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言情词三首课件—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唐诗宋词元曲选读》

合集下载

优课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课件:第19课《言情词三首》 (共42张PPT)

优课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课件:第19课《言情词三首》 (共42张PPT)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 寒,燕子双来去。明月不谙离 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 阔知何处。
晏殊
991—1055,字同叔,谥元献,抚州临川(今属江西) 人。自小聪慧,少年以神童应昭,赐同进士出身。 仕途显达,官至宰相。 晏殊的词,主要承袭晚唐、五代的遗风,多为遣 兴娱宾而作,内容比较狭窄,大多是反映士大夫 宴游嘉会的生活以及对良时易逝、欢事无多的感 慨。描写男女相思、离情别绪的作品,是晏殊词 另一主要内容。 晏殊词的主要成就还是在艺术上。他常用委婉手 法, 巧妙地运用景物暗示的能力去表现作品的主题。造 语工妙,是晏殊词的一大特色。
菊“愁烟”,兰 “泣露”,早晨的雾 气笼罩在菊花上,在她 看来像是盖上一层忧愁 的烟;兰花上的朝露, 在她看来像是相思人洒的 相思泪。“罗幕轻寒”,读到下文可知这 “寒”是秋寒,但与其说是秋寒,不如说 是人的内心的孤单造成的凄寒。“燕子双 来去”用燕侣双飞,反衬自己的独处。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这是思妇追述昨夜因相思而通宵不寐 的情形。“离恨”是此词的眼睛,全 篇只此两字点题。“明月不谙”,埋 怨明月,是无奈,是自怨。“谙”, 人格化的写法,月本无灵性,此处赋 之以灵性,说月本来应该同情我的 “离恨”之苦,可是她不。
重点: 1、领悟诗歌“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内涵, 把握移情于景手法的运用。 2、体会活用前人文句的作用,鉴赏幽深 婉约的意境,缠绵多情的内容。
言情词--是婉约词的传统题材, 也是婉约词的主要特点。它以情动 人,道尽人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 乐。
作者簡介
詩文朗讀
基本解读 鉴赏要点
蝶恋花
“昨夜西风凋碧树。” --这里语带夸张,极言 西风摧残力之强。这是比 喻,用“西风凋碧树”之 烈,比喻相思对“我”的 煎熬和摧残之甚。

高中语文 3.19 《言情词三首: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 3.19 《言情词三首: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18.07.2021
可编辑ppt
6
• 1. 对照注释,注音 • 2. 听读录音 • 3. 齐读
诵读全词
18.07.2021
可编辑ppt
7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18.07.2021
18.07.2021
可编辑ppt
18
(2)“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 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
感情变化?
18.07.2021
可编辑ppt
19
• (2)这两句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答“动作描写”
• 用“撚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 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 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即 可)
可编辑ppt
8
炼字析文,感悟意象
1. 读完这首词,说说词人想通过这 首词传达什么情感?
明确:提示抓关键词 “离别07.2021
可编辑ppt
9
2. 古诗词中常将绵长的情感溶于景色中, 请同学们找一找,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景 物?
明确:菊、兰、燕子、明月
18.07.2021
2. 你对赏析诗歌有什么心得。
18.07.2021
可编辑ppt
15
诗歌“情与景”题型答题思路 首先弄清楚作者写了哪些景,这些景有什么特点。
其次,分析景中情,要着眼全诗。不要放过任何信息,包括题目,注释。
再次,明确常见的景与情的关系,看该诗属于哪一种, 再分析。
18.07.2021

优质课高三语文粤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言情词三首)课件(66张ppt)(共66张PPT)

