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学比较经济体制学培养方案
经济学院培养方案

专业编号:805经济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培养目标:本专业为政府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机构、工商企业、金融机构和财经院校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较强的学习研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的生源。
基本要求:本专业学生应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经济学的学术动态;具有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经济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自信和宽容的态度、团结与协作精神及一定的审美能力;2.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和计算机应用技能;了解中外经济学的学术动态及应用前景;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一定的经济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3•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具有基本的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和应用能力,形成良好的责任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习惯及求实与探索精神;4•具有良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能熟练运用一门外语进行交流和沟通。
二、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统计学、会计学、计量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管理学、产业组织理论、经济学说史。
三、学制4年四、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五、教学时间分配表六、课程教学学时、学分分布表注:专业类必修课指学科基础必修课与专业必修课;专业类选修课指学科基础选修课与专业选修课七、课程计划表八、说明1•本专业共开设双学位课程59个学分,修满双学位课程28个学分,可申请本专业辅修结业证书;修满42个学分并完成辅修论文答辩,可申请本专业双学士学位证书;2•本专业前4学期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相同;3•本专业分金融经济学、企业经济学两个培养方向,每个方向应修满选修课31个学分。
经济学培养方案

经济学培养方案第1篇经济学培养方案一、前言本培养方案旨在为有志于深入学习和研究经济学的学员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科学的培养计划。
遵循国家相关教育法规和人才培养要求,结合国际经济学教育发展趋势,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高素质的经济专业人才。
二、培养目标1. 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素养;2. 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3. 具备良好的沟通与协作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求;4. 具有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为未来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三、培养要求1. 知识结构:学员应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和技术,了解经济学分支学科及相邻学科的基本知识;2. 能力要求:具备文献检索、数据分析和处理、报告撰写等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开展经济分析、预测和政策研究;3. 素质培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4. 创新与研究:鼓励学员参与学术研究、实践创新,提高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
四、课程设置1. 公共基础课:政治经济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应用基础等;2. 专业基础课: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金融学、计量经济学等;3. 专业核心课:产业组织、劳动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4. 选修课:金融市场与投资、国际金融、公司金融、财政学、经济史等;5. 实践教学:社会调查、实习实践、毕业论文等。
五、培养方式1. 讲授式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注重启发式教学,提高学员的理论素养;2. 案例教学:结合实际案例,培养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讨论式教学:组织学员开展学术讨论,提高学员的沟通与协作能力;4. 实践教学:安排学员参加社会调查、实习实践等活动,增强学员的实践能力;5. 指导式教学:针对学员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指导,提高学员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
经济学专业培养方案

