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齿轮范成实验_2

齿轮范成实验_2

实验二齿轮范成原理实验—、实验目的1.掌握用范成法切制渐开线齿轮的基本原理, 观察齿廓曲线的形成过程;2、了解根切现象和齿顶变尖现象。

掌握用移距修正法避免根切的方法, 建立变位齿轮的基本概念。

二、设备与工具1.齿轮范成仪、范成纸2.直尺、铅笔(自备)现有齿轮范成仪的基本参数分别为:m=10mm, α= 20°, ha* =1, c*=0.25;被加工齿轮的齿数m=10mm, z=20;α = 20°, ha* =1, c*=0.25;d = mz=200mm的标准齿轮, X=0.5的正变位齿轮, X=-0.5的负变位齿轮1.基体2.齿条刀3.变位溜板4.17齿分度圆5.9齿分度圆6.转盘 7、9齿基圆 8、变位溜板锁紧旋钮9、啮合溜板 10、啮合拉紧手柄 11.变化量调节旋钮图1(a)1.基体2.齿条刀3.圆盘4.8齿分度圆5.纯滚动节线 6、齿条锁紧螺钉 7、变位量调节螺丝图1(b)2.同学自备: 圆规、三角板、铅笔、橡皮、计算工具等。

三、原理和方法范成法是应用一对共轭齿廓互为包络线的原理来加工齿轮齿廓的。

实验时, 图1(a)或(b)中齿条2代表切削刀具, 安装在啮合溜板9上。

啮合溜板与被加工齿轮的分度圆作纯滚动。

这样, 刀具刀刃各位置的包络线必为被加工齿轮的齿廓。

由于刀刃是齿条型直线(相当于基圆直径无穷大的渐开线), 包络出的齿廓必为渐开线。

当齿条中线与被加工齿轮分度圆相切作纯滚动时, 所加工齿轮的为标准齿轮;如果是齿条非中线的另—条节线与分度圆相切作纯滚动时, 所加工的齿轮为变位齿轮。

四、实验步骤(一)绘制标准齿轮1.查看范成仪基本参数(m, α, ha*, c*, z)。

按此参数计算出被加工的标准齿轮分度圆直径d、顶圆直径da、根圆直径df及基圆直径db, 并画在绘图纸上。

2、将绘图纸夹在转盘上, 调节旋钮使齿条刀的中线与被切齿轮分度圆相切(也可调整齿条刀的顶线与被切齿轮的根圆相切)。

齿轮参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齿轮参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齿轮参数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齿轮是机械传动中常用的零件,其使用范围广泛,从小型日用品到大型工业机械都需要使用到齿轮。

在齿轮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需要对齿轮参数进行精确的测定。

通过测定齿轮参数,可以确保齿轮的精度和可靠性,满足不同工作条件下的要求。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方法对齿轮参数进行测定,从而了解不同齿轮参数对齿轮运动学特性的影响。

实验原理1.齿轮齿数计算齿轮齿数是齿轮的基本参数之一。

常见的计算方法有齿轮齿数比计算和模数计算两种。

齿轮齿数比计算需要通过输入齿轮的齿数,再通过给出的齿轮齿数比计算得到另一齿轮的齿数。

模数计算需要先给出齿轮的模数,再通过齿轮齿数计算得到齿轮的分度圆直径。

2.齿轮齿廓测量齿轮齿廓是齿轮的重要性能参数之一,其测量需要用到螺旋测量仪。

通过螺旋测量仪,可以得到齿轮齿廓曲线的三维坐标数据。

通过对齿轮齿廓曲线进行计算和比较,可以评价齿轮的齿廓精度和几何误差。

3.齿间角测量齿间角是齿轮参数中的一个重要参数,直接影响到齿轮的传动精度。

通过齿间角的测量,可以评估齿轮的传动性能和齿间配合情况。

实验步骤根据测定到的齿轮分度圆直径,通过模数计算测得齿轮齿数,将齿轮齿数记录下来。

通过给定的齿轮齿数比,可计算出另一齿轮的齿数。

通过齿间角测量器对齿轮齿间角进行测量,并记录齿间角的数值。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量得到齿轮的齿数、齿廓、齿间角等参数,得到如下数据:齿轮1的齿数为20,模数为1.5mm,齿廓误差为±0.01mm,齿间角为22.5度。

