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节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1)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单击添加副标题
第二章 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
物质世界的几何尺度
宇宙万物,从纷繁的星体到我们的地球,从莽莽大山到滔滔江河,从高大的建筑物到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都有一定的尺度,都要占据一定的空间。 地球的半径为6 400 km 仙女座大星云直径为16万光年 距我们约为220万光年
0
1
2
3
4
5
6
第四步:注意估读,带好单位 。
cm
2022
2020
估计值
0
1
2
3
4
5
6
练习使用刻度尺
体积的测量
(1)利用刻度尺测规则固体的体积
(2) 利用量筒(杯)测量液体的体积 视线 1 L =1 dm3 1 mL=1 cm3 1 L=1000 mL
你会利用量筒测量图中小石块的体积吗?
你会利用地图测出京广铁路大约有多长吗?
长度的测量
(2) 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
(3)怎样使用刻度尺
0
1
2
3
4
5
6
cm
1
2
3
4
5
6
cm
第一步:观察刻度尺的0刻度线和分度值。
0
1
2
3
4
5
6
cm
1
2
3
4
5
6
cm
第二步:刻度尺的0刻度线(或整刻线)对准被测物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紧靠被测物体,不要歪斜。
cm 第三步: 读数时正对被测物体 末端所对的刻度线。
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 约为8 844 m
我国的长粒 头发等微小物体的直径大约为 10_4 m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1节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1节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教案新版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理中尺度的概念,明确si国际单位制和它们的符号。
2.掌握物理中长度、体积和质量的常用量纲及单位制。
3.了解常见的尺度,能够对不同尺度的物体进行测量。
4.能够应用尺度和量度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观察纤细物体的卷曲现象,引出尺度的概念。
2.讲解七种si国际单位制及其符号。
3.介绍测量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方法。
4.介绍质量的量纲和单位制。
5.分辨常见的长度尺度、体积尺度、质量尺度。
6.讲解比例常数和比例因素。
7.引导体会测量的误差原因,掌握减小误差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1.掌握物理中长度、体积和质量的常用量纲及单位制。
2.理解尺度的概念,掌握测量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方法。
3.掌握尺度和量度原理,了解常见尺度。
四、教学难点1.理解尺度的概念,掌握测量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方法。
2.理解比例常数和比例因素,掌握减小误差的方法。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引导学生了解物理中的量纲及单位,尺度的概念,测量及误差。
2.示范法: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掌握测量长度、体积和质量的方法。
3.实验法:设计小实验,提高学生测量的准确性和技能。
六、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观察一张全球地图,让学生想一想如何测量世界各地的距离?第二步:讲解1.介绍si国际单位制并讲解七种si国际单位制及其符号。
2.讲解测量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方法。
3.介绍质量的量纲和单位制。
第三步:实验1.让学生自己准备长度尺子,测量桌子、书柜等物体的长度,记录数据并比较结果。
2.让学生学习如何测量物体的体积,并且进行测量。
3.引导学生探究质量的测量方法。
第四步:讲解1.分辨常见的长度尺度、体积尺度、质量尺度。
2.讲解比例常数和比例因素。
3.引导体会测量的误差原因,掌握减小误差的方法。
第五步: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知识点,提高运用的能力。
七、教学评价通过本次教学,学生是否理解了物理中尺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以及si国际单位制的符号,能否应用尺度和量度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归纳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知识点一、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1、长度的单位2、测量结果包括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4、误差:是指测量值与被测物体的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在任何测量中都存在,误差的产生跟测量的人和工具有关,只能减小不可避免。
通常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而错误是应该且可以避免的。
5、体积的单位6、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方法:放在水平桌面上,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底(凸液面的顶)相平。
二、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1、质量: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叫物体的质量,符号:m。
物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与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和位置的变化无关。
2、质量的单位:国际主单位是千克(kg)其他单位有:3、托盘天平的使用调节方法: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用镊子把标尺上的游码拨至左侧零位置,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横梁水平平衡的标志是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上。
测量方法:将待测物体轻放在左盘中;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大小,由大到小,用镊子向右盘放砝码;用镊子拨动游码,使指针在中央刻度线两侧摆的幅度基本相同,或者静止在中央刻线上;把右盘里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读数相加,得到物体的质量。
砝码用毕必须放回盒内,不能用手捏砝码。
三、物质的密度1、由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常量,它反映了这种物质的一种特性。
物质不同,其比值也不同。
2、密度: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3、密度的公式:ρ=m/v。
密度的常用单位g/cm3,g/cm3单位大,1g/cm3=1.0×103kg/m3 。
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名校课件:2.1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共47张PPT)

3.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1m= 1000 mm= 106 μm;
(2)0.588cm= 5.88×10-3 m;
(3)300nm= 3×10-7 m= 3×10-6 dm;
(4)360km= 3.6×105 m= 3.6×107 cm;
4、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约为38万千米, 合 3.8×108 米,即 3.8×1017 纳米。
方法不正确、 仪器使用不正确、 读数不正确等
练习3:
关于误差,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D )
A.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B.无论用什么精密的测量仪器,都不可能没有 误差 C.选用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可减少误 差
D.误差是难免的,所以减少误差是不可能的
四、体积的测量
体积用符号V表示
体积:物体所占有的立体空间
第二章 物质世界的尺度、 质量和密度
第一节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导入新课
1.你知道教室的门有多高? 2.太阳离我们有多远? 3.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多高? 4.中国的长江有多长? 5.你看到过的最小的物体有多小?
