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现代主义小说及其阅读
第六章 外国现当代小说阅读鉴赏

某 一 思 潮 占 主 导 , 是 流 派 纷 呈 , 是 人 类 蒙 受 空 前 灾 难 的世 纪 。“ 而 李 低 , 化 程 度 则 随 之 加 深 , 方 人 异 西
后 期统 称 为后 现代 主义 文 学 。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
个 形 象 的 概 括 。 这 一 时 期 特 有 灭 。 俄 国 的 十 月 革 命 既 给 受 压 迫
然 从语 义上 说 ,现代 ”是 与 “ 的政治 、 济 、 学 、 想文 化 , 的 劳动者 带 来 了希望 。也 给西方 “ 古 经 科 思 赋 总 欧 代 ” 远 古 ” 相 对 的 时 间 概 念 , 予 了 西 方 现 当代 文 学 复 杂 深 厚 的 世 界 带 来 了 红 色 梦 魇 。 之 , 美 “ 但 “ 代 主 义 ” 不 是 严 格 意 义 上 的 思 想 内 容 和 独 特 新 奇 的 艺 术 风 社 会 的 现 实 矛 盾 使 现 代 西 方 人 追 现 却 时 问概念 。 因 为如此 , 们 很难 貌 。 正 人 确 定 现 代 主 义 的起 点 。一 般 说 来 , 征 主 义 诗 歌 为 开 端 ,一 直 延 续 到
雨 而 ⑦
俪 阿 丽
维普资讯
甓 {豳 ; 海 外 说 豳 主 浪
主 义 文 学 染 上 了浓 厚 的 非 理 性 主 精 神 分 析 学 关 潜 意 识 的 理 论 , 明 显 它 仍 然 坚 持 以 象 征 暗 示 的
义 和悲观 主 义色彩 。
义 文 学 、 现 主 义 文 学 、 识 流 文 表 意
外国文学作品书籍推荐(精选3篇)

外国文学作品书籍推荐(精选3篇)不要以句子为一个单位,要以段落为一个单位进行阅读,因为一个段落都只是表达一个意思的,如果要表达两个意思都会分为两段,那么我们阅读的时候可以多多关注段首和段尾,一般关键词都会出现在这两个地方,然后通过快速扫略和关键词的理解就能够明白作者在这一段所想要表达的意思。
手指强行拉快阅读节奏也是一个好办法用手指来进行快速移动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因为阅读是静止的,如果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旁边有动静就会非常容易被吸引注意力,这是人的本能,所以无法控制。
但是如果通过手指的移动来吸引眼球的移动,那么就能够帮助提升注意力。
通过手指的移动还可以非常有效的加快我们的阅读速率,将手指的移动速度大于平时的阅读速度,这样长久的练习能够有效提升阅读速度。
拓展自己的视野,一次性阅读更多的文字这里有一个练习方法,拿一张小卡片将我们看过的一段文字快速遮住,迫使我们只看那一段文字的中间。
这样因为我们看这一行字的时间太过短暂,所以我们只能通过余光来观看这一行剩下的字。
这样长时间的练习会有效地帮助我们快速阅读。
带着问题去阅读,才有更高的效率就比如读小说,如果我们阅读速度太慢,就会很容易走神。
但是如果带着问题去阅读,想着作者这段话背后什么意思,是不是在为后文做铺垫,这样我们就跟文字有了互动,就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带着问题也对我们提升阅读速度有帮助,我们的大脑处理信息的速度是很快的,如果阅读速度非常的慢,那么就会有其他东西占领我们的思想。
把握自己的节奏也很重要,该快就快,该慢就慢我们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学习知识,如果一味地追求速度,那么我们对于所阅读的事物的记忆就会大打折扣。
对于这个快慢也要有着自己的分类标准,比如在公交车上看的小故事,在排队时看的新闻,这时候就需要快速的阅读。
但是我们在图书馆看着专业书籍,或者阅读经典名著,亦或是难懂的哲学文章,这一类的阅读就需要我们细嚼慢咽,细细品味。
不要对于没有读完的内容有内疚感很多时候我自己也会有这方面的感觉,觉得自己看一本书因为时间关系导致只看了自己需要的那部分,就觉得愧对了作者,没有把握作者的主要思想。
西方现代派文学阅读与鉴赏(精)

现代派文学艺术特征
现代主义以反传统和非理性(荒诞、 意识流和象征)为主要标志,是现代 世界文学中的重要文学现象。文艺思 想可以概括为:重视主观表现,轻视 客观反映;重视艺术想象,轻视客观 摹仿;重视形式,轻视内容等。
背景
两次世界大战使歌舞升平的欧洲大陆变成杀声震天的 战场。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同时 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被压迫人民的解放斗争,都对中 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一方面与 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格格不入,精神世界陷入迷途; 另一方面痛苦的生活,使得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失去 信心,陷入孤独、颓废、绝望之中。现代派文学正是 这一部分人的思想情绪的曲折反映。一些思想敏锐的 艺术家认为世界是混乱的、荒诞的,纷纷著书立说, 批判资本主义的人际关系,批判摧残人性的社会制度。
等待戈多
(在失望中等待,在等待中绝望)
传统戏剧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阅读要重视戏剧集中而尖锐的矛 盾冲突、个性化的富有潜台词的 人物语言。
语言:语无伦次,支离破碎
性格:无个性
动作:无聊
剧情:苦苦等待戈多——一个不认识的人
环境:符号
荒诞
特色:非理性非逻辑性
戈多:迷惑不安的人们对于未来若有若无的期望。 等待戈多:沦落为社会底层的一群人希望改变自己 的生活处境但又难以实现的绝望心理。
在现实生活中变形是不可能的,作者通过变形突 出什么样的主题?
主题
小说描写这种人情的反差,揭 示人的异化、亲情的冷漠、人 性的扭曲,从而揭露资本主义 制度摧残人性的不合理性。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任选一篇,任选一题: (1)谈谈在内容或形式上如何体现现代 派文艺的艺术特征的? (2)与用传统笔法创造的小说(戏剧) 相比,环境、人物、情节或表现手法上有 什么不同?
