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折纸动画发展史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浅谈中国传统剪纸动画、折纸动画的特点

浅谈中国传统剪纸动画、折纸动画的特点

浅谈中国传统剪纸动画、折纸动画的特点作者:王雪垠解基程来源:《智富时代》2014年第09期【摘要】中国传统剪纸动画是将中国民间剪纸艺术运用到美术片设计制作的一种中国特有的美术片类型,同时是在借鉴皮影戏和民间剪纸等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美术电影样式。

折纸片作为美术电影的一个新片种。

它源于幼儿教师的手工制作。

它是将硬纸片、彩纸折叠、黏贴,制作成各种立体人物和立体背景,然后采用逐格拍摄的方法拍摄下来,通过连续放映形成活动的影片。

【关键词】剪纸艺术;剪纸动画;折纸;折纸动画剪纸艺术,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一块瑰宝,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民众基础。

她集中而全面地体现了中国民间艺术的造型意识、审美理想和哲学观念,释放着特有的艺术魅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民俗生活的深刻变化,使得她更加成熟,更具有生命力。

剪纸动画片是将中国民间剪纸艺术运用到美术片设计制作的一种中国特有的美术片类型。

一、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审美特征造型的简练与完美,由于实用与美化生活的装饰性要求,民间剪纸的夸张和变形是大胆而随意的,不受形象的自然形态的局限。

一切围绕着表现主题内容,增强装饰性与趣味性而进行的。

民间剪纸艺术的视觉形象不只是在造型上达到完美,它在色彩上一样也完美至极。

要求用色要浓烈、艳丽,不考虑物象的真实自然色,根据表现内容和用途的需要,由作者凭主观想象和兴趣来选择物象的用色,单色剪纸常用红、黑两种颜色,因为这是自然界中最强烈的两种颜色,用其剪制作品,以空为白或以白计黑,都能产生强烈的对比。

二、剪纸动画的发展剪纸动画片是将中国民间剪纸艺术运用到美术片设计制作的一种中国特有的美术片类型,是在借鉴皮影戏和民间剪纸等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美术电影样式。

它是民间剪纸艺术和动画的结合,借鉴了民间剪纸艺术,是最富有中国特色和民族风格的动画片。

它以平面雕镂艺术作为人物造型的主要表现手段,吸取皮影戏装配关节以操纵人物动作的经验,制成平面关节的纸偶。

中国折纸动画发展史学习资料

中国折纸动画发展史学习资料
11
12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狼》、1980年《小鸭呷呷》等。

2009年,《折纸小兵》将传统的折纸文化与现代三维
动画技术相结合,完美地展现了“折纸”的艺术效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折纸小兵》的故事幽默风趣,积极向上,情节设计巧妙。
影片中的折纸是一项教育与娱乐兼备的艺术。对培养孩子
的动手、动脑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5
6
四、折纸动画的特点
• 纸质材料的动画,本身质感温和。它类似于民间剪纸, 能使观众产生亲切感。剪纸动画色彩丰富,人物场景精致 细腻。它与一般的动画不同,它的制作需要人的手工操作, 影片中的偶和背景都是真实的,可以触摸的东西。它给人 们带来的材质感觉是其它类型的动画片所不能给予的。剪 纸片的人物和场景一般都是以平面的方式制作的,由于受 材料的限制。影片中的场景一般很少有透视或者是转体视 角上的运动。而折纸动画片轻巧、灵活、充满了稚气。它 运用硬纸片的硬度折叠模型,在软纸片上绘上色彩,黏贴 在硬纸片上,做成偶和背景。 例如:折纸动画片《聪明 的鸭子》,影片里的偶和场景都是用纸材料制作的,没有 制作骨架,给人轻巧的感觉。
9
• 这部童话题材影片,讲的黑头、绿头、红头三只小鸭机智、 巧妙地战胜小黑猫的故事。风和日丽,天高云淡的一个下 午, 红头、黑头、绿头三只小鸭一会逗逗蚯蚓,一会扑 扑蝴蝶,玩得不亦乐乎。一个不小心,它们弄醒了正在做 美梦的小黑猫,对方大怒,把它们追得无处逃。看到一个 废弃的烟囱时,机智的三只小鸭钻了进去,小黑猫也想效 仿,无奈身形太过肥胖,于是它便在原地候着。这时,三 只小鸭从烟囱出来时,全变成了小黑鸭,这可把小黑猫吓 坏了,黑猫转头就跑,三个小东西笑的不亦乐乎。确认黑 猫的离去后,三只小黑鸭来到清亮的湖畔,几番在湖里的 翻转和玩耍后,全都恢复成了原来的红头、黑头、绿头, 三只可爱的小鸭子,用自己的智慧度过一个充满乐趣的下 午……

