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三物理复习知识点:振幅、周期和频率

合集下载

高三物理振幅知识点归纳

高三物理振幅知识点归纳

高三物理振幅知识点归纳物理学中,振幅是描述波动现象的一个重要概念。

在高三物理学习中,我们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与振幅相关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三物理学中与振幅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以便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概念。

1. 振幅的定义在物理学中,振幅是指波动的最大偏离程度。

对于周期性波动,振幅被定义为波的最大正向位移或负向位移的绝对值。

振幅通常用字母“A”表示,单位为米(m)。

2. 振动的特征量振幅是描述振动特征的一个重要量值,同时还有频率和周期等。

在振动过程中,振幅与物体的能量和振幅对应的周期是相关联的。

3. 振幅与频率的关系频率是指波动单位时间内的周期数,通常用字母“f”表示,单位为赫兹(Hz)。

频率与振幅有一定的关系,即振幅与频率成正比。

当频率增大时,振幅也随之增大,反之亦然。

4. 振幅对波速的影响振幅还对波速产生影响。

波速是指波动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通常用字母“v”表示,单位为米/秒(m/s)。

振幅与波速成正比,当振幅增大时,波速也相应增大。

5. 振幅与波长的关系波长是指波动一个完整周期所经过的距离,通常用字母“λ”表示,单位为米(m)。

振幅对波长的大小没有直接的影响,它们之间没有直接的比例关系。

振幅影响的是波动的振幅强弱,而波长影响的是波动在空间中的分布。

6. 振幅与波动能量的关系振幅还与波动的能量有密切的联系。

波动的能量与振幅的平方成正比。

振幅越大,波动的能量也越大。

通过以上的归纳,我们对高三物理学中与振幅相关的知识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振幅作为描述波动的重要概念,它与频率、波速、波长和能量等特征量密切相关。

掌握振幅的概念及其与其他特征量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学中的波动现象。

需要注意的是,在解题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振幅及其相关概念。

掌握振幅的性质和特点,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与波动相关的物理问题。

因此,在高三物理学习中,我们要充分理解和掌握振幅的相关内容,加深对其内涵的理解,并能够熟练运用到解题实践中。

9.2振幅、周期和频率

9.2振幅、周期和频率
<img src=c:\全科学习\高二\物理\9.2振幅、周期和频率\3.bmp>
在相隔一个周期T的两个时刻,振子只能位于同一个位置,其位移相同,合外力相同,加速度必定相同,选项C是正确的.
相隔T/2的两个时刻,振子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其位置可位于P和对称的P′处,在P处弹簧处于伸长状态,在P′处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弹簧的长度并不相等,选项D是错误的.
本题求解时很容易忽视第二种情况,需综合利用学过的概念解决问题,同时还要注意对解的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img src=c:\全科学习\高二\物理\9.2振幅、周期和频率\6.bmp>
【点击易错点】
例3 如图9-2-3所示,小球m连着轻质弹簧,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墙上,O是它的平衡位置.把小球拉到距O点1 cm的A点,轻轻释放小球m,经过0.2 s小球运动到O点,如果把小球拉到距O点3 cm处的B点(在弹性限度内),则释放小球后,小球振动周期是多少?
2.周期和频率
(1)定义: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要的时间,叫做振动的周期,用T表示.
<img src=c:\全科学习\高二\物理\9.2振幅、周期和频率\1.bmp>
<img src=c:\全科学习\高二\物理\9.2振幅、周期和频率\2.bmp>
3.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
实验表明:对于同一个振动系统,振动的振幅可以改变,振动的频率(或周期)却是不变的.事实上,物体的振动频率(或周期)是由振动系统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与振幅的大小无关,所以又叫固有频率(或固有周期).
综上所述,只有选项C正确.
点拨 做简谐运动的弹簧振子的运动具有往复性、对称性和周期性.在同一位置P,振子的位移相同,回复力、加速度、动能、势能也相同,速度大小相等但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在关于平衡位置对称的两个位置,动能、势能对应相等,回复力、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速度大小相等,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运动时间也对应相等.

