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音乐《彝族舞曲》欣赏
《彝族舞曲》古筝版七级

《彝族舞曲》古筝版七级
《彝族舞曲》是一首古筝版的七级曲目,通过古筝演奏展现出了
彝族独特的舞蹈风采。
这首曲目充满了彝族的民族色彩,在节奏上活泼欢快,音乐旋律
优美动听。
它以独特的编曲方式,将古筝的音色与彝族舞蹈的节奏紧
密结合,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曲目开始时,古筝的音色如清泉般轻柔流淌,仿佛迎接着舞者们
的出场。
紧接着,舞曲渐渐加快,音符飞扬,仿佛舞者们在欢快的旋
律中纷纷起舞。
在整个曲子中,古筝扮演着主导角色,它的音色时而柔美悠扬,
时而激昂奔放,为彝族舞蹈赋予了灵魂和力量。
彝族舞蹈的形态多变,动作矫健而有力,与曲目紧密配合,营造出一种节奏感和戏剧性的氛围。
《彝族舞曲》古筝版七级,无论是在学习还是演绎中,都要求演
奏者充分理解曲目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将情感与技术融为一体。
当演
奏者将心灵投入其中时,曲目才能完整地展现出彝族舞曲的独特魅力。
通过古筝的悠扬旋律,彝族舞蹈的独特韵律和动感,这首《彝族
舞曲》古筝版七级为观众们呈现了一场视听盛宴。
它不仅是音乐的艺
术享受,更是对彝族文化的一次弘扬和传承。
无论是演奏者还是观众,都能在这首曲目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和力量。
《彝族舞曲》PPT课件

你想亲自体验下琵琶的魅吗?
• 琵琶的演奏技巧技法丰 富多彩,基本可以分为 右手技法与左手技法, 其中前者包括弹、挑、 滚、分、摭、勾搭、轮、 扫、拂 等,左手包括捺、 带、擞等。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民族器乐曲的接触非常少, 偏爱的是现行的流行音乐,其最主要的 原因之一就是不曾了解民族、民间音乐 艺术与现代流行音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 关系,欣赏过程中仍旧需要教师良好的 引导。
教学目标
• 1、认识民族乐器琵琶,并了解琵琶的音 色及独奏的演奏形式
• 2、通过欣赏《彝族舞曲》,听辨不同的 音乐主题,体验乐曲不同部分的音乐情 绪,参与想象乐曲的音乐形象并唱会乐 曲第一主题、第二主题的旋律
53、勇士搏出惊涛骇流而不沉沦,懦 夫在风 平浪静 也会溺 水。 54、好好管教自己,不要管别人。
55、人的一生没有一帆风顺的坦途。 当你面 对失败 而优柔 寡断, 当动摇 自信而 怨天尤 人,当 你错失 机遇而 自暴自 弃的时 候你是 否会思 考:我 的自信 心呢? 其实, 自信心 就在我 们的心 中。 56、失去金钱的人损失甚少,失去健 康的人 损失极 多,失 去勇气 的人损 失一切 。 57、暗自伤心,不如立即行动。
琵琶独奏曲《彝族舞曲》
• 1、这首乐曲有什么特点? • 2、你能将乐曲分段吗? • 3、乐曲是什么曲式结构吗?(单三部曲式、
复三部曲式、回旋曲式、奏鸣曲式)
第一主题
• 乐段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场景,旋律有什么特 点,你能模唱出来吗?(模唱时可以手画旋律 线)
第二主题
1、这段旋律和刚才听的第一主题有什么异同? 相同地方,请同学们手画出旋律线。
七年级音乐《彝族舞曲》欣赏

• 服饰古朴、独特,较完整地保持着传 统风格。上衣均为右衽大襟衣,披“擦尔 瓦”(披毡),裹绑腿,套毡袜。男子习于头 顶英雄结。妇女着几色相接的百褶裙,戴 头帕,双耳佩首饰总体上呈现出宽博厚朴 与端庄的特点。 色扣边带,红黄黑底色, 间色大摆群。
彝族乐器
彝族生活用具
作品简介
三重奏《彝族舞曲》(原 为琵琶独奏曲),作曲:王 惠然。创作于五十年代末期, 此曲中首次运用了“四指轮” 的演奏技巧,该曲广为流传, 影响很大,1993年被“20世 纪华人经典作品”艺术委员 会评为经典作品之一,曾被 高等音乐学院选为民乐教材。
彝族舞曲(琵琶独 奏曲) 王惠然于1956 年根据云南彝族民间 音调编写。它以优美 抒情的旋律和粗犷强 悍的节奏,描绘了彝家 山寨迷人的夜色和青 年人舞蹈欢乐的场面。
琵琶:我国传统拨弦乐器,
四根琴弦。常用于独奏、合奏
我的论文:浅析琵琶曲《彝族舞曲》

