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实验报告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田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四

实验四钻井液中固相含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固相含量测定仪的操作方法。
2.学会钻井液中固相含量的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根据蒸馏原理,取一定量钻井液用电热器将其蒸干,收集并测出冷凝液的体积,用减差法即可求出钻井液中固相含量。
也可通过称重方法算出其固相含量。
三.实验仪器1.ZNC型固相含量测定仪一台2.电子天平一台;3.10ml注射器一支;4.经充分搅拌的泥浆100ml。
四.实验步骤1.拆开蒸馏器,称出蒸馏杯质量:W杯(g)2.用注射器取10毫升均匀钻井液样,注入蒸馏杯中,称重W杯+浆(g)。
3.将套筒及加热棒拧紧在蒸馏杯上,再将蒸馏器引流管插入冷凝器出口端。
4.将加热棒插头插入电线插头,通电加热蒸馏,并计时。
通电约5分钟后冷凝液即可滴入量筒,连续蒸馏至不再有液体滴出为止,切断电源。
5.用环架套住蒸馏器上部,使其与冷凝器分开,再用湿布冷却蒸馏器。
6.记下量筒中馏出液体体积(ml),若馏出物为水与油且分层不清时可加入1~3滴破乳剂。
油、水体积分别以V油、V水表示。
7.取出加热棒,用刮刀刮净套筒内壁及加热棒上附着的固体,全部收集于蒸馏杯中,然后称重W杯+固(g)。
注意事项:1.操作时蒸馏器必须竖直。
2.蒸馏时间一般为20分钟,不应超过30分钟。
3.注意保护加热棒和用电安全。
4.若钻井液泡多,可加数滴消泡剂。
五.实验数据处理:计算固相质量体积百分含量和固相体积百分含量。
112.07101.3=10.77+=-=-杯浆杯浆M M M g102.83101.3=1.53+=-=-固固杯杯M M M g)102.83101.3010=15.3010/10+⨯=-⨯杯固杯固相质量体积百分含量=-()(g W W ml=15.3 2.5=1600.12/÷=÷土固相体积百分含量固相质量体积百分含量ml ml ρ对于淡水非加重钻井液:固相质量体积百分含量=(W 杯+固-W 杯)×10 单位:g/100ml 钻井液 固相体积百分含量 = 固相质量体积百分含量÷ρ土单位:ml/100ml钻井液注:粘土密度ρ土=2.4~2.6 g/cm 3,数据处理时以2.5 g/cm 3计。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电工电子实习报告 (2)

第一部分继电控制电路设计与组装1、电路原理与设计电路原理图如上图。
SB1、SB2为点动开关,KM为交流触发器,KT为时间继电器。
实验电压为380V,而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20V,所以电路中串联两个灯泡。
操作过程:闭合SB1,灯泡通电发光;交流触发器的线圈KM通电,常开开关KM闭合,实现了KM的自锁;时间继电器的线圈KT通电,由于延时作用,常闭开关KT延时打开。
KT打开后,交流继电器的线圈KM断电,常开开关KM打开,灯泡断电熄灭。
闭合SB2有同样的效果。
由此实现了异地控制与延时熄灭。
2、收获与建议(1)电路设计部分,通过对课本中理论知识的回顾,正确设计出实验电路,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2)电路组装部分。
第一,再次意识到了安全在实验中的重要性,本实验为380V强电实验,实验电路必须准确无误才能保证实验的安全性,这就要求在实验中严格按照设计的原理图连线,以确保安全。
第二,意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
两人一组的实验,注重分工,更需要默契的配合。
本实验中,固定器件,连线等等均需要合作才能很好的完成。
第三,实验器件的合理布局对最后的连线有着重要的影响。
实验中,我们多次更换器件的位置,最终使导线交叉弯折尽可能少,布线比较合理美观。
第二部分温度检测与报警电路1、电路原理实验电路原理图如图所示,可以分为信号检测,声音报警和继电控制三部分。
信号检测部分完成对温度的检测,利用热敏电阻实现温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然后利用两个比较器,实现对报警条件的控制,即越线报警,并通过电容的充放电来延长报警时间。
原理图中,R1、R2、R3、R5、R6 用于分压,RP1、RP2用于调节比较器两输入端的电位以实现对输出信号的控制,C1、D1、R4用于实现延长报警时间。
声音报警部分接收来自信号检测部分8脚的信号实现报警。