通过计算机对齿轮齿廓进行比较分析,得到齿轮1和齿轮2的齿廓精度都较高,且几何误差较小。

通过齿间角的测量,发现齿轮1和齿轮2的齿间角都符合设计要求。

可以认为齿轮1和齿轮2均符合齿轮设计要求,并且具有一定的传动精度。

结论本实验通过测量齿轮的齿数、齿廓和齿间角等参数,得到了齿轮的基本几何参数和齿轮运动学特性,可以用于评估齿轮的传动精度和几何误差。

实验结果表明,齿轮齿数、齿廓和齿间角对齿轮的传动精度和齿轮工作状态有着重要的影响。

齿轮齿形齿向检测报告

齿轮齿形齿向检测报告

齿轮齿形齿向检测报告
一、检测背景
在齿轮制造过程中,齿轮齿形齿向的精度是关键参数之一,直接影响到齿轮的传动效果和使用寿命。

因此,对齿轮齿形齿向的检测是十分必要的。

二、检测方法及仪器
我们采用了光学检测仪器对齿轮齿形齿向进行了检测。

该光学检测仪器具有高精度、高速度、高可靠性的特点,能够对齿轮的齿形和齿向进行准确的测量。

三、检测结果
我们对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了如下数据:
1. 齿距误差:±0.01mm
2. 齿厚误差:±0.02mm
3. 齿向误差:±0.03mm
4. 齿形误差:±0.02mm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本次齿轮齿形齿向的检测
结果符合要求,满足相关标准和技术要求。

四、结论
通过对齿轮齿形齿向的检测,我们能够了解到齿轮的传动效果
和使用寿命,对于齿轮制造和使用过程中的问题提前发现并解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本次检测结果也进一步证明了我们
的检测仪器的高精度和可靠性,为齿轮制造行业提供了重要的技
术支持。

齿轮径向跳动的测量实验报告

齿轮径向跳动的测量实验报告

齿轮径向跳动的测量实验报告齿轮径向跳动的测量实验报告引言:齿轮作为现代机械中不可或缺的传动元件,其运行状态对机械设备的性能和寿命有着重要影响。

而齿轮径向跳动作为齿轮运行中的一种常见问题,对齿轮传动效率和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齿轮径向跳动的方法,深入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探索相应的改善方案。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测量齿轮径向跳动的数值,了解齿轮径向跳动的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二、实验装置与方法1. 实验装置:本实验使用了一台标准的齿轮传动装置,包括两个齿轮和一个电动机。

齿轮采用了标准的齿轮制造工艺,具有一定的精度和质量保证。

2. 实验方法:首先,将两个齿轮装配在传动装置上,并通过电动机驱动齿轮运转。

然后,使用激光传感器对齿轮的径向跳动进行实时测量。

在测量过程中,记录并分析齿轮径向跳动的变化规律。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一系列实验测量与数据记录,我们得到了齿轮径向跳动的数值,并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1. 齿轮径向跳动的数值:实验结果显示,齿轮径向跳动的数值在不同工况下有所差异。

在正常运行状态下,齿轮径向跳动的数值较小,通常在0.01mm以下。

而在高速运转或负载较大的情况下,齿轮径向跳动的数值会明显增大,甚至超过0.1mm。

2. 齿轮径向跳动的原因: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齿轮径向跳动的主要原因是齿轮的制造和装配误差,以及齿轮与轴之间的间隙。

制造误差包括齿轮的几何形状和表面质量等方面的偏差,而装配误差则包括齿轮的安装位置和相对角度等方面的误差。

这些误差会导致齿轮在运转中产生不稳定的径向力,从而引起齿轮径向跳动。

3. 改进方案:为了减小齿轮径向跳动的数值,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方案:(1)提高齿轮的制造精度:通过优化齿轮的制造工艺和加工设备,减小齿轮的制造误差,提高齿轮的几何形状和表面质量,从而减小齿轮径向跳动的数值。

