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二定律应用解题(三)

合集下载

牛顿第二定律及做题步骤

牛顿第二定律及做题步骤

解:由题意得
(∵已知受恒力作用,所以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并且在5s 内的位移为2.5m)
∴由 s = v0 t + a·t2 / 2 得:
a = 0.2m/s2
又由牛顿第二定律 F = m ·a
F合 = 1.6N 对物体做受力分析得:
F合 = F - f
注意:力也是矢量,所以如果题目要
求“得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时,要注明
(2)撤去拉力时物体的速度大小。
(3)撤去F后物体运动的距离。
第3题图
第2题图
地址:泰华东邻银海恒基大厦401 电话:8199658
水平方向:F合 = F2 — f = 注m意·:a题目要求“加速度的F大N 小”,
竖直方向:FN + F1 = G F1 = F ·sin 37°
所以我们可以解得答案即可,若“求
物体的加速度”,则是F1要求加速度这
F
个矢量,必须要注明方向问题
F2 = F ·cos 37° f = μ · FN
f
37°
方而向本。题要求“摩擦力的F大N 小”可以只
求大小不求方向。
F
f
∴ f = F - F合 = 0.4N
G
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基本做题步骤
作业
1. 质量为40 kg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某人用绳子沿着与水平方向成37°角斜向上的
方向拉着物体前进,绳子的拉力为200 N,已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物
4)同体性: 在F=am中,F、a、m均是针对 同一 物体的。
5)相对性: 牛顿第二定律必须是对相对地面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的参考系而言的,对相对地面加速运动的参考系不适用
一、牛顿第二定律
5、牛顿第二定律的解题步骤 : 1)确定研究对象 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画出受力分析示意图 3)选定正方向或建立适当的正交坐标系 4)求合力,列方程求解 5)对结果进行检验或讨论

牛顿第二定律典型题型

牛顿第二定律典型题型

牛顿第二定律典型题型题型1:矢量性:加速度的方向总是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在解题时,可以利用正交分解法进行求解。

1、如图所示,物体A放在斜面上,与斜面一起向右做匀加速运动,物体A受到斜面对它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方向可能是 ( )A.斜向右上方 B.竖直向上C.斜向右下方 D.上述三种方向均不可能1、A 解析:物体A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支持力F N和摩擦力三个力的作用,它与斜面一起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合力水平向右,由于重力没有水平方向的分力,支持力F N和摩擦力F f的合力F一定有水平方向的分力,F在竖直方向的分力与重力平衡,F向右斜上方,A正确。

2、如图所示,有一箱装得很满的土豆,以一定的初速度在摩擦因数为的水平地面上做匀减速运动,(不计其它外力及空气阻力),则其中一个质量为m的土豆A受其它土豆对它的总作用力大小应是 ( )A.mg B.mgC.mg D.mg2、C 解析:像本例这种物体系的各部分具有相同加速度的问题,我们可以视其为整体,求关键信息,如加速度,再根据题设要求,求物体系内部的各部分相互作用力。

选所有土豆和箱子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其受重力、地面支持力和摩擦力而作减速运动,且由摩擦力提供加速度,则有mg=ma,a=g。

而单一土豆A的受其它土豆的作用力无法一一明示,但题目只要求解其总作用力,因此可以用等效合力替代。

由矢量合成法则,得F总=,因此答案C正确。

例3、如图所示,电梯与水平面夹角为300,当电梯加速向上运动时,人对梯面压力是其重力的6/5,则人与梯面间的摩擦力是其重力的多少倍?拓展:如图,动力小车上有一竖杆,杆端用细绳拴一质量为m的小球.当小车沿倾角为30°的斜面匀加速向上运动时,绳与杆的夹角为60°,求小车的加速度和绳中拉力大小.题型2:必须弄清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牛顿第二定律是表示力的瞬时作用规律,描述的是力的瞬时作用效果—产生加速度。

物体在某一时刻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是由该物体在这一时刻所受到的合外力的大小和方向来决定的。

牛顿第二定律超全

牛顿第二定律超全
三、对牛顿第二定律F合=ma的运用:解题步骤
Q:力和运动之间到底有 什么内在联系?
(1)若F合=0,则a = 0 ,物体处于 _平__衡_状__态__。
(2)若F合=恒量,v0=0,则a=__恒_量____, 物体做_匀加速直线运动。
(3)若F合变化,则a随着_变__化___,物体做 ____变__速_运__动_____。
分析:推车时小车受4个力;合力为F- FN f.加速度为1.8m/s2.
不推车时小车受几个力?由谁产生加速度?
推车时, F f ma
F
f F ma 90 451.8 9N
f
不推车时 f ma
a
f
m
9 45
0.2m / s2
G
例4:质量为8103kg的汽车,在水平的公路上沿直 线行驶,汽车的牵引力为1.45104N,所受阻力为 2.5 103N.求:汽车前进时的加速度.
2
0.3m/s
2
s1
1 at2 2
0.3 42 2
2.4m
减速阶段:物体m受力如图,以运动方向为正方向
N2 V(正)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2=μmg=ma2
a
故 a2 =-μg=-0.2×10m/s2=-2m/s2
f2 又v=a1t1=0.3×4m/s=1.2m/s,vt=0
G
由运动学公式vt2-v02=2as2,得:

a2
0
v
2 2
2s2
0 152 m/s2 2 125
0.9m/s2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a2
故阻力大小f= -ma2= -105×(-0.9)N=9×104N 因此牵引力
F=f+ma1=(9×104+5×104)N=1.4×105N

