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问题解答

合集下载

小学四年级科学复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小学四年级科学复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小学四年级科学复习题集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属于陆地生物的是:A. 鱼B. 鸟C. 海藻D. 海豚2. 蝴蝶的生命周期中,以下哪一个阶段是蛹阶段?A. 卵B. 幼虫C. 蛹D. 成虫3. 以下哪一个不是动物的特征?A. 具有呼吸B. 能进行光合作用C. 能感知外界刺激D. 具有繁殖能力4. 以下属于稻谷的部分是:A. 根B. 叶C. 花D. 种子5. 以下哪一个是非恒温动物?A. 蜥蜴B. 鱼类C. 鸟类D. 哺乳动物二、解答题1. 请简要解释动物和植物的区别。

2. 请列举三个你身边常见的节肢动物,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3. 简述水循环的过程。

4. 请解释如何判断一种动物是恒温动物还是变温动物。

5. 简要描述石油的形成过程。

三、综合题小明喜欢在花园里观察各种昆虫。

以下是他观察到的一些昆虫,请你根据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1. 蜜蜂:刺毛细长,集体生活,采集花蜜。

问题:蜜蜂属于哪一类昆虫?简要描述蜜蜂的特征。

2. 蚂蚁:头部大,有触角,善于运输食物。

问题:蚂蚁属于哪一类昆虫?简述蚂蚁的特征以及它们是如何运输食物的。

3. 蝴蝶:身体覆盖彩色鳞片,有触角,通过吸食花蜜获取能量。

问题:蝴蝶属于哪一类昆虫?简要描述蝴蝶的特征以及它们是如何获取能量的。

参考答案:选择题:1. B2. C3. B4. D5. B解答题:1. 动物和植物的区别在于动物具有感知能力和活动能力,而植物没有。

动物能够主动寻找食物并逃避危险,而植物则通过光合作用自动制造食物并不能活动。

2. 常见的节肢动物有蜘蛛、蚂蚁和蜈蚣。

蜘蛛有八只腿,能制造蜘蛛网捕捉食物;蚂蚁有头部大,有触角,能够用蚁群的力量运输食物;蜈蚣长有很多腿,能够快速爬行并捕食其他昆虫。

3. 水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流入水体的过程。

当太阳能照射到地面的水体上时,水会蒸发形成水蒸气,随着升温上升到高空,然后冷却凝结成云,云中的水滴会不断增大,最终形成降水,降水后的水流入地面的河流、湖泊和海洋,再次循环。

小学四年级上学期科学简答题大全

小学四年级上学期科学简答题大全

考试必备:小学四年级上学期科学简答题大全1、工人用的垂线秘可以用来干什么?它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2、体育课上进行一场400米赛跑后,你的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如果长期坚持体育锻炼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哪些好处?3、爷爷年老体弱,行走不方便,而房间内的地板又很滑,怎样才能防止爷爷走路滑倒呢?把你为爷爷想的妙招展示出来吧。

4、以海产品的旅游路线为例,说说交通运输的重要性。

5、我们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应该根据哪三要素?6、如果给全班同学分类,你有哪些分类标准?(至少写出三种7、寒假里,我们全家要去海南旅行,你能给我推荐主要的交通工具吗?说说你的理由,8、人们根据生物的启示,制造了许多防生产品,请至少写出四种仿生产品,并说明是受到那种生物的启示。

9、请说出两种交通工具的利和弊。

10、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用到各种各样的力,如用塑料梳子梳头时会产生静电引力,请列举出生活中你所见过的现象和所用到的力。

11、你有哪些方法能让地面上滚动的小球停下来?想出三种以上的方法。

12、为什么物体总是向下落?是什么力把物体拉下去的?13、如果你在一个地方迷了路,向家里打电话,怎样才能描述清楚你所处的位置?14、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合理的运动计划,写下来。

15、请你举出生活中加大或减小摩擦的例子。

各举一个即可。

16、把你认识的交通工具按自己的标准分类?17、在昼夜与生物行为中,生物的行为是随昼夜变化的。

列举说明生物行为是怎样随昼夜变化的?18、根据动物的食性可将动物分哪几类?并各举一例。

19、小车运动的快慢你认为与哪些因素有关?20、辨认方向,除了用指南针以外,请你再介绍两种辨认方向的方法。

21、在我们当地,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与温度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四年级科学问题解答