当温度过高时,8脚输出高电平,555处于工作状态。
555的输出端3脚输出为方波,即有高低电平之分,利用两个三极管Q1、Q2的分别导通即可实现报警器的连续报警。
流体静力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流体力学实验报告

篇一:《流体静力学实验》实验报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刘军学号:14456145005 年级专业层次:14秋《油气储运技术》网络高起专学习中心:山东济南明仁学习中心提交时间:2020年1月5日篇二:流体静力学实验报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流体力学学生姓名:XXXX学号:14952380XXXX年级专业层次:XXX油气开采技术高起专学习中心:XXXXXXXXXXXXXXXXXXX提交时间: 2020 年 X 月 X 日篇三:流量计+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流体力学实验报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工程流体力学实验报告实验日期:成绩:班级:学号:姓名:教师:李成华同组者:实验三、流量计实验一、实验目的(填空)1.掌握、文丘利节流式流量计的工作原理及用途;2.测定孔板流量计的流量系数?,绘制流量计的; 3.了解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掌握其使用方法。
二、实验装置1、在图1-3-1下方的横线上正确填写实验装置各部分的名称:本实验采用管流综合实验装置。
管流综合实验装置包括六根实验管路、电磁流量计、文丘利流量计、孔板流量计,其结构如图1-3-1示。
F1—— C——文丘利流量计; F2——孔板流量计;F3——;; V——; K——图1-3-1 管流综合实验装置流程图说明:本实验装置可以做流量计、沿程阻力、局部阻力、流动状态、串并联等多种管流实验。
其中V8为局部阻力实验专用阀门,V10为排气阀。
除V10外,其它阀门用于调节流量。
另外,做管流实验还用到汞-水压差计(见附录A)。
三、实验原理 1.文丘利流量计文丘利管是一种常用的量测有压管道流量的装置,见图1-3-2属压差式流量计。
它包括收缩段、喉道和扩散段三部分,安装在需要测定流量的管道上。
在收缩段进口断面1-1和喉道断面2-2上设测压孔,并接上比压计,通过量测两个断面的,就可计算管道的理论流量Q ,再经修正得到实际流量。
2.孔板流量计如图1-3-3,在管道上设置孔板,在流动未经孔板收缩的上游断面1-1和经孔板收缩的下游断面2-2上设测压孔,并接上比压计,通过量测两个断面的测压管水头差,可计算管道的理论流量 Q ,再经修正得到实际流量。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田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六

实验六 碱在原油乳化中的作用一、实验目的1. 观察碱与原油混合后的乳化现象。
2. 学会用不稳定系数法确定使原油乳化的最佳碱浓度范围。
二、实验原理碱(例如NaOH )可与原油中的酸性成份(例如环烷酸)反应,生成表面活性物质。
这些表面活性物质可使原油乳化形成水包油(o/w)乳状液。
水包油乳状液的形成与稳定性对于碱驱和稠油乳化降粘是重要的,例如碱驱中乳化-携带、乳化-捕集、自发乳化等机理的发生,稠油乳化降粘中原油乳化分散机理的发生都是以水包乳状油液的形成为前提条件的。
碱浓度是影响碱对原油乳化作用的重要因素。
碱浓度低时,碱与原油反应生成的活性物质少,不利于乳状液的稳定。
若碱浓度过高,一方面,碱可使原油中碳链较长的弱酸反应生成亲油的活性物质,这些亲油的活性物质可抵消亲水活性物质的作用,不利于水包油乳状液的稳定,同时,过量的碱具有盐的作用,也不利于水包油乳状液的稳定,因此,只有合适的碱浓度范围,碱才能与原油作用形成稳定的水包油乳状液。
乳状液的稳定性可用不稳定系数(USI )表示。
不稳定系数按下式定义:0()tV t dt USL t=⎰式中: USL —不稳定系数,ml ;V(t)—乳化体系分出水体积与时间的变化函数; t —乳化体系静止分离的时间,min 。
从定义式可以看出,不稳定系数越小,乳状液的稳定性越好。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 仪器电子天平(感量0.001g )、10ml 具塞刻度试管、秒表、滴管、试管架。
2. 药品氢氧化钠、原油、蒸馏水。
四、实验步骤1. 取10ml具塞刻度试管7支,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0.0、1.0×10-4、5×10-4、1.0×10-3、5.0×10-3、8.0 ×10-3、1.0×10-2的氢氧化钠溶液各5ml,分别用滴管准确加入原油5ml,盖上试管塞子,每支试管各上下震荡30次。