西方现代主义小说浅说 现代主义小说

西方现代主义小说浅说现代主义小说在19世纪80年代的西方文坛,现代主义文学已经露出苗头。
而到了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现代主义文学极度繁荣,出现了众多文学流派,影响极其深远。
何谓现代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其写作特点不再是之前文学的再现生活,而是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探讨人物的存在方式,人物形象往往已经变形,情节往往充满了荒诞意味,而主题则直指人的生存的困境。
在此,笔者简要介绍一下西方现代主义小说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作。
一、意识流小说20世纪初,英国文坛中一种新的文学流派――意识流小说开始兴起。
它摒弃了传统的小说结构,以时间、人物的意识作为小说的中心,将人物流动的意识以及心理活动作为描写的基本内容更,着重表现个人的精神生活和内心隐秘的意识活动。
到20年代,意识流小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其代表作有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伍尔芙的《到灯塔去》,以及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等。
在此,仅以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为例来认识一下意识流小说。
该小说以顺序的方式,描写了主人公利奥波德・布卢姆在1904年6月16日一天一夜之间的日常经历。
这一天的经历竟被作者写出了三部分,共十八章,总字数达80万字,其中注释就占了20万字,以至于人们传言:100个人中没有10个人能读完《尤利西斯》。
作者是如何把一天的行动写这么长的?主要就是意识流手法的支撑。
虽然只是一天,但是主人公的心理意识十分丰富,其所见、所思、所闻、所想,由此前至此后,成为一个可拉长的空间。
再加上丰富的社会,各色人等,最终作品成为了“一部关于两个民族(以色列、爱尔兰)的史诗……一部百科全书”。
手法上,作者使用了很多内心独白。
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包罗万象,有各种复杂的情感,有漫无边际的想象,还有他的猜测、推理,幻觉,等等,以至于形成了一条稍纵即逝的主观意识的流。
特别要提出的最具代表性的情节是,乔伊斯用了40多页的文字记载了主人公妻子莫莉在似醒非醒时候的内心独白,而这40多页的文字,不分段落,没有任何标点符号,小说的文字就像小说人物的意识一样不断流动,看似杂乱无章,不知要流向何处。
九年级语文下册名著导读《简爱》外国小说的阅读

罗切斯特:哎,该怎么办,简?有这样一个例子。 有个年轻人,他从小就被宠爱坏了。他犯下个极大 的错误。不是罪恶,是错误。它的后果是可怕的。 唯一的逃避是逍遥在外,寻欢作乐。后来,他遇见 一个女人,一个二十年里他从没见过的高尚女人, 他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机会,可是世故人情阻碍了他。 那个女人能无视这些吗?
人物介绍
简·爱 敢于反抗、重视自我
简·爱寄居在舅妈家时,和骄横残暴的表哥 约翰发生冲突,瘦小的她敢于和表哥对抗, 并敢于指责冷酷护短的舅妈。
意志坚定、性格顽强
在洛伍德学校时,面对艰苦、悲惨的生活, 简·爱凭借顽强的生命力在这里待了八年。 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平等
在与罗切斯特地位悬殊的情况下,简·爱敢 于去爱,因为她坚信人在精神上是平等的。
作者名片
作者 契诃夫 生卒年 1860-1904 国籍 俄国
评价 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
代表 小说《第六病室》《装在套子里的人》,剧 作品 本《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
主要内容
《装在套子里的人》
作者以讽刺的手法,入木三分地刻画出别里科 夫这一沙皇专制制度的忠实卫道士的典型形象。别 里科夫性格孤僻,胆小怕事,恐惧变革,不管晴天 雨天,他都穿着靴子,拿着雨伞,把自己装在“套 子”里。后来他爱上了活泼开朗的华连卡,却因为 自己在与华连卡的弟弟争执中被推下楼的丑态被华 连卡看到而羞惧死去。
在好友海伦·彭斯生命垂危之际,简·爱冒 着被传染疾病的危险,与她推心置腹,倾心交谈, 相拥而眠。第二天,海伦·彭斯安然离世。
4.(浙江湖州中考)名著阅读。 【甲】
“简·爱!——简·爱!”他只知道这么叫唤着。 “我亲爱的主人,”我回答说,“我是简·爱,我 终于找到你了——我回到你身边来了。” “真的是吗?——真的是有血有肉的简?我那活生 生的简?”
外国现代文学作品

外国现代文学作品外国现代文学作品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内涵吸引着全球读者的关注和研究。
这些作品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艺术的享受,还给我们带来了精神上的滋养和启迪。
在此,我将介绍几部外国现代文学作品,展示其生动的情节、丰富的内涵以及对人生的指导意义。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由美国作家F·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所创作的小说。
故事以20世纪20年代美国纽约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盖茨比并追求的黛西·布坎南之间的爱情故事。
小说通过对那个时代的社会光景和人性的思考,呈现出了一个人一直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所面临的追逐与失落,同时也揭示了财富、荣耀和爱情之间的微妙关系。
这部小说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探究,引导读者思考关于社会阶层和个人价值观的问题,给我们指明了追求真爱、珍惜现实生活和坚守内心信念的道路。
接下来,我们来探索一下《百年孤独》这部由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作品。
这是一个极具实验性和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小说,以布恩迪亚家族为中心,讲述了一百年来他们在马孔多小镇上的传奇故事。
小说透过家族成员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历史的洪流和命运的轮回,传达了人类存在的无常和时光的无情。
《百年孤独》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多维度的文学构造,带领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宿命的力量以及人与命运的对立。
它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种种封闭与无法逃脱的宿命,告诉我们要珍惜当下,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历史。
最后,我们来探讨一下《1984》这部由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所创作的小说。
这是一部具有浓厚反乌托邦主义色彩的作品,将读者带入一个被极权统治的世界。
小说以主人公温斯顿·史密斯的视角,描述了他对政府的极权统治以及自由主义价值观的反抗与挣扎。
《1984》通过对权力与自由、真相与谎言的深入探讨,向读者展示了极权主义对个体灵魂的摧残和对人类社会的毁灭性影响。
它引发了读者对权力滥用、思想控制以及个人自由的思考,教导我们要保持警惕,坚守自己的思想独立,并积极追求真理和正义。
外国文学第28章《等待戈多》

14
4
一点不走运的幸运儿在用他那蜕化了的语言谈 到存在着“一个个人的上帝quaquaquaq ua”时就表明了该剧的主旨。
5
