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是一个基于实践的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解决实际的结构设计问题。

本课程的课程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研究和讨论相关的技术设计原理,了解结构设计的基本思想以及有关任务();开发、实施和完善结构设计的方法和工具,以及采用各种计算方法和一系列实验来验证设计成果和结果。

本课程将采用现场实验和理论讲授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和实践结构设计相关的基本定律。

主要内容包括力学原理、流体动力学、热学等基本力学原理,以及材料力学、设计规范、抗压强度、分析、荷载传递强度、构造空间形状、结构抗震度等结构设计基本原理,以及结构参数和结构性能的数学模型构造方法、传热、制冷原理、计算结构稳定性、控制力学分析、复杂结构形态分析、结构力学分析等基本理论。

实验内容涉及材料性能测试、元件测试、构件测试,结构抗震设计原理、建筑物设计原则以及土木结构设计、风洞及数值分析等。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验证和学习结构设计和分析的基本原理,从而更加深入了解结构设计的相关方面。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主动指导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采用互动的形式,以便学生进行丰富的实践。

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能够有效指导学生解决各种问题、传授实践知识,使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在实践工作中的能力和能力。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辽宁工业大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预应力混凝土T 梁、箱梁桥主梁预应力钢束设计 (标准跨径20m ,桥宽15m )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2022年3月课程设计(论文)任务及评语 院(系):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教研室:施工教研室学 号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道桥181级课程设计(论文)题 目预应力混凝土T 梁、箱梁桥主梁预应力钢束设计课程设计(论文)要求与任务一、课设要求1、依据已知条件,完成主梁的预应力钢束设计。

2、完成相关设计图纸不少于3张(3#图纸)。

二、课设任务1、完成钢束估算,钢束线形设计。

2、预应力钢束的预应力损失计算。

3、主梁截面强度验算,挠度验算等,4、完成相关设计图纸不少于3张(3#图纸) 三、设计说明书要求1、计算过程完整,计算方法符合公路桥梁预应力混凝土设计规范要求。

2、课设论文成果格式符合要求,图纸绘制规范。

工作计划第一周 周一、布置课设任务、查资料;周二、钢束面积估算;周三、钢束布置周四、主梁截面特性计算,截面强度计算;周五、主梁截面特性计算,截面强度计算第二周周一、预应力损失计算;周二、预应力损失计算;周三、应力验算,挠度计算,下锚应力计算;周四、应力验算,挠度计算,下锚应力计算;周五、整理计算书,上交课设成果,答辩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成绩平时表现10% 计算书、图纸70%答辩成绩20%合计教师评语:成绩:指导教师签字:学生签字:2022年03月18日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1.教学目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是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课,为了加强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相关规范条文的应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在讲完有关课程内容后,安排2周的课程设计,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过课程设计,着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

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顺利完成设计任务奠定基础。

土木工程道桥方向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土木工程道桥方向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土木工程道桥方向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索一、课程背景土木工程道桥方向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规范要求等内容。

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土木工程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培养高素质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已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土木工程道桥方向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较为理论化、缺乏实践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必须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探索,使其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土木工程道桥方向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基本理论有全面深刻的了解;2. 培养学生对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技能;3. 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原理:包括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结构设计理论、耐久性设计原则等;2. 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包括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构件设计原则、受力分析等;3. 混凝土结构的规范要求:包括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国家标准、规范要求等。

五、教学资源1. 科研成果:利用科研成果为教学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案例;2. 实验设备:提供实验设备,开展混凝土结构相关实验教学;3. 实际工程案例:邀请行业内专家提供实际工程案例,供学生学习参考。

六、教学改革效果评估1. 通过学生课堂表现、实验报告、设计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课程学习情况;2. 组织学生参与竞赛、实习和科研项目等,评估学生实际工程能力;3. 定期邀请行业内专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七、结语通过对土木工程道桥方向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土木工程专业人才。

教学改革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推动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希望未来在教学改革的道路上,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设计背景:结构设计原理是一门专业课程,旨在教授学生在建筑和工程项目中应用结构设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技术。

