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反应速率》的教学设计
最新整理高一化学教案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

最新整理高一化学教案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3、明确研究化学反应速率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1、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2、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时间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
教学重点: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教学难点: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景]假设你是某合成氨工厂的技术人员,请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如何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益?[学生讨论][教师讲授]要考虑的问题很多方面,但应该研究解决的关键是:1)改变条件,加快合成氨反应的速率;2)改变条件,提高氨的产率。
如何解决这一关键问题呢?这就要研究有关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平衡。
[板书]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教师讲授]初中物理学习了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
我们知道,不同的物体的运动快慢是不同的,有的物体运动相当快,而有的物体运动则相当慢。
[提问]用什么物理量表示不同物体运动的快慢?这一物理量是如何定义的?常用的单位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讲授]运动速率:单位时间内物体移动的距离;单位:m/s[提问]同学们想一想,不同的化学反应快慢是否一样?[指导学生完成演示实验]实验2-1。
观察放出气泡的量。
[讲授]由实验可知,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要明显比碳酸钙与醋酸的快。
也就是说,不同物质在反应时有快慢之分。
在化学中用化学反应速率来表示反应的快慢。
[板书]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提问]化学反应速率这一物理量是如何定义的?常用的单位是什么?[指导学生阅读]请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回答上述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讲授并板书]一、化学反应速率1、定义:单位时间内反应物减少或生成物增加的量(浓度)2、表示:v=△C/△t;单位:mol/L.min或mol/L.s[提问]请指出下列说法所表示的含义:某物质在某一化学反应中的反应速率为0.50mol/L.min。
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反应的速率》教案-新版

【设疑】下列反应的速率受到哪些因素 的影响?
1、28℃时,新鲜牛奶约4个小时后变酸, 但在冰箱内,鲜奶48个小时后才变酸。2、加酶洗衣粉的去污能力比普通洗衣服 的要强得多。
3、木炭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4、烧火做饭,为什么要将柴劈小? 【设疑】请同学大胆猜想影响化学反应 速率的可能因素
探究
气体之间的反应。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
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
化学
表示。
反应
(2)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
理解化学
知道化学反
速率
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取
反应的概
应速率的概
的定
正值)
念并对照
念和掌握简
量表
概念得出
单计算
示
(3)表达式:
计算表达
(4)常用单位:mol/(L·min)或mol/(L·s)
教学 难点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材 分析
该节为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
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着重探讨人类面对化学反应要考虑的两个 基本问题: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限度的影响。人类要利用 和控制化学反应,如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必须了解这些问题。本节内 容为前两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的拓展和延伸。通过学习使学生对 化学反应特征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有关化学 反应与能量的完整而又合理的知识体系。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该节内 容的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及其影响因素,了解控制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第1课时 化学反应的速率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不同的化学反应其速率不同,了 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表达方式, 知道反应的快慢受浓度、 温度、 压强、催化剂等条件的影响。
《主题二 第二节 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学会测量化学反应速率,并能够分析影响反应速率的原因。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化学反应的兴趣,树立环保认识,认识到化学反应速率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观点、影响因素及测量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并进行分析。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实验器械,如计时器、量筒、试剂等。
2. 制作PPT,包含相关图片、视频和案例。
3. 预先安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准备参与讨论。
4. 确定分组,安排学生卖力不同的实验任务。
四、教学过程:1. 引入* 老师通过一些平时生活中的化学反应现象,如钢铁生锈、食物变质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 提出本节课的主题:化学反应速率。
2. 化学反应速率的观点和定义* 通过实验展示化学反应速率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观点。
* 老师诠释化学反应速率的观点,并给出定义。
3.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通过实验展示不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 老师讲解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并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
4. 案例分析* 老师结合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案例分析的过程和结论。
5. 实践活动* 设计一项与化学反应速率相关的实践活动,照实验操作、实地调查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 老师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实践活动。
6. 总结与回顾*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化学反应速率在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 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加深对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解。
7. 作业安置* 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安置适量的作业,包括书面作业和实践活动,以稳固所学知识。
(完整word版)必修2专题2化学反应速率 教案

