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流堰设计规范

合集下载

溢洪道水力设计计算书(实用堰+底流消能)

溢洪道水力设计计算书(实用堰+底流消能)

溢洪道水力设计计算1 计算依据 《溢洪道设计规范》(DL/T 5166—2002)第6节及附录A的有关规定。

2 已知设计参数堰面曲线可采用抛物线。

上述曲线可按附录A中A.1计算。

本工程选用开敞式实用堰。

考虑到圆弧曲线(驼峰堰)的流量系数较小,泄流能力相对较小,本工程堰面曲线选用幂曲线(三)。

3 堰面曲线选择及泄流能力复核 (1)按规范5.3.3条,堰(闸)型式可采用开敞式或带胸墙的实用堰、宽顶堰、驼峰堰等,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水力条件、运用要求及技术经济指标等综合比较选用。

开敞式溢流堰溢流堰有较大的超泄能力,宜优先选用。

(2)按规范6.3.3条,采用开敞式实用堰时,堰面曲线宜采用幂曲线、圆弧曲线(驼峰堰);当堰上设有胸墙时,点上游用三圆弧曲线。

3.1 幂曲线方程计算(A.1) (3)按规范6.3.2条,低实用堰应满足上游堰高P 1≥0.3H d ,下游堰高P 2≥0.6H d ;下游堰面坡度宜陡于1:1。

设计中应避免形成淹没流。

式中: (4)按规范附录A.1.3条,采用开敞式幂曲线(三)时,幂曲线按式(A.1)计算。

n=1.85,K=2。

上游面铅直,原H d …………定型设计水头,对低堰(P 1>1.33H d )可按堰顶最大水头H max 的75%~95%计算,yKH x n dn 1-=1.560m ~ 1.976m1.500m1.8522.8230.35423x^1.85 计算公式:0.6553255x^0.852.306m1.662m3.4 反弧半径R的计算即H d =(0.75~0.95)H max =堰顶O点上游三圆弧的半径R及其水平坐标x计算表即幂曲线方程为:y=3.2 幂曲线末端端点坐标计算 将m,dy/dx带入公式1可求得:x c =本工程取H d =n…………………系数,n=K…………………系数,K= 对堰面曲线求一阶导数得:dy/dx=(公式1)堰顶下游幂曲线方程坐标值表y c =3.3 堰顶上游三圆弧曲线的x坐标及半径R计算 经计算:KH d n-1=溢流堰下游反弧段半径,应结合下游消能设施来确定,对于挑流消能和底流消能方式,可按下式求反弧半径R。

溢洪道设计规范5166-2002(很全)

溢洪道设计规范5166-2002(很全)
2.1.8溢洪道应布置在稳定的地基上,并应充分注意建库后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对建筑物及边坡稳定的不利影响.
2.1.9溢洪道进,出口的布置,应使水流顺畅.
溢洪道轴线宜取直线.如需转弯时,宜在进水渠或出水渠段内设置弯道.
2.1.10当溢洪道靠近坝肩布置时,其布置及泄流不得影响坝肩及岸坡的稳定.
在土石坝枢纽中,当溢洪道靠近坝肩时,与大坝连接的接头,导墙,泄槽边墙等必须安全可靠.
非常溢洪道的启用标准应根据工程等级,枢纽布置,坝型,洪水特性及标准,库容特性及对下游的影响等因素确定.溢洪道启用时,水库最大总下泄量不应超过坝址同频率的天然洪水.
非常溢洪道控制段下游各部分结构,可结合地形,地质条件适当简化.
2.1.6正常溢洪道在布置和运用上可分为主,副溢洪道,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枢纽布置,坝型,洪水特性及对下游的影响等因素研究确定.
本规范的归口管理单位和解释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本规范修订的主编单位:水利部天津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本规范的主要起草人:李启业 郭竟章 夏毓常 牟广丞 倪世生
目 次
1总则
2溢洪道布置
2.1一般规定
2.2进水渠
2.3控制段
2.4泄槽
2.5消能防冲设施
2.6出水渠
3水力设计
3.1一般规定
3.2进水渠
(5)在地基及边坡处理一章中,增写了在确定建基面时不宜只通过开挖手段,还应考虑采取加固措施改善地基条件的内容.在边坡稳定分析中,采用了在传统基岩分类基础上,考虑岩层结构与边坡的几何关系的分类法,并将各类岩体可能失稳方式和常见处理措施一并列于附录D中.
(6)将观测设计更名为安全监测设计,且将巡视检查列入监测内容,将仪器监测分为必设和选设两类,不再沿用《原规范》中一般性,专门性观测的分类.