最新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经典例题(精彩4篇)

最新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经典例题(精彩4篇)

最新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经典例题(精彩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最新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经典例题(精彩4篇)练习题从狭义上讲,练习题是以巩固学习效果为目的要求解答的问题;从广义上讲,练习题是指以反复学习、实践,以求熟练为目的的问题,包括生活中遇到的麻烦、难题等。

第三章牛顿第二定律及应用(zhu)简单连接体问题动力学中的图象问题动力学中的传送带问题导学案14

第三章牛顿第二定律及应用(zhu)简单连接体问题动力学中的图象问题动力学中的传送带问题导学案14

学案14 牛顿第二定律及应用(三)简单连接体问题动力学中的图象问题动力学中的传送带问题二、思想方法题组4.A、B两物体叠放在一起,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如图3甲所示,它们从静止开始受到一个变力F的作用,该力与时间关系如图乙所示,A、B始终相对静止.则( )图3A.在t0时刻A、B两物体间静摩擦力最大B.在t0时刻A、B两物体的速度最大C.在2t0时刻A、B两物体的速度最大D.在2t0时刻A、B两物体的位移最大图45.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A地的水平面上,用竖直向上的力F拉物体,物体的加速度a 与拉力F的关系如图4中直线①所示,用质量为m′的另一物体在B地做类似实验,测得a-F关系如图中直线②所示,设两地的重力加速度分别为g和g′,则( ) A.m′>m,g′=g B.m′<m,g′=gC.m′=m,g′>g D.m′=m,g′>g一、整体法和隔离法的选取1.隔离法的选取原则:若连接体内各物体的加速度不相同,且需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就需要把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将系统的内力转化为隔离体的外力,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并分别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隔离法是受力分析的基础,应重点掌握.2.整体法的选取原则: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主要指大小),且不需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就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当成一个质点)来分析整体受到的外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或其他未知量).3.整体法、隔离法交替运用的原则: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可以先用整体法求出加速度,然后再用隔离法选取合适的研究对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作用力.即“先整体求加速度,后隔离求内力”.图5【例1】 (2009·安徽高考)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运动员手拉绳索向上攀登,最终点燃了主火炬,体现了残疾运动员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为了探求上升过程中运动员与绳索和吊椅间的作用,可将过程简化如下:一根不可伸缩的轻绳跨过轻质的定滑轮,一端挂一吊椅,另一端被坐在吊椅上的运动员拉住,如图5所示.设运动员的质量为65 kg ,吊椅的质量为15 kg ,不计定滑轮与绳子间的摩擦,重力加速度取g =10 m /s 2.当运动员与吊椅一起以加速度a =1 m /s 2上升时,试求: (1)运动员竖直向下拉绳的力; (2)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规范思维]图6[针对训练1] (2011·合肥一中月考)如图6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两块完全相同的木块A 、B ,水平推力F 作用在A 上,用F AB 代表A 、B 间的相互作用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若地面是光滑的,则F AB =FB .若地面是光滑的,则F AB =F2C .若地面是粗糙的,且A 、B 被推动,则F AB =F2D .若地面是粗糙的,且A 、B 未被推动,F AB 可能为F3二、动力学中的图象问题图象问题是近年高考命题的热点,动力学问题的图象在高考中也频频出现,常见的有v -t 图象、a -t 图象、F -t 图象、F -a 图象. 【例2】 (2009·全国Ⅱ·15)图7两物体甲和乙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在0~0.4 s 时间内的v -t 图象如图7所示.若仅在两物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则物体甲与乙的质量之比和图中时间t 1分别为( ) A .13和0.30 s B .3和0.30 s C .13和0.28 s D .3和0.28 s [规范思维]图8【例3】 (2010·福建理综·16)质量为2 kg 的物体静止在足够大的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从t =0时刻开始,物体受到方向不变、大小呈周期性变化的水平拉力F 的作用,F 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如图8所示.重力加速度g 取10 m /s 2,则物体在t =0至t =12 s 这段时间的位移大小为( )A .18 mB .54 mC .72 mD .198 m [规范思维]【例4】 (2009·上海单科·22)如图19(a )所示,质量m =1 kg 的物体沿倾角θ=37°的固定粗糙斜面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风对物体的作用力沿水平方向向右,其大小与风速v 成正比,比例系数用k 表示,物体加速度a 与风速v 的关系如图(b )所示,求:图9(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比例系数k.(sin 37°=0.6,cos 37°=0.8,g 取10 m /s 2)[规范思维]【例5】(2011·上海十二校联考)如图10(a)所示,用一水平外力F推着一个静止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的物体,逐渐增大F,物体做变加速运动,其加速度a随外力F 变化的图象如图(b)所示,若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根据图(b)中所提供的信息计算不出( )图10A.物体的质量B.斜面的倾角C.物体能静止在斜面上所施加的最小外力D.加速度为6 m/s2时物体的速度[规范思维]三、动力学中的传送带问题【例6】如图11所示,传送带与水平面间的倾角图11为θ=37°,传送带以10 m/s的速率运行,在传送带上端A处无初速度地放上质量为0.5 kg的物体,它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若传送带A到B的长度为16 m,则物体从A运动到B的时间为多少?(取g=10 m/s2)[规范思维]图12[针对训练2] (2010·高考状元纠错)如图12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用细绳拴住放在水平粗糙传送带上,物体距传送带左端距离为L ,稳定时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当传送带分别以v 1、v 2的速度做逆时针转动时(v 1<v 2),绳中的拉力分别为F 1、F 2;若剪断细绳时,物体到达左端的时间分别为t 1、t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F 1<F 2 B .F 1>F 2C .t 1>t 2D .t 1可能等于t 2【基础演练】1.