本课程的设计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实践项目和理论研究,掌握结构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培养他们具备独立进行结构设计工作的能力。

项目介绍:本次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项目是设计和分析一个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住宅楼。

该楼居住面积约为1000平方米,共有5层,位于一个高地上,地势较为平缓。

设计步骤:1. 结构初步设计1.1 确定设计载荷:根据住宅楼的用途和相关标准规范,确定设计载荷,包括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和地震荷载等。

1.2 选择结构类型:根据设计载荷和建筑要求,选择适合的结构类型,例如混凝土框架结构、钢框架结构等。

1.3 建立结构模型:根据楼层平面布置和空间要求,建立结构模型,包括梁、柱、墙等结构构件。

1.4 初步确定构件尺寸:根据结构模型和设计载荷,初步确定各构件的尺寸。

1.5 选择材料:根据设计要求和结构类型,选择适当的材料,如混凝土、钢筋等。

2. 结构分析和优化2.1 进行荷载计算:根据建筑要求和相关规范,对结构进行荷载计算,包括静力计算和动力计算。

2.2 进行结构分析:根据荷载计算结果,进行结构静力分析和动力分析,求解结构的内力和变形。

2.3 评估结构安全性:根据结构分析结果,评估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确保结构在设计载荷下的安全可靠。

2.4 进行结构优化:根据结构分析和评估结果,对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如调整构件尺寸、增加或减少支撑等。

3. 结构详细设计3.1 细化构件尺寸:根据结构优化结果,细化各构件的尺寸,满足承载力、刚度和变形等要求。

3.2 确定构件布置:根据结构模型和构件尺寸,确定各构件的布置和连接方式。

3.3 进行材料选择:根据结构要求和可行性,进一步选择具体的材料规格和品种。

3.4 编制施工图纸:根据结构详细设计,编制相应的施工图纸,包括结构平面布置、构件尺寸、连接细节等。

4. 结构检查和验收4.1 检查施工图纸:对编制的施工图纸进行检查,确保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

p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p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p钢筋混凝⼟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钢筋混凝⼟结构课程设计单向板肋梁楼盖院系:专业年级:学⽣姓名:学号:⽬录⼀、平⾯结构布置-----------------------------------------------(1)⼆、板的设计----------------------------------------------------(5)三、次梁的设计-------------------------------------------------(9)四、主梁的设计-------------------------------------------------(18)五、关于计算书及图纸的⼏点说明----------------------------(24)六、设计总结-------------------------------------------------(27)施⼯图平⾯结构布置图---------------------------------------------图纸1板的配筋图--------------------------------------------------图纸1主梁配筋图---------------------------------------------------图纸1次梁的配筋图------------------------------------------------图纸2主梁内⼒包络图---------------------------------------------附图⼀403计算书现浇钢筋混凝⼟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平⾯结构布置:1、确定主梁的跨度为m .96,次梁的跨度为m 4.5,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m 3.2。

楼盖结构布置图如下:42、荷载计算:取1m 宽板带计算、板厚为100㎜:地板砖地⾯(3/5.60m kN ) m kN /4.015.60=? 100mm 厚钢筋混凝⼟现浇板(3/25m kN =γ) m kN /5.22511.0=?? 板底抹灰(2/255.0m kN ) m kN /255.01255.0=?恒载: m kN g k /405.3=活载: q=3.5 KN/m恒荷载分项系数取1.2;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3。

结构设计原理简支梁课程设计

结构设计原理简支梁课程设计

结构设计原理简支梁课程设计一、简支梁的概念与特点简支梁是指两端支承,中间自由伸展的一种结构形式,是最基本的梁结构。

其特点在于只有一个自由端,另一个端点被支承,因此只能承受单向弯曲力和剪力。

简支梁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机械等领域。

二、简支梁的受力分析1. 弯矩分析在简支梁中,弯矩是一种重要的受力形式。

当外力作用于简支梁时,会产生弯曲变形和弯矩。

根据欧拉-伯努利假设,在弹性阶段内,简支梁上任意一点处的曲率半径R与该点处的弯矩M之间满足以下关系式:M = EI/R其中E为杨氏模量,I为截面惯性矩。

2. 剪力分析除了弯矩外,在简支梁中还会产生剪力。

剪力是指垂直于截面方向的作用力,在简支梁中主要由跨距和荷载大小决定。

在计算剪力时,需要考虑材料的剪切模量和截面形状。

三、简支梁的结构设计原理1. 材料选择在简支梁的设计中,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钢材比混凝土更适合作为简支梁的材料,因为它具有更高的强度和刚度。