浅析中国经典动画中的剪纸动画

浅析中国经典动画中的剪纸动画

浅析中国经典动画中的剪纸动画摘要:剪纸动画在汲取中国民间优秀文化的基础上传承和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形式。

在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散发着中国民族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剪纸艺术;动画;民间艺术第一章中国剪纸动画的概述第一节什么是剪纸动画剪纸动画是在中国传统民间剪纸艺术、皮影艺术、戏曲艺术、国画等优秀文化的造型基础上传承并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美术电影形式。

动画中人物造型多是采用剪纸的造型方法,而人物动作则与皮影艺术中人物关节操控方法相似。

将人物与背景按不同层次平放在玻璃板上,逐帧拍摄,剪辑成动画。

第二节剪纸动画在中国发展史中的地位创造剪纸动画的艺术家们将中国传统元素融入到动画片中,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形式,剪纸动画将民间艺术中最淳朴真挚的情调和天然纯真的感觉带入到动画中,使原本平面枯燥的东西“活”了起来,并且具有浓厚的中国民族特色韵味和独特的中国艺术风格,为具有独特艺术特点的中国的动画艺术增添新篇章。

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动画艺术家们也在不断地摸索中国动画的发展道路,着眼于对本民族文化的探索和发掘,开辟出一条既能体现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特色又能与时代相结合的文化艺术道路,创造出了具有中国个性面貌的水墨动画和剪纸动画。

剪纸动画虽然不是中国人独创的动画艺术,但是中国的剪纸动画从一开始诞生就区别于西方国家的剪纸动画,在中国动画发展史中有着不可取代的艺术地位,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矗立在中国的发展史中,散发着别样的艺术魅力。

第二章中国经典剪纸动画中国特色的体现剪纸动画的造型元素源于我国的传统的皮影、剪纸、年画等一系列中国民间艺术元素。

拥有浓厚的民族艺术气息,是中国动画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以动画的的形式传播中国优秀民族文化。

第一节传统剪纸、皮影等造型元素的应用剪纸艺术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流传最广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人们用剪刀将纸剪刻出各种各样的图案来祭奠或者庆祝民俗节日,如娶妻结婚的日子也会剪刻出大红色的“囍”字,来渲染喜气高兴地气氛等,再如逢年过节会剪刻出不同样式的窗花贴在窗上烘托年的气氛,有十二生肖或者民俗图案之类的代表吉祥寓意的。

中国动画史

中国动画史

1947年,我国 制作了第一部 木偶动画《皇 帝梦》;
1958年,我过 拍摄第一部剪 纸动画《猪八 戒吃西瓜》;
1960年,完成了第一部 水墨画动画片《小蝌蚪 找妈妈》;
1962年,第一部折纸动 画《一棵白菜》完成。 新的动画形式的加入, 中国的动画事业也达到 了一个顶峰。
白银时代(1976~199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所以说黑铁时代是因为电视台为了满足播映时间的 问题,引入了大量的欧美日本动画片,而国产动画 片在比较之下无论内容、画面、人物形象等方面都 是露出了严重的不足,特别是采用传统教育理念制 作出的动画片里,往往是一些小孩在一本正经地不 说小孩话,使原本应该是观众少年纷纷青睐外来动 画片,表面上看起来随着制作单位的增加制作数量 和质量似乎都在提高,但事实上正是这个时段大量 观众纷纷“外逃”,了不再去看动画片了,并把它 看作是幼稚和笨拙的象征。
黑铁时代(1990~2002年)
其次是1995年起中国电影放映公司对动画片不再采 用统购统销的计划政策,把动画推向市场,改变了 动画片的生产状态和经营方式,确立了社会效益和 经济效益双赢的观念,原来这是个动画行业商业化 和发展的绝好机会,但是同样局限于上面所说的制 作理念问题,制作方只能适合儿童的富有教育意义 的东西却不敢又不能有所突破,在有关教材里甚至 自豪的宣称“中国动画与日本美国的相比,内容是 健康的,精神向上的,是适合对孩子进行教育的作 品”。
经历了文革后,动画行业自 然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而 且上美影1972~1976年间拍 摄的17部动画如《小号手》、 《小八路》、《东海小哨兵》 等给后来的动画创作历年投 下了一个严重的阴影!写实 主义和教育目的,这使动画 片被定位给小朋友看的充满 教育意义的课外教材,这种 思想不仅延续下来而且还在 大部分人心里深深地扎根, 也就是这个观念才造成了后 来的动画片的尴尬地位。