(2011·芜湖市模拟)如图13所示,图13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的物块A 、B 用轻质弹簧秤相连,两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今对物块A 施加一水平向左的恒力F ,使A 、B 一起向左匀加速运动,设A 、B 的质量分别为m 、M ,则弹簧秤的示数为( ) A .MF M +m B .MF m C .F -μM +m g m M D .F -μM +m g m +MM2.(天津高考题)一个静止的质点,在0~4 s 时间内受到力F 的作用,力的方向始终在同一直线上,力F 随时间t 的变化如图14所示,则质点在( )图14A .第2 s 末速度改变方向B .第2 s 末位移改变方向C .第4 s 末回到原出发点D .第4 s 末运动速度为零图153.(2010·山东理综·16)如图15所示,物体沿斜面由静止滑下,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物体与斜面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斜面与水平面平滑连接.下图中v 、a 、f 和s 分别表示物体速度大小、加速度大小、摩擦力大小和路程.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 )图164.(2011·临沂模拟)如图16所示,弹簧测力计外壳质量为m 0,弹簧及挂钩的质量忽略不计,挂钩吊着一质量为m 的重物,现用一方向竖直向上的外力F 拉着弹簧测力计,使其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 )A .mgB .mm 0+mmgC .m 0m 0+m FD .m m 0+m F 5.(2010·威海模拟)质量为1.0 kg 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0.对物体施加一个大小变化、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F ,作用了3t 0的时间.为使物体在3t 0时间内发生的位移最大,力F 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应该为下图中的( )6.图17如图17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放着紧靠在一起的A 、B 两物体,B 的质量是A 的2倍,B 受到向右的恒力F B =2 N ,A 受到的水平力F A =(9-2t) N (t 的单位是s ).从t =0开始计时,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 物体在3 s 末时刻的加速度是初始时刻的511B .t>4 s 后,B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 .t =4.5 s 时,A 物体的速度为零D .t>4.5 s 后,A 、B 的加速度方向相反图187.(2011·杭州期中检测)如图18所示,两个质量分别为m 1=2 kg 、m 2=3 kg 的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中间用轻质弹簧秤连接.两个大小分别为F 1=30 N 、F 2=20 N 的水平拉力分别作用在m 1、m 2上,则( ) A .弹簧秤的示数是25 N B .弹簧秤的示数是50 NC .在突然撤去F 2的瞬间,m 1的加速度大小为5 m /s 2D .在突然撤去F 1的瞬间,m 1的加速度大小为13 m /s 2 【能力提升】8.如图19所示,图19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 和2m 的四个木块,其中两个质量为m 的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木块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μmg.现用水平拉力F 拉其中一个质量为2m 的木块,使四个木块以同一加速度运动,则轻绳对m 的最大拉力为( ) A .3μmg 5 B .3μmg 4 C .3μmg 2 .3μmg图209.(2011·天星调研)传送带是一种常用的运输工具,被广泛应用于矿山、码头、货场、车站、机场等.如图20所示为火车站使用的传送带示意图.绷紧的传送带水平部分长度L =5 m ,并以v 0=2 m /s 的速度匀速向右运动.现将一个可视为质点的旅行包无初速度地轻放在传送带的左端,已知旅行包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g 取10 m /s 2.(1)求旅行包经过多长时间到达传送带的右端;(2)若要旅行包从左端运动到右端所用时间最短,则传送带速度的大小应满足什么条件?最短时间是多少?10.如图21所示,图21在倾角为θ=30°的固定斜面上,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一端系在小车的前端,另一端被坐在小车上的人拉住.已知人的质量为60 kg ,小车的质量为10 kg ,绳及滑轮的质量、滑轮与绳间的摩擦均不计,斜面对小车的摩擦阻力为人和小车总重力的0.1倍,取重力加速度g =10 m /s 2,当人以280 N 的力拉绳时,试求(斜面足够长): (1)人与车一起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2)人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3)某时刻人和车沿斜面向上的速度为 3 m /s ,此时人松手,则人和车一起滑到最高点所用时间为多少?学案14 牛顿第二定律及应用(三) 简单连接体问题动力学中的图象问题 动力学中的传送带问题【课前双基回扣】 1.C 2.C 3.D[由于警卫人员在半球形屋顶上向上缓慢爬行,他爬行到的任一位置时都看作处于平衡状态.在图所示位置,对该警卫人员进行受力分析,其受力图如右图所示.将重力沿半径方向和球的切线方向分解后列出沿半径方向和球的切线方向的平衡方程 F N =mg cos θ,F f =mg sin θ他在向上爬的过程中,θ变小,cos θ变大,屋顶对他的支持力变大;sin θ变小,屋顶对他的摩擦力变小.所以正确选项为D.]4.BD [对A 、B 整体 F =(m A +m B )a 隔离物体A F f =m A a 由F -t 可知:t =0和t =2t 0时刻,F 最大,故F f 最大,A 错.又由于A 、B 整体先加速后减速,2t 0时刻停止运动,所以t 0时刻速度最大,2t 0时刻位移最大,B 、D 正确.]5.B [在A 地,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mg =ma ,得a =F m -g =1mF -g .同理,在B 地:a ′=1m ′F -g ′.这是一个a 关于F 的函数,1m (或1m ′)表示斜率,-g (或-g ′)表示截距.由图线可知1m <1m ′,g =g ′;故m >m ′,g =g ′,B 项正确.]思维提升1.选取整体法或隔离法的原则是:若系统整体具有相同加速度,且不要求求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一般取整体为研究对象;若要求物体间相互作用力,则需把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用隔离法,且选择受力较少的隔离体为研究对象.2.利用图象分析物理问题时,往往根据物理定理或定律写出横轴物理量关于纵轴物理量的函数关系,借助函数的截距和斜率的物理意义解决问题. 【核心考点突破】例1 (1)440 N ,方向竖直向下 (2)275 N ,方向竖直向下解析 (1)设运动员和吊椅的质量分别为M 和m ,绳拉运动员的力为F .以运动员和吊椅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到重力的大小为(M +m )g ,向上的拉力为2F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2F -(M +m )g =(M +m )a 解得F =440 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运动员拉绳的力大小为440 N ,方向竖直向下.(2)以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动员受到三个力的作用,重力大小Mg ,绳的拉力F ,吊椅对运动员的支持力F N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F N -Mg =Ma 解得F N =275 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运动员对吊椅压力大小为275 N ,方向竖直向下. [规范思维] 本题中由于运动员和吊椅整体具有共同的加速度,已知加速度,故先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求绳拉人的力;运动员对座椅的压力是内力,需隔离求解.