必修2专题2第一单元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反应限度(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反应速度的概念及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能根据反应方程式及给定的条件计算化学反应速率或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间的关系及大小比较。
知道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初步了解如何调控化学反应的快慢。
过程与方法:遵循由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来设计教学。
运用活动与探究方式,学习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化学的视角认识自然、环境、能源和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对化学反应研究的兴趣,能够在对化学反应原理的探究过程中找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有关计算,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教学难点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教学过程[引言]:一、化学反应速率1. 化学反应有快慢之别从初中到现在我们已经接触过许多的化学反应,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也有很多化学反应,对于不同的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有很大的差别,有的反应进行得轰轰烈烈,如:如离子反应,爆炸反应等;而有些反应则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的,基本上看不出变化,如:煤、石油的形成等。
还有些反应开始时很慢,但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不断加快,如自催化反应等。
[投影图片]:快慢差别很大的化学变化[讲述]:我们要怎么判断一个反应的快慢呢?一个反应的快慢,一般我们可以通过反应的一些宏观现象来判断,如:钠和水反应,我们可以从金属钠溶解的快慢来判断;镁和盐酸的反应,我们可以根据金属镁溶解的快慢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产生氢气的快慢来判断等等。
[过渡]:但是这些判断方法都是定性的判断方法,在化学反应中我们有一个的物理量可以用来定量的描述化学反应的快慢——化学反应速率,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它是如何规定的。
[学生]阅读课本[板书]一、化学反应速率1、表示方法:化学反应速率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2、表达式:v=△c/△t3、常用单位:mol/(L·s)、mol/(L·min)、mol/(L·h)[例题]:1、在某一化学反应里,反应物A的浓度在10s内从4.0mol/L变成1.0mol/L,在这10s内A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2、向4L容器中充入0.7molSO2和0.4molO2,4s末测得剩余SO2是0.3mol,则v(SO2)=____________.[注意]:在具体的运用和理解化学反应速率时,还应该注意下面几个问题:1、化学反应速率是标量,即只有大小而没有方向。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教学设计

4.常用的单位:mol/(L·min)或mol/(L·s)
【探究活动】1.在反应O2+2H2点燃2H2O中,v(H2)= 0.1mol/(L·s)所表示的含义是?
2.在N2+3H2 2NH3反应中,自开始至2秒,氨气的浓度由0变为0. 6 mol/L。
(1)则以氨气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多少?
教学环节2自主学习明确概念
如何定量描述化学反应速率
1.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问题。
2.提高学识思维的严谨性。
3.充分体验概念形成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给出概念进行记忆。
4.体验应用概念解决简单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投影】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2.表示方法: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实验提示】
1.提示学生注意实验变量的控制(等量、同时、少量)。
2.注意现象的记录。
3.注意分工合作。
4.注意实验安全。
【实验评价】表扬正确操作,提示不良习惯。
【组织交流】提示学生记录发言内容。
【共同小结】小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和内因。
1.认识到控制化学反应速率的重要性及化学反应速率会受外界条件的影响。
2
约2 ml 5% H2O2+4滴FeCl3溶液(热水浴)
②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编号
操作
现象
结论
1
约2 ml 5% H2O2+不加任何试剂
2
约2 ml 5% H2O2+4滴FeCl3溶液
3
约2 ml 5% H2O2+少量二氧化锰粉末
【总结升华】总结本节课主要知识内容、研究化学反应的角度、研究化学反应速率的意义所在,带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解释教材49页“思考与交流”,提出新建议。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教案-3_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掌握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二)过程与方法经历化学反应限度、实验对该问题的再认识,理解形成了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深刻体会到化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正确的科学价值观2. 教学重点/难点经历化学反应限度、实验对该问题的再认识,理解形成了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3. 教学用具课件4. 标签教学过程【明确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掌握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二)过程与方法经历化学反应限度、实验对该问题的再认识,理解形成了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深刻体会到化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正确的科学价值观一、化学反应的速率【思考与交流】你了解下列化学变化过程进行的快慢吗?反应的快慢与我们有什么关系?不同的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千差万别,“快”与“慢”是相对而言的,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需要用一个统一的定量标准来衡量或比较。
与物理学中物体的运动快慢用“速度”表示相类似,化学反应过程中进行的快慢用“反应速率”来表示。
1、化学反应速率及其表示方法: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2、数学表达式。
注:无论是用某一反应物表示还是用某一生成物表示,其化学反应速率都取正值,且是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
3、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例1、反应N2+3H2=2NH3在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5min内NH3的质量增加了1.7g,求ν(NH3)、ν(N2)、ν(H2)。
课件展示解法1和解法24、得出结论:同一反应可以用不同的反应物或生成物来表示反应速率。
其数值可能不同但是表示的意义是相同的。
各物质的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计量数之比ν(N2):ν(H2):ν(NH3)=1:3:2二、化学反应的限度1、可逆反应进行程度的实验事实:实验2-7实验现象:加入Na2SO4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反应速率(第二课时)(精选3篇)