经济学专业培养方案
1、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通过学习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梳理经
济学的基本概念,根据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掌握经济学的基础知识。
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包括经济总量的增长、失
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变化;微观经济学则主要研究如何用政策来影响市场
运作,即消费者、经济实体和市场的行为。
3、国际贸易学:本课程将向学生提供有关国际贸易的基础性知识,
包括国际贸易政策和对外经济关系,深入探讨国际贸易中不同类型的贸易
政策,以及贸易博弈、贸易纠纷仲裁等内容。
4、经济数学:通过本课程,学生将学习经济学的基础数学工具,以
及对数学技巧和方法的掌握,以便有效地应用这些数学工具解决经济学领
域的实际问题。
5、金融学:本课程主要是学习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货币
金融系统、金融机构、证券市场、债券、期货市场、银行存款、贷款等内容。
6、经济心理学:本课程将深入探讨人类行为经济学,包括行为决策、行为经济学和情绪经济学等,以及经济系统中的行为分析,如冲动行为等。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佚名
【期刊名称】《学习与探索》
【年(卷),期】2023()2
【摘要】辽宁大学经济学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48年11月东北人民行政委员会在沈阳建立的商业专门学校——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专门商科高校;学院建制始于1984年,是全国最早成立的经济(管理)学院之一,原名辽宁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同志亲笔题名。
首任院长是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文元教授。
著名经济学家宋则行教授、彭清源教授、王积业教授,辽宁大学原校长冯玉忠教授等一批杰出专家学者曾在本院任教、任职或担任主要领导,为学院、学科发展建设打下十分坚实的基础。
【总页数】1页(PF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中国对外贸易新型竞争力发展的现实基础、优势来源、驱动因素--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崔日明教授访谈录
2.高校党建工作进学生公寓楼的创新模式研究——以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学生公寓党员工作站为例
3.本刊特邀撰稿人辽宁大学工商管理研究所所长辽宁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彭好荣
4.振兴东北,重在调整与改造——访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林木西
5.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喜获“国家精品教材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2010年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第一组政治经济学、规制经济学、劳动经济学主席:侯仰德中共辽宁省委党校教授委员:林木西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委员:张桂文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栾福茂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孙丽娟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周健辽宁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副主任、副教授第二组经济思想史、西方经济学主席:莽景石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教授委员:杨玉生辽宁大学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委员:李平辽宁大学比较经济体制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委员:黄险峰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于占东辽宁大学比较经济体制研究中心副教授委员:佟健辽宁大学比较经济体制研究中心副教授第三组经济史主席:莽景石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教授委员:黄险峰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高倚云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委员:于占东辽宁大学比较经济体制研究中心副教授委员:叶满城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第四组国民经济学主席:李华辽东学院院长、教授委员:马树才辽宁大学经济学院统计学系主任、教授委员:张静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管理系主任、教授委员:张虹辽宁大学研究生学院副院长、教授委员:果艺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管理系副主任、教授委员:侯向丽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委员:杨爱兵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委员:边恕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副教授第五组区域经济学、政府经济学主席:孟翔飞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教授委员:林木西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委员:张静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管理系主任、教授委员:崔万田辽宁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委员:张舒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果艺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管理系副主任、教授第六组财政学主席:委员:杨志安辽宁大学教务处处长、教授委员:孙丽娟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赵桂芝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财税系主任、副教授委员:李宝民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财税系副主任、副教授委员:杨玉霞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第七组政策性金融学、金融学一组主席:赵晓光中国银行辽宁省分行沈阳稽核中心高级经济师委员:赫国胜辽宁大学研究生学院院长、教授委员:张霓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副主任、教授委员:杨丽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王立军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委员:徐明威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主任、副教授第八组金融工程主席:张日新辽宁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副教授委员:张荔辽宁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教授委员:郭万山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刘俊奇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曲昭光辽宁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委员:桑榕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委员:禹钟华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第九组金融学二组主席:张日新辽宁省农村信用合作社副教授委员:张荔辽宁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教授委员:刘俊奇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曲昭光辽宁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委员:桑榕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委员:禹钟华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第十组国际贸易学一组主席:王大超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教授委员:崔日明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委员:王厚双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教授委员:刘向丽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副主任、教授副教授委员:刘洪钟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委员:徐坡岭辽宁大学比较经济体制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第十一组国际贸易学二组主席:高丽峰沈阳工业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委员:崔日明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委员:王厚双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教授委员:刘向丽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副主任、教授副教授委员:徐坡岭辽宁大学比较经济体制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委员:杨哲英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第十二组国际贸易学三组主席:孟炜中辽宁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委员:崔日明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委员:王厚双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教授委员:刘向丽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副主任、教授副教授委员:曲文轶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委员:徐春祥沈阳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第十三组统计学主席:林凤彩沈阳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马树才辽宁大学经济学院统计学系主任、教授委员:陈瑾玫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刘艳清辽宁大学公共基础学院副教授委员:杨旭东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委员:刘治松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第十四组数量经济学主席:林凤彩沈阳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马树才辽宁大学经济学院统计学系主任、教授委员:郭万山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王青辽宁大学公共基础学院副院长、教授委员:韩云虹辽宁大学经济学院统计学系副主任、教授委员:孙雅娜辽宁大学新华国际商学院副教授第十五组投资经济学主席:王广林中国民主建国会辽宁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研究员委员:马树才辽宁大学经济学院统计学系主任、教授委员:张虹辽宁大学研究生学院副院长、教授委员:张霓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副主任、教授委员:曲赜胜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工程管理系主任、副教授委员:徐明威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主任、副教授经济学院研究生工作办公室2010年4月25日。
经济学专业培养方案

经济学专业培养方案(经济学类专业代码:02010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经济理论基础扎实,现代经济分析手段娴熟,具备较强学术发展潜力的学术学科发展型优秀人才,同时,根据宽口径、厚基础、强适应的培养原则,培养能够从事经济问题研究与经济学教学,能够胜任各级政府部门综合经济管理岗位以及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
二、培养规格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要求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经济学原著,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基本原理,能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经济问题、解决经济运行以及企业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具有良好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能使用计算机、数学、外语等基本工具研究经济理论和经济实际问题。
3、具有体育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三、主要课程设置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发展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商务应用软件。
四、实践环节结合教学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专业实习、毕业实习。
此外,学生还需参加“读书活动”,撰写学年论文、文献综述和毕业论文等。
五、对第二课堂活动的安排第二课堂的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深化对课堂教学内容理解的实验实践性活动,二是引导学生个性发展的创新创业性活动,三是面向社会培养学生能力的潜能挖掘与展示性活动。
其中第一部分已在教学计划中得到体现。
第二第三部分活动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我院每年通过开展大型文艺晚会、经济学术节、舍风建设评比、篮球联赛、志愿者服务活动、暑期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青年读书社、厚薄学社、极真空手道、乐方球社、网络音乐协会和华复社)等来实施。
经济学专业培养方案