例2 B [根据v -t 图象可知,甲做匀加速运动,乙做匀减速运动.由a 乙=40.40m/s2=10 m/s 2,又a 乙=10.40 s -t 1得,t 1=0.30 s ,根据a =Δv Δt得3a 甲=a 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m 甲=13·Fm 乙,则m 甲∶m 乙=3.故B 项正确.][规范思维] 对此类问题要注意从图象提炼出物理情景,把图象语言翻译成物理过程,了解物体对应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灵活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联系图象(运动情况)和力的桥梁仍是a . 例3 B[物体与地面间最大静摩擦力F max =μmg =0.2×2×10 N=4 N .由题给F -t 图象知0~3 s 内,F =4 N ,说明物体在这段时间内保持静止不动.3~6 s 内,F =8 N ,说明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a =F -F max m=2 m/s 2.6 s 末物体的速度v =at =2×3 m/s=6 m/s ,在6~9 s 内物体以6 m/s 的速度做匀速运动.9~12 s 内又以2 m/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作v -t 图象如图.故0~12 s 内的位移x =(12×3×6)×2 m+6×6 m=54 m .故B 项正确.][规范思维] 解本题关键是从F -t 图象中提炼出信息,明确各个时间段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列方程. 例4 (1)0.25 (2)0.84 kg/s解析 (1)由图象知v =0,a 0=4 m/s 2开始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sin θ-μmg cos θ=ma 0μ=g sin θ-a 0g cos θ=6-48=0.25(2)由图象知v =5 m/s ,a =0 由牛顿第二定律知 mg sin θ-μF N -kv cos θ=0 F N =mg cos θ+kv sin θmg (sin θ-μcos θ)-kv (μsin θ+cos θ)=0 k =mg sin θ-μcos θv μsin θ+cos θ=6-0.25×850.25×0.6+0.8 kg/s =0.84 kg/s[规范思维] 解本题需从a -v 图象中寻求信息,结合物体的受力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正确列出方程式.此外注意物体受多个力的作用,在进行力的运算时应用了正交分解法.例5 ABC [分析物体受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cos θ-mg sin θ=ma ,由F =0时,a =-6 m/s 2,得θ=37°.由a =cos θm F -g sin θ和a -F 图线知:图象斜率6-230-20=cos 37°m,得:m =2 kg ,物体静止时的最小外力F min cos θ=mg sin θ,F min =mg tan θ=15 N ,无法求出物体加速度为6 m/s 2时的速度,因物体的加速度是变化的,对应时间也未知,故A 、B 、C 正确,D 错误.][规范思维] 解此类a -F 图象问题,首先应写出a 随F 变化的关系式,然后通过斜率、截距的意义寻找解题的突破口.例6 当皮带向下运行时,总时间t =2 s ,当皮带向上运行时,总时间t ′=4 s. 解析 首先判断μ与tan θ的大小关系,μ=0.5,tan θ=0.75,所以物体一定沿传送带对地下滑.其次传送带运行速度方向未知,而传送带运行速度方向影响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方向,所以应分别讨论.(1)当传送带以10 m/s 的速度向下运行时,开始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方向沿传送带向下(受力分析如图中甲所示). 该阶段物体对地加速度a 1=mg sin θ+μmg cos θm=10 m/s 2,方向沿传送带向下物体达到与传送带相同的速度所需时间t 1=va 1=1 s在t 1内物体沿传送带对地位移x 1=12a 1t 21=5 m从t 1开始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上(如图中乙所示),物体对地加速度a 2=mg sin θ-μmg cos θm=2 m/s 2,方向沿传送带向下物体以2 m/s 2加速度运行剩下的11 m 位移所需时间t 2,则x 2=vt 2+12a 2t 22,代入数据解得t 2=1 s(t 2′=-11 s 舍去) 所需总时间t =t 1+t 2=2 s (2)当传送带以10 m/s 速度向上运行时,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方向沿传送带向上且不变,设加速度大小为a 3,则a 3=mg sin θ-μmg cos θm=2 m/s 2物体从A 运动到B 所需时间t ′,则x =12a 3t ′2;t ′=2x a 3=2×162s =4 s.[规范思维] (1)按传送带的使用方式可将其分为水平和倾斜两种. (2)解题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首先判定摩擦力突变点,给运动分段.物体所受摩擦力,其大小和方向的突变,都发生在物体的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的时刻.v 物与v 传相同的时刻是运动分段的关键点,也是解题的突破口.②在倾斜传送带上往往需比较mg sin θ与F f 的大小与方向. ③考虑传送带长度——判定临界之前是否滑出;物体与传送带共速以后物体是否一定与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做匀速运动. [针对训练] 1.A 2.BD 【课时效果检测】1.A 2.D 3.C 4.D 5.B 6.ABD 7.D 8.B 9.(1)3 s (2)大于或等于2 5 m/s 5 s用心 爱心 专心 11 解析 (1)旅行包无初速度地轻放在传送带的左端后,旅行包相对于传送带向左滑动,旅行包在滑动摩擦力的作用下向右做匀加速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旅行包的加速度a=F /m =μmg /m =μg =2 m/s 2当旅行包的速度增大到等于传送带速度时,二者相对静止,匀加速运动时间t 1=v 0/a =1 s匀加速运动位移x =12at 21=1 m 此后旅行包匀速运动,匀速运动时间t 2=L -x v 0=2 s 旅行包从左端运动到右端所用时间t =t 1+t 2=3 s.(2)要使旅行包在传送带上运行时间最短,必须使旅行包在传送带上一直加速由v 2=2aL 得v =2aL =2 5 m/s即传送带速度必须大于或等于2 5 m/s由L =12at 2得旅行包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最短时间t =2L a= 5 s. 10.(1)2 m/s 2 (2)140 N 方向沿斜面向上 (3)0.5 s解析 (1)以人和小车为整体,沿斜面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2F -(M +m )g sin θ-k (M +m )g =(M +m )a将F =280 N ,M =60 kg ,m =10 kgk =0.1代入上式得a =2 m/s 2(2)设人受到小车的摩擦力大小为F f 人,方向沿斜面向下,对人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 F -Mg sin θ-F f 人=Ma ,可得F f 人=-140 N因此,人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140 N ,方向沿斜面向上(3)人松手后,设人和车一起上滑的加速度大小为a 1,方向沿斜面向下,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 +m )g sin θ+k (M +m )g =(M +m )a 1则a 1=6 m/s 2,由v =a 1t 1可得t 1=v a 1=0.5 s 易错点评绳或弹簧秤竖直向上拉物体时,拉力不一定等于重力.拉力与重力的大小比较决定于物体的运动状态.。