优质课高三语文粤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言情词三首)课件(66张ppt)(共66张PPT)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 燕子双飞去。 庭园中,秋菊蒙着淡淡的烟霭,似在脉脉含愁。香兰 沾着晶莹的露珠,似在轻轻啜泣。兰、菊皆著愁之色 彩,则主人公是愁中观物,不 言而喻。室内罗幕不御 轻寒,双燕早已飞去,则主人公单寒落寞,可以体会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偏是那明月不解离人正苦,彻夜到晓把清辉投进 朱户,惹得偏是那明月不解离人正苦,彻夜到晓 把清辉投进朱户,惹得 主人公彻夜失眠,离愁别 恨更加深重。上片用比兴之笔,层层写出主人公 用情之忠实深厚。
晏殊 (991—1055),字同叔,谥元献,抚州 临川(今属江西)人。自小聪慧,少年以神童 应昭,赐同进士出身。仕途显达,官至宰相。 他喜欢宾客,乐于引荐人才,爱好文艺。他实际就是一个文艺沙龙。据记载,他能 诗能文,著作丰富,但对他来说最有成就的 是词。现存词130多首,编集成《珠玉 词》。
• 多情的词人,往往通过抒写离愁别 恨,歌颂爱情的真挚。“西城杨柳
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 曾为系归舟。……”(秦观《江城 子》)离歌一曲,动人心魄。柳永的 名作《雨霖铃》,抒写了浓烈感人的 游子离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 凝咽。”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与情人阔 别、流落江湖的痛苦心境。苏轼的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抒 写了他对亡妻“不思量,自难忘”的 一片真情。
《青箱杂记》载了晏殊这么一段话:“余每 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惟说其气象。 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之 类是也。”在这里虽专道“吟咏富贵”, 但也可代表他对词的表现手法的主要见解。 他常用委婉手法,巧妙地运用景物暗示的 能力去表现作品的主题。造语工妙,是晏 殊词的一大特色。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 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第三单元 第19课 言情词三首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第三单元 第19课 言情词三首

1.槛.菊(jiàn) 4.彩笺.(jiān) 7.锦瑟.(sè)
2.不谙.(ān) 5.纤.云( xiān) 8.琐.窗(suǒ)
3.凋.(diāo ) 6.迢迢.(tiáo ) 9.蘅.皋(héng )
1.槛.菊愁烟兰泣露 槛:_栏__杆___ 2.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谙:了__解___
逝、欢事无多的感慨。描写男女相思、离情别绪的作品,是晏殊 词另一主要内容。
现存词 130 多首,编集成《珠玉词》。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又字 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他与黄庭 坚、晁补之、张耒并称为“苏门四学士”,与苏轼 的交谊很深,但词风与苏轼大不相同。虽然也写有少数具有豪放 特色的作品,但从总体看,他堪称标准的婉约词人。有《淮海词》。
《蝶恋花》 晏殊的词风继承五代,深受冯延巳的影响,工 于造语,写景言情均属上乘。他一方面吸收了《阳春集》的清丽 蕴藉,另一方面又避免了《花间集》的浓艳纤巧,足见他在取舍 之间形成了自己的特定的词风,论者誉其“导宋词之先路”。晏 殊这首词以摹拟女性口吻的形式来写伤离怀人的言情词,颇负盛 名。
《鹊桥仙》 相传牛郎织女因相恋而结合,由此触怒天帝, 先是牛郎被逐下凡尘,后夫妻分居在银河两侧。每年七月初七晚 上是他们一年一度相会的日子。这天晚上会有无数喜鹊飞来,
二、阅读《鹊桥仙》一词,思考并回答问题。 [赏形象] 5.“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描写了什么情 形?请简要分析。 提示:这三句是描写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情形。“纤云弄 巧”写的是云天之景。这绚丽的云彩,衬托着仙侣的美好相逢。 词人还设想,这彩云是织女的巧手绣成的。
[析技巧] 6.“忍顾鹊桥归路”一句在表达感情上有何妙处? 提示: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本来是情意缠绵,依依惜别,但 是,词人不说不忍离去,而是说“忍顾鹊桥归路”,怎忍看鹊桥归 路,婉转语意中,含有无限惜别之情,含有无限辛酸之泪。