此外,在选择材料时还需要考虑其耐久性、可靠性和成本等因素。

2. 截面设计截面设计是指确定简支梁的宽度和高度等参数。

在进行截面设计时,需要考虑到荷载大小、跨距长度、所选材料的强度和刚度等因素。

一般来说,截面应尽可能大,以提高其承载能力。

3. 支承方式简支梁的支承方式直接影响其受力性能。

一般来说,支承应均匀分布在两端,并且应该保证支点之间没有间隙。

此外,在进行支承设计时还需要考虑到地基稳定性和抗震性能等因素。

4. 荷载计算荷载计算是指确定简支梁所需承受的荷载大小和分布情况。

荷载计算需要考虑到使用环境、使用目的、使用频率等因素。

一般来说,荷载应按照设计标准进行计算,并且应该考虑到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

5. 桥梁设计在桥梁设计中,简支梁是最常见的桥梁形式之一。

在进行桥梁设计时,需要考虑到跨度、车流量、地形等因素。

此外,在进行桥梁设计时还需要保证其抗震性能和耐久性。

四、课程设计本次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了解简支梁的结构原理和受力分析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标准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标准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标准《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标准(适用于:铁道工程(单招)专业,参考学时:60)一、前言(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结构设计原理2.课程类别:专业平台课3.课程编码:0*****4.学时:60学时(理论:40学时;实训:20学时)5.适用专业:铁道工程(单招)(二)课程性质1.课程性质结构是土木工程中最基本的元素,《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围绕着工程中常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圬工结构的设计计算进行理论和实践性的教学。

《结构设计原理》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是学生运用已学的《工程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工程材料》等知识,初步解决结构原理及结构设计问题的一门课程。

其特点是:兼具理论性和实用性且承前启后,为学好专业课打好基础的课程,也是学生感到比较难学的一门课程。

所以《结构设计原理》及其系列课程一直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主干课,我校从开设的《结构设计原理》、《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到毕业设计都渗透结构设计的理论,课程贯穿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的所有环节。

我校交通与工程系成立以来,担任该课程的教师按照学校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认真进行课程的讲授和课程的建设,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紧密结合工程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受到学生的好评。

本课程主要介绍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和圬工结构的各种基本构件受力特性、设计原理、计算方法和构造设计。

2.本课程的作用功能是培养学生掌握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和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和与施工及工程质量有关的结构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具有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图纸的识读能力、基本构件的设计能力、使用和理解各种结构设计规范能力、解决工程结构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和与人合作等能力,从而为继续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奠定扎实的基础,以进一步培养学生树立独立思考、吃苦耐劳、勤奋工作的意识以及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为今后从事施工生产一线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计算书 1 设计题目某支承在370mm厚砖墙上的钢筋混凝土伸臂梁,其跨度L1,伸臂长度L2,由楼面传来的永久荷载设计值g,活荷载设计值q1,q2(图1)。

采用混凝土强度等级C25,纵向受力钢筋为HRB335,箍筋和构造钢筋为HPB300。

试设计该梁并绘制配筋详图。

图12 设计条件跨度L1=6m,伸臂长度L2=,有楼面传来的永久荷载设计值g1=30kN/m,活荷载设计值q1 =30kN/m,q2=65kN/m,采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

截面尺寸选择取跨高比为:h/L=1/10,则h=600mm,按高宽比的一般规定,取b=250mm,h/b=,则h0=h-as=600-40=560mm荷载计算梁自重设计值(包括梁侧15mm厚粉刷层重)钢筋混凝土自重25kN/m,混凝土砂浆自重17kN/m。

g2=×××25+××17×2+××17)=5kN/m则梁的恒荷载设计值为:g=g1+g2=30+5=35kN/m梁的内力和内力包络图(1)荷载组合情况恒荷载作用于梁上的位置是固定的,计算简图为图2(a),活载q1q2的作用位置有三种可能的情况,图2的(a)、(c)、(d)。