四年级科学问题解答

5、想一想,怎样标出温度计上的刻度?答:要有统一的标准,使用起来才方便。

华氏温标用 F表示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冰点是32 F,水的沸点是212 F。

摄氏温标用C表示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冰点是0 C,水的沸点是100 C。

6、用冰块冷却食物,食物应放在冰块上还是冰块下?为什么?答:应把食物放在冰块的下方。

因为冰块周围的空气受冷会很快下沉,不断下沉的冷空气包围住要冷却的物体,从而达到尽快冷却的目的。

4、吸热与散热1、实验一:在获得相同热量的情况下,油的升温速度比水快;在同时停止加热的情况下,油的降温速度比水快。

2、实验二:在获得相同热量的情况下,金属片的升温速度比纸板快;在同时停止加热的情况下,金属片的降温速度比纸板快。

3、这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答: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固体的吸热、散热性能通常优于液体。

4、同一种物质,如果表面颜色不同,他们的吸热和散热的性能一样吗?答:深色物体升温快,降温快;浅色物体升温慢,降温也慢。

5、为什么冰箱后的散热板都被漆成黑色?答:冰箱后的散热板都被漆成黑色是因为深色物体的散热性能好。

6、为什么沙漠地区的人喜欢穿白色而宽大的衣服?答:热带地区的人们常穿的白色长袍吸热性能差,而且宽大的长袍中可行成气体对流,因此会使人感觉凉爽。

7、为什么海水和海边沙滩的温度不一样?答:海水和沙的吸热性能不同,在相同的阳光下,沙升温快,海水升温慢,所以水中凉快,而沙滩温度高。

8、冬天人们穿的衣服以什么颜色为主?为什么?答:冬天人们穿的衣服以深色为主,因为深色的衣服吸收热量的性能比浅色的吸收热量的性能强。

四年级科学问题解答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的性质1、你有什么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答:把瓶子倒立放入水中,然后翻转会看到有气泡冒出;把海绵放到水里挤压会看到有气泡冒出;把饼干、砖头放到水里也会看到有气泡冒出。

这些都能证明空气的存在2、把一团纸巾塞在杯底,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纸团会湿吗?为什么会这样?答:不会,因为空杯子并不是真正空的,杯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

最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课本疑难问题解析

最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课本疑难问题解析

最新四年级上册《科学》课本疑难问题解析第一单元声音1.听听声音1.(见课本第3页)回忆有关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答:合理即可。

(声音的描述:强弱、高低、长短、悦耳、动听、刺耳、难听、嘈杂等。

)2.(见课本第3页)听一段简单的乐曲,你能识别乐曲中的音符吗?说一说它们的高低顺序。

答:乐曲中音符是表示音的高、低、长、短变化的音乐符号。

音符(从低到高):12345672.物体怎样发出声音1.(见课本第5页)你认为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有哪些证据可以支持你的想法?答:①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没有物体的振动就没有声音,当物体停止振动声音也就停止了。

②例如拉伸橡皮筋,皮筋受力变形,但没发声,只有拨动橡皮筋,使它振动,才会发声。

轻轻拨动钢尺,钢尺发出声音;轻轻击鼓,鼓发出声音;敲击音叉,音叉发出声音。

2.(见课本第5页)猜测一下,吹竖笛的时候是什么在振动呢?答:吹竖笛时,竖笛内的空气会振动发出声音。

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1.(见课本第8页)声音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借助了什么物质?答:①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物体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

②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借助了固体、液体、气体。

2.(见课本第8页)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沟通,这是为什么?答: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宇航员在太空中,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听不到声音,必须要使用电子通讯设备。

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见课本第10页)我们对人耳的结构和功能有哪些新的认识?你认为鼓膜的作用是什么?答:①人的耳朵可以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外耳:耳廓——收集声波;耳道——传递声波到中耳;中耳: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小骨——传递振动到内耳;内耳:耳蜗——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听觉神经——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

小学四年级科学常见问题解答

小学四年级科学常见问题解答

小学四年级科学常见问题解答科学是一门丰富而有趣的学科,它帮助我们了解自然界的奥秘。

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解答一些小学四年级科学常见问题,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1. 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天空之所以呈现出蓝色,是因为大气层散射了太阳光中的蓝光。