粤教语文选修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19 言情词三首

粤教语文选修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19 言情词三首
(2)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 苏)人。文辞为苏轼所赏识,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工诗词,多 写男女情爱,也颇有感伤身世、反映民生疾苦之作,风格委婉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2.写作背景 《蝶恋花》
晏殊的词风继承五代,深受冯延巳的影响,工于造语,写景言情均属上乘。他一方面 吸收了《阳春集》的清丽蕴藉,另一方面又避免了《花间集》的浓艳纤巧,足见他在取 舍之间形成了自己特定的词风,论者誉其“导宋词之先路”,诚为恰当的评论。本词即是 体现其词风的代表作。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19 言情词三首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1.连线作者 (1)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今属江西)人。他能诗能
文,著作丰富,但最有成就的是词。晏殊的词,主要承袭晚唐、 五代的遗风,多为遣兴娱宾而作,内容比较狭窄,大多是反映士 大夫宴游嘉会的生活以及对良时易逝、欢事无多的感慨;描 写男女相思、离情别绪,是晏殊词的另一主要内容。有《珠 玉词》。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3.解词义
槛:栏杆。
谙:了解。
尺素:一尺见方的白绢,古人用以写信,故也作信的代称。
迢迢:广远,形容银河辽阔。
金风:秋风。
玉露:白露的美称。
4.积名句
(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自主探究 句段点评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2.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点评:承上句,美人何以题写“断肠句”?于是有下一句:“若问 闲情都几许?”“若问”一句的好处还在一个“闲”字。因为“闲”, 所以才漫无目的,漫无边际,飘飘渺渺,捉摸不定,却又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这种若有若无、似真还幻的形象,只有那“一川烟 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才可比拟。词人妙笔一点,用博喻 的修辞手法将无形变有形,将抽象变形象,变无可捉摸为有形 有质,显示了超人的艺术才华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清朝王 闿运说:“一句一月,非一时也。”就是赞叹末句之妙。 3.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高中语文第19课~言情词三首_1课件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_

高中语文第19课~言情词三首_1课件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_

【青玉案】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 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 絮,梅子黄时雨。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支描写 单相思的痛苦的情歌。抒情 主体是男性。他对一位美人 极其爱慕,但又揣摸不到对 方对自己有无爱意,于是他 就被这种单相思折磨得苦不 堪言。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 燕子双飞去。 庭园中,秋菊蒙着淡淡的烟霭,似在脉脉含愁。香兰 沾着晶莹的露珠,似在轻轻啜泣。兰、菊皆著愁之色 彩,则主人公是愁中观物,不 言而喻。室内罗幕不御 轻寒,双燕早已飞去,则主人公单寒落寞,可以体会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偏是那明月不解离人正苦,彻夜到晓把清辉投进 朱户,惹得偏是那明月不解离人正苦,彻夜到晓 把清辉投进朱户,惹得 主人公彻夜失眠,离愁别 恨更加深重。上片用比兴之笔,层层写出主人公 用情之忠实深厚。
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 离合,古已有之,如 《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 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隐的《辛未七 夕》 等等。宋代的欧阳修、柳永、苏轼、张先等人也曾吟 咏这一题材,虽然遣 辞造句各异,却都因袭了“欢 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相形之 下, 秦观此词堪称独出机杼,立意高远。 上片写聚会。“织云弄巧”二句为牛 郎织女每年一 度的聚会渲染气氛,用墨经济,笔触轻盈。“银汉” 句写牛郎织 女渡河赴会推进情节。 “金风玉露”二句由叙述转为议论,表达作者的爱情 理 想:他们虽然难得见面,却心心相印、息息相通, 而一旦得以聚会,在那清凉 的秋风白露中,他们对诉 衷肠,互吐心音,是那样富有诗情画意!这岂不远远 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下片另拓词境。主人公登楼望远,但见西风过 后,碧 树凋零,这情景正象喻爱情横遭摧残。主人公心中的 无限悲凉,遍布于天地之间。他把无尽的情思怨慕, 写进了彩笺尺素,欲寄与 离散远方的佳人,可是望尽 天涯,山长水阔,却不知佳人何处!主人公之希冀求 索,亦伸延于天地这间矣。