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反应速率(第二课时)(精选3篇)教案一: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与影响因素一、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实验引入话题,观察两种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差异。
2. 理论讲解(15分钟)a.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化学反应速率定义为反应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计算时可以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浓度-时间曲线,然后求取曲线的切线斜率。
b.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温度:温度升高,分子活动增强,反应物碰撞频率增加,速率增加。
- 浓度:浓度增加,反应物碰撞频率增加,速率增加。
- 压力(只适用于气体反应):压力增加,气体分子间距减小,反应物碰撞频率增加,速率增加。
- 表面积:表面积增大,固体反应物暴露面积增加,反应物碰撞频率增加,速率增加。
- 催化剂:催化剂可以提供反应物的反应活性位点,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速反应速率。
3. 实验操作(20分钟)让学生完成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速率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变化。
四、小结(5分钟)总结并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五、课后作业完成课后习题,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教案二: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一、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的关系;2. 掌握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的表达式。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的关系;2.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的表达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实验引入话题,观察两种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差异,并让学生讨论可能存在的反应机理。
2. 理论讲解(15分钟)a.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的关系:化学反应速率是反应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率,而反应机理描述的是反应中发生的分子间碰撞和键的破坏和形成过程。
反应机理是影响反应速率的决定因素。
新人教版化学必修2高中《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word教案

新人教版化学必修2高中《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word教案要紧知识点回忆一、化学反应速率的特点:①化学反应速率表示的是一段时刻内的速率,均取。
②同一反应能够选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速率,其数值可能不同,但意义相同。
且用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计量数之比:aA+bB=cC+dD,速率关系式:v(A)∶v(B)∶v(C)∶v(D) =。
③比较反应速率快慢的方法:依照速率关系式,转化成同一种物质的速率,再比较大小④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视为常数(保持不变),因此,它们的化学反应速率也视为常数。
二、阻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⑴内因(决定性因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反应物的化学性质越爽朗,化学反应速率越。
⑵外因(外界条件):①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使用(正)催化剂,通常能够化学反应速率,不同的催化剂对同一反应的催化成效。
②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
③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物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
④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物之间接触的表面积越大,化学反应速率。
⑤其它条件:压强、反应物状态、光、溶剂等,也能阻碍化学反应速率。
三、反应速率定性观看法:①冒气泡快慢②颜色变化③固体量减少④混浊程度⑤温度变化等四.达到化学平稳的标志(1)从反应速率判定:V正=V逆判定可逆反应达到平稳状态的方法和依据重点难点解析重难点一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注意事项1.化学反应速率实际上指的是某物质在某一段时刻内化学反应的平均速率,而不是某一时刻的即时速率。
2.关于有纯液体或固体参与的化学反应一样不用纯液体或固体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3.由于压强的变化对固体和液体的体积阻碍专门小,故改变压强对它们的浓度阻碍专门小,因此改变压强对无气体参与的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无阻碍。
4.关于同一化学反应,在相同的反应时刻内,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其反应速率,其数值可能不同,但这些不同的数值表示的差不多上同一个反应的速率。
因此,表示化学反应的速率时,必须指明是用反应体系中的哪种物质作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反应速率》的教学设计
1 教材分析
化学反应速率,属于化学动力学的范畴,着重介绍化学反应速率及浓度、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
化学反应速率是学习化学平衡的基础,因此是本章的重点。
本节内容是典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内容比较抽象,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教材注意用浅显通俗的方式表达出来,富有启发性和直观性。
因此,讲解时可充分利用书本上的实验、数据、图片、漫画等,引发学生的思考,把抽象的知识适度地直观化。
2 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初三和高一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化学反应的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节内容是典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内容比较抽象,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
如在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时,与物理学中的速度作比较;在学习有效碰撞理论时可联系化学键的知识。
学习时利用多种教学媒体,使抽象问题通俗化。
基于以上几点,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3 教学目标
(1)认知性学习目标
①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②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及其原因
(2)技能性学习目标
①学会控制某一变量进行对比实验
②初步学会利用有效碰撞理论分析实际问题
(3)体验性学习目标
①通过小组讨论、小组实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协作精神
②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4 教学重点难点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及其原因
5 教学方法
1.通过物体运动速度与化学反应速率类比的方法,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2.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发现问题或得出结论,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利用归纳演绎的方法来学习有效碰撞理论
4.利用多种教学媒体,使理论通俗化,有利于学生理解
5.利用小组讨论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6 实验设计及教学媒体的应用
实验设计:
①实验探究一: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5mL 1mol/L的盐酸,再分别加入长短、厚薄大致相同的镁条、铁片,观察实验现象。
②实验探究二:在两支放有少量大理石的试管里,分别加入5mL 1mol/L盐酸和5mL
0.1mol/L盐酸。
观察实验现象。
③温度为变量的实验设计
教学媒体的应用:
①应用直观图片来分析问题
②应用动画来解释微观粒子的运动和变化
7 教学过程设计难点的突破方法: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