一、物质世界的几何尺度
仙女座是距离我们最近的 星系,它的直径为16万 光年,距离我们约为220 万光年。
地球的半径为6.4×104 千米,合
合
毫米.
• 6.4×104 Km= 6.4×104×103m
• = 6.4×107m=6.4×107×10dm
• =6.4×108dm
• =6.4×107×103mm
• =6.4×1010mm
分米,
练习1:
1.填上适当的单位.
乒乓球直径为 3.5
( cm )
一支新粉笔长 8 ( cm )
1790 年,法国人贝力格尔提出制定公制尺。测量工 作在 1799 年完成,并以白金制成米原器。
八年级物理上册 2.1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教学目标1.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正确地记录测量结果。
2.明白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名数字。
3.明白测量有误差,通过量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明白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4.学会用量筒和量杯测量形状不规那么物体的体积。
5.培育学生初步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的方式;用量筒和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的方式。
难点:估读的方式;量筒读数时的注意事项;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教学进程导入新课在好久以前,英国人一辈子意布匹是以腰围来计量的。
有一天,一个买布人和一个卖布人争吵起来了。
原先,买布人是个胖子。
他依照自己的腰围量出的腰围数少,想少付钱。
可卖布人不干了,他是个瘦子,依照自己的腰围量出的腰围数多,想多收钱。
于是发生了矛盾。
两人争吵不下,告到了皇帝那儿,二人各陈己见,皇帝也感觉各有道理,问题出在什么地址呢?他认真观看了二人的腰围,发觉了其中的微妙……两人的腰围不一样长,如何办呢?若是你是这位皇帝,如何解决那个问题呢?要解决那个问题,就需要学习有关测量的知识。
推动新课一、物质世界的几何尺度长度是最大体的物理量,要求学生看书中的图,了解宇宙、地球、上海的金茂大厦、微粒的尺度。
在生产、生活中,在物理实验中常常要测量长度。
(举例)测量长度的方式和仪器有许多种,其中刻度尺是经常使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
同时学会利用刻度尺,有助于咱们学会利用其他测量仪器和了解测量的初步知识。
二、长度的测量探讨1.同桌的两个同窗别离用自己的大拇指和中指尖的距离(叫一拃)去测量教室的长度,然后比较一下拃数是不是相同?什么缘故一样长的教室得出的拃数却不相同呢?2.若是用“拃”作为比较的依据,作为长度的标准,可行吗?那么如何才能取得确信的测量值呢?由以上探讨,咱们能够得出结论:这些问题告知人们一个道理,进行测量时要选定一个统一的、人们公认的标准作为比较的依据,不然,即便是对同一物体进行测量,测量的值也是不确信的,那个选定的标准确实是测量单位。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一节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北师大版知识精讲

初二物理第二章第一节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北师大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二章第一节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本周学习物体的尺度,对物体的大小要有初步的认识,要学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物体尺度的大小,能熟练地掌握数量级的有关计算。
1. 长度(L)及其单位:国际单位:米(m)×1015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m)、纳米(nm)例1:一名粗心的同学在测量中忘记写单位了,请你替他补上:一只新铅笔的长度:1枚1元硬币的厚度:1本字典的厚度:分析:一支新铅笔的长度也只有十几厘米,所以答案为()一枚1元硬币的厚度也就是几个毫米,所以答案为。
一本字典的厚度约为几个厘米,所以答案为。
