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训练卷(一)
2019-2020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综合测试卷

综合测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山水画可谓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
历代山水画家在画面中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
意境是艺术的灵魂。
我们欣赏画时,时常为其内含的艺术魅力所吸引,为画外之意、弦外之情所陶冶、所感染,这就是意境美的作用。
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
空灵之空为静,为虚,为无;空灵之灵为灵气,为实,为有。
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
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茫茫寒江,一叶孤舟,渔翁独坐,钓丝飘浮,微波之外,皆是空白,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简淡的意境。
空灵之美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间和形象蕴含着无限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
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即“画外有画”。
正如美学大师宗白华所说:“中国绘画所表现的精神是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
”山水画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它不追求繁芜的世界,而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统一,是一种摆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从元朝的倪瓒,明清时期的石涛、董其昌等的山水画中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
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是中国绘画历来所提倡的。
不论《春山烟雨》还是《春浦帆归》,只看画题,就会觉得诗意盎然。
诗意之美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意境。
真正山水画中的诗境,体现在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诗情与画意交融。
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诗画的致,是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最高理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
唐人王维以诗人的学养彰显画家的气质,在文学和绘画领域揭示了诗与画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山水画意境表现中的一个准则——画中有诗。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练测课后知能提升:阶段质量测试卷1 Word版含解析

阶段质量测试卷(一)(《诗歌之部》能力过关检测)(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想象就是假定,假定了感情才有自由。
贺知章说过柳丝“万条垂下绿丝绦”。
李白想象的柳丝,气象就有不同凡响的自由了:“汉阳江上柳,望客引东枝。
”李白的自由来自何处?来自自己对朋友的感情特征和由这种情感特征所选择的柳树的某一特征,而不是全部特征。
如实反映生活,拘泥于柳树的特征,没有想象,感情就没有自由,就没有诗意了。
有人说贺诗的好处是它写出了“柳树的特征”。
但就诗而言让诗人激动不已的不是柳丝之茂密,而是它“万千柳树”和“细叶”的对比。
“不知细叶谁裁出?”这么精致,这么纤巧的细叶,这是谁精心剪裁的呀?这才是贺知章的发现。
通常到了春天,几乎所有的树枝长得枝繁叶茂,可柳树的特征恰恰相反,柳枝非常繁茂,叶子却很纤细。
这个特点让贺知章震惊了,感到非常美。
这种美,从科学的眼光来看,是由于春风吹拂,温度、湿度提高了,是柳树的遗传基因在起作用,是自然而然的。
但诗人觉得这不过瘾,不自由,他觉得它比自然美更美,经过精心想象设计才比自然美更精致。
这是一种假定,是一种想象,诗人美好的情感只有通过想象才能自由地得到表现。
要进入艺术欣赏之门,一定要明确,所有的艺术都是假定的。
从一幅画到一部电影,从一个演员到一首诗,都是假定的。
真的向日葵不是艺术,武松打虎,真打老虎也不是艺术。
我们现在反对假冒伪劣,但是我们没有反对艺术的假定性。
假定就是想象,想象的自由是艺术的生命。
在表演艺术上,一个流派强调绝对的真实,它追求生活的逼真,艺术家、演员一上了台以后就应该把自我忘掉。
比如我是一个教授,要演小偷,首先要把教授的感觉忘掉,尽量地进入角色,进入规定情境,想象自己是小偷,用小偷的感觉、小偷的眼睛和潜意识看世界,看见人家的钱包手就痒。
另外的一个艺术流派认为艺术是假定的,是不能忘我的,他提出一个“间离效果”理论,要记住自我。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模块综合质量测试卷1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模块综合质量测试卷(一)(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类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
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
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
“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
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体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利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