粤教版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19课言情词三首课件

粤教版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19课言情词三首课件

D.《青玉案》中“飞云冉冉”是实写眼前的风景, “蘅皋暮”是说暮色降临,在长着杜蘅(一种香草)的 水边高地徘徊已久。 【明确】选A。A项,应是此句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 物。
【文本导学】 微课一:鉴赏诗歌中的炼字艺术 1.《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中的“凋”字用的 传神,请加以赏析。
【明确】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 杀,“凋”字既写出了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又体 现出主人公内心的强烈感受。以景之萧索,写人之孤 独。
【作品简介】 1.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蝶恋花》上片描写苑中景物,
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注入主人公的 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 通过高楼独望生动地表现出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
蕴含着愁苦之情。全词情致深婉而又寥阔高远,深婉 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很好地表达了离愁别恨的 主题。
2.金风吹玉露,河汉有幽期 《鹊桥仙》借牛郎织女的故事, 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 合,古已有之,而秦观此词堪称独 出机杼,立意高远。作者否定的是朝欢暮乐的庸俗生 活,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揭示了爱情的
三、把握大意 下列对本节所选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 ) A.《蝶恋花》中“槛菊”句谓苑中门槛边的菊花笼罩 在烟气之中,好像含着愁怨;兰草沾了露水,像是在 饮泣。此句写秋景之衰。
B.《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这两句体现了词人的爱情观:何 必感伤别离的愁绪,何必在乎非得朝暮共处的长相厮 守,只要心心相印,便可天长地久。 C.《青玉案》上阕写目睹佳人飘然远去的场景,以及 由此引起的遐想;下阕写春归冉冉,云水相隔,音讯 难通,只能题诗自解。
4.《青玉案》上阕主要采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抒发了 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点拨】(1)①虚实结合:“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 芳尘去”是实写。“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 朱户,只有春知处”是虚写。②用典:凌波、锦瑟。

2019-2020学年粤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19言情词三首

2019-2020学年粤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19言情词三首

3.《青玉案》 这是一支描写单相思的痛苦的情歌。抒情主体是男性。他 对一位美人极其爱慕,但又揣摩不到对方究竟对自己有无爱 意,于是他就被这种单相思折磨得苦不堪言。
1.《蝶恋花》上片第二句中,写罗幕的“轻寒”,与 “燕子双飞去”有必然关系吗?特别点出“双飞”有什么意 味?
【对应考点】本考点对应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提示】根据词句前后联系回答。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与欧阳修《蝶恋花》词一样,连用三个“深” 字,前两个“深”字重在形容庭院的幽深,第三个“深”字有 加强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B.次句“云窗雾阁常扃”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门 虽设而常关”,同一机杼,都表现了孤傲高洁、恬然自适之 情。
C.下片紧承上片,触景而伤怀,进而追忆往昔,对比眼 前,感到一切心灰意冷。“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 成”,今昔对比,无限感喟。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 临江仙①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 秣陵②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 ③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注】①此词作于建炎三年初春,是宋室南渡的第三个年 头。②秣(mò)陵:与下文“建康城”是同一地方,即今江苏南 京。③试灯: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张灯,以祈丰稔,未到元宵节 而张灯预赏谓之试灯。
叹不尽流年无数,望不断芳草归路。就算真的只能“桃源 望断无寻处”,又何须再去理会“锦瑟年华谁与度”?在心中 存着“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曾经的痛苦,又 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时空终会寂寞着万古,花月纵然烂漫也只能绮靡一途。 只要努力付出,失去一枝独秀,你会得到花团锦簇。 人,不怕糊涂,就怕执迷不悟。 既然错过了月亮,又何必要错过群星呢? 重要的是赶紧上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丽
芳尘 扬起的尘土带着芳香侧面
的 相 自己
不过 失落 盼望女子经过人 家却渐渐远去

