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网络教学,让学生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

4、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黄山美景的向往,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奇松的美和奇。

三、教学难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四、教学过程:

1、揭题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黄山奇松》这一课。

2、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①检查预习:指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②学生评价(根据读书要求评价)

③指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作为“黄山四绝”之一的黄山奇松有以“迎客松”“陪客松”“迎客松”为首的三大奇松以及其他

各种形态不一的奇松,他们个个姿态优美,形态独特,让人情有独钟,他们装点着黄山,使黄山更加神奇、秀美。

④指导学生概括每段主要内容

⑤听课文朗读,边听边看边思:黄山被称为是“天下第一奇山,那么黄山奇在什么地方?

⑥小组交流,展开讨论

交流展示:

1、有“云海、怪石、温泉、奇松”四绝闻名于世

2、黄山有奇松,让人们情有独钟,到处都有他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相机理解闻名于世、潇洒、挺秀、情有独钟的意思,通过查字典进行精确理解)

(对文中的难写字如“誉”“陡”进行相关辅导)

⑦黄山奇松让人们情有独钟,那么他到底奇在什么地方会让人如此对他情有独钟呢?(黄山奇,奇松更奇)

小结:这节课我们上到这里。下节课我们来探讨黄山松到底奇在哪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黄山松的“奇”,知道人们为什么对它情有独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感受三大名松的姿态优美,形态独特,读写结合,学习文章总分总、总分构段形式,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能够仿写其他松或某一旅游景点的特殊景观。

3、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感受三大名松的“奇”,并能说出三大名松奇在什么地方。

三、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总分总、总分构段形式,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能够仿写其他松或某一旅游景点的特殊景观。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黄山奇松》这一课,知道了黄山这一天下第一奇山有“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又以“奇松”最为让人拍案叫绝,情有独钟,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些奇松到底奇在什么地方?

2、读中感悟,领略奇

(一)出示要求自学

今天我们就来登上被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来观赏黄山的奇松,最有名的三大奇松分别是?用红笔勾出描写这三种松的关键词或者句子。

(二)交流三大松

①在玉屏楼看到的三大名松分别是:

迎客松

陪客松

送客松

A、读着他们的名字,你觉得他们的名字奇特吗?

B、生交流

C、小结:他们是黄山的主人,会欢迎游客、陪伴游客、送走游客,(板书:名字奇)

D、他们是否名副其实呢?我们首先来看迎客松

②谁来读有关迎客松的句子呢?其他同学思考迎客松到底奇在什么地方?

A、姿态优美、枝干遒劲(优美),美在它的枝干(遒劲)(相机理解遒劲的意思,查字典,更要指导读好这个词语,要毒的有力,读出美)

B、这段当中哪句话也是写迎客松的姿态的?

(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C、展示迎客松的图片

D、作者抓住“斜伸”一词,把迎客松写成了好客的主人在迎接游客的到来,迎客松真是名副其实啊!

(点出姿态优美、犹如好客的主人迎接客人是写迎客松的外在美)

F、迎客松还奇在什么地方?

“饱经风霜”(查字典精确理解其含义),并想象迎客松遭遇到哪些艰难困苦呢?

师和生交流,(风吹雨打、日晒雨淋、狂风暴雪……)

可他仍然还是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G、你从“饱经风霜”的迎客松身上感受到了什么精神?

板书:生命强

(点出迎客松身上的内在美)

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陈列的巨幅油画《迎客松》,就是根据他的形象制作的,迎客松早已蜚声中外,称为中华民族好客的象征,迎客松作为国之瑰宝,当之无愧。

③自然引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更是称为乃至中华民族的象征。

④学习陪客松:谁来读有关迎客松的句子呢?其他同学思考迎客松到底奇在什么地方?

A、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高大)

⑤学习送客松:谁来读有关送客松的句子呢?其他同学思考迎客松到底奇在什么地方?

A、姿态独特,枝干蟠曲(理解蟠曲的意思)(独特)

B、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展示图片,直观感受)

(三)整体回顾段落

交流,

①这段先概括写三大名松,再分别具体写三大名松,这种结构安排叫—总分结构,

②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③选材:有详有略(对迎客松大幅描写,陪客松和送客松小幅描写)

3、读写结合,总结提升“奇”

在黄山奇松中,还有很多无名松,他们也同样屹立不倒在黄山上,咱们就走进他们去看看他们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①齐读第三自然段

②黄山松千姿百态,在这一段中为什么在写黄山松的姿态时用了两个分号,一个省略号呢?

交流讨论得出(两个分号所介绍的分别是黄山松的形态、姿态、形状,所介绍内容不同所以要用分号隔开,省略号说明还有黄山奇松还有很多形状)

③仿照第三段的写法,运用所学知识描写一小段其他松或某一旅游景点的特殊景观

4、板书设计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优美)

饱经风霜(生命力强)

陪客松:绿色巨人(高大)

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天然盆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