2. 将震荡后的试管立即垂直放在试管架上,同时开始计时,并每隔3min记录一次试管中分出水的体积(若分出水的速度较快,可每隔lmin记录一次),共记录30min。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有机化学实验名称:乙酸乙酯的合成实验形式:在线模拟+现场实践提交形式:在线提交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刘志刚学学习中心:济南明仁学习中心提交时间:年月日装置,在水浴中加热蒸馏,收集72~78℃的馏分[2]。
称重,计算产率。
(产率为65~75%)。
[注1]用小火加热以避免温度过高,增加副产物乙醚的含量:[注2]纯乙酸乙酯是具有水果香味的无色液体,沸点77.2℃,密度d420=0.901,折光率n D20=1.3727。
乙酸乙酯与水形成沸点为70.4℃的二元恒沸混合物(含水8.1%);乙酸乙酯、乙醇与水形成沸点为70.2℃的三元恒沸点混合物(含乙醇8.4%,水9%)。
如果在蒸馏前不把乙酸乙酯中的乙醇和水除尽,就会有较多的前馏分。
五、实验数据(现象)无色液体,有香味,锥形瓶质量31.5g,共43.2g,产品质量为11.7g;折射率1.3710,1.3720,1.3715。
六、分析及结论11.7产率= - *100%=53.2%0.2588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折射率 1.3710 1.3720 1.3715 1.3715七、思考题1.乙醇和醋酸合成乙酸乙酯时,为什么要用小火加热?2.本实验中多次用到“洗涤”操作,请问碳酸钠饱和溶液、饱和食盐水、饱和氯化钙溶液分别除去的是原蒸馏液中的什么成分?1答:温度不宜过高,否则会增加副产物乙醚的含量。
滴加速度太快会使醋酸和乙醇来不及作用而被蒸出。
同时,反应液的温度会迅速下降,不利于酯的生成,使产量降低 2.答:用碳酸钠饱和溶液除去醋酸,亚硫酸等酸性杂质后,碳酸钠必须洗去,否则下一步用饱和化钙溶液洗去乙醇时,会产生絮状的碳酸钙沉淀,造成分离的困难。
为减少酯在水中的溶解度(每17份水溶解1份乙酸乙酯),故用饱和食盐水洗碳酸钠。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层物理实验报告 岩石气体渗透率的测定

岩石气体渗透率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巩固渗透率的概念,掌握气测渗透率原理;2.掌握气体渗透率仪的流程和实验步骤。
二、实验原理渗透率的大小表示岩石允许流体通过能力的大小。
根据达西公式,气体渗透率的计算公式为:3222122100(10)()o o P Q LK m A P P μμ-=⨯-令22122000()oP C P P μ=-,200or w Q h Q o =,则: 200or w CQ h LK A=式中:g k —气体渗透率,2m μ;A —岩样截面积,2cmL —岩样长度,cm ;12,P P —岩心入口及出口压力,0.1MPa ; 0 P —大气压力,0.1MPa ;μ—气体的粘度0Q —大气压力下气体的流量,2/cm s ; or Q —孔板流量计常数,3/cm s w h —孔板压差计高度,mm;C —与压力1P 有关的常数;三、实验流程图1 测试流程图四、实验操作步骤1.测量岩样的长度和直径,将岩样装入岩心夹持器,把转向阀指向环压,关闭放空阀,缓慢打开气源阀,使环压表指针到达1.2-1.4MPa;2.低渗透岩心渗透率的测定低渗样品需要较高压力,C 值由C 表的刻度读取。
(1)关闭汞柱阀及中间水柱阀,打开孔板放空阀;把换向阀转向供气,调节减压阀,控制供气压力0.2MPa ;(2)选取数值最大的孔板,插入岩心出口端的胶皮管上。
(3)缓慢调节供压阀,建立适当的C 值(15-6最佳),缓慢关闭孔板放空阀,同时观察孔板压差计上液面,不要使水喷出。
如果在C=30时,孔板水柱高度超过200mm ,则换一个较大的孔板,直到孔板水柱在100-200 mm 之间为止;(4)待孔板压差计液面稳定后,记录孔板水柱高度、C 值和孔板流量计常数; (5)调节供压阀,改变岩心两端压差,测量三个不同压差下的渗透率值; (6)调节供压阀,将C 表压力降至零,打开孔板放空阀,取下孔板,关闭气源阀,打开环压放空阀,取出岩心。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层物理实验报告 岩石比面的测定

岩石比面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巩固岩石比面的概念。
2.了解岩石比面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比面是指单位体积岩石内颗粒的总表面积,或单位体积岩石内总孔隙的内表面积。
