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馆建筑电气设计毕业论文

宾馆建筑电气设计毕业论文
宾馆建筑电气设计毕业论文

宾馆建筑电气设计毕业论文

1 前言

现代建筑电气技术可分为强电和弱电两大部分。这两部分通常存在着较密切的联系。随着建筑楼宇的不断智能化,不但常用的建筑电气设备、建筑供电系统、建筑照明系统、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建筑防雷接地系统在不断发展,而且在共用天线电视系统、通信系统、广播音响与会议系统、安保系统、停车场系统和综合布线系统也都在不断发展。

宾馆的建筑电气设计最具现代建筑电气的代表意义,本工程对整个建筑进行了系统化的电气设计,容包括了用电设备、防雷与接地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本工程也很能够体现出现代建筑电气节约能源,节约有色金属的利用。因此我选择了这个项目作为我毕业设计的题目,其包括了:建筑电气设备、供电系统、照明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防雷与接地系统。

在现代建筑中,安全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本工程作为一个人流量较密集的建筑物,安全更是重要,在楼道,楼梯,出口和大开间中,都应该设有疏散指示灯和安全出口,在人流密集和空间较大的地方还要有必要的应急照明,在主要通道还要有排烟机。

本工程是一个典型的三级负荷并带有部分一、二级负荷的工程,其大部分照明负荷属于三级负荷,部分应急照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水泵,排烟机属于二级负荷。三级负荷没有较大的要求,二级符合:应做到当发生电力变压器故障或线路常见故障时不中断供电(或中断后能迅速恢复)两路供电。在负荷较小或地区供电条件困难时,二级负荷可由一回路10(6)kV及以上专用架空线供电。

本工程使用接地系统为TN-S系统,即四线半系统,在TN-S系统的末端将PEN分开为PE 线和N线,分开后不允许再合并。目前在一些民用建筑物中在电源入户后,将PEN分开为PE 线和N线。

本毕业设计力求设计的完美,确保设计后的建筑物不但能正常工作,而且安全可靠,尽可

能的节约能源。

2 电气设计及施工总说明

2.1 工程设计概况

本工程位于省长兴县。总建筑面积约为7200平方米。地上五层,属于三类建筑,建筑主体高度23.85米,供电负荷等级按二级负荷设计。

2.2 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 JGJ/T16-92

(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 GB50116-98

(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 GB50057-94(2000版)

(4)、根据业主的要求和各专业所提供的资料。

2.3 设计围

(1)、配电系统设计;

(2)、照明与动力系统设计;

(3)、防雷与接地系统设计;

(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

(5)、变配电所由当地供电部门设计完成;

(6)、入口门厅、服务间、包厢、客房、大餐厅等场所电气设计由二次装修完成。

2.4 供配电设计

(1)、供电电源:

1)、本工程供电电源由一层变配电所低配屏引来,电源电压为380V。

2)、本工程低压配电为放射及树干式混合供电。

3)、低配屏引至电气竖井的电缆采用电缆桥架敷设至电气井。电气井采用梯级式桥架沿井道明敷(梯式桥架每层固定支架不少于两个)。

4)、电梯前室、主要通道和出入口等安装带镉镍电池(≥30min)的应急和出口指示、疏散照明灯。

(2)、配电设计:

1)、由各配电箱的配电干线穿管暗敷或沿电缆桥架敷设,出电缆桥架穿相应钢管敷设,由各配电箱引出的各支线均穿电线管沿墙或沿地坪敷设。

2)、配电线路的L1、L2、L3相线的颜色分别为黄、绿、红色,N中性线为蓝色,PE保护线为黄绿双色。

3)、室管线敷设当线路较长或有转弯时应设过路盒,两个拉线点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要求:

a、对无弯的管路,不超过30m;

b、两个拉线点之间有一个弯时,不超过20m;

c、两个拉线点之间有两个弯时,不超过15m;

d、两个拉线点之间有三个弯时,不超过8m。

4)、配电干线的型号及规格,护管管径详见各配电箱系统图中标注;照明支线均采用BV-N×2.5铜芯塑料电线(N为导线根数,详见平面图中标注),插座线采用BV-2×2.5+BVR-1×2.5铜芯塑料电线,其中PE线为双色铜芯塑料软线。各护管根据系统图要求采用PVC型或SC型管,管径选择原则:4根及以下为PVC型或SC20;5根或6根为PVC型或SC25。凡安装高度低于2.4米的各灯具均增设BVR-1×2.5(PE)线。所有用电点距地大于2米的管线均在墙或顶板暗敷;用电点距地低于2.0米的管线在墙或地坪楼板暗敷。

5)、电缆桥架置钢质搁板,分别敷设不同电源的电缆。

(3)、电气设备的安装方式与高度:

除配电间的配电设备、柱上控制设备和剪力墙上的设备为挂墙安装外,其余均为嵌墙或落地安装。嵌墙或挂墙安装的设备,其下沿距地1.5米,落地安装的设备,其柜底设8号槽钢作为设备基础。其余各电气设备的安装方式与高度详见图例中标注。客房箱底边距地2.0米。

(4)、电能计量:

本工程商铺单独计量,每间商铺安装两个电表,分别计量照明和动力系统用电,两个电表值相加所得的总和就是每间商铺的总用电量。

2.5 照明设计

(1)、电源及电压:照明电源均由一层变电所供给。电源电压为220V,频率为50Hz。

(2)、光源:根据不同场所要求采用荧光灯、白炽灯、或节能灯。要求荧光灯采用电子式镇流器,要求补偿后的功率因数不小于0.9。

2.6 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设计

(1)、消防控制中心设在一层,设集中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及联动柜一台。

(2)、消防系统选用二总线制火灾自动报警器和联动控制系统。通过连接不同地址编码的烟、温感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水流指示器等采集火灾信号。这些现场设备接受报警信号后送至消控中心。经确认后,由联动控制器及编码接口联动有关消防设备。

(3)、消防设备的联动控制:当现场火灾报警信号进入消防控制器后,一经确认,联动控制器将按事先编入的程序发出联动控制指令,开启紧急疏散广播、消防、切断非消防电源,电梯迫降至首层,并接受上述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动作信号返回。一些重要的消防设备如喷淋泵等除在消控中心总线模块控制外,并能在消控中心进行手动直接控制和监视。

(4)、回路总线采用ZR-BV-2X2.5导线;室消火栓控制线采用ZR-KVV-4X2.5导线,当现场任一消火栓按钮动作后,自动启动消火栓泵。

2.7 防雷与接地设计

(1)、防雷:

镀锌圆钢作为1)、本工程按第三类防雷建筑设计,在建筑物屋面四周及屋脊上暗敷12

避雷带。在大楼屋面顶设置避雷小针作防雷保护。请参照标准图集99D501-1《建筑物防雷设施安装》有关页次进行施工。

2)、避雷带与引下线可靠焊接,该引下线与基础接地装置可靠焊接。引下线系利用柱二根不小于Φ16主筋。

3)、为防雷电感应,所有平行敷设的管道、构架和电缆金属外皮等长金属,其间距小于100mm时应采用金属线跨接,且跨接点间距小于30m。

4)、幕墙预埋件应与防雷系统可靠连通,幕墙主立面与幕墙预埋件应有可靠的电气连通。幕墙部横竖梁之间及幕墙主立面之间应有可靠的电气连通(由幕墙公司按幕墙行业规及标准图集99D501-1《建筑物防雷设施安装》2-19页进行施工)。

5)、凡垂直敷设的所有金属管道其顶部与底部均应与防雷接地装置做可靠连接。

(2)、接地:

1)、本建筑物的电气保护接地采用TN-S系统。

2)、本建筑物的接地系统采用共同接地的方法,即工作接地、保护接地与防雷接地使用同一接地装置。接地装置系利用建筑物基础的地梁主筋相互连接形成接地装置。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1欧姆,以实测为准,若达不到要求,则补打人工接地极,直到满足要求。

3)、在各卫生间做局部等电位连接。在卫生间距地0.3米处设LEB局部等电位端子箱,所有金属管道、金属构件及其地面、墙的钢筋网等均应通过LEB端子箱作局部等电位联结,具体作法详见标准图集02D501-2《等电位联结安装》。

4)、各电缆桥架、金属线槽间的连接板两端采用BVR-16mm进行跨接,在全长电缆桥架、金属线槽两端与接地干线采用BVR-16mm做电气连接。其它要求按标准图集D701-3《电缆桥架安装》7~9页进行施工)。

5)、电梯配电箱的PE极与电梯井底部接地板采用-40X4热镀锌扁钢连接。-40X4热镀锌扁钢沿井壁明敷。

2.8 其他有关事项

(1)、电气竖井在电缆桥架等施工完毕后,用防火材料封死。地下室通向室外的预埋管在

施工完毕后,须用防水材料封堵。

(2)、凡穿导线、电缆的金属管应按施工验收规做好防腐处理。各明敷管均采用镀锌钢管。

(3)、各管线通过建筑沉降或伸缩缝时,应设沉降伸缩装置。

(4)、各安全出口指示灯及诱导灯的持续时间为≥30分钟。

(5)、本工程施工时应与有关工种紧密配合,做好预埋件和预留孔洞工作。

(6)、本设计未尽事宜,参照国家标准图集和《建筑电气施工图集》,不详及矛盾之处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协商解决。

2.9 主要图例、标注说明及材料表:

(1)、管线敷设标注说明:

WC 沿墙暗敷

WE 沿墙明敷

CT 在电缆桥架敷设

CC 沿顶板敷设

ACC 沿吊顶暗敷

FC 沿地板或地坪暗敷

表 2-1 敷设方式

(2)、垂直敷设管线符号说明:

表 2-2 引上与引下线符号

(3)、主要图例及材料表:

3 照明系统设计

3.1 照明种类

照明种类分为:正常照明、应急照明、值班照明、警卫照明、障碍照明、标志照明、景观照明。本工程只设计到正常照明和应急照明。

应急照明分为:备用照明、安全照明、疏散照明。本工程在楼道和重要场所都设有安全照明和疏散指示灯。特别注意的是疏散灯一般安装在距地0.3m处,安装高度低于2.4m,因此要有PE线保护。

3.2 照明灯具、照度及照明方式的选择

灯具选择一般原则

(1)使用安全:防触电和防火、防爆以及其他环境条件引起的危险;

(2)提高能效:选用灯具效率高、灯具配光和场所条件适应,以及光通维持率高的灯具;

(3)合理考虑功能性(良好的照明效果)、装饰性(美观、协调)、经济性(性价比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