折纸技术简介与基础教程

折纸技术简介与基础教程

折纸技术简介与基础教程折纸,作为一种古老而又具有无限创意的手工艺术,源远流长。

它通过折叠纸张,创造出各种形状和图案,展示出人类的智慧和想象力。

无论是孩童还是成年人,都可以通过学习折纸技术,享受到其中的乐趣和满足感。

本文将简要介绍折纸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并提供一些基础教程,帮助读者入门折纸艺术。

折纸技术起源于古代中国,最早的折纸作品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

在那个时候,折纸主要用于庙宇的装饰和祭祀仪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折纸逐渐传播到日本和其他亚洲国家,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发展出独特的风格和技巧。

日本的折纸艺术发展得尤为成熟,被称为“折纸之国”。

现代折纸技术不仅包括传统的折纸模型,还涵盖了各种创意和复杂的设计。

从简单的动物形状到复杂的建筑模型,折纸作品的种类繁多,无限可能。

折纸技术的发展得益于数学、几何学和物理学等学科的进步,这些学科为折纸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灵感和技术支持。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基础的折纸技巧和教程,供读者参考。

1. 折叠纸的选择:选择适合折纸的纸张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较轻薄而柔软的纸张更容易折叠,如传统的折纸纸或彩色纸。

避免使用过于厚重或硬质的纸张,否则会增加折叠的难度。

2. 折叠基础:学习折纸的第一步是掌握一些基础的折叠技巧。

最简单的折叠方式是将纸张对折,形成一个折痕。

接下来,可以尝试将纸张分成四等份或六等份,并进行相应的折叠。

这些基础的折叠技巧是学习更复杂模型的基础。

3. 折纸模型:一旦掌握了基础的折叠技巧,可以开始尝试一些简单的折纸模型。

比如,折一只纸鹤,这是日本传统折纸的经典作品。

首先,将纸张对角线对折,形成一个三角形。

然后,将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折叠到底边,形成一个菱形。

接下来,将菱形的两个角折叠到顶点,形成一个小三角形。

最后,将小三角形的底边折叠出来,形成纸鹤的脖子和尾巴。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尝试,可以逐渐提高折纸的技巧和创作能力。

4. 创意折纸:一旦掌握了基础的折纸技巧,可以开始尝试一些创意的折纸作品。

浅谈剪纸动画的发展

浅谈剪纸动画的发展

浅谈剪纸动画的发展摘要:定格动画是集绘画、艺术、音乐、拍摄、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艺术形式。

通过单帧拍摄,再利用视觉残留原理进行连续快速放映,使静止的图形产生运动的形态。

运用不同的拍摄技巧和不同材料定格动画,使其达到不同的艺术效果,这就是定格动画的魅力所在。

剪纸动画是定格动画的一个分支,运用中国民间艺术――剪纸对动画进行的再创造。

剪纸动画作为中国传统的动画类型,一直在国产动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剪纸;定格动画;材料剪纸动画是将中国民间剪纸艺术运用到美术片设计制作中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美术片类型。

1 早期中国剪纸动画中国首部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是以万古蟾为首的动画制作人,实地考察和研究剪纸并将剪纸这门艺术运用到动画里。

作为第一部初步探索和研究剪纸的动画,在《猪八戒吃西瓜》这部动画中,人物形象多为侧面,在人物的全身做了很多关节与皮影戏中的关节相结合。

同时在这部动画中,猪八戒、孙悟空、唐三藏、沙和尚这几个人物形象都以平面绘画雕刻为主。

把控人物的动作节奏的是通过将人物放在摄影机下面,拨一个动作拍摄一帧这样的方式进行拍摄的。

作为中国第一部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算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经过先前这样的探索,在《渔童》这部动画中,不论是塑造的人物形象,还是拍摄技巧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在人物动作上结合了舞蹈型的动作,运用剪纸的形式强调了装饰风格,着重表现了剪纸艺术的魅力。