1、深刻理解简谐运动、振幅、周期和频率的概念

1、深刻理解简谐运动、振幅、周期和频率的概念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考点例析一、夯实基础知识1、深刻理解简谐运动、振幅、周期和频率的概念(1)简谐运动:物体在跟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的作用下的振动。

特征是:F=-kx,a=-kx/m(2)简谐运动的规律:○1在平衡位置: 速度最大、动能最大、动量最大;位移最小、回复力最小、加速度最小。

○2在离开平衡位置最远时: 速度最小、动能最小、动量最小;位移最大、回复力最大、加速度最大。

○3振动中的位移x 都是以平衡位置为起点的,方向从平衡位置指向末位置,大小为这两位置间的直线距离。

加速度与回复力、位移的变化一致,在两个“端点”最大,在平衡位置为零,方向总是指向平衡位置。

(3)振幅A :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称为振幅。

它是描述振动强弱的物理量。

它是标量。

(4)周期T 和频率f :振动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的时间称为周期T,它是标量,单位是秒;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全振动的次数称为振动频率,单位是赫兹(Hz )。

周期和频率都是描述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它们的关系是:T=1/f.2、深刻理解单摆的概念(1)单摆的概念:在细线的一端拴一个小球,另一端固定在悬点上,线的伸缩和质量可忽略,线长远大于球的直径,这样的装置叫单摆。

(2)单摆的特点:○1单摆是实际摆的理想化,是一个理想模型; ○2单摆的等时性,在振幅很小的情况下,单摆的振动周期与振幅、摆球的质量等无关; ○3单摆的回复力由重力沿圆弧方向的分力提供,当最大摆角α<100时,单摆的振动是简谐运动,其振动周期T=gL π2。

(3)单摆的应用:○1计时器;○2测定重力加速度g=224TL π.3、深刻理解受迫振动和共振(1)受迫振动:物体在周期性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其振动频率和固有频率无关,等于驱动力的频率;受迫振动是等幅振动,振动物体因克服摩擦或其它阻力做功而消耗振动能量刚好由周期性的驱动力做功给予补充,维持其做等幅振动。

(2)共振:○1共振现象:在受迫振动中,驱动力的频率和物体的固有频率相等时,振幅最大,这种现象称为共振。

周期、振幅、频率、相位

周期、振幅、频率、相位
振幅、周期、频率、相位
人体就是一个包含各种周期运动的生物体,医学上把周期为24小时的生பைடு நூலகம்运动称为中周期运动,如血压、血糖浓度的变化;小于24小时的叫短周期运动,如心跳、脉搏每分50~70次,呼吸每分16~24次;大于24小时的叫长周期运动,如人的情绪、体力、智力等。
声音中也包含着正弦函数,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每一个音都是由纯音合成的,纯音的数字模型是函数y=Asin(wt).音有四要素,音调、响度、音长和音色。这都与这些函数的参数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即与声波的能量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长也与振幅有关,声音消失过程是由于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受阻尼振动,系统的机械能随时间逐渐减小,震动的幅度也逐渐减小,音调与声波的振动频率是有关的,频率低的声音低沉,频率高的声音尖利。像我们平时听到的乐音不只是一个音在响,而是许多个音的结合,称为复合音。复合音的产生是因为发声体在全段振动,产生频率为f的基因的同时,其各部分,如1/2,1/3,1/4部分也在振动,产生的频率恰好是全段振动频率的倍数,如2f、3F、4f等。这些音叫谐音,因为其振幅较小,我们一般不易单独听出来,所以我们听到的声音的函数是y=sinx+1/2sin2x+1/3sin3x+1/4sin4x+...。
音色一般是由基音和谐音的综合作用所决定的,不同乐器、不同人发出的音调可以相同,但音色不同,人们由此分辨出不同的声音。
周期函数产生了美妙的音乐。

频率和振幅

频率和振幅

频率和振幅频率和振幅是物理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在许多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频率指的是事件或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重复发生的次数,而振幅则是指物体在振动过程中的最大偏离位置。

本文将详细介绍频率和振幅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它们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一、频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频率是指事件或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重复发生的次数,通常用赫兹(Hz)来表示。