当太阳光穿过大气层时,会与空气中的分子碰撞,导致光的散射。

而蓝光的波长较短,散射程度相对较高,所以我们看到的天空是蓝色的。

2. 为什么冰会融化?冰融化的原因是热量传递。

当环境温度高于冰的温度时,空气中的热量会传递给冰,使冰分子的运动速度增加。

当分子运动速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冰开始融化成液体水。

3. 为什么水能沸腾?水的沸腾是因为水中的分子受热后速度增加,形成大量气泡从液体中脱离。

水在100摄氏度时达到了饱和蒸气压,所以当温度超过100摄氏度时,水就会沸腾。

4. 为什么日食会发生?日食是因为月球掩盖了太阳,阻挡了太阳光的直接照射到地球上。

当月球处于地球和太阳之间,太阳光会被月球挡住,而地球某些地方就会出现日食的现象。

5. 为什么春夏秋冬会有不同的气候?春夏秋冬有不同的气候是因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因。

地球公转时,太阳直射的位置随之变化,导致不同地区接受到的阳光强度不同,进而影响到气候的变化。

6. 为什么我们需要呼吸氧气?我们需要呼吸氧气是因为氧气是维持我们生命运转所必需的。

我们的身体需要氧气来进行细胞呼吸,从而产生能量。

没有足够的氧气供应,我们的身体会感到疲倦无力。

经过以上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小学四年级科学中的常见问题。

科学知识是非常有趣的,通过学习科学,我们可以对自然界有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大家能够保持对科学的好奇心,并不断探索科学的奥秘。

【人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专项训练——易错题集锦

【人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专项训练——易错题集锦

【人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专项训练——易错题集锦本文档旨在提供四年级科学学科易错题集锦,帮助学生复和提升能力。

第一章:生物入门问题1:动物的身体有哪些部分组成?解答:动物的身体由头、躯干和四肢组成。

问题2:为什么人要坚持锻炼身体?解答:坚持锻炼身体可以强身健体,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

第二章:植物入门问题1:植物体的哪些部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解答:植物的叶子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将阳光转化为植物的营养物质。

问题2:什么因素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解答:植物的正常生长受到温度、湿度、光线、水分和营养元素等因素的影响。

第三章:物质变化问题1:固体、液体、气体之间的相互转化叫什么?解答:固体、液体、气体之间的相互转化叫做相态变化。

问题2:什么是混合物?什么是纯净物?解答: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纯净物指只由单一的物质组成的物质。

第四章:物体的运动问题1:什么是力?有哪些常见的力?解答: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推力等。

问题2:什么是速度?如何计算?解答: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运动的距离,可以通过速度=运动的距离÷所需的时间计算。

第五章:水的运动问题1:水可以存在于哪些状态?解答:水可以存在于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问题2:水的循环是什么?解答:水的循环包括水的蒸发、凝结、降雨和流入河流、湖泊等自然水体,最终回到地球上的水源。

本文档仅供参考,建议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学科的学习和训练。

小学科学知识问答全面掌握科学要点

小学科学知识问答全面掌握科学要点

小学科学知识问答全面掌握科学要点科学知识是小学生日常学习的重要内容,对于增加知识储备、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下面将从生物、物理和化学三个学科的问答形式出发,全面掌握小学科学知识的要点。

一、生物问答问:什么是生物?答:生物是指地球上的各种生命体,包括人类、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等。

问:人体最重要的器官是什么?答: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它负责将血液运送到全身各个部分,保持身体的正常运转。

问:动物如何通过呼吸获取氧气?答:大多数动物通过呼吸器官(肺或鳃)吸入空气或水中的氧气,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问:植物是如何进行光合作用的?答:植物通过叶片上的叶绿体,利用光能、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葡萄糖。

二、物理问答问:什么是物理?答:物理是研究物质及其运动、能量变化等规律的学科。

问:什么是力?答:力是改变物体状态或形状的作用,常用单位是牛顿(N)。

问:如何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答:物体在速度或方向上发生变化时,我们可以判断该物体在运动。

问:什么是电流?答:电流是电子在导体中的流动,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一种现象。

三、化学问答问:什么是化学?答: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问:钠和氯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什么物质?答:钠和氯混合在一起形成了氯化钠,即我们常说的食盐。

问:什么是酸碱指示剂?答:酸碱指示剂是一种能够根据溶液的酸碱性质变化而改变颜色的物质,常用的有酚酞、甲基橙等。

问:为什么金属构成的物体容易散发热量?答:金属内部的金属结构具有自由电子,电子受到能量的激发后会更加活跃,从而散发热量。

以上是关于小学生科学知识的问答形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其对科学的兴趣。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问答的方式全面掌握科学要点,将科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课本教材问题参考答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课本教材问题参考答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课本教材问题参考答案第一单元声音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你认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有哪些证据可以支持你的想法?答:通过弹拨橡皮筋、拨动钢尺、敲击音叉等活动,我们发现物体发声时是振动的,因此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猜测一下,吹竖笛的时候是什么在振动呢?答:竖笛是利用空气振动发声和空气柱共鸣的原理制成的。