经济学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经济学Economics专业代码:020101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站在时代前列,具有强烈民族精神和高度社会责任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经济学基础功底深厚,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能理论联系实际,了解中国国情,了解水利经济问题,具有国际视野,能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相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学教学研究和经济管理工作的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经济学基础理论、科学研究方法和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基本训练。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能够较好地运用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分析方法对现实经济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3.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能力;4.熟悉国情,熟悉国家经济建设和经济改革等方面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经济学的理论前沿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6.具有能初步从事经济学理论研究的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主干学科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五、核心课程政治经济学(一般理论、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统计学、财政学、货币金融学、会计学、经济史(中国经济史、外国经济史)、经济思想史、当代中国经济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实验课程(含基本统计分析软件应用、实务模拟等)、社会实践(含社会调查、实习等)、科研和论文写作(含毕业论文、学年论文、科研实践等)七、主要专业实验财务管理案例、计量经济学、证券投资模拟、国际贸易实务模拟、会计实训八、学制及学位授予标准学制:四年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经济学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专业限定选修课专业方向任意选修课实践性教学环节会计学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专业方向专业名称:会计学专业(Accounting)专业代码:120203K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具备经济、管理、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尤其是在水利水电行业)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辽宁大学世界经济专业简介

辽宁大学世界经济专业简介(2012-01-27 10:15:06)一、学科简介1、本学科点的历史沿革与现状概述我校世界经济学科源起于1960年设置的世界经济教研室。
1964年和1973年,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和指示下,成立了日本问题研究所和苏联经济研究组。
经过几十年的辛勤耕耘,在宋则行教授、金明善教授和冯舜华教授等老一辈学者的奠基之下,我校世界经济学科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高起点起步,于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95年设立博士后流动站。
2001年,在第二次全国高校重点学科评审中,我校世界经济学科被评定为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在新一轮全国高校重点学科评审中,本学科再次被评定为国家重点学科。
此外,以本学科为重要依托,辽宁大学还于2000年先后获批设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辽宁大学比较经济体制研究中心”和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又被批准获得转轨经济学和赶超经济学博士学位授予权,这两个学科至今在全国仍具有唯一性。
2、本学科点的主要研究方向、特色、优势及核心竞争力本学科点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俄罗斯与东欧国家经济。
主要集中研究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经济转轨一般理论的研究,并最终建立转轨经济学的一般分析框架;二是关于俄罗斯、东欧国家和中国经济转轨的实证分析与比较研究。
(2)日本和东亚经济方向,主要研究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发展与赶超经验,以及东亚地区的区域合作。
(3)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基本理论。
主要讨论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全球经济的发展与转型,各国经济体制的比较,以及后发国家的经济发展等问题。
目前,本学科在俄罗斯与东欧经济、转轨经济学研究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优势极为明显。
先后出版的标志性成果《经济转轨的国际比较》(冯舜华等著)、《经济全球化与经济转轨互动研究》(程伟等著)等,在国内学术界都产生重要影响。
二、师资队伍1、本学科点主要学术带头人本学科首席专家程伟教授,世界经济专业博士生导师,辽宁大学校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经济体制学
(专业代码:0201Z2 授予经济学硕士学位)
一、学科简介
辽宁大学比较经济体制学硕士点为2002年设置的专业。
多年来,比较经济体制学与西方经济学和经济思想史三个硕士点一直有相同的指导小组,共同指导研究生的学习和论文写作。
本硕士点将基础理论的学习与文献研读有效地结合起来,坚持每周一次研讨会,学生或老师报告并讨论前沿文献或自己的研究成果。
本硕士点有半数以上的毕业生考取国内名校的博士研究生,或在国外名校攻读博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
本硕士点突出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的学习,并培养学生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独立研究经济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英语,能够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从事学术交流。
学位获得者可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理论部门和实际工作部门从事教学、研究和实际经济工作。
三、研究方向
(一)契约与经济组织
(二)制度起源与演进
(三)制度与经济增长
(四)公共政策的经济分析
四、培养方式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以培养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实行导师制,采取由指导教师负责和导师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五、学习年限
基本学制为3年,最长不超过4年。
提前或延期毕业按《辽宁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执行。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
课程设置见附表。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应修课程总学分不低于38学分,其中公共课8学分、基础课6学分、专业课12学分、方向课10学分、公共选修课2学分。
同等学力和跨专业入学硕士,补修至少2门本学科本科主干课程。
七、必修环节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参加学术活动或实践活动,记2学分。
其中,学术活动指国际、全国性和省学术会议或校内外学术讲座等,实践活动指教学实践、管理实践或社会实践等。
八、学位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和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独立完成。
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的见解,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按《辽宁大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辽宁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规范要求》和《辽宁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工作的规定》执行。
学位论文应符合学术行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