溢流坝段设计

溢流坝段设计

溢流坝段设计第四章溢流坝段设计4.1孔⼝设计1.确定⼯程等级本⼯程基本资料防洪要求减轻洪⽔对A市和A平原的威胁,在遇到5000年⼀遇和1000年⼀遇的洪⽔时,经⽔库调洪后,洪峰流量由原来的12100⽴⽅⽶/秒、10900⽴⽅⽶/秒分别削减为6350⽴⽅⽶/秒、5750⽴⽅⽶/秒。

要求设计洪⽔时最⼤下泄流量限制为6550⽴⽅⽶/秒。

其他参数见表4。

表4 洪⽔标准的调洪成果结合SL252-2000《⽔利⽔电枢纽⼯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参照表4-14-1由此可以确定⽔⼯建筑物⼯程等级为Ⅰ级。

2.孔⼝形式选择溢流重⼒坝既要挡⽔⼜要泄⽔,不仅要满⾜稳定和强度要求,还要满⾜泄⽔要求。

因此需要有⾜够的孔⼝尺⼨、较好体型的堰型,以满⾜泄⽔的要求;且使⽔流平顺,不产⽣空蚀破坏。

溢流坝的泄⽔⽅式主要有以下两种:(1)开敞溢流式除泄洪外,它还可排除冰凌或其它漂浮物,如图1 所⽰。

堰顶可设置闸门,也可不设。

不设闸门时,堰顶⾼程等于⽔库的正常⾼⽔位,泄洪时库⽔位雍⾼,从⽽加⼤了淹没损失,但结构简单,管理⽅便,适⽤于泄洪量不⼤、淹没损失⼩的中⼩型⼯程;设置闸门的溢流坝,闸门顶⾼程⼤致与正常⾼⽔位齐平,堰顶⾼程较低,可利⽤闸门的开启⾼度调节库⽔位和下泄流量,适⽤于⼤型⼯程及重要的中型⼯程。

闸门在顶部,操作⽅便,易于检修,⼯作安全可靠,所以,开敞溢流式得到⼴泛采⽤。

(2)⼤孔⼝溢流式为了降低堰顶闸门的⾼度,增⼤泄流可采⽤带有胸墙的溢流堰,如图2 所⽰。

这种型式的溢流孔可按洪⽔预报提前放⽔,从⽽腾出较⼤库容蓄纳洪⽔,提⾼⽔库的调洪能⼒。

为使⽔库具有较⼤的泄洪潜⼒,宜优先考虑开敞式溢流孔。

(3)综合上⾯所述,本设计采⽤开敞式溢流设闸门。

图1开敞溢流式堰图2孔⼝溢流式堰3.孔⼝尺⼨确定从基本资料中得知,本电站4台5万千⽡机组。

正常蓄⽔位为2184.5⽶,汛期限制⽔位为2182⽶,死⽔位2163⽶,4台机满载流量332⽴⽅⽶/秒,相应尾⽔位2103.5⽶。

溢洪道设计——精选推荐

溢洪道设计——精选推荐

溢洪道设计5.3溢洪道加固设计5.3.1溢洪道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某⽔库的溢洪道为侧槽式溢洪道,位于⼤坝的左侧,总长度280 m,由溢流堰、侧槽、渐变段、泄槽、挑流消能⼯等部分组成。