当我们吹竖笛时,气体从吹孔进入竖笛内部,笛管内的空气就会产生振动,从而发出声音。

用手指按住不同的笛孔,产生振动和共鸣的空气柱的长短就会发生变化,使笛管内空气振动的频率不同,就产生了高低不同的声音。

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1.声音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借助了什么物质?答:物体发出声音时的振动也会引起周围物质的振动,振动会向周围扩散开,就会让声音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

声音的传播要借助它周围的物质,如气体、液体或固体。

2.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沟通,这是为什么?答:太空中没有空气,声音在真空中是不能传播的。

三、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我们对人耳的结构和功能有哪些新的认识?你认为鼓膜的作用是什么?答:人耳由外耳(耳郭、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内耳(耳蜗、听觉神经)构成。

外耳集音,中耳传音,内耳感音。

其中耳郭收集声音,外耳道将声音传到鼓膜引起振动,听小骨将振动传递到耳蜗,耳蜗将振动转化为声信号,听觉神经传递声信号。

鼓膜是一个很薄且有弹性的组织,它的作用是产生振动。

2.耳郭与纸喇叭在聚集声音方面有什么相似之处?你能解释医生用的听诊器是怎样工作的吗?答:把用纸喇叭听旁边同学发出的微弱声音和不用纸喇叭听旁边同学发出的微弱声音相比,用纸喇叭听到的声音更响亮,用纸喇叭可以防止声波扩散。

耳郭与纸喇叭在聚焦声音的时候非常相似,起到收集声音的作用。

医生用的听诊器的听诊头也是起到收集声音的作用,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胶管中的空气传到医生的耳朵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想一想,怎样标出温度计上的刻度?答:要有统一的标准,使用起来才方便。

华氏温标用 F表示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冰点是32 F,水的沸点是212 F。

摄氏温标用C表示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冰点是0 C,水的沸点是100 C。

6、用冰块冷却食物,食物应放在冰块上还是冰块下?为什么?答:应把食物放在冰块的下方。

因为冰块周围的空气受冷会很快下沉,不断下沉的冷空气包围住要冷却的物体,从而达到尽快冷却的目的。

4、吸热与散热1、实验一:在获得相同热量的情况下,油的升温速度比水快;在同时停止加热的情况下,油的降温速度比水快。

2、实验二:在获得相同热量的情况下,金属片的升温速度比纸板快;在同时停止加热的情况下,金属片的降温速度比纸板快。

3、这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答: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固体的吸热、散热性能通常优于液体。

4、同一种物质,如果表面颜色不同,他们的吸热和散热的性能一样吗?答:深色物体升温快,降温快;浅色物体升温慢,降温也慢。

5、为什么冰箱后的散热板都被漆成黑色?答:冰箱后的散热板都被漆成黑色是因为深色物体的散热性能好。

6、为什么沙漠地区的人喜欢穿白色而宽大的衣服?答:热带地区的人们常穿的白色长袍吸热性能差,而且宽大的长袍中可行成气体对流,因此会使人感觉凉爽。

7、为什么海水和海边沙滩的温度不一样?答:海水和沙的吸热性能不同,在相同的阳光下,沙升温快,海水升温慢,所以水中凉快,而沙滩温度高。

8、冬天人们穿的衣服以什么颜色为主?为什么?答:冬天人们穿的衣服以深色为主,因为深色的衣服吸收热量的性能比浅色的吸收热量的性能强。

四年级科学问题解答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的性质1、你有什么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答:把瓶子倒立放入水中,然后翻转会看到有气泡冒出;把海绵放到水里挤压会看到有气泡冒出;把饼干、砖头放到水里也会看到有气泡冒出。

这些都能证明空气的存在2、把一团纸巾塞在杯底,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纸团会湿吗?为什么会这样?答:不会,因为空杯子并不是真正空的,杯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

3、用力吹瓶子里的气球,气球吹得大吗?为什么这样?怎样才能吹大瓶子里的气球呢?答:不会,因为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所以气球就吹不大。