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
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即“我是”与“我喜欢”变成了“你是”与“你将会喜欢”;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服、影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
(优选)2019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单元质量检测(一)(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基础巩固(18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回眸荟粹驰骋头晕目眩B.僭越偕同缤纷旁征博引C.斟酌霓裳伫立辞彩华丽D.伯仲羁縻振撼三顾茅庐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可怜..光彩生门户可怜:可爱,可羡B.与佳期..兮夕张佳期:好的日期C.举杯断绝..歌路难断绝:停止D.三顾频烦..天下计频烦:多次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有变化的一组是( )①可怜..光彩生门户②雪肤花貌参差..娇侍夜④回眸..一笑百媚生⑤安能..是③金屋妆成行叹..间..复坐愁⑥千载谁堪伯仲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⑤⑥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新乐府》《长恨歌》等诗都是具有感伤色彩的叙事诗。
B.《楚辞》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C.“明远《行路难》,壮丽豪放”中“明远”是称鲍照的“字”;而“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中“放翁”所指的是陆游的号。
D.“一剪梅”是词牌名。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
5.名句默写。
(6分)(1)云中谁寄锦书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情无计可消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越王勾践破吴归,________________。
宫女如花满春殿,________________。
(4)在天愿作比翼鸟,________________。
(5)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_。
(6)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鉴赏(6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9分)①《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4单元综合测试卷及答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4单元综合测试卷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A.玉簟.(diàn) 神妪.(yù)阡.陌(xiān) 霰.雪(xiàn)B.栖.隐(qī)地坼.(chì)羁.旅(jī)渔樵.(jiāo)C.国殇.(shāng)剽.掠(piāo)子嗣.(sì)怙.恶(gǔ)D.桎梏.(gù)佝偻.(lóu)垣.墙(yuán)修葺.(qì)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A.乾.坤(qián) 商榷.(què) 扁.舟(biǎn) 渌.水(lǜ)B.垆.边(lú) 箜.篌(kōng) 垓.下(gāi) 鼎铛.(chēng)C. 暴.霜露(bào) 伶.官(líng) 千乘. (chéng) 皓.腕(hào)D. 戎.马(róng) 霁.寒宵(qí) 缦.立(màn) 欢谑.(nüè)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A. 伶俜.(pīng)锱铢.(zhū)悄.(qiǎo)然殚.(dàn)精竭虑B. 荫.(yīn)庇俳.优(pái)顷.(qǐng)刻动辄得咎.(jiù)C. 葳蕤.(ruí)肇.(zhào)事愆.(yán)期命运多蹇.(jiǎn)D. 渐.(jiān)染霓.(ní)裳日晷.(g uǐ)惘.(wǎng)然若失4.下面名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
B.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C.戌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D.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估名学霸王。
5.下列名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未老莫还乡,还乡需断肠。
B.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躇不敢言。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第一单元 1 赏析示例 长恨歌

(建议用时:30分钟)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御宇..多年求不得御宇:皇帝的宫殿B.温泉水滑洗凝脂..凝脂:白嫩而润滑的皮肤C.椒房阿监青娥..老青娥:青春的美好容颜D.夕殿萤飞思悄然..悄然:忧愁的样子解析:选A。
御宇:御临宇内,即统治天下的意思。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千乘万骑西南行B.春宵苦短日高起C.云鬓花颜金步摇D.梨花一枝春带雨解析:选D。
A项,“西南”是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B项,“苦”是意动用法,以……为苦。