频率的计算方法是将事件或物体的重复次数除以所用的时间。

例如,一个物体在1秒内振动了10次,那么它的频率就是10赫兹。

频率的计算方法可以通过实验或观察来得到。

例如,我们可以用秒表来测量一个物体在一定时间内振动的次数,然后将振动次数除以所用的时间,就可以得到频率。

另外,一些仪器和设备也可以直接测量频率,如频率计、示波器等。

二、振幅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振幅是指物体在振动过程中的最大偏离位置,通常用米(m)来表示。

振幅的计算方法是测量物体在振动过程中的最大偏离位置。

例如,一个弹簧在振动过程中的最大伸长距离为0.1米,那么它的振幅就是0.1米。

振幅的计算方法可以通过实验或观察来得到。

例如,我们可以用尺子或测量仪器来测量物体在振动过程中的最大偏离位置,然后就可以得到振幅。

三、频率和振幅的应用频率和振幅在物理学、工程学、生物学等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1. 物理学中的应用:频率和振幅是研究波动现象的重要参数。

在声学中,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高低,振幅则决定了声音的音量大小。

在光学中,频率决定了光的颜色,振幅则决定了光的亮度。

2. 工程学中的应用:频率和振幅在工程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电子工程中,频率是指电信号的周期性变化,振幅则是指电信号的幅度大小。

在机械工程中,频率和振幅是研究机械振动和结构动力学的重要参数。

3. 生物学中的应用:频率和振幅在生物学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在心电图中,频率和振幅可以反映心脏的节律和强度。

在神经科学中,频率和振幅可以反映神经信号的传递和强度。

总结:频率和振幅是物理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在许多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振幅、周期和频率1

振幅、周期和频率1

四、简谐运动的对称性: 简谐运动的对称性: 1、状态量的对称: 、状态量的对称: 若物体在平衡位置两侧的对称点上, 若物体在平衡位置两侧的对称点上,回复力 大小、加速度大小、位移大小、速度大小、 大小、加速度大小、位移大小、速度大小、动能 和势能都各自分别相等。 和势能都各自分别相等。 2、对称性还表现在过程量的相等上 、 ①、从某点到达最大位置和从最大位置再回到这 一点所需要的时间相等; 一点所需要的时间相等; 从某点向平衡位置运动时, ②、从某点向平衡位置运动时,到达平衡位置的 时间和它从平衡位置再运动到这一点的对称点所 用的时间相等; 用的时间相等; ③、振动物体在关于平衡位置对称的任意两段 上运动所需的时间相等. 上运动所需的时间相等.
振幅、 第二节 振幅、周期和频率
一、振幅: 振幅: 1、定义: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叫做振动的 、定义: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 振幅.一般用符号 表示,单位: 一般用符号A表示 振幅 一般用符号 表示,单位:m. 振幅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振幅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2.意义:振幅表示物体振动的强弱. 意义:振幅表示物体振动的强弱. 意义 3、振幅和位移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 、振幅和位移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 .振幅与位移的区别和联系: 振幅与位移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物理意义不同 振幅是用来反映振动强弱的物理量; 物理意义不同. 区别: a.物理意义不同.振幅是用来反映振动强弱的物理量; 位移是用来反映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位移是用来反映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b.矢量性不同 振幅是一标量 只有大小 没有方向;位 矢量性不同.振幅是一标量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矢量性不同 振幅是一标量,只有大小 没有方向; 移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移是矢量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联系: 都是反映长度的物理量 都是反映长度的物理量.振幅是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 联系:a.都是反映长度的物理量 振幅是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 距离;位移是偏离平衡位置的距离.其单位都是长度单位. 距离;位移是偏离平衡位置的距离.其单位都是长度单位. b.位移的最大值就是振幅. 位移的最大值就是振幅. 位移的最大值就是振幅

第二节 振幅、周期和频率

第二节  振幅、周期和频率

第二节振幅、周期和频率知识要点:一、振幅1、定义: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是标量,振幅常用A表示,其单位为长度单位:米(m),位移:由平衡位置指向振动质点所在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其最大值等于振幅。