场景上也产生了切换多场景的形式,摆脱了《猪八戒吃西瓜》中单一的场景方式。

这些探索和研究使中国剪纸动画走向辉煌,1961《人参娃娃》,该片获得了民主德国第四届莱比锡国际短片和纪录片电影节“荣誉奖”,埃及亚历山大国际电影节最佳儿童电影“银美人鱼奖”,这是首次在国际获奖的中国剪纸动画。

1963由万古蟾、钱运达导演的《金色的海螺》是此时最优秀的剪纸动画片。

这部电影在人物造型和动作设计上比较成熟。

在塑造人物方面,还是结合了皮影和剪纸的方法,同时又加入了绘画技巧,再也不是平面剪纸了。

中国动画发展史

中国动画发展史

中国动画发展史中国动画发展史一、发端时代(二十世纪30年代)中国美术电影始于二十年代初,"万氏兄弟"在上海拍摄了中国最早一批动画片《大闹画室》、《铁扇公主》等,其中《铁扇公主》,在世界电影史上是名列《白雪公主》、《小人国》和《木偶奇遇记》之后的第四部动画艺术片,标志着中国当时的动画水平接近世界的领先水平。

由于战争和无人投资,美术电影于1942年后中断了。

二、蓬勃发展时代(建国到1965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动画片迎来了第一个高潮,除了万氏兄弟投入了新中国的动画制作,一大批技术和艺术方面的人才也在这个时候涌现出来。

到60年代已经每年都能制作十多部动画,其中1961~1964年制作的《大闹天宫》可说是当时国内动画的颠峰之作,从人物、动作、画面、声效等达到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

随着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折纸动画《一棵白菜》等影片的新动画形式的加入,中国的动画事业也达到了一个顶峰。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到1977年)中国动画业受到了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这段时期,中国的动画业几乎是在原地停滞了十多年~期间具有写实主义和教育目的动画如《小号手》、《小八路》等使动画片被定位给小朋友看的充满教育意义和政治色彩的课外教材,这种思想不仅延续下来还在大部分人心里深深地扎根。

四、缓慢发展期(1978年至1998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动画制作进入繁荣时代,在1978年到1989年间,就制作了两百多部动画片,如《哪咤闹海》、《天书奇谭》等优秀作品。

电视动画在这个时候有了《葫芦兄弟》、《黑猫警长》等作品,从整体上看,这是个比较平均的时代,既有少量全年龄的艺术片,又有大量纯粹给儿童看的主流求教育的动画片,制作手法基本沿袭万氏兄弟的流派。

