值是多少

医学各项化验指标正常 值是多少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医学各项化验指标正常值是多少 1。血常规血红蛋白(HGB) 正常值为120-150g/L 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值为4×109/L-10×109/L 其中中性白细胞(NEUT%)正常时为淋巴细胞(LYM%) 正常时为嗜酸细胞(MXD%) 正常时为血小板(PLT ) 正常值为100×109/L-300×109/L HCT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正常值为82-92fL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正常值为340-360g/L 2.尿常规蛋白(PRO)正常为阴性尿糖(GLU)正常阴性红细胞(RBC)正常0-1/高倍白细胞(LEU)正常0-5/高倍尿酸盐结晶(NIT)酮体(KET) 正常阴性尿胆元(UBG)定性:弱阳性定量1-4mg/24h 胆红质(BIL)正常阴性尿潜血(ERY)正常阴性比重(SG)正常 3. 血气和电解质(血生化)正常参考值酸碱度(PH)二氧化碳分压(PaCO2) 35- 45mmHg 氧分压(PaO2) 75-100mmHg 碳酸氢根离子(HCO3-)钠离子(Na+) 136-146mmol/L 钾离子(K+)氯离子(Cl-) 96-106mmol/L 4.肝功能项目单位正常参考值谷丙转氨酶(ALT) IU/L (1~38) 谷草转氨酶(AST) IU/L (8~40) 碱性磷酸酶(ALP) IU/L (100~275) r-转肽酶(GGT) IU/L (9~40) 总胆红素(TBIL) umol/L (4~20) 直接胆红素(DBIL) umol/L (0~7) 5.乙肝2对半检验正常表面抗原(HBsAg)阴性表面抗体(抗-HBs)阴性或阳性 e抗原(HBeAg)阴性抗-HBe 阴性核心抗体(抗-HBc)阴性 6. 血脂检查正常参考值 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 L 高密度脂蛋白(HDLC)

五分类血常规正常参考值及出处

五分类血常规正常参考值及出处 ——2011-7-5 一、血红蛋白(Hb): 1.成年:人卫《诊断学》第7版和人卫《临床检验基础》第3版 男性 120~160 g/L 女性 110~150g/L 2.新生儿 170~200g/L人卫《诊断学》第7版和人卫《临床检验基础》第3版 3.老年(70岁以上):人卫《临床检验基础》第3版 男性 94~122 g/L 女性 87~112g/L 二、红细胞(RBC):人卫《诊断学》第7版和人卫《临床检验基础》第3版 1.成年: 男性(4.0~5.5)×10*12/L 女性(3.5~5.0)×10*12/L 2.新生儿(6.0~7.0)×10*12/L 三、红细胞平均值(仪器法)人卫《诊断学》第7版和人卫《临床检验基础》第3版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成人: 80~100fl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 血细胞分析仪法 27~34pg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320~360g/L 四、红细胞比容:人卫《临床检验基础》第4版 男 0.38-0.508

女0.335-0.45 五、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RDW-CV 11.5%~14.5%人卫《诊断学》第7版 RDW-SD 39~46 fl 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检验服务指南》 六、白细胞(WBC):人卫《诊断学》第7版和人卫《临床检验基础》第3版 1.成人(4.0~10.0)×10*9/L 2.新生儿(15.0~20.0)×10*9/L 3.6个月至2岁(11.0~12.0)×10*9/L 六、白细胞分类计数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检验服务指南》NEUT% 50~70% LYMPH% 20~40% MONO% 3~8% EO% 0.5~5% BASO% 0~1% NEUT# (2.0~7.5)×10*9/L LYMPH# (0.8~4.0)×10*9/L MONO# (0.12~0.8)×10*9/L EO# (0.05~0.5)×10*9/L BASO# (0~0.1)×10*9/L 七、血小板:(100~300)×10*9/L人卫《诊断学》第7版和人卫《临床检验基础》第3版

血常规各项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血常规各项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白细胞计数(WBC) (参考值:4~10),(单位:10^9/L) 淋巴细胞计数(LY) (参考值:0、8~4、0),(单位:10^9/L) 中间细胞数目(Mid) (参考值:0、1~0、9),(单位:10^9/L) 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 (参考值:2、0~7、0),(单位:10^9/L) 淋巴细胞百分百(LY%) (参考值:20~40),(单位:%) 中间细胞百分比(Mid%) (参考值:3、0~9、0),(单位:%) 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 (参考值:50~70),(单位:%) 血红蛋白浓度(HB) (参考值:110~160),(单位:g/L) 红细胞计数(RBC)(参考值:3、5~5、5),(单位:10^12/L) 红细胞压积(HCT) (参考值:37~50),(单位:%)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参考值:80~95),(单位:fL)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 (参考值:27、0~31、0),(单位:pg)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参考值:320~360),(单位:g/L)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V) (参考值:11、5~14、5),(单位:%) 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 (参考值:35、0~56、0),(单位:fL) 血小板计数(PLT) (参考值:100~300),(单位:10^9/L)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参考值:70~11、0),(单位:fL)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 (参考值:15~17),(单位:%) 血小板压积(PCT) (参考值:0、108~0、282),(单位:%) 白细胞(WBC)计数 增多: (1)生理性增多:新生儿白细胞最高,儿童略高于成年人;妊娠5个月至分娩后4~5天,经期,饭后,剧烈运动后,寒冷及情绪激动时等白细胞数都可增高。一个人得白细胞总就是下午比上午高一些,因此对白细胞处于临界值者,应注意定时检查,尤其就是正在接受放疗、化疗等治疗观察中得病人。 (2)急性细菌性感染与化脓性炎症:如大叶性肺炎、猩红热、丹毒、败血症、阑尾炎、脓肿、脑膜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 (3)急性中毒:如尿毒症、糖尿病酸中毒、妊娠中毒症、急性铅中毒及安眠药中毒等。