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经典习题训练含答案

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经典习题训练含答案

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经典习题训练含答案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经典习题训练含答案练习题从狭义上讲,练习题是以巩固学习效果为目的要求解答的问题;从广义上讲,练习题是指以反复学习、实践,以求熟练为目的的问题,包括生活中遇到的麻烦、难题等。

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经典习题训练含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巧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连接体问题所谓的“连接体”问题,就是在一道题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联的物体,研究它们的运动与力的关系。

1、连接体与隔离体:两个或几个物体相连接组成的物体系统为连接体。

如果把其中某个物体隔离出来,该物体即为隔离体。

2、连接体问题的处理方法(1)整体法:连接体的各物体如果有共同的加速度,求加速度可把连接体作为一个整体,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2)隔离法:如果要求连接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必须隔离出其中一个物体,对该物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此方法为隔离法。

隔离法目的是实现内力转外力的,解题要注意判明每一隔离体的运动方向和加速度方向。

(3)整体法解题或隔离法解题,一般都选取地面为参照系。

例题1 跨过定滑轮的绳的一端挂一吊板,另一端被吊板上的人拉住,如图1所示. 已知人的质量为70kg,吊板的质量为10kg,绳及定滑轮的质量、滑轮的摩擦均可不计。

取重力加速度g=lOm/s2.当人以440 N的力拉绳时,人与吊板的加速度a和人对吊板的压力F分别为()A.a=1.0m/s,F=260N B.a=1.0m/s,F=330NC.a=3.0m/s,F=110N D.a=3.0m/s,F=50N二、巧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瞬时性问题当一个物体(或系统)的受力情况出现变化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其加速度也将出现变化,这样就将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从而导致该物体(或系统)对和它有联系的物体(或系统)的受力发生变化。