每一种活荷载都不可能脱离恒荷载的作用而单独存在,因此作用于构件上的荷载分别有(a)+(b)、(a)+(c)、(a)+(d)三种情形。

(2)计算内力(截面法)①(a)+(b)(a)作用下:ΣMA1=0,-YB1L1+g(L1+L2)2/2=0得 Y B1=164kNΣY=0 ,得YA1=(b)作用下:ΣY=0 ,得YA2=YB2=90kN(a) +(b)作用下剪力:V A =Y A1+Y A2=9805+90=V B 左=Y A1+Y A2-(g +q 1)L 1=-(35+30)×6=- V B 右=gL 2=35×=M B =-gL 22/2=35×2=由于当剪力V 等于零时弯矩有最大值,所以设在沿梁长度方向X 处的剪力V=0,则由M(x)=V A X -(g +q 1)X 2/2,对其求一阶导M'(x)=V (x )=V A -(g +q 1)X当V=0时,有M 取得最大值,即V(x)=V A -(g +q 1)X =0时,M 取得最大值 则AB 段中的最大的弯矩M :当x=4150mm 时有M max = ②(a)+(c)(c)作用下:ΣM A3=0,Y B3L 1- q 2L 2(L 1+L 2/2)/2=0得 Y B3= ΣY=0 , 得Y A3=- (a )+(c )作用下的剪力: V A =Y A1+Y A3=-=87kNV B 左=Y A1+Y A3-gL 1=87-210=-123kN V B 右=(g +q 2)L 2=(35+65)×=150kNM B =-(g+q 2)L 22/2=-(35+65)2=-由前边方式同理可得AB 段中的最大的弯矩M :当x=2480mm 时有M max = ③(a)+(d)(d)作用下:ΣM A4=0,Y B4L 1- q 2L 2(L 1+L 2/2)-q 1L 12/2=0得 Y B4=199kN ΣY=0 ,得Y A4+Y B4-q 1L 1-q 2L 2= (a )+(d )作用下的剪力: V A =Y A1+Y A4=+=177kNV B 左=Y A1+Y A4-(g+q 1)L 1=-390=-159kN V B 右=(g +q 2)L 2=(35+65)×=150kNM B =-(g+q 2)L 22/2=-(35+65)2=-同理可以得出AB 段中的最大的弯矩M :当x=2720mm 时有M max =画出这三种情形作用下的弯矩图和剪力图包络图如图6所示 3 配筋计算已知条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1 =1,f c =mm 2 ,f t = N/mm 2;HRB335钢筋,f y =300 N/mm 2 ,ξb=;HPB300钢筋,f yv =270 N/mm 2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设计计算书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DG D60—2004二、设计资料1. 桥面净空:净—7+2×1.5m2. 设计荷载:公路Ⅱ级汽车荷载,人群3.5KN/m2.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即r0=1.03. 材料规格:钢筋:主筋采用HRB400钢筋;箍筋采用HRB335钢筋;Ⅰ类环境水平纵向钢筋面积为(0.001~0.002)bh,直径8~10mm,水平纵向钢筋对称,下密上疏布置在箍筋外侧。

架立筋选用2φ20的钢筋混凝土:采用C30混凝土4. 结构尺寸:T形主梁:标准跨径L b=20.00m计算跨径L j=19.5m主梁全长L=19.96m主梁肋宽b=180mm主梁高度h=1300mm三、设计内容1. 计算弯矩和剪力组合设计值2.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3. 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4. 全梁承载能力校核5. 水平纵向钢筋和架立筋设计6. 裂缝宽度及变形(挠度)验算梁体采用C40的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为18.4Mpa ,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td=1..65Mpa 。

主筋采用KL400,抗拉强度设计值fsd=330Mpa ,抗压强度设计值Mpa fsd330/=;箍筋采用HRB335,直径8mm ,抗拉强度设计值为280Mpa 。