二、评论文章 《荒诞派戏剧》节选 荒诞派戏剧是否被人们接受,如何理解荒诞, 是人们面对荒诞派戏剧不能回避的问题。英国学者 马丁· 艾斯林在《荒诞派戏剧》一书中,从《等待 戈多》的演出效果,荒诞的含义,《等待戈多》的 主题等方面对这部作品进行了全面而独到的分析。
2
凡此种种,已开了新小说作家喜爱翻新写作花 样的先河。他的长篇小说有《莫菲》(Murph y,1938)、《马洛伊》(Molloy,1 951)、《马洛纳之死》(Malonemeu rt,1951)。从贝克特的作品可以窥知他博 学广识。他巧妙地旁征博引,涉猎所及,既有大量 文学材料,也有不少哲学和神学著作。对他的思想 产生重要影响的人是但丁、笛卡儿以及乔伊斯。在 贝克特看来,基本的问题似乎是:我们根本未曾要 求而被投入世界,投入存在;我们如何对待这个事 实。
7
难怪演员们和导演赫伯特· 布劳感到担忧。他 们如何把这样一出高度含糊、诉诸理性、曾在西欧 许多成熟观众中几乎引起骚乱的戏剧,带到世界上 最粗野的一群观众面前呢?赫伯特· 布劳决定让圣 昆丁监狱的这些观众对即将上演的这部戏剧有所准 备。他登上舞台,向黑暗的北餐厅里满满的一群观 众讲话———囚犯们点烟之后把火柴头摇灭,场内 是一片闪亮的火柴头的海洋。布劳把这部戏剧比做 一曲爵士乐,“你得仔细听,才能发现里面有什么 ”。同样,他希望,在《等待戈多》里,对于每个 观众,都有某种含义,某种个人意义。
3
一、精彩点评 要是荒诞派艺术可以宣称有一个唯一的“大师 ”的话,那么这个人就是萨缪尔· 贝克特(生于1 906年)。……他在艺术中反映了那种生活之毫 无意义及存在之极其荒诞的思想。贝克特笔下可以 互相取代的主要人物全都生活在死亡和疯狂的阴影 里,然而他们受尽痛苦却得不到光荣,得不到神圣 的桂冠,得不到智慧。他们是典型的在等待的人— ——如在《等待戈多》(1952)中的那两个滑 稽的流浪汉,他们满怀希望地耐心等待表明了希望 本身的荒诞性,也就是理性的荒诞性。
20世纪经典英文小说参考书单(含5篇)

20世纪经典英文小说参考书单(含5篇)第一篇:20世纪经典英文小说参考书单美国兰登书屋的《当代文库》编辑小组于1998年7月间选出了20世纪百佳英文小说。
这份排名书单一公布,即引起举世回响和评论。
这是审视20世纪经典小说的一份参考名单。
1.乔伊斯(James Joyce)爱尔兰《尤利西斯》(Ulysses)19222.费兹杰罗(F.S.Fitzgerald)美国《大亨小传》(The Great Gatsby)19253.乔伊斯(James Joyce)爱尔兰《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YoungMan)19164.纳巴科夫(Vladimir Nabokov)俄裔美籍《洛丽塔》(Lolita)19555.赫胥黎(Aldous Huxley)英国《美妙的新世界》(Brave New World)19326.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美国《喧哗与骚动》(The Sound and Fury)19297.海勒(Joseph Heller)美国《第22条军规》(Catch-22)19618.柯斯勒(Arthur Koestler)匈牙利《中午的黑暗》(Darkness at Noon)19419.劳伦斯(wrence)英国《儿子与情人》(Sons and Lover)191310.斯坦贝克(John Steinbeck)美国《愤怒的葡萄》(The Grapes of Wrath)193911.劳瑞(Malcolm Lowry)英国《在火山下》(Under the Volcano)194712.巴特勒(Samuel Butler)英国《众生之路》(The Way of All Flesh)190313.欧威尔(George Orwell)英国《一九八四》(1984)194914.格雷夫斯(Robert Graves)英国《我,克劳狄》(I, Claudius)193415.吴尔芙(Virginia Woolf)英国《到灯塔去》(T o the Lighthouse)192716.德莱赛(Theodore Dreiser)美国《美国的悲剧》(An American Tragedy)192517.麦卡勒斯(Carson McCullers)美国《心是孤独的猎手》(The Heart Is a Lonely Hunter)194018.冯内果(Kurt Vonnegut)美国《第五号屠宰场》(Slaughterhouse-Five)196919.埃利森(Ralph Ellison)美国《无形人》(Invisible Man)195220.莱特(Richard Wright)美国《土生子》(NativeSon)194021.贝娄(Saul Bellow)美国《雨王亨德森》(Henderson the Rain King)195922.奥哈拉(John O“Hara)美国《在萨马拉的会合》(Appointment in Samarra)193423.多斯帕索斯(John Dos Passos)美国《美国》(U.S.A.)193624.安德生(Sherwood Anderson)美国《小城故事》(Winesburg, Ohio)191925.福斯特(E.M.Forster)英国《印度之旅》(A Passage to India)192426.詹姆斯(Henry James)美国《鸽翼》(The Wings of the Dove)190227.詹姆斯(Henry James)美国《奉使记》(The Ambassadors)190328.费兹杰罗(F.S.Fitzgerald)美国《夜未央》(Tender Is the Night)193429.法雷尔(James T.Farrell)美国《「斯塔兹.朗尼根」三部曲》(Studs Lonigan-trilogy)193530.福特(Ford Madox Ford)英国《好兵》(The Good Soldier)191531.奥威尔(George Orwell)英国《动物庄园》(Animal Farm)194532.詹姆斯(Henry James)美国《金碗》(The Golden Bowl)190433.德莱赛(Theodore Dreiser)美国《嘉莉妹妹》(Sister Carrie)190034.渥夫(Evelyn Waugh)英国《一掬尘土》(A Handful of Dust)193435.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美国《出殡现形记》(As I Lay Dying)193036.华伦(Robert Penn Warren)美国《国王供奉的人们》(All the King”s Men)194637.威尔德(Thornton Wilder)美国《圣路易.莱之桥》(The Bridge of SanLuis Rey)192738.福斯特(E.M.Forster)英国《此情可问天》(Howards End)191039.包德温(James Baldwin)美国《向苍天呼吁》(Go Tell It on the Mountain)195340.葛林(Graham Greene)英国《事情的真相》(The Heart of the Matter)194841.高汀(William Golding)英国《蝇王》(Lord of the Flies)195442.迪基(James Dickey)美国《解救》(Deliverance)197043.鲍威尔(Anthony Powell)英国《与时代合拍的舞蹈》(A Dance to the Music of Time)197544.赫胥黎(Aldous Huxley)英国《针锋相对》(PointCounter Point)192845.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美国《太阳照常升起》(The Sun Also Rise)192646.康拉德(Joseph Conrad)英国《特务》(TheSecret Agent)190747.康拉德(Joseph Conrad)英国《诺斯特罗莫》(Nostromo)190448.劳伦斯(wrence)英国《虹》(Rainbow)191549.劳伦斯(wrence)英国《恋爱中的女人》(Women in Love)192050.米勒(Henry Miller)美国《北回归线》(Tropic of Cancer)193451.梅勒(Norman Mailer)美国《裸者和死者》(The Naked and Dead)194852.罗斯(Philp Roth)美国《波特诺伊的抱怨》(Portnoy“s Complaint)196953.纳巴科夫(Vladimir Nabokov)俄裔美籍《苍白的火》(Pale Fire)196254.