2、物理意义:振幅表示振动强弱的物理量。

对于同一个振动系统来说,物体的振幅越大,振动越强,振幅越小,振动越弱。

二、周期和频率1、一次全振动:振动物体从某一初始状态(位移x、速度v)开始,再次回复到初始状态(即位移、速度均与初状态完全相同)所经历的过程,叫完成了一次全振动。

2、周期:振动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叫做周期,周期用T表示,单位是秒(s)。

3、频率: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用f表示,单位是赫兹(Hz),1Hz=1s-1。

4、周期和频率的物理意义:都是表示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要注意运动快慢与振动快慢的区别,运动快慢可用速率大小来表示,振动快慢则需用周期的长短或频率的大小来表示。

5、固有频率:简谐运动的频率由振动系统本身的性质所决定,与振幅的大小无关。

我们把由振动系统本身性质所决定的频率称为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

三、三者的关系1、振幅是标量,是指物体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它总是正值。

2、在简谐运动中,振幅跟周期和频率无关,在稳定的振动中,振幅是不变的,而位移是时刻变化的。

3、振动物体在一个全振动过程的路程等于4个振幅,在半个周期内通过的路程等于两个振幅,但在四分之一周期内通过的路程不一定等于一个振幅,与振动的起始时刻有关。

4、在一个周期内振动的路程s与振幅A的关系是s=4A,在时间Δt内质点通过的路程为Δs=(Δt/T)·4A=[Δt/(T/4)]·A。

5、周期和频率都是表示振动快慢的物理量,二都互为倒数关系,即T=1/f,或f=1/T。

周期越长,频率越低,振动越慢。

典型例题例1、如图9-11所示,弹簧振子以O为平衡位置在BC间振动,则()A.从B→O→C→O为一次全振动;B.从O→B→O→C→O为一次全振动;C.从C→O→B→O→C为一次全振动;D.振幅大小为OB。

振幅、周期和频率5

振幅、周期和频率5

精品资源欢迎下载 第二节振幅周期和频率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振幅周期和频率2、理解周期 和频率之间的关系3、知道 什么是振动的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二、教学重点难点:1、 振幅和位移的联系和区别2、 周期和频率的联系和区别三、新课教学:1、 振幅 (A) m(1) 定 义 :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

(2) 物理意义:描述振动强弱的物理量。

(3) 与位移的区别:(1)位移是矢量,振幅是标量。

(2)振幅是恒定的而位移是变化的。

(3)振幅等于最大位移的绝对值。

2、周期 (T) s(1)一次全振动:振子作一次完整的振动。

(2)定 义 :振子作一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

(3)物理意义:描述振子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2、 频率(f )Hz(1) 振子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

(2) 频率和周期是互为倒数关系f =四、巩固练习:1、一个弹簧振子,第一次用力把弹簧压缩x 后开始振动,第二次把弹簧压缩2x 后开始振动,则两次振动的周期之比和最大加速度的大小之比分别为()A 、1:2,1:2B 、1:1,1:1C 、1:1,1:2D 、1:2,1:12、下列关于简谐运动周期、频率、振幅的说法中哪些正确()A 、振幅是矢量,方向从平衡位置指向最大位移处B 、周期和频率的乘积是一个常数C 、振幅增加,周期也必然增加,而频率减小D 、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其频率是固定的,与振幅无关3、甲乙两物体做简谐运动,甲振动20次时,乙振动了40次,则甲乙振动周期之比是__________,若甲的振幅增大了2倍而乙的振幅不变,则甲乙周期之比又是__________。

4、做简谐运动的弹簧振子的振幅是A ,最大加速度的值为a0,那么在位移x=A 处,振子的加速度值a=__________a0。

5、将一个水平方向的弹簧振子从它的平衡位置向旁边拉开5cm ,然后无初速释放,假如这振子振动的频率为5Hz ,则振子在0.8s 内一共通过多少路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高三物理复习知识点:振幅、周期和频率
2017高三物理复习知识点:振幅、周期和频率
基础目标
1知道什么是一次全振动、振幅、周期和频率
2理解周期和频率的关系。