1.计算弯矩和剪力组合设计值因恒载作用效应对结构的承载力不利,故取永久效应,即恒载的分项系数2.11=G γ。

汽车荷载效应的分项系数为4.11=Q γ。

对于人群荷载,其它可变作用效应的分项系数为4.1=Qj γ。

本组合为永久作用与汽车荷载和人群荷载组合,故取人群荷载的组合系数8.0=C ϕ2l处 K Q k Q GK d M M M M 214.18.04.12.1⨯⨯+⨯+⨯= m kN m kN ·2.1755·0.554.18.00.6084.10.7022.1=⨯⨯+⨯+⨯= 4l处 K Q k Q GK d M M M M 214.18.04.12.1⨯⨯+⨯+⨯= m kN m kN ·2.1369·0.404.18.00.4664.10.5602.1=⨯⨯+⨯+⨯=支点截面处 K Q k Q GK d V V V V 214.18.04.12.1⨯⨯+⨯+⨯=kN kN 48.3690.44.18.00.1154.10.1702.1=⨯⨯+⨯+⨯=2l处 K Q k Q GK d V V V V 214.18.04.12.1⨯⨯+⨯+⨯= kN kN 64.660.24.18.0464.102.1=⨯⨯+⨯+⨯=2.截面承载力计算(1)确定T梁翼缘的有效宽度'f b由图所示T形截面受压翼板厚度的尺寸,可得: 翼板平均厚度mm b f 110214080'=+= 又mm mm L b f 650019500313'1=⨯==由横断面的尺寸可知:5个T 形梁的总长为5*1600=8000mm ,则每个T 形梁宽1580/=f b ,缝宽(8000-1580*5)/5=20,则两相邻主梁的平均间距为1600mm ,即: mm b f 1600'2=mm mm h b b b f h f 15001101202180122''3=⨯+⨯+=++=故取受压翼缘板的有效宽度为三者之间的较小值:mm b f 1500'= (2)有效高度确定:由上面的计算已知:fcd=18.4Mpa , ftd=1.65Mpa , fsd330Mpa , 0.10=γ 跨中截面弯矩组合值=M m KN M d ⋅==2.17552.1755*0.10γ为了计算方便,将图的实际T 形截面等效成右图(3)所示: 110214080/=+=f h图一采用焊接钢筋骨架。

且已知了mm a s 100=,则截面的有效高度为:h0=h-mm a s 12001001300=-=。

(3)判别T形截面类型主筋采用400KL 钢筋,则MPa f sd 330= 采用40C 混凝土,则MPa f cd 4.18=mm N h h h b f f f f cd ·)21101200(11015004.18)2('0''-⨯⨯⨯=-=3476.22×106mm N ·=3476.22m kN ·>m kN M r M d ·2.1755)(0== 故属于第一类T 形截面(4)配筋设计①求受压区高度由式 )2(0'0x h x b f M M r f cd u d -=≤ 可得)21200(15004.18102.17556x x -⨯⨯=⨯ 整理后,可得到 0102.175510331213800642=⨯+⨯-x x 解方程得合适解为 )110(2.54'mm h mm x f =<=②求受拉钢筋面积As将各已知值及mm x 2.54=代入式 As f x b f sd f cd ='得:2'45353302.5415004.18mm f x b f As sdf cd =⨯⨯==现选择钢筋为628+418,截面面积As=4713mm 2,钢筋叠高层数为5层,布置如图2所示。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C=30mm > d=28 mm 且符合附表1—8中规定的30mm 。