松开套住瓶口的气球或者在瓶身上打孔,瓶子里的空气被气球从缝隙里或者小孔中挤出来,腾出瓶子里的空间,气球就能吹大了。

4、把俩只充气的气球吊在小棍上,并使他们保持平衡,刺破其中一只,观察发生的现象。

想一想,实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答:刺破气球的那端木棍翘起来,说明空气有质量。

5、解开气球的绳子,让气球的口对着自己的脸,你有什么感觉?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答:有风吹过脸庞,(不必统一答案,具体依据学生的回答)说明空气具有流动性。

6、用手压“气垫”有什么感觉?再用力压一压,感觉又怎样?松开手后你看见了什么?怎样解释这些现象?答:感觉用手压时塑料袋内有东西向上弹(或者像上顶)手。

再用力压一压,感觉向上弹(或者像上顶)力气变大。

松开手后看见“气垫”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

说明(1)塑料袋内有空气存在。

(2)空气占据了袋内的空间。

(3)空气可以被压缩。

(4)压缩空气有弹性。

7、水和空气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答:相同点: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一定的形状,都是透明的,都会流动,都占据一定的空间。

不同点空气是气体,水是液体;空气容易被压缩,水不容易被压缩;空气比水轻等。

8、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压缩空气?答:气锤、喷雾器、气垫船、气垫悬浮列车、气枪、橡皮艇、气压铆钉枪、汽车上的气压开关门等都是利用压缩空气来工作的。

9、探究喷气式气球充气量的多少与他跑的距离是否有关?答:课本上的空填“远”。

结论充气量多,气球跑得远。

2、热空气和冷空气1、空气受热或受冷后会往哪儿流动?答: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受冷后会下沉。

2、试解释热空气为什么会上升?答: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就会上升。

3、制冷空调、取暖器安放在什么位置合适?为什么?答:制冷空调应挂在上方,这样,可以利用冷热空气的对流使冷空气自然向下流动,较快降低室内的气温。

而取暖器则相反,应放置在下放,让热空气自然上升,较快提高室内气温。

4、大自然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答:在自然界,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都有冷热的不同,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5、在没有风的情况下,为什么烟总是向上升?答:因为烟是受过热的空气即热空气,而热空气比冷空气轻,所以烟总是向上升。

3、空气中有什么1、一猜,下面那支蜡烛最先熄灭,那支燃烧的最久?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答:第二支先灭,第一支最持久。

因为第二支是用小杯子罩住的里面空气最少,第一支完全暴露在空气中。

燃烧需要空气。

2、实验二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瓶里剩下的气体还能支持燃烧吗?根据以上研究,我们可以初步确定空气中至少有几种气体?它们各具有什么性质?答:试验中可以看到蜡烛燃烧一会后熄灭,瓶内的水上升了一小截,说明燃烧只用去了一小部分空气,瓶内还有气体。

瓶里剩下的气体不能支持燃烧。

空气中至少两种气体,一种支持燃烧,一种不支持燃烧。

3、11页把澄清的石灰水倒进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里,摇晃几下,观察澄清的石灰水有什么变化。

说明什么?答: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4、沿着杯壁慢慢倾倒二氧化碳,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说明什么?答:会看到杯底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

说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

5、还有什么办法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答:秋季早晨草叶上的水珠,放在室外的金属上的水珠,水缸外的水珠,冬季从室外里走到屋子里眼镜片上会有水雾等。

这些都能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6、二氧化碳灭火器的原理是什么?答:二氧化碳灭火器是利用不支持燃烧和比空气重的原理来工作的。

7、把带胶塞的漏斗拧紧在瓶口上,朝漏斗里倒水,水能流进瓶子里吗?为什么?答:不能(开始会滴入几滴)。

因为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胶塞封住了瓶口,空气出不来,所以漏斗里的水就流不进去。

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1、P12人憋气时很难受,金鱼缸要装上增氧泵,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答:这四个例子说明人和动植物离不开空气。

2、说一说我们能为净化空气做些什么?答:植树造林、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不焚烧垃圾,第二单元冷和热1、冷热与温度1、如果把两只手的食指先分别插入冷水杯和热水杯中,过5秒钟后再同时插入温水杯中,两个手指的感觉会一样吗?对上述答:材料选择:瓶口套有气球的瓶子,装冷水的盆子,装热水的盆子。

步骤;1、将瓶口套有气球的瓶子放入装热水的盆子,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再将瓶子放在室温下,过一会,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5、水在加热和冷却后1、我们见过哪些形态的水?答:云、雾、雨、露、霜、雪、冰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