C项,“云”“花”都是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像花一样。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全都相同的一组是()①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②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③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光..④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⑤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彩生门户⑥为感君王辗转..⑧..思,遂教方士殷勤觅⑦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A.①③⑤⑥B.②④⑤⑦C.③④⑥⑧D.①②⑥⑦解析:选D。
排除③⑤⑧即可。
③颜色:古义指美丽的容颜;今义指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
⑤可怜:古义指可爱,可羡;今义指值得怜悯。
⑧睡觉:古义指睡醒;今义指进入睡眠状态。
①奈何:古今意义都是怎么办。
②踌躇:古今意义都是徘徊不前的样子。
④萧索:古今意义都是凄凉、萧条。
⑥辗转:古今意义都是翻来覆去。
⑦渺茫:古今意义都是辽远而模糊不清。
故正确选项为D。
4.某学校举办古诗词朗诵大赛,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在下面三首诗词之间添加串联词。
(每处不超过60字)第一首诗《木兰诗》朗诵完毕。
串联词(1):下面请欣赏高二(3)班选手朗诵白居易的《长恨歌》。
串联词(2):下面请欣赏高二(3)班选手朗诵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综合表达的能力。
首先要了解三首诗主要表达的内容,从内容相关的角度思考如何使串联词表达得自然流畅,然后组织答案即可。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过关检测题(附答案)

第一单元过关检测题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云鬓.(bìn)花颜九重城阙.(quē)渔阳鼙.(pí)鼓B.鸟萃(pínɡ)中流水潺.(chán)湲桂栋兰橑.(lǎo)C.玉盘珍馐.(xiū)镜中衰.(suāi)鬓惟有鹧鸪.(ɡū)D.红藕.(ǒu)香残未雨绸缪.(móu) 吞声踯.(zhí)躅D【解析】A阙:què;B:pín;D衰:shuāi。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停杯投著长风破浪酌酒自宽B.金屋妆成池苑依旧仙袂飘飘C.楼阁玲珑宛转峨眉云栈萦纡D.虚无缥渺为连理枝芷葺荷屋B【解析】A著—箸;C峨—娥;D渺—缈。
3.对下列诗句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概括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点出“愤”字。
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
B.“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写诗人去武侯祠途中的情况,是问路时的问答形式,微露满意和欣慰。
C.“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写诗人饮酒而内心得到宽慰,举起酒杯表示以后再也不歌行路之难。
D.“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上句看起来是说刘备,其实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下句则是对诸葛亮一生功业的精辟概括。
C【解析】C项,诗句是诗人借酒浇愁。
满怀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诗人击节高歌唱起了凄怆的《行路难》,因要饮酒而中断了《行路难》的歌唱。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楚辞是屈原在楚歌的基础上再创造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新诗体。
“楚辞体”又叫“骚体”,由屈原《离骚》而得名。
B.近体诗是律诗和绝句的通称。
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一定的格律。
C.我国唐代出现了诗歌发展的高峰,诗人众多,流派纷呈,除了李白、杜甫、白居易三位大诗人外,还有边塞诗派的王昌龄、岑参,山水田园诗派的孟浩然、高适、王维等。
2020秋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训练与检测:第1单元 推荐作品含解析

2020秋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训练与检测:第1单元推荐作品含解析第一单元《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杂诗十二首(其二)》《越中览古》《一剪梅》《今别离(其一)》一、课内双基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C)A.翔.(xiánɡ)鸟获骋.(chěnɡ) 鹧.(shú)鸪B.红藕.(yǒu) 玉簟.(diàn)罗裳.(chánɡ)C.锦.(jǐn)书须臾.(yú) 绸缪.(móu)D.柁.(duò) 杳.(yǎo)悠悠吹襟.(jǐn)【解析】A鹧:zhè;B藕:ǒu;D襟:jīn.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B)A.错误!B.错误!C.错误!D.错误!【解析】两个“独”字都当“独自”讲。
A.鉴:①照,②以……为借鉴。
C.易:①变换,②替代。
D.骋:①驰骋,句中指大展宏图,②放开,敞开。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B)A.古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近体诗根据每首诗诗句的多少,分为“律诗”“绝句”和“排律",律诗限定为八句,绝句限定为四句,按字数律诗分为“七律”和“五律”,绝句也分为“五绝”和“七绝”。
B.杜甫、白居易等人,继承“乐府”诗的现实主义精神,运用“乐府”体制,自立新题,创作的诗称为“新乐府”,如“三吏”“三别”等。