浅析琵琶曲《彝族舞曲》梁东芳平遥县综合职业技术学校浅析琵琶曲《彝族舞曲》摘要:琵琶是我国主要的弹拨乐器,素有“弹拨乐器之王”之称。
在其两千多年的发展中,流传下了许多优秀的曲目。
《彝族舞曲》作为现代琵琶代表作品之一,将琵琶的演奏技巧及乐器的音色表现的淋漓尽致。
本文通过对此曲的浅析,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使更多的人喜欢琵琶,学习琵琶,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关键字:《彝族舞曲》;音乐特点;演奏要求正文:提起琵琶,我们会自然而然地联想起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情景。
琵琶作为我国传统的一种民族弹拨乐器,相传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琵琶是根据它的演奏手法而得来的名字,向左下方弹出“琵”的声音,向右上方挑进“琶”的声音。
现代的琵琶是由中亚地区一种叫曲项琵琶传入,演变,发展而来。
它音乐宽广,音色变化多样,表现力和演奏技巧十分丰富,在我国民乐中占有重要地位,素有“弹拨乐器之王”的美称。
琵琶艺术发展到今天流传下了许多优秀的曲目,而琵琶素有“文曲”和“武曲”之分。
所谓“武曲”,其特点是以写实和运用右手技法为主,代表作品有:《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所谓“文曲”,其特点是以抒情和运用左手技法为主,代表作品有《飞花点翠》《春江花月夜》。
而琵琶曲《彝族舞曲》则是融合了传统“文曲”与“武曲”特点的经典名曲。
此曲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一直受到琵琶演奏家和海内外音乐听众的喜爱,也是琵琶学习者的必修曲目。
《彝族舞曲》是六十年代创作的优秀琵琶作品,是琵琶乐曲中的精品,曾受到过周恩来总理的高度评价,音乐富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并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也深受众多音乐家喜爱。
作为作曲家的王惠然先生1956年先后在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采风,结合云南彝族《海菜腔》、《烟盒舞》,经过长期酝酿,1960年终于创作出这首乐曲。
《彝族舞曲》以抒情优美的旋律,粗旷强烈的节奏,描绘了彝家山寨迷人的夜色和人们欢乐舞蹈的场面。
人音版(简谱)七年级上册音乐《彝族舞曲》(一等奖课件) (2)

乐以二拍子为主。
分段赏析《彝族舞曲》
引子: 速度: 由慢到快
情绪: 优美恬静
描绘的场景: 层层山峦、月光如水、繁星缀
满天空,山泉淙淙、葫芦丝悠 扬诱人的曲调将人们聚集在了 村寨的场院上,一场幸福欢乐 的民族舞会即将开始了。
分段赏析《彝族舞曲》
A乐段: 慢速,优美抒情富于歌唱性
琵 琶 独 奏
舞蹈欣赏
彝族节日知多少
彝历 年
赛装 节
火把 节
密枝 节
跳歌 节
彝族节日知多少
彝族节日知多少
彝族节日知多少
彝族节日知多少
彝族节日知多少
彝族节日知多少
舞蹈知识
烟盒舞:又称"跳弦"、“跳
乐”。舞蹈时,因每人两手各 拿一个旧时盛火草烟的圆形木 制烟盒,在四弦的伴奏下,弹 击盒底击节作舞。
引子+ A(a+b+a')+ B( a+b+c+d) + A'
彝 族 舞 曲
课堂总结
引子 + A(a+b+a')+ B(a+b+c+d) + A’
(单三部) (多段体)
复三部曲式
知识问答
1.《彝族舞曲》取材于彝族哪两个音乐作品?
答案:《烟盒舞》《海菜腔》
2.它由什么乐器演奏?演奏形式和指法是怎样的?
答案:琵琶独奏(扫弦、轮指、推挽、弹挑)
3. 它的曲式结构是怎样的?
答案:复三部曲式
海菜腔
分段赏析《彝族舞曲》
练一练:
a主题:0 XX | X X ||
打击乐器: 双响筒 三角铁 沙锤
《彝族舞曲》PPT教学课件