(空气中还有我们看不见的水蒸气)2、空气中的水从哪里来?答:空气中的水是海洋和地面的水在阳光的照射下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去的。

3、水有哪几种形态?在什么条件下它们会互相转化?答:水有气体、固体、液体三种状态。

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受冷变成冰。

水蒸气受冷变成水或冰。

冰受热变成水或水蒸气。

4、为什么年年下雨,雨却总是下不完?答:江河湖海地面上的水在阳光的照射下不断蒸发到空中形成云,云在空中飘荡遇冷变成雨或雪降落下来。

雨水和雪水有的流入江河,有的渗入地下,地下水有的流出地面形成泉水,它们都源源不断的流入海洋里,江河湖海地面上的水时时刻刻都在蒸发……所以年年下雨,雨却总是下不完。

5、水在自然界是怎样循环的?答:在自然界中,海洋和地面的水在阳光的照射下蒸发到天空中变成云和雾、天空中的云遇冷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落到地面上变成雨和雪,从而形成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6、水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答:与蒸发面积的大小、空气流动的速度、温度的高低等有关。

7、为什么烧开水不能加太满?答:因为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如果水太满加热了就会溢出来。

8、温度的变化会对物体产生哪些影响?请举例说明。

答:a、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

如:蜡烛、巧克力、松香等遇热会熔化成液体,遇冷会凝结成固体。

B、可以改变物体的体积。

如:固体、液体、气体热胀冷缩。

9、在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物体做哪些事情?请举例说明。

答:使乒乓球变鼓、弯玻璃管、炼钢提纯、铁轨留缝隙。

还有夏天架线要松些、夏天车胎里的气不要充太足,以免爆胎、弯塑料眼镜腿、大面积水泥地上的夹缝、桥面上的缝隙等。

10、为什么锅把用塑料制作,而锅身用金属制作?答:因为不同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不同。

金属吸热快,可以尽快将菜做熟。

塑料吸热慢,避免做菜时烫伤。

11、为什么冬天时人们喜欢穿深色的衣服,而在夏天喜欢穿浅色衣服?答:因为同种物质表面颜色不同,吸热和散热性不同。

深色衣服吸热性能好,在冬天会感觉温暖;浅色衣服吸热性能差,在夏天会感觉凉爽。

12、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做哪些事?(至少五种)答:使乒乓球变鼓、弯玻璃管、炼钢提纯、铁轨留缝隙。

还有夏天架线要松一些、夏天车胎里的气不要充太足,以免爆胎、弯塑料眼镜腿、大面积水泥地上的夹缝、桥面上的缝隙等。

13、一杯热水会逐渐变凉,你认为热水变凉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温度为什么会这样变化?答:温度是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的。

温度下降呈先快后慢的规律。

热水刚倒入杯中时,与周围环境的温度相差很大,热量散发得很快,当逐渐与周围环境的温差变小时,热的散发速度就减慢了。

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1、声音的产生一、问题解答1:用哪些方法可以使一食品保鲜袋发出声音。

答:例如:(1)揉、搓保鲜袋;(2)绷紧保鲜袋,放在唇间吹;(3)吹足气后用指头弹击保鲜袋;(4)吹足气体系紧再挤破;(5)来回抖动保鲜袋。

2:不借助其他任何物体,只利用自己的身体,你能发出多少种声音来?答:很多种声音。

如吹口哨、弹舌、拍手掌、跺脚、打哈欠、说话、唱歌等。

3:为什么使用不同的方法都使物体发出声音,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答:因为物体都发生了振动,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4:敲击音钹,然后轻轻按住,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答:我感到音钹在振动,随后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了,因为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5:你能从以上活动中找出声音产生的原因吗?答: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

二、实验与制作实验名称:探究声音发生的原因。

实验材料:尺子、小鼓、鼓锤、豆子实验过程:1、一手压住尺子,另一手弹拨,我们会听到尺子发出嗡嗡的声音,同时会看到尺子在振动。

2、鼓面上放些豆子,敲击鼓面,我们会听到鼓面发出咚咚的声音,同时看鼓面上的豆子在振动。

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一、问题解答1:先摇一摇烧瓶中的小铃,你听到声音了吗?往烧瓶子中加少量水,放在火上烧开,然后将皮管夹紧,再摇小铃,还能听到铃声吗?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答:开始能听到,用注水加热法赶去烧瓶内的空气,会发现铃声变小或听不到,说明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