C.唐初有“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四杰,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杜甫评其作品为“王杨卢骆当时体,不废江河万古流"。
D.晚唐杜牧、李商隐,有“小李杜”之称,杜牧,号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其爱情诗成就尤高,如《无题》诗等。
【解析】杜甫的“三吏”“三别”不是新乐府.4.下面对诗歌思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写的是忧从中来,夜不能寐,起坐弹琴,徘徊户外,环顾四野,忧思难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训练卷语 文 (一)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近代以来,西风东渐。
“五四”以后,西风狂飙。
随着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进一步全面学习西方先进文明,中国的传统礼教自然成了众矢之的。
礼教从古代文化价值体系的高处跌落下来,变成抬不起头的概念。
时至今日,一提到“礼教”,似乎就意味着封建、腐朽、落后、不平等,是束缚人、摧残人的坏东西,唯恐避之不及;但说起“礼仪”,人们却并不反感。
②“礼仪”源自典籍《仪礼》——儒家十三经之一,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
“礼教”,其原义就是礼仪的教育。
然而,在今天的汉语语义场中,礼仪仍是一个正面、光辉的词语,而礼教则成了个不折不扣的贬义词。
礼教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造成了今天国人在传承古代礼仪教育时的尴尬。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以礼乐教化人心本来是礼教的核心内容,自现代以来,却长期无法名正言顺。
③朱熹在《大学章句序》中说:“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这里的小学教育,其主要内容就是礼教,也就是学习在家里和社会的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礼仪,比如如何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
④清代秀才李毓秀根据《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意加以引申扩展,编写了一本浅易的韵文读物——《弟子规》。
这本久已不闻的小册子,近几年重新兴起,受到市场的热烈欢迎。
与此同时,它也引发了激烈的争议。
⑤斥之者以为它所宣扬的是愚忠愚孝的腐朽礼教,这泛起的沉渣必将毒害儿童的健康成长。
比如,从“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到“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这里只有子女单方面对父母的义务,没有父母对子女的责任。
这太不公平! ⑥看来,反对者们恐怕存在一个很重要的误解。
在古代,中国人一般都是把人纳入到一个“关系网络”中来考量的。
因此,一个男子的身份可以同时是儿子、父亲、丈夫、领导、下属和朋友。
若强调这位男子作为儿子的义务,并不涉及什么平等不平等的问题。
另外,就“父慈子孝”的伦理要求而言,对成人的要求其实比小孩子高得多。
⑦很多人都认为,受传统礼教的影响,中国孩子至今仍接受着既多又严的规矩和纪律的教育,丧失了自由之个性;西方则没有礼教,孩子们没有束缚,比较自由任性。
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在阶层相对固化的西方,“礼不下庶人”,贫民阶层在礼仪和规则的教育上确实比较随意;但精英阶层的孩子都必须接受非常正规而严格的训练。
无论是在知识能力的学习上,还是在礼仪规范的训练上,英美那些优质私立中小学的要求都远远高于贫民区的公立中小学。
为培养出懂礼仪、有修养的绅士或淑女,英国的不少私立中小学甚至现在仍保留着传统的体罚制度。
⑧今天,我们重新重视传统的礼教,当然不是要复古几千年前的礼仪规范。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礼的具体内容,总是要与时俱进,跟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相适应的,但是,礼所蕴涵的精神实质——“对他人的尊重”,则是普遍和永恒的。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节选自2016年08月06日《光明日报》钱翰的文章,略有改动)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五四”以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进一步全面学习西方先进文明,中国的传统礼教因此广受批判。
B.“礼教”的本义就是礼仪的教育,其核心内容是以礼乐教化人心,但近现代以来,却逐渐被国人误解,成了束缚人、摧残人的坏东西。
C.今天国人在传承古代礼仪教育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礼教早已成为人们避之不及的“沉渣”。
D.作者认为,朱熹所说的小学教育,其主要内容就是礼教,即教会学生在家里和社会的日常生活中如何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基本礼仪。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礼仪”源自儒家十三经之一的《仪礼》,与“礼教”的境遇大不相同,至今仍是一个正面、光辉的词语,毫无封建、腐朽、落后、不平等等令人反感的因素。
B.《弟子规》是李毓秀根据《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意加以引申扩展,编写出来的一本韵文读物。
C.近几年,《弟子规》重新兴起,但也引发了激烈的争议,有人认为此书宣扬愚忠愚孝,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有害。
D.在中国,古人一般会把人纳入到一个“关系网络”中来考量,当强调某人作为某一身份的义务时,并不涉及什么平等不平等的问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礼教”不应遭受不公正的待遇,作者有为“礼教”正名之意。