(2)优化齿轮的装配方式:在齿轮的装配过程中,采用精确的定位和调整方法,确保齿轮的安装位置和相对角度的准确性,减小齿轮的装配误差,从而减小齿轮径向跳动的数值。

齿轮范成原理实验报告数据

齿轮范成原理实验报告数据

齿轮范成原理实验报告数据齿轮是一种常见的传动装置,在机械制造行业中应用广泛。

齿轮的传动原理是利用轮齿之间的啮合来传递动力和运动,因此齿轮的设计和制造非常重要。

本实验主要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探究齿轮的范成原理。

一、实验原理齿轮范成原理是指用一个齿轮来制造另一个齿轮时,制造成品的模具齿轮称为母齿轮,被制造成品的齿轮称为子齿轮。

当母齿轮和子齿轮啮合时,子齿轮可以复制母齿轮的齿形和齿距。

这个过程称为范成。

通常用刀具在母齿轮上切削出与齿形相同的齿槽(即范),把范放在待加工的齿轮上,然后利用滚刀或齿轮刀等加工工具,在待加工的齿轮上加工出与母齿轮相同的齿形和齿距的齿轮。

这种方法适用于全部齿数位数相同的齿轮,或少量齿数不同但斜齿轮加工时。

二、实验内容本实验主要通过制作母齿轮、按照范成原理制造子齿轮和检测子齿轮的啮合效果来探究齿轮范成原理。

实验过程如下:1. 选择一个适合制作母齿轮的材料。

2. 设计并制作母齿轮,注意保证母齿轮的齿距和齿数。

3. 利用刀具在母齿轮上切削出与齿形相同的齿槽(即范)。

4. 用此范进行子齿轮的制作,注意子齿轮的齿形和齿距必须与母齿轮相同。

5. 组装母齿轮和子齿轮,检查它们的啮合是否正常。

三、实验步骤1. 选择适合制作母齿轮的材料。

本实验选择了一种金属材料,比较容易加工和表面光滑度好。

2. 设计并制作母齿轮。

我们选择了一个20齿的齿轮作为母齿轮,材料为黄铜。

需要注意的是,首先需要计算出母齿轮的齿距和齿数,才能按照设计进行制作。

3. 在母齿轮上切削出齿槽。

使用刀具在母齿轮表面上切割出与齿形相同的齿槽,即范。

在切削过程中需要控制好加工参数,比如切削深度、速度等。

4. 利用范制造子齿轮。

将范与待制造子齿轮进行啮合,在待制造子齿轮表面上形成与母齿轮相同的齿形和齿距。

同样,在制造子齿轮时需要控制好加工参数和啮合效果。

5. 检查母齿轮和子齿轮的啮合效果。

将母齿轮和子齿轮装配起来,检查它们的啮合效果是否正常。

国家开放大学《机械原理》齿轮传动的设计实验报告

国家开放大学《机械原理》齿轮传动的设计实验报告

国家开放大学《机械原理》齿轮传动的设
计实验报告
1.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和制作齿轮传动装置,掌握齿轮传动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2. 实验原理
齿轮传动是一种常用的机械传动方式,利用齿轮间的啮合来传递动力和运动。

齿轮传动具有传递效率高、传递力矩大、传动平稳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

3. 实验装置
本实验采用以下装置进行齿轮传动的设计:
- 主动轮:直径为20cm的齿轮
- 从动轮:直径为10cm的齿轮
4. 实验步骤
1. 确定主动轮和从动轮的齿数,齿数与齿轮直径成正比。

2. 计算主动轮和从动轮的转速比,转速比等于主动轮齿数除以
从动轮齿数。

3. 根据所需的传动比例,调整主动轮和从动轮的直径。

4. 制作主动轮和从动轮,确保齿轮的齿数和齿形符合设计要求。

5. 安装主动轮和从动轮,并测试齿轮传动的运动情况。

6. 记录实验数据,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的转速、传动比例等。

5. 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我们成功设计和制作了齿轮传动装置,并测试了其
传动效果。

实验数据表明,主动轮和从动轮的转速比符合设计要求,传动效率较高。

6.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齿轮传动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齿轮传动是一种常用且可靠的机械传动方式,广泛应用于各种
机械设备中。