例题2如图4所示,木块A与B用一轻弹簧相连,竖直放在木块C上。

三者静置于地面,它们的质量之比是1∶2∶3。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复习讲义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复习讲义

第2讲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应用一、瞬时问题1.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为:F合=ma,加速度由物体所受合外力决定,加速度的方向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一致.当物体所受合外力发生突变时,加速度也随着发生突变,而物体运动的速度不能发生突变.2.轻绳、轻杆和轻弹簧(橡皮条)的区别(1)轻绳和轻杆:剪断轻绳或轻杆断开后,原有的弹力将突变为0.(2)轻弹簧和橡皮条:当轻弹簧和橡皮条两端与其他物体连接时,轻弹簧或橡皮条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自测1如图1,A、B、C三个小球质量均为m,A、B之间用一根没有弹性的轻质细绳连在一起,B、C之间用轻弹簧拴接,整个系统用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并且处于静止状态.现将A上面的细线剪断,使A的上端失去拉力,则在剪断细线的瞬间,A、B、C三个小球的加速度分别是(重力加速度为g)()A.1.5g,1.5g,0 B.g,2g,0C.g,g,g D.g,g,0二、超重和失重1.超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2.失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3.完全失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竖直悬挂物的拉力)等于0的现象称为完全失重现象.(2)产生条件:物体的加速度a=g,方向竖直向下.4.实重和视重(1)实重:物体实际所受的重力,它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2)视重:当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时,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或对台秤的压力将不等于物体的重力.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或台秤的示数即为视重.判断正误(1)超重就是物体所受的重力增大了,失重就是物体所受的重力减小了.()(2)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所以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3)物体具有向上的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物体具有向下的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三、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1.由物体的受力情况求解运动情况的基本思路先求出几个力的合力,由牛顿第二定律(F合=ma)求出加速度,再由运动学的有关公式求出速度或位移.2.由物体的运动情况求解受力情况的基本思路已知加速度或根据运动规律求出加速度,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合力,从而确定未知力.3.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是关键,加速度是解决此类问题的纽带,分析流程如下:受力情况(F合)F合=ma加速度a运动学公式运动情况(v、x、t)自测2(2019·山东菏泽市第一次模拟)一小物块从倾角为α=30°的足够长的斜面底端以初速度v0=10 m/s沿固定斜面向上运动(如图2所示),已知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33,g取10 m/s2,则物块在运动时间t=1.5 s时离斜面底端的距离为()A.3.75 m B.5 m C.6.25 m D.15 m1.两种模型加速度与合外力具有瞬时对应关系,二者总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具体可简化为以下两种模型:2.解题思路分析瞬时变化前后物体的受力情况⇒列牛顿第二定律方程⇒求瞬时加速度3.两个易混问题(1)图3甲、乙中小球m1、m2原来均静止,现如果均从图中A处剪断,则剪断绳子瞬间图甲中的轻质弹簧的弹力来不及变化;图乙中的下段绳子的拉力将变为0(2)由(1)的分析可以得出:绳的弹力可以突变而弹簧的弹力不能突变.例1(多选)(2019·广西桂林、梧州、贵港、玉林、崇左、北海市第一次联合调研)如图4所示,质量均为m 的木块A和B用一轻弹簧相连,竖直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木块A上放有质量为2m的木块C,三者均处于静止状态.现将木块C迅速移开,若重力加速度为g,则在木块C移开的瞬间()A.弹簧的形变量不改变B.弹簧的弹力大小为mgC.木块A的加速度大小为2g D.木块B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迅速变为2mg变式1如图5所示,在动摩擦因数μ=0.2的水平面上有一个质量m=1 kg的小球,小球与水平轻弹簧及与竖直方向成θ=45°角的不可伸长的轻绳一端相连,此时小球处于静止状态,且水平面对小球的弹力恰好为零.在剪断轻绳的瞬间(g取10 m/s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受力个数不变B.水平面对小球的弹力仍然为零C.小球将向左运动,且a=8 m/s2D.小球将向左运动,且a=10 m/s2变式2如图6所示,A球质量为B球质量的3倍,光滑固定斜面的倾角为θ,图甲中,A、B两球用轻弹簧相连,图乙中A、B两球用轻质杆相连,系统静止时,挡板C与斜面垂直,弹簧、轻杆均与斜面平行,重力加速度为g,则在突然撤去挡板的瞬间有()A.图甲中A球的加速度大小为g sin θB.图甲中B球的加速度大小为2g sin θC.图乙中A、B两球的加速度大小均为g sin θD.图乙中轻杆的作用力一定不为零1.对超重和失重的理解(1)不论超重、失重或完全失重,物体的重力都不变,只是“视重”改变.(2)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3)尽管物体的加速度不是竖直方向,但只要其加速度在竖直方向上有分量,物体就会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2.判断超重和失重的方法从受力的角度判断当物体所受向上的拉力(或支持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小于重力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等于零时,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从加速度的角度判断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向下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时,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从速度变化的角度判断①物体向上加速或向下减速时,超重②物体向下加速或向上减速时,失重例2 (2020·湖南衡阳市第一次联考)压敏电阻的阻值随所受压力的增大而减小、某实验小组在升降机水平地面上利用压敏电阻设计了判断升降机运动状态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图如图7甲所示,将压敏电阻、定值电阻R 、电流显示器、电源连成电路、在压敏电阻上放置一个绝缘重物,0~t 1时间内升降机停在某一楼层处,t 1时刻升降机开始运动,从电流显示器中得到电路中电流i 随时间t 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t 1~t 2时间内绝缘重物处于超重状态B .t 3~t 4时间内绝缘重物处于失重状态C .升降机开始时可能停在1楼,从t 1时刻开始,经向上加速、匀速、减速,最后停在高楼D .升降机开始时可能停在高楼,从t 1时刻开始,经向下加速、匀速、减速,最后停在1楼变式3 (2019·广东广州市4月综合测试)如图8,跳高运动员起跳后向上运动,越过横杆后开始向下运动,则运动员越过横杆前、后在空中所处的状态分别为( )A .失重、失重B .超重、超重C .失重、超重D .