名正言顺,有利于今天的国人更好地传承我国古代的礼仪教育。
B.实际上,西方精英阶层十分重视礼仪和规则方面的教育,他们的孩子必须得接受非常正规而严格的训练,但贫民阶层对礼仪和规则的教育却显得比较随意。
C.虽然礼的具体内容在不同时代和社会里会有所不同,但是礼的精神实质——对他人的尊重——是一致的。
D.今天,我们重新重视传统的礼教,不是要复古几千年前的礼仪规范,但礼教的内容应以传统经典为凭借,并兼顾中西。
二、古代诗文阅读(61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
父瑀.,魏丞相掾,知名于世。
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
博览群籍,尤好《庄》《老》。
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
及文帝辅政,籍尝从容言于帝曰:“籍平生曾游东平,乐其土。
”帝大悦,即拜东平相。
籍乘驴到郡,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
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郎。
会帝让九锡..,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
籍沉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据案醉眠。
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
辞甚清壮,为时所重。
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
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
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
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
毁瘠骨立,殆致灭性。
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
楷吊唁毕便去。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
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选自《晋书·列传十九》,有删改)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3分)()A.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B.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C.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D.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5.对文中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阮瑀,“建安七子”之一,代表作有《驾出北郭门行》,子阮籍、孙阮咸为“竹林七贤”之一。
B.大将军,古代武官名。
始于战国 ,三国至南北朝 ,战事频繁,当朝大臣多兼大将军官号。
C.九锡,古代天子赐给诸侯、大臣的九种器物,是一种最高礼遇。
后以九锡为权臣篡位先声。
D.箕踞,一种表示礼节的坐的姿态。
即张开两腿坐着,形似簸箕。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阮籍出生于宦门,生性孤傲不羁,不管什么事都绝不表现在神态上,人们难以理解他,说他是痴呆。
B.阮籍嗜酒如命,有时喝得酩酊大醉,但醉里却能清醒,即使是写作也不会出差错,甚至写出来的文章让世人叹服。
C.阮籍是一个不拘礼教的人,对于那些固守礼教者往往给以白眼,也因此受到他们的痛恨;而对于不拘礼教者给以青眼,表示尊重和欢迎。
D.阮籍十分孝顺,当听到母亲噩耗时,虽然继续下棋饮酒,却痛苦地大吐鲜血,以致病得差点丢了命。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
(5分)(2)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
(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3小题,36分)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12分)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诗中的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赏析。
(6分)(2)杜诗的不同凡俗之处,在其诗境之阔大和情感的低回起伏。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自”一“空”,兴尽悲来,便有推不开的沉重,可谓平中见奇,一波三折。
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自”和“空”二字表现力的理解。
(6分)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12分)浣花女陆游江头女儿双髻丫,常随阿母供桑麻。
当户夜织声咿哑,地炉豆秸煎土茶。
长成嫁与东西家,柴门相对不上车。
青裙竹笥何所嗟,插髻烨烨牵牛花。
城中妖姝脸如霞,争嫁官人慕高华。
青骊一出天之涯,年年伤春抱琵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A.这首诗歌通过农村少女与爱慕虚荣的城市女子的对比,歌咏了农家少女勤劳、愉快的生活。
全诗着墨素淡,语言平浅,是一幅生动的农村风俗画。
B.诗歌的前四句是对浣花女子的侧面描写,表现浣花女小时在家的生活片段;“双髻丫”一句,写浣花女子质朴单纯,不事铅华,有一种真淳自然的风致。
C.夜阑人寂,浣花女子正对着窗门摆弄着织机;机旁不远处,豆秸燃烧,炉上的土茶散发出阵阵清香。
这幅画面,突出形貌,静态展示出安然自得的欢乐。
D.“长成嫁与东西家,柴门相对不上车”,是说浣花女子与邻里男子成婚,彼此家门相对,不需要车马远道来迎接,就可以过家为妇,显示出爱情的真挚纯朴。
E.“城中妖姝脸如霞,争嫁官人慕高华”中,“争嫁”写世俗的追逐,寓示了追逐者轻薄浮艳的性情,语气中明显带有诗人的鄙薄之情,与浣花女形成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