没有太多创新,也没有吸取外部世界的先进经验,而这一段的多产量恰恰造成了作品的制作不够精细。

90年代初,中国开始引进一些国外精品动画,中国动画界开始了反思,这直接导致了之后的探索与尝试。

中国动画发展史

中国动画发展史
号称中国近十年动画片之最。 该片融入了中国的道家师法 自然、与世无争思想和禅宗 明心见性的灵感。杰出的水 墨技法与古琴技艺无不出自 大家之手。折服无数中外人 士。绝对可以作为划时代的 见证。
《善良的夏 吾冬》
《鹬蚌相争》:剪纸片。本片于1984年获第四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 佳美术片奖,文化部1983年优秀影片奖,第三十四届西柏林国际电 影节短片银熊奖,南斯拉夫第六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 加拿大多伦多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
中国动画片的发展经历了6个时期 1990~2002年是中国动画业陆续扩大规模的时期。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动画片开始走上有别于传统的道路。与 国外动画片生产厂家的经验交流,数字生产手段的大量介入,各 种体制的制作单位的多元发展,一专多能动画人才的不断成长, 等等,这些都使中国动画片的生产在数量和质量上出现了飞跃。 尤其是从1995年起,中国电影放映公司对动画片不再实行统购统 销的计划经济政策,将动画业推向市场,改变了动画片生产状态 和经营方式,逐步确立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观念。90年 代国产动画片的一大特点是大型动画连续片系列片盛行。中国从 影院动画艺术短片唱主角,转入电视动画片大型化、连续化、系 列化的国际潮流。在制作方面,国内电脑动画技术实力也明显增 强,电脑绘制背景技术已较为普及。三维和二维电脑动画发展迅 猛,形成了从策划、创作、传播到系列产品开发的“大动画体系” 新概念,从而推动了动画业的腾飞。
《牧笛》:夏日炎炎,牧童进入了梦乡……老牛被美妙的瀑布声迷 住了,乐而忘返。大自然赋予牧童以灵感,一曲更为动人的笛声, 使老牛重新回到身边。
中பைடு நூலகம்动画片的发展经历了6个时期 1922~1945年是萌芽和探索时期。
1918年《从墨水瓶里跳出来》等美国动画片陆续在上海 登陆,使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人对神奇的动画片 着迷。抱着创造中国人自己的动画片的信念,以万籁鸣、万 古蟾、万超尘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动画人应运而生,成为中 国动画片的开山祖。经过他们艰苦的探索与研制,1922年摄 制了中国第一部广告动画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之后, 1924年中华影片公司摄制了动画片《狗请客》、上海烟草公 司摄制了动画片《过年》。这两部影片是中国最早的动画片。 但它们都没有产生影响,产生影响的是万氏兄弟于1926年绘 制的《大闹画室》。1935年,万氏兄弟推出了中国第一部有 声动画片《骆驼献舞》,1941年又推出中国第一部长动画片 《铁扇公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平心而论,与我们一衣带水的这个邻邦,折纸水平也确实远远地超过了折纸 的故乡.但新中国成立后,美术工作者们不仅在继续制作、拍摄传统意义上 的动画片,而且美术片的形式种类还在不断发展创新,‘折纸片‘是这次技 术革命运动新创的片种,它是从儿童折纸手工发展出来的,活泼有趣,动作 灵活,人物和布景是用纸料制成的,风格新颖,富有儿童趣味。这是记录在 《聪明的鸭子》片头的一段话,老一辈人的革新和创新,为我们记录下这一 段段的经典……1960年,我国第一部折纸片《聪明的鸭子》的问世,不仅标 志着一种新的美术片形式在我国诞生,也同样让折纸艺术也慢慢回到了它的 祖国,尽管这样的变化是微不足道的,但是确实是一个好的开始.
8
五、作品介绍
• 《聪明的鸭子》——中国第一部折纸动画 • 出品年代:1960年出品: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编
导兼造型布景设计制作:虞哲光 摄影:钟立人 作曲:吴应炬 动作:吕衡 尤磊 靳尚侠 • 折纸动画片《聪明的鸭子》运用折纸工艺,将硬 纸片通过折叠、黏贴的方式,制作成各种立体的 动物和背景。制作时,将纸片绘制上不同的色彩, 折叠成所需要的形象,串上细铁丝等作为活动的 关节。折纸动画动作中充满了稚气,适合少年儿 童观看
狼》、1980年《小鸭呷呷》等。