钢筋间横向净距mm mm d mm mm Sn 352825.125.1408.566.312302180=⨯=>>=⨯-⨯-=,故满足构造要求。

图2 (5)截面复核已设计的受拉钢筋中,628面积为36952mm ,418面积为10182mm由图1可知mm a s 9210183695)5.206.31330(1018)6.315.130(3695=++⨯+⨯+⨯+⨯=则实际有效高度 mm mm h 12089213000=-=mKN mm N mm N h b f f f cd ⋅=⨯=⨯⨯=036.3·10036.3·11015004.186''m KN mm N mm N A f s sd ⋅=⨯=+⨯=555.1·10555.1·)10183695(3306∵ s sd f f cd A f h b f >''故为第一类T 形截面 受压区高度mm h mm b f A f x f fcd s sd 1104.5615004.184713330/'=<=⨯⨯==(6)正截面抗弯承载力mm N mm N x h x b f M f cd u ·1052.1836·)24.561208(4.5615004.18)2(60'⨯=-⨯⨯⨯=-=)·2.1755(·5.1836m kN M m kN =>=又%2.0%17.2%10012081804713min 0=>=⨯⨯==ρρbh As 故截面复核满足要求。

3.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0 1)截面抗剪配筋设计 (1)检查截面尺寸 根据构造要求,梁最底层钢筋228通过支座截面,支点截面有效高度为mm mm h h 2.1254)26.3130(0=+-= kN bh f k cu 2.1254180401051.01051.030,3⨯⨯⨯⨯=⨯--)48.369(2.7280,0kN V r kN d =>= 故截面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2)检查是否需要根据计算配置箍筋跨中段截面 kN kN bh f td 40.179120818065.1105.0105.0303=⨯⨯⨯⨯=⨯-- 支座截面 kN kN bh f td 25.1862.125418065.1105.0105.0303=⨯⨯⨯⨯=⨯--∵)48.369(105.0)64.66(0,0032/,0kN V r bh f kN V r d td l d =<⨯<=-故可在梁跨中的某长度范围内按构造配置箍筋,其余区段按计算配置箍筋 (3)计算剪力的分配在剪力包络图中,支点处剪力计算值 kN V r V d 48.36900== 跨中处剪力计算值kN V r V l d l 64.662/,02/== kN bh f V r V td x d x 40.179105.003,0=⨯⨯==-截面距跨中截面的距离可由剪力包络图按比例求得,为mm mm V V V V L l l l x 363064.6648.36964.6640.179975022/02/1=--⨯=--⨯=距支座中心线为2h 处的计算剪力值('V )由剪力包络图按比例求得 kNkN L V V h LV V l 29.34919500)64.6648.369(130048.36919500)(2/00'=--⨯=--=其中应由混凝土和箍筋的剪力计算值至少为kN V 57.2096.0'=;应由弯起钢筋(包括斜筋)承担的剪力计算值最多为kN V 72.1394.0'=。

kN V x 57.209=截面距跨中截面距离为mm l V V V x x V L V V l h h l 44982/4.04.02/2/02/2/2/0=-=⇒=-∴设置弯起钢筋区段长度为4498mm 。

计算剪力分配图(尺寸单位:mm ,剪力单位:kN ) 图3 (4)箍筋设计采用直径为8mm 的双肢箍筋,箍筋截面面积216.1003.502mm mm nA A sv sv =⨯==(其中1Sv A 为但只箍筋的截面积mm d A sv 3.504121==π) 在等截面钢筋混凝土简支梁中,箍筋尽量做到等距离布置。

为了计算简便,按式ssb sd sv sv k cu u A f f f p bh V Vd θργsin )1075.0()6.02()1045.0(3,033210∑--⨯++⨯∂∂∂=≤设计箍筋时式中的斜截面内纵筋配筋率P 及截面有效高度h0可近视按支座截面和跨中截面的平均值取用。

计算如下:在跨中截面处 17.22/=l P ,mm h 12080=在支点截面处 55.02.125418012321000=⨯⨯=P ,mm h 2.12540=则平均值分别为36.1255.017.2=+=P ,mm h 12312125412080=+=由式 sv sv k cu f f P bh V ρααα,03321')6.02()1045.0(6.0+⨯=-和式vsvsv bS A =ρ 得箍筋间距为 2'20,6232221)()6.02)(1056.0(V bh f A f P S sv sv k cu v +⨯=-αααmm 226229.34912311802806.10040)36.16.02)(1056.0(1.10.10.1⨯⨯⨯⨯⨯⨯+⨯⨯⨯=-mm 760=确定箍筋间距Sv 的设计值还应考虑《公路桥规》的构造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