《彝族舞曲》
-.
彝族
彝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他 们在中国境内生活了数千年,形成了 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和经济体系。 彝族服饰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男性 通常穿着对襟上衣和长裤,女性则穿 着宽松的上衣和长裤。
烟盒舞又称“跳弦”、“垄偬”等, 是云南彝族支系尼苏泼的一种群众性 民间舞蹈。舞蹈时,因每人两手各拿 一个竹或木棉蝗烟盒弹跳起舞而得名。 彝族亦称烟盒舞为“跳弦”、“跳 乐”、“跳三步弦”等。彝族人民极 为喜爱烟盒舞,不论小孩和老人都爱 跳。人们说:“听见四弦响,脚杆就 发痒。”
彝族海菜腔,流行于云南省红河 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地方传统音 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一首完整的海菜腔曲调通常由拘 腔、空腔、正七腔及白话腔等部 分组成,结构复杂,篇幅宏大, 是一种由多乐段组合,集独唱、 对唱、领唱、齐唱、合唱等形式 于一体的大型声乐套曲。
这段音乐听起来情绪是怎样 的?速度、力度是怎样的?
A主题
主题速度?旋律?
B-a
B-C速度、力度、情绪怎 么样?你能联想到什 么样的场面?
全曲结构
勤劳智慧的彝族人在海菜腔”、 “烟盒舞”中一代一代繁衍生息。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海菜腔、 烟盒舞”不但承载着彝族人的故 事,也打动着其他民族的心弦。
感谢聆听
琵琶独奏曲《彝族舞曲》赏析

琵琶独奏曲《彝族舞曲》赏析一、教学目标: 1、感受琵琶魅力,领略彝族风情,热爱民族音乐.2、认识并记住琵琶的音色及器乐独奏的表演形式3、通过赏析分析,知道复三部曲式的结构特点二、教学重难点:1、认识并记住琵琶的音色及器乐独奏的表演形式2、通过赏析分析,知道复三部曲式的结构特点三、教具准备:计算机、教学光盘、电子琴四、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王小丫"和我们一道进行一次别开生面的"音乐欣赏开心辞典".为了加强大家的合作与竞争性,分四个小组——小丫组、小鸡组、小猫组、小狗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主持人,一名记录员,一名发言人. 好,准备,开始,请——听——题:1、"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诗中所描写的乐器是:A 古筝 B古琴 C琵琶 D扬琴. 正确答案:琵琶.2、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一个片段,请问白居易是我国那里人? A杭州,B太原,C长安,D济南.正确答案:太原.3、琵琶最早流行于波斯、阿拉伯一带,传入我国已有:A3000年, B2000年, C1000年. 正确答案:1000年.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欣赏一首琵琶曲.3、初听(官能欣赏)请同学们全身放松,安静倾听(播放音乐)……这首乐曲民族风味浓郁,它属于:A西洋, B汉族, C瑶族, D彝族. 正确答案:彝族.彝族文化悠久而发达,文学艺术丰富多彩,有著名长诗《阿诗玛》、舞蹈《阿细跳月》、民歌《彝族山歌》等.民歌简练朴实,比喻形象,曲调辽阔明快,缠绵悠长.请问彝族在我国最大的居住地是:A四川, B广东,C云南,D贵州. 正确答案:四川.琵琶的音色如何、技巧有那些?高音区明亮,低音区厚重,技巧有抡指、泛音、滑音、琶音、扫弦等. 琵琶曲的性质有两种,此曲为:A武曲, B文曲. 正确答案:文曲.4、复听(情感欣赏)请同学们安静欣赏(播放音乐) 以小组为单位畅谈听后感——情绪、情感、情景、情节……教师小结:同学们谈的都很好,有相同的感受,也有不同的感受.5、作者:王惠然(1936~)柳琴、琵琶演奏家、作曲家.上海市人.曾任济南军区前卫歌舞团演奏家、教员.主要作品有《春到沂河》、《幸福渠》、《月下欢舞》、《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彝族舞曲》等.作品是作者1956年随彝族、苗族马帮一起爬山涉水,头顶蓝天,脚踩白云,包揽了巍峨雄姿的山川和风景如画的山寨美景,在明月皎洁的夜晚,山寨的青年男女谈情说爱载歌载舞的各种场景有感而发……请为该曲起名字.该曲的曲名是:A《芦笙恋歌》, B《月下欢歌》, C《彝族舞曲》, D《瑶族舞曲》.正确答案C.6、再听该作品的曲式是A回旋曲式,B复三部曲式,C变奏曲式,D奏鸣曲式.正确答案B.7、音乐欣赏"三字经"——多听(反复听)、多唱(主题)、多看(有关欣赏资料). 作品主题视唱(见教材) 听音乐做律动、作文、作画.五、课堂小结.先请学生小结,然后教师小结:音乐不象文字那么具体明了,它具有模糊性、不确定性,因此需要用文字给予提示,又不能完全依赖文字.对于无标题音乐往往"只能意会,不可言传."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语言尽,音乐始"用文字和语言是难以表述音乐的.毛泽东和贝多芬就不愿人们对其作品有过多诠释.因此,我们欣赏音乐作品时,要展开想象的翅膀,不要有太大的顾虑,你认为是什么,那就是什么.。
关于琵琶曲《彝族舞曲》全曲赏析