超重、失重变式4 某人在地面上最多可举起50 kg 的物体,若他在竖直向上运动的电梯中最多举起了60 kg 的物体,电梯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为(g =10 m/s 2)( )A .2 m/s 2 竖直向上 B.53 m/s 2 竖直向上 C .2 m/s 2 竖直向下 D.53m/s 2 竖直向下1.解题关键(1)两类分析——物体的受力分析和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2)两个桥梁——加速度是联系运动和力的桥梁;速度是各物理过程间相互联系的桥梁.2.常用方法(1)合成法在物体受力个数较少(2个或3个)时一般采用合成法.(2)正交分解法若物体的受力个数较多(3个或3个以上),则采用正交分解法.类型1 已知物体受力情况,分析物体运动情况例3 (2019·安徽宣城市期末调研测试)如图9,质量为m =1 kg 、大小不计的物块,在水平桌面上向右运动,经过O 点时速度大小为v =4 m/s ,对此物块施加大小为F =6 N 、方向向左的恒力,一段时间后撤去该力,物块刚好能回到O 点,已知物块与桌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0.2,重力加速度g =10 m/s 2,求:(1)此过程中物块到O 点的最远距离;(2)撤去F 时物块到O 点的距离.变式5(2020·山东等级考模拟卷·15)如图10甲所示,在高速公路的连续下坡路段通常会设置避险车道,供发生紧急情况的车辆避险使用,本题中避险车道是主车道旁的一段上坡路面.一辆货车在行驶过程中刹车失灵,以v0=90 km/h的速度驶入避险车道,如图乙所示.设货车进入避险车道后牵引力为零,货车与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0,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1)为了防止货车在避险车道上停下后发生溜滑现象,该避险车道上坡路面的倾角θ应该满足什么条件?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结果用θ的正切值表示.(2)若避险车道路面倾角为15°,求货车在避险车道上行驶的最大距离.(已知sin 15°=0.26,cos 15°=0.97,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类型2已知物体运动情况,分析物体受力情况例4(2019·安徽安庆市第二次模拟)如图11甲所示,一足够长的粗糙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斜面的倾角θ=37°,现有质量m=2.2 kg的物体在水平向左的外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经过2 s撤去外力F,物体在0~4 s内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如图乙所示.已知sin 37°=0.6,cos 37°=0.8,取g=10 m/s2,求:(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和水平外力F的大小;(2)物体在0~4 s内的位移大小.变式6(2019·福建宁德市5月质检)某天,小陈叫了外卖,外卖小哥把货物送到他家阳台正下方的平地上,小陈操控小型无人机带动货物,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货物又匀速上升53 s,最后再匀减速1 s恰好到达他家阳台且速度为零.货物上升过程中,遥控器上显示无人机在上升过程的最大速度为1 m/s,高度为56 m.货物质量为2 kg,受到的阻力恒为其重力的0.02倍,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求:(1)无人机匀加速上升的高度;(2)上升过程中,无人机对货物的最大作用力大小.1.(2019·江西赣州市上学期期末)电梯顶上悬挂一根劲度系数是200 N /m 的弹簧,弹簧的原长为20 cm ,在弹簧下端挂一个质量为0.4 kg 的砝码.当电梯运动时,测出弹簧长度变为23 cm ,g 取10 m/s 2,则电梯的运动状态及加速度大小为( )A .匀加速上升,a =2.5 m/s 2B .匀减速上升,a =2.5 m/s 2C .匀加速上升,a =5 m/s 2D .匀减速上升,a =5 m/s 22.(多选)一人乘电梯上楼,在竖直上升过程中加速度a 随时间t 变化的图线如图1所示,以竖直向上为a 的正方向,则人对地板的压力( )A .t =2 s 时最大B .t =2 s 时最小C .t =8.5 s 时最大D .t =8.5 s 时最小3.(2020·广东东莞市调研)为了让乘客乘车更为舒适,某探究小组设计了一种新的交通工具,乘客的座椅能随着坡度的变化而自动调整,使座椅始终保持水平,如图2所示.当此车匀减速上坡时,乘客(仅考虑乘客与水平面之间的作用)( )A .处于超重状态B .不受摩擦力的作用C .受到向后(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作用D .所受合力竖直向上4.(2019·河北衡水中学第一次调研)如图3所示,一根弹簧一端固定在左侧竖直墙上,另一端连着A 小球,同时水平细线一端连着A 球,另一端固定在右侧竖直墙上,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是60°,A 、B 两小球分别连在另一根竖直弹簧两端.开始时A 、B 两球都静止不动,A 、B 两小球的质量相等,重力加速度为g ,若不计弹簧质量,在水平细线被剪断瞬间,A 、B 两球的加速度分别为( )A .a A =aB =gB .a A =2g ,a B =0C .a A =3g ,a B =0D .a A =23g ,a B =05.(2020·吉林“五地六校”合作体联考)如图4所示,质量分别为m 1、m 2的A 、B 两小球分别连在弹簧两端,B 小球用细绳固定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若不计弹簧质量且细绳和弹簧与斜面平行,在细绳被剪断的瞬间,A 、B 两小球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A .都等于g 2B .0和(m 1+m 2)g 2m 2C.(m 1+m 2)g 2m 2和0 D .0和g 26.(2019·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模拟)如图5所示,物体A、B由跨过定滑轮且不可伸长的轻绳连接,由静止开始释放,在物体A加速下降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物体A和物体B均处于超重状态B.物体A和物体B均处于失重状态C.物体A处于超重状态,物体B处于失重状态D.物体A处于失重状态,物体B处于超重状态7.(2019·安徽马鞍山市检测)两物块A、B并排放在水平地面上,且两物块接触面为竖直面,现用一水平推力F作用在物块A上,使A、B由静止开始一起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如图6甲所示,在A、B的速度达到6 m/s时,撤去推力F.已知A、B质量分别为m A=1 kg、m B=3 kg,A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3,B 与地面没有摩擦,物块B运动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g取10 m/s2,求:(1)推力F的大小;(2)物块A刚停止运动时,物块A、B之间的距离.8.(2019·河北承德市期末)如图7所示,有一质量为2 kg的物体放在长为1 m的固定斜面顶端,斜面倾角θ=37°,g=10 m/s2,sin 37°=0.6,cos 37°=0.8.(1)若由静止释放物体,1 s后物体到达斜面底端,则物体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为多少?(2)物体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少?(3)若给物体施加一个竖直方向的恒力,使其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做加速度大小为1.5 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该恒力大小为多少?9.(2019·安徽黄山市一模检测)如图8所示,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以v0=15 m/s的速度向右沿水平面运动12.5 m后,冲上倾斜角为37°的斜面,若小物块与水平面及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5,斜面足够长,小物块经过水平面与斜面的连接处时无能量损失.求:(g=10 m/s2,sin 37°=0.6,cos 37°=0.8)(1)小物块在斜面上能达到的最大高度;(2)小物块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