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美国《八月之光》(Light in August)193255.凯鲁亚克(Jack Kerouac)美国《在路上》(On the Road)195756.汉密特(Dashiell Hammett)美国《马尔他之鹰》(The Maltese Falcon)193057.福特(Ford Madox Ford)英国《行进的目的》(Parade”s End)192858.华顿(Edith Wharton)美国《纯真年代》(The Age of Innocence)192059.毕尔邦(Max Beerbohm)英国《朱莱卡.多卜生》(Zuleika Dobson)191160.柏西(Walker Percy)美国《热爱电影的人》(The Moviegoer)196161.凯赛(Willa Cather)美国《总主教之死》(Death Comes to Archbishop)192762.锺斯(James Jones)美国《乱世忠魂》(From Here to Eternity)195163.奇佛(John Cheever)美国《丰普肖特纪事》(The Wapshot Chronicles)195764.塞林格(J.D.Salinger)美国《麦田里的守望者》(The Catcher in the Rye)195165.柏基斯(Anthony Burgess)英国《发条橙》(A Clockwork Orange)196266.毛姆(W.Somerset Maugham)英国《人性的枷锁》(Of Human Bondage)191567.康拉德(Joseph Conrad)英国《黑暗之心》(Heart of Darkness)190268.刘易士(Sinclair Lewis)美国《大街》(Main Street)192069.华顿(Edith Wharton)美国《欢乐之家》(The House of Mirth)190570.达雷尔(Lawrence Durrell)英国《亚历山大四部曲》(The Alexandraia Quartet)196071.休斯(Richard Hughes)英国《牙买加的风》(A High Wind in Jamaica)192972.耐波耳(V.S.Naipaul)千里达《毕斯瓦思先生之屋》(A House for Mr.Biswas)196173.威斯特(Nathaniel West)美国《蝗虫的日子》(The Day of the Locust)193974.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美国《永别了,武器》(A Farewell to Arms)192975.渥夫(Evelyn Waugh)英国《独家新闻》(Scoop)193876.丝帕克(Muriel Spark)英国《琼.布罗迪小姐的青春》(The Prime of Miss Jean Brodie)196177.乔伊斯(James Joyce)爱尔兰《为芬尼根守灵》(Finnegans Wake)193978.吉卜林(Rudyard Kipling)英国《金姆》(Kim)190179.福斯特(E.M.Forster)英国《窗外有蓝天》(A Room witha View)190880.渥夫(Evelyn Waugh)英国《梦断白庄》(Bride shead Revisited)194581.贝娄(Saul Bellow)美国《阿奇正传》(The Adventures of Augie March)197182.史达格纳(Wallace Stegner)美国《安眠的天使》(Angle of Repose)197183.耐波耳(V.S.Naipaul)千里达《河曲》(A Bend in the River)197984.鲍恩(Elizabeth Bowen)英国《心之死》(The Death of the Heart)193885.康拉德(Joseph Conrad)英国《吉姆爷》(Lord Jim)190086.达特罗(E.L.Doctorow)美国《爵士乐》(Ragtime)197587.贝内特(Arnold Bennett)英国《老妇人的故事》(The Old Wives“ Tale)190888.伦敦(Jack London)英国《野性的呼唤》(The Call of the Wild)190389.格林(Henry Green)英国《爱》(Loving)194590.鲁西迪(Salman Rushdie)(印裔英籍)《午夜的孩子们》(Midnight”s Children)198191.考德威尔(Erskine Caldwell)美国《菸草路》(Tobacco Road)193292.甘耐第(William Kennedy)美国《紫苑草》(Ironweed)198393.佛勒斯(John Fowles)英国《占星家》(The Magus)196694.里丝(Jean Rhys)英国《辽阔的藻海》(Wide Sargasso)196695.默多克(Iris Murdoch)英国《在网下》(Underthe Net)195496.威廉·斯泰龙(William Styron)美国《苏菲的选择》(Sophie"s Choice)197997.鲍尔斯(Paul Bowles)美国《遮蔽的天空》(The Sheltering Sky)194998.凯恩(James M.Cain)美国《邮差总按两次铃》(The Postman Always Rings Twice)193499.唐利维(J.P.Donleavy)美国《眼线》(TheGinger Man)1955100.塔金顿(Booth Tarkington)美国《伟大的安伯森斯》(The Magnificent Ambersons)1918第二篇:英文阅读书单Recommended Books on Extensive Reading for English MajorsNewspapers:China Daily 中国日报---National;World;Business;Opinion;Sports;Entertainment…21st Century 二十一世纪报---News;Campus Life;Language Class;Education;Viewpoints;Entertainment… USA Today: Asia & Pacific edition---USA home and abroad;Politics;Economy;Forum;Science & Tech;Sports… Magazines:Time: The Weekly Newsmagazine---Asia;The World;United States;Business;Science & Tech;The Arts…Newsweek: The International Newsmagazine---Asia;Europe;U.S.Affairs;World Affairs;Business;Society & the Arts…U.S.News & World Report(weekly)---U.S.News;World Report;Business & Technology;Culture & Ideas;News You Can Use…New Yorker(weekly)---about Town;The Critics;Fiction;Poems;Ads…National Geographic(monthly)---geography;photography;journalism;archaeology;adventures;ani mals…Literary Cavalvade: scholastic's monthly magazine of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 student writingScientific American(monthly)---News and Analysis [in scientific field];Science and the Citizen;T echnology and Business;Aviation;Health;Medicine…Beijing Review 中国新闻周刊:北京周报---events/trends;world affairs;national report;tourism;business/trade;culture/science;society/people…College English 大学英语(月刊)---学习指导;测试;语言;阅读欣赏;翻译;写作等English Coaching 