比面通常可分为以岩石外表体积、骨架体积和孔隙体积为基数的比面。
根据毛管模型,以岩石骨架体积为基数的比面的计算公式为:=b S 式中,b S —以岩石骨架体积为基础的比面,32/cm cm ;φ—孔隙度,小数;A —截面积,2cm ; L —长度,cm ;H —岩心两端的压差,cm 水柱;Q —通过岩心的空气流量,3/cm s ;μ—空气的粘度,210mPa s 。
当孔隙度已知,A 和L 可以用游标卡尺直接量出,由查表得到μ后,只要通过压力计测得空气通过岩样的压差H 和相应的流量Q 便可算出岩样的比面。
三、实验流程图1岩石比面测定流程图1-环压阀;2-环压放空阀;3-夹持器;4-水罐;5-流量控制阀;6-水柱压差计;7-水杯;8-环压表;9-进液阀;10-放空阀四、实验操作步骤1.打开水罐进液阀、放空阀,向水罐中灌水,大约灌体积时停止,关闭水罐进液阀及放空阀;2.用游标卡尺量出岩样的长度和直径,计算岩样的截面积;3.将岩样放入岩心夹持器,关闭环压放空阀,打开环压阀加环压,确保岩样与夹持器之间无气体窜流;4.准备好秒表、打开流量控制阀,并控制流出的水量,待压力计的压力稳定在某一H值后,测量一定时间内流出的水量,用同样的方法至少测定三个水流量和与之相应的H值。
(如果岩石渗透率较低,关闭水柱阀,用汞柱压差计读取岩心上游压力,并将汞柱高度转换成水柱高度。
);5.关流量控制阀,关闭环压阀,缓慢打开环压放空阀,结束实验。
五、实验数据处理1.列出原始数据实验仪器编号:10 室内温度:20.5℃空气粘度μ0.01812mPa•s 孔隙度φ35.5%表1岩石比面测定记录表2.进行相关计算19.180.2388/38.44VQ ml s t===29.420.3123/30.16VQ ml s t===38.510.3621/23.50VQ ml st===计算各次测量的比面1231274.04/ bcS m mc =2231278.71/ bcS m mc =3231270.50/ bcS m mc =231231274.041278.711270.501274.42/33b b bbS S SS cm cm++++===将计算结果置于表1.。
中石油华东 大学物理(一)实验报告

4、在滑块上安装T形挡光片,将计时计数测速仪置于计时2功能键,测出滑块运动在光电门k1、k2之间的时间,然后算出平均速度
5、将k1端导轨垫高,滑块上安装U形挡光片,将计时计数测速仪置于“加速度”功能键,测出a
五、实验数据
测速度
测量次数
V1(cm/s)
V2(cm/s)
1
45.37
44.29
2
37.01
36.32
3
37.44
36.48
测平均速度
测量次数
距离(cm)
时间(s)
平均速度(cm/s)
1
40.00
1.7449
22.92
2
40.00
1.7883
22.38
3
40.00
1.7209
23.24
测加速度
测量次数
V1(cm/s)
V2(cm/s)
a(m/s)
1
45.48
53.62
10.05
2
43.61
51.95
9.94
3
49.55
56.85
9.69
六、结论
通过以上的数据计算,可以得到牛顿运动定律的与速度、加速度的关系,得知牛顿运动定律的正确性v2=v1+a*t和
备注:该报告纳入考核,占总评成绩的10%。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
试验报告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一)
实验名称:速度、加速度的测定和牛顿运动定律的验证
实验形式:在线模拟+现场实践
提交形式:提交书面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感器课程设计实习报告
专业班级
姓 名
学 号
报告日期2015年7月20日
传感器课程设计暑期实习报告
第一部分变送器电路实验
一:实验仪器和设备
DT9208万用表一只、+5/24V直流电源一台、万能电路板一块、镊子一只、导线若干、XTR106等芯片、常用电子元器件若干。
二:实验步骤
(以下8-10任选其一)
8、考虑如何实现应变片压力变送器的功能,包括非线性补偿问题该如何处理,并实现非线性补偿,测试补偿前后的变送器特性,要求的量程范围0-100(克)。
9、考虑如何实现Pt100热电阻温度变送器的功能,包括非线性补偿问题该如何处理,并实现非线性补偿,测试补偿前后的变送器特性,要求的量程范围0-200度。
图2 XTR外部电路连接示意图
原理:通过改变电阻的阻值,使桥路产生相应的mV级压差,桥路的输出分别连到运放的两个正输入端,经运放以后产生V级电压差。运放的输出再进入到XTR106芯片进行线性化调整(阻值和输出电流值之间)之后产生4~20mA电流输出。其中桥路需要的5V和运放需要的5.1V供电电压由XTR106芯片提供,而XTR106芯片需要的24V供电电压由实验台提供。
六:实验总结