的心 情
目送
倾慕
女子渐行渐远自己 只好伫立凝望
3.设想美人的句子,表现了美人怎样的生 活环境?
这位女子所住的地方应该是“月桥花 院,琐窗朱户”,可以说环境幽深美丽, 房屋富丽;和春天相伴,只有春天知道 她的住处。
梦境
横塘路
贺铸
贺铸(1052-1125)字方回,自号 庆湖遗老,山阴人,居卫州。长身耸目, 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孝惠皇后族孙, 授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 通判。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不附 权贵,喜论天下事。能诗文,尤长于词。 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 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 于融化前人成句。
《横塘路》意境
横塘路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 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 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 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雨,满 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丽人轻盈的步履不经过我居处的 横塘的道路,我只好目送她美丽的身 影渐渐远去。谁和她一同度过美好的 青春年华?她的住所,想必有弯月形 的小桥、开满鲜花的庭院、雕刻着连 环花纹的窗子、红色的房门,只有春 天才知道她的住处。
赏析
词中化用了哪些前人的诗句和典故?
A.凌波 B.锦瑟 C.蘅皋 D.彩笔
小结
这首词说来好笑,原是贺方回退居苏州时, 因看见了一位女郎,便生了倾慕之情,写 出了这篇名作。这事本身并不新奇,好象 也没有“重大意义”,值不得表彰。无奈 它确实写来美妙动人,当世就已膺盛名, 历代传为佳句,——这就不容以“侧艳之 词”而轻加蔑视了。
作者簡介 詩文朗讀 基本解读
鉴赏要点
晏殊(991—1055),字同叔,谥元献,抚州临川(今属江西) 人。自小聪慧,少年以神童应昭,赐同进士出身。仕途显达, 官至宰相。
晏殊的词,主要承袭晚唐、五代的遗风,多为遣兴娱宾而作, 内容比较狭窄,大多是反映士大夫宴游嘉会的生活以及对良 时易逝、欢事无多的感慨。描写男女相思、离情别绪的作品, 是晏殊词另一主要内容。
我国古代艺术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是,突出神似,不大注重形似。这个思 妇的身材容貌如何,作者没有给读者作任何审美提示,全由读者自由联 想。而她对丈夫的刻骨思念,这种思念对她的煎熬之苦,却给读者留下 了极其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鉴赏要点
体会文人言情雅词的特点。它所表 现的是普普通通的离愁别恨,是刻 骨的相思。但整个行文都非常含蓄 委婉。全篇只有“离恨苦”点题, 其余都是间接地暗示出来,让读者 思而得之。
轻飘的云朵缓慢流动,长满香 草的水边高地笼罩了一片暮色,我 挥动彩笔新写了伤感断肠的词句。 要问我心中莫名的愁绪总共有多少? 就像那满地如烟的青草,满城随风 飘舞的柳絮,梅子黄熟时节的连阴 雨。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这两句具体展现了哪两项内容?
和 女子 凌波 步履极其轻盈 正面
女 的美
行文高度凝练而流转自如,显示出 作者驾驭语言的深厚功力。或借景 抒情,或比喻,或衬托,或拟人, 各种手法运用自然妥帖,没有丝毫 刀斧痕迹。通篇章法灵活而结构严 整,前后照应,针线细密。
梦境
鹊桥仙
秦观
知人论世解词人
秦观 (1049—1100),字少游, 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 苏)人。他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 苏轼的交谊很深,但词风与苏轼大不相 同。虽然也写有少数具有豪放特色的作 品,但从总体看,他堪称标准的婉约词 人。他流传下来的词作,只有90首左右, 但由于这些作品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名 篇佳作不少,历来都被视为婉约派的大 家之一。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这两句写出了作者哪几个行为?表现了什么?
前句说作者眼前云朵飘飞,身边已 经暮色四合。含蓄间接地表达了作者的 一个行为:他一直呆呆地站在蘅皋之地, 直站到天色渐晚。这一句表现了作者一 片痴情,可谓风月情种。
后句说作者心中的伤感无法排遣,于 是拿起笔来,写成令人断肠的词句。这 一句贺铸主要是展现自己的伤感。
词文赏析:
•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 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上片描写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情形,表达对 牛郎织女相会的高度评价和颂扬 。
•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 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下片描写牛郎织女的离别,抒发对牛郎织 女爱情的热情歌颂,申明词人的爱情观。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 户。 这是思妇追述昨夜因相思而通宵不 寐的情形。“离恨”是此词的词眼, 全篇只此两字点题。