英语辅导(双月刊)---短文译注;语言研究;词汇与语法;学习方法;翻译;写作技巧等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英语学习(月刊)---Non-fiction;Fiction;学习与辅导;Easy Readings…The Knowledge of English 英语知识(月刊)---环球揽胜;译海拾贝;语法知识;词语天地;成语典故;阅读园地;大学英语等 The World of English 英语世界(月刊)---诗歌;小说;散文;经济;科技;史地;艺术等CLASSICS 名著:英语泛读渐进书单A Step-by-step Reading List for English Majors英汉对照简写本(或缩写本):Anna Karenina(by Leo Tolstoy)A Tale of Two Cities(by Charles Dickens)David Copperfield(by Charles Dickens)Emma(by Jane Austen)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by Thomas Hardy)Frenchman’s Creek(by Charles Dickens)Great Expectations(by Charles Dickens)Gulliver’s Travels(by Jonathan Swift)Jane Eyre(by Charlotte Bronte)Jaws(by Peter Benchley)Lucky Jim(by Kinsley Amis)Nicholas Nickleby(by Charles Dickens)Mary Barton(by Elizabeth Cleghorn Gaskell)Monte Cristo(by Alexandre Dumas)Oliver Twist(by Charles Dickens)Pride and Prejudice(by Jane Austen)Rebecca(by Daphne Du Maurier)Silas Marner(by George Eliot)Tess of the D’ubervilles(by Thomas Hardy)The Green Years(by A.Cronin)The Hunckback of Notre Dame(by Victor Hugo)The Mayor of Casterbridge(by Thomas Hardy)The Three Musketeers(by Alexandre Dumas)安娜•卡列尼娜双城记大卫•考伯菲尔德爱玛远离尘嚣法国人的小港湾远大前程格利佛游记简爱大白鲨幸运的吉姆尼古拉斯•尼克尔贝玛丽•巴顿基度山伯爵雾都孤儿傲慢与偏见蝴蝶梦塞拉斯•马纳德伯家的苔丝青春的岁月巴黎圣母院卡斯特桥市长三个火枪手Treasure Island(by R.L.Steveson)Vanity Fair(by W.M.Thackeray)Woman in White(by Wilkie Collins)Wuthering Heights(by Emily Bronte)英美澳原著较浅易的原著: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by Lewis Carrol)Child’s History of England(by Charles Dickens)Good-bye, Mr.Chips(by James Hilton)INTERPOL(by Peter G.Lee)Robinson Crusoe(by Daniel Defoe)The Gadfly(by E.L.Voynich)The Story of the Bible(by Van Loon)The Story of Mankind(by H.William Van Loon)The Great Road(by Agnes Smedley)一般原著:An Inspector Calls(by J.B.Priestley)An Invisible Man(by H.G.Wells)A Tale of Two Cities(by Charles Dickens)David Copperfield(by Charles Dickens)Emma(by Jane Austen)Gone with the Wind(by Margaret Mitchell)Gulliver’s Travels(by Jonathan Swift)Hotel(by Arthur Hailey)Oliver Twist(by Charles Dickens)Pride and Prejudice(by Jane Austen)Pygmalion(by Bernald Shaw)金银岛名利场白衣女人呼啸山庄艾丽斯漫游记儿童英国史再会,契普斯先生国际警察组织鲁滨逊漂流记牛虻圣经的故事人类的故事伟大的道路罪恶之家隐身人双城记大卫•考伯菲尔德爱玛飘格利佛游记旅馆雾都孤儿傲慢与偏见茶花女Red Star over China(by Edgar Snow)Roots(by Alex Haley)Selected Readings from wrence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by mark Twain)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by Mark Twain)The Jungle(by UptonSinclair)The Old Man and The Sea(by Ernest Hemingway)The Ragged Trousered Philanthropists(by Robert Tressell)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Third Reich(by William L.Shirer)Uncle T om’s Cabin(by H.Beecher Stowe)Winds of War(by Herman Woul)较难原著:A Farewell to Arms(by Ernest Hemingway)Airport(by Arthur Hailey)A Tale of Two Cities(by Charles Dickens)Financier(by Theodore Dreiser)Grapes of Wrath(by J.Steinbeck)Jane Eyre(by Charlotte Bronte)Jude the Obscure(by Thomas Hardy) Lady Chatterley’s Lover(by wrence)Martin Eden(by Jack London)Pride and Prejudice(by Jane Austen)Sense and Sensibility(by Jane Austen)Sister Carrie(by Theodore Dreiser)Sons and Lovers(by wrence)Tess of the D’ubervilles(by Thomas Hardy)西行漫记根劳伦斯作品选读哈克•贝里芬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丛林老人与海穿破裤子的慈善家第三帝国的兴亡汤姆叔叔的小屋战争风云永别了武器航空港双城记财政家愤怒的葡萄简爱无名的裘德查泰莱夫人德情人马丁•伊登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嘉丽妹妹儿子和情人德伯家的苔丝The American Tragedy(by Theodore Dreiser)The Final Diagnosis(by Arthur Hailey)The God Father(by Mario Puzo) The Great Gatsby(by F.Scott Fitzgerald)The Hunckback of Notre Dame(by Victor Hugo)The Moneychangers(by Arthur Hailey)The Rainbow(by wrence)The Red and The Black(byStendhal)The Return to the Native(by Thomas Hardy)The Scarlet Letter(by Nathaniel Hawthorne)The Sun Also Rises(by Ernest Hemingway)The Thorn Birds(by Colleen Mccullough)The Three Musketeers(by Alexandre Dumas)Vanity Fair(by W.M.Thackeray) Wives and Daughters(by Elizabeth Gaskell)Wuthering Heights(by Emily Bronte)美国的悲剧最后的诊断教父了不起的盖茨比巴黎圣母院钱商虹红与黑还乡红字太阳照样升起荆棘鸟三个火枪手名利场妻子与女儿呼啸山庄第三篇:英文小说篇一:100本英文小说1.