血常规的正常值

血常规的正常值 一、血红蛋白浓度(Hb) 血红蛋白浓度(Hb)介绍: 血红蛋白浓度指单位提及(L)血液内所含的血红蛋白的量,血红蛋白又称血色素,是红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能与氧结合,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血红蛋白浓度(Hb)正常值: 男性120~160g/L(12.0-16.0g/dl); 女性110~150g/L(11.0-15.0g/dl); 新生儿170~200g/L(18.0-19.0g/dl)。 血红蛋白浓度(Hb)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增高,降低的临床意义基本和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相似,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血红蛋白增多有以下情况:(1)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民,胎儿和新生儿,剧烈活动,恐惧,冷水浴等;(2)病理性增多: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患和血管畸形,如法洛四联症,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或肺静脉瘘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也见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如肾癌,肝细胞癌,肾胚胎瘤及肾盂积水,多囊肾等,血红蛋白减少见于以下情况:(1)生理性减少:3个月的婴儿至15岁以前的儿童,主要因生长发育迅速而致的造血系统造血的相对不足,一般可较正常人的低10%-20%,妊娠中期和后期由于妊娠血容量增加而使血液被稀释,老年人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逐渐降低,可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2)病理性减少:A.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所伴发的贫血;B.因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所致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 C.因红细胞膜,酶遗传性的缺陷或外来因素所致红细胞破坏过多而导致的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海洋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异常血红蛋白病,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心脏体外循环的大手术或某些生物性和化学性等因素所致的溶血性贫血以及某些急性或慢性失血所致的贫血。 二、红细胞计数(RBC) 红细胞计数(RBC)介绍: 红细胞计数,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红细胞数目,对于提示累及红细胞系统的疾病有重要意义。 红细胞计数(RBC)正常值: 男性(4.0~5.5)×1012/L; 女性(3.5~5.0)×1012/L; 新生儿(6.0~7.0)×1012/L。 红细胞计数(RBC)临床意义: 红细胞计数值增多,可见于以下情况:a)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肺气肿及心力衰竭等;b)真性红细胞增多症;c)严重脱水,大面积烧伤;d)慢性一氧化碳中毒;e)肾癌,肾上腺肿瘤;f)药物如雄激素及其衍生物,肾上腺皮质激素类等可引起红细胞增多,g)高山居民,新生儿可见生理性增高,红细胞计数值减少可见于以下情况:a)各种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失血性贫血,

血常规各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血常规各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一、血液一般检查: 1、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值] 男: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10 12-5.0×10 12个/L(350万-500万个/mm3)。 儿童: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30万个/mm3)。 [临床意义] 红细胞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蛋白测定(Hb) [正常参考值] 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儿童:120-140g/L(12-14g/dL)。 [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参考值] 成人:4×109-10×109/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109-20×109/L(15000-20000/mm3)。 [临床意义] 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参考值] 白细胞分类(DC)英文缩写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 嗜中性粒细胞 N 0.3~0.7 中性秆状核粒细胞 0.01-0.05(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0.50-0.70(50%-70%) 嗜酸性粒细胞 E 0.005-0.05(0.5%-5%) 嗜碱性粒细胞 B 0~0.01(0~1%) 淋巴细胞 L 0.20-0.40(20%-40%) 单核细胞 M 0.03-0.08(3%-8%) [临床意义]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多见于某些传染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淋巴细胞增高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疟疾、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百