溢流堰呈L型布置,为克—奥型⾮真空实⽤堰,堰顶⾼程282.5 m,其中侧堰长70 m,端堰长5 m。

侧槽的起始底宽为5m,沿程线性扩⼤⾄25m,通过渐变段缩窄为17 m后与泄槽衔接。

根据地形条件,泄槽采⽤变纵坡的陡渠,两级纵坡分别为i=1/30与1/10。

挑流⿐坎段长10 m,宽17 m,其反弧曲率半径为19.5m,挑射⾓25°。

各段均为梯形断⾯,侧墙的边坡系数m=0.25。

该溢洪道在开挖施⼯的过程中,由于深切⽅于1977年11⽉造成左岸⼭体⼤规模滑坡,为了就近处理⼟⽯⽅,临时修改了⼤坝的设计断⾯。

溢洪道于1987年⾸次溢洪,过⽔深0.16 m。

1988年9⽉3⽇当溢洪⽔深达0.62 m时,挑流⽔⾆直接冲刷左侧下游的⼭体,再次引起滑坡,下滑的泥⽯流淤塞河床,导致⼤坝坝脚长期渍⽔,威胁⽔库的安全,且呈逐年加剧之势。

⽬前,溢洪道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如下:a)溢洪道的基础为元古界板溪群粉砂质、泥质板岩,岩⽯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堰体及基础长期漏⽔,且溢洪道的排⽔系统也已堵塞失效。

库⽔通过渗漏通道直接作⽤在底板下,使底板在泄洪时承受过⾼的扬压⼒,导致底板与基础之间产⽣接触冲刷,底板以下⼤⾯积被掏空,危及溢洪道的安全运⾏。

b)虽然对左岸滑坡体进⾏了加固,但由于资⾦不⾜,处理不够彻底。

⽬前,两个滑坡体均处于临滑的状态,左岸的滑坡体有蠕动的迹象,使溢洪道侧墙开裂,尤其是靠近滑坡体的左侧墙,纵横裂缝已达15条之多。

继续发展下去,如果两个滑坡的侧翼相连,有可能诱发更⼤规模的滑坡。

c)溢洪道⿐坎以下的消能措施不⼒,滑坡体基脚及护岸挡⼟墙遭挑流⽔⾆的冲刷,使下游沟⾕的⽔⼟流失现象加剧,且河床中堆积的岩渣未作任何处理,渍⽔危及⼤坝的安全。

出水堰设计规范PDF

出水堰设计规范PDF

出水堰设计规范PDF篇一:常用量水堰槽使用技术如何选择量水堰槽非满管状态流动的水路称作明渠(open channel),明渠流量计的应(转载于: 小龙文档网:出水堰设计规范,pdf)用场所有城市供水引水渠、火电厂冷却水引水和排水渠、污水治理流入和排放渠、工矿企业废水排放以及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用渠道。

选择量水堰槽的种类,要考虑渠道内流量的大小,渠道内水的流态,是否能形成自由流。

最大流量小于40升/秒建议使用直角三角堰;大于40升/秒建议使用巴歇尔槽;上游渠道较短,最大流量又大于40升/秒建议使用矩形堰。

条件允许,最好选择巴歇尔槽。

巴歇尔槽的水位-流量关系是由实验室标定出来的,而且对于上游行进渠槽条件要求较弱。

三角堰和矩形堰的水位-流量关系来源于理论计算,容易由于忽略一些使用条件,带来附加误差。

三角堰材料:PVC、玻璃钢、不锈钢可选。

流量越大,相应增加壁厚。

注意事项:◇ 三角口处的尺寸准确、缘台平直、光滑。

板面光滑、平整、无扭曲。

;◇ 三角堰的中心线要与渠道的中心线重合。

定。

适应范围:◇ 三角堰可按图1.1加工。

注意:安装该直角三角堰的上游渠道宽是600mm,三角顶角与上游渠底的高度是250mm。

◇ 如使用图1.1直角三角堰,可在明渠菜单“10堰槽种类”→“1直角三角堰”项选择“开启”,仪表内已有该堰板的水位-流量表,可根据水位值直接给给出流速。

最小流量0.0136升/秒,最大流量45.010升/秒(162吨/小时)图1.1 直角三角堰堰板构造图1.2 三角堰建造效果图图1.3 三角堰在渠道上的安装和三角堰的水位零点三角堰安装在渠道上如图1.3所示。