乔伊斯(james joyce)爱尔兰《尤里西斯》(ulysses)19222.费兹杰罗(f.s.fitzgerald)美国《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19253.乔伊斯(james joyce)爱尔兰《青年艺术家的画像》(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young man)19164.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俄裔美籍《洛莉塔》(lolita)19555.赫胥黎(aldous huxley)英国《美丽新世界》(brave new world)19326.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美国《喧哗与骚动》(the sound and fury)19297.海勒(joseph heller)美国《第22条军规》(catch-22)19618.柯斯勒(arthur koestler)匈牙利《中午的黑暗》(darkness at noon)19419.劳伦斯(wrence)英国《儿子与情人》(sons and lover)1913 10.史坦贝克(john steinbeck)美国《愤怒的葡萄》(the grapes of wrath)1939 11.劳瑞(malcolm lowry)英国《在火山下》(under the volcano)1947 12.巴特勒(samuel butler)英国《众生之路》(the way of all flesh)1903 13.奥威尔(george orwell)英国《一九八四》(1984)1949 14.格雷夫斯(robert graves)英国《我,克劳狄》(i, claudius)1934 15.沃尔夫(virginia woolf)英国《到灯塔去》(to the lighthouse)1927 16.德莱塞(theodore dreiser)美国《美国悲剧》(an american tragedy)1925 17.麦卡勒斯(carson mccullers)美国《心是孤独的猎手》(the heart is a lonely heart)1940 18.冯内古特(kurt vonnegut)美国《第五号屠宰场》(slaughterhouse-five)1969 19.埃里森(ralph ellison)美国《隐形人》(invisible man)1952 20.赖特(richard wright)美国《土生子》(native son)1940 21.贝娄(saul bellow)美国《雨王亨德森》(henderson the rain king)1959 22.奥哈拉(john ohara)美国《在萨马拉的会合》(appointment in samarra)1934 23.多斯帕索斯(john dos passos)美国《美国》(u.s.a.)1936 24.安德生(sherwood anderson)美国《小城故事》(winesburg, ohio)1919 25.福斯特(e.m.forster)英国《印度之旅》(a passage to india)1924 26.詹姆斯(hey james)美国《鸽翼》(the wings of the dove)190227.詹姆斯(hey james)美国《奉使记》(the ambassadors)190328.费兹杰罗(f.s.fitzgerald)美国《夜未央》(tender is the night)1934 29.法雷尔(james t.farrell)美国《「斯塔兹.朗尼根」叁部曲》(studs lonigan-trilogy)1935 30.福特(ford madox ford)英国《好兵》(the good soldier)1915 31.奥威尔(george orwell)英国《动物农庄》(animal farm)1945 32.詹姆斯(hey james)美国《金碗》(the golden bowl)1904 33.德莱塞(theodore dreiser)美国《嘉莉妹妹》(sister carrie)1900 34.渥夫(evelyn waugh)英国《一掬尘土》(a handful of dust)1934 35.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美国《当我弥留之际》(as i lay dying)1930 36.沃伦(robert penn warren)美国《国王的人马》(all the king’s men)1946 37.威尔德(thornton wilder)美国《圣路易·莱之桥》(the bridge of sanluis rey)1927 38.福斯特(e.m.forster)英国《此情可问天》(howards end)1910 39.鲍德温(james baldwin)美国《向苍天呼吁》(go tell it on the mountain)1953 40.葛林(graham greene)英国《事情的真龘相》(the heart of the matter)1948 41.戈尔汀(william golding)英国《苍蝇王》(lord of the flies)195442.迪基(james dickey)美国《解救》(deliverance)197043.鲍威尔(anthony powell)英国《与时代合拍的舞蹈》(a dance to the music of time)1975 44.赫胥黎(aldous huxley)英国《针锋相对》(point counter point)1928 45.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美国《太阳照样升起》(the sun also rise)1926 46.康拉德(joseph coad)英国《特务》(the secret agent)1907 47.康拉德(joseph coad)英国《诺斯特罗莫》(nostromo)1904 48.劳伦斯(wrence)英国《彩虹》(rainbow)1915 49.劳伦斯(wrence)英国《恋爱中的女人》(women in love)1920 50.米勒(hey miller)美国《北回归线》(tropic of cancer)1934 51.梅勒(norman mailer)美国《裸者和死者》(the naked and dead)1948 53.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俄裔美籍《苍白的火》(pale fire)1962 54.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美国《八月之光》(light in august)1932 55.凯鲁亚克(jack kerouac)美国《在路上》(on the road)1957 56.汉密特(dashiell hammett)美国《马尔他之鹰》(the maltese falcon)1930 57.福特(ford madox ford)英国《行进的目的》(parade’s end)1928 58.华顿(edith wharton)美国《纯真年代》(the age of innocence)1920 59.毕尔邦(max beerbohm)英国《朱莱卡.多卜生》(zuleika dobson)1911 60.柏西(walker percy)美国《热爱电影的人》(the moviegoer)1961 62.锺斯(james jones)美国《乱世忠魂》(from here to eternity)1951 63.奇佛(john cheever)美国《丰普肖特纪事》(the wapshot chronicles)1957 64.沙林杰(j.d.salinger)美国《麦田里的守望者》(the catcher in the rye)1951 65.柏基斯(anthony burgess)英国《发条橙》(a clockwork orange)1962 66.毛姆(w.somerset maugham)英国《人性枷锁》(of human bondage)1915 67.康拉德(joseph coad)英国《黑暗之心》(heart of darkness)1902 68.