关于琵琶曲《彝族舞曲》全曲赏析作者:王卉妍来源:《北方音乐》2019年第01期【摘要】琵琶作为中国民族乐器之王,在我国已经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
在这漫长的历史中产生了许多的经典的乐曲,其中《彝族舞曲》正是琵琶乐曲的代表作之一。
散发着浓郁的民族风情,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动人的彝家景色。
本文将会对琵琶曲《彝族舞曲》的背景、全曲结构及音乐特点等内容进行赏析。
【关键词】琵琶;彝族舞曲;赏析【中图分类号】J648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一、《彝族舞曲》的创作背景《彝族舞曲》是由中国著名民族音乐家王惠然创作而来的。
王惠然老师在1960年,以彝族音乐为素材创作出了被誉为”中国音乐精品”的琵琶独奏曲《彝族舞曲》。
他为了把彝族地区迷人的景色和彝族人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融汇在曲子中,他亲身到彝族地区切身感受当地的民俗民风,为创作《彝族舞曲》提供了一定的生活基础,积累了丰富的音乐素材。
就这样,王惠然老师在彝族人民的幸福生活中探寻,在彝家的歌舞海洋中寻觅,经过长期的酝酿,终于创作出这首动人的乐曲。
二、《彝族舞曲》全曲结构内容及音乐特点分析《彝族舞曲》是由引子和八个小段组成。
引子:全曲是由五指轮作为开始,然后慢起渐快,渐快后进入一段长轮的演奏。
这里的长轮是带有装饰音和颤音,速度时快时慢,音量强弱不断变化,使旋律听起来有一种飘忽不定的感觉,描绘出了晚霞逐渐消散,朦胧的月光挂在高高的夜空中的美景。
这里考验的不仅是演奏者右手对轮指速度和力度的把握,也对左手按装饰音和颤音有很高的控制能力。
在长轮过后是一段双弦的滚奏,这里的旋律悠扬,塑造了一副恬静的夜景。
第一段。
在引子之后乐曲迎来了第一段,也是乐曲中主旋律的首次出现。
这是一段非常优美抒情的慢板,从这短短的几个乐句中演奏出柔美悦耳的旋律,散发着淳朴和醉人的韵味,刻画了彝族少女翩翩起舞的音乐形象。
虽然这几个乐句从琵琶的演奏技巧来说并不难,但是这一个乐句里富有浓郁的民族韵味,我们应该细腻的处理这一句,右手要富有弹性且双弦轮音色要均匀地演奏,左手要加入揉弦等,这样才能使乐曲更富有味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阿哥欢舞 (三)与(四)主题旋律被简化,速度 突然加快,力度加强。运用扫弦技巧, 刻画了小伙子们跳舞的阳刚勇猛气质, 使舞蹈场面更为热烈。 【四】群舞粗犷、热烈地 【五】双人舞 出现一小段以均匀音型陪衬的长音旋 律。速度的突慢,对比鲜明。尾部又回 到(四)段的快速度。
【六】独舞与群舞 粗壮地,一段浑厚深沉的一连串比短乐句 ,乐音坚实有力、热烈红火。尾部以音区的逐 层提高把把音乐推向高潮 【七】互诉衷情 与(八)再次呈现对比性的抒情段落。更加充 分发挥了曲首悠扬的笛声和歌声,展现了一个 更加恬美、朦胧的意境,表达一对对恋人互吐 衷肠,情意绵绵的情景倾诉地、较自由 。 【八】尾声 柔美幸福地重复主旋律,渐弱渐远,如同热 恋的青年男女沉浸于幸福之中,意境深远。
琵琶:我国传统拨弦乐器,
四根琴弦。常用于独奏、合奏 及伴奏。
彝族舞曲乐曲结构:
【一】景色如画 【二】姑娘漫舞 【三】阿哥欢舞 【四】群 舞 【五】双人舞 【六】独舞与群舞 【七】互诉衷情 【八】尾 声 自由地、慢起渐快 优美地 欢快的、慢起渐快 粗犷、热烈地 流畅地 粗壮地 倾诉地、较自由 柔美幸福地
分段欣赏
• 【一】以轮指开始,慢起渐快,犹如悠扬 的笛音。接着从彝族山歌《海菜腔》发展 而来的缓慢自由、色彩朦胧的旋律,描绘 了恬静朦胧的山寨美景。 • 【二】姑娘漫舞 琵琶演奏时以推挽指法奏 出柔美的滑音,旋律优扬,富于歌唱性, 并伴以舞蹈性节奏音型,生动地描绘了姑 娘们轻盈的舞姿。
欣赏:
彝族服饰特点:
• 服饰古朴、独特,较完整地保持着传 统风格。上衣均为右衽大襟衣,披“擦尔 瓦”(披毡),裹绑腿,套毡袜。男子习于头 顶英雄结。妇女着几色相接的百褶裙,戴 头帕,双耳佩首饰总体上呈现出宽博厚朴 与端庄的特点。 色扣边带,红黄黑底色, 间色大摆裙。
彝族乐器
彝族生活用具
作品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