堰板要竖直,要安在渠道的中轴线上。

加工三角堰时,可以会使顶角变成圆角,在确定水位等于零的位置时要注意,三角堰的水位零点应在三角堰的侧边的延长线的交点上。

仪表的探头要安装在上游距离堰板0.5~1米的位置。

二:矩形堰材质:PVC、玻璃钢、不锈钢可选。

流量越大,相应增加壁厚。

溢洪道设计规范111

溢洪道设计规范11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SDJ341—89溢洪道设计规范1989-12-31发布1990-09-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说明本规范在我国系首次制定,在编制过程中进行了广泛地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我国溢洪道工程的实践经验、试验研究和原型观测成果,同时也借鉴了国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本规范编制组由中南勘测设计院、北京勘测设计院和陕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等三个单位组成,中南勘测设计院为主编单位。

参加本规范编写的主要人员有:中南勘测设计院——陈其煊、李诚、邓正湖、席与光北京勘测设计院——吴季宏陕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曹国兰目次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溢洪道布置第一节一般原则第二节进水渠第三节控制段第四节泄槽第五节消能防冲设施第六节出水渠第三章水力设计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进水渠第三节控制段第四节泄槽第五节消能防冲第六节出水渠第七节厂顶溢流及厂前挑流第八节泄洪隧洞出口第九节防空蚀设计第四章建筑物结构设计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进水渠渠底衬护第三节控制段第四节泄槽底板第五节挑流鼻坎第六节消力池护坦第七节边墙第八节下游防冲第五章地基及边坡处理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地基开挖第三节固结灌浆第四节地基防渗和排水第五节断层、软弱夹层及岩溶处理第六节边坡开挖及处理第六章观测设计第一节一般原则第二节一般性观测第三节专门性观测附录一水力设计计算公式附录二高速水流区的防空蚀设计附录三荷载计算附录四常用参数表附录五水力观测设计附录六本规范用词说明第一章总则第1.0.1条本规范使用范围以河岸式溢洪道的设计为主,兼顾厂顶溢流、厂前挑流及泄洪隧洞出口的水力设计。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中岩基上的1、2、3级溢洪道的设计,4、5级溢洪道的设计可参照使用。

对于特殊重要的工程,应进行专门研究,制定补充条例。

第1.0.3条设计河岸式溢洪道时,应符合《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山区、丘陵区部分)》(SDJ12-78)及其它标准和规范的有关规定。

溢流堰工程工程施工方案(3篇)

溢流堰工程工程施工方案(3篇)

第1篇一、工程概况溢流堰工程是水利枢纽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调节上游水位,防止洪水灾害,同时兼顾发电、灌溉、供水等功能。

本工程位于XX河上游,建设地点为XX市XX县,工程规模为中型,总库容为XX万立方米。

工程主要包括溢流堰主体结构、上下游连接段、溢洪道、上下游引水渠等。

二、施工组织设计1. 施工部署(1)施工顺序: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先主体、后附属,先关键、后一般”的原则进行施工。

(2)施工阶段划分:施工准备阶段、主体工程施工阶段、附属工程施工阶段、工程验收阶段。

2. 施工进度计划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组织设计,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3. 施工资源配置(1)人员配置:根据工程规模和施工进度,合理配置各类施工人员,包括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等。