2009年,《折纸小兵》将传统的折纸文化与现代三维
动画技术相结合,完美地展现了“折纸”的艺术效果。
《折纸小兵》的故事幽默风趣,积极向上,情节设计巧妙。
影片中的折纸是一项教育与娱乐兼备的艺术。对培养孩子
的动手、动脑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6
7
四、折纸动画的特点
• 纸质材料的动画,本身质感温和。它类似于民间剪纸, 能使观众产生亲切感。剪纸动画色彩丰富,人物场景精致 细腻。它与一般的动画不同,它的制作需要人的手工操作, 影片中的偶和背景都是真实的,可以触摸的东西。它给人 们带来的材质感觉是其它类型的动画片所不能给予的。剪 纸片的人物和场景一般都是以平面的方式制作的,由于受 材料的限制。影片中的场景一般很少有透视或者是转体视 角上的运动。而折纸动画片轻巧、灵活、充满了稚气。它 运用硬纸片的硬度折叠模型,在软纸片上绘上色彩,黏贴 在硬纸片上,做成偶和背景。 例如:折纸动画片《聪明 的鸭子》,影片里的偶和场景都是用纸材料制作的,没有 制作骨架,给人轻巧的感觉。
3
二、折纸动画的产生
• 折纸片作为美术电影的一个新片种。它源于幼 儿教师的手工制作。它是将硬纸片、彩纸折叠、 黏贴,制作成各种立体人物和立体背景,然后采 用逐格拍摄的方法拍摄下来,通过连续放映形成 活动的影片。折纸片与剪纸片有所不同。虽然折 纸平的背景和人物制作材料都是纸片,但是它是 立体的。它也不同于木偶片,因为它的人物背景 都是立体的,但都是用纸折叠而成的。因此就形 成了折纸片轻巧、灵活、充满稚气的独特艺术特 点,它体现出了人们心灵手巧的品质。它比较适 合表现简短的童话故事。
9
虞哲光于1960年首创的折纸动画《聪明的鸭子》,为世界动 画艺术家族添加了新的一员。动画讲述了三只机智的小鸭, 巧妙的战胜了想抓住他们的小黑猫的故事。在影片中,虞哲 光针对幼儿的心理特点,设计的小鸭的造型既稚气、可爱, 又体现出唯恐不假、唯恐不怪的艺术特色,他以颜色分别为 黑、绿、红的折纸小鸭作为影片主要形象。影片中三只小鸭 的动作稚气中流露出勇气,单纯而笨拙感中表现出活泼与天 真,十分可笑而又可爱。折纸动画是在儿童折纸和手工劳作 基础上加以改造、演化而成的,造型与表演夸张简练,节奏 轻快活泼。折纸动画不同于剪纸片动画,其人物和背景都是 用纸折叠而成,与仅有二度空间的剪纸片相比,它具有三度 空间的特点,立体感更加鲜明,以其轻巧、灵活和稚气的特 点,极受幼儿欢迎,适合表现简短的童话故事。
中国折纸动画发展史
制作人:王清敏
1
一、简介
• 大约在西汉中期,中国人造出了最早的真 正意义上的纸.由于早期的纸质量不高, 而且产量也很低,显然不适合用于折 叠.文献和出土文物始终并没有关于折纸 的记载,所以折纸到底起源于何时已经不 可考,这也成为了今天许多日本人认为折 纸起源 于日本的间接证据.今天折纸虽然 普遍于世界各地,然而最普及的地方还是 日本.日本人把折纸当做自己国粹,中小 学开设必修的折纸课程.
10
• 这部童话题材影片,讲的黑头、绿头、红头三只小鸭机智、 巧妙地战胜小黑猫的故事。风和日丽,天高云淡的一个下 午, 红头、黑头、绿头三只小鸭一会逗逗蚯蚓,一会扑 扑蝴蝶,玩得不亦乐乎。一个不小心,它们弄醒了正在做 美梦的小黑猫,对方大怒,把它们追得无处逃。看到一个 废弃的烟囱时,机智的三只小鸭钻了进去,小黑猫也想效 仿,无奈身形太过肥胖,于是它便在原地候着。这时,三 只小鸭从烟囱出来时,全变成了小黑鸭,这可把小黑猫吓 坏了,黑猫转头就跑,三个小东西笑的不亦乐乎。确认黑 猫的离去后,三只小黑鸭来到清亮的湖畔,几番在湖里的 翻转和玩耍后,全都恢复成了原来的红头、黑头、绿头, 三只可爱的小鸭子,用自己的智慧度过一个充满乐趣的下 午……
4
5
三、折纸动画的发展

1960年,我国第一部折纸动画片《聪明的鸭子》问
世,它标志着一种新的美术片形式在我国诞生。《聪明的
鸭子》人物和背景都是用折纸做成的。这是一部童话题材
的动画片,讲述的是三只小鸭子机智、巧妙的战胜小黑猫
的故事。影片中小鸭子活泼可爱,受到少年儿童的喜欢。
影片动作灵活,风格新颖,富有儿童趣味。随后,1961年 《一颗大白菜》、1964年《湖上歌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980年《三只
11
折纸小兵
• 中国首部折纸三维动画片连续剧《折纸小 兵》。讲述了生活在折纸城的居民,小兵小 红保卫家园,摧毁企图破坏折纸城的拆纸大 魔王,一个又一个邪恶计划的故事。
• 《折纸小兵》故事发生在美丽的折纸城, 这个折纸的乐园生活着一群幸福的人们。那 是一片和平安详又充满快乐的地方,那里的 一切都是纸做的。他们各司其职共同建设着 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但在距离折纸城不远 的地方,一心想要摧毁这个乐园的拆纸大魔 王正酝酿着一个又一个的邪恶计划。他们不 断的骚扰折纸城的居民们。我们的主人公折 纸超人隐藏在折纸卫队里,一次次的识破他 们的伎俩,带领同伴们用必杀技“折纸的智 慧”打败大魔王和他的怪兽军团们,保卫着 整个折纸城。故事始终围绕着正义必然战胜 邪恶的主题展开,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会 带给孩子们一个欢乐的童年记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