刘易斯(sinclair lewis)美国《大街》(main street)1920 69.华顿(edith wharton)美国《欢乐之家》(the house of mirth)1905 70.达雷尔(lawrence durrell)英国《亚历山大四部曲》(the alexandraia quartet)1960 71.休斯(richard hughes)英国《牙买加的风》(a high wind in jamaica)1929 72.耐波耳(v.s.naipaul)千里达《毕斯瓦思先生之屋》(a house for mr.biswas)1961 73.威斯特(nathaniel west)美国《蝗虫的日子》(the day of the locust)1939 74.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美国《永别了,武器》(a farewell to arms)1929 75.渥夫(evelyn waugh)英国《独家新闻》(scoop)1938 76.丝帕克(muriel spark)英国《琼.布罗迪小姐的青春》(the prime of miss jean brodie)1961 77.乔伊斯(james joyce)爱尔兰《为芬尼根守灵》(finnegans wake)1939 78.吉卜林(rudyard kipling)英国《金姆》(kim)1901 79.福斯特(e.m.forster)英国《窗外有蓝天》(a room with a view)1908 80.渥夫(evelyn waugh)英国《梦断白庄》(bride shead revisited)1945 81.贝娄(saul bellow)美国《奥吉·马奇正传》(the adventures of augie march)1971 82.史达格纳(wallace stegner)美国《安眠的天使》(angle of repose)1971 83.耐波耳(v.s.naipaul)千里达《河曲》(a bend in the river)1979 84.鲍恩(elizabeth bowen)英国《心之死》(the death of the heart)193885.康拉德(joseph coad)英国《吉姆爷》(lord jim)1900 86.达特罗(e.l.doctorow)美国《拉格泰姆》(ragtime)1975 87.贝内特(arnold bennett)英国《老妇人的故事》(the old wives tale)1908 88.伦敦(jack london)英国《野性的呼唤》(the call of the wild)1903 89.格林(hey green)英国《爱》(loving)1945 90.鲁西迪(salman rushdie)(印裔英籍)《午夜的孩子们》(midnight’s children)1981 91.考德威尔(erskine caldwell)美国《菸草路》(tobacco road)1932 92.甘耐第(william kennedy)美国《紫苑草》(ironweed)1983 93.佛勒斯(john fowles)英国《占星家》(the magus)1966 94.里丝(jean rhys)英国《辽阔的藻海》(wide sargasso)1966 95.默多克(iris murdoch)英国《在网下》(under the net)1954 96.斯泰伦(william styron)美国《苏菲的抉择》(sophie’s choice)1979 97.鲍尔斯(paul bowles)美国《遮蔽的天空》(the sheltering sky)1949 98.凯恩(jamesm.cain)美国《邮差总按两次铃》(the postman always rings twice)1934 99.唐利维(j.p.donleavy)美国《眼线》(the ginger man)1955 100.塔金顿(booth tarkington)美国《伟大的安伯森斯》(the magnificent ambersons)1918篇二:一百部最好的英文小说《时代》杂志评出的100部最佳英语小说(含下载)2008-07-02 22:18 |(分类:默认分类)偶尔也做一回善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现代主义小说及其阅读吴晓东教授在北大开设有“20世纪外国小说经典选讲”,这门课的讲稿曾于2003年由三联书店出版。
2008年7月,吴晓东教授的新书《漫读经典》再次由三联书店出版。
作为研究20世纪外国现代主义小说的专家,吴晓东教授对现代主义小说有着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
中学新课程实施以来,外国现代主义小说(如卡夫卡、沃尔夫、马尔克斯等作家的作品)也越来越多地进入到中学语文课堂。
从阅读感受上来说,现代主义小说与传统小说迥然不同,借用吴晓东教授的话来说就是:“现代主义小说使阅读不再是一种消遣和享受,阅读已成为严肃的甚至痛苦的仪式”。
既然这样,中学生还要不要读,该读哪些、如何读,中学语文老师该如何讲?吴晓东教授对上述问题的观点和建议是什么,解读西方现代主义小说的关键是什么,让我们来倾听吴晓东教授的观点。
1.可否先请您谈一下什么是现代主义小说?答:这首先要简单了解一下是什么“现代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通常指20世纪初叶在西方开始集中出现的各种各样具有先锋性和实验性的文学流派、思潮的统称。
现代主义文学与现代哲学和心理学有范畴深的关系,如尼采、威廉·詹姆斯、弗洛伊德、柏格森、荣格等哲学家和心理学家都影响了现代主义的精神内涵。
现代主义文学在内容方面比较突出地表现了人与世界、他人以及自我的矛盾好断裂,所以往往被视为具有颓废悲观的情绪甚至虚无主义的色彩。
而弗洛伊德心理学又为现代主义文学挖掘人的内在心理甚至无意识提供了所谓科学的根据。
现代主义文学另一个重要特征则是在形式上的大胆试验,对传统文学样式采取的是彻底摒弃的激进姿态。
这种激进的文学姿态的形成原因要到20世纪的社会历史中去寻求。
我认为,已经过去的20世纪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复杂的一个世纪。
与此相适应的,是20世纪的文学也必然跟着复杂。
这也正是20世纪从形式到内容都趋于复杂的现代主义文学占据了主潮地位的重要原因。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流派纷呈,每一种文学流派都具有自己在体式、风格、美学、技巧诸种方面的特殊性,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认知世界和传达世界的独特视角,甚至有自己不同的哲学、心理学背景。
具体说来,现代主义文学主要包括未来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黑色幽默、存在主义等文学流派。
在这些流派中,都有很多作家致力于小说创作。
这些小说也可以笼统地称为现代主义小说。
2.您认为阅读和欣赏现代主义小说的关键是什么?答:我喜欢捷克小说家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中的一句话:“小说的精神是复杂性的精神。
”说句玩笑话,有时读者和研究者理解起现代小说甚至比理解现代世界本身还要困难。
但也许这恰恰表明了现代小说的价值之所在。
所以我个人觉得,阅读和欣赏以及理解和阐释现代主义小说的重心也应该开始转移,一方面我们想看到小说家表达的世界究竟是怎样的,另一方面我们更想了解小说家是怎样表达世界的。
这就是二十世纪小说研究的一个根本转变。
阅读和欣赏的重心也从内容偏向了形式。
3.您的新书叫做《漫读经典》,请问您认为什么样的作品算得上是经典,哪些现代主义小说已经成为经典?答:我认为,衡量所谓的文学经典有两个最重要的尺度,即现代小说经典一方面是那些最能反映二十世纪人类生存的普遍境遇和重大精神命题的小说,是那些最能反映二十世纪人类的困扰与绝望、焦虑与梦想的小说,是了解这个世纪最应该阅读的小说,正像了解中世纪必须读但丁,了解文艺复兴必须读莎士比亚一样。
另一方面现代小说经典则是那些在形式上最具创新性和实验性的小说,是那些具有小说形式的开放性和探索性的小说。
这就是现代主义小说经典。
对于了解20世纪文学的整体面貌以及20世纪人类的生存世界,20世纪的现代主义经典绝对是无法绕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我们认识二十世纪人类生存境况的重要途径。