要正确进行各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首先要记住各单位之间的进率;其次,要弄清楚被换算的长度单位;最后代入相应的进率,得出换算的结果.例2:地球赤道一周周长为4104⨯km 等于多少米?5分硬币的直径约为等于多少米? 解:410410104104437⨯=⨯⨯=⨯km m m24241000242...cm m m =⨯=-总结:单位换算的法则:原数×进率2. 正确使用刻度尺(1)观察: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的位置,以及零刻线是否磨损;二是观察它的量程;三是观察它的最小刻度值。
零刻线通常作为长度测量的起点,零刻线磨损的尺可以从其它刻线量起. 刻度尺的量程是指测量长度的X 围. 最小刻度值就是刻度尺上挨得最近的两条刻线之间的距离,而不是指刻度尺上所标刻度的最小值,如0。
(2)放置:一应使刻度尺的零刻线与被测物体的边缘(被测长度的起点)对齐;若零刻线磨损,可选用刻度尺上的其它刻线作起点,二是刻度尺应与被测长度相重合(或平行). 三是使刻度尺尽可能贴近被测物体,如图:(3)读数: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既要读出准确值,又要读出估计值. 如读出木块长度为32.5毫米,其中准确值为32毫米,估计值为0.5毫米。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希望能将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讨论充分,如果有学生讲不到的地方,教师用尽力引导,不要急于说出答案.教师在黑板上记录结论.讨论要包含以下要点:)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教学重点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仪器材料
演示仪器:直尺、三角尺、皮尺、钢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量筒、量杯、烧杯、水
学生实验;毫米刻度尺、三角板(2)、纸条、棉线、大头针、长铁块、圆柱体、圆纽扣、金属丝、量筒、烧杯、水
教学方法
错误尝试法,让学生暴露问题,引起重视
第一节物体的长度及其测量
教学课题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大致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基本尺度.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米和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等之间的换算关系,并对米,分米,厘米,毫米,等常用的长度单位形成具体观念;体积的单位米3,分米3,厘米3,升,毫升的换算关系.
提问:是不是物质世界的最大尺度就是1027m,最小尺度就是10-15m?
了解物质世界的基本尺度
回答: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没有尽头的.
用错误尝试法使学生掌握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常用的刻度尺有以下几种.演示各种直尺、三角尺、皮尺、钢卷尺、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又叫千分尺)等.介绍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可以测量的更准确一些.
1、测量工具:量筒或量杯
2、单位及换算:课本P28
1 m3= 1000 dm3= 106cm3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0
cm
1
2
3
4
5
6
cm
1
2
3
4
5
6
薄尺
厚尺
第三步: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并正对观测点。
0
cm
1
2
3
4
5
6
第四步:读出准确值和估读值,带好单位。
0 cm
1
2
3
4
5
6
为了准确,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例:分度值1mm,如果以mm为单位,就要估 读到小数点后一位数。
0 cm
3 4
1
2
0.2
3
mm
4
5
6
准确值 估计值 分度值单位 物体的长记为:34.2 mm
0 cm
3.4
1
2
0.02
3
cm
4
5
6
准确值 估计值 分度值单位 物体的长记为:3.42 cm
什么是有效数字?