● “明月不谙”,埋怨明月, 是无奈,是自怨。“谙”, 人格化的写法,月本无灵性, 此处赋之以灵性,说月本来 应该同情我的“离恨”之苦, 可是她却不。
昨夜西风凋碧树。
这里语带夸张,极言 西风摧残力之强。这 是比喻,用“西风凋 碧树”之烈,比喻相 思对“我”的煎熬和 摧残之甚。
晏殊词的主要成就还是在艺术上。他常用委婉手法, ○ 巧妙地运用景物暗示的能力去表现作品的主题。造语工妙, 是晏殊词的一大特色。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
晏殊
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 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 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 何处。
菊“愁烟”,兰“泣露”,早晨的 雾气笼罩在菊花上,在她看来像是 盖上一层忧愁的烟;兰花上的朝露, 在她看来像是相思人洒的相思泪。 “罗幕轻寒”,读到下文可知这 “寒”是秋寒,但与其说是秋寒, 不如说是人的内心的孤单造成的凄 寒。“燕子双飞去”用燕侣双飞, 反衬自己的独处。
独上高楼,望 尽天涯路。
logo
这望,并没有什么预定的目的, 不是得到什么消息说他可能今天 会回来,而仅仅是为了宽解一下 相思的痛苦罢了。可是望无所得, 反而使相思更加强烈。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 何处。”望不可得,那就给他写 封信,倒一倒内心深处的苦水, 或许会得到某种慰藉,可是他的 行踪不定,“山长水阔”,信往 哪儿寄?无从寄,又加了层痛苦。
作者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 黄时雨”结句,甚是为人称道,试简 要分析词人用了什么修辞艺术手法? 表现了怎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好 处?
(1)词人用了三个比喻,即博喻。
(2)抒发了词人因思慕而引起的无 限愁思。
(3)生动的将抽象的、难以捉摸的愁情 转化为具体可感的事物(烟草、风絮、 梅 雨),写出了愁之多,愁之广。
•这是词人对牛郎织女的爱情的热情歌颂, 也是他申明的爱情观。在作者看来,爱情 所追求的是心灵上的最充分最彻底的契合。 只要爱得深,爱得专一永久,即使不能朝 夕共处,也同样是满幸福的。
主旨:
•这是一首以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为吟 唱对象的情歌。 •通过对牛郎织女纯洁爱情和高尚情操 的赞美,揭示了伟大爱情的真谛在于 坚贞。
这三种景致并非孤立,而是复合在同
一画面上,天地迷茫,色调灰暗,恰好 与身处其间的失意人心境相符,词人借 景抒情,亦情亦景。
连用三个比喻,即博喻,可以更强 烈的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本质特征。
赏析“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 城A.同用絮具,体生梅动子的黄景时物雨表。现”了抽象的、无迹可
寻和难以捉摸的细致情感,使这种情感转化 为可见的、可闻的,因而是可信的事物,使 读者可以从闲愁的形象中受到感染。 B.比喻新颖,不落俗套,作者也因此获得了 “贺梅子”的雅号。兴中有比,不仅比闲愁 之无尽,亦以兴身世之可悲。 C.连用三个比喻(博喻)来表现“闲愁”之 多、乱、缠绵不断,十分生动,这是一个创 举。
1.此词颇具创新精神。从旧题材中 提炼出新的主题,道人之所未道。
2.善于议论,在议论中抒情。上片和 下片的歇拍两句,都是议论也是抒情。这 些议论,新颖独到,很能启迪人。与此相 关,所抒发对情感也显得真挚高尚。
小结:
• 秦观词表现爱情,大多真挚而高雅,不停留在色相 的美好、感官的愉悦的浅层描写,而能够揭示出心 灵深处的共鸣,在一定程度上,把爱情升华到美的 高度来审视。 • “将身世之感,打并入恋情”,这是秦词的又一显 著特色。秦观善于将仕途失意、人生困顿的感慨融 会到离情别恨的描写中去。因与苏轼的关系,秦观 一进入仕途,就被视为旧党的成员,在新党执政期 间,一贬再贬,一生坎坷不平,潦倒失意。这种身 世飘零落拓的感慨,常常流露在对爱情的描写之中。
这几句表达了这位女子在贺铸心中的 魅力以及贺铸对女子的爱慕。
对女子的想象
1.上片中既有实写,也有虚写,请说明 哪些句子是实写,哪些句子是虚写。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是实写。 “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 春知处。”是虚写。
2.“但”字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心情?
留恋、遗憾之情。
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 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幾道。其爱国 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南宋 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 见其影响。代表作为《横塘路》、《鹧 鸪天·半死桐》《芳心苦》等。这首词是 贺铸晚年的作品。贺铸晚年退隐苏州, 住在横塘附近。他因为偶然看见了一位 美丽的女子,于是产生倾慕之情,写下 了这首词。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金风玉露”,紧扣季节和时间,即初 秋的夜晚,同时补一笔景物描写。尽管 一年才能见面一次,但是他们的爱情坚 贞不渝,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历久不衰, 而且恩爱弥笃。这样理想、圣洁、永恒 的“仙爱”,即使相会一次,也比凡俗 的平庸之爱强得多。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