3知道什么是振动的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
4掌握用秒表测弹簧振子周期的操作技能
拔高目标:
1、知道位移和振幅的区别
2、知道周期(频率)和振幅无关
3、知道弹簧振子的周期公式
4、能利用弹簧振子的周期性解决相应问题。

【教学重难点】
1振幅和位移的联系和区别
2通过实验说明周期和振幅无关
【教学内容】
一、新引入
观察表明:简谐运动是一种周期性运动,与我们学过的匀速圆周运动相似,所以研究简谐运动时我们也有必要像匀速圆周运动一样引入周期、频率等物理量,本节我们就学习描述简谐运动的几个物理量[板书:振幅、周期和频率]
二、振幅
1引入振幅。

在铁架台上悬挂一竖直方向的弹簧振子,分别用大小不同的力把弹簧振子从平衡位置拉下不同的距离
①两种情况下,弹簧振子振动的范围大小不同;
②振子振动的强弱不同
为了方便我们描述物体振动的强弱,我们引入振幅
①振幅是描述振动强弱的物理量;
②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③振幅的单位是米
2分析振幅与位移的区别
问题:振幅越大,物体的振动越强,能否说物体的位移越大?
物体在远离平衡位置的过程中,振幅逐渐增大?
a振幅是指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而位移是振动物体所在位置与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
b对于一个给定的振动,振子的位移是时刻变化的,但振幅是不变的位移是矢量,但振幅是标量
d振幅等于最大位移的数值
三、周期和频率
1、全振动
由于简谐运动具有周期性,故只要研究一次完整的运动就可以反应全部的情况。

一次完整的运动我们称为一次全振动。

从A点开始,一次全振动的完整过程:[A′→→A→→A′]
两次以同样的速度经过同一位置之间的时间间隔
误解:两次经过同一位置之间的时间间隔。

2、周期和频率
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的时间,叫做振动的周期,单位:秒
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全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赫兹
周期和频率之间的关系:T=
周期和频率都是描述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周期越大,振动越慢,频率越大,振动越快。

四、周期和振幅无关
问题:如果改变振幅,周期是否改变?
实验:用一个大的电子钟,改变振幅,分别记一下半分钟内振动的次数。

(在尺上标下平衡位置,从平衡位置开始计时)
结论:周期与振幅无关。

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
定性实验:改变振子质量,改变弹簧劲度系数。

结论:与振子质量和弹簧有关。

( )
推导:只要振子系统确定了,其周期就是一个固定值,不会改变!除了弹簧振子外,其他的振动物体也具有相同的特点,所以我们把一个振动物体的周期称之为固有周期,其频率称为固有频率。

生活中的现象:吉他弦或其他琴弦。

前提:音调高低是由频率决定。

现象:用力拨动琴弦,拨的幅度不同,声音大小不同,但音调高低都一样。

即振幅不影响频率。

五、板书
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是标量
振幅(A) 表示振动的强弱
等于振动物体的最大位移的绝对值
做简谐振动的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所用的(s)
周期(T) 只有物体振动状态再次恢复到与起始时刻完全相同时,物体才完成一次全振动
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全振动的次数(Hz)T=
频率(f) 当周期T与频率f是振动系统本身的性质决定时,叫固有周期或固有频率
小结
1振幅是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振动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要的时间叫周期;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2当振动物体以相同的速度相继通过同一位置所经历的过程就是一次全振动;一次全振动是简谐运动的最小运动单元,振子的运动过程就是这一单元运动的不断重复
3由于物体振动的周期和频率只与振动系统本身有关,所以也叫固有
周期和固有频率
六、堂思考及后思考题
1、经过一个周期,物体走的路程是几倍的振幅?
半个周期,是否一定走2倍的振幅?
1/4个周期,是否一定走一个振幅?
2、一质点在平衡位置附近做简谐运动,它离开平衡位置向N点运动,经01 s第一次经过N点,再经过01 s第二次通过N点,则该质点的周期为多少s?该质点再经过多少s第三次经过N点?
3、如图所示,振动质点做简谐运动,先后以相等而反向的加速度经过a、b两点时,历时2 s,过b点后又经2 s,仍以相同加速度再经b 点,其振动周期为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