通过此次实验,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Altiun Designer的使用,了解其基本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步骤,会在软件里边搜索需要的元器件,添加库文件。需要课下多花时间去了解,学习。而且通过这几天的实习。感觉Altium Designer确实是一个很不错的软件,能够让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具有实际意义的电路板。从原理图、元件库、PCB板的设计必须有条不紊的进行,不能有遗漏和疏忽,像是一个小小的封装就涉及到很多问题,包括尺寸、封装类型等,如果忽略了其中一个小问题,便会对后续操作造成不可小觑的影响。总之,新的知识总需要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进步,后续时间里应该加强这个软件的学习,不能用完了就撂下不管。
补偿后的特性曲线:
温度
0
20
40
60
80
电压1
1.22
1.46
1.99
2.62
3.12
电压2
1.17
1.43
2.03
2.58
3.11
电压3
1.18
1.42
2.02
2.59
3.13
平均电压
1.19
1.44
2.01
2.6
3.12
拟合
1.0741
1.5841
2.0941
2.6041
3.1141
偏差
-0.0959
3、在对原理图进行布线时,注意各个器件之间的距离,防止连接交叉线时本不该相连的两条线产生节点;原理图中的相同器件必须命名成不同的名字,否则会在编译的时候报错。
4、自己设计元件库时,注意管脚(显示名字和标识)的对应关系,而且要把具有非电气特性端与元件边框相连,防止在编译时报错。
5、完成原理图连线以后,并且电器规则检查(编译)无误,在产生网络表之前,要对元器件进行封装。除了系统自带的元件其他元件都需要进行封装
2、了解电阻式传感器原理、测量转换线路。
把压力、温度、流量、液位等物理信号转换成电阻值变化的传感器,电阻式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输出精度高、线性和稳定性好的特点。主要包括电阻应变
式传感器、压阻式传感器等。
测量转换线路:桥路电阻(以应变片式压力传感器为例)
图1全桥式应变片测量电路
当作用在应变片上的压力发生变化时,其阻值也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引起输出电压的变化,其中R1和R3、R2和R4的阻值变化方向一致(变化方向如上图所示)。
2、在PCB板上进行连线时,没有意识到导线粗细的问题,使得连线之后的导线只有0.245mm,这样会使生成的板子因为导线太细导致连接不好的问题。
3、在分布各个器件时应注意各个元器件之间的距离和排放顺序。因为之前我把各个元器件按位置命名,在排版的过程中比较容易。还要注意两个相邻元器件不能距离太近,避免连线的错误。
第2部分 Protel DXP原理图与PCB设计
一:内容
利用Protel DXP设计“实验二”的电路原理图与PCB电路板;
二:步骤
1、掌握Protel DXP 2004软件工作原理;
2、了解PCB电路板设计的基本原则、电路板布线原则。
3、进行上述电路及补充电路原理图设计;
4、理解并进行元器件封装设计;
通过移动、旋转元器件,将元器件移动到电路板内合适的位置,使电路的布
局最合理。(同时注意删除器件盒)
在元件布局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先布放关键元器件(如单片机、DSP、存储器等) ,然后按照地址线和数据线的走向布放其他元件。
2)高频元器件引脚引出的导线应尽量短些,以减少对其他元件及其电路的影响。
3)模拟电路模块与数字电路模块应分开布置,不要混合在一起。
零点调整:在桥路里边,和模拟PT100铂热电阻相邻的位置放置一个滑动变阻器以实现零点调整。零摄氏度时PT100电阻值为100欧姆,则将相邻的滑动变阻器阻值也设为100欧姆,即可实现零点调整。
量程调整:在XTR106芯片的3,4管脚处接一个滑动变阻器进去,当桥路输出为零时,可以调整此电位器,使得输出4mA电流;当桥路输出最大时,调整此电位器,使得最终输出20mA电流。
4、理解并生成网络表;
A、创建PCB
B、生成网络表
、
5、将网络表导入PCB文件中,最终形成PCB文件。
仿真
五: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1、生成网络表之前没有对运放、二极管、三极管进行封装,而且也没有注意封装的器件的尺寸问题,导致最后生成的PCB文件中三极管的尺寸比滑动变阻器的尺寸还要小(实际中两个的大小应至少相等)。
6、在PCB板上布局时注意调整各个器件的排列,让连线简单明了,尽量水平或竖直,尽可能的避免两线相交叉。完成布局和连线后,用粉色电器线连接时,注意不要有间隔。