有关牛顿第二定律的动力学问题(解析版)-2023年高考物理压轴题专项训练(全国通用)

有关牛顿第二定律的动力学问题(解析版)-2023年高考物理压轴题专项训练(全国通用)

压轴题01有关牛顿第二定律的动力学问题考向一/选择题:有关牛顿第二定律的连接体问题考向二/选择题:有关牛顿第二定律的动力学图像问题考向二/选择题:有关牛顿第二定律的临界极值问题考向一:有关牛顿第二定律的连接体问题1.处理连接体问题的方法:①当只涉及系统的受力和运动情况而不涉及系统内某些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时,一般采用整体法。

②当涉及系统(连接体)内某个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时,一般采用隔离法。

2.处理连接体问题的步骤:3.特例:加速度不同的连接体的处理方法:①方法一(常用方法):可以采用隔离法,对隔离对象分别做受力分析、列方程。

②方法二(少用方法):可以采用整体法,具体做法如下:此时牛顿第二定律的形式:+++=x x x x a m a m a m F 332211合;+++=y y y y a m a m a m F 332211合说明:①F 合x 、F 合y 指的是整体在x 轴、y 轴所受的合外力,系统内力不能计算在内;②a 1x 、a 2x 、a 3x 、……和a 1y 、a 2y 、a 3y 、……指的是系统内每个物体在x 轴和y 轴上相对地面的加速度。

考向二:有关牛顿第二定律的动力学图像问题常见图像v ­t 图像、a ­t 图像、F ­t 图像、F ­a 图像三种类型(1)已知物体受到的力随时间变化的图线,求解物体的运动情况。

(2)已知物体的速度、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求解物体的受力情况。

(3)由已知条件确定某物理量的变化图像。

解题策略(1)问题实质是力与运动的关系,要注意区分是哪一种动力学图像。

(2)应用物理规律列出与图像对应的函数方程式,进而明确“图像与公式”“图像与物体”间的关系,以便对有关物理问题作出准确判断。

破题关键(1)分清图像的类别:即分清横、纵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明确其物理意义,掌握物理图像所反映的物理过程,会分析临界点。

(2)注意图线中的一些特殊点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图线与横、纵坐标的交点,图线的转折点,两图线的交点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