我在讲稿《从卡夫卡到昆德拉——二十世纪的小说与小说家》(三联书店2003年出版)中选讲的九部小说是:《城堡》(卡夫卡)、《追忆似水年华》(普鲁斯特)、《尤利西斯》(乔伊斯)、《白象似的群山》(海明威)、《喧哗与骚动》(福克纳)、《交叉小径的花园》(博尔赫斯)、《嫉妒》(罗伯-格里耶)、《百年孤独》(马尔克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昆德拉)。
本来还想讲卡尔维诺的《我们的祖先》,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没有来得及讲。
此外,以后如果有时间,我还想讲一下德国的托马斯·曼、黑塞,英国的伍尔夫、毛姆,法国的加缪、纪德,前苏联的帕斯捷尔纳克,日本的川端康成的小说。
当然,西方现代主义经典还有很多,漓江出版社1988年出了一本书,是康诺利、伯吉斯合作的《现代主义代表作100种提要·现代小说佳作99种提要》,这本书对于我们认定和选择什么是20世纪经典很有帮助。
4.您认为现代主义小说对传统的小说观念产生了什么影响,相应地人们的阅读应如何适应?答:我在课堂上曾经讲过,二十世纪现代主义对传统的小说观念产生的最大的冲击就是对反映论的颠覆。
人们把十九世纪以前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小说观称为反映论,这种反映论认为小说可以如实地反映生活真实甚至反映本质真实。
读者在小说中最终看到的正是生活和现实世界本身的所谓波澜壮阔的图景。
所以马克思有一句分析巴尔扎克的名言,称巴尔扎克的百部人间喜剧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依据的正是反映论。
反映论有一种坚实的哲学依据,就是认为生活背后有一种本质和规律,而伟大的小说恰恰反映和揭示了这种本质和规律。
而二十世纪现代主义小说观则不同,小说家大都认为生活是无序的,没有本质的,没有什么中心思想,甚至是荒诞的。
小说不再是对生活、现实和历史某种本质的反映,它只是小说家的想像和虚构。
这就是20世纪小说观念的重要内容。
而读者也需要调整自己的阅读习惯,把现代主义小说看成一种虚构,一种人工制作,是小说家人为的想像和叙述的产物,同时把小说看成是小说家个人精神的漫游与形式的历险。
5.可否谈谈您个人阅读外国现代主义小说的经历和体会?答:我读现代主义小说是从84年入大学开始。
到了1987年,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浪潮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也达到顶峰的时期。
我们这些读中文系的学生,对现代主义经典的阅读,也进入了狂热的阶段。
我那时固执地认为,想要了解二十世纪人类的生存世界,认识二十世纪人类的心灵境况,读二十世纪的现代主义文学经典是最为可行的途径。
八十年代影响中国文坛的最后一个西方作家可能是昆德拉,昆德拉在他的影响了中国读者二十年的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写道:“我们都是被《旧约全书》的神话哺育,我们可以说,一首牧歌就是留在我们心中的一幅图景,象是对天堂的回忆。
”套用他的话,我们这一代读书人也曾经被二十世纪的外国现代主义文学哺育。
我们对文学的经验,对什么是经典的领悟以及对二十世纪人类生存图景的认知,都与这些作品息息相关。
这种对西方现代主义经典的爱好,使我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学生时代一度成为一个法国哲学家巴什拉所谓的“熬夜人”,喜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漫无目的地阅读二十世纪外国现代主义文学经典。
到了1997年前后,已经当了教师的我开始十分怀念那些已经过去了的读西方现代主义经典的时光,我就决定在北大讲坛上讲授“二十世纪外国小说经典选讲”的课程,2003年由三联书店出版的《从卡夫卡到昆德拉——二十世纪的小说与小说家》就是这门课程的整理稿。
我把这部书稿的问世,看成是一种以我个人的方式向现代主义经典所表达的缅怀和致敬。
6.您讲现代主义小说时用了“小说诗学”这个词,可否给我们的读者解释一下这个词的意思?答:法国理论家托多洛夫指出:“诗学”概念首先关涉的是“文学的全部内在的理论”,按这个说法,“小说诗学”则通常研究的是小说的内在构成方式,尤其是小说的叙事、结构、形式究竟是怎样生成的。
传统的小说研究往往侧重于对小说内容的研究,如主题、时代背景、人物类型等,着重点在于小说写了什么,并且进一步追问小说的社会文化根源,但很少关注小说中的这一切是怎样被小说家写出来的。
而诗学更倾向于追问“怎样”的问题,或者追问“怎么会这样”。
这并不是说忽略了对小说中的内容、意识形态和文化哲学方面的重视,而是强调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等外在因素是怎样落实和具体反映在小说形式层面的。
7.外国现代主义小说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中国有没有现代主义小说?答:现代主义在20年代就开始影响中国现代文坛,鲁迅这样的作家就深受尼采哲学的影响。
到了30年代如戴望舒、何其芳等“现代派”诗人的作品中都有艾略特的《荒原》的影子。
受当时西方的意识流、存在主义等文学思潮的影响,中国现代小说领域也出现了一些现代派的作品,如鲁迅、郁达夫、郭沫若等人的小说都受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40年代汪曾祺的短篇小说《复仇》等,就既有意识流的影响,又有存在主义的痕迹。
40年代冯至的中篇小说《伍子胥》,也受到了存在主义的巨大影响。
西方的现代主义文学对80年代之后的中国文坛影响更大,80年代后期出现在文坛的先锋作家马原、格非、余华、孙甘露、苏童、叶兆言等人的创作,都有鲜明的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痕迹。
但他们的小说到底是不是现代派,在80年代文坛曾经出现激烈的争论,有相当一部分人研究者认为他们的创作是“伪现代派”。
我个人认为80年代的先锋小说不能说是文学史意义上的现代主义小说,因为产生现代主义的历史条件已经过去。
而西方迎来的也是所谓的“后现代主义”的文学艺术时期。
8.在中学语文教材中,一直选有外国小说,比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巴尔扎克《欧也妮与葛朗台》、契珂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欧·亨利的《最后的常春藤叶》等传统小说。
2003年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以来,在原来基础上,几种不同版本的高中语文必修和选修教材中,都选择了20世纪外国现代主义小说,比如卡夫卡的《变形记》节选和《饥饿艺术家》、伍尔芙的《墙上的斑点》、贝克特的《等待戈多》节选、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节选等。
您怎么评论现代主义小说进入中学?答:我刚才说过,20世纪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占据的是一种文学主潮地位。
让中学生多少了解一点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主潮的简要图景,我认为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在今天其实生活在20世纪的造成的某种结果之中,20世纪的阳光和阴影其实都在笼罩着21世纪,在这个意义上,加强对刚刚逝去的20世纪的了解,有助于认识我们今天是怎样走过来的。
而这种了解,应该从中学语文教育开始。
9.在众多现代主义小说中,中学所选入的只是冰山之一角。
您认为其他像普鲁斯特、乔伊斯、昆德拉等现代小说大师的作品是不是也可以让中学生在课上有所了解呢?答:并不是所有的现代主义文学都适宜中学生阅读的,比如昆德拉是个很深刻的小说家,对极权主义制度和媚俗的母题都有深刻的揭示。
不过他的小说,就不适合进入中学教材,比如《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的托马斯这个人物形象就对自己所生存着的世界有一种既沉迷又游离的姿态,而昆德拉是通过这个人物对待性爱的态度来表现的,尽管其中具有一种升华了的审美意绪,但依然对中学生不太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