(2)设备配置:根据施工需要,配置各类施工设备,如挖掘机、推土机、混凝土搅拌站、运输车辆等。

(3)材料配置:根据施工进度,提前储备各类建筑材料,确保施工过程中材料供应充足。

三、施工工艺1. 溢流堰主体结构施工(1)基础处理:对溢流堰基础进行清基,确保基础坚实可靠。

(2)混凝土浇筑:采用泵送混凝土浇筑工艺,确保混凝土均匀密实。

(3)模板安装与拆除:根据设计要求,合理设计模板体系,确保模板安装牢固,拆除方便。

2. 上下游连接段施工(1)土方开挖:采用挖掘机进行土方开挖,确保开挖质量。

(2)基础处理:对基础进行清基,确保基础坚实可靠。

(3)混凝土浇筑:采用泵送混凝土浇筑工艺,确保混凝土均匀密实。

3. 溢洪道施工(1)土方开挖:采用挖掘机进行土方开挖,确保开挖质量。

(2)基础处理:对基础进行清基,确保基础坚实可靠。

(3)混凝土浇筑:采用泵送混凝土浇筑工艺,确保混凝土均匀密实。

4. 上下游引水渠施工(1)土方开挖:采用挖掘机进行土方开挖,确保开挖质量。

(2)基础处理:对基础进行清基,确保基础坚实可靠。

(3)混凝土浇筑:采用泵送混凝土浇筑工艺,确保混凝土均匀密实。

溢洪道设计规范

溢洪道设计规范
2.3控 制 段
2.3.1控制段设计应包括控制泄量的堰(闸)及两侧连接建筑物.
2.3.2控制堰(闸)轴线的选定,应满足下列要求:
1统筹考虑进水渠,泄槽,消能防冲设施及出水渠的总体布置要求.
2建筑物对地基的强度,稳定性,抗渗性及耐久性的要求.
3便于对外交通和两侧建筑物的布置.
4当控制堰(闸)靠近坝肩时,应与大坝布置协调一致.
(3)水力设计方面,在实用堰堰顶负压,WES堰,宽顶堰泄流能力,侧槽内横向水面差,边墙脉动压力,挑流鼻坎流速,泄槽收缩段,弯道及消力池等计算中,增加了若干系数的取值规定,补充了若干计算公式,图表.在防空蚀设计中,综合国内外近期研究成果,给出了若干常见体型的初生空化数,供不具备进行减压箱试验时判别能否发生空蚀.
主溢洪道宜按宣泄常遇洪水泄量设计,副溢洪道宜按宣泄设计洪水泄量与主溢洪道泄量之差值设计.
副溢洪道控制段以下部分的结构可根据实际条件适当简化.
2.1.7溢洪道的位置应选择有利的地形和地质条件布置在岸边或垭口,并宜避免开挖而形成高边坡.
当两岸坝肩山势陡峻而布置上又需要较大的溢流前缘宽度时,可采用侧槽式或其他型式的进口.
当溢洪道紧靠坝肩时,控制段的顶部高程应与大坝坝顶高程协调一致.
2.4泄 槽
2.4.1在选择泄槽轴线时,宜采用直线.当必须设置弯道时,弯道宜设置在流速较小,水流比较平稳,底坡较缓且无变化的部位.
2.4.2泄槽在平面上设置弯道时,宜满足下列要求:
1横断面内流速分布均匀.
2冲击波对水流扰动影响小.
3在直线段和弯段之间,可设置缓和过渡段.
表2.3.7安全超高下限值
单位:m
运用情况
控制段建筑物级别
1
2
3
挡 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溢流堰设计规范
溢流堰是水利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工程设施,主要用于控制河流的水位,防止发生洪水灾害。

溢流堰的设计规范对于确保工程的安全可靠性至关重要。

下面是溢流堰设计规范的一些要点。

首先,设计者需要充分了解溢流堰所在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年径流量、设计洪水、洪水历时等。

根据水文特征,确定溢流堰的设计流量,以确保溢流堰能够有效地控制河流的水位。

其次,设计者需要考虑溢流堰的建设条件和可行性。

包括河床的地质状况、流域的地貌特征、溢流堰布设的位置等。

根据实地调查和现场勘测结果,确定溢流堰的具体建设方案。

第三,设计者需要根据溢流堰的工作原理,确定溢流堰的各项技术指标。

包括溢流堰的尺寸、几何形状、溢流堰筏的计算、溢流堰坡度、堰身的堆石、确定泄流量等。

确保溢流堰能够稳定工作,达到预期的控制水位的目的。

第四,根据溢流堰的不同功能和设计需求,设计者需要对溢流堰的结构形式和材料进行选择。

比如,对于一般的溢流堰,主要采用土石坝、混凝土坝、重力坝等结构形式。

设计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并对结构进行合理的计算和设计。

第五,设计者需要考虑溢流堰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包括对溢流堰的抗滑稳定性、坝体的抗冲刷性、抗渗性、抗冻性进行合理的计算和设计。

确保溢流堰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不发生变形、破
坏等问题。

最后,设计者需要对溢流堰进行合理的施工和监测。

根据设计方案,选择适当的施工方法和技术,确保溢流堰的质量和工程进度。

在施工过程中,对溢流堰进行合理的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的问题,确保工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总之,溢流堰的设计规范是确保溢流堰工程的安全可靠性的重要保证。

设计者需要充分考虑水文特征、建设条件和可行性、工作原理等因素,采用合适的结构形式和材料,确保溢流堰能够稳定工作,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同时,在施工和监测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设计规范,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