掌握齿轮传动的设计方法对于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7. 实验改进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究齿轮传动的传动效率与传动比例之间的关系,并研究不同齿轮参数对传动性能的影响,以提高齿轮传动的设计和应用水平。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6个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6个
实 验 报 告 单
20 年 月 日
组别:
实验名称:齿轮的秘密
实验目的:会组装齿轮,并探究齿轮传动的作用。
实验材料:齿轮组合板,大小齿轮,手柄,螺钉。
实验步骤(实验过程):
1、组装齿轮,摇动手柄,让小齿轮转动,观察小齿轮的转动是否能带动大齿轮的转动。
2、顺时针方向摇动手柄,让小齿轮顺时针方向转动。观察大齿轮的转动方向。
实验现象:
向下拉套在瓶底的气球,,瓶内的气球膨胀,表示人吸气。放松套在瓶底的气球,瓶里的气球会收缩,表示人呼气。
实验结论:
人是用肺呼吸的,人吸气时,肺扩张,呼吸时,肺收缩。
实验 报 告 单
20 年 月 日
组别:
实验名称:使用滑轮一定省力吗
实验目的:会组装定滑轮、滑轮动及滑轮组并探究它们的作用
实验材料:滑轮支架1个、钩码、滑轮2个、测力计、线
3、用测力计直接提起2个钩码,需要用1牛顿的力。
4、用测力计通过动滑轮提起2个钩码,需要用0 6牛顿的力;用力方向向上,钩码受到的力的方向上。
5、用测力计直接提起2个钩码,需要用1牛顿的力。
6、用测力计通过滑轮组提起2个钩码,需要用0 6牛顿的力;用力方向向下,钩码受到的力的方向上。
实验结论: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滑轮组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实验现象:
1、用测力计直接提起2个钩码,需要用1牛顿的力。
2、用测力计通过定滑轮提起2个钩码,需要用1牛顿的力;用力方向向下,钩码受到的力的方向向上。
3、用测力计直接提起2个钩码,需要用1牛顿的力。
4、用测力计通过动滑轮提起2个钩码,需要用0 6牛顿的力;用力方向向上,钩码受到的力的方向上。

齿轮范成实验报告答案

齿轮范成实验报告答案

齿轮范成实验报告答案齿轮范成实验报告答案引言:齿轮是机械传动中常用的一种装置,它通过齿轮间的啮合来传递动力和扭矩。

齿轮的范成是指通过一定的工艺和设备,将齿轮的外廓和齿形加工成设计要求的形状和尺寸。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齿轮范成实验,掌握齿轮范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实验原理:齿轮范成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齿轮范成机床上的齿轮刀具,通过切削齿轮的方式将齿轮的外廓和齿形加工成设计要求的形状。

在齿轮范成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台齿轮范成机床和一组齿轮刀具,通过调整机床的参数和刀具的位置,实现了齿轮的范成加工。

实验步骤:1. 首先,我们准备了一块工件和一组齿轮刀具。

工件是一块圆柱形的金属材料,通过车削等工艺加工成设计要求的尺寸。

齿轮刀具是由高速钢制成的,具有特定的齿数和齿形。

2. 然后,我们将工件夹紧在齿轮范成机床的工作台上,并调整工作台的位置,使得工件与齿轮刀具的啮合面相切。

3. 接下来,我们调整齿轮范成机床的参数,包括主轴转速、进给速度和切削深度等。

这些参数的调整将直接影响到齿轮范成的质量和效率。

4. 在调整好参数后,我们启动齿轮范成机床,并开始进行齿轮范成加工。

在加工过程中,齿轮刀具通过旋转和进给的方式,逐渐切削掉工件的金属材料,形成齿轮的外廓和齿形。

5. 当齿轮范成加工完成后,我们停止机床的运行,并取下加工好的齿轮。

通过测量齿轮的尺寸和形状,我们可以评估齿轮范成的质量和精度。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本次齿轮范成实验,我们成功地加工出了一组符合设计要求的齿轮。

通过测量和分析,我们发现齿轮的尺寸和形状与设计要求基本一致,达到了较高的精度要求。

然而,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齿轮范成机床的刀具磨损和机床精度等因素的影响,加工出的齿轮存在一定的误差。

其次,齿轮范成加工过程中的切削力和热量会对工件和刀具产生影响,需要合理控制加工参数,以保证加工质量和刀具寿命。

结论:通过本次齿轮范成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齿轮范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了实践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