7、对底层、顶层敷铜时,运用多边形绘制框图时要把粉线框起来的PCB板全都框起来。
四:实习报告
1、了解PCB电路板设计的基本原则、电路板布线原则;
1.在完成电路的焊接进行调试的时候,我们发现负载的发热量比较大,在测试并没有虚焊和短接的情况下,我们进行原理图的分析,想起之前焊电路时三极管的焊接存在一些瑕疵,于是怀疑三极管坏了,在向老师要了新的三极管后,最后终于顺利的进行了下一步。
2.开始没有搞清出放大倍数和量程调整电位器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输出电流上下限的调整时出现了一些小问题。经过查找资料,后来找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当设定的温度量程范围比较大时,可以适当的减小差动运放放大倍数,当量程范围比较小时,可以适当增大放大倍数。这样在选好放大倍数时,再调整量程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5.1541
5.6641
6.1741
-0.0159
-0.0859
-0.0659
-0.0759
-0.0459
0.1941
图 3 补偿后的特性曲线
由特性曲线可知,经由XTR106芯片处理后的非线性问题得到了很好地改善。
10、用XTR106设计温度变送器(Cu50),要求量程:0~50度。
三: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5、理解并生成网络表;
6、将网络表导入PCB文件中,最终形成PCB文件。
三:注意事项
1、不管建立什么,像PCB工程、原理图、自己设计的元件库、PCB板,首先学会对其进行保存,防止未保存对之后操作产生不必要的影响。而且原理图、元件库、PCB板必须建立在同一个PCB工程下。
2、在建原理图之前需要加载需要用到的元件库,找到文件夹的放置位置,找到Altium Designer Extra,单击找到Lib,将其解压缩到当前文件夹即可。当需要搜索系统元件时,具体操作如下图所示:
差动放大部分:输入分别对应桥路两端的电压值且相等,输出为零。
电桥不平衡时:
桥路部分:桥路的输出不为零,最大时压差为0.6mV。
差动放大部分:对压差进行放大后产生V级压差,本案例中,我们的放大倍数为30,实测值和理论值相差不大。
6、上述电路没有考虑零点、量程调整电路,请结合上述电路设计零点、量程调整电路,并实现该功能。
7、进行变送器性能测试。进行负载实验,给出负载范围,思考远距离信号传输中应注意的问题。
由XTR106芯片资料可知,它所能承受的负载范围计算公式为:
由于实验室操作0和地之间的电压差,本案例中可近似用24V电源电压代替,经理论计算得出R=825欧姆,而实际电路中得到负载范围为0~830欧姆,理论与实际基本吻合。
5、利用万能电路板搭建上述电路,要求分部分搭建,分成电阻桥路部分、差动放大部分、XTR本体部分,要求对前两部分电路线进行测试,确认符合相关要求时方可接入第三部分电路。
在本案例中,我们完成桥路和差动放大部分的搭建后,对桥路和差动放大部分进行了测试。
当电桥平衡时:
桥路部分:,桥路的两端分别都有电压,但桥路输出为零。
3.关于负载的问题,开始也不是理解的很透彻,导致开始测试时不知道负载的大致数值,但在后来的不断地测量中,发现当负载电阻超过大约800欧姆时所测量的数值与预期的相差很大。最终决定负载的最终取值为0~800欧姆。
四: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习,使我的焊接技术有了再一次的提高,因为平时很少接触这些东西,在最后的焊接还是那个还是有一定的生疏,但是经过了一天的适应后逐步掌握了这个技能。经过对材料的学习和同学的讨论最终完成了焊接电路的原理图。经过本次实习,我更加清楚地了解pt100热电阻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其次通过这次实习,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解决PT100热电阻阻值(即温度)和输出电流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同时了解了如何在电路中添加器件以实现零点和量程的调整。除此之外,还对负载这一名词有了实质性的了解,知道了变送器所带负载的计算。总之,这次实习不仅锻炼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因为要排版和布局,还锻炼团队合作能力,考验两个人的配合和默契。实习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收获了乐趣,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