• 由准确数字和一位估读数字组成的数,叫做有 效数字。
0 cm
1
2
3
4
5
6
测量结果34.2mm中,由于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数据中的3和4是从刻度尺上准确读出的, 是有效数字,2虽然是估读出来的,但它告诉我 们物体的最末边缘处于34mm和35mm之间,且更 靠近34mm,所以2也是有效数字。
上海金茂大厦共88 层,高420.5米
人眼能分辨出的 沙粒、 头发等微 小物体的直径大 _ 4 约为 10 m
我国的长江长约 6400km
珠穆朗玛峰的海拔 高度约为8848m
长度的测量
1.符号:L
2.单位: 国际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 厘米(cm)、毫米(mm) 微米(µ m)、纳米(n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科教研组集体备课教案
第二章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
课题
第一节: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正确地记录测量结果。
(2)知道读数时要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字 (3)知道测量有误差,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知道误差和错误有区 (4)学会用量筒和量杯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教学 目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了解刻度尺量程和分度值,了解量筒的分度值。
(2)通过测量活动,使学生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和量简测量物体的长度、液体的体积、后状不 规则的固体体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乐于进行测量,养成认真操作的 好习惯。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用具 教学 方法
1.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的方法。
2.用量筒和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的方法。
3.认识常见的测量工具。
1.估读的方法。
2.量筒读数时的注意点。
3.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示教刻度尺、方体木块、卷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
学生自备透明三角尺、木块、量筒、石块、水、细线、透明三角尺。
实验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新课引入: 观察挂图,比较两条线段和两个圆面积的大小,再让 学生上台用尺子量量,回答视觉总是可靠吗?继而举例说 明对于时间长短、温度高低等,靠我们的感觉去直接判断, 并不总是可靠,不仅很难精确,有时甚至会出错误。
在观察和实验中,经常需要对各种物理量做出准确的 判断,得到准确的数据,就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
新授: 1、物质世界的几何尺度 长度是最基本的物理量,要求学生看书第 25 页图,了 解宇宙、地球、上海的金茂大厦、微粒的尺度。
在生产、 生活中,在物理实验中经常要测量长度。
(举例)测量长度 的方法和仪器有许多种,其中刻度尺是常用的测量长度的 工具。
同时学会使用刻度尺,有助于我们学会使用其他测 量仪器和了解测量的初步知识。
活动设计
老师先介绍宇宙万 物都是有尺度的, 再让学生亲自动手 测量一些简单物体 的尺度。
备注
在认识物体的尺度 时老师重点介绍微 观物体的尺度,让 学生感受到微观粒 子的尺度究竟有多 大。
理科教研组集体备课教案 看图观察,了解物 质世界的尺度。
物质从微观到宏观其尺度应分别为: (小于 10-16) 夸克 、 -13 -10 -8 质子(10 cm) 、原子核(10 cm) 、原子(10 cm) 、分子 -5 -7 6 (10 ~10 cm) ;西瓜(60cm) 、地球(1.28×10 m) 、太 阳系、银河系(十万光年) 、宇宙. 2.长度的测量 (1)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
教师展示实物,介 绍其名称和用途。
单位换算是难点, (2)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是米(meter,简写为 m) 在此多加练习。
, 常用单位有: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 (mm) 、微米(μ m) 、纳米(nm).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 1km=10 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 m=10-6m 1nm=10-9m 说明 (1)1983 年国际计算大会规定:米是在
1 s 内,光在真空中行程的长度; 299792458
(2)光年是长度单位,用来表示天体之间的距离 。
它等于光在 1 年中的行程.1 光年=9.46× 15m 10 3.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一看:测量前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测量工具,并观察刻 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二放:尺要与被测长度重合(或平行) ,且刻度线紧贴 被测物体放置,若用零刻度线已磨损的刻度尺,应从看得 清楚的某一刻度线开始量; 三读: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并估读到分度值的
教师指定一物体让 学生亲手量一量其 尺度,并且读数, 注意估读(除了游 标卡尺不估读)
理科教研组集体备课教案 下一位; 四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 4.误差 (1)误差的概念:测量值与被测物体的真实值总会有 些差异,这种差异叫误差; (2)产生误差的原因:测量工具不够准确、测量方法 不够完善、测量者的观察不够细致等;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误差和错误的区别:错误是测量方法或原理不正 确、违反操作规则等原因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任何测量 中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改 进测量方法,认真细心地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才能尽量 地减小.
分析误差产生的原 因,可以从偶然误 差和系统误差两个 方面分析。
练习:1、关于对“①地球、②太阳、③动物、④银河、⑤ 分子、⑥细胞”等物体,按照由大到小的尺度进行排列,排 序正确的是 ( B )
A.②①④③⑥⑤ B.④②①③⑥⑤ C.④②①③⑤⑥ D.⑤⑥③①②④
2、分子、电子、太阳系、地球四个物体中,尺度最大 的是 ,最小的是 . 3、常用铅笔笔芯直径大约 1 mm ,小拇指宽约有 1 cm , 手掌的宽大约有 1 dm , 成年人的腿长大约 1 m 左 右 4、 小明在测量一木块长度的实验中,得到如下记录: l1=12.41cm,l2=12.42cm,l3=12.44cm,则木块的长度应为 12.42cm ,小明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 . 5、如图所示,物体 A 的长度的测量值为 3.20
cm. 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物质世界的尺度了解和简单的测量。
物质世界大到天体小到微观粒子任何物体都 有一定的尺度,同学们对尺度得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长度的测量是一重点内容,既要会测量还要会正确的读数。
单位换算关系要牢记。
理科教研组集体备课教案
作业:P42,第 1,2 题。
课后反思:
。