关于血常规检测指标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关于血常规检测指标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血液检验以前是指血常规检查,是手工操作、显微镜下计数的,它包括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血小板计数等,共有10来个项目。做一个病人的血常规检验最熟练、最快速也要10来分钟。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检验仪器自动化.目前大部分医院都使用自动化血液分析仪做血常规检验(目前称血液学分析)。每次检查只需用0.1毫升(约两大滴血)的抗凝血,只要用30秒或1分钟的时间,就可以检测并打印出20多项结果。不过,这些结果大多是用英文的缩写名称报告的,而其中的一部分结果只有检验医学的专业书籍才有介绍,所以患者很难理解其中的意义。 血液检验就是对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即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这三个系统的量和质进行检测与分析。这三个系统与血浆组成了血液,血液不停地流动于人体的循环系统中,参与机体的代谢及每一项功能活动,因此血液对保证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调节以及人体的内外环境的平衡起重要作用。血液中的任何有形成分发生病理变化,都会影响全身的组织器官;反之,组织或器官的病变可引起血液成分发生变化,因而血液学分析及其结果对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很大的帮助。 用自动化分析仪能够检测并报告红细胞系统的8项参数及红细胞直方图。有关项目名称及其参考值为: 1.红细胞(RBC):男性为4.0X10^12~5.5X10^12/升,女性为3.5X10^12~5.OX10^12/升; 2.血红蛋白(HGB或Hb):男120~160克/升,女110~150克/升; 3.红细胞压积(HCT.Hct,又称红细胞比积,PCV):男0.42-0.49升/升(42%~49%),女0.37~0,43升/升(37%~43%); 4.红细胞平均压积体积(MCV):80-100飞升; 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7-33皮克; 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C):320~360克/升; 7.红细胞平均直径(MCD):6-9微米(平均7.2微米); 8.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11.5%~14.5%。 注:上述单位有时用英文符号表示,如L(升〕、fL(飞升)、g(克)、pg(皮克)、um(微米) 有了这些参考值,就可以对照各自的检验结果是否正常。如结果与参考值有差异,这有何意义呢?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主要成分,病态下的RBC和Hb可出现分离。正常情

血常规各项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血常规各项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白细胞计数(WBC)(参考值:4~10),(单位:10^9/L) 淋巴细胞计数(LY)(参考值:0.8~4.0),(单位:10^9/L) 中间细胞数目(Mid)(参考值:0.1~0.9),(单位:10^9/L) 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参考值:2.0~7.0),(单位:10^9/L) 淋巴细胞百分百(LY%)(参考值:20~40),(单位:%) 中间细胞百分比(Mid%)(参考值:3.0~9.0),(单位:%) 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参考值:50~70),(单位:%) 血红蛋白浓度(HB)(参考值:110~160),(单位:g/L) 红细胞计数(RBC)(参考值:3.5~5.5),(单位:10^12/L) 红细胞压积(HCT)(参考值:37~50),(单位:%)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参考值:80~95),(单位:fL)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参考值:27.0~31.0),(单位:pg)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参考值:320~360),(单位:g/L)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V)(参考值:11.5~14.5),(单位:%) 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参考值:35.0~56.0),(单位:fL) 血小板计数(PLT)(参考值:100~300),(单位:10^9/L)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参考值:70~11.0),(单位:fL)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参考值:15~17),(单位:%) 血小板压积(PCT)(参考值:0.108~0.282),(单位:%) 白细胞(WBC)计数 增多: (1)生理性增多:新生儿白细胞最高,儿童略高于成年人;妊娠5个月至分娩后4~5天,经期,饭后,剧烈运动后,寒冷及情绪激动时等白细胞数都可增高。一个人的白细胞总是下午比上午高一些,因此对白细胞处于临界值者,应注意定时检查,尤其是正在接受放疗、化疗等治疗观察中的病人。

医学各项化验指标正常值是多少

医学各项化验指标正常值是多少 1。血常规血红蛋白(HGB) 正常值为120-150g/L 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值为4×109/L-10×109/L 其中中性白细胞(NEUT%)正常时为淋巴细胞(LYM%) 正常时为嗜酸细胞(MXD%) 正常时为血小板(PLT ) 正常值为100×109/L-300×109/L HCT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正常值为82-92fL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正常值为340-360g/L 2.尿常规蛋白(PRO)正常为阴性尿糖(GLU)正常阴性红细胞(RBC)正常0-1/高倍白细胞(LEU)正常0-5/高倍尿酸盐结晶(NIT)酮体(KET)正常阴性尿胆元(UBG)定性:弱阳性定量1-4mg/24h 胆红质(BIL)正常阴性尿潜血(ERY)正常阴性比重(SG)正常 3. 血气和电解质(血生化)正常参考值酸碱度(PH)二氧化碳分压(PaCO2) 35-45mmHg 氧分压(PaO2)75-100mmHg 碳酸氢根离子(HCO3-)钠离子(Na+) 136-146mmol/L 钾离子(K+)氯离子(Cl-) 96-106mmol/L 4.肝功能项目单位正常参考值谷丙转氨酶(ALT) IU/L (1~38) 谷草转氨酶(AST) IU/L (8~40) 碱性磷酸酶(ALP) IU/L (100~275) r-转肽酶(GGT) IU/L (9~40) 总胆红素(TBIL) umol/L (4~20) 直接胆红素(DBIL) umol/L (0~7) 5.乙肝2对半检验正常表面抗原(HBsAg)阴性表面抗体(抗-HBs)阴性或阳性 e抗原(HBeAg)阴性抗-HBe 阴性核心抗体(抗-HBc)阴性 6. 血脂检